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儿科学第七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pptx

    • 资源ID:1987872       资源大小:1.86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儿科学第七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pptx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1,知识借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概述】,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2,知识借鉴,【概述】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病原学】,EBV是本病的病原体。1964年由Epstein和Barr首先从患恶性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 1968年由Henle等报道为本病的病原体, 并在此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3,知识借鉴,【病原学】EBV是本病的病原体。1964年由Epstein和,【病原学】,EBV属于疱疹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1受体,与EB病毒受体相同)。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EBV基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细胞内,病毒DNA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线状DNA整合到窑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另一种是以环状的游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这两种形式的DNA,因不同的宿主细胞而可独立或并存。,4,知识借鉴,【病原学】EBV属于疱疹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病原学】,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G出现稍迟于前者,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是EBV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成分是EBV活跃增殖的标志。EA-IgG抗体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核心抗原(nuclear antigen, EBNA):EBNA-IgG于病后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5,知识借鉴,【病原学】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5知,【病原学】,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mphocyte determinant membrane antigen, LYDMA):带有LYDMA的B细胞是细胞毒性T(Tc)细胞攻击的靶细胞,其抗原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是中和性抗原,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其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6,知识借鉴,【病原学】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mphocyte de,【流行病学】,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但也不时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7,知识借鉴,【流行病学】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但也不时出现,【流行病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由于病毒主要在口腔分泌物中,因此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传播。虽然也在妇女生殖道内发现EBV,但垂直传播问题尚有争议。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差异不大。6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则后呈典型症状。超过35岁的患者少见。,8,知识借鉴,【流行病学】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B淋巴细胞EBV表面有EBV受体,故EBV进入口腔后,可能首先感染咽扁桃体中的B淋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并在细胞中进行增殖,导致细胞破坏,引起扁桃体炎和咽炎症状,局部淋巴结受累肿大。病毒还可在腮腺和其他唾液腺上皮细胞中繁殖,并可长期或间歇性向唾液中排放,然后进入血液,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行播撒,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9,知识借鉴,【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9知识借鉴,【发病机制】,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是CD8+ T细胞,Tc)。Tc细胞在免疫病理损伤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杀伤感染EBV的B细胞,另一方面侵犯许多组织器官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又称异型细胞)就是这种具有杀伤能力的T细胞。此外,本病发病机制除主要是由B、T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外,还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因素。婴幼儿时期典型病例很少,主要是因为不能对EBV产生充分的免疫应答。,10,知识借鉴,【发病机制】 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病理】,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病理所见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肝、心、肾、肾上腺、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均可有淋巴细胞(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及局限性坏死病灶。脾脏充满异型淋巴细胞,水肿,致脾脏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11,知识借鉴,【病理】 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11知识借,【临床表现】,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多数患者有乏力、头痛、畏寒、鼻塞、恶心、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12,知识借鉴,【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临床表现】,1发热一般均有发热,体温38.540不等,无固定热型,热程大多12周,少数可达数月。中毒症状多不严重。,13,知识借鉴,【临床表现】 1发热13知识借鉴,【临床表现】,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伴有咽痛,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14,知识借鉴,【临床表现】 2咽峡炎14知识借鉴,【临床表现】,3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全身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粘连,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有腹痛。,15,知识借鉴,【临床表现】 3淋巴结肿大15知识借鉴,【临床表现】,4肝、脾大肝大者约占2062,大多数在肋下2 cm以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有轻度黄疸。约半数患者有轻度脾大,伴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16,知识借鉴,【临床表现】 4肝、脾大16知识借鉴,【临床表现】,5皮疹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见于躯干。皮疹大多在46日出现,持续1周左右消退。本病病程一般为23周,也可长至数月。偶有复发,但病程短,病情轻。婴幼儿感染常无典型表现,但血清EBV抗体可阳性。,17,知识借鉴,【临床表现】 5皮疹17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外周血象改变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其绝对值超过1.0109/L时,具有诊断意义。,18,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18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2血清嗜异凝集试验(heterophil agglutination test, HAT)患者血清中出现IgM嗜异性抗体,能凝集绵羊或马红细胞,阳性率达8090。凝集效价在1:64以上,经豚鼠肾吸收后仍阳性者,具有诊断意义。5岁以下小儿试验多为阴性。,19,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 2血清嗜异凝集试验(heterophil,【实验室检查】,EBV特异性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CA-IgM和EA-IgG。VCA-IgM阳性是新近EBV感染的标志,EA-IgG一过性升高是近期感染或EBV复制活跃的标志,均具有诊断价值。,20,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20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EBV-D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患儿血清中含有高浓度EBV-DNA,提示存在病毒血症。,21,知识借鉴,【实验室检查】 EBV-DNA检测21知识借鉴,【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和EB病毒特异性抗体(VCA-IgM、EA-IgG)检测可做出临床诊断,特别是VCA-IgM阳性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VCA-IgG抗体效价呈倍以上增高是诊断EBV急性感染最特异和最有价值的血清学试验,阳性可以确诊。,22,知识借鉴,【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痛、,【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甲肝病毒、风疹等感染所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相鉴别。其中巨细胞病毒所致者最常见,有人认为在嗜异性抗体阴性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几乎半数与CMV有关。,23,知识借鉴,【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治疗】,本病系自限性疾病,若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由于轻微的腹部创伤就有可能导致脾破裂,因此有脾大的患者23周内应避免与腹部接触的运动。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病毒治疗可用阿昔洛韦800mg/d,分次口服,连服5天,有一定的疗效;更昔洛韦10 mg/(kgd),分2次静脉注射,亦可改善病情。,24,知识借鉴,【治疗】 本病系自限性疾病,若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24知,【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每日1次,连用45次,可使临床症状改善,缩短病程,早期给药效果更好。-干扰素亦有一定治疗作用。重型患者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发生脾破裂时,应立即输血,并作手术治疗。,25,知识借鉴,【治疗】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每日,【预防】,由于除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外,一些恶性疾病包括鼻咽癌、霍奇金病等也与EB病毒感染有关。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研制EB病毒疫苗,除可用以预防本病外,尚考虑用于EBV感染相关的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26,知识借鉴,【预防】由于除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外,一些恶性疾病包括鼻,

    注意事项

    本文(儿科学第七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