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培训课件.ppt

    • 资源ID:2017039       资源大小:232.41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培训课件.ppt

    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热对人体都是一种刺激,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当机体接受寒冷或湿热的刺激时,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活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可使病人感到身体舒适,情绪稳定。,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疗法可使局部血管和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控制炎症扩散;抑制神经细胞的感觉功能,减轻疼痛,具有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冷疗法主要方法1冰袋冷敷2化学冰袋3冷湿敷4温水擦浴5乙醇擦浴6冰毯机降温法 7冰帽,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冷疗法主要方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影响冷疗效果的因素1方法 2面积3时间 4温度差5部位 6个体差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影响冷疗效果的因素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应用冷疗法的禁忌1.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冷疗会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组织变性及坏死。如大面积受损、休克、微循环障碍等病人。,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应用冷疗法的禁忌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用冷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妨碍炎症吸收。3.水肿部位禁用冷疗 用冷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影响细胞间液的吸收,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7,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7,冷疗的禁忌部位,(1)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2)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或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3)腹部:以防腹泻。(4)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8,冷疗的禁忌部位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8,冷疗法观察指标患者的病情、用冷疗法的时间部位、患者对冷的敏感性、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家属的态度和能力,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9,冷疗法观察指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9,热疗法定义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和增进舒适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0,热疗法定义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0,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热敷疗法热敷可使体表温度升高,皮下组织舒展,痉挛的毛细血管松弛、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促进病变部位组织活血、化淤、生肌、消炎、消肿、止痛及瘢痕组织软化等,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1,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1,热疗法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解除疼痛作用。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对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过低,末梢循环不良者,可用热进行保暖,使患者舒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2,热疗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2,常用的热疗方法硫酸镁热湿敷 热水坐浴 热水袋热敷 烤灯、热湿敷、温水浸泡。,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3,常用的热疗方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3,热疗法观察指标患者的病情、用热疗法的时间部位、患者对温度的敏感性、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家属的态度和能力、不舒服的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4,热疗法观察指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4,应用禁忌1、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2、未经确诊的急性腹痛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4、脏器出血5、恶性肿瘤6、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 7、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5,应用禁忌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5,第一节皮肤解剖与生理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6,第一节皮肤解剖与生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6,皮肤解剖与生理,(一)皮肤解剖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机体最大的器官,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7,皮肤解剖与生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7,皮肤解剖与生理,(二)皮肤组织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1.表皮由外向内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8,皮肤解剖与生理(二)皮肤组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皮肤解剖与生理,2.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毛囊、皮脂腺及大小汗腺均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3.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所组成。,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19,皮肤解剖与生理2.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冷敷,皮肤解剖与生理,(三)皮肤的作用1.保护作用物理性保护化学性保护机械性保护生物性保护脂膜在皮肤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0,皮肤解剖与生理(三)皮肤的作用冷敷法与热敷,2.吸收作用有害物质通过皮肤吸收致病外用药通过皮肤吸收治病皮肤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理化性质 皮肤角质层的厚度 角质层是否有病变,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1,2.吸收作用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1,3分泌排泄作用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进行。汗液PH4.5-5.5,99%为水分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为皮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2,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2,4.感觉功能疼觉触觉瘙痒5.代谢功能蛋白代谢葡萄糖代谢脂代谢,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3,4.感觉功能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3,6.调温功能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通过皮肤交感神经血管调节皮肤温度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4,6.调温功能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4,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冷疗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5,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冷疗法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5,一、冷疗法的目的,1减轻局部出血 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6,一、冷疗法的目的冷,2.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冷可以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7,2.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7,同时冷使血管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减轻由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适用于烫伤、局部软组织挫伤、急性损伤初期。头部冷疗,可降低脑细胞代谢,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细胞损伤。,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8,3控制炎症冷使局部血流减少,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限制炎症的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4降低温度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头部使用冰帽可降低头部温度,防治脑水肿。适用于高热、中暑等。,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9,3控制炎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29,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一局部冻伤二全身反应三局部压疮四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0,第二节冷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0,冷敷法操作并发症,一.局部冻伤发生原因 1.末梢循环不良,低温下维持血供的小动脉容易发生痉挛,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1,冷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1,2.冰袋温度低,持续冰敷用冷时间过长,使局部营养、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均发生障碍. 严重者会发生组织坏死。多见于老年和幼小感觉迟钝患者及昏迷患者。,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2,临床表现局部冻伤可表现局部皮肤颜色变青紫,感觉麻木,局部僵硬,甚至组织坏死。,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3,临床表现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3,预防及处理 1.冷敷时间不能过长,每34小时冷敷一次。每次2030分钟。,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4,预防及处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4,2.对进行冷敷的患者要经常巡视,观察冷敷局部皮肤情况,如肤色变青紫、感觉麻木,表示静脉血淤积,必须停止冷敷,及时处理,以防组织坏死。,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5,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5,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雷诺氏病)时,应禁止使用冷敷。,4.,冷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颈、腋窝、腹股沟、胸(避开心前区),、腹或四肢,一般不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等处。,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雷诺氏病)时,应禁止使用冷敷。4.冷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颈、腋窝、腹股沟、胸(避开心前区)或四肢,一般不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等处。,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6,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雷诺氏病)时,应禁止,5.一旦发现局部冻伤,立即停止冷敷,轻者予保暖可逐渐恢复,重者按医嘱对症治疗。,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7,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7,二全身反应,发生原因冰敷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过长。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及婴幼儿。,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8,二全身反应 发生原因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8,临床表现 寒战、面色苍白、体温降低。,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9,临床表现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39,预防及处理定时观察并询问冷敷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一旦出现全身反应,立即停止冷敷。给予保暖等处理。对感染性休克、末梢循环不良患者,禁止使用冷敷,尤其对老幼患者更应慎用。,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0,预防及处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0,三局部压疮,发生原因翻身时不慎将冰块、冰袋压在身体下,而冰块、冰袋硬度高、有棱角,与体表面积接触少,受压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压疮。,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1,三局部压疮发生原因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1,临床表现局部压痕,疼痛不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2,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2,预防及处理 1.避免将冰块冰袋压在身体下,可将冰袋吊起,使其底部接触所敷部位,以减轻压力。,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3,预防及处理 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3,2.缩短冰敷时间,经常更换冰敷部位。3.改用化学冰袋或盐水冰袋。,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4,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4,四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发生原因 化学制冰袋药液外渗临床表现 皮肤潮红或水疱形成,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5,四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 发生原因冷敷法与热敷法操,预防及处理 1.使用前确保制冷袋完好无渗漏。 2.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如嗅到氨味立即更换,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6,预防及处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6,3.皮肤潮红处用食醋外敷,如出现水疱者在水疱基底部用70酒精消毒后,无菌注射器抽空水疱渗出液,加盖无菌纱布或按外科换药处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7,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7,冷敷法注意事项1.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时,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以及在枕后,耳廓,阴囊处忌用冷疗法。2.对冷敏感,心脏病及体质虚弱者应慎用。,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8,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8,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热敷疗法目的1.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2.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解除疼痛作用。3.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4.对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过低,末梢循环不良者,可用热进行保暖,使患者舒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49,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热敷疗法目的1.热可使局部血管,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一烫伤二其他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误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0,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0,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一烫伤 烫伤是热敷最常见的并发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1,第三节热敷法操作并发症 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1,发生原因,1.可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局部烫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没有准确测量水的温度,只 凭手的感觉,易使温度失控;热敷器具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具与皮肤相隔,特别是使用玻璃瓶装热水,其导热效果更易发生烫伤。,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2,发生原因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2,2.末梢循环不良者、老人、小孩、知觉迟钝者、麻醉未清醒者和昏迷患者感知反应差,由于患者肢体移动后不经意接触热敷器具,很易导致局部烫伤,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3,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3,(二)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4,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4,预防及处理 1.治疗中应向患者解释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5,预防及处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5,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培训课件,3.应用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 4.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 化、定时检查皮肤,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7,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7,5.皮肤发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一保护皮肤,可给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治疗。,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8,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8,二其他并发症,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误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59,二其他并发症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一些并发症,发生原因肌注青霉素后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过敏反应的现象,其过敏原可能是青霉素加热后的分解产物。,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0,发生原因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0,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有青霉烯酸、青霉胺和青霉酸等。这些分解产物并无抗菌作用,但却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性。而且青霉素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研究证明,温度每增高10,青霉素的分解速度约增加23倍,所以局部热敷加速了青霉素的分解,产生局部过敏反应。,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1,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1,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致皮肤大面积坏死的原因是热刺激降低了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可减轻局部疼痛,但使它局部血管扩张,可增加局部血流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药液外渗,还可使细胞内的溶酶弹性增高,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致使发生大面积坏死。,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2,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2,临床表现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发红,外观酷似急性炎症表现,但不痛、不肿,仅感发痒。无感染化脓发生。停止热敷35天,上述症状逐渐消退,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3,临床表现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3,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剧痛、发热、肿胀、变色,继之出现色素沉着,皮肤感觉麻木迟钝,严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坏死、溃烂。,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4,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4,预防及处理,1.根据热敷的适应症正确选择热敷。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霉素,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5,预防及处理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5,3.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液。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并灭活外渗液。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行1普鲁卡因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若已形成坏死,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清创、换药、理疗等,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尽快植皮保护肢体功能。,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6,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6,热水袋热敷法注意事项1、使用热水袋时要严格交接班并经常巡视,观察局部皮肤,严防烫伤。如需保持一定温度,应及时更换热水。2.需持续用热水袋时,应经常注意保持热水袋温度,及时更换热水。,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7,热水袋热敷法注意事项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7,3、小儿、老人、昏迷及感觉迟钝者,应用热水袋,使热水袋勿直接接触皮肤。应加包一块大毛巾或放在两层毛毯之间。4、急性腹痛诊断未明者,面部危险三角区化脓感染早期患者,新鲜软组织血肿禁用热敷,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8,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8,谢谢大家,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9,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69,

    注意事项

    本文(冷敷法与热敷法操作并发症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