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竹笛与钢琴学习现状的调查.docx

    • 资源ID:1977192       资源大小:207.8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竹笛与钢琴学习现状的调查.docx

    编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竹笛与钢琴学习现状调查以温州为例 (英文)Bamboo flutes and piano studies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For example -inWenZhou 学 院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班 级 071音本 学 号 074070630 姓名 卓琳 指导教师 徐志斌 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5月8日 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竹笛与钢琴学习现状调以温州为例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摘要【摘要】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钢琴则是明末时期开始传入我国的西洋乐器,在中国发展历史才百余年。两者发展至今,钢琴在社会普及等方面却比竹笛更具优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温州地区竹笛和钢琴学习现状的对比调查,分析得出,出现这种现象和中西文化竞争有关。并从竹笛自身发展原因出发,为其现状在师资和创作等方面提几点建议。【关键词】竹笛;钢琴;学习,调查,文化,建议。Abstract【ABSTRACT】Bamboo flute is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of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dating back over 8000 years of history; the piano is the late Ming period began in the Western instruments into our country, in just over a hundred years of Chinese history.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Both developed so far, the piano in aspects of social popularity than bamboo fluter but more advantages.so, What causes the emergence of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wenzhou region of bamboo and piano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phenomenon and competition are concerned. Starting from the flute itself, its status in the teaching and writing, etc. are some suggestions.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KEYWORDS】Bamboo Flute;piano;study; survey;culture ;suggest .,目录前言笛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他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而竹笛的出现有历史记载最早时期是西周时期,因此竹笛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古时,人们认为竹是民族气节的代表,他挺拔秀丽的身躯和优美高雅的姿态都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并成为他们手中诗画描写的重要题材。而竹笛的制作材料都是来源于竹子,身躯是竹子,笛膜是竹膜,演奏曲目大都描写自然景色或是抒发情感的,所以竹笛的自然之美使他成为一件深受文人雅士欢迎的高雅乐器。在现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人们可以从各种渠道学习竹笛,像是碟片,网络,家教等形式的出现都为竹笛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是竹笛却在高雅艺术中越行越远,被社会大众认为是一件草根乐器。相对于竹笛而言,钢琴是明末时期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一件西洋乐器,从它在中国发展的初期到现在的全面发展,只有百余年,且在中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却成为现今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社会普及最为广泛的一件高雅乐器。本文主要是以温州地区为代表,调查其业余竹笛教学现状和钢琴业余教学现状的对比情况。从教学现状这一方面的调查中找出竹笛发展现状不如钢琴的原因,并为逐渐改善竹笛现状提一些建议。本篇论文研究调查的地点和范围,是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沿海港口城市温州。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他是“南戏”的故乡,有地方特色的温州昆剧。南宋的时期有以叶适为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幷因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美,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任职留下诗词墨宝。现今,温州是一座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代表之一,形成了特色的温州模式。我选温州为调查研究的城市,一方面是出于那是我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以上的原因,无论他的历史性还是现代性,都非常适合本次调查的地点范围。1 中国竹笛起源、文化和发展1.1 中国竹笛的起源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他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历代文献大多记载了笛子是从西域传入中土的。但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考古发现中出土的中国古竹笛,比从西域传入的胡笛早了近半个世纪,从此笛子西域起源说被推翻。但是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每一件事物都会在使用实践中不断的改变和进化的,一种乐器可能是吸取数种不同乐器长处而产生的。现今的中国竹笛,正是在中国古笛与西域胡笛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采用胡笛的吹孔与按孔在同一平面上的演奏方式,吸收西域笛曲的音乐养分;同时保留了中土古笛七孔的基本形体,胡笛与古笛渐渐同化。中国古笛的原形到西汉末基本上被淘汰,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中国乐器的行列中。唐时又加上了膜孔,笛子的音质、音量都焕然一新,形制和演奏技巧也日益完善和丰富。1.2 中国竹笛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道家推崇清虚淡远的精神境界。如清静无为,虚无缥缈,淡泊名利等都具有一定的浪漫想象色彩,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古典音乐的最大特色。竹笛的音质、韵味、气质和演奏技巧无一不显现这种美。竹笛善于模仿大自然中的百鸟争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戏曲腔调。竹又是我国民族气节的代表,姿态优美高雅,躯干挺拔秀丽,叶子潇洒多姿,并且四季常青,中通外直,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也是诗画描写中的重要题材。乐书中有记载:“笛之涤也,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中国古代社会普遍认为,音乐是社会教育的工具,提倡“雅颂之声”,反对“郑卫之音”。所以笛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是被古人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的。也因此,笛在中国宫廷雅乐乐种中,具有明显而突出的位置。除了上述的音乐教育作用外,竹笛还具有一项娱乐作用,在民间音乐活动中频繁出现。唐代李谟吹笛技艺非凡,深受唐玄宗赏识,也有诗句记载“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都说明了,笛子演奏在宫廷和民间音乐活动表现中的重要性。笛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特别是诗词创作中被应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诗人们经常以闻笛之后的感慨、感受作诗。如诗仙李白的听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诗中先是描写了笛曲的风格,然后表达了在听笛之后的心情。也有将笛作为场景的描述,如潘阆的就泉子“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笛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3 中国竹笛的再次发展虽然中国竹笛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有着光辉的历史,但是,他的艺术魅力真正的被挖掘和展现出来,是从建国至今。建国后,竹笛表演艺术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1965年,也是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最初出现的是以冯子存、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从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竹笛第一次以独奏形式走上舞台,并由民间走向了专业。演奏技巧形成了以吐、滑、垛、花(舌头)为主的北派演绎风格,和以颤、震、叠、打(手指)为主的南派演绎风格。他们所演奏的曲目,也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第二阶段是19561979年,它的标志是赵松庭的早晨的创作,这是我国竹笛音乐的繁荣的大发展阶段,也揭开了我国竹笛音乐的创作史。这时期竹笛音乐的创作、演奏技巧和教育都提高到了一个比较规范、系统的层次。在竹笛独奏音乐创作中,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逐渐的代替了单一的南、北派风格。还创作了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各地区的各种音乐素材都被广泛的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法。这一阶段,在竹笛的形制和制作材料等方面也提出和实践了改革,但是效果不甚理想。第三阶段是1979年至今,竹笛表演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新音乐”随着国门开放的引入,对竹笛传统的创作手法提出了挑战,竹笛独奏音乐创作也在此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虽然传统的创作和演奏手法仍在这一时期延续使用,但是笛曲在结构、技巧和思想内涵上相比上一阶段要更加的复杂多样。而21世纪更是竹笛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笛子在“新民乐”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风格的多样性成为这一时期特色。以陈悦演奏的乱红标志,其中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境之美,又用了带有浪漫风格的和声,同时有删去了过多的技巧,以一种全新的简洁、优雅、动听的音乐风格感染听众。2 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钢琴是一件纯粹的西方文化的产物,从产生到现在几百年中,得到了几乎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一件全球性的乐器。钢琴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末时期,据史料记载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的第一架古钢琴。明清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出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大量传教士来华传教,为古钢琴的传入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音乐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古钢琴的传播范围只限于宫廷和教堂。在鸦片战争后,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和维新变法的兴起,人们开始西学东渐,钢琴艺术在中国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更是促成了中国早期钢琴艺术的迅速发展,专业的钢琴教育机构开始创建,钢琴专业教育开始发展,聘请了国外钢琴专家,培养了第一代钢琴艺术家。钢琴作品开始创作,其中包括:中国早期钢琴小曲(如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为艺术歌曲而创作的钢琴伴奏,(如黄自的玫瑰三愿钢琴伴奏谱);和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的创作,(如贺渌汀的牧童短笛)。抗战时期,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为了代表时代的呼声,和鼓舞人民斗志,所以创作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性的声乐作品,钢琴艺术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停滞不前。解放时期的钢琴艺术又重新发展,作品虽然不多,但质量较高,作曲家进行了多种题材和风格的创作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钢琴艺术开始进入初步繁荣时期。国家重视与国际钢琴艺术的交流,派遣钢琴留学生出国留学和比赛,邀请国外钢琴专家来我国演讲交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更是激发作曲家的热情。这时期的作品,内容丰富新颖,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反映出朝气蓬勃的社会精神新风貌。创作技法和钢琴曲结构上都比早期钢琴曲丰富。音乐院校钢琴系开始建立,苏联和东欧等国的钢琴专家和海外留学的钢琴学子,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文革时期,中国钢琴艺术进入了曲折的发展阶段,大多钢琴家在抵制和斗争中进行钢琴创作。钢琴作品大多是以民歌、大合唱歌曲、传统民族乐曲等为素材改编而成的改编曲。这些作品虽然手法丰富,演出效果突出,普遍受群众的欢迎,使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由于创作的少,作品的风格也比较单一,艺术个性也较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钢琴艺术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我国大规模的普及。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中国钢琴热”的兴起。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需求,使很多普通家庭开始购买钢琴和培养孩子学习钢琴,业余钢琴考级和业余钢琴学校蓬勃发展。国内外钢琴学术交流越加频繁,钢琴演奏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使钢琴在我国整个器乐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钢琴也不再局限于专业音乐教育的范畴内,更多的是赋予对青少年开发智力和提高素养的新意义。钢琴作曲家为了摆脱单一的风格模式,大胆探索新风格,追求新的音响结构和运用各种新的创作技法,产生了不少风格独特的钢琴音乐作品,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在 21世纪的今天,钢琴已经成为课堂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领域中,最重要、最普及的乐器之一,也是我国音乐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学习和学艺的表现工具。3 温州竹笛和钢琴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调查是属于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假设,在网络上搜集大量有关的文献,了解目前学者专家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设计封闭型问题。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3.1.1 调查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先是温州地区各艺术培训中心,业余学习钢琴的学生和业余学习竹笛的学生,以两者学生与学生家长的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竹笛地位的现状。问卷共发出300份, 包括200份钢琴学生问卷和100份,根据答题完整度,最终收回份钢琴有效报告146份,竹笛有效报告78份。3.1.2 调查研究工具本论文调查研究的工具是自我编制的,问卷题目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业余学习钢琴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情况;另一类是业余学习竹笛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情况。3. 1. 3 调查报告设计理念 本次报告以业余钢琴学生和竹笛学生作比较,原因钢琴是现在社会上最为普遍和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乐器,温州也不例外。 因此学习钢琴的学生的情况也可说是代表大众的情况,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本次报告还有对家长的调查,因为在儿童学琴的过程中,家长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们的想法观点会是很多学琴学生的最初因素,因此对家长的调查也是本次调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3.2 统计结果与分析因为本次调查问题较多,对其中次要问题就不一一具体的分析,侧重在主要问题上。数据以百分比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表一、初学钢琴和竹笛的原因学习原因兴趣提高素质父母要求同学影响钢琴学生19%22%54%5%竹笛学生27%一三%51%9%根据调查学生结果显示,初学钢琴和学竹笛的原因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有父母决定的,也就说明,在最初学习何种乐器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是出于自己意愿的,父母对这项乐器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竹笛由27%的学生是出于兴趣才学的,而钢琴时19%,在提高素养方面,钢琴的有22%,笛子的只有一三%。从这个对比中,说明在笛子和钢琴的对比中,出于个人兴趣的学习是笛子占优势,在提高素养方面,钢琴比笛子有优势。表二、学习钢琴的家长和学习笛子的家长选择这门乐器的原因原因提高音乐素养自己喜欢培养业余爱好当音乐家从众笛子家长29%16%51%1%2%钢琴家长49%7%31%3%10%根据调查家长结果分析,在笛子家长中为了培养爱好占51%,其次是提高素养占29%,自己喜欢是占16%,从众占2%;在钢琴家长中是提高素养占了49%,其次是培养爱好占31%,从众占10%,自己喜欢占7%;当音乐家这个原因在两种家长中都是排在最末尾的。这项结果说明,在钢琴家长中,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学习钢琴能够提高孩子的素养;而笛子家长中,最主要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第二所占的比例的结果显示,笛子家长是根据能否提高素养来选择的,钢琴家长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在从众这一原因中,钢琴家长是10%,而笛子家长是2%。这说明钢琴作为一项提高孩子音乐素养工具方面更受家长的青睐,笛子大多数是作为一种个人的兴趣爱好。在钢琴学生和家长选择第二乐器中,主要有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电子琴、手风琴、吉他、单簧管、萨克斯、双簧管、架子鼓、笙、古琴、古筝、扬琴、阮、二胡、葫芦丝、笛子 萧、巴乌、琵琶等乐器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因论文所需,我主要是统计了选择笛子的人数,其中学生有14个,家长有8个,占调查人数的9%和5%。以下表格是对不选择笛子作为第二乐器的的学生和家长的调查。表三、第二乐器不选笛子的原因(限钢琴学生和家长)原因不喜欢(没兴趣)随便师资不好从众不够档次学生43%一五%9%28%5%家长12%3%36%20%30%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在不选笛子作为第二乐器的原因中,家长和学生的考虑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没兴趣的原因占到43%,而家长是师资不好的原因占到36%。家长考虑到更多的是现实因素,比如不够档次就占到30%,仅次于师资不好,这也就说明在家长眼中笛子还不是上档次的乐器。在这项调查中,从众的原因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中占第二比例28%,在家长中占有20%。表四、你认为笛子是什么样的乐器(包括钢琴学生及家长和笛子学生及家长)高雅乐器中性乐器民间乐器笛子学生22%19%59%笛子学生的家长一三%9%78%钢琴学生4%12%84%钢琴学生的家长5%14%81%此题是直接具体的测试笛子在学生及家长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乐器。根据数据分析,认为笛子是民间乐器的是主要的观点,其中包括笛子学生有59%,笛子学生的家长有78%,钢琴学生有84%,钢琴学生的家长有81%。当然,认为笛子是高雅乐器的也有,笛子学生中就有22%,但是在钢琴学生及家长中就非常的少,分别只有4%和5%,也就是146个钢琴学生和146个钢琴家长中,分别只有6个人和8个人。表五、钢琴学生家庭和笛子学生家庭的每月均收入月均收入2500以内3000 40004000 5000500060006000以上钢琴生家庭012%34%37%16%笛子生家庭0一八%38%33%10%据温州日报2011年1月26日的新闻报道,温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温州经济运行数据称,温州市城市居民月均收入2600元,农村人均收入11416元,即月均收入大概1000元左右。按以上表格内的月均收入大概可分为低收入、中下收入、中等收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五个档次。根据表五的调查分析,笛子家庭在中下和中等水平的要比钢琴的多,而钢琴家庭在中上和高收入的比笛子多。说明温州地区,笛子生中家庭月均收入在中下和中等水平的比钢琴生多,而钢琴生中上收入和高收入的要比笛子生多。3.3 得出结论通过对钢琴生及家长和笛子生及家长的部分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笛子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一件民间乐器。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来自笛子本身,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决定的。如在人们眼中高雅乐器钢琴是一件能够提高人的素养和上档次的乐器,而笛子在这方面相对是比较弱势的;在大家都非常热衷于学习钢琴时,笛子相对比是比较少的人在关注;且,在没有具体举例出来的调查中,家庭收入对学习何种乐器,也起到一定的影响。这些分析结果都说明了,笛子在业余学习方面的社会地位不如钢琴。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行为,风俗习惯和理念,以及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竹笛的历史发展和中国钢琴的历史发展来看,竹笛完全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钢琴也能代表外来的西方文化。纵观钢琴在中国发展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不断向其他国家输送自己的文化,使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他国家的主流文化。也给中国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迫使中国传统文化地位逐渐减弱。出现竹笛社会地位不如钢琴这种现象,也就可解释为外来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碰撞冲突的过程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当然,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整个世界的大势所趋,他所带来的一切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都是客观存在。且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想发展竹笛这门传统文化,就要从他自身的内部去研究理解。4 对竹笛现状的思考4.1 加强竹笛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古至今,自有教师这个职业出现开始,教师就在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竹笛教师素质,对改变业余竹笛现状非常重要。前文表三结果就显示,大部分家长不选笛子作为第二乐器原因是师资不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素质。要全面开展社会竹笛教师资格评定工作,优化竹笛教师队伍。通过对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评定,对教师内外条件进行规范,从而规范竹笛教育市场。其次,结合业余竹笛教育现状,对教师在竹笛专业水平、音乐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以达到规范竹笛教师职业素质的目标。4.2 适当的竹笛音乐熏陶适当的音乐熏陶,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家长,都具有促进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这门乐器的作用。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钢琴生及家长去欣赏钢琴音乐会的次数,比笛子生及家长欣赏笛子演奏会的次数要多。欣赏音乐会,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对这门乐器进行了解。当然,要遵循适度原则,过多的话会照成音乐会的含金量下降,并影响人们对这项乐器的认知。4.3 加强竹笛音乐的创作加强竹笛音乐的创作,因为目前竹笛演奏的曲目,大多数是十几年前或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反映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增加与时代特质相结合的作品演奏,迎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增加其商业价值,会更容易提高人们对它的欣赏能力。 结语在中国有着近8000年历史的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曾今文人雅士手中的高雅乐器,走到了草根乐器的行列中,和在中国发展历史只有百余年代表高雅艺术的钢琴,有着明显的地位差距。出现这种现象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社会是前进发展变化的,人们追求的是和时代紧紧挂钩的先进文化。因此,我们要加快竹笛自身的发展步伐,以积极适应现代人们的文化需求。温州作为经济发展较快,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沿海城市。而在此研究竹笛形象地位的下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代表性。本人通过对温州地区业余竹笛现状和业余钢琴现状的对比调查,做了比较浅薄的研究,针对出现这种变化,提出了一些较粗浅建议。因水平有限,文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使我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前进。参考文献1、王伟.竹笛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知网.2010.052、曾遂今.中国笛文化J.中国知网.1995.083、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J.唐山学院报.2004.074、陈明礼.“中和”思想与古代审美观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55、孙玉钰.浅谈竹笛音乐的文化内涵 J.黄河之声.2007,086、周可奇.竹笛表演艺术50年J.中国知网.2000.097、蒋秀碧.浅析我国竹文化与竹精神J.时代文学.2008.118、郭锄非,卢新豫.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9、常爱玲,中国钢琴艺术史研究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710、马广海.人类文化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 M.华乐出版社,199612、王文礼.对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普及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第四期致谢在撰写这篇论文时,我深深得感到自己学识的不足,也觉得这是自己学习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徐志斌,从论文的选题方向的把握,论文题目的拟定,框架结构的调整,到论文全方位的归整以及具体细节,他都给了我细心的指导,并给我学术上充分的自由和发挥。并不辞辛苦的多次审阅论文,他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尚的人格是我学习的楷模,他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更是给我深深的启迪,使我收益非浅。最后,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我写作过程中的热情帮助和精心指导。特此致谢! 学生(签名):卓琳2011年5月8 日12.29.202211:4911:49:2522.12.2911时49分11时49分25秒12月. 29, 2229 十二月 202211:49:25 上午11:49:25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11:49:25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竹笛与钢琴学习现状的调查.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