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积聚课件.ppt

    • 资源ID:2141855       资源大小:126.51K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积聚课件.ppt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 聚 Abdominal Mass,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目的要求】,1.熟悉积聚的证候特征。2.了解积聚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及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的关系。3.熟悉积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掌握积聚的治疗原则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5.了解积聚的转归及预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定义】,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医论】,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汇“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聚之名,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由此言之,是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故有形者曰积;或聚或散者,本无形也,故无形者曰聚。”,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历代医家对积聚病因病机的认识,一、病因内经言及寒邪外侵及内伤忧怒,以致“血气稽留”、“津液涩渗”,着而不去,渐而成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藏经则指出:“积聚癥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积聚主要由于正虚感邪所致,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元代丹溪心法积聚痞块“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认为积块的产生,由痰与食积死血兼夹而成。,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清代王清任,强调瘀血与积聚形成的关系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清代尤怡金匮翼积聚统论说:“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食、气、血,亦未必成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聚辨证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疟病认为疟久不解,“结为癓瘕,名为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一直为后世所宗。,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金元时期,罗天益卫生宝鉴腹中积聚共收集治疗积聚之方17首,其中理气导滞、活血消积的药物在处方中占较大比重,尤以三棱、莪术为代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朱丹溪对于积聚的治疗,立方“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之类为丸,石碱、白术汤吞下。”(丹溪心法积聚痞块)丹溪汇逐瘀、化痰、健脾之药为一炉,以逐瘀、行死血为主,辅以化痰健脾以为佐使。,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集前贤之大成初、中、末三期治疗法则,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明代,景岳全书积聚则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清代,医林改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其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有突出的贡献。,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清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积聚难证以胃气的强弱作为可攻与否的标准。“积聚牢固不动,坚硬不软,则病深矣。胃弱食少,大便溏泻,不堪攻矣。”,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范围】,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多囊肾等疾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证候特征】,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积和聚又分别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证表现为腹内结块,固定不移,并且结块大多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腹内病变的同时,常出现饮食减少,倦怠乏力,病情较重者甚至面色萎黄,形体日渐消瘦。,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聚证则表现为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较短,全身症状亦不如积证明显。,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病因病机】,一、病因l.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 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 4.它痛转归,日久成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情志抑郁,气滞血瘀,肝气不舒 脾郁 肝脾气机阻滞 气血瘀滞聚 气机的运行 凝结成块 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饮酒过度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损伤脾胃 湿浊内停 饮食不节饮食不调 痰 气郁 血瘀 积聚,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寒湿 人体 脏腑失和热 气血不畅 痰浊内生 气滞血瘀痰凝 积聚,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4.它病转归,日久成积,黄疸 湿邪留恋 阻滞气血久疟不愈 湿痰凝滞 脉络痹阻 积聚感染血吸虫 虫阻脉道,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二、病机,l.发病 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正气的强弱密切相关。,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医宗必读积聚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积聚亦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病位,在腹腔内,肝、脾、胃、肠为主要病变部位,而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病性 本病以气滞血瘀为主,初期多为气血凝结,寒湿内阻之实证。若气滞、寒凝、食阻、痰结、血瘀相互裹结,郁而化热,耗伤气血,损坏脏腑,则可成为邪实正虚之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4.病势,初期以气血紊乱为主,继则肠胃受累,病情尚为轻浅。若失治误治,积聚之邪更损伤肝脾,则病情加重,进而肝脾肾三脏皆受损害,病情重笃。,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5.病机转化,气滞 血瘀,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气机阻滞或气滞湿阻 气血凝滞 郁而化热结而成块 阳明腑实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聚病因病机示意图,情志抑郁 肝脾气滞,血行不畅 气滞寒凝 黄疸酒食内伤 脾失健运,痰浊内停 肝脾胃肠 血脉瘀阻 积聚 鼓胀 邪毒侵袭 留着不去,气滞血瘀 痰结血瘀 出血它病转归 日久不愈,脉络瘀阻,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诊断】,一、诊断依据 1.积证(1)腹部可们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并有胀痛或刺痛为临床特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积块出现之前,相应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恶心、呕吐、腹胀、倦怠乏力、胃纳减退、逐渐消瘦等正气亏虚的症状。而积证的后期,一般虚损症状均较为突出。,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CT、MRl、B超等检查可有异常显示。,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聚证,(1)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发作时病变部位有气聚胀满的表现,一般扪不到包块;,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缓解时气聚胀满消失。聚证发作之时,以实证为主者,常反复发作,同时有倦怠乏力、纳差、便溏等脾胃虚弱的证候。,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胃肠X线钡餐摄片及气钡双重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查等,往往有异常发现。,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二、鉴别诊断,l.痞满 痞满以患者自觉脘腹痞塞不通、满闷不舒为主要症状,但腹部无气聚胀急之形,更不能扪及包块,此为与积聚相区别之要点。,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鼓胀 鼓胀以腹大如鼓为特征,虽腹内有积块,但更有水液停聚。腹内有无明显的水液停聚,是积聚与鼓胀的鉴别要点。,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石瘕,石瘕为妇科疾病,虽在下腹部可扪及包块,但常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症。,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4.奔豚气 奔豚气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奔豚气是其气由少腹上冲胸咽或有水气自少腹上冲至心下,其特点是自下逆上,如奔豚之状。,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聚者气聚时聚时散,仅限于腹部。积者腹内积块,固定不移。三者主症不同。,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l.辨积与聚的不同 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多属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点。,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聚证则无积块,腹中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多属气分,一般病情较轻,相对地治疗亦较易。,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辨积块的部位,右胁腹内积块伴见胁肋刺痛、黄疸、纳呆、腹胀等症状者,病在肝。,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胃脘部积块伴见反胃、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者,病在胃。,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右腹积块伴腹泻或便秘、消瘦乏力,以及左腹积块伴大便次数增多、便下脓血者,病在肠。,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辨初、中、末期虚实的不同,初期正气未至大虚,邪气虽实而不甚,表现为积块较小、质地较软,虽有胀痛不适,而一般情况尚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期正气渐衰而邪气渐甚,表现为积块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持续,并有饮食日少,倦怠乏力,形体渐瘦等症。,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末期正气大虚而邪气实甚,表现为积块较大、质地坚硬、疼痛剧烈,并有饮食大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明显消瘦等症。,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二、治疗原则,1.聚证重在调气,积证重在活血。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重在活血。,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要注意区分不同阶段,掌握攻补分寸。,积证初期,积块不大,软而不坚,正气尚可,治疗以攻邪为主,予以行气活血、软坚消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期积块渐大,质渐坚硬,而正气渐伤,邪盛正虚,治宜攻补兼施。,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末期积块坚硬,形瘦神疲,正气伤残,治宜扶正培本为主,酌加理气、化瘀、消积之品,切忌攻伐太过。,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治疗中,处理好攻法与补法的关系。,“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三、分证论治,(一)聚证1.肝气郁滞症状: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病情常随情绪而起伏,苔薄,脉弦。,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方药:木香顺气散。,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木香、砂仁、苍术、厚朴、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台乌药、生姜、枳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寒甚,加高良姜、肉桂温中理气止痛。兼有热象,去台乌药、苍术,加吴茱萸、黄连(即左金丸)泄肝清热。老年体虚,可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食浊阻滞,症状: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方药:六磨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沉香、木香、台乌药理气宽中大黄、槟榔、枳实通腑导滞,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可加山楂、莱菔子健胃消食痰浊中阻,加半夏、陈皮、生姜化痰降逆。蛔虫结聚,加服驱蛔方药及酌情配用乌梅丸。,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聚证反复发作,平时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调理气机。,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二)积证,1.气滞血阻症状:积证初起,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白,脉弦。,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药:荆蓬煎丸。,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木香、青皮、茴香、枳壳、槟榔理气散结三棱、莪术活血消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可合用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或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气结血瘀,症状:腹部积块渐大,按之较硬,痛处不移,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黯消瘦,时有寒热,女子或见经闭不行,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治法:祛瘀软坚,补益脾胃。方药: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甘草益气缓中。,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碱:加丹参、莪术、三棱、鳖甲、煅瓦楞等,以增强活血消积作用。配合服用鳖甲煎丸、化癥回生丹消癥散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在使用膈下逐瘀汤治疗的同时,间服具有补益脾胃、扶助正气的六君子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正虚痰结,症状: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饮食大减,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舌质色淡或紫,舌苔灰糙或舌光无苔,脉弦细或细数。,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治法:补益气血,化瘀消积。方药:八珍汤、化积丸。,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八珍汤为补益气血的常用效方。,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气虚甚者,可加黄芪、淮山药、苡仁益气健脾。阴液大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玉竹等养阴生津。,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化积丸:三棱、莪术、香附、苏木、五灵脂、瓦楞子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阿魏消痞去积海浮石化痰软坚散结槟榔理气泻下(便溏或腹泻者宜去)。可酌加丹参、鳖甲活血软坚散结。,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四、其它疗法,1.单验方(1)甲鱼l只,用黄泥封固,焙黄去泥,研细末。每服6g,每日3次,红糖调冲服。治肝脾肿大。,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醋炒三棱、莪术、黑丑、白丑、槟榔、茵陈各15g,研细末,醋糊为丸。每服5g,每日2次。治腹中积块。,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藤梨根、生薏苡仁各309;或龙葵、黄毛耳草各15g,白花蛇舌草、蜀羊泉各30g;或藤梨根、水杨梅根、虎杖根各30g。均水煎服。用于脘腹积块(胃癌)。,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4)三棱、莪术各15g;或三白草60g,大蓟、地骨皮各30g;或半边莲、半枝莲、黄毛耳草、薏苡仁各30g。均水煎服。可用于右上腹积块(肝癌)。,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5)苦参9g,生、熟薏苡仁各74g,锻牡蛎、土茯苓各24g,紫参、生地、地榆各12g;或白花蛇舌草、垂盆草、土茯苓各30g。均水煎服。可用于下腹之积块(肠癌)。,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6)可酌情选加一些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其中相当部分属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药物,如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蚤休、夏枯草、垂盆草、藤梨根、虎杖等。,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外治法 均用于治疗积久不散。,(1)水红花膏 用水红花或子,每1碗以水3碗,用桑柴文武火熬成膏,用纸摊贴。(2)贴痞琥珀膏 大黄、朴硝各30g为末,以大蒜同捣膏贴之。,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气功疗法 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做意气功、站桩功、强壮功、内养功、放松功、小周天气功等,可起到治疗强体的作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转归与预后】,聚者较之积者病情轻,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可望治愈。部分聚者或因病情较重,或因失治误治,而致病情反复发作,亦可发展为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之初期以邪实为主,中期则邪实正虚,晚期以正虚为主。腹内积块较大者,脘腹皆可扪及,且疼痛逐渐加重,形体日趋消瘦,治疗大多较难奏效,预后往往不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转归与预后】,在各种积的证候中,以脘腹之积及右上腹之积最为多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之后期患者,因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可发黄;水液内聚而出现鼓胀;,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火热灼伤脉络,或病久气虚不能摄血,或瘀血内积,可致吐血、便血、衄血等,均为病情重笃,预后不良之象。,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护理与调摄】,聚之患者可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文娱活动等。积之患者,应根据全身情况,采取内科一级或二级护理,病情重者宜卧床休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聚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严密观察,详细记录,并及时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工作。,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积聚患者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燥热之品,宜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或普食为主,并多进蔬菜水果等。饮食过热、过硬常可引起呕血、便血等严重并发症,故必须特别注意。,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预防与康复】,积极治疗导致积聚的前期病变。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生活有节,戒烟酒。多进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高脂饮食,保证大便通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聚证患者只要治疗及时,身体康复较快;积证患者由于病深日久,难望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必须注意扶正培本。可用药物、气功、针灸等康复方法。,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结 语】,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情志抑郁,酒食内伤,邪毒内侵及它病转归是引起积聚的主要原因,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结及正气亏虚。,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聚证以气滞为主要病变,以腹中气聚、攻窜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积证以血瘀为主要病变,以腹内结块、固定不移为主要临床表现。,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结 语】,治疗聚证,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原则;治疗积证,则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基本原则,并应注意攻补兼施,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对病属积证而西医诊断为肿瘤的患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选用抗肿瘤的中草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病案1】,丁某,女,45岁。2001年5月6日就诊。主诉:腹内结块2月余。病史:1年前与人口角后,经常感到腹胀,腹痛,2月来感到腹内有包块。有时在左下腹,有时在右下腹,包块鸡卵大,质软,有时触不到,腹胀。尤其食后更重,食少,伴经量减少,经期小腹胀痛,二便正常。检查:苔薄,脉弦细,胃肠钡透及胃镜检查均无阳性所见。诊断:治法:方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病案2】,苏某,女,76岁。2002年12月28日就诊。主诉:有胁下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加重10余日。病史:该患者10月10日自觉右胁下胀痛自服木香顺气丸等药,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重而就诊。经门诊B超等检查确诊为“肝癌”。经用药后症状未见好转而收入病房。自述右胁下疼痛剧烈(针刺样痛,拒按),食少。检查:体温36.7,脉搏9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6/12千帕。表情痛苦,面色萎黄,精神倦怠,消瘦,肌肤无华,目巢微陷,唇干色暗,右胁下触到结块坚硬,腹部青筋暴露,舌红无苔,脉沉细弱无力。诊断:治法:方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作业,1、简述积聚的证候特征?2、简述积聚的诊断要点?3、简述积聚的辨证要点?4、简述积聚的治疗原则?5、试述积聚与黄疸、胁痛、鼓胀的关系?交作业时间:4月13日上午,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内科学沈英森积聚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