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ppt

    • 资源ID:1988315       资源大小:454.77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ppt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病因病机,食积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2,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病因病机食积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临床表现,小儿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本病实证多病程短,脘腹胀痛拒按,或伴低热,哭闹不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病程较长,脘腹胀满喜按,神疲乏力,形体消瘦。,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表现 小儿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呕吐酸馊,,诊断要点,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有伤乳、伤食史。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4,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诊断要点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泄,臭如败,【推广技术所适应临床症状】,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技术所适应临床症状】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治疗方法】,1、针灸:毫针刺内关 足三里,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1、针灸: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挑四缝、捏脊,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挑四缝、捏脊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2、推拿:指压中脘 内关 足三里 脾俞,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2、推拿: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3、方药:炒麦芽10g 炒神曲10g 焦山楂10g 炒槟榔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 次服。槟榔10g 生姜5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 次服。橘皮10g 大枣10 枚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 次服。,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3、方药: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辨证治疗,中药治疗:乳食内积用消乳丸、保和丸; 脾虚夹积用健脾丸。其它疗法:中成药如小儿健脾丸,1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辨证治疗中药治疗:1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泄泻,小儿泄泻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1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泄泻 小儿泄泻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脾胃,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夹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轻证表现为泄泻病程短暂,大便次数不多,精神尚好;重证则泻下急暴,次多量多,神委思睡,面色苍白或灰白。,12,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夹有,诊断要点,大便次数增多,3-5次/日或多达10次以上;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重者泄泻及呕吐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委,皮肤干瘪等;大便镜检和大便病原体检查。本病应与痢疾相鉴别。,1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诊断要点大便次数增多,3-5次/日或多达10次以上;13儿科,辨证分型,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下列4种:(1)感受外邪: (2)内伤饮食: (3)脾胃虚弱:(4) 脾肾阳虚:,14,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辨证分型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下列4种:14儿科常见疾病的,转诊指征,若出现泻下无度,次频量多,四肢乏力,眼眶、囟门凹陷,甚则腹凹如舟,皮肤干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多汗,气息低微等气阴两伤,阴竭阳脱之危候,应急送上级医院抢救。,1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转诊指征 若出现泻下无度,次频量多,四肢乏力,推广方法,【临床症状】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1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方法【临床症状】1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1、推拿: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土,推大肠,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拔罐,每日1 次,每次10 分钟。,1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1、推拿:1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2、方药:山楂炭、鸡内金、炮姜炭等份研细末,每次12g,开水调服,每日2 次。铁苋菜 苏木各15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 次服。淮山药研粉,每次30g,开水调成糊状服用,一天34 次。吴茱萸30g 苍术30g 丁香6g 胡椒30 粒研细末,凡士林调匀敷脐。,1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2、方药:1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拿治疗方法,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医者用大鱼际逆时针摩腹5分钟。(2)患儿俯卧位,医者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节骨300次。(3)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1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拿治疗方法1、常用手法1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随证加减,(1)伤食泻:近期有伤食史,粪便稀搪,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伴有恶心、呕吐。纳呆、口臭、腹胀,便前常有哭闹不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清大肠300次、揉板门200次。按揉双侧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2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随证加减(1)伤食泻:近期有伤食史,粪便稀搪,夹有食物残渣,,随证加减,(2)热泻:腹痛即泻,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夹有粘液,伴发热口渴,或渴不欲饮,肛门灼热,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加清脾经、清大肠各200次,清小肠100次。推三关100次,退六腑200次。按揉天枢穴2分钟。,2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随证加减 (2)热泻:腹痛即泻,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夹有粘,随证加减,(3)寒泻:便稀色淡,带有泡沫,无臭味或臭味较轻,腹痛肠鸣,常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腻。常用手法加补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龟尾300次。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22,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随证加减 (3)寒泻:便稀色淡,带有泡沫,无臭味或臭味较轻,,随证加减,(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时泄时止,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水样,粪便中有食物残渣或夹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华,神疲纳呆,舌质淡,苔薄腻。常用手法加补脾经、补大肠各300次,推板门100次。捏脊510遍。按揉肾俞、足三里各2分钟。,2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随证加减 (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时泄时止,反复发作,大便,小儿厌食,厌食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不健引起的以小儿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思,甚则厌恶进食为特征的小儿常见脾胃病症。 厌食不包括因外感时邪及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24,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厌食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临床表现,食欲不振,病程长者伴有精神委靡,面色萎黄,大便溏薄,或口干,舌红苔少,食少饮多,大便干燥等。,2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病程长者伴有精神委靡,面,诊断标准,(1)以厌食为主症,无主动进食欲望,食量较同龄健康儿童明显减少。 (2)厌食病程在2个月以上。 (3)排除肝炎、慢性肠炎、菌痢、结核等其它慢性疾病。,2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诊断标准(1)以厌食为主症,无主动进食欲望,食量较同龄,诊断要点,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2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诊断要点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者;2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辨证治疗,中药治疗:如脾胃不和者用调脾散;脾胃气虚者用参苓白术散;脾胃阴虚者用养胃增液汤。其它疗法:如曲麦枳术丸、小儿健脾丸等。,2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辨证治疗中药治疗:如脾胃不和者用调脾散;脾胃气虚者用参苓白术,推广方法,【临床症状】食欲不振,甚至不思饮食,恶呕,面黄消瘦,2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方法【临床症状】2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1、针灸:针四缝2、推拿:摩腹,揉脐,捏脊。,3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3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3、方药:鸡内金30g,瓦片焙黄研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0g苍白术各10g 炒麦芽10g 炒神曲10g 焦山楂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 次服。陈皮10g 法夏10g 砂仁3g 木香10g 茯苓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 次服。,3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3、方药:3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其他推拿方法,(1)常规手法:补脾经100-300次,揉中脘100-200次,摩腹5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50-100次。 (2)对症手法:对脾运失健型加揉板门100300次,运内八卦100300次;脾胃气虚型加揉外劳100300次,推三关100300次;对胃阴不足型加清肝经100200次,补肾经100300次。 本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32,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其他推拿方法(1)常规手法:补脾经100-300次,揉中,小儿咳嗽,咳嗽是机体对抗侵入气道的病邪的保护性反应。当风、寒、暑、湿、燥等外邪侵袭人体的时候,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孩子就会咳嗽。同时会伴有发热、鼻塞、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精神疲惫等症状。,3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咳嗽是机体对抗侵入气道的病邪的保护性反应。当风、寒、,范围,这里着重说以咳嗽为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34,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范围这里着重说以咳嗽为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 34儿科常见疾,分型,(一)、外感咳嗽:风寒咳嗽。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伴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等;风热咳嗽。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咳嗽不爽,痰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等;,3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分型(一)、外感咳嗽:3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分型,(二)、内伤咳嗽: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苔白腻等;痰热咳嗽 咳嗽痰多,稠黏难咯,口渴,面红唇赤,烦躁,纳呆,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厚等;阴虚燥咳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等;,3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分型(二)、内伤咳嗽:3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疗法,1、针灸 耳针:支气管 肺 肾上腺 皮质下 定喘 风门2、推拿:指压肺俞 定喘 合谷 列缺 丰隆拿大椎定喘 肺俞,3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疗法1、针灸 3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疗法,3、方药:麻黄4g 生石膏12g 杏仁10g 甘草5g 桑白皮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 次服。莱菔子10g 炙桑白皮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 次服。白芨10g 百部10g 炒杏仁15g 核桃仁4 个 蜂蜜2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 次服。鲜桑叶10g 鲜枇杷叶10g(去毛)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 次服。鱼腥草30g 杏仁10g 桔梗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 次服。,3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疗法3、方药:3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疗法,4、外治法:细辛、白芥子、炒莱菔子碾末,凡士林调匀,敷贴双足涌泉穴,每日1 次。黄芩、细辛、白芥子碾末,凡士林调匀,敷贴双足涌泉穴,每日1 次。,3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推广疗法4、外治法:3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微咳,咽痛或咽痒。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4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症状】4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1、针灸:毫针浅刺合谷 列缺 曲池2、推拿:拿肩井,拿大椎走罐法拔背部,4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4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常用穴位及操作法,1、天门:位于两眉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医者可以两拇指自患儿眉心起,轮流向上推至发际。一般20-50次。 2、坎宫:位于两眉之上,沿眉棱骨至眉梢,成一横线。医者用两手扶患儿头,用拇指指面自眉头上沿眉棱骨分推至眉梢。一般20-50次。,4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常用穴位及操作法 1、天门:位于两眉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常用穴位及操作法,3、太阳:位于两眉梢后陷中,用双手拇指端在太阳穴作顺时针(泻法)运法。一般20-60次。 4、风池:位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用两手拇指在穴位上对按之或单手拇、食指对拿之,一般10-30次。,44,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常用穴位及操作法3、太阳:位于两眉梢后陷中,用双手拇指端在太,常用穴位及操作法,5、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穴)起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医者用手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总筋穴向上直推至肘横纹中点。本穴性凉,一切虚寒证需慎用。一般100-400次。 6、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掌根(小指侧)向上直至肘弯尺侧横纹头,成一直线。医者用手拇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肘弯尺侧直推至腕部横纹。本穴性大凉,一切虚寒证需慎用。一般100-600次。,4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常用穴位及操作法5、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常用穴位及操作法,7、三关:位于前臂桡(ro)侧边缘,自腕部大横纹头直上至肘弯桡侧横纹头成一直线。医者用手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腕部桡侧向上直推至肘弯桡侧横纹头。本穴性温,一切实热证需慎用。一般200-500次。 8、推脊法:医者把食、中指并拢,自患儿脊背大椎起,循脊柱直推至第二腰椎,从上至下推100-500次。,4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常用穴位及操作法7、三关:位于前臂桡(ro)侧边缘,自腕,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3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4病程不超过2周。,4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一、技术适应症47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二、禁忌症,1感染性腹泻(肠炎、痢疾或霍乱)伴有脱水者。2合并其他内脏疾病者(如病毒性心肌炎、肺部感染、肾炎等)。3治疗部位皮肤破损者。,48,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二、禁忌症1感染性腹泻(肠炎、痢疾或霍乱)伴有脱水者。48,三、技术特色,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简、耗时少、患儿乐于接受。,49,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三、技术特色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四、治疗方法,1揉腹 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50,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四、治疗方法1揉腹 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治疗方法,2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51,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2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治疗方法,3揉背俞穴 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52,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3揉背俞穴 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治疗方法,4捏脊 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5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4捏脊 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治疗方法,5疗程 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54,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5疗程 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五、技术关键环节,治疗时,选准穴位,用力均匀,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做到手法灵活,柔和有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手随心动,法从手出。,55,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五、技术关键环节治疗时,选准穴位,用力均匀,根据年龄、体质强,六、注意事项,1手法力量轻重要适宜。2揉腹捏脊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5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六、注意事项1手法力量轻重要适宜。56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

    注意事项

    本文(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