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培训课件.ppt

    • 资源ID:1968748       资源大小:2.63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培训课件.ppt

    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主 要 内 容,细菌性感染 1、细菌的致病机制 2、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病毒性感染 1、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2、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3、病毒感染的类型真菌性感染,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主 要 内 容细菌性感染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途径,细菌致病性,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致病性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一、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1.粘附素(adhensin) 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一、细菌的毒力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产生菌,靶细胞受体,6,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产生菌靶细胞受体6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2. 侵袭性物质(1)侵袭素(invasin) 如福氏志贺菌的入侵过程M细胞 巨噬细胞 型分泌系统 侵袭素 入侵巨噬细胞 诱导凋亡,7,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2. 侵袭性物质7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2)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IgA蛋白酶等,8,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2) 侵袭性酶类8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 细菌生物被膜 (bacterial biofilm),9,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 细菌生物被膜9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 6000(From Lansing M. Prescott et al. Microbiology, 5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p920),1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 ,(二)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 主要特点:蛋白质 毒性强 绝大多数不耐热 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神经毒素(neurotox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肠毒素(enterotoxin),1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二)毒素1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Type A-B toxin,1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Type A-B toxin1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2. 内毒素(endotoxin) 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 组成: O 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脂质A 特点:毒性相对弱 耐热 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致发热反应,1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菌细胞产生向 外分泌或菌体 裂解后释放 溶解后释放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加热60以上稳定, 160 迅速破坏 2-4h才被破坏 抗原性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 高浓抗毒素;可经甲醛 较弱,不能经甲醛 脱毒制成类毒素 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各种细菌内毒 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的 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临床表现 同,引起发热、白 细胞变化、休克、DIC等,16,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16感染性疾,细菌性感染的传播,一、 感染的来源: 内源性 ;外源性二、 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 节肢动物为媒介及性传播感染。 其中,性传播感染(STD)是人类面临 的重大社会卫生问题。,17,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菌性感染的传播一、 感染的来源: 内源性 ;外源性17感染,细菌性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二、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分为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为: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三、全身性感染 毒血症、内毒素毒血症 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18,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菌性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18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9,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9感染性疾,(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溶细胞作用 稳定状态感染 细胞凋亡 病毒基因组整合、细胞增生和转化 包涵体形成,2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2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1、溶细胞作用,细胞病变作用 (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大量复制过程中可损伤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导致细胞裂解死亡。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2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溶细胞作用细胞病变作用2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CPE,2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CPE2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CPE,2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CPE2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胞病变 (Cytopathic effect, CPE),正常细胞,病变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细胞团缩、裂解、肿胀、变圆 细胞融合或聚集成葡萄串样等,2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细胞病变 (Cytopathic effect, CPE),2、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包膜病毒。一般不破坏细胞,但可引起细胞膜组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成分。,2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2、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包膜病毒。2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3、细胞凋亡,由宿主细胞基因所指令发生的一种生物 学过程。 结果:细胞膜出现鼓泡、细胞核浓缩、 染色体DNA降解。,26,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细胞凋亡 由宿主细胞基因所指令发生的一种生,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培训课件,5、包涵体形成,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有的位于胞质内(痘病毒),有的位于胞核中(疱疹病毒);或两者都有(麻疹病毒);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因病毒种类而异。,28,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5、包涵体形成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看到与正常,包 涵 体,29,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包 涵 体29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内基小体(Nigri body,细胞质内 ),3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内基小体3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二)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 1、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损害 2、免疫病理损伤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3、病毒对免疫系统本身的损害,3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二)病毒感染对器官或系统的致病作用3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3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2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3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34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2、垂直传播:指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 产道、哺乳及密切接触由亲 代直接传给子代。常见的有 HBV,HIV,CMV,风疹病 毒。,35,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3,1、隐性感染:2、显性感染: 1)急性感染: 2)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在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 数十年。,病毒感染的类型,36,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1、隐性感染:病毒感染的类型36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持续性病毒感染有以下三种类型: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原发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持续 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感 染全过程中病毒可被检测到。,37,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持续性病毒感染有以下三种类型: 37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 的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也无临床症状,生理或病理性因素使潜伏病毒激活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才可检测出病毒的存在。,38,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38感染性疾病,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又称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 很长。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 行性,并往往造成死亡。如Kuru病、AIDS。,39,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3,真 菌 性 感 染,1、浅表真菌感染: 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2、真菌机会性感染: 主要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3、深部真菌感染: 主要由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4、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5、真菌毒素与肿瘤:,4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真 菌 性 感 染1、浅表真菌感染:40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复 习 思 考 题,1、举例说明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2、细菌的内、外毒素有何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 致病性上的特点。3、什么叫感染?举例说明全身感染有哪几种临床 表现?4、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哪些?5、什么是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它包括哪些类型; 试分析持续性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6、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7、试述真菌的致病性。,41,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复 习 思 考 题1、举例说明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4,

    注意事项

    本文(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