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普通发展学》第八章 性别与发展ppt课件.ppt

    • 资源ID:1988061       资源大小:618K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发展学》第八章 性别与发展ppt课件.ppt

    第八章 性别与发展,课堂讨论你认为男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选择职业的侧重点?,第一节 性别的概念与内涵(一)性别生物性别 生物性别(Sex):又称生理性别,指男女的自然性别,是根据生物学标准来确定的男性和女性 生物性别是由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而引起的,是难以改变的。它会对社会性别产生影响,但难以决定社会性别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Gender):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强调影响性别发展的非生物性因素,尤其强调社会对性别的构建过程,社会性别:Gender的概念,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Scott,1985) 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关注男女之间由于社会结构性原因所形成的差别(oxford) CIDA:由社会化过程所构建的女性和男性的作用和责任。这一概念包括对女性(化)和男性(化)的特点、态度和行为的一种预期。,社会性别:Gender的概念,社会性别由社会构建的原因分析 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性别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 对妇女角色/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生物性别的延伸 现有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社会性别是可以改变的 概念本身是对传统性别不平等关系的不认可和挑战,小结:1.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性别不平等关系的不认可和挑战2.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视角和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思想方法 3.性别是社会的,而不单纯是自然的或生物的,社会性是人的主要属性。,第二节 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演变,一 女权主义 定义:女权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 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核心:Feminism,内涵: 1.女权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2.女权主义的学术流派分为四种: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女权,激进女权和后现代女权。每种流派都有一套理论来解释男权的成因,描述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和提出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展望;流派之间互相评价与被评价,每个流派的理论都有其优缺点;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消除男女不平等。 3.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一)女权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第一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19世纪末20世纪60、70年代)。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美国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 (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 (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 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一)女权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第二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女权主义运动的内容和目标依然是抗议女性的不平等,但是也开始反思和批判自己(从生理特点和生物机制方面探寻受制于男性的原因) 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分道扬镳,形成了激进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的在物质上的地位。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却是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 1970年)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PATRIARCHY)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其他代表人物:弗吉利亚伍尔芙、莱莘、杜拉斯、米兰昆德拉,(一)女权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第三阶段(后现代女权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利和发展的普遍性考察 相比较第二代的现代女权主义重实践,第三代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范围的哲学思考,社会主义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浓厚。 产生原因: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艾滋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二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社会对女性的权利和发展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后现代的女权应运而生,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是有关性别平等研究理论的核心,自由女权主义 激进女权 马克思主义女权 社会主义女权 文化女权 后现代 生态女权主义,1.自由女权主义 Liberal Feminism历史背景 指由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西欧,产生于启蒙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期间, 十七、十八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自由主义的理念与主张加以延伸,扩张到妇女身上以及私领域的性别关系。 她们认为,如果政治领域里的君权神授是不可以忍受的,那么为什么家庭里,仍保留著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呢?,基本观点:一、理性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本质是理性,这是人之所以异於禽兽之处,主张女人的本性和男人一样,是人性(human)与理性(rational),而非生殖性(sexual)。二、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存在世界上的目的与意义,必须由个人决定,而非依赖他人的权威与意见,自主(autonomy)与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就是自由主义所崇奉的原则,也就是不受别人干涉,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存目标。三、平等平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去从事她所喜欢的事,并不受他人的干扰;同样地,她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不去干涉他人的事。所以个人必须去遵守法律与平等的原则。平等有二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接受束缚的平等,也就是说大家要接受相同的法律限制;第二个面向是机会的平等,每个人均有均等的机会追求自我发展并发挥自我的潜能。,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一、玛丽.沃尔斯东(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 1792年 玛丽 沃尔斯通科夫莱特 著作:妇女权力的辩护女权主义及自由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 主张:重视妇女的受教育权二、玛格丽特芙乐(Margaret Fuller,1810-1850)1869年 约翰 斯图尔特 穆勒 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妇女参政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自由女权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著作:妇女的屈从地位 主张:从法律上维护女权,赋予妇女选举权和参政权方法: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变革,自由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A 批判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性具有和男性一样的道德、理性、智慧B 主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认为女性之所以在理性和能力上与男性存在差异是优异教育和机会不等造成的C 倡导男女权力和机会平等认为一个公正的社会应当在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为男女两性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D 对传统的女性家庭角色的反思认为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主要的家务,从而限制了女性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工作的机会,阻碍了男女平等目标的实现,局限:忽略了社会结构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缺陷为a.没找到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没有实现平等的途径,只是从人性上呼吁显得苍白无力b.没看到在男人社会中也有等级差别,同一等级的男女是平等的,没有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c.没有看到私域的男女不平等。20C以来自由女权主义者都强调自由、个人主义及机会均等基本原则,2. 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 Feminism,历史背景背景:20C60S末,反主流文化环境社会根源 男权社会系统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根源激进女权主义者杰泽和罗森博格归纳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本特征:1.妇女在历史上就是最受压迫的群体2.妇女受压迫是一个普遍现象,存在于所有社会之中3.妇女所受的压迫式一种最难被根除的压迫形式,且不会因为其他社会变革而消除4.妇女所受的压迫使妇女深受折磨,这种折磨又往往受到忽视5.妇女所受的压迫为了解其他形式的压迫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2. 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 Feminism,男权制理论:第一,它指男性统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从6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 基本观点:只有消灭男权制才能达到女性运动的目标。在男权制结构内部提高女性地位只会延续统治制度和不平等 运动目标:摧毁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机制,破除家庭及男女关系中的制度要素实现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一、费尔斯通 性的辩证法 费尔斯通(S. Firestone)主张父权制度是历史基础是物质的,即男女生理事实,她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生殖功能的不同。他主张发展出由女人控制的生育科技将妇女从她们的生理暴虐性里解放出来的方法。二、米利特 性社会学,3.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rxist Feminism,概念: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妇女问题的理论产生:1884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形成了古典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核心问题:强调妇女所受到的经济剥削力。,3.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rxist Feminism,两大体系: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探讨妇女受压迫问题的根源问题。代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非经典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1.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家务劳动同样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2.将男权体制定义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上的、男性用来维持同阶级的利益,并同时用来支配女性的社会关系。缺点:夸大了阶级和经济的作用,3.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rxist Feminism,基本观点女性也是一个阶级,反对强调男女两性区别,为妇女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和阶级斗争。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 ,G.卢宾 走向妇女人类学 。,4.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list Feminism,概述: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又称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础上产生的。受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它认为男权和阶级双重压迫构成了妇女受压迫的基本社会形式,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才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为了达到妇女的彻底解放,不仅要改变经济基础,还必须推翻无处不在的父权制。 观点:将男权压迫和阶级压迫视为妇女受压迫的直接根源(表现在私有制条件下的阶级压迫以及由私有制而自然衍生出的男性对女性的控制)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是根除妇女受压迫的主要手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朱丽叶.米歇尔妇女地位,阿立森.贾格尔女性主义政治学与人性米歇尔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海蒂.哈特曼资本主义、男权制和性别分工 艾里斯.扬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结合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代表:朱丽叶 米切尔 著作:1971 妇女的资产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 观点:把妇女的剥削分为四个方面:生产、教育、社会化和性。她不认为不均等的机会或经济革命,以及对生育权的控制能够消除妇女的压迫地位代表:海蒂 哈特曼:认为男权的基础是性别分工。男权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男性对女性劳动的控制,并由此产生了家庭和社会中的性别关系,资本主义则将这一社会化过程合理化。局限:忽略了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在消除男女不平等方面的卓越成就,5. 文化女权主义Cultural Feminism背景:20C70S末,无论是古典女权主义还是现代女权主义均在某种程度上寻找单一标准的女性权力,例如,男女平等权的形式庸俗化。这种女权主义研究的盲点使女权主义理论留下许多缺陷。文化女权主义从重新审视女性的性质与本质出发,思考并探索性别差异的文化结构因素。文化女权主义抛弃了用男性价值准则及行为标准衡量女性存在意义的传统框架,建立了积极挖掘妇女自身的理论意义的理论模式。,5. 文化女权主义Cultural Feminism背景:20C70S末,无论是古典女权主义还是现代女权主义均在某种程度上寻找单一标准的女性权力,例如,男女平等权的形式庸俗化。这种女权主义研究的盲点使女权主义理论留下许多缺陷。文化女权主义从重新审视女性的性质与本质出发,思考并探索性别差异的文化结构因素。文化女权主义抛弃了用男性价值准则及行为标准衡量女性存在意义的传统框架,建立了积极挖掘妇女自身的理论意义的理论模式。,5. 文化女权主义Cultural Feminism代表:玛丽 戴利和艾德里安娜 理查观点:男性之所以要控制女性是因为他们自身不具备生育能力 崇尚女性意识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女性生物学对女性的重要意义,即在阐述女性本质时将生物学和精神要素相结合,从而摆脱了生物还原主义思潮对性别生物学的影响。,5. 文化女权主义Cultural Feminism基本观点: A 文化女权主义注重以爱施以女性关怀与道德的关怀。内尔诺丁指出,女性通常把她们自己定义为既是人又是具有关怀能力的道德的化身。当我们从自然关怀转到道德关怀时,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定义的模式有很深刻的心理结构上的基础。 B 母性思维 萨拉.鲁迪克认为为孩子工作的母亲出现一种明显的道德推理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关心的爱的超越的道德”。母性思维比父权制思维更加清晰,且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具有保护、关怀的“和平行为”代表人物: 卡罗.吉里根、内尔.诺丁、萨拉.鲁迪克、玛丽.戴利、埃德里安娜.理查,5. 文化女权主义Cultural Feminism杰西 伯纳德 1981 女性的世界1女性作为特殊的存在构成了家族的整合要素; 2构成了博爱及社会的精神气质; 构3成了与各种行为相关联的文化缺陷:对阶级压迫及男权统治的忽视,6. 后现代女权主义,历史背景: 后现代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是在现代女权主义各大理论派别长达百余年的论争之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它是在面对当前的妇女生存状况和妇女问题,在反思现代女权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从另一种角度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而产生的。它试图发展出一套不依赖传统哲学基础的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范式。,基本观点:后女性主义者批评男性文化强加给所有人特别是那些身处文化边缘者的一系列规范、价值和实践,拒绝用男性中心思想阐释问题,主张发展女性主义的多元性、多重性和差异。概括地说,后女性主义思潮观点为: 一是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 是一种“受害者”哲学; 二是认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原本就不该政治化,是女性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 三是认为对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态度提出, 而应以寻求两性和谐的态度提出来。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微笑、露丝.伊丽格瑞东西方之间、茱莉亚.克里斯多娃异邦之女,7. 生态女权主义,概述:生态女性主义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伦理学说,在关注女性受压迫的同时,还思考人类控制自然界、压迫自然界的问题。认为在父权制概念框架下,男人对女人的控制和支配合理化,女性被“自然化”,自然也被“女性化”了。因此,对女性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包含生态学的视角,生态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必须包含女性主义的视角。,基本观点对妇女和自然的统治与支配是并存的,这中间也包括对有色人种、儿童和下等人的统治与支配。生态女权主义承袭女权主义主要理论与主张的同时,更突出了从女性角度来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流派:文化生态女权主义、社会生态女权主义和哲学生态女权主义共同点在于对妇女和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麦茜特自然的死亡:女人、生态学、与科学革命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女性主义毁灭 弗朗科斯生态女权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1984,女权主义或死亡首先提出了妇女在生态运动中的潜力,并形成妇女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女权主义理论观点,女权主义者反对的东西1,打三。女权主义者认为婚姻失败的元凶不是第三者,而且不应该怪罪第三者。毕竟婚姻是种契约关系,第三者不在契约中。真正错的是老公。2,守婚。女权主义者认为单方出轨是不可原谅的,不能为了其他因素跟出轨的男人委曲求全。遇到外遇危机时首先应该保护财产与孩子的抚养权,而不是想办法跟第三者抢老公。3,必须结婚。女权主义者认为婚姻是男*役女性的工具,而且她们认为大多数女性单身会比结婚过的更好。因此在权衡之后认为女人不必结婚,不应该到了一个年龄就强迫自己降低生活水平。,女权主义者反对的东西4,婚内生育。女权主义者包括支持单身生育和已婚丁克两种形式。唯独反对婚内生育,是因为她们认为婚内生育是一种父系习俗。主张单身生育,让孩子继承自己的血统否定了男人除了配种以外的所有作用。5,化妆打扮。女权主义者认为女人不挑剔男人的外貌而男人单方面挑剔女人的外貌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女权主义者反对女性通过打扮化妆减肥等方式取悦男性。6,家长。女权主义者不仅反对男权,更主要的是反对父权。不仅认为男人不该奴役女人,更认为父母不能奴役子女。女权主义者对对父母之命感到反感。7,处女情结。女权主义者认为贞操是针对女性的,而对男性不存在贞操一词,因此贞操是一种不平等的东西该被反对。,性别与发展研究的三个流派,妇女参与发展(WID)妇女与发展(WAD)社会性别与发展(GAD),妇女参与发展WID,20世纪70年代,在自由女权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理论的影响下,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形成。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被介绍到我国 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妇女发展的理论体系,属应用研究的范畴,一般列为发展研究的范畴 标志:埃斯特.包塞罗普(Ester Boserup)的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发表。 在书中分析了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传统农业事件发生的变化,剖析了这些变化对男人以及女人所做工作的不同影响。结论是: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农业转型往往意味着妇女承担大部分农业劳动;在使用简单技术的人烟稠密区,男人更多的从事农业劳动;在密集型灌溉栽培区,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农业劳动。观点:发展中国家妇女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显著的作用。,妇女在农业中的主导作用在印度,农业部门和联合工业部门雇用了89.5%的女性劳动力。妇女在水稻种植中的劳动占了一半,同时在主要谷物和次要粟米的生产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此外,她们在确保粮食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光是为了家庭拥有之目的,她们还是粮食的销售者和牲畜及渔产品的加工者。 在中国,在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全部劳动力中,女性占了一半以上。中国正在经历着“农业女性化”的问题,因为农村男劳动力都移徙到城镇地区。农村妇女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低生产率的农业生产,在农村地区养家糊口还是靠男人在外打工挣来的钱.在坦桑尼亚,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农业中的经济活跃者中,女性占到了54%,而被列为经济活跃者的农村妇女,有大约98%都从事农业生产。女农户也为包括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商业和生计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们既是临时的劳动者又是分文不取的家庭工人。妇女主要承担的是生计农业,特别是粮食作物生产,以及家庭饲养劳动。 在洪都拉斯,农村妇女在农业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民和小农户领域,她们平均每天用4个小时从事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活动。妇女负责为家庭制定生计计划。大约20%的农村家庭都是由妇女当家,她们承担了农业生产的全部工作。,妇女参与发展WID,WID观点:1.绝大多数发展项目存在对妇女的歧视,使得妇女的经济参与收到护士和削弱2.妇女的现实角色没有得到政策上和发展干预的重视,导致了“女性贫困化”这一趋势3.WID在强调妇女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同时,并不赞同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将妇女作为未背充分利用的劳力,因为这样会加重他们的劳动负担,妇女参与发展WID,WID局限性:1.绝大多数发展项目存在对妇女的歧视,使得妇女的经济参与收到护士和削弱2.妇女的现实角色没有得到政策上和发展干预的重视,导致了“女性贫困化”这一趋势3.WID在强调妇女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同时,并不赞同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将妇女作为未背充分利用的劳力,因为这样会加重他们的劳动负担,实践政策Policy Approaches在妇女参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一些国际发展时间的政策框架,根据卡罗林. 摩塞 (C. Moser)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类 福利政策框架 公平政策框架 反贫困政策框架 效率政策框架 赋权政策框架,福利政策框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 假设:基于中产阶级社会和家庭结构的认识 妇女是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 “母亲”是妇女最重要的社会角色 抚养孩子是妇女支持经济发展最有效的贡献活动:救济式、免费物品发放、提供服务 通过非政府项目组织 工具 50、60年代:食品援助、反营养不良计划 70年代: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项目,公平政策框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性别分工、经济独立等根源性出发 内容: 要求妇女能公平地受益于发展效益 承认妇女的重要作用:生育和生产等多重角色 妇女的经济独立就意味着公平 就业、平等参与市场 减少性别分工中的不平等,强调改变传统性别模式 通过立法来保障妇女的平等地位,贫困政策框架从不公平的后果为出发点,是“低调”的公平政策框架把不平等与贫困相联系,而未直接与妇女的附属地位相联系 女权主义者、政治活动家:改革 实践工作者、政治活动家:中间道路致贫原因假设:妇女在获得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料、就业时受到歧视 活动:妇女创收项目,如养殖、食品加工、缝纫 缺陷:- 小型化、非正规化、市场参与不充分 - 依靠妇女增加劳动时间来提高收入,效率政策框架背景:80年代世界经济恶化、结构调整 核心内容:提高效率和生产 观点:妇女劳动对经济贡献低是由于她们缺乏教育和没有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缺陷:发展效益往往首先由在社会权力结构占优势的群体获得;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往往加重妇女的无偿劳动时间“农业女性化”,赋权政策框架起源和思路:完全从发展中国家妇女运动、基层妇女组织和女权主义作品的本土经验出发 头号问题:不能单从她是一个女性的角度,还应该考虑阶级、民族、家庭结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多元因素 发展途径:从各个层面上展开;自力更生、自我组织,最终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赋权:人(男性和女性)能支配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生活议程,获得技能,建立信心,解决问题,能够自立。它不仅是集体的、社会的、政治的过程,而且还是个人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其他人不能给妇女赋权,只能妇女才能给自己赋权,但是机构可以推动这一过程。,妇女与发展(WAD),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基本出发点:妇女从来都是发展进程的一部分。论点:将妇女综合到发展进程中去公平是妇女与发展理论的最初的政策方式,实践方式在联合国妇女发展10年期间形成和发展起来。联合国妇女发展10年的口号是:平等、发展、和平。弱点:WAD和WID都单一关注生产领域,以至于影响了对妇女工作与生活中在生产方面的研究。,社会性别与发展(GAD),时间: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理论来源:妇女与发展理论/实践的反思 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代表人物:Sussex大学、凯特.杨和安.怀特赫德等 意义:1.第一次走出”女权“的阴影 2.将解决妇女问题的途径从政治、法律等角度引入到发展计划的过程 3.成为发展研究/实践的核心要素,社会性别与发展(GAD),代表人物凯特.杨 不就妇女问题而谈妇女问题,而是关注性别关系 把妇女看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发展的接受者 从整体角度审视性别关系:社会组织、经济和政治生活福利、反贫困方案是平等的前提 战略选择:自我组织,提高在经济体系中的政治权力,社会性别与发展(GAD),观点1.GAD把妇女看作是变革的主题而不是被动的受援人。手段是通过赋权,使女性增强其内在力量,实现其具有影响社会变革的能力2.为将赋权落实到实处,性别计划是是其中最根本的内容,它强调在国际发展、国家发展、地区发展以及发展项目实施中性别要素的综合。使公平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社会性别与发展(GAD),性别计划概念:是妇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结合,特别是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案操作化的具体实践指南主要目标:通过不同层次规划过程的性别敏感化来实现社会的性别公正。 理论假设:社会经济系统是由男性和女性的经济运行共同构成的,而不是简单的由人的经济行为构成,他们有不同的作用和需求。强调:社会中不同群体,尤其是男性和女性的需求、问题如何有效地反应在计划中,并赋诸于实施,社会性别与发展(GAD),性别需求的概念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利益也各不相同,即性别利益不一样,性别利益反映到计划框架中就形成了性别需求莫林锘克斯(M. Molyyneux)1985年提出两个概念: 妇女利益:生物学因素决定的,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性别利益:战略性利益和现实性利益 摩塞(C. Moser)1989年提出两个概念: 战略性性别需求(Strategic Gender Needs) 现实性性别需求(Practical Gender Needs),社会性别与发展(GAD),性别需求 战略性性别需求(Strategic Gender Needs)- 由于妇女在社会中相对于男性的依附地位(不平等地位)而形成的需求类型,如法律权力问题、家庭暴力问题和同工同酬问题等。 现实性性别需求(Practical Gender Needs)- 在妇女已有的社会角色下所产生的实际需求,如饮水条件的改善、卫生保健的改善及就业的促进等,社会性别与发展(GAD),三 性别主流化和预算,性别主流化定义: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涵义:一是社会决策目标包含了社会性别公平与社会性别平等,二是社会发展决策过程以及相关领域的计划及实施的整个过程采纳了有关社会性别分析的概念及方法。,三 性别主流化和预算,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决策主流,它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战略,是指政府在立法、公共政策。各种方案和项目的宏观决策时,应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社会需求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决策质量、决策水平,体现其科学性:即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两种性别的不同需求,有利于两种性别潜能的发挥和两种潜能的发挥和两种性别角色利益的保护,最终达到社会性别平等。,三 性别主流化和预算,性别预算定义:社会性别预算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分析工具,即从性别的视角分析政府资源分配的绩效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形成的行动纲领明确要求各国政府进行性别预算,性别预算成为国际社会要求各国政府对妇女做出的一种承诺。性别预算的行动含义:一是性别预算分析的制度化,二是性别预算在政府支出中的百分比。,三 性别主流化和预算,主要特性:它们可以超越面向妇女和儿童的规则,而寻求增强所有规划及其资源分配的性别影响的意识内容:促使政府部门制定性别平等拨款的比例,以及审视预算项目对妇女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的影响基本目标:评价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情况,以及对妇女的影响短期目标:增加预算过程的透明度,增加妇女和男子对预算过程的参与程度中期目标:开发相关的工具和使用做法,发展性别敏感的预算分析长期目标:在政府内部制度化,创造一个对性别问题敏感的预算形成过程,三 性别主流化和预算,方法:社会性别意识的政策评价分性别受益评价分性别时间运用预算影响的分析,即收益分配的变化分析分性别公共支出范围分析(无酬劳动的统计)中期经济政策框架的性别意识分性别税款范围分析预算综述的性别意识,三 性别主流化和预算,常犯错误:性别预算是单独为妇女编制的预算。其实他是看待预算对性别影响的方式。尽管有时会提出增加一些特定的开支,但是它也不单是为性别与发展提供额外资金,而是让已有的预算更加有成效。计算性别预算的百分比,可以首先将政府经费预算划分为a.性别专项经费b.改进公共服务之性别平等的经费c.综合的或主要支出。通过以上分析之后确定的性别预算指标可以采取政府总支出以及政府开发援助的性别预算的百分比,即(用于性别平等的预算+女性预算)/政府总支出*100%,四 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定义:用以在实践中落实性别与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类:哈佛分析框架以人为本计划摩塞框架、社会性别分析模型、能力与脆弱分析框架、赋权框架、社会关系分析法,哈佛分析框架1985年由美国哈佛国际发展学院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国家开发署和妇女参与发展办公室合作出版,分四个组成部分(工具):活动图表:列出相关的生产和再生产任务,回答谁做什么的问题使用和支配-资源和收益图表:使用者能够列出人们用何种资源完成活动图表中列出的任务影响因素图表:列出影响两性在劳动分工、使用和支配资源方面差异的因素项目周期分析一览表:用于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一个项目建议或干预领域,摩塞框架20世纪80年代初,由卡罗琳摩塞提出的一种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为六个工具:识别和认定社会性别角色/三重角色:再生产、生产和社区管理活动社会性别需要评估:实用性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家庭内部对资源的支配及决策分析平衡三重角色的计划政策干预的目的分析:福利、公平、反贫困、效率、傅全和平等六种政策模式鼓励妇女、有社会性别意识的组织及计划人员参与制定计划,社会性别分析模型兰妮帕克与中东非政府组织合作的产物,共分两个工具模型:在社会的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女人、男人、家庭和社区等层面上分析发展干预的影响四种影响的分析:从劳动、时间、资源以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观察其影响,妇女赋权(朗维)框架由在非洲工作的社会性别与发展顾问萨拉朗维创立,包括两个工具:不同层面的平等:资源支配、参与、觉悟、资源利用和福利五个不同层面的平等概念确认“妇女问题”的层面:消极、中立和积极层面,社会关系分析法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研究所的奈娜卡比尔等创立,用来分析在资源、责任和权利的分配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并用来设计有助于使妇女成为自身发展的能动者的政策和计划,运用概念而非工具来分析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资源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分四个概念:发展:为人类谋取更多的福利社会关系:各种结构性关系,为不同群体定位,并制造和再现制度化的差异制度分析:1制度: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或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的框架。“组织”是制度所采取的特定的结构形式,2制度分析考虑五个关键制度:国际社会、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亲属3分析五个制度要考虑五个社会关系范畴:规则、活动、资源、人和权力社会性别政策:用来分析发展项目或政策在何种程度上将改变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社会关系分析法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研究所的奈娜卡比尔等创立,用来分析在资源、责任和权利的分配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并用来设计有助于使妇女成为自身发展的能动者的政策和计划,运用概念而非工具来分析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资源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分四个概念:发展:为人类谋取更多的福利社会关系:各种结构性关系,为不同群体定位,并制造和再现制度化的差异制度分析:1制度: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或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的框架。“组织”是制度所采取的特定的结构形式,2制度分析考虑五个关键制度:国际社会、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亲属3分析五个制度要考虑五个社会关系范畴:规则、活动、资源、人和权力社会性别政策:用来分析发展项目或政策在何种程度上将改变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第三节 性别与发展研究实践应用领域教育健康就业政治法律环境保护反贫困经济发展农村发展,第四节 中国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一、中国农村发展对妇女的影响 二、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政治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封建社会,中国妇女一直处于极端从属地位 建国以后,彻底废除了妇女的缠足习俗,宣告夫妻在家庭和社会中一律平等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生产活动分工的变化,中国农业的女性化开始政治模式下的农村发展历程,使农村妇女摆脱了在经济中所处的边缘地位。但农村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而且由于国家实行强有力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农村妇女对计划经济的严重而深刻的依附。表现在经济上,缺少从业自主权;表现在政治上,等待和服从上级指令。,(二)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集体化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男女的平等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由于经济活动都以农户为基础,农户又是一个父权制机构,男性成为家庭成员中的最终决策人,对妇女来说这是一种倒退 妇女的社交范围缩小了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使得农业女性化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市场经济将中国农村推向了市场,广大农村妇女逐步走出了依附状态,自主从事农村经济活动,表现出相对独立性 关注并推动妇女参与发展的力量形成了多元模式,国家不再扮演主角,二、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妇女生产力获得解放,妇女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农村妇女文化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加快了科教兴农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步伐 农村妇女进入市场,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妇女投身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妇女增加了劳动收入,促进了妇女家庭、社会地位提高 农村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家庭稳定和社会进步,中国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现状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 61.3的妇女和丈夫一起创造家庭收人,夫妻共挑家庭经济大梁 半数以上家庭夫妻共掌财权,四成家庭夫妻共同决策生产大事 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四成家庭家务劳动夫妻共同承担,中国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现状89.3的妇女表示已经享受到免征农业税政策 2005年半数以上农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 “打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第二来源 97以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较高 半数样本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 柴草、煤气和煤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燃料,清洁能源亟待推广 76.7的农村妇女闲暇时间最爱看电视 74.8的村庄有集体文化活动,四分之一的村经常组织活动 60以上的农村妇女有幸福感,80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中国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现状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为77.6 电视是农村妇女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渠道 近四成妇女知道新农村建设的五项内容 四成以上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期待是改善居住环境、获得致富渠道和增加收入妇女对“乡风文明”内容的认知度较高 多数妇女认为村里最不好的风气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84.8的妇女崇尚“勤俭节约” 妇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农村妇女受益较多的活动是“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 78.6的妇女参加村委会选举投票 近半数妇女愿意参加村委会干部竞选 妇女最关心“村民选举”和“医疗卫生” 81的妇女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首先能做到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搞好邻里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发展学》第八章 性别与发展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