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 五 章 国际收支理论.ppt

    • 资源ID:2209789       资源大小:458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 五 章 国际收支理论.ppt

    第 五 章,国际收支理论,第一节 开放经济国民收入账户,开放经济(Open Economy)是一个与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商品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用支出法计算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为:贸易余额(Trade Balance)或净出口(Net Export),记为TB,即:,二、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GNP=GDP+NFP NFP表示本国居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的差额,称为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国民收入中因为经济开放而从外国获得的部分由贸易余额与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两者之和构成,这两者之和称为经常项目余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CA)。CA0称为经常项目顺差(或经常项目盈余),CA0称为经常项目逆差(或经常项目赤字)。下列关系式成立:CA=TB+NFP,三、经常项目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分析,(一)经常项目与国内吸收 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称为国内吸收(Domestic Absorption),用A表示,则有如下形式的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当NFP=0时):继续变形得到:(二)经常项目与投资和储蓄 已知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式,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为:将两个恒等式整理在一起,得到:即:,第二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产生的原因 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直接原因。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总和称为国际借贷。国际债权债务关系须在一定时期内结清。二、国际收支概念的发展 国际收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必须同其他国家立即结清的各种到期支付的差额,它只包括各种收支中必须立即结清和支付的那一部分款项,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中尚未到期,并不需要用现金结算的部分,则不列入,其强调的是现金交易基础。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全部记录,是一国对外政治、经济等关系的缩影。,IMF根据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对国际收支下了定义。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国际收支是一种一定时期的统计报告,用以反映:(1)一个经济体同世界其他经济之间的商品、劳务收益(指商品进出口、运输、保险、旅游等劳务)以及投资收益等国际经济交易;(2)这个经济体对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指国际间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官方储备资产增减);(3)不偿还的转移和各种对应分录,这些分录是会计用来平衡上述尚未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动的任何分录(指侨民汇款、赠与、援助以及应收未收、应付未付,尚未结清的国际经济交易等)。在上述定义中,所谓“经济体”,应视为在某一特定领土上,具有较密切联系的若干经济实体组成的“国家或地区”,实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Residents),包括:(1)居民官方,即坐落在该国领土上的各级政府机构以及该国派驻国外的政府机构。凡在该国领土上的外国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机构,应被视为该国的非居民(Non-residents)。(2)居民企业,即在该国领土上生产货物或提供劳务的企业。(3)个人,即一切在该国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个人,而不论其国籍是否属于该国,但外交官、驻外军事人员除外。(4)非盈利团体,即一切在该国领土上从事非盈利活动的民间团体。与居民相对应的则是非居民。国际收支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居民间的交易属于国内经济交易,不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三、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关系 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联系是,在非现金结算条件下,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总是先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而这种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称为国际借贷。当国际间进行结算时,债权国必然会得到外汇收入,债务国必然会引起外汇支出,这就分别形成两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见国际借贷的产生必然引起国际收支的发生。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1)国际借贷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而国际收支则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通常为一年)对外货币收支情况。(2)国际借贷着重计算一个国家在某一日期以前所有对外债权债务冲抵后的余额,表示的是一个存量;而国际收支着重计算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对外货币收付的发生额,表示的是一个流量。(3)国际借贷包括范围较小,它只包括能形成债权债务的那些经济交易的价值,不含无偿转移的价值;而国际收支则包括一切经济交易的价值,既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输出输入,同时也包括国际援助、赠与、战争赔款等无偿转移价值。,四、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又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地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它综合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及其全貌。(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的。国际经济交易中的一切外汇收入项目、资产减少项目、负债增加项目都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项目(Credit Items),或称正号项目(Plus Items);一切外汇支出项目、资产增加项目、负债减少项目则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项目(Debit Items),或称负号项目(Minus Items)。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一笔经济交易,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在贷方和借方的账目上。对于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单方面转移,所记的账目只有一方,这时要人为地设立一个账目,用于抵消前者。当其抵消的是借方账目时,就以贷方账目出现;反之,则以借方账目出现。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但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一具体项目的贷方和借方(即收入和支出)却是经常不平衡,收支相抵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差额,如贸易差额、劳务收支差额等等。这种差额称为局部差额。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出现盈余时称为顺差(Surplus),可在顺差之前冠以“+”号(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都不填“+”号);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出现亏损时,就称为逆差(Deficit),应在逆差之前,冠以“”号。各项局部差额的合计就是国际收支总差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国际收支逆差,也可称为国际收支盈余或国际收支赤字。,(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原则 IMF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记录日期以商品、劳务和金融所有权变更的日期为准。所以,若一笔经济交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时期内能完全结清,则毫无疑问应如实记录;若一笔经济交易涉及贸易信用,例如发生预付货款或延期付款,情况就复杂一些。在预付货款贸易方式下,应在付款时记录,在借方记录货物债权,贷方记录支付的货款。在延期付款贸易方式下,应在收到货物时记录,借方应记录获得的货物,贷方记录货款负债。待收到货物或支付货款时,再冲转货物债权或货物负债;若在编表时期内有应支付的利息但实际未付时,则应在其到期日将未支付的利息作为新的负债记入贷方;再者,若某种劳务已经提供,但在编表时尚未获得收入,则也应按劳务提供日期记录,而将未获得的收入作为债权记为借方。可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按记录日期分类的各种经济交易,应包括:(1)在编表时期内全部结清部分;(2)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到期必须结清部分(不管实际上是否结清,如利息);(3)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发生(指所有权已变更)但需要跨期结清部分(如延期付款、预付货款)。,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这些内容分为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及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 and Omissions)三大类,每类又有它的特定细目(Sub-accounts)。(一)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它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真实的外汇收支状况。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Goods&Services)、收益(Income)和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三部分。1.货物和服务(1)货物。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以及非货币黄金的输出入。它是国际收支中一个最重要的项目,进口记入借方,出口记入贷方。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商品的进出口以各国的海关统计为准,而且都应按离岸价格(FOB)计算。有些国家的统计,出口商品以离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则以到岸价格(CIF)计算,离岸价格加上保险费和运费等于到岸价格。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这些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应将进口商品的运费和保险费从进口支出中剔除,分别将它们列入服务项下。,(2)服务。服务又称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运输。即货运、客运、港口、仓储、邮电、租金等费用的收入和支出,通称贸易从属费用。旅游。指旅游者在外国旅游时,获得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如食宿、交通运输和娱乐费用等。其他各项服务。包括运输和旅游项目下没有包括的国际服务交易,如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2.收益 收益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1)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非居民工人,大使馆的当地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2)投资收益,包括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承担对非居民负债而形成的收入或支出,主要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3.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是指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和其他转移。政府转移包括政府间的经常性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没收走私商品、政府间的赠予、捐款及税款等;其他转移包括侨民汇款、养老金、宗教团体、教育机构、财团法人捐赠钱款物资、各种奖金及奖学金等。经常转移必须排除以下三项所有权转移:(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2)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上述三个子项目差额的总和就是经常项目差额。正号为顺差,负号为逆差。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项目,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部分。1.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资本转移就是前面经常转移部分所排除的三项所有权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2.金融项目包括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金融项目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及储备资产四类。与经常项目不同,金融项目的各个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计入相应的借方或贷方。,(1)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着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可以采取在国外直接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的形式。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这一比例最低为10。(2)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对于债务证券而言,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3)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它包括各类金融交易,其中有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贷和同金融租赁联系在一起的贷款)、货币和存款(可转让的和其他类型,如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入股形式的存款和贷款以及在信贷合作社的股份等),以及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不同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要考虑长短期的期限划分。长期投资的定义是原始合同期限为一年以上或无期限的投资;短期投资包括货币,是随时可能支付或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投资。(4)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它包括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满足国际收支和在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交易目的的各类资产。这些目的包括:为收支失衡提供直接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从而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维持对某种货币及其经济的信心或作为一国向国外借款的基础。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化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需要指出的是,储备资产永远是指实际存在的资产,各项有效协议下产生出的债权,如互换和信贷额度下可得到的外汇都不构成现有的债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将储备资产项目作为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错误与遗漏项目并列的项目单独列出。,(三)错误与遗漏项目 错误与遗漏是一个人为的平衡项目,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贷方总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统计数字出现错漏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1)资料来源不一,即商业部、财政部、海关、税务和银行等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2)资料不全,如资本外逃,即资本通过地下渠道秘密地流出流入、走私及私自携带现钞出入国境等(这些也属于国际收支范畴)难以掌握和统计;(3)资料本身错漏,有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字也不是100准确无误,有的仅仅是估算数字,也有错漏。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方总额应该相等,但由于上述原因,借贷方总额总是出现差额。为此,设立这个项目用于轧平差额,其数目与上述的差额相等,而方向相反。,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一、进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意义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一)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分析某国在某一特定时期(某年或某季)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计算和分析表中的各个项目及其差额、差额形成的原因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最终找出国际收支总差额形成的原因。在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静态分析时,往往还不足以了解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的数字,因而还必须学会利用IMF公布的各国国际收支统计资料,进行补充分析,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文字及数据资料,综合研究。静态分析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是:(1)贸易收支。(2)非贸易收支中。(3)经常转移收支中,较为复杂的是政府转移收支。(4)资本和金融项目。(5)对储备资产项目,主要是分析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状况及外汇储备的变化。(6)错误与遗漏。,(二)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按时间序列连续分析一国不同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与静态分析所不同的是,它不是将国际收支视作孤立存在的单一事件,而是认为与以前发展过程有紧密联系。通过各项目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对各项目及其差额和总差额的研究,得出动态结论。(三)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利用财务分析原理中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思想,既对一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包括每一项目的连续分析和项目与项目间的对比分析;又要对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比较分析。但做此种分析困难较多,要学会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这样会有助于克服困难。,第四节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交易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或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s),是指经济实体或个人基于商业(利润)动机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另一种交易是调节性/补偿性交易(Accommodating or 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是指在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之后进行的弥补性交易,因而亦称为事后交易(Ex-post Transactions)。因而从理论上说,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实际上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由此,如果我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划出一条水平线,在这一水平线上放上所有的自主性交易项目,在此线之下放上一切的调节性交易项目,那么当线上差额为零时,则称国际收支处于平衡。否则当线上项目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时,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借方金额小于贷方金额时,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有下列六种:(一)周期性失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二)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um)(三)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四)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五)资本性失衡(Capital Disequilibrium)(六)偶发性失衡 就上述各个因素而言,经济结构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具有长期、持久的性质,而被称为根本性失衡;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仅具有临时性,而被称为暂时性失衡。,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币汇率下浮;如果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过度下跌。该国政府如不愿其发生,就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购买本币,以弥补外汇供求缺口。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损害其在国际上的信誉;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货币的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抑制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导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失业就会增加;如果是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国内资金就会紧张,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抑制。(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当然可增加其外汇储备,增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以下的不良影响:(1)将会造成本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2)一般会促使本币汇率上浮,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程度;(3)会引起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的顺差,是由别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所致。国际收支顺差若是由于出口过多造成的,则意味着该国在这期间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因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四、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二)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三)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外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或需求,而任由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即外汇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根据弹性论的分析,外汇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这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因此,只要本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逆差就可减少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顺差通过本币升值也会自动减少或消除。,五、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外汇缓冲政策(二)财政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亦称金融政策(1)贴现政策(2)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货币政策多半会对国际收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它倾向于扩大国内外的利率差距,从而引起大量资本流动,而财政政策通常是对国内经济活动的作用大,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小。所以只有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适当配合,才能调节外部和内部的共同平衡,(三)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法定贬值和货币法定升值。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大于1(此即为马歇尔勒纳条件);(2)本国现有生产能力是否获得充分的利用。另外,货币贬值,一般具有加剧国内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作用,因而结合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贬值,才能起到既改善国际收支,又不加重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四)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从实施的性质来看,直接管制的措施有数量性管制措施和价格性管制措施之分。(五)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第五节 国际储备理论,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官方持有性。官方持有性是指国际储备必须在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的直接有效控制之下。因此,未在官方机构控制之下的资产(如工业部门用的黄金、个人持有的外币或黄金等)均不能算作国际储备。(2)可接受性。可接受性是指国际储备资产必须是世界各国普遍赞同和愿意接受的,而且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记账贸易协议项下的记账外汇余额不能算作国际储备,因为它不能在国际间互相转让或兑换。(3)使用的无条件性。,二、国际储备的构成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一)黄金储备 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即货币性黄金,而非货币用途的黄金(如私人窖藏、工业与艺术用途的黄金)不包括在内。在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仍是很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IMF实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以后,由于黄金不再作为干预汇价和货币发行的保证,货币黄金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削弱,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开始迅速下降(见表5-5)。然而,由于黄金是具有价值的实体,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放弃和废除其黄金储备,甚至世界黄金储备的实物量近几十年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一直维持在10亿盎司(1盎司等于31.103 5克)左右的水平上,1970年为10.579亿盎司,1980年为9.556亿盎司,1990年为9.392亿盎司,2000年为9.521亿盎司。因此,黄金储备至今仍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需要指出,目前各国货币当局在动用黄金储备时,并不能直接以黄金实物对外支付,而只能在黄金市场上出售黄金,换成可兑换的货币,所以黄金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已降为二线储备的地位。金价的波动给计算黄金储备的价值造成了困难,于是基金组织根据不同目的规定了三种不同的方法:(1)按数量计算;(2)按35特别提款权一盎司计算;(3)按市场价格计算。,(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国库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在IMF会员国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50年仅占27.5,到1970年已达48.6。进入8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80以上,2008年为89.28。外汇储备由各种能充当储备货币的资产构成。一种货币能充当储备货币,必须具备3个基本特征:(1)必须是可兑换货币,即不受任何限制而随时可与其他货币(或黄金)兑换的货币;(2)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能随时转换成其他国家的购买力,或偿付国际债务;(3)内在价值相对稳定。,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储备货币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然而,直至目前美元仍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处于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中心,但其比重在不断下降(从1973年的84.6下降到2008年的64.0),其他货币如德国马克和后来的欧元的地位却不断上升。,(三)在IMF的储备头寸 在IMF的储备头寸,亦称普通提款权,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一国在IMF的储备头寸包括:(1)会员国向IMF认缴份额中25的黄金或可兑换货币部分。按照IMF的规定,会员国可自由提用这部分资金,无需经特殊批准,因此它是一国的国际储备资产。(2)IMF为满足会员国借款需要而使用掉的本国货币。按照IMF的规定,会员国认缴份额的75可用本国货币缴纳。IMF向其他会员国提供本国货币的贷款,会产生该会员国对IMF的债权。一国对IMF的债权,该国可无条件地提取并用于支付国际收支逆差。(3)IMF向该国借款的净额,也构成为该会员国对IMF的债权。普通提款权在IMF会员国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到2008年底,会员国的普通提款权总额为251亿特别提款权,仅占会员国国际储备资产总额的0.51。,(四)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是IMF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IMF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IMF分配的而尚未使用完的特别提款权,就构成一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一部分。特别提款权作为使用资金的权利,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有以下四个特点:(1)特别提款权是IMF人为创造的无物质基础的一种记账单位,它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2)特别提款权不像黄金和外汇那样通过贸易或非贸易交往获得,也不像储备头寸那样以所缴纳的份额作为基础,而是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会员国的。(3)特别提款权只能在IMF及会员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任何私人企业不得持有和运用,也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此它具有严格限定的用途。(4)特别提款权不受任何一国政府的影响而贬值,是一种价值比较稳定的资产。,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的内涵要广泛一些,可定义为一个国家为平衡国际收支逆差而融通资金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国际储备,而且包括该国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的能力,该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其他国家希望持有该国资产的愿望,以及该国提高利率时可以引起资金流入的程度等。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关系,四、国际储备的作用(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定(三)作为对外举债与偿债能力的保证,五、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需求 对国际储备的需求本身就具有最适量的涵义。一国如何确定最适度国际储备量,主要应对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2.进出口规模。储备与进口的比率现已成为人们衡量一国储备充足与否的粗略指标。一般认为,国际储备应能满足三个月的进口需要,这个数额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率来计算,约为25左右。3.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筹借应急资金的能力。4.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5.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一国需要国际储备的数量,便同其进行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替代关系: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低,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6.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程度。管制越严格,需要的储备就越少;管制越松,需要的储备就越多。当然,一国实行的管制越严格,就越反映该国国际储备的短缺。7.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稳定汇率的外汇政策条件下,为干预外汇市场与平抑汇率,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大;反之,则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小。8.货币的国际地位。,(二)国际储备的供应及其总量管理1.黄金储备2.外汇储备 一国增加其外汇储备的渠道,首先是该国中央银行针对本国货币升值所进行的抛售本国货币和收进外汇的市场干预;其次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借款;第三是国际收支顺差,这是增加外汇储备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一国减少其外汇储备的途径主要有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经常项目收支逆差、中央银行针对本币贬值所进行的抛售外汇和收进本币的市场干预和国际信贷。,(三)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一国对国际储备的管理,除了在数量上将国际储备保持在最适度水平上外,在结构上也要保持合理,以使储备资产符合流动性(亦称变现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合理的国际储备结构,是指国际储备资产最佳的分布格局,即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之间,以及使外汇储备的各种储备货币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1.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结构管理储备资产划分为三个档次:(1)一级储备资产或流动储备资产。指流动性非常高的资产,即活期存款和短期票据(如90天国库券),平均期限为三个月。(2)二级储备资产。指收益率高于一级储备,而流动性低于一级储备但仍然很高的储备,如中期国库券,平均期限为25年。(3)三级储备资产。指收益率高于二级储备,而流动性低于二级储备的储备资产,如长期公债券,平均期限为410年。从流动性程度来看,在IMF的储备头寸由于会员国可以随时动用,故其类似于一级储备。特别提款权可视为二级储备。至于黄金储备,由于黄金的投机性强,各国货币当局一般只在黄金市价对其有利时,才肯卖为储备货币。因此,黄金储备应列为三级储备。,2.各种储备货币的结构管理一种储备货币外汇资产的收益率=汇率变化率+名义利率。(1)使各种储备货币的结构同贸易赤字的货币结构、清偿外债本息支出外汇净额的货币结构和干预外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结构一致。(2)实行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以使一部分储备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汇率风险损失,由另一部分储备货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来抵消,从而使整个储备资产的购买力保持不变。通常认为,一国国际储备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基于日常弥补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称为交易性储备;另一部分基于不可预测的、突发的内外冲击,称为预防性储备。总的来看,交易性储备的货币构成应与弥补赤字和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货币构成保持一致,而预防性储备则应按照分散原理进行投资。,第六节 国际收支理论,一、“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早在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就论述了“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会引起黄金外流。黄金外流又会引起货币供给减少和物价下跌。物价下跌,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从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则会引起黄金内流。黄金内流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和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顺差趋于消失。,二、弹性分析理论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于1937年提出的。由于该理论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论述国际收支问题,因而得名为弹性分析理论。现假定,出口需求弹性为Dx,进口需求弹性为Di,当Dx+Di1时,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这是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此外,弹性分析理论还认为:当Dx+Di=1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当Dx+Di1时,货币贬值会使贸易收支逆差扩大。这就是弹性分析理论。,弹性分析理论存在以下缺陷:(1)这个理论把国际收支仅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虑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尤其是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缺陷,因为国际资本流动在当代国际收支中的地位与作用已日益重要。(2)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即国内外都有大量闲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使这个理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即只适用于经济周期的衰退和萧条阶段,而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繁荣阶段。(3)弹性分析理论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Time Lag)问题,实际上,汇率贬值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呈“J形曲线”(J Curve)的。这是因为,在货币贬值后初期,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会立即提高,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却降低较慢。同时出口量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增加,而进口量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减少。这样,在货币贬值后初期,出口值会小于进口值,贸易收支仍会恶化。只有过一段时间之后,贸易收支才会逐渐好转。(4)弹性分析理论分析了货币贬值后初期阶段的价格,而未考察继发的通货膨胀。(5)弹性分析理论采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国际收支问题也增加了它的局限性。所谓“局部均衡”,就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然而,实际上其他条件并非不变,如继发性通货膨胀以及国民收入与利率都会变化。,三、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分析理论(The Theory of Absorption Approach)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是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提出的理论。Y=C+I+G+(XM)假定支出(亚历山大称为吸收,吸收理论因此而得名)即(C+I+G)为A,并把国际收支B抽象为贸易收支,则Y=C+I+G+(XM)式变为Y=A+B,移项得B=YA此式表明:(1)国际收支=总收入总吸收。(2)总吸收如与总收入相等,为国际收支平衡;总收入如大于总吸收,为国际收支顺差;总收入如小于总吸收,则为国际收支逆差。(3)方程式的左端B为果,右端YA为因。在亚历山大看来,国际收支顺差是总吸收相对于总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逆差则是总吸收相对过大的反映。由B=YA方程式可知,消除国际收支逆差的方法是:增加总收入,或减少总吸收,或二者兼用。,四、收入分析理论 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当局可以实施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降低国民收入,以减少进口支出,改善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当局则可以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国民收入,以增加进口支出,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这种通过收入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本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亦即取决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开放程度的高低,因为边际进口倾向为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与开放程度之积。这表明,一国开放程度越大,进口需求收入弹性越大,一定规模的紧缩政策所带来的国际收支改善程度就越大。收入分析理论阐述了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经济通过进出口途径相互影响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理解现实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1)建立在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模型中没有考虑货币量和价格因素的作用;(2)同样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此关于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并不全面。,五、货币分析理论 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因而强调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状况在形成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过程中的作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将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处于平衡状态,将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分析理论认为,一国的货币供给有两个来源:国内银行体系创造的信用;由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所形成的国外资金流入。货币需求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得到满足。如果国内货币供给不能满足货币需求,只能靠从国外取得资金来满足。这时,国外资金会流入,直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恢复平衡,而使国际收支平衡。随着国外资金流入和货币供给增加,国际收支则会出现顺差。此时,人们就会扩大商品进口和对外投资,以把资金移到国外,国内的货币供给便会减少。随着这些活动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出现逆差。由此,货币分析理论得出结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六、新剑桥学派的国际收支理论 这是新剑桥学派的一些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该理论根据各个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即:C+S+T=C+I+G+(XM)其中:C为消费,S为私人储蓄,T为政府税收,I为私人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得出:(IS)+(GT)+(XM)=0 他们认为,由于私人部门持有的金融资产净获得额与可支配收入保持固定比率,因而(IS)很稳定。这样贸易收支差额(XM)主要受政府收支(GT)的影响,由此主张利用财政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第 五 章 国际收支理论.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