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ppt

    • 资源ID:2008498       资源大小:2.47M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ppt

    教育心理学,张锋 博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zfhenu.edu,教育心理学张锋 博士,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讨论,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的工具教育心理学是为教育服务的心理学的分支学科。,1.我遇到的最出色老师的特点及其具体事例2.我遇到的最差劲老师的特点及其具体事例,讨论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的工具1.我遇到的最出色老师的特点,学习要求,教材:以教材当代教育心理学为主,辅以补充内容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考试:闭卷,内容以课堂教授内容为主 这次课后把教材内容概览一遍,结合第一章介绍的本学期的讲授提纲,对讲授内容提出自已的建议。,学习要求,推荐学习参考书,1、陈琦,刘儒德 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林崇德 主编(冯忠良 等著).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莫雷 主编. 教育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4、顾明远 总主编(张大均 主编). 教育心理学(第2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5、美 Sternberg RJ & Williams WM. 著(张厚粲 译). 教育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6、美阿妮塔.伍德沃克 著(陈红兵,张春莉 译). 教育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7、美罗伯特.斯莱文 著(姚梅林 等译).教育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8、 美约翰.桑切克 著(周冠英,王学成 译). 教育心理学(第2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9、温世颂. 教育心理学. 台湾三民书局,1978,推荐学习参考书1、陈琦,刘儒德 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第一章 概论,本章内容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内容,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国内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潘菽,1980;韩进之,1990)。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邵瑞珍,1990)。 3教育心理学为心理学的一门,它运用心理学原理、原则协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导与学习(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温世颂)4.教育心理学是促成教育目的之实现的科学(张春兴,2019)。,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内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二)国外对教育心理学定义的界定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美国1976年林格伦(H.C.Lindgren)的课堂教育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前苏联1984年的加梅佐等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二)国外对教育心理学定义的界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学习进程侧重于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侧重于教师的教。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2.教育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和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双方的互动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角,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本学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如,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学习过程,教学设计,学习和教学评价等。学习与教学的影响因素如,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心理(职业倦怠),学习策略,课堂管理等。,本学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教学论、课程论等学科有密切联系,但教育心理学不是各学科的“拼盘”,不能相互取代。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兼有社会科学的性质,也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并以前者为主。 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的的分支,学校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心理学、民族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学、政治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心理学、语文教育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物理教育心理学、化学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德育心理学、智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的的分支学校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家庭,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有助于促进心理科学的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教育科学的理论(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发展。有助于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2.实践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能够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水平;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与发展,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这样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之。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百闻不如一见);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王廷相的与薛君采书:“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朱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讲出了学习中认识与行动的辩证关系。,朱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讲出,二、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JM. Pestalozzi,1746-1827)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提出“教学要心理化”。(二)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费希纳(GF.Fechner)对心理物理学的研究(1860)。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在1869年用统计方法研究能力的遗传问题,著有遗传的天才。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二、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三)19世纪教育心理学的萌芽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1860年出版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在绪论中指出心理学史教育者首先要掌握的学科,并提出了教学的四种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9世纪中叶发展为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在1867年发表教育人类学第一卷(中译文为“人是教育的对象”),在教育工作者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在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尽管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但并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科学分支从此确立了。,(三)19世纪教育心理学的萌芽,三、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主要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和资料去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他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将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三、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学习理论是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因吸收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成果而得到扩充。30年代,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理论的传播使儿童个性及其社会适应和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和信息论思想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学习理论是主要研究领域,行为主义在20年代占优势后,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在动物与人的学习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形成许多派别。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的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苏联在理论观点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如,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移入教育心理学,他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行为主义在20年代占优势后,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在动物与人的学,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主要研究领域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占优势。,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成熟时期(理论建设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形成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如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方兴未艾。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提倡自然实验法,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理论和列昂杰夫和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成熟时期(理论建设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内容趋于集中; 认知派占优势; 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重视教育过程中学 生心理的探讨和教学手段的改进。,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深化拓展时期(反思时期、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注重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心理学得到极大发展。认知学派和行为学派理论相互吸收对方的合理东西。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深化拓展时期(反思时期、完善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四)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五)注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量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特别是认知神经机制。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实际情景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环境设计、信息技术利用和有效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情境学习2、多媒体学习与远程教育3、结构不良问题解决(ill-structure)4、学习动机5、学习策略的研究6、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情境学习,四、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情境学习正式学习的定义是以课程、任务、研讨会等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否是在教室中进行还是在线进行)非正式学习被认为是包括信息和内容在内的一切事物,会议、书籍、网站等等,或者是非正式的人与人的交流,例如交谈、讨论、会议等等。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你都在任何地方向任何东西学习。“还认为学习意味着学校?拓展你对学习的定义吧,把你与同伴和孩子们的对话、你从书本、文章、非正式网络、因特网搜索、电视学到的,及你通过尝试和错误学到的包容进来。现在,利用你的世界中发生的一切,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学习更多。”摘自“Learn More Now, Informally”,玛茜亚 L. 康娜,2019年5月。,四、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情境学习,四、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情境学习非正式学习研究刚刚起步社会资本(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 ,种族)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如价值取向、亲子关系、期望、支持、流动儿童等对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的影响教学设计及教学干预中情境因素介入研究:如学习环境、班级氛围、认知负荷、教学程序设计,四、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情境学习,2、多媒体学习与远程教育,双通道加工模型样例学习效应 (the worked-out example effect)感道效应 (the modality effect)冗余效应 (the redundancy effect)注意分割效应 (the split-attention effect)学习风格远程学习,2、多媒体学习与远程教育双通道加工模型,3、结构不良问题解决(ill-structure),非形式推理社会性科学问题4、学习动机2019年以来在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上发表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中,学习动机占了较大比重。不同教育段学生学习动机成就目标、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3、结构不良问题解决(ill-structure)非形式推理,5、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策略的结构学习策略的效用学习策略的次级维度研究6、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5、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策略的结构,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与完善,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与机制。 (二)系统性原则 把主体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 (三)发展性原则 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因素,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四)教育性原则,研究手段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风行欧美的法则:优化(efinement):减少动物的精神紧张和痛苦; 减少(Reduction):尽可能减少实验中所用动物数量; 替代(Replacement):不再用活体动物作实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尤其要重视解决好伦理道德问题,(四)教育性原则研究手段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量的研究(量化研究、定量研究):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的研究(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量的研究(量化研究,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质的研究过程就像拼图游戏,研究者不是在拼接一个自己已经知道其图形的拼图,而是在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持续地建构一幅图画。,质的研究过程就像拼图游戏,研究者不是在拼接一个自己已经知道其,质的研究的特点,提倡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活动,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与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对有关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并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例如:质的研究典型案例: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一个辍学生的个案调查,质的研究的特点提倡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活动,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特定情景的事实与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验性研究方法: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操纵教学情景中的一些变量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如果我们用自然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法发现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有联系,那我们就可以用相关法来考察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法(correlational method)是一种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与紧密程度的研究。例如,我们想考察大学新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成绩之间是否有联系(相关)。我们先要给这两个概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该怎样测量自我价值感和普通心理学的成绩呢?测量普通心理学的成绩比较简单,可以根据一个学期内某个学生这门课程的随堂考试成绩的总和来评定。而自我价值感的测量则可以选择一个设计较好的测量工具来测量。,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如果我们用自然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法,现在开始收集资料。将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发放给这些大学生。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们就拥有了第一批数据。在学期末分别将每个学生的普通心理学测验成绩加起来,就获得了第二批数据。每个学生有一对分数:一个表示其自我价值感的分数,另一个是其在普通心理学课程上取得的成绩。那么,怎样知道这两项分数是否相关呢?下一步是将所获得的成对的数据输入计算器或电脑,应用一系列数学程序即可计算出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以字母r来表示,一个介于+1.00和-1.00之间的数用来度量两个变量或几个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的指标。,现在开始收集资料。将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发放给这些大学生。测,实验研究: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实验研究: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埃里诺吉布森( ELEANOR GIBSON )和理查德沃克( RICHARD WALK )在文章中写道:“婴儿在爬行和蹒跚学步阶段,很容易从或高或低的地方跌下来。大人们必须很警惕,以防止婴儿爬到儿童床的床栏边或楼梯口。当婴儿的肌肉协调能力成熟了后,他们开始能自己避免跌落。通常人们认为,孩子是从经验中学会认识容易摔跤的地方的,即从有过自己跌落和受伤的经验中学习。”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最重要的视觉能力就是深度知觉。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度知觉问题,其生存将变得多么困难和痛苦。你会撞上东西,不能判断猛兽离你多远,或者从悬崖上掉下来。因此,从逻辑上可以假设人对深度的知觉能力是一种天生存在的机制,是不需要经验来发展的。,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埃里诺吉布森( ELEANOR,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为弄清这个问题,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崖”装置。他们把婴儿或小动物放在视崖(visualcliff)上,观察他们是否能知觉这种悬崖并进行躲避。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 。,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 为弄清这个问题,吉布森和沃克发,视崖实验(Gibson &Walk,1960),实验方法被试:为了排除后天经验作用,选择36名年龄6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仪器:视崖,包括“浅滩”和“视崖”两部分。程序: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由母亲召唤或用食物引导婴儿和小动物向“浅滩”或“视崖”爬。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视崖实验(Gibson &Walk,1960) 实验方法,视崖实验(Gibson &Walk,1960),实验结果虽然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这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然而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这一点几乎是毫疑问的。,视崖实验(Gibson &Walk,1960)实验结果,吉布森和沃克指出,他们所有的观察结果和进化论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所有种类的动物,如果它们要生存,就必须在能够独立行动时发展感知深度能力。对人类来说,这种能力到 6 个月左右才会出现;但是对于鸡、羊来说,这种能力几乎是以出生(一天之内)就出现了;而对于老鼠、猫和狗来说,大约在 4 周时出现这种能力。因此作者得出结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因为,如果通过尝试错误而获得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过多潜在的、致命的危险。,视崖实验(Gibson &Walk,1960),吉布森和沃克指出,他们所有的观察结果和进化论完全一致。也就是,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观察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种心理活动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观察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种,观察法适用条件:无法控制研究对象;控制条件会影响心理与行为; 控制会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观察法,根据观察的情境是否预先设置可以分为两种: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法: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让其自由活动或规定一些特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而系统的观察。,根据观察的情境是否预先设置可以分为两种: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自然观察,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研究者通过单面玻璃可以观察到儿童不受影响或干扰的行为,实验室观察研究者通,根据观察的情境是否参与可以分为两种: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观察者成为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员。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为旁观者身份。,根据观察的情境是否参与可以分为两种: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观察法优点:自然真实、简便易用局限:1、某些现象难以重复观察2、被动性,可能出现不需观察的现象而需要观察的现象并不出现3、难以保证客观的观察和记录标准,结果不易进行精确分析,观察法,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检验咖啡因是否会提高数学能力的实验,检验咖啡因是否会提高数学能力的实验,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自然实验:也叫“现场研究”或“实地研究”,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从众实验,所罗门.阿希的从众实验材料,X,A,B,C,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验法 优点:主动、可重复、验证、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定量分析局限:人为性、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法,调查法是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以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的研究方法。 1、问卷法2、访谈法,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谈,调查法,调查法实际上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优点:资料多、省时省力、效率高缺点:受诸多主客因素(样本偏差等)影响。信效度合格的问卷,培训过的调查者,无偏样本,正确的资料分析手段,据实回答的被试。,调查法 调查法实际上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强调将研究结果直接用来对待和处理社会问题,而不只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描述和论证。在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不再是研究的对象而成了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和“行动”双重活动,参与者将研究发现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改变社会现实的能力。,行动研究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强调将研究,行动研究的特点,1、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行动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质的研究,倡导实践者自己通过研究手段来对实践做出判断,在研究者的帮助下进行系统严谨的探究工作,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重大危机。2、实践者成为研究的主体,是主动的研究者3、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行动而研究4、多样灵活的研究方法5、注重对行动的反思和计划的调整6、研究过程中民主合作共同成长7、多样化的研究成果,行动研究的特点1、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行动研究不同于传,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工作思路可以归纳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几个环节之间的循环。制定改进问题的工作计划按照计划采取相应行动观察行动效果反思计划与具体工作再制定改进问题的新的工作计划,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工作思路可以归纳为:计划-行动-观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1在研究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等; 2除自变量外是否所有的变量都受到了控制; 3各组的测量过程是否一致; 4研究的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而不是对情景的好奇; 5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果; 6研究结果是否是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 7. 特定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类似情景 8. 研究能否重复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1在研究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研究课题;(2)提出和分析研究问题(如提出假设和界定变量)(3)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4)选择被试;(5)制定研究方案;(6)实施研究方案;(7)整理和分析资料;(8)得出结论;(9)撰写研究报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研究课题;,思考与问题,1.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类型?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有哪些?,思考与问题1.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谢谢!,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心理学概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