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六章 牵引技术ppt课件.ppt

    • 资源ID:2134074       资源大小:20.94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 牵引技术ppt课件.ppt

    第六章 牵引技术,运动治疗技术The Technology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一)定义 牵引技术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牵引和牵伸的区别。,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与分类(二)分类 根据治疗部位分为:脊柱牵引(颈椎牵引、腰椎牵引、胸椎牵引)、四肢关节牵引。根据牵引时患者体位分为:坐位牵引、斜位牵引(半卧位牵引)、仰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垂直方向分为:水平位牵引、斜位牵引、垂直位牵引。根据牵引重量来源分为:滑轮重锤牵引,身体自重牵引、徒手牵引、电动牵引。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的时间分为:持续牵引、连续牵引和间歇牵引。临床常用的牵引技术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一节 概述二、治疗作用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 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促进炎症消退 解除肌肉痉挛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早期制动和复位,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一节 概述三、常用牵引装置(一)颈椎牵引装置颈椎牵引带 其他牵引用具,颈椎牵引带,下颌带,后枕带,牵引弓,枕颌延长带,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一节 概述三、常用牵引装置(二)腰椎牵引装置腰椎牵引床 骨盆牵引带固定带衬垫和护垫枕头脚凳,腰椎牵引床,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一节 概述三、常用牵引装置(二)腰椎牵引装置腰椎牵引床 骨盆牵引带固定带衬垫和护垫枕头脚凳,骨盆和胸廓牵引带的使用,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颈椎牵引技术是通过牵引带沿颈椎纵轴方向施加拉力以对抗体重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以改善颈椎的生理功能,消除病理改变,达到治疗颈椎疾患的一个重要康复治疗技术。颈椎常用的牵引方法有颈椎徒手牵引、颈椎重锤牵引、电动颈椎牵引和家庭牵引等。,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一、颈椎牵引的生理效应(一)增大颈椎椎间隙(二)牵伸挛缩组织,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三)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序(四)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五)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一)颈椎徒手牵引 是治疗师用手对患者颈部进行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临床常用的有徒手坐位牵引和徒手卧位牵引。1徒手坐位牵引 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后侧,前方上肢屈肘托住患者下颌部,后方手固定在后枕部,双手同时发力支持患者头部重量,将患者头沿身体纵轴方向向上拔伸,并维持2030s。操作方法类似于临床检查颈部的提颈试验。2.徒手卧位牵引 患者取仰卧于治疗床,头颈部稍前屈。治疗师立于治疗床头或坐位,用双手支持患者头部重量。上方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治疗师双臂采用静力收缩的方式施加牵引力量。要求治疗师站立姿势和手法必须稳定,然后逐渐地、有控制地将重心向后倾倒,以此牵引患者颈椎。,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一)颈椎徒手牵引,坐位徒手牵引,卧位徒手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牵引体位:患者取坐位,根据牵引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调整牵引角度,使颈椎处于中立位、后伸位或前屈位牵引。椅子高度以患者坐位双脚平放地面为宜。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牵引角度:一般认为采用颈椎前屈1030可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垂直(0)牵引时最大应力作用于颈椎上段,增大前屈角度则最大应力位置下移,前屈2030时牵引可使第6、7颈椎间隙增大最明显。,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牵引重量:牵引重量约相当于正常成年人体重的10%,年老体弱者为体重的5%。一般首次牵引从35kg开始,椎动脉型从5kg开始或体重的1/15开始;每天增加重量12kg,至症状改善后,并以此重量维持或逐渐减少重量,直到症状缓解消失。如果没有改善,可继续逐渐增加重量,最大牵引重量需视患者体质及对牵引的反应而定,牵引最大重量不得超过20kg。颈椎牵引重量应根据治疗次数、患者体质强弱、牵引时间长短以及采用持续牵引还是间歇牵引等因素来确定。,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颈椎重锤牵引 1坐位重锤牵引 牵引时间:每次牵引时间为一般为2030min;大重量牵引者牵引时间宜相应缩短至515min。门诊患者一般牵引1次/天,住院患者牵引可2次/天。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一般需要23个疗程。,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颈椎重锤牵引,坐位重锤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颈椎重锤牵引 2卧位牵引床上斜面自重牵引:将床的头端升高约15cm形成斜面,在床垫和褥子之间铺上一层硬板。患者头枕10cm高的硬枕,枕颌牵引带上端固定于床头,患者身体向床尾移动将牵引带拉紧,借助患者身体下移趋势进行牵引。治疗初始以30min为一单位,休息后逐渐延长牵引时间,睡前停止牵引,以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床上重锤持续牵引:患者仰卧在水平床面上,颈部垫一个普通枕头,床头安装滑轮,枕颌牵引带跨过滑轮与重锤相连。重锤重量从34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重量,最高可达7kg。牵引时间每次2030min,12次/d。,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三)电动颈椎牵引 患者坐位或取仰卧位,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牵引角度、重量和时间参数设置原则参照坐位和卧位重锤牵引。持续牵引重量和时间:重量约相当于患者体重的10%。时间无论是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均在1030min以内选择。一般是1520min,长时间的牵引会造成血供不良和代谢产物堆积引起循环障碍。间歇牵引重量和时间:间歇牵引重量可稍加大,可从10kg左右开始,如患者无不适反应,以后可每天1kg递增,最大不能超过20kg,当症状减轻后维持或逐渐减少重量。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按3:1或4:1的原则设定,一般是牵引30s、间歇10s。牵引治疗1520min。,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三)电动颈椎牵引,电动颈椎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简易家庭颈椎牵引疗法 家庭颈椎牵引是治疗慢性颈部疾患积极的方法。可自行制作改良的家庭枕颌牵引装置,市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成品颈椎牵引装置可供选购,如牛皮或人造革牵引头套、悬挂于门框的简易牵引装置、充气式气囊颈椎牵引装置等。,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临床应用 1适应证 各种类型颈椎病,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轻度脊髄型但脊髓受压症状不明显。颈椎关节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突畸形、颈椎骨折、脱位的固定。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肌筋膜炎等引起的严重颈肩痛。,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临床应用 2禁忌证(1)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2)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3)牵引治疗后症状(疼痛)易加重的疾病(4)相对禁忌: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或不主张采取牵引治疗。,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1治疗师应该熟悉牵引技术和牵引装置。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牵引方式并设置牵引参数。向患者阐明牵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2调整好枕颌牵引套的松紧度,两侧悬吊带要等长,作用力要相等。枕带的受力部位应集中在枕骨粗隆中下部,颌带应兜住下颌正下方。枕颌带的摆放位置,要注意避开颈动脉窦和喉部,防止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晕厥或发生意外。3牵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坐位牵引时,患者应注意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脊柱略前屈。患者要解开衣领,自然放松颈部肌肉,除去耳机、眼镜等影响放置牵引带的物品。,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4牵引中或牵引后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四肢麻木、无力加重、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牵引,同时寻找诱发原因和进一步检查。经检查如无重要器质性疾病,次日可在严密观察下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后试行短时间牵引。5坐位牵引结束时,应逐渐地减轻重量,再取下牵引套。休息12min,同时缓慢、轻柔地活动颈部数次,再离开治疗室。避免突然解除重量站立,可能会引起头痛或头晕等不适反应。6牵引前后可配合应用其他理疗或手法治疗以提高疗效。,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四、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一)牵引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二)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三)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他疾患的症状,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腰椎牵引又称骨盆牵引,是用骨盆带固定腹部和骨盆,胸肋部反向牵引带固定于季肋部,利用牵引床和牵引装置沿腰段脊柱纵轴施加牵引力,以达到缓解神经根性疼痛的一个重要康复治疗技术。腰椎常用的牵引方法有腰椎徒手牵引、骨盆重锤牵引、斜位自重牵引、电动骨盆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等。,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一、腰椎牵引的生理效应1增大腰椎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2扩大椎管容积 3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4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5解除肌肉痉挛 6促进炎症消退 7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8增加侧隐窝的面积,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一)腰椎徒手牵引 患者取俯卧位,一般由两到三位治疗师同时操作。治疗时一人立于患者头侧双手握持患者腋下,另一人立于患者足端握住患者的双侧踝部,两人同时缓慢发力沿患者身体纵轴进行对抗牵引。在牵引的同时还可由第三人在患者腰部病变部位进行按压或作相关复位手法。一次牵引约维持1530s,重复12次,每周12次。治疗后患者要卧床休息,同时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一)腰椎徒手牵引,腰椎徒手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骨盆重锤牵引 1牵引体位 患者仰卧硬板床或普通病床,小腿处垫高,呈屈髋屈膝约90。骨盆牵引带固定于腰部(髂嵴上方),牵引带两端连接牵引绳分别通过安装在足端床头的滑轮装置悬挂重量。两个滑轮的高度约距床面1520cm,间距与人体宽度相近。2牵引重量 一般为每侧1015kg。首次牵引从每侧5kg开始,两侧共10kg;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l3天增加1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3牵引时间 每牵引1h,休息20min。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时间。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二)骨盆重锤牵引,骨盆重锤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三)斜位自重牵引 1头高脚低位牵引 患者仰卧于倾斜的床板上,胸腰部用胸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两侧,腰部及下肢不固定,利用腰部以下的自身重量进行牵引。初次牵引时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一般810d倾角可达7090。牵引时间一般比较长,每日牵引4h。2头低脚高位牵引 患者头低脚高俯卧于倾斜的床板上,双踝固定于斜板上端,利用腰部以上自身重量对腰椎进行牵引。牵引可从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开始,逐渐增加至7090。每日一次,每次3060min。牵引过程中还可用双手支撑,做腰部旋转、后伸屈曲等动作,以增强牵引效果。,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以电动牵引装置提供牵引动力替代重锤进行腰椎牵引。作持续的或间歇的腰椎牵引。1牵引体位与角度 仰卧位牵引 双下肢伸直平卧牵引使腰椎伸展,有利于牵引力更好地作用于腰椎上段病变部位。而屈髋、屈膝90时使腰椎前凸变平处于中立位,牵引力主要作用于腰椎下段,在此体位下的牵引可更充分地放松腰部肌肉,使腰椎生理前屈变平,牵引力更容易作用于椎体后侧的病变部位,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1牵引体位与角度俯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使腰椎伸展,腹部垫枕使腰椎前凸变平/中立位,通过所垫枕头的高低来调节腰椎屈曲的大小。疼痛导致伸展活动受限时,可选择使腰椎生理前凸变平的体位进行牵引;而伸展运动使疼痛缓解时,可选择伸展位牵引。在俯卧位牵引下可同时实施脊柱按压或踩跷等操作手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 2牵引参数 具体设置及其调节如下: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30%80%,可逐渐增加至100,最大不能超过体重。持续牵引的重量可从10kg20kg开始,间歇牵引重量可从20kg30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增加重量和时间,当症状改善时,以此重量维持牵引。牵引时间:一次牵引时间为2030min,轻重量牵引时持续时间可适当延长,大重量牵引时持续时间可酌情缩短。间歇牵引的牵引力、牵引时间、间断时间可预先设置,如牵引13min,间歇1030s,节律性牵拉、放松,周期性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牵引治疗结束;12次/天,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四)电动骨盆牵引,电动骨盆牵引(仰握位),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二、常用牵引方法(五)三维多功能牵引 三维多功能牵引又称屈曲旋转快速牵引,在沿脊柱轴向牵引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屈曲、旋转动作瞬间同时完成。1牵引体位 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暴露腰部,使腰部病变部位与两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胸部和臀部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胸背板和臀腿板。,三维多功能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临床应用适应证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疾患、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可用于脊柱前凸、侧弯、后凸畸形,亦可用于腰扭伤、腰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禁忌证 腰椎结核、脊髓疾病、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椎板骨折、心脏病、出血倾向等。,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三、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牵引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嘱其牵引时不要屏气或用力对抗。对进行屈曲旋转快速牵引者,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最好与骨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损伤。高龄或体质虚弱者以电动牵引床轻度牵引为宜。牵引前可进行腰部热疗,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避免拉伤。牵引中:胸肋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但胸肋固定带安放的位置和松紧以不妨碍患者正常呼吸为度,同时应防止卡压腋窝,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两侧牵引绳应对称,松紧一致。牵引时患者应取屈髋、屈膝卧位,以减少腰椎前突,使腰部肌肉放松,腰椎管横截面扩大,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牵引中或牵引后可配合其它治疗,如药物、物理因子或推拿手法等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牵引治疗期间需适当卧床或休息。牵引后:应缓慢去除牵引带,嘱患者继续平卧休息数分钟,再缓慢起身。必要时可佩带腰围以巩固疗效。牵引过程中或牵引后,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重量或停止牵引。肥胖和呼吸系统疾患慎牵。严重高血压、孕妇、心脏病患者禁牵。,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四、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一)较大的牵引重量易产生晕厥(二)倒立牵引可使患者血压升高(三)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可能出现呼吸不适体征,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是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固定于特制的支架或四肢牵引装置,在远端肢体的远端按所需的方向施加重量进行牵引,从而达到牵伸关节或增大关节生理运动范围的一种牵引技术。,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一、牵引器具及基本方法(一)牵引器具 1简易制作牵引架 在缺乏上述牵引设备的场合,可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滑轮、绳索、沙袋、哑铃或杠铃片、墙拉力器等,因陋就简地自制各种临床需要的牵引装置。2机械式关节训练器 主要用于肌力训练,当肌肉放松时即可达到关节牵引的目的。3电动式关节运动器 由机械和微电脑控制部分组成,操作方便。参数设置有牵引力值、角度、频率和时间,并可在关节屈伸范围内定时扩大伸展范围,有连续或间歇两种工作模式,同时还有过载保护功能。,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一、牵引器具及基本方法(二)基本方法 1牵引方法 将挛缩关节的近、远端肢体固定于支架或特定牵引器具的相应位置,设置牵引参数,启动电动牵引,或在远端肢体上按需要的方向施加重力进行牵引。2牵引体位 根据病损关节部位的不同,可取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进行关节牵引。牵引时尽量使患者处于稳定、舒适、持久的体位,能充分放松局部肌肉。3牵引重量 牵引力以引起一定的紧张感或轻度疼痛感觉,但不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为度,病人能从容忍受并完成治疗。牵引力量应稳定而柔和,从小重量、间歇性牵引过渡到持续牵引。4牵引时间 每次1020min,使挛缩的肌肉和受限的关节缓缓地伸展开,每日至少l2次,有条件还可增加次数。5牵引疗程 取决于每次牵引的效果,只要牵引后肌肉紧缩或关节活动受限再现,则均可考虑再行牵引。,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二、临床应用(一)适应证 四肢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障碍;软组织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关节附近烧伤后疤痕粘连;肌肉韧带外伤手术后软组织挛缩;稳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和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恢复期。(二)禁忌证 新近骨折后;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骨性关节强直;关节运动或肌肉拉长时疼痛剧烈;有血肿或其他组织损伤征兆时。,第六章 牵引技术,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技术 三、注意事项 1牵引前 详细阅读牵引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牵引参数。牵引前先采取局部热疗或热敷,使挛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放松,提高牵引效果。牵引局部需要暴露,衣着应舒适、宽松,以免限制肢体的牵引。2牵引中 病人局部应尽量放松,避免和牵引力对抗。牵引力不能强迫关节超过其正常的关节活动度,避免用较大的力量牵引长期制动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发生运动的关节之间要加以固定保护,对存在骨质疏松的病人操作要小心。牵引时受力部位应有衬垫保护,以免出现压疮。避免牵引水肿组织和过度牵引无力的肌肉。3牵引治疗后 要询问、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特别是关节周围温度增高要及时减轻牵引重量,预防过度牵引而导致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关节功能牵引亦可作为关节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功能训练的准备。当挛缩或缩短的软组织替代正常结构对关节起稳定作用时,或当挛缩或缩短的软组织有增大功能能力作用时(尤其是瘫痪或严重肌无力病人),关节牵引必须慎重或不适宜。,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Thank You!,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 牵引技术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