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全球变化授课讲义04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 资源ID:2008356       资源大小:1.42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球变化授课讲义04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第四章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10/2/2022,1,第四章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10/2/20221,内容提要,第一节 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 1.1基本假设 1.2环境属性信息 1.3空间和时间位置信息 1.4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步骤第二节 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 2.1观测的主要内容 2.2观测的技术手段第三节 全球变化的模拟,10/2/2022,2,内容提要第一节 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10/2/20222,第一节 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为什么要重建: 由于地球系统中的许多过程具有很长的时间尺度,在现代的观测记录中无法观测得到,也不可能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印证。因此,通过观测所获得的全球变化信息是有限的。 现代环境中的许多现象是过去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状态下多形成的产物的残留物的集合,其中的一些现象对现代环境特征起制约作用,认识现代所发生的过程需要对所经历的历史有必要的了解。对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各种过程之间不断变化着的平衡关系。,10/2/2022,3,第一节 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为什么要重建:10/2/2022,1.1基本假设,?怎样重建 找证据 对证据进行标定与校核 复原 依据的基本假设: 均一性假设 协同性假设 全息假设,10/2/2022,4,1.1基本假设 ?怎样重建10/2/20224,1.2环境属性信息,根据来源和属性的不同,过去全球变化信息可分为三种类型。观测记录 记录规范,精度高,但时间尺度短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 记录欠规范,时间尺度不长,对重大事件研究意义较大古环境感应体 待用指标丰富客观性强但干扰作用大。,代用资料,10/2/2022,5,1.2环境属性信息 根据来源和属性的不同,过去全球变化信,1.2环境属性信息,a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纪录b黄土与古土壤c孢粉和植物硅酸体d冰芯同位素、甲烷气等e树木年轮轮宽、密度、同位素等f湖芯年代学、物理、化学、生物指标g石笋微层厚度、同位素、微量元素h珊瑚微量元素、同位素等i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10/2/2022,6,1.2环境属性信息a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纪录10/,(根据ans Oeschser and John A.Eddy,1988),T =温度;H=湿度或雨量;C=大气(a)、水(w)或土壤(s)的化学成分;B=生物量方面的信息;V=火山喷发;M=地磁场;S=太阳活动,主要天然环境档案的特征,10/2/2022,7,档案时间分辨率时间长度(年)可提取的环境参数树木年轮年季1,a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纪录,根据18O值的变化,不但可以计算出有孔虫生存时期的温度,而且可以对全球冰量的变化进行推断,10/2/2022,8,a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纪录根据18O值的变化,不但,b黄土与古土壤,原理:黄土和古土壤层的交互出现是风尘堆积作用和成土作用 两种对立的过程彼此消长的结果。风尘堆积作用成土作用 形成黄土层成土作用风尘堆积作用 形成古土壤层 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变化是第四季冰期间冰期环境周期变化的反应,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冰期,间冰期,10/2/2022,9,b黄土与古土壤原理:黄土和古土壤层的交互出现是风尘堆积作用和,10/2/2022,10,10/2/202210,b黄土与古土壤,两大重要指标:粒度:用来反映黄土粗细程度的指标,粒度的大小差别反映 了风力搬运强度的差别。磁化率:物质被磁化程度难易的一种量度。磁化率值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的变化被作为夏季风变化的指标(An, Z.S.),10/2/2022,11,b黄土与古土壤两大重要指标:10/2/202211,c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原理:一个地区的孢粉雨的组成能够反映所在地区的植被组成,是所在地区的植被的函数。孢粉具有耐氧化、耐高温、耐溶解的质地坚硬的外壁,因此能够在沉积地层中长期保存下来。根据孢粉的组成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推断植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过程及环境的变化。植物硅酸体忠实地记录了生产它的植物细胞的形态,10/2/2022,12,c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原理:10/2/202212,d冰芯,极地冰盖和中纬度高山冰川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每年积累的雪最终转换成冰,形成一个年层。从这些地区取得的冰芯中获得的主要记录之一是氧同位素比率18O。陆地水体中水的18O/16O均小于标准大洋水中的18O/16O。蒸发和凝结作用均与温度有关,18O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析测试表明温度每降低1,18O在格陵兰地区降低0.70在南极地区降低0.75在青藏高原北部降低0.65,根据这个关系,可以由冰芯中的18O推断温度变化。,10/2/2022,13,d冰芯极地冰盖和中纬度高山冰川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每年积累的,d冰芯,重要指标:冰川的净累积率可以作为降水量变化的指标;在由雪转换成冰的过程中包裹在冰中的气泡里,记录着气泡生成时的大气成分(CH4);冰芯中的化学成分和微量含量,记录了过去大气气溶胶的状况,以及地球沙漠化和大气环流强度的状况等。冰芯中保存的有机物质记录了当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冰心中的火山灰和强酸信号记录了火山活动的历史冰心中的10Be等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宇宙射线强度、太阳活动和地磁场强度变化的历史,10/2/2022,14,d冰芯重要指标:10/2/202214,d冰芯,10/2/2022,15,d冰芯10/2/202215,过去9万年两极冰芯气候环境记录对比( Blunier and Brook),10/2/2022,16,过去9万年两极冰芯气候环境记录对比( Blunier and,近10万年来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气候记录与南极、北极冰芯记录具有相似变化特征,但青藏高原冰芯记录的气候变化频率和变幅比极地冰芯的大,说明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大(姚檀栋等)。,冰芯研究,10/2/2022,17,近10万年来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气候记录与南极、北极冰芯记录具,e树木年轮,树木年轮是树木形成层周期性生长的结果。在季节差异明显的地区,温暖或湿润的生长季树木生长快,细胞大而细胞壁薄,形成较宽的浅色早材;寒冷或干燥的季节树木生长缓慢,细胞小而细胞壁厚,形成较窄的暗色晚材;早材和晚材合起来为一个年轮。树木年轮可提供时间分辨率为年或季的变化信息,是重建几十到几百年尺度全球变化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在树木横断面上的年轮的宽度可以反映树木生长量的状况。每年年轮宽度的大小,与树木的年龄、前期生长状况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反映的是对树木生长限制最大的环境(气候)因子的变化 基于年轮细胞的大小、壁厚和数量多少形成的木材的密度差别分析,反映较年轮宽度更为丰富的信息。年轮中碳、氢、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环境的变化。,10/2/2022,18,e树木年轮树木年轮是树木形成层周期性生长的结果。在季节差异明,树轮记录了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树轮研究-树轮结构,10/2/2022,19,树轮记录了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树轮研究-树轮结构10/,锯取木盘,树轮研究-采样,10/2/2022,20,锯取木盘树轮研究-采样10/2/202220,树轮研究-定年,10/2/2022,21,树轮研究-定年10/2/202221,f湖泊沉积,湖泊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连接点,其沉积物保存了丰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的信息。因此,湖泊沉积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0/2/2022,22,f湖泊沉积 湖泊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连接点,其沉积物保存了,流,域,输,入,大,气,输,入,地,下,水,输,入,湖泊沉积记录,内,源,输,入,f湖泊沉积,10/2/2022,23,流域输入大气输入地下水输入湖泊沉积记录内源输入f湖泊沉积10,f湖泊沉积,湖泊沉积连续性好、分辨率高, 可以重建不同时间尺度(从百万年到近现代)的古气候环境。,近现代的沉积物(100-102年)提取,过去102-103年的沉积岩芯提取,过去103-104年的沉积岩芯提取,深钻岩芯(105-106年)提取,10/2/2022,24,f湖泊沉积湖泊沉积连续性好、分辨率高, 可以重建不同时间尺,Photo by Jos Hill, 2002,Photo by Dean Miller, 2002,Photo by Jos Hill, 2002,h珊瑚研究,10/2/2022,25,Photo by Jos Hill, 2002Photo b,珊瑚研究,珊瑚作为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具有高分辨率、记录连续完整、体系封闭好、代用指标多、易于定年等特点,有效记录了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分辨率可达月。,主要指标:微量元素、同位素,10/2/2022,26,珊瑚研究珊瑚作为海洋环境的信息载,i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包括考古遗址、遗物和遗迹等各种考古发掘物,以及官方史书、地方志、农书、宗教案卷、航海日志、文学作品等各种文献记载。,10/2/2022,27,i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 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包括考古遗址、遗,1.3空间和时间位置信息,14C年代测定古地磁测年地质年代表,10/2/2022,28,1.3空间和时间位置信息14C年代测定10/2/202228,14C年代测定,自然界有3种碳:12C(98.8%)、13C(1.08%)、14C(1.210-10%)。前2种是稳定同位素,14C是放射性同位素。14C是在约1218km高空的氮(14N)受宇宙射线的热中子流(n)轰击,从14N中打出一个质子(P),使14N变成14C。14C借助蜕变失去一个电子(e)变成14N,10/2/2022,29,14C年代测定自然界有3种碳:12C(98.8%)、13C(,14C年代测定,14C在高空形成后便与氧结合成14CO2,大气环流运动使其均匀混合在大气中,通过降水进入江河湖海水域,并被水中的碳酸盐介壳生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动物食用植物使14C进入动物骨骼。活的有机体中的14C与大气中的14C保持平衡,生物死亡后并被立即埋藏,生物遗体中14C与大气中的14C停止交换,在封闭系统中按指数规律衰减。式中N为样品中现在14C含量,N0为14C初始含量,10/2/2022,30,14C年代测定14C在高空形成后便与氧结合成14CO2,大气,14C年代测定,Libby(1949)测定14C的半衰期为5568年,根据半衰期可以计算衰变常数,根据样品中N相对于N0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测定样品的年代。14C年代的表示方法为_kaBP,代表距今_千年以前的意思,通常以1950年为起点。用于14C年代测定的样品最好是木头、木炭、谷物、泥碳、古土壤等有机质,无机碳样品如贝壳,钙结核也可用于测年,但需注意老碳可能对14C年龄的准确性产生影响。,10/2/2022,31,14C年代测定Libby(1949)测定14C的半衰期为55,14C年代测定,目前14C年代测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衰变法,利用质谱仪测定样品中的14C所产生的放射性(每分钟每克碳衰变的次数),测定年限小于5万年。另一种是加速质谱仪测量法(AMS)直接测量样品中14C原子的个数,所需样品仅几毫克纯碳,可测量年限达10万年。14C测年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自古以来大气中14C的含量是不变的,但这一假设不是严格成立的,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太阳黑子活动或地磁场的变化都引起大气中14C含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影响14C测年的准确性。,10/2/2022,32,14C年代测定10/2/202232,古地磁测年,在地球历史上,地球磁场的南极和北极曾颠倒过多次,称极性倒转。其中,105106年长度的极性变化称为极性期,与现代磁场方向相同的时期称正向极性期,反之称反向极性期。在每个正(反)向极性期内,存在着104105年的短暂极性倒转,称反(正)极性事件。如果对每一个极性倒转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测定,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在全球都可对比的古地磁年表,成为全球对比的时间标尺。目前已建立起5MaBP以来较高分辨率的古地磁年表和100MaBP以来较粗分辨率的古地磁年表。古地磁年表中的绝对年代通常是用K-Ar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来确定。,10/2/2022,33,古地磁测年在地球历史上,地球磁场的南极和北极曾颠倒过多次,称,蒙戈反极性事件(Mungo)20-30ka前,10/2/2022,34,蒙戈反极性事件(Mungo)20-30ka前10/2/202,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是一种用来区分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非固定间距的时间标尺。其基本单位为“代”,其中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合称为显生宙,最初以地层中生物化石明显增多而与其以前的时期相区别。每个代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纪”,每个“纪”内又划分为若干个“世”。,10/2/2022,35,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是一种用来区分地球历史上各,地质年代表,10/2/2022,36,地质年代表10/2/202236,1.4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步骤,对各种过去全球变化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如从冰芯中可以提取碳、氧同位素比率、冰川的净累积率、大气成分、化学成分、微粒含量等多种信息;对过去全球变化的证据进行标定与校核 环境过程、产物与环境状态之间协同关系的均一性是进行环境标定的基本前提。过去的全球变化的整体或部分地复原等利用多种环境演变证据互相咬合,提高指示环境精度,10/2/2022,37,1.4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步骤10/2/202237,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2.1观测的主要内容,10/2/2022,38,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2.1观测的主要内容IOCWMOIO,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2.1观测的主要内容地球系统的外部能量:太阳能、紫外线通量等;重要微量气体:CO2、O3、N2O、CH4、CFCS、H2O、CO、气溶胶等;大气变量:温度、表面压力、降水、风、水汽、运等;地表性质: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生物范围、生物量、营养物循环、土 地利用变化、地表特征、雪被、水体、地表辐射温度等;海洋变量:海面温度、海面气压、大洋环流、海洋叶绿素、CO2 、海冰、海平面等;地球物理变量:重力、大地水准面、地震、地磁、板块运动等;,10/2/2022,39,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2.1观测的主要内容10/2/202,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2.2观测的技术手段空基观测(遥感手段) 空间技术是实现全球变化动态监测最重要的技术手段,遥感卫星(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和航天飞机能以不同轨道平台,不同频率波段、不同时间周期的方式记录地球系统的变化。海基和陆基观测。,10/2/2022,40,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2.2观测的技术手段10/2/202,第三节全球变化的模拟,建立模型的作用:在子过程基础上正确和重复地模拟地球系统的某些功能,是检验该过程的认识程度的一种有效途径。模型也是综合概括现有知识和明确关键知识空白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模式可以帮助把小尺度的观测和试验结果推广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10/2/2022,41,第三节全球变化的模拟建立模型的作用:10/2/202241,第三节全球变化的模拟,气候模拟 利用气候模式对气候与气候变化的事实、规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常用来检测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气候模拟的基本步骤生态模式与植被和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碳循环模式气候变化评价模型,10/2/2022,42,第三节全球变化的模拟气候模拟物理过程设计数学物理设计资料设计,谢谢!,10/2/2022,43,谢谢!10/2/202243,

    注意事项

    本文(全球变化授课讲义04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