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ppt课件.pptx

    • 资源ID:2133999       资源大小:409.91KB        全文页数:9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ppt课件.pptx

    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管理,主要内容,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管理概念、目标、依据农用地保护 特点、保护重点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建设用地利用特点、引导保护、协调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重点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总体规划、用途管制、动态监测、土地调控,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生产性利用(直接利用);非生产性利用(间接利用)。生产性利用:把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为主要目的的利用。(如:种植作物、养殖动物、建造工厂等)非生产利用:主要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力,作为各种建(构)筑物的基地和场所,不能生产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如:建造住宅、设旅游风景区等),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方向农业用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交通用地、水域以及特殊用地(如军事用地、旅游用地)土地利用也是一种管理活动:遵循法律、法则合理开发利用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发挥土地效能的过程。,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地利用的概念主要内容:确定土地的用途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采用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属自然范畴,还属于社会经济范畴,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属自然范畴,还属于社会经济范畴,原因,土地利用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二)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本身的状态:如地形、地质、地势、土壤状况等土地所处环境条件、气温、降雨量;经济因素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流进,对土地的需求、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住宅、工业、商业、交通、教育、卫生、旅游等日益发展,显著增加了建设用地的需求,并改变用地结构。,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二)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社会因素制度、人口、法规、政策、教育、技术及风俗和宗教都对土地利用构成影响。其中土地制度、人口、国家政策、技术进步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尤其明显。如:联产承包制,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 生产力;人口增长,刺激了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二)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人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都会对土地利用带来深远的影响。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做到自觉合理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地利用的原则1.生态平衡原则正确评估土地的自然、经济特点,充分发挥不同地段的资源优势地尽其利、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木则木。,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地利用的原则2.最大经济效果原则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土地的自然、经济状况相似的条件下,有以下三种情况:当取得等量的劳动成果时,劳动消耗越少,则经济效果越大。关键:采用合理技术、经济措施,降低劳动消耗,争取成本极小化。,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地利用的原则当耗费等量劳动时,劳动成果越大,则经济效果越大。关键:提高劳动和其他资源消耗的转化率,争取收益极大化。在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均为变量的条件下,当消耗的增量小于成果的增量时,则经济效果上升,相反,则经济效果下降。,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一、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地利用的原则3.节约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一)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本质:对各类型土地利用水平和数量分配(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转换)进行干预。,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一)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土地利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为了将不合理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则需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管理。土地开发通过对土地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一方面将难利用的土地改变为可利用的土地,如开荒、土地复垦等;另一方面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如将平房改建为楼房等。,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一)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土地整治通过生物、工程措施,克服土地原有的某些缺陷,改善土地的质量,以提高其利用潜力,如平整土地、改良盐碱地等。土地保护为防止土地乱占滥用和防治土地退化、破坏、污染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使土地能够永续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1.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特征:保有一定数量,且结构合理、质量不断提高的各类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性能和生态功能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降低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土地资料的利用能够被社会接受,体现公平和效率,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1.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2)保障土地资源安全、有效供给资源安全: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保障的程度。土地资源安全、有效供给三个方面的含义:土地资源保障的充裕度反映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土地资源保障的稳定性土地资源供给来源的多样性或多元性土地资源保障的均衡性土地资源供给在地区、部门、人群之间的均衡,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1.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3)前瞻性、科学性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变化趋势、土地供求关系变化趋势等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根据土地利用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土地、管理土地。,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政府在制定土地利用管理时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目标,即经济效率、分配公平、社会发展、保障供给、环境质量。(1)经济效率指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即资源是否在不同生产目的之间得到合理配置,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土地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应达到帕累托最优,即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都不会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2)分配公平指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成员在土地利用管理中能获得公平的对待。主要包括地权占有的公平和土地收益分配的公平。分配公平,不仅指当代人之间,也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分配公平,当代人福利的增加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用为代价。,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3)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管理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就业机会等提供良好的土地利用保障,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4)保障供给目标:现今与将来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上,在土地供给总量的自然极限范围内,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为人民的各种土地需求提供土地。,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2.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5)环境质量目标:通过土地利用管理保证一定数量的绿地;控制土地利用强度,防止土地的沙漠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防止建筑物与人口的过度拥挤 合理确定土地利用布局,避免土地利用的相互干扰和土地污染,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二、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3.土地利用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任务:对土地的利用水平和用途转变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下的分配(转换)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幅度之内,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内容: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 保护、协调土地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一)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依据 为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我国颁布了多项相关法律法规,使土地利用管理有法可依。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1.土地报酬理论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3.区位理论4.生态经济学原理,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1.土地报酬原理土地报酬递增递减现象在条件相对稳定下的土地利用中,当对土地连接追加劳动和资金时,起初,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逐渐增多,在投入的劳动和资金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则逐渐减少,从而使土地总报酬的增加也呈递减趋势。意义:揭示土地的质量状况;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的合理界限,提高土地投资的经济效果。,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理论地租: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且以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条件。即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理论根据近代地租实体超额利润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地租可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级差地租(相对地租)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理论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情况:A.不同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不同土地位置的差别;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各个生产率的差别。由前两种条件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由后一种条件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理论级差地租第形态,是等量劳动投放在不同等级的等量土地上,因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 第形态,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的生产率的差别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理论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任何一块土地,即使最劣等地,也绝对必须支付的地租。产生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以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相互分离。绝对地租=农产品价值-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理论垄断地租特殊形式的地租因垄断了某些自然条件特别有利的土地,在该土地上能生产稀有的土特产品,这些产品能提供一个垄断价格,从而带来了一个相当大的超额利润,这些超额利润,因土地所有权的存在而转化为垄断地租。,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2)地价理论土地价格的概念土地价格资本化了的地租。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可见,地价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地租的购买价格,是将预期的地租系列资本化而形成的。,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2.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2)地价理论土地价格的形成特点(与一般商品价格比较而言)A.决定一般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而土地价格中通常不包括生产成本因素B.一般商品价格受市场供给与需求两种因素的影响,而土地价格只受需求单方面的影响C.一般商品的估价,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陈旧的缘故,将来的价值总是低于现值;土地是永久性生产资料,若利用合理,其价值会增加。D.一般商品的价格较易确定,而土地既无审查成本,且质量相差较大,价格较难确定。,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3.区位理论区位:社会、经济等活动在空间上分布的位置。为了方便生产和流通,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就要按一定的标准选择适宜的空间位置,使比较利益最大,于是就产生了区位理论。区位理论能够有效解决以下问题:确定土地资源在各用途、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用地的政策和规划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确定不同位置地段的差额税率,土地利用管理,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三、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4.生态经济学原理土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已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的。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使一部分物质和能量离开原来的生态环境,失去了生态上的平衡,必须及时投入,才能重新达到平衡。,The end,土地利用管理,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主要内容 各类农用地利用的特点(耕地、林地、养殖水面)农用地保护的重点,土地利用管理,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一、各类农用地利用的特点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一)耕地利用的特点耕地: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土壤、地形、温度、日照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一、各类农用地利用的特点(二)林地利用的特点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特点:利用周期较长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利用方式较粗放(适应能力较强)多为综合性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一、各类农用地利用的特点(三)养殖水面利用的特点养殖水面: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水面。特点:利用的综合性(利用形式多,一水多用,同时兼顾)利用的不稳定性(水是一种不稳定、流动的物体),土地利用管理,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二、农用地保护的重点1.保持耕地总量相对稳定2.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3.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4.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改变粗放的用地模式5.建立耕地预警系统,The end,土地利用管理,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主要内容 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土地利用管理,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一、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建设用地: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使用范围的土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1、非生态性非生态附着物为主要利用方式2、位置的特别重要性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地质条件良好3、高度集约性单位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高,经济产出高4、稳定性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年限长,用途稳定5、扩张性随社会经济发展可扩张,土地利用管理,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二、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建设用地利用管理重点: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步伐,引导有序扩张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逐步缩减,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的有序扩张。(一)建设用地有序扩展的涵义和辨识1、建设用地扩展土地被城镇、住宅、商店、厂房、学校等建筑物、构筑物不断占用的现象。2、建设用地有序扩展建设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相协调,达到互动平衡的态势。,土地利用管理,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3、辨识,土地利用管理,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二)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重点)1、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以供给引导需求2、大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1)确定城镇合理用地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盲目扩张(2)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3、逐步缩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The end,土地利用管理,第四节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生态环境的重点,土地利用管理,第四节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一、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是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地覆盖变化,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鉴于土地利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土地利用管理的另一任务是保护、协调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管理,第四节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二、保护、协调生态环境的重点1.保证农用地中园地、林地、养殖水面等的合理比重2.谨慎开发未利用地(1)必须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2)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前提下进行(3)适宜开发成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3.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The end,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特性、作用、体系、内容、审批、指标体系、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用途管制(重点)(涵义、目标、实施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动态监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土地调控,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妥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用地而提出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方案。根据规划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对某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在时空上作统筹安排。,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战略性规划,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规划期内土地供求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确定规划期内各种用地的数量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是指导编制其他规划层次的依据。,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特性:1.综合性整体性、总体性。全局合理安排、协调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2.战略性战略性的规划,为主要用地部门提供概略的、方向性的、指导性的规划指标。3.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长期规划4.控制性纵向: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到上一级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 横向: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作用。,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特性:5.权威性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通过国家行政权力保证实施,对违反者追究其形式责任。6.动态性在一定时期内把土地利用现状改变为更合适于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的措施之一,是随时间变化的。,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重点)1.为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有限,水土流失、耕地沙化、退化现象严重 不合理土地利用现象,土地管理薄弱2.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3.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4.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目标最终落实在合理利用土地上。,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及内容针对我国土地管理的实际状况,各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为: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覆盖全国土地)2.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覆盖省级行政辖区)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覆盖市级行政辖区)4.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覆盖县级行政辖区)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鉴于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和区域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编制跨行政区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区、流域),等等。,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与实施 审批程序:,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 根据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包括直接控制指标和间接控制指标。1.直接控制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直接控制指标,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从上而下,以行政指令形式下达,直接决定土地分配数量的控制指标。特点:强制性,刚性明显,对下级政府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有直接的规范和限制作用。包括:新增建设用地量、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1)新增建设用地量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因现有的建设用地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增加的用地数量。(2)耕地保有量决定因素:规划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耕地减少的面积 通过各种途径可能补充的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影响耕地保有量的指标:,影响耕地保有量的指标,耕地减少量,建设占用耕地量农业结构调整或生态退耕量灾毁耕地量,耕地补充量,土地开发补充量土地复垦补充量土地整理补充量,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3)基本农田保有量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案,在城市外环线以外,寻找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以保证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2.间接控制指标 不按照规划体系由上而下直接控制土地类型数量转变,而是作为某一用地类型数量确定的参照指标。间接控制指标主要有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村镇建设用地两项,分别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用地量和村镇建设用地量的参考。,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1)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城市人口的比值,是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指标之一。城市的占地规模是由人口规模和人均用地共同决定的,在人口规模既定的前提下,人均用地越高,则占地规模越大。因此,该指标对城市建设用地有重要约束作用。依据现在人均建设用地水平,考虑城市等级、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人地关系紧张程度等因素确定。,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体系(2)人均村镇建设用地 即农村居民点面积与乡村人口的比值,是衡量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的指标。该指标对村镇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有重要的约束作用。依据现在人均建设用地水平,考虑人均耕地面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确定。,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编制的。它是以一年为期,属于中期土地利用计划的具体化。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任务和类型(1)任务:对中期土地利用计划所规定的分年任务作出具体安排,在不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年的实际情况,对中期土地利用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类型按分级管理原则分类:国家土地利用计划全国性土地利用计划地方土地利用计划国家土地利用计划在各地区的具体化按调节控制程序序列分类:指令性计划国家制定,强制性,由国家直接控制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定幅度的指标,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各部 门对土地的利用,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内容(1)内容:农用地转用计划、耕地保有量计划、土地开发整理计划(2)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农用地转用指标和未利用地占用指标,重点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属于指令性指标)。耕地保有量指标计划年末耕地实有数量。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指标包括开发增加耕地和整理(复垦)增加耕地两部分。,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土地利用年度计划3.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及实施实施程序:,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一)土地用途管制的含义 何为土地用途管制,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却有以下共识:1.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土地利用约束机制 规范土地使用,防止出现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保证土地资料的可持续利用。2.必须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法定程序确定土地的具体用途 这种具体用途是一种法定用途,具有法律意义。3.土地用途变更的申请许可制 土地用途变更时,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提出书面申请,领取土地用途变更许可证,办理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手续后方可。,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一)土地用途管制的含义4.擅自变更土地用途的责任 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必将受到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处罚。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二)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1.土地利用整理效率最大化 效率:有效使用、有效配置。有效配置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土地使用者的角度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从社会会宏观控制者的角度追求的是全社会土地利用整体利用的最大化,实质是达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优化,即土地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有效配置。2.协调“吃饭”与“建设”的矛盾 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3.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三)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土地用途分区 土地用途分区:依据土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上级规划的要求,按照同一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划分土地用途区。土地用途区可以是空间上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区域,面积可大可小。1.土地用途分区的类型:一般划分为11中土地用途区(1)基本农田保护区: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2)一般农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3)林业用地区:为了林业发展的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4)牧业用地区:为了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5)城镇建设用地区: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发现需要划定,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三)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土地用途分区(6)村镇建设用地区:为了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7)村镇建设控制区:为了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8)工矿用地区: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外,为工矿发展需要划定的(9)风景旅游用地区:具有一定游览条件、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观赏、娱乐等活动需要划定(10)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为了对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11)其他用途区:根据实际管制需要划定,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三)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土地用途分区可根据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划分二级分区:(1)生态林区(2)基本草地保护区(3)城镇近期建设用地区(4)限制采矿区(5)禁止采矿区,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二、土地用途管制(三)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土地用途分区2.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蓝图,规划的实施过程就是合理利用土地的过程,对规划实施监督的过程,也就是对土地利用的管理过程。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实施的主管部门。,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监测成果多样性现状资料、面积数据、图件资料监测体系层次性国家、省、地、县若干层次技术要求区域性不同地区的监测周期、方法手段、精度要求不同技术手段综合性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抽样调查、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与作用(2)作用:保持数据现势性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信息创造条件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提供服务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状况,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最佳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1)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监测(2)土地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测(3)土地生产力监测(4)土地环境条件监测,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1)实地调查(2)统计报表调查(3)遥感监测 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遥感技术即根据电磁波理论,应用现代技术,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从高空或远距离,通过遥感器对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量测的一种侦查技术。(4)专项定点监测,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土地调控(一)调整利益机制,切断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利用驱动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利益关系做了如下调整:1.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 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范围,以当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准,该使用费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土地调控(一)调整利益机制,切断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利用驱动 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以加大对建设用地取得和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力度。提高耕地占用税收标准。3.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土地调控(二)完善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 我国土地违法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中,缺少对政府领导的问责制度。通知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制度1.完善地方政府责任内容2.严格实行问责制3.明确考核依据4.明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土地利用管理,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土地调控(三)健全法律机制1.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不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超计划批地用地、未按期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其规定税费的,等等,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2.完善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协调机制,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并处理到位,必须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及公安、司法部门的协同行动和相互配合。,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