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某地区市场宏观环境管理知识分析报告.docx

    • 资源ID:2028296       资源大小:335.13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地区市场宏观环境管理知识分析报告.docx

    信息管理中心广州市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广州市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概要一、宏观经济状况Ø 广州经济由二、三产业两轮驱动,03年以前,第三产业拉动广东经济增长,03后,广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第三产业。Ø 广州“十一五”规划继续加强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汽车、石化和信息三大支柱工业产业;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金融和物流两大服务业。二、互联网状况Ø 广州家庭电脑普及率为73.7%,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家庭上网率为52.5%;居民上网率25.9%,这些数据表明广州的互联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Ø 网络企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次是批发零售、IT和物流。Ø 由于传统媒体在当地根深缔固,加之广州人务实、低调的作风,广东企业对张扬个性的网络认知度并不高,当然也包括对网络招聘认知度不高。三、行业状况Ø 汽车、石化和信息是广东工业三大支柱,占到广州工业总产值42.67%。Ø 物流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业等是广州三大服务业,占到广州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54.8%。且政府“十一五”将进一步加快发展金融业和物流业。四、企业状况Ø 广州内资企业占59.84%,外资企业只占9.85%,与深圳相比,外资比重低很多。Ø 从规模来看,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87.5%,且集中在纺织,其次是机械设备。尽管汽车、石化、信息是广州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但它们都属于资本化密集化的重工业。五、求职者状况Ø 广州从业人口近5年保持平均2.17%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近一半在非国有性质单位,且比重还在增加。另外,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到37%,其次是物流业。Ø 广州近几年一直在保持人口净迁入,不过迁入净增率有所下降;从人才流动性来看,广州人才流动性非常大,2004年484次人才招聘会,平均每场1364.5人。Ø 人才市场上以大专以上人才为主,其中硕士和大专学历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本科及中专以下学历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另外,中高级职称人才供不应求,初级职称人才供过于求。Ø 人才需求最大的职位依次是市场销售、服务/后勤、文职、房地产/土建、计算机。而供给最多的职位依次是文职、计算机、市场营销、工厂、财务等类别。从数量对比分析看出,各类职位的人才供给数量均远大于需求数量。六、广州区域情况Ø 黄埔区和白云区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排在全市前两位。Ø 另外,广州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均在黄埔区内。不管是从企业总量还是知名企业数量,黄埔区均占有较大优势。结论:Ø 广州网络招聘行业的求职者市场已相对成熟。Ø 对于汽车、石化和信息等资本化密集行业,建议主打高端产品;对纺织行业、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主推服务期。Ø 建议公司努力在金融和物流两个行业建立优势。Ø 如果考虑区域推广,建议优先考虑黄埔区,其次可以是白云区、番禺区、天河区、南沙区。Michael.chen信息管理中心2006-3-23目 录一、广州经济环境分析3(一)广州总产值分析3(二)广州经济增长率比较分析3(三)2005年广州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4二、广州互联网使用状况4(一)广州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及上网普及率4(二)广州地区各行业的网络使用率5(三)广州网络企业发展状况6三、广州各行业发展状况6(一)工业行业分析6(二)服务业行业分析9四、企业状况11(一)工业企业状况11(二)服务业企业状况13五、广州求职者状况13(一)广州市劳动力总量情况13(二)人才流动性分析15(三)人才市场人才状况16六、广州区域分析19(一)各区经济状况19(二)重点区域介绍20附表1:黄埔区企业名录24一、广州经济环境分析(一)广州总产值分析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图1显示:广州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第三产业总产值从1998年开始一直高于第二产业,说明服务业主导了广州地区经济,当然第二产业的经济地位也不容忽视,广州经济由工业和服务业两轮驱动。另外,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缓慢,与第二、三产业相比,产值比重很小。从2004年数据来看,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占到89.5%。因此我们应该把分析重点放在工业和服务业。备注: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二)广州经济增长率比较分析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图2显示:广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从1996年到2004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2%。另外,我们看到第三产业的增速最快,平均达到15.7%,第二产业平均增长速度13.6%。由此可以看出,广州的经济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拉动。但从2003年开始,第二产业的增长突然加速,速度远高于第三产业。这与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吻合,从2003年开始,广东地区提出要提升广东工业竞争力,要加强九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地位,在此背景下,广州开始调整工业结构,因此广州工业从2003年开始有的迅猛发展,导致第二产业迅速增长。(三)2005年广州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2005年广州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地位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60%,“十五”期间工业结构实现了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汽车、石化和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4%提高到42.7%。“十一五”期间,广州要继续强化汽车、造船、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重点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现代临港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广州打造成为区域性制造业中心。另外,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现代生产服务业。二、广州互联网使用状况(一)广州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及上网普及率数据来源:广州信息办如图3,据广州市信息办、信息中心副主任唐望生介绍,截至2004年6月底,广州市家庭电脑拥有率达73.7%,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家庭上网率为52.5%;居民上网率25.9%,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排名前两位的北京28%、上海26.6%处于同一水平。另外,2005年全国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在15至20之间;到2010年,全国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将达到40至50。由此可以看出广州互联网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图4、图5是青少年与互联网研究课题组2003年3月至4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等七个城市调查所得结果:图4、图5进一步证明广东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二)广州地区各行业的网络使用率此处我们以广东省的总体状况作为参考来分析广州各行业使用网络的情况。如图6所示:广东省上网用户中,从事制造业的用户最多,所占比例为18.6%;其次是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用户,占10.8%;从事教育业的用户占10.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用户占7.4%;从事IT业的用户占6.2%;从事交通运输、仓储业的用户占5.9%。结合网络招聘行业的客户分布,我们应该关注制造业、批发零售、IT、物流等行业。数据来源:中山信息产业局网站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三)广州网络企业发展状况总的来说,广州互联网气氛不如北京浓厚,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广州本地的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及业界影响力远远小于北京的同行;二是与北京相比,广州本地的传统媒体显得更为强势。广州的报业市场向来是“三国鼎立”,广州日报气团、南方日报集团、羊城晚报集团三分天下。三是比起北京来,广州的本地企业和本地人在作风与气质上,更显得务实、低调,但是网络强调却是个性的张扬。由于以上原因,尽管广州的制造业、汽车业、金融业等在全国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些行业与网络有天然的结合点。但由于本地企业对于网络行业的认识程度不高,造成了这些领域的网络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网络经济未被充分挖掘。这其中也包括对网络招聘的认识度还不深。三、广州各行业发展状况从前面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广州地区主要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轮驱动广州经济发展。其中,工业占到第二产业经济比重达到90%,所以此处我们重点分析工业和第三产业。(一)工业行业分析广州拥有39个工业大类中的35类,是华南地区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2004年,全市轻重工业比重为46.6:53.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化、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年均增速约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目前,汽车等机械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钢铁、制药、轻纺、新材料等重点发展产业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数据来源: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如图7所示:广州地区的交通设备制造(汽车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化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信息产业)等三大行业位列广东工业行业之首,三大行业占到广州工业总产值的42.67%。这与广州地区重点发展汽车、石化和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密切相关。根据广州市政府2005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提升广州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现阶段广州市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的重点是:机械装备工业、石化及精细化工业、电子信息业、钢铁、制药、轻纺及新材料等产业。下面对广州重点行业做一个概述:1、 汽车产业(包括轿车、客车、轻型载货车整车生产业;汽车零配件生产业;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业。)2003年,广州汽车工业总产值555.19亿元(含摩托车),同比增长59.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8%。根据市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市共有99户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总资产285.10亿元,从业人员20833人。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有50户。代表性企业有本田、东风汽车、丰田、风神、大众、宝龙、骏威客车、羊城汽车、五十铃客车、广州摩托集团等。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把广州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亚洲地区主要汽车文化发展中心之一。形成以电子商务平台与销售店相互支撑的全国汽车营销体系和物流体系。发展重点:扶持轿车生产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扶持广州本田汽车扩能、东风汽车集团乘用车扩能和广州丰田汽车等项目建设;加快大中型客车、专用汽车、轻型货车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促进企业的联合重组,形成集团力量,整合做强;把汽车零部件工业作为产业的重点,与整车共同发展;鼓励摩托车生产企业整合做强。2、石化工业(包括炼油、乙烯及石化深加工、电子化学品、涂料、精细化工等。)石化工业作为广州市支柱产业,在省内乃至华南地区具有较明显的产业优势。2003年,广州市共有358户规模以上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总资产464.55亿元,从业人员60188人。代表性企业有宝洁、雅芳、安利、虎头、双桥、美晨、浪奇、立白、德国巴斯夫、瑞士龙沙、美国慧视。目前广州市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立德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全国七大试剂基地之一、华南地区唯一的大型纯碱生产企业和省内最大的氯碱企业和聚乙烯生产基地。发展目标:到2010年,石化工业总产值争取达到2200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5户左右国内百强化工企业。3、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零部件、软件、集成电路及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及其它电子专用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等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拉动广州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280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0.7%和7.4%。代表性企业有佳杰科技、天河科技园、金鹏集团、南方高科、京华网络、用友、七喜电脑、金鹏集团、光宝集团等。发展目标:到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要超过2000亿元,软件产业产值要超过400亿元,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超过15%。培育和引进3家以上年产值超100亿元、10家年产值超50亿元、2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发展重点: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基地以广州开发区、保税区、南沙开发区为主体,形成广州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基地,将其建设成为广东省及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基地之一。软件产业基地以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为基础,完善广州软件园基础设施,加快高唐新区和软件产业孵化中心的发展,构建广州信息港,将其建设成为广州软件领军企业的大本营。4、机械装备产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船舶制造和普通机械制造业等。)广州市装备制造业在全省优势显著。2003年,全市共有机械装备工业企业69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14.8%。2003年,广州的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制造业合计占全市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的86.5%,占增加值的87.6%,占利税总额的95.7%。有71家机械装备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其中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合计约占全市机械装备工业销售收入的63.3%;8家企业利税超亿元,合计占全市机械装备企业利税的87.5%。代表性企业有广重集团、广州日立电梯、白云电气集团、广州数控设备厂等。发展目标:争取在2010年前后,实现广州市机械装备工业“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目标。一个基地: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技术领先、生产规模大、产业优势显著、市场影响力强的机械装备工业制造基地。2010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600亿元,使机械装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5%左右。两个中心:形成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机械装备工业研发中心和辐射全国的机械装备维修服务中心。发展重点:用2-7年时间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全国汽车及零配件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发展移动通讯设备、通信机站、计算机、柜员机、智能系统等基础较好的产品,加大力度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不断提高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建成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保持电梯生产制造的全国领先地位;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性能最先进的智能式立体停车设备制造加工基地;建设全国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生产研发服务中心,迅速扩大数控机床生产规模;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小型汽轮机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中低压系列输配电成套设备;建设品种齐全的高中低压和特种变压器生产制造和销售中心。5、钢铁产业(包括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等等)2003年,广州市有规模以上钢铁生产企业50家,总资产156.01亿元,从业人员10573人。代表性企业有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广州双菱钢铁工业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广钢集团等等。产品销售收入135.57亿元,占全省同行业38.5%。2003年生铁产量79.98万吨,占全省22.9%;钢产量241.43万吨,占全省40.5%;成品钢材360.27万吨,占全省45.7%。发展目标:重点培育2-3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粗钢产量达800万吨,钢材产量1100万吨,钢铁工业产值达400亿元,把广州市建成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6、医药产业(包括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及原料药、生物和生化制品、兽药、卫生材料和医药用品、医疗器械等等)200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71家,总资产103.65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总资产的2.41%;从业人员2273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68.35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总量的25.62%。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医药企业100强中排名第四位。发展目标:201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其中1家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5家10亿元以上,10家5亿元以上;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大力发展优势的化学原料药及新型制剂。7、轻纺产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造纸、塑料、文体用品等等。)广州市轻纺工业门类众多,涉及15个行业。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轻纺工业主要行业共有2260家企业,拥有资产1034.3亿元,从业人员69.40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81亿元,占全省同行比重1/5强,同比增长16.6%;到2003年底为止,广州市轻纺行业共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30个;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户。代表性企业有珠江钢琴集团、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纺织工贸集团等等。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全市轻纺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年平均递增9%左右,轻纺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7%左右。充分利用广州作为我国南大门的地理优势,全力构筑广州轻纺产品集散交易平台。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培育2家产值100亿元以上、5家50-100亿元、23家10-50亿元、50家1-10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品牌:培育中国名牌产品9个,省名牌产品50个。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或国内规模的生产基地:建设全球最大钢琴生产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皮革生产制造集散基地、全国最大牛仔服装生产制造集散基地、全国最大新闻纸生产制造基地、全国家电生产出口基地、全球三大花边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一批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力强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并形成亚洲啤酒酿造中心、华南地区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全国一流的发酵食品检测科技中心等。(二)服务业行业分析物流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业等是广州三大支柱服务业。2004年三大行业占广州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4.8%,其中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占到27.5%;批发零售占到18%;金融保险业占9%。1、物流行业图8显示:广州、深圳两地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到全省的近60%。其中广州就近4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州物流业是非常发达的。数据来源: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2、批发零售业数据来源: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图9显示:广州、深圳商品购进总额占到广东省的63.1%,其中广州就占43.48%;两地商品销售总额占广东全省的51.37%,而广州就占到37.15%。由此可以看出广东省的批发零售业非常发达。3、金融业广州和深圳是广东金融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地区,两地金融保险业产值占到广东省的总产值的64.8%,其中广州地区占28.5%,深圳36.3%。广州市发改委2005年2月专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的意见,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另外,2006年3月11日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两会上强调,广州“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六项工作,金融服务业将得到优先发展。四、企业状况(一)工业企业状况1、规模以上企业注册类型分析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备注:1、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是指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规模以上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以及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图10显示:从2003年注册数量分析,广州企业还是以内资为主,内资企业占总体数量的59.84%;另外,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0.3%,外商投资企业占9.85%。从近三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港澳台投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则逐渐增多。数据来源: 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图11显示:从2004年外商投资情况来看,深圳的项目远多于广州,且广州的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也只是深圳的一半。结合图10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正因为广州主要是以内资企业为主,所以在观念上相对于深圳显得保守一些,对互联网包括对网络招聘的认识度还不够深。2、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规模分析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备注:根据国家统计标准,大型企业是指人数在2000人以上、销售额3亿以上、资产4亿以上的企业;中型企业是指人数在300-2000人、销售额在3000万-3亿、资产在4000万-4亿的企业;小型企业则是人数在300以下、销售额3000万以下、资产4000万以下的规模以上企业。图10显示:广州企业以小企业为主,其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87.5%。中型企业占到11.42%。3、规模以上企业行业类型分析图11显示: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最多,数量占到重点行业企业数量的58.32%;其次是机械装备,企业数量占到17.99%。另外,尽管汽车、石化、信息是广州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但由于他们都属于资本化集中的重工业,所以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可以在纺织和机械装备行业主推服务期产品,而在汽车、石化和信息行业主推高端产品,如猎头和半猎头。数据来源:2005广东统计年鉴(二)服务业企业状况广州地区金融保险业企业15家,如汇丰/东亚等银行呼叫中心、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大型批发零售超市门店2500家,如好又多、家乐福。五、广州求职者状况(一)广州市劳动力总量情况1、近四年广州市年末从业人数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5广东统计年鉴图13显示:广州近几年年末从业人口保持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为2.17%。2003年增长较快,达到2.77%,2004年达到3.77%。2、广州市各类型企业拥有职工数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2005广东统计年鉴图14显示:广州市从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国有单位和其它单位企业里。2004年比2003年职工人数增长2.06%,但国有单位和城镇单位都在负增长,特别是城镇集体单位职工数减少8%,而其他单位则增长7.9%。数据分析结果与广州市鼓励发展非国有经济、国有经济资本化和重型化的政策相吻合。3、行业从业人员分布数据来源:2005广东统计年鉴图15显示:广州市在岗职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到37%,其次是物流,电子信息尽管是广东支柱产业,但从业人员只有2%。(二)人才流动性分析1、人口流动性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年鉴图16显示,广州市人口近几年一直保持净迁入,但迁入净增率有所降低,2001年13.8%,2002年11.96%,而2003年降为5.05%。2、人才流动性数据来源:2005广东统计年鉴图19显示:深圳地区的人才交流会次数远高于其它各地,其次是东莞,广州排在第三。图中九个地区交流会次数占到广东的95.4%。数据来源:2005广东统计年鉴广东人才交流会平均每场参会人数777.8人,图20显示,广州地区每场参会人数全省最高,是深圳的两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州的人才市场非常活跃,人才流动性很大。(三)人才市场人才状况数据来源:韦博人才市场提供图20显示:人才市场上的人才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其中硕士和大专学历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本科及中专以下学历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数据来源:韦博人才市场提供图21显示: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初级职称人才供过于求。数据来源:广州市人才中介协会图22显示: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市场销售、服务/后勤、文职、房地产/土建、计算机。各职位要求主要针对本科以下学历,对本科学历需求较大的是文职、技工、经营管理、设计广告和电子信息等职位。数据来源:广州市人才中介协会图23显示:人才供给最多的职位是文职、计算机、市场营销、工厂、财务等类别。供给人才学历层次偏重于本科学历以下,其中本科学历层次较大的职位是财务类、金融/经济/贸易、行政人事、房地产/土建。另外,从数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人才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每个职位的供给人才数量都远大于需求数量。排名需求专业人才供给专业专业名称总数本科以上本科本科以下专业名称总数本科以上本科本科以下1市场销售/营销536958574507文职16788782562141462服务/后勤22643462216计算机158001864129114843文职1898368441017市场销售/营销148302144482101324房地产/土建157703991178工业/工厂971566245291955计算机1473141971050财务类9670435388053556技工131836355578经营/管理/策划867052152970877工业/工厂1261093837金融/经济/贸易6430158249237818经营/管理/策划9692264542文教/法律6108184270132239设计/广告9299255520行政/人事59791041809406610电子/邮电/通信8082190502房地产/土建54167116873656六、广州区域分析(一)各区经济状况数据来源:20002004广州统计年鉴图24显示:经济总量排在广州前几位的是黄埔区、白云区、番禺区、天河区。数据来源:20002004广州统计年鉴图25显示:黄埔区和白云区的经济总量不仅排在前两位,而且增长速度也排在前两位。而天河、番禺两个区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速度。(二)重点区域介绍广州的行业比较分散,几乎没有一个区域是某行业特别集中区。此处我们只是将各区域的状况做一个简介。1、黄埔区地理位置: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市新塘镇接壤;南临珠江,与番禺区相望;西与天河区东圃镇相连;北与白云区萝岗镇毗邻。总面积为106.77平方公里。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原名黄埔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均在黄埔区内。基础设施: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现名广州港)的所在地,是广州市的港口城区。早在唐朝,黄埔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代成为中国的重要商港和军港。现代的黄埔更是中国南方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黄埔区交通便利,黄埔港出海可通航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广深铁路、107国道、广深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城区道路、村镇道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经济环境:黄埔区邻近广州市中心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黄埔地区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黄埔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广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资设厂的首选地区之一。重点项目:云埔工业园(东诚片、南岗片)作为广州经济开发区的延续和发展,总面积4.6平方公里,现已有日本三洋电机、英国通用磨坊、统一集团、七喜电脑、蓝月亮、南方物流、南玻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沧联工业园紧邻广园东路与开创大道的交互立交,位于广园东路以北、广深高速公路以南,距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约5公里;距广州市中心城区约30公里;距深圳约130公里,是广州本田总部、本田出口厂及二厂的地理中心。沧联工业园总用地面积188604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56654平方米,净用地面积131950平方米。目前已进驻的企业有广州三樱制管有限公司(本田配套企业)、广州超樱精密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宏益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广镒电子、心盟物流等5家企业。2、白云区区域概况: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和西部,地扼广州市东、西、北的交通要道,是广州市交通运输的枢纽。现辖9个镇,15条行政街。面积1042.7平方公里,约相当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辖区面积。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地带林木茂盛,果树满坡,风光宜人;中部广花平原一马平川,菜田溢翠,稻海流金;西部珠江水系河网交织,鱼塘泛银,五秀飘香。总人口180万人。基础设施:铁路广州火车站和华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坐落在区内,京广、广三和武广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广佛、广深、广清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新机场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及广惠高速公路等快速干线;广汕、广从、广花等国道主干线。目前全区公路总长增至110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0公里公路。水运珠江、流溪河等流经区内。航空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均坐落在区内。口岸现有省二类码头-滘心港口及在建的港澳货柜车查验场。目前,新白云国际机场、地铁二号线等十几个国家、省、市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已动工兴建,全区基础设施面貌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济概况:全区已形成建材、食品、玩具、制鞋、服装、电子电器、制药等工业支柱行业,并逐步在区内构建了有较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区域,包括位于东南部萝岗镇的广州市云埔(白云)工业区、东北部九佛镇的电子科技工业区、西南部石井镇的石井工业区(台资企业为主)、西北部神山镇的工业区(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中部位于江高镇的广州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和位于太和镇的广州民营科技园。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443.69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总量的9.43%,在市属10个城区中排行第4位。白云区规模以上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全区3954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550家,占企业总数的14.29%;实现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2.9%;其中亿元产值以上企业67家,超5亿元产值以上企业有13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分布在塑料和橡胶制品业,皮革、毛皮制品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这六大行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96%、12.76%、11.77%、10.15%、6.27%和6.00%,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93.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据统计,全区共有三资企业、对外加工装配企业近500家。其中包括南亚塑料、宏仁集团、惠亚集团、苏拿镜片、镇泰集团、美泰集团等一批知名度高、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外商投资企业。白云区是广州市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区域之一,为积极度配合广州市的物流发展规划,白云区将利用国际航空港和公路网络发达的优势,规划大型物流中心,整合现有航空货运、运输站场、仓储设施等物流资源,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中心。三大工业区发展方向:广州民营科技园:将积极发展无污染的传统优势轻工业、航空食品工业和科技型工业,吸纳外向型工业企业入园发展,重点发展服装、五金机械、休闲设备、装饰材料、食品等工业。其中,原广州民营科技园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其余工业片依托来利集团和世界知名的天建集团,重点发展食品、装饰材料等工业。广州个体私营经济实验区:将重点发展大众食品、服装、五金制品等无污染或对环境危害不大的工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发展。北片重点吸引台商投资工业,发展成台商投资的外向型工业区。云埔工业区:将重点发展电子、新型塑胶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现代工业群体,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的技术型、外向型、效益型的市级综合工业区。3、番禺区地理位置: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总面积1314.25平方公里。东隔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及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滘水道,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南濒珠江出海口。基础设施: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20多年的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为番禺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人口状况:全区总人口102.87万,另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经济状况:工业坚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狠抓工业集聚发展和招商引资,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065.98亿元,增长16.2,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认定三类科技术型企业82家,全年受理科技计划项目297项,比上年增长88%。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销售产值1047.58亿。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项目相继启动。新增27家金银珠宝加工企业,总投资2443万美元。第三产业番禺区以商贸、旅游和房地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24亿元,增长38.6。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零售企业有7家,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集市贸易市场有2个。现代物流业向多业态、多业种和多行业扩展延伸,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日益成为番禺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旅游总收入33.52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和有序的发展。2004年我区商品房供需两旺,批准商品房预售211.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80.7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0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规划和建设汉溪物流中心和长隆商贸区,打造颇具规模和复合业态的大型购物中心,吸引了法国迪卡隆、新加坡欢乐天地、美国OUTLET等跨国企业落户。4、天河区地理位置: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与黄埔区相连。总面积147.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约68公里,是建设中的广州市城市中心区。天河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从东西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城市带的起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确定了广州市建设和用地向东南和东北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向东沿珠江扩展城市用地至黄埔,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包括城市功能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发展轴线,上述轴线均经过天河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可以强化天河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天河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人口状况: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9.8万,流动人口58.2万。经济状况:天

    注意事项

    本文(某地区市场宏观环境管理知识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