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课件.ppt

    • 资源ID:2006901       资源大小:2.36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课件.ppt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林 平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三节 循环系统,一、心脏起搏治疗,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一、心脏起搏治疗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一)定 义,心脏起搏器(pacemaker)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式和传导。,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一)定 义心脏起搏器(pacemaker)内科护理学第版循,首例起搏器设计工程师 Rune Elmqvist,植入人体的首例起搏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首例起搏器设计工程师 Rune Elmqvist植入,(二)心脏起搏器组成,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二)心脏起搏器组成脉冲发生器电极阳极阴极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脉冲发送顺序,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脉冲发送顺序心室窦房 (SA) 结房室 (AV) 结心房内科,(三)起搏器的功能类型,心室按需(VVI)型 心房按需(AAI)型双腔(DDD)起搏器频率自适应(R)起搏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三)起搏器的功能类型 心室按需(VVI)型 内科护理学第版,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8,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8,双腔(DDD)起搏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9,双腔(DDD)起搏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四)植入式心脏起搏的适应证,伴有临床症状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虽无症状,但逸搏心律40次/分钟或心脏停搏时间3秒。,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0,(四)植入式心脏起搏的适应证伴有临床症状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四)植入式心脏起搏的适应证,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治疗时应植入起搏器。5.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1,(四)植入式心脏起搏的适应证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五)术前护理,充分告知心理护理完善实验室检查皮肤准备术前停用抗凝剂训练床上排尿,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2,(五)术前护理充分告知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六)术后护理,休息与活动监测伤口护理与观察应用抗生素,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3,(六)术后护理休息与活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七)起搏器使用指导,使用知识指导 使用注意事项病情监测指导活动指导起搏器监测指导,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4,(七)起搏器使用指导使用知识指导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二、心脏电复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5,二、心脏电复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5,(一)定 义,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亦称为心脏电复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6,(一)定 义 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二)电复律种类,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直流电同步电复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7,(二)电复律种类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三)适应证,心室颤动和扑动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8,(三)适应证 心室颤动和扑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四)禁忌证,病史多年,心脏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栓塞史。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19,(四)禁忌证 病史多年,心脏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或,(五)电复律能量选择,室颤 200360J 房颤100150J 室上速100150J室速 100200J房扑 50100J,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0,(五)电复律能量选择室颤 200360J 内科护理学第版循,(六)复律前护理,术前指导及检查药物应用术前当天晨禁食物品准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1,(六)复律前护理术前指导及检查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七)复律中配合,排放体位,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贴放心电监测电极片。连接电源,打开除颤器开关,按需选择按钮。遵医嘱用地西泮。放置两电极板。按充电钮充电到所需功率放电。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2,(七)复律中配合 排放体位,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内科护理,(八)复律后护理,休息及饮食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并发症处理,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3,(八)复律后护理休息及饮食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三、心导管检查术(cardiac catheterization),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4,三、心导管检查术(cardiac catheterizat,(一)定义,通过心导管插管术进行心脏各腔室、瓣膜与血管的构造及功能的检查,包括右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右心造影、左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左心造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5,(一)定义 通过心导管插管术进行心脏各腔室、瓣膜与,(二)术前准备,术前指导及检查术区备皮及清洁皮肤穿刺股动脉者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6,(二)术前准备 术前指导及检查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三)术后护理,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肢体制动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7,(三)术后护理 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四、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8,四、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cathe,(一)定义,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29,(一)定义 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二)适应证,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呈反复发作性,或合并有心动过速心肌病,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0,(二)适应证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内科,(二)适应证,3.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治疗不能满意控制的心肌梗死后室速4.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房扑5.发作频繁,症状明显的心房颤动6.不适当窦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1,(二)适应证3.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治疗不能满意控制,(三)术前护理,基本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辅助检查房颤消融者术前用药准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2,(三)术前护理基本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内科护理学第版,(四)术后护理,基本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描记12导联心电图房颤消融者的抗凝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3,(四)术后护理基本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内科护理学第版,五、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PBMV),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4,五、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一)定 义,利用特制的球囊,从股静脉送入右心房,通过房间隔穿刺,将球囊导管送入左心房并到达二尖瓣口,膨胀球囊将粘连狭窄的二尖瓣交界部分离,是治疗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狭窄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5,(一)定 义 利用特制的球囊,从股静脉送入右心房,通,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6,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6,(二)手术过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7,(二)手术过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7,!,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8,!术前术后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8,(三)适应证,中至重度二尖瓣狭窄,瓣叶较柔软,无明显钙化,心功能级者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39,(三)适应证 中至重度二尖瓣狭窄,瓣叶较柔软,无明显钙化,心,(四)禁忌证,二尖瓣狭窄伴有中度至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及主动脉瓣病变左心房血栓或近期(半年内)有体循环栓塞史严重的瓣下结构病变,二尖瓣有明显钙化风湿活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0,(四)禁忌证 二尖瓣狭窄伴有中度至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及主动脉瓣,(五)操作后护理,除与心导管术基本相同外,应注意: 术后第2天复查超声心动图 伴心房颤动者用药指导 观察术后并发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1,(五)操作后护理除与心导管术基本相同外,应注意:内科护理学第,六、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 PBPV),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2,六、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一)适应证,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狭窄程度以跨瓣压差50mmHg为介入指征,目前趋向将指征降为40mmHg肺动脉瓣狭窄,手术治疗后出现再狭窄者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的缓解治疗不能接受外科手术者的姑息治疗,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3,(一)适应证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二)禁忌证,肺动脉瓣下狭窄即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者肺动脉瓣上型狭窄瓣膜发育不良,无肺动脉狭窄后扩张者,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4,(二)禁忌证肺动脉瓣下狭窄即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者内科护理学,(三)手术过程,经皮穿刺股静脉,插入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狭窄压力阶差,将球囊扩张导管送入,直至球囊中部恰好跨在肺动脉瓣处,向球囊中注入稀释的造影剂充盈、加压,直至球囊被狭窄瓣口压迫形成的“腰状征”消失,表示扩张成功。,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5,(三)手术过程 经皮穿刺股静脉,插入右心导管测得肺,(四)操作后护理,除与心导管术基本相同外,应注意:全麻患儿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术后第2天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出血、右心室流出道损伤、右心室流出道穿孔等,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6,(四)操作后护理除与心导管术基本相同外,应注意:内科护理学第,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7,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组成,由球囊导管和驱动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目前使用的是双腔球囊导管驱动控制系统由电源、驱动系统、监测系统、调节系统和触发系统等组成,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8,(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组成由球囊导管和驱动控制系统两部分,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9,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49,(二)工作原理,主动脉内球囊通过与心动周期同步地充放气,达到辅助循环的作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0,(二)工作原理 主动脉内球囊通过与心动周期同步地充放气,工作原理,舒张早期主动脉瓣关闭后瞬间立即充盈球囊,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同时轻度增加外周灌注。等容收缩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瞬间快速排空球囊,降低心脏后负荷、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室壁张力,减少心脏做功及心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1,工作原理舒张早期主动脉瓣关闭后瞬间立即充盈球囊,增加冠状动脉,(三)适应证,1.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2.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二尖瓣反流3.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4.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5.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2,(三)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三)适应证,6.难治性心力衰竭7.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PCI病人8.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术后支持治疗9.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0.心脏移植的支持治疗,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3,(三)适应证6.难治性心力衰竭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四)禁忌证,1.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胸主动脉瘤3.脑出血或不可逆的脑损害4.严重的主动脉或髂动脉血管病变5.慢性终末期心脏病6.心脏停搏、心室颤动、严重低血压,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4,(四)禁忌证 1.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五)术前准备,检查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并作标记听诊股动脉区有无血管杂音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备血股动脉穿刺术区备皮术前常规遵医嘱用药备齐术中用物、抢救物品、器械和药品给予留置导尿,建立静脉通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5,(五)术前准备检查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并作标记内科护,(六)术后护理,体位使用肝素盐水冲洗测压管道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心排出量等仔细观察及发现反搏有效的征兆 遵医嘱进行血、尿等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6,(六)术后护理 体位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下肢缺血主动脉破裂感染气囊破裂而发生气栓塞出血、血肿,并发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7,下肢缺血并发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7,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一)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al angiography, CAG),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8,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一)冠状动脉造影术(cor,1. 作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59,1. 作用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2. 方法,用特形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影。,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0,2. 方法 用特形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第一钝缘支回旋支对角支前降支钝缘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1,第一钝缘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1,3. 适应证,对药物治疗中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疑有冠心病而无创性检查未能确诊者心梗后再发心绞痛或运动试验阳性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急诊手术者,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2,3. 适应证 对药物治疗中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内,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3,八、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 定义,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4,1. 定义 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2. 类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成形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5,2. 类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6,PTCA ProcedurePre-PTCA: Guidew,3. 适应证,(1)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2)有轻度心绞痛症状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显著(3)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管腔再狭窄者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7,3. 适应证(1)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内科护理学,3. 适应证,(4)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者(5)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未能稳定者(6)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1mm,持续时间20分钟,或血肌钙蛋白升高者,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8,3. 适应证(4)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者内,4. 术前护理,同心导管检查术外,同时应注意:术前指导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已经服用华法林的病人的用药指导拟行桡动脉穿刺者,术前行Allen试验,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69,4. 术前护理 同心导管检查术外,同时应注意:内科护理学第版,5. 术后护理,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心电、血压监护穿刺点止血护理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用药指导,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0,5. 术后护理同心导管检查术,同时应注意: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腰酸、腹胀 穿刺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尿潴留低血压造影剂反应心肌梗死,术后负性效应,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1,腰酸、腹胀 术后负性效应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九、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心导管介入治疗,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2,九、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心导管介入治疗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封堵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3,封堵器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3,(一)手术过程,经心导管送入伞状或碟状补片,使铆合在心房和心室间隔的左、右侧,而闭合缺损。,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4,(一)手术过程 经心导管送入伞状或碟状补片,使铆合在心,1. 心房间隔缺损封闭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5,1. 心房间隔缺损封闭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2. 心室间隔缺损封闭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6,2. 心室间隔缺损封闭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3. 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经心导管将聚四氟乙烯海绵塞子或其他装置送到未闭合动脉导管处,使之闭塞。,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7,3. 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 经心导管将聚四氟乙烯海绵塞子,3. 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8,3. 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二)术后护理,同心导管检查术(全麻患儿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应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以观察有无溶血(2)术后第2天行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和残余分流情况,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79,(二)术后护理 同心导管检查术(全麻患儿按全麻术后护理常内科,(3)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封堵器脱落、传导阻滞等(4)抗凝治疗:心房间隔缺损封闭术和心室间隔缺损封闭术病人术后遵医嘱进行3-6个月的抗凝治疗(5)根据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二)术后护理,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80,(3)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封,THANKS,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81,THANKS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81,

    注意事项

    本文(内科护理学第版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