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研究.docx

    • 资源ID:1940001       资源大小:220.5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研究.docx

    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2010-06-09 | 作者: 刘增洁 | 来源: 国土资源情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俄罗斯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资源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位,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五位,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俄罗斯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2.6和3.2。在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7.1%,其次石油占18.2%,煤炭占13.7%,核电占5.2%,水电占5.8。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俄罗斯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99一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2003年增长4.2%,2004年增长6.5%,2007年增长8.1。      一、石油资源与储量      据美国011&GaS Journal) 2008年终号,2008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38.82亿吨。俄罗斯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82.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在前苏联地区位居第一位(图1)。按现有的开采水平,俄罗斯石油证实储量可供开采17年。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最终常规可采资源量为361.9亿吨(包括凝析油)。主要的含油气区为西西伯利亚地区,资源量约占俄罗斯总资源量的54%,其次为伏尔加一乌拉尔、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此外在巴伦支海(BarentS Sea)、喀拉海(Kara Sea)和鄂霍次克海(Okhotsk)等海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俄罗斯石油资源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目前石油累积开采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7.7%,已探明储量占16.5%,已评价储量占8.5%,剩余资源量占57.3。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0年对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所作的评估,俄罗斯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为157犯亿吨(包括凝析油),居世界首位,其中西西伯利亚盆地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为103.27亿吨(包括凝析油)。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俄罗斯为前苏联重要的石油生产国,1988年石油产量最高达5.69亿吨,1991年随着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石油产量不断下降,1996年最低为3.00亿吨,石油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已开发油田的资源枯竭、投资下降以及政治和经济等因素。1993一19年俄罗斯对石油工业进一步实行股份制和私有化改造,激励投资,1999年石油产量恢复增长(图2)。据英国BP Statisti- 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8,200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比2006年增长2.2%,为4.91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6%,居世界第二位。      据美国011 and GaS Journal2008.12.22报道,2008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为4.92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5%,居世界首位(图3),2007年俄罗斯石油消费量为1.26亿吨。   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生产公司有:鲁克石油公司(Lukoil)、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TNK一BP、苏尔古特(Surgutneftegas)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5家石油公司合计石油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5。此外还有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尤克斯(YukoS)、Tatneft和Slavneft。      三、石油进出口     俄罗斯国内石油消费量仅占其石油产量的25.7%,石油出口占其石油产量的74.3%,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7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为440万桶日,主要由国家管道公司(Transneft)出口,其中通过友谊管线(Druzhba)出口量为130万桶日,主要出口到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波兰以及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通过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输送到圣彼得堡普里莫尔斯克港(Primorsk)港口出口130万桶日,通过黑海出口90万桶日。此外通过铁路和其他港口的出口量为30万桶日。    2007年俄罗斯油品出口量为200万桶日,出口的品种为燃料油和柴油,主要出口到欧洲,少量出口到美国。自2004年以来俄罗斯出口到美国的石油增长一倍,2007年达40万桶日。     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市场主要是欧洲,虽然通向欧洲的管线及输油港口相对来说较为完备,但也面临运力不够、设备老化等问题;而对于东方的亚太市场,俄罗斯只能面对基本无输油管道的尴尬。此外俄罗斯油气出口还受到前苏联其他国家的过境束缚,2001年前俄罗斯每年要为本国油气出口过境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支付6亿美元,为了摆脱“借道出海”的不利局面,俄罗斯积极开辟新油港,建设新的石油运输管道、新的泵站和终点站储藏库以及新的石油运输港口。    目前俄罗斯计划新建和扩建的管线有4条(表l):    波罗的海管线扩建(BPS)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于1997年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额为22亿美元。该系统一期工程设计年输油能力为1200万吨,于2001年12月投人使用。2003年,该系统年输油能力达到3000万吨,2005年增加到5750万吨。    2006年4月7日完成了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的全部建设,使该系统石油年输送规模达到了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负责将俄罗斯季曼一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俄罗斯列宁格勒州港口普里莫尔斯克,然后再通过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石油加工中心。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项目有助于维护俄罗斯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罗斯石油出口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实现,这不仅节省了俄罗斯石油的出口过境费用,还减轻了俄罗斯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   2008年12月1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发布命令要求最后敲定铺设一条直达波罗的海的新石油管道,俄罗斯希望借助这条新石油管道来减少其对与其接壤的过境国的依赖。波罗的海管道系统一2管道将把石油从位于靠近乌克兰边境的Bryansk地区的Unecha输送到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Ust一Luga。这条新石油管道将分2个阶段来建造。具有3000万吨输油能力的第一阶段预计将在 2012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而第二阶段将把输油能力提高到8400万吨。这条新建石油管道将使俄罗斯的出口石油避免过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摩尔曼斯克地区 目前俄罗斯国家管道公司(Transneft)计划修建从季曼一伯朝拉盆地到因迪加(Indiga)的Kharyaga一Indiga管线,管线长386千米,经过巴伦支海深水港专门向美国和西欧出口原油,建造时间已确定,季曼一伯朝拉盆地的石油为低硫油。此外2008年6月鲁克公司在摩尔曼斯克地区投资10亿美元的Varandei终端建成,装船能力为24万桶日,石油主要来自Yuzhno一Khylchuyu油田。    “友谊”和“亚得里亚”输油系统改造    “友谊”和“亚得里亚”输油系统改造的目的是使“友谊”管线南线与“亚得里亚”输油系统相连,使该管线的输油能力由目前的10万桶日增加到30万桶日,从而使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的石油经黑海转运到克罗地亚的奥米萨尔港,该港可以接纳50万吨以下的大型油轮,该项目投资预计将达3.2亿美元。   东西伯利亚管线   是指从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经斯科沃罗季诺至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管线,将西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州和萨哈林的石油输送到亚洲市场。    该管线可谓是一波三折,自2002年以来,“安大线”与“安纳线”的较量就成为中日俄三国之间的一个难解之结。2004年初俄罗斯高层积极考虑就远东石油管线问题做出最终决策,制订了“萨哈方案”,并将该管线纳人“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系统,其具体走向是:从伊尔库次克州的下波伊马(邻近泰舍特)经尤鲁布切计李一托霍姆斯克油”几川、卜聂琼斯克油气田、塔拉坎油气田、恰扬金油气田、连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阿尔丹、涅留恩格里、腾达、斯科沃罗季诺、布拉格沃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至纳霍德卡,预计输送能力160万桶日。萨哈共和国总统什德罗夫在接受普京总统委托后称,“萨哈方案”将成为“安大线”与“安纳线”的替代。一期预计从泰舍特到斯科沃罗季诺,长1931千米,输送能力6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期望该管线2009年12月可试运行,2007年12月一期28的管线已焊接。目前中国已同意修建从中国边界到斯科沃罗季诺的管线,长69千米,输送能力3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估计一期投资125亿美元,比最初预期增加60亿美元。      四、石油政策及展望      近年来俄罗斯为了吸引投资,1995年通过并实施了新版俄联邦地下资源法以及产品分成协议和大陆架联邦法律,建立了矿产资源基地在生产的联邦预算基金,2007年该基金达1 580亿美元。2005年俄罗斯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油气上游市场的投资开发,特别是对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开发。据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的一项评估,东西伯利亚地区及雅库特地区拥有的天然气储量达1.7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2.3亿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对该地区的38个和40个油气田进行了公开拍卖,但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俄罗斯政府严格控制外国石油公司获得其上游资源的开发权,2005年2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表示将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油气田、金矿、铜矿的开发权竞标,只允许俄罗斯企业持股比例达到51以上的公司才能有资格参与,禁止其他外国公司进人其油气资源的开发领域。近年来虽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近于苛刻的竞标条件、摇摆不定的税收政策以及受尤科斯公司事件的影响,投资环境并不理想。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俄罗斯石油产量将持续增长,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为1.4%,到2020年和203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分别为1210万桶/日和1350万桶日(图4)。石油消费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为0.9%,到2020年和2030年俄罗斯石油消费量分别为330万桶日和350万桶日。      未来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俄罗斯萨哈林项目。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是俄罗斯极具开发前景的油气区之一,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70亿桶,天然气储量22653.6亿立方米;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拥有石油储量10亿一12亿桶,一期投资45亿美元,预计二期投资将达90亿一100亿美元,萨哈林一号项目拥有石油储量23亿桶,总投资26亿美元,2007年10月投产;此外萨哈林三号、四号和五号油气开发项目也在积极落实之中。未来投产的项目还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的Prirazlomnoye油田2010年投产,预计产量将为10万桶日;鲁克石油公司(Lukoil)的hSouth Khylchuyu油田2008年中期投产,预计产量将为巧万桶日;鲁克石油公司和美国康菲公司的项目;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l)的Vankorskoye项目,预计石油产量将为3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Komsomolskoye项目;鲁克石油公司2010年后在里海北部的石油产量将达3万桶日。以上项目的投产可增加俄罗斯石油产量并有效地弥补老油田产量下降引起的不足。     参考资料:          1BP.Statistical Review World Energy,June 2008          2美国能源信息署.2008年度国际能源展望          3 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2010-06-09 | 作者: 刘增洁 | 来源: 国土资源情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俄罗斯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资源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位,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五位,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俄罗斯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2.6和3.2。在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7.1%,其次石油占18.2%,煤炭占13.7%,核电占5.2%,水电占5.8。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俄罗斯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99一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2003年增长4.2%,2004年增长6.5%,2007年增长8.1。      一、石油资源与储量      据美国011&GaS Journal) 2008年终号,2008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38.82亿吨。俄罗斯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82.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在前苏联地区位居第一位(图1)。按现有的开采水平,俄罗斯石油证实储量可供开采17年。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最终常规可采资源量为361.9亿吨(包括凝析油)。主要的含油气区为西西伯利亚地区,资源量约占俄罗斯总资源量的54%,其次为伏尔加一乌拉尔、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此外在巴伦支海(BarentS Sea)、喀拉海(Kara Sea)和鄂霍次克海(Okhotsk)等海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俄罗斯石油资源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目前石油累积开采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7.7%,已探明储量占16.5%,已评价储量占8.5%,剩余资源量占57.3。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0年对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所作的评估,俄罗斯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为157犯亿吨(包括凝析油),居世界首位,其中西西伯利亚盆地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为103.27亿吨(包括凝析油)。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俄罗斯为前苏联重要的石油生产国,1988年石油产量最高达5.69亿吨,1991年随着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石油产量不断下降,1996年最低为3.00亿吨,石油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已开发油田的资源枯竭、投资下降以及政治和经济等因素。1993一19年俄罗斯对石油工业进一步实行股份制和私有化改造,激励投资,1999年石油产量恢复增长(图2)。据英国BP Statisti- 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8,200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比2006年增长2.2%,为4.91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6%,居世界第二位。      据美国011 and GaS Journal2008.12.22报道,2008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为4.92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5%,居世界首位(图3),2007年俄罗斯石油消费量为1.26亿吨。   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生产公司有:鲁克石油公司(Lukoil)、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TNK一BP、苏尔古特(Surgutneftegas)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5家石油公司合计石油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5。此外还有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尤克斯(YukoS)、Tatneft和Slavneft。      三、石油进出口     俄罗斯国内石油消费量仅占其石油产量的25.7%,石油出口占其石油产量的74.3%,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7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为440万桶日,主要由国家管道公司(Transneft)出口,其中通过友谊管线(Druzhba)出口量为130万桶日,主要出口到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波兰以及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通过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输送到圣彼得堡普里莫尔斯克港(Primorsk)港口出口130万桶日,通过黑海出口90万桶日。此外通过铁路和其他港口的出口量为30万桶日。    2007年俄罗斯油品出口量为200万桶日,出口的品种为燃料油和柴油,主要出口到欧洲,少量出口到美国。自2004年以来俄罗斯出口到美国的石油增长一倍,2007年达40万桶日。     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市场主要是欧洲,虽然通向欧洲的管线及输油港口相对来说较为完备,但也面临运力不够、设备老化等问题;而对于东方的亚太市场,俄罗斯只能面对基本无输油管道的尴尬。此外俄罗斯油气出口还受到前苏联其他国家的过境束缚,2001年前俄罗斯每年要为本国油气出口过境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支付6亿美元,为了摆脱“借道出海”的不利局面,俄罗斯积极开辟新油港,建设新的石油运输管道、新的泵站和终点站储藏库以及新的石油运输港口。    目前俄罗斯计划新建和扩建的管线有4条(表l):    波罗的海管线扩建(BPS)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于1997年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额为22亿美元。该系统一期工程设计年输油能力为1200万吨,于2001年12月投人使用。2003年,该系统年输油能力达到3000万吨,2005年增加到5750万吨。    2006年4月7日完成了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的全部建设,使该系统石油年输送规模达到了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负责将俄罗斯季曼一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俄罗斯列宁格勒州港口普里莫尔斯克,然后再通过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石油加工中心。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项目有助于维护俄罗斯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罗斯石油出口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实现,这不仅节省了俄罗斯石油的出口过境费用,还减轻了俄罗斯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   2008年12月1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发布命令要求最后敲定铺设一条直达波罗的海的新石油管道,俄罗斯希望借助这条新石油管道来减少其对与其接壤的过境国的依赖。波罗的海管道系统一2管道将把石油从位于靠近乌克兰边境的Bryansk地区的Unecha输送到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Ust一Luga。这条新石油管道将分2个阶段来建造。具有3000万吨输油能力的第一阶段预计将在 2012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而第二阶段将把输油能力提高到8400万吨。这条新建石油管道将使俄罗斯的出口石油避免过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摩尔曼斯克地区 目前俄罗斯国家管道公司(Transneft)计划修建从季曼一伯朝拉盆地到因迪加(Indiga)的Kharyaga一Indiga管线,管线长386千米,经过巴伦支海深水港专门向美国和西欧出口原油,建造时间已确定,季曼一伯朝拉盆地的石油为低硫油。此外2008年6月鲁克公司在摩尔曼斯克地区投资10亿美元的Varandei终端建成,装船能力为24万桶日,石油主要来自Yuzhno一Khylchuyu油田。    “友谊”和“亚得里亚”输油系统改造    “友谊”和“亚得里亚”输油系统改造的目的是使“友谊”管线南线与“亚得里亚”输油系统相连,使该管线的输油能力由目前的10万桶日增加到30万桶日,从而使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的石油经黑海转运到克罗地亚的奥米萨尔港,该港可以接纳50万吨以下的大型油轮,该项目投资预计将达3.2亿美元。   东西伯利亚管线   是指从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经斯科沃罗季诺至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管线,将西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州和萨哈林的石油输送到亚洲市场。    该管线可谓是一波三折,自2002年以来,“安大线”与“安纳线”的较量就成为中日俄三国之间的一个难解之结。2004年初俄罗斯高层积极考虑就远东石油管线问题做出最终决策,制订了“萨哈方案”,并将该管线纳人“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系统,其具体走向是:从伊尔库次克州的下波伊马(邻近泰舍特)经尤鲁布切计李一托霍姆斯克油”几川、卜聂琼斯克油气田、塔拉坎油气田、恰扬金油气田、连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阿尔丹、涅留恩格里、腾达、斯科沃罗季诺、布拉格沃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至纳霍德卡,预计输送能力160万桶日。萨哈共和国总统什德罗夫在接受普京总统委托后称,“萨哈方案”将成为“安大线”与“安纳线”的替代。一期预计从泰舍特到斯科沃罗季诺,长1931千米,输送能力6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期望该管线2009年12月可试运行,2007年12月一期28的管线已焊接。目前中国已同意修建从中国边界到斯科沃罗季诺的管线,长69千米,输送能力3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估计一期投资125亿美元,比最初预期增加60亿美元。      四、石油政策及展望      近年来俄罗斯为了吸引投资,1995年通过并实施了新版俄联邦地下资源法以及产品分成协议和大陆架联邦法律,建立了矿产资源基地在生产的联邦预算基金,2007年该基金达1 580亿美元。2005年俄罗斯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油气上游市场的投资开发,特别是对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开发。据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的一项评估,东西伯利亚地区及雅库特地区拥有的天然气储量达1.7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2.3亿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对该地区的38个和40个油气田进行了公开拍卖,但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俄罗斯政府严格控制外国石油公司获得其上游资源的开发权,2005年2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表示将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油气田、金矿、铜矿的开发权竞标,只允许俄罗斯企业持股比例达到51以上的公司才能有资格参与,禁止其他外国公司进人其油气资源的开发领域。近年来虽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近于苛刻的竞标条件、摇摆不定的税收政策以及受尤科斯公司事件的影响,投资环境并不理想。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俄罗斯石油产量将持续增长,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为1.4%,到2020年和203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分别为1210万桶/日和1350万桶日(图4)。石油消费年均消费增长速度将为0.9%,到2020年和2030年俄罗斯石油消费量分别为330万桶日和350万桶日。      未来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俄罗斯萨哈林项目。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是俄罗斯极具开发前景的油气区之一,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70亿桶,天然气储量22653.6亿立方米;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拥有石油储量10亿一12亿桶,一期投资45亿美元,预计二期投资将达90亿一100亿美元,萨哈林一号项目拥有石油储量23亿桶,总投资26亿美元,2007年10月投产;此外萨哈林三号、四号和五号油气开发项目也在积极落实之中。未来投产的项目还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的Prirazlomnoye油田2010年投产,预计产量将为10万桶日;鲁克石油公司(Lukoil)的hSouth Khylchuyu油田2008年中期投产,预计产量将为巧万桶日;鲁克石油公司和美国康菲公司的项目;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l)的Vankorskoye项目,预计石油产量将为3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Komsomolskoye项目;鲁克石油公司2010年后在里海北部的石油产量将达3万桶日。以上项目的投产可增加俄罗斯石油产量并有效地弥补老油田产量下降引起的不足。     参考资料:          1BP.Statistical Review World Energy,June 2008          2美国能源信息署.2008年度国际能源展望          3 2008年矿产品贸易形势分析2010-06-10 | 作者: 崔荣国 | 来源: 国土资源情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摘要:2008年,我国矿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从8月份开始出现下滑趋势;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9%;煤进出口趋向平衡;铁矿石进口量持续增长;高能耗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部分优势矿产出口量出现反弹;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矿产品 贸易额 增长     一、矿产品贸易额同比稳步增长    2008年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587.91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25.7%),同比增长33.3%(图l),远高于全国商品进出口贸易17.8的增幅;其中出口贸易额为2569.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8.0%),进口贸易额为4018.19亿美元(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额的35.5%),分别同比增长39和35%,分别高于全国商品出口贸易额17.2和进口贸易额18.5的增幅,进出口额增速变缓。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8月份开始,我国进口、出口贸易开始下滑,进口额下滑较快。     二、重要矿产品贸易活跃    (l)石油对外依存度年度首超50%,煤进出口趋向平衡。我国石油进口量2.18亿吨(其中原油1.79亿吨,同比增长10%),进口额1589巧亿美元(其中原油1289.60亿美元,同比增长62%),分别同比增长11、66。石油出口量2076.27万吨,同比增长7。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1.98亿吨(其中原油1.7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0.9%(图2),年度首超50。    煤进口量为4367.17万吨,同比下降巧,进口额为37.33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出口量为4543.64万吨,同比下降巧,出口额为52.38亿美元,同比增长59。我国煤进出口趋向平衡。     (2)铁矿石进口量持续增长。我国进口铁矿石4.44亿吨,进口额592.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75%,对外依存度为51 .9。铁矿石进口量从5月开始呈下降趋势,10月以来降幅更大(图3),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引起对钢铁需求下降造成的。    (3)高能耗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我国进口铜精矿519.67万吨,同比增长15%;精炼铜进口量22.01万吨,同比下降87。氧化铝进口量为458.62万吨,同比减少10%;精炼铝进口12.16万吨,同比增长9%,出口11.01万吨,同比下降31%,进出口趋向平衡。   (4)部分优势矿产出口量出现反弹。我国出口钨氧化物9226吨,同比下降23%;进口钨精矿10131吨,同比增长9。稀土金属出口量6951吨,同比下降44%;出口稀土化合物4.52万吨,同比增长8。      三、我国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成本继续上涨     我国进口的重要矿产品中除精炼铝进口价格下降了12.5之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l)。煤进口价格增长最快,为80.4%;铁矿石次之,为51.5%;原油进口价涨幅居第三,为47.6%;其后依次为精炼铜、铜精矿和氧化铝,进口价格增幅分别为10.9、4.3和0.2。     四、继续调整矿产品贸易政策,鼓励短缺矿产品进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商务部等相继出台一系列矿产品贸易政策,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    1调整化肥及其相关原料贸易政策,减少其出口   自2008年2月巧日至9月30日,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的出口暂定关税税率提高至35。自2008年4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过磷酸钙和钾肥征收30的出口暂定关税。自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对化肥类产品及部分原料,在现有出口关税税率的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自2008年9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别出口关税上调至150。   2调整初级矿产品贸易政策,降低其出口   自2008年5月20日至12月31日,对所有出口的磷产品,在现行出口税率的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2008年12月l日起,新增对天然硫酸钡、非纯氧化镁、滑石、棕刚玉、四氧化三钻以及氟化物等15项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提高磷灰石和硅等5项产品的出口关税。自2008年8月20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焦炭的出口暂定税率由25提高至40%,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等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     五、2009年矿产品贸易形势预测    2009年上半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将会延续2008年下半年的下滑趋势,下半年贸易额可能回弹,预计2009年全年贸易额增幅将会大幅下滑。   由于受需求下降的影响,2009年煤的贸易将持续下降;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石油储备,明年对石油的进口估计与今年持平;由于我国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预计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将继续增加,但增幅会较小。参考文献:    l中国海关总署令公告,  http:/w      2贸易数据根据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

    注意事项

    本文(俄罗斯石油资源生产及供需形势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