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重庆市行政区划一览.docx

    • 资源ID:1928833       资源大小:107.28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行政区划一览.docx

    http:/www.xzqh.org/html/cq/index.html重慶市行政區劃一覽重慶市行政區劃一覽概況簡稱渝。面積8.23萬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3144.23萬人,比上年增加14.13萬人。常住人口2770.98萬人,比上年減少6.49萬人,下降0.2%,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205.70萬人,比上年增加41.9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3.5%,比上年末提高了個1.6百分點。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45 ,比上年下降0.4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85 ,下降0.15個千分點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824萬平方千米土地,3002萬人。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揭幕大會舉行。朕本南蛮2007-12-12 16:45重慶市行政區劃一覽 重慶市 面積約8.2萬平方千米,人口3144萬。市人民政府駐渝中區人民路232號,郵政編碼400015。 渝中區 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 60萬。郵政編碼400010。區人民政府駐七星崗街道和平路管家巷9號。 大渡口區 面積 103平方千米,人口 21萬。郵政編碼400080。區人民政府駐新山村。 江北區 面積 221平方千米,人口 49萬。郵政編碼400020。區人民政府駐寸灘街道金港新區。 沙坪壩區 面積 383平方千米,人口 73萬。郵政編碼400030。區人民政府駐天星橋街道鳳天大道8號。 九龍坡區 面積 432平方千米,人口 76萬。郵政編碼400050。區人民政府駐楊家坪。 南岸區 面積 274平方千米,人口 53萬。郵政編碼400064。區人民政府駐南城大道199號。 北碚區 面積 755平方千米,人口 65萬。郵政編碼400700。 萬盛區 面積 566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400800。區人民政府駐萬盛街道新田路2號。 雙橋區 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400900。 渝北區 面積1452平方千米,人口 85萬。郵政編碼401120。 巴南區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 86萬。郵政編碼401320。區人民政府駐魚洞街道。 萬州區 面積3457平方千米,人口170萬。郵政編碼404000。區人民政府駐陳家壩街道。 涪陵區 面積2946平方千米,人口112萬。郵政編碼408000。 黔江區 面積2397平方千米,人口 50萬。郵政編碼409700。區人民政府駐城西街道。 長壽區 面積1415平方千米,人口 87萬。郵政編碼401220。區人民政府駐鳳城街道。 江津區 面積3200平方千米,人口145萬。郵政編碼402260。區人民政府駐幾江街道。 合川區 面積2356平方千米,人口150萬。郵政編碼401520。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道中南村。 永川區 面積1576平方千米,人口107萬。郵政編碼402160。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路街道。 南川區 面積2602平方千米,人口 64萬。郵政編碼408400。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 綦江縣 面積2182平方千米,人口 95萬。郵政編碼401420。縣人民政府駐古南鎮。 潼南縣 面積1585平方千米,人口 90萬。郵政編碼402660。縣人民政府駐梓潼鎮。 銅梁縣 面積1342平方千米,人口 80萬。郵政編碼402560。 大足縣 面積1390平方千米,人口 92萬。郵政編碼402360。縣人民政府駐棠香街道。 榮昌縣 面積1079平方千米,人口 81萬。郵政編碼402460。 璧山縣 面積 912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402760。縣人民政府駐璧城街道。 墊江縣 面積1518平方千米,人口 90萬。郵政編碼408300。縣人民政府駐桂溪鎮。 武隆縣 面積2872平方千米,人口 40萬。郵政編碼408500。縣人民政府駐巷口鎮。 豐都縣 面積2896平方千米,人口 79萬。郵政編碼408200。縣人民政府駐三合鎮。 城口縣 面積3286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405900。縣人民政府駐葛城鎮。 梁平縣 面積1890平方千米,人口 88萬。郵政編碼405200。縣人民政府駐梁山鎮。 開縣 面積3959平方千米,人口153萬。郵政編碼405400。縣人民政府駐漢豐街道。 巫溪縣 面積4030平方千米,人口 52萬。郵政編碼405800。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 巫山縣 面積2958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404700。縣人民政府駐巫峽鎮。 奉節縣 面積4087平方千米,人口100萬。郵政編碼404600。縣人民政府駐永安鎮。 雲陽縣 面積3634平方千米,人口129萬。郵政編碼404500。縣人民政府駐青龍嘴。 忠縣 面積2184平方千米,人口 96萬。郵政編碼404300。縣人民政府駐忠州鎮。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面積3013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4091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南賓鎮。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面積3903平方千米,人口62萬。郵政編碼4096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漢葭鎮。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面積5173平方千米,人口75萬。郵政編碼4098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鍾多鎮。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面積2450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4099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中和鎮。 人口截至2004年底。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 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824萬平方千米土地,3002萬人。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揭幕 大會舉行。 1997年轄13區18縣4市5自治縣 直轄單位 渝中區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萬盛區 雙橋區 渝北區 巴南區 萬縣區 涪陵區 永川市 合川市 江津市 南川市 長壽縣(鳳城鎮)綦江縣(古南鎮)潼南縣(梓潼鎮)榮昌縣(昌元鎮)壁山縣(壁城鎮) 大足縣(龍崗鎮)銅梁縣(巴川鎮)梁平縣(梁山鎮)城口縣(葛城鎮)墊江縣(桂溪鎮) 武隆縣(巷口鎮)豐都縣(名山鎮) 萬縣移民開發區 忠縣(忠州鎮)開縣(漢豐鎮)雲陽縣(雲陽鎮)青龍鎮青龍嘴奉節縣(永安鎮) 巫山縣(巫峽鎮)巫溪縣(城廂鎮) 黔江開發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賓鎮)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和鎮)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鍾多鎮)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聯合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漢葭鎮)朕本南蛮2007-12-12 16:46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1. 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 2. 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3. 重慶直轄市設立後,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 重慶直轄市簡稱“渝”,列在四川省之前。(國務院1997年4月18日批准)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 1. 撤銷萬縣市,設立重慶市萬縣區。同時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相應設置黨政機構,代管忠縣、開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6縣。 (注:開發區工委、管委會與萬州區委、區政府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 2. 撤銷涪陵市,設立重慶市涪陵區。 3. 撤銷黔江地區,設立重慶市黔江開發區。相應設置黨政機構,代管石柱、秀山、酉陽、黔江、彭水5個民族自治縣。 注:1992年1月,民政部批覆同意雲陽縣城遷至雙江鎮青龍嘴。1999年正式遷移。 1998年轄13區18縣4市5自治縣 直轄單位 渝中區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萬盛區 雙橋區 渝北區 巴南區 萬州區 涪陵區 永川市 合川市 江津市 南川市 長壽縣 綦江縣 潼南縣 榮昌縣 壁山縣 大足縣 銅梁縣 梁平縣 城口縣 墊江縣 武隆縣 豐都縣 萬州移民開發區 忠縣 開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黔江開發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市萬縣區更名為萬州區,萬縣移民開發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1998年5月22日國務院批覆) 1999年轄13區18縣4市5自治縣 直轄單位 渝中區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萬盛區 雙橋區 渝北區 巴南區 萬州區 涪陵區 永川市 合川市 江津市 南川市 長壽縣 綦江縣 潼南縣 榮昌縣 壁山縣 大足縣 銅梁縣 梁平縣 城口縣 墊江縣 武隆縣 豐都縣 萬州移民開發區 忠縣 開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黔江開發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2000年轄14區18縣4市4自治縣 渝中區 大渡口區 江北區 沙坪壩區 九龍坡區 南岸區 北碚區 萬盛區 雙橋區 渝北區 巴南區 萬州區 涪陵區 黔江區 永川市 合川市 江津市 南川市 長壽縣 綦江縣 潼南縣 榮昌縣 壁山縣 大足縣 銅梁縣 梁平縣 城口縣 墊江縣 武隆縣 豐都縣 忠縣 開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 1. 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原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的奉節縣、開縣、雲陽縣、忠縣、巫溪縣和巫山縣由重慶市直轄。 2. 撤銷黔江開發區,原黔江開發區代管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由重慶市直轄。 3. 撤銷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設立重慶市黔江區,以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為黔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聯合鎮。 2001年重慶市行政區劃變更情況:撤銷長壽縣,設立重慶市長壽區。(國務院2001年12月25日批准) 2002-2005年轄15市轄區、4縣級市、17縣、4自治縣。 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萬盛區 雙橋區 渝北區巴南區 萬州區涪陵區 黔江區 長壽區 永川市合川市江津市 南川市 綦江縣 潼南縣 榮昌縣 壁山縣 大足縣 銅梁縣 梁平縣 城口縣 墊江縣 武隆縣 豐都縣 忠縣 開縣 雲陽縣 奉節縣 巫山縣 巫溪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朕本南蛮2007-12-12 16:46渝中區 概況 渝中區位於重慶市西南部。北緯29°3150 -29°3420 ,東經106°2850 -106°3510 。東、南瀕臨長江與南岸區水域相鄰,北面瀕臨嘉陵江與江北區水域連界,西面與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接壤。總面積237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854平方千米。總人口60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七星崗街道和平路管家巷9號,郵編:400010。代碼:500103。區號:023。拼音:Yuzhong Qu。 行政區劃 渝中區轄12個街道:七星崗街道、解放碑街道、兩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菜園壩街道、南紀門街道、望龍門街道、朝天門街道、大溪溝街道、大坪街道、化龍橋街道、石油路街道。 歷史沿革 1929年,國民政府在巴縣城區正式設重慶市,區境屬重慶市地域。1935年,重慶市下設5個區,第一至第四區在今渝中區境。1939年,重慶市下設12個區,第一至第八區在今渝中區境。1942年,重慶市下設17個(陸上)區和1個水上區,第一至第八區和水上區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區境。1946年,重厭市下設18個區,第一至第八區在今渝中區境。 重慶解放後,重慶市人民政府於1950年6月將原重厭市第一區至第七區命名為第一區。1955年11月,第一區改稱市中區。 1995年初,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市中區更名為渝中區(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覆 國函1994138號);渝中區轄原市中區的七星崗、較場口、解放碑、朝天門、望龍門、南紀門、菜園壩、兩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溝11個街道辦事處和從沙坪壩區劃入的大坪、化龍橋2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和平路。 2000年,渝中區轄13個街道。總人口66494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七星崗街道 69962 較場口街道 43049 解放碑街道 26061 兩路口街道 37507 上清寺街道 63602 王家坡街道 30543 菜園壩街道 25544 南紀門街道 51727 望龍門街道 41770 朝天門街道 28398 大溪溝街道 64715 大坪街道 124033 化龍橋街道 5803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渝中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七星崗、較場口、解放碑、朝天門、望龍門、南紀門、菜園壩、兩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溝、大坪、化龍橋),108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59.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9.39萬人。 2005年,渝中區轄朝天門、望龍門、解放碑、較場口、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上清寺、王家坡、大坪、化龍橋13個街道。 2006年6月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渝中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渝府2006118號):同意將渝中區現有的13個街道調整為12個街道。具體調整如下: (一)撤銷較場口街道、王家坡街道。 (二)設立石油路街道。管轄原大坪街道的煤建新村、茶亭村、民樂村、石油路、金銀灣、虎頭岩和原化龍橋街道的九高路,共7個社區,幅員面積2.52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醫學院路2號。 (三)調整6個街道行政區域範圍 1解放碑街道管轄原解放碑街道的奎星樓、臨江門、鄒容路、自力巷、公園路、正陽街、代家巷、滄白路8個社區和原較場口街道的中華路、新華路、和平路、魯祖廟、蓮花池、若瑟堂、大井巷7個社區,共15個社區,幅員面積1.1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五一路159號(原址)。 2菜園壩街道:管轄原菜園壩街道的渝鐵村、珊瑚灣、川道拐、石板坡4個社區和原王家坡街道的交通街、平安街、竹木街3個社區,共7個社區,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菜袁路20號(原址)。 3兩路口街道:管轄原兩路口街道的中山二路、枇杷山正街、中山三路、重慶村、桂花園新村、鐵路坡6個社區和原王家坡街道國際村、鵝嶺正街、王家坡新村3個社區,共9個社區,幅員面積2.05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中山三路19號(原址)。 4上清寺街道:管轄原上清寺街道的中山四路、曾家巖、學田灣、春森路、美專校街、上大田灣、上清寺路、新都巷、桂花園,共9個社區,幅員面積1.7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中山四路55號(原址)。 5大坪街道:管轄原大坪街道的大黃路、天燈堡、馬家堡、大坪支路、七牌坊、大坪正街、袁家崗、肖家灣、浮圖關、單巷子,共10個社區,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大坪支路10號(原址)。 6化龍橋街道:管轄原化龍橋街道的華村、化龍橋正街、和平新村、黃桷村、江南村、紅岩村6個社區和原上清寺街道李子壩社區,共7個社區,幅員面積2.3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化龍橋正街291號(原址)。 (四)保留5個街道行政區域和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七星崗、望龍門、南紀門、朝天門、大溪溝街道。 街道簡介(以下為2005年之前的資料。) 朝天門街道:位於渝中區東北部,長江、嘉陵江匯流處,東銜長江,南達望龍門街道,西界解放碑街道,北靠嘉陵江。因地處重慶古城門朝天門而得名。轄區總面積0.81平方千米,轄9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29700人。 望龍門街道:位於渝中區東部,東、南臨長江,西連南紀門街道,北鄰解放碑、朝天門街道。陸地面積0.51平方千米,轄14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4萬餘人。 南紀門街道:位於渝中區東部,東與望龍門街道相連,南臨長江,西接菜園壩街道,北靠七星崗街道。轄區總面積0.80平方千米,轄14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4.9萬人。辦事處駐中興路涼亭子4-2號。 兩路口街道:位於渝中區中部偏東,東連七星崗街道,南接菜園壩街道,西臨上清寺、王家坡街道,北靠大溪溝街道。陸地面積0.67平方千米,轄10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35021人。 大溪溝街道:位於渝中區中部偏北,東接解放碑街道,南銜七星崗、兩路口街道,西臨上清寺街道,北靠嘉陵江。陸地面積1.44平方千米,轄16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65050人。 上清寺街道:位於渝中區中部偏北,東連大溪溝街道,南接兩路口、王家坡街道,西界化龍橋街道,北臨嘉陵江。轄區面積2.21平方千米,轄18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近6萬人。轄區是中共重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紀委機關所在地。 較場口街道:位於渝中區東部,東北連解放碑街道,南接南紀門街道,西臨七星崗街道。轄區面積0.64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6萬多人。 菜園壩街道:東起中興路與南區路號結合部連南紀門正街至長江邊,西至菜袁路龍家灣隧道入口。轄區面積1.11平方千米,轄8個居民委員會,有常住人口9030戶、26645人。 王家坡街道:位於渝中區中部,東與兩路口、菜園壩街道相鄰,南瀕長江,西南連九龍坡區黃家碼頭,西接大坪街道,西北鄰上清寺街道。轄區面積2.04平方千米,轄8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1. 7萬人。 解放碑街道:位於渝中區東部,東北臨嘉陵江、朝天門街道,東、南接望龍門街道,西臨較場口街道。因轄區內有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而得名。面積0.62平方千米,轄9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4.5萬人。辦事處駐五一路159號。 大坪街道:位於渝中區西部,東鄰王家坡街道,西連成渝高速公路和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接川黔公路。轄區面積5.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93萬人。有居民委員會22個,農村經濟合作社1個。街道於1995年3月重慶市行政區劃調整中由沙坪壩區劃歸渝中區管轄。 化龍橋街道:位於渝中區西部,東連上清寺街道,南靠大坪街道,西接沙坪壩區土灣街道,北臨嘉陵江與江北區隔江相望。轄區陸地面積4.76平方千米,轄12個居民委員會、1個村委會(紅岩村),常住人口3.7萬人。1995年3月1日調整行政區劃,化龍橋街道由沙坪壩區劃歸渝中區管轄。 七星崗街道:位於渝中區東部,東接較場口街道,南通南紀門街道,西連兩路口街道,北鄰大溪溝街道。轄區面積0.75平方千米,中山一路貫穿轄區大部分地區,共有49條街巷,轄20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21750戶、64415人。七星崗轄區是區委、區政府機關所在地。朕本南蛮2007-12-12 16:47大渡口區 概況 大渡口區總面積10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新山村,郵編:400080。代碼:500104。區號:023。拼音:Dadukou Shi。 行政區劃 大渡口區轄5個街道、3個鎮:新山村街道、躍進村街道、九宮廟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暉路街道,八橋鎮、建勝鎮、跳磴鎮。 歷史沿革 1995年初,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大渡口區轄新山村、躍進村、九宮廟3個街道辦事處,從九龍坡區劃入的茄子溪街道辦事處和八橋、建勝兩個鎮,從巴縣劃入的跳蹬鎮。區人民政府駐新山村。 2000年,大渡口區轄4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全區總人口247021人,其中各街道、鎮人口(人): 躍進村街道 56304 新山村街道 36650 九宮廟街道 32754 茄子溪街道 25956 八橋鎮 48626 建勝鎮 22135 跳磴鎮 2459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1月23日,大渡口區在新城區設立春暉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轄區範圍為原八橋鎮新華村、八一村、八橋村,面積4.13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轄16個居委會,辦事處駐新城區春暉路(渝府20026號)。 2002年,大渡口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新山村、躍進村、九宮廟、茄子溪、春暉路)、3個鎮(八橋、建勝、跳蹬),53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20.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56萬人。朕本南蛮2007-12-12 16:48江北區 概況 江北區總面積221.28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寸灘街道金港新區,郵編:400020。代碼:500105。區號:023。拼音:Jiangbei Qu。 行政區劃 江北區轄9個街道、3個鎮:華新街街道、江北城街道、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寸灘街道、觀音橋街道、五裡店街道、郭家沱街道、鐵山坪街道、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 歷史沿革 明代為重慶府巴縣之江北里、江北鎮。清乾隆十九年(1745年)為重慶府直轄之江北廳,廳址乃今江北城。 1913年,改為江北縣,縣治仍在江北城。1933年初,正式劃定重慶市界時,將長江、嘉陵江北岸東自溉瀾溪同德堂下,沿江而西,經江北城、劉家台、廖家台、簡家台至香國寺溪溝止,從江北縣劃入重慶市。1939年5月,江北縣政府遷至兩路鎮。後區劃幾經調整,至1949年時,區境設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區等三個區。 1950年6月,第九、第十區合併為重慶市第二區,第十六區改為重慶市第七區。1952年,第七區劃入第二區。1955年10月,第二區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 1995年初,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江北區轄華新、石馬河、大石壩、觀音橋、五裡店、寸灘、江北城7個街道辦事處和唐家沱鎮,從南岸區劃入的郭家沱街道辦事處,從江北縣劃入的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鄉。區人民政府駐華新街。 1998年末,江北區轄9街道2鎮1鄉,109個居委會、51個村委會。 2000年,江北區轄9個街道、2個鎮、1個鄉。全區總人口60961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華新街街道 70563 江北城街道 44439 石馬河街道 50919 大石壩街道 56065 寸灘街道 41718 觀音橋街道 154020 五裡店街道 70466 郭家沱街道 29761 唐家沱街道 28638 魚嘴鎮 35086 復盛鎮 14269 五寶鄉 1367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江北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石馬河、大石壩、觀音橋、華新街、五裡店、江北城、寸灘、郭家沱、唐家沱)、3個鎮(魚嘴、復盛、五寶),64個居委會、51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47.1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13萬人。 2004年8月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調整江北區部分街鎮行政區劃: 一、調整部分街道行政轄區邊界 (1)確定大石壩與石馬河街道辦事處的行政轄區以盤溪河為界。盤溪河以東由大石壩街道辦事處管轄,以西為石馬河街道辦事處管轄。 (2)確定五裡店與觀音橋街道辦事處的行政轄區以鯉魚池路、洋河東路為界,以東由五裡店街道辦事處管轄,以西由觀音橋街道辦事處管轄。 二、調整部分街道辦事處和鎮政府駐地。 (1)將石馬河街道辦事處駐地由玉帶山村遷至南橋寺陽光家園1號,其行政轄區範圍不變。 (2)將大石壩街道辦事處駐地由大石壩五村79號遷至大石壩大路村73號,其行政轄區範圍不變。 (3)將五裡店街道辦事處駐地由合作村38號遷至建新東路90號,其行政轄區範圍不變。 (4)將寸灘街道辦事處駐地由溉瀾溪頭塘正街59號遷至溉塘一村20號,其行政轄區範圍不變。 (5)將唐家沱街道辦事處駐地由唐家沱正街青年村7號遷至馬鞍山村黃桷灣,其行政轄區範圍不變。 (6)將魚嘴鎮政府駐地由東風路146號遷至華石橋,其行政轄區範圍不變。 三、變更街道名稱:將唐家沱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鐵山坪街道辦事處。 2007年2月6日,國務院批准:同意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駐地由華新街街道遷移至寸灘街道金港新區。朕本南蛮2007-12-12 16:48沙坪壩區 概況 沙坪壩區位於重慶市城區西北面,東與江北區、渝北區相鄰,東南與渝中區接壤、東北與北碚區童家溪鎮、歇馬鎮相連,南與九龍坡區金鳳鎮和含谷鎮相靠,西接壁山縣。總面積383.45平方千米。總人口73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天星橋鳳天大道8號,郵編:400030。代碼:500106。區號:023。拼音:Shapingba Qu。 行政區劃 沙坪壩區轄13個街道、12個鎮:小龍坎街道、沙坪壩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童家橋街道、石井坡街道、詹家溪街道、井口街道、歌樂山街道、山洞街道、新橋街道、天星橋街道、土灣街道、覃家崗鎮、井口鎮、歌樂山鎮、青木關鎮、鳳凰鎮、回龍壩鎮、陳家橋鎮、曾家鎮、虎溪鎮、西永鎮、土主鎮、中梁鎮。 歷史沿革 1995年,將大坪、化龍橋,石橋鋪和石橋鎮劃出,同時劃入原巴縣的青木關、陳家橋等九鎮。沙坪壩區轄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井口、詹家溪、石井坡、童家橋、渝碚路、天星橋、土灣、新橋、山洞、歌樂山13個街道辦事處和覃家崗、歌樂山、井口3個鎮,從巴縣劃入的陳家橋、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關、鳳凰、回龍壩8個鎮和中樑鄉。區人民政府駐小龍坎。 2OOO年2月25日,沙坪壩區人民政府駐地由小龍坎新街40號遷至天星橋鳳天大道8號(渝府200027號)。 2000年,沙坪壩區轄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井口、詹家溪、石井坡、童家橋、渝碚路、天星橋、土灣、新橋、山洞、歌樂山13個街道辦事處,覃家崗、歌樂山、井口、陳家橋、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關、鳳凰、回龍壩、中梁12個鎮。全區總人口789359人,其中各街道、鎮人口(人): 小龍坎街道 29433 沙坪壩街道 71083 渝碚路街道 82713 磁器口街道 17296 童家橋街道 44959 石井坡街道 42773 詹家溪街道 30849 山洞街道 7517 新橋街道 44192 天星橋街道 48479 土灣街道 38195 覃家崗鎮 40909 歌樂山鎮 36650 井口鎮 45473 陳家橋鎮 31553 虎溪鎮 16117 曾家鎮 17328 西永鎮 18868 土主鎮 20602 青木關鎮 25979 鳳凰鎮 21590 回龍壩鎮 29614 中梁鎮 18098 聯芳經濟園區虛擬鄉 908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沙坪壩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小龍坎、沙坪壩、渝碚路、磁器口、童家橋、石井坡、詹家溪、井口、歌樂山、山洞、新橋、天星橋、土灣)、12個鎮(覃家崗、歌樂山、井口、陳家橋、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關、鳳凰、回龍壩、中梁),110個居委會、87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68.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57萬人。朕本南蛮2007-12-12 16:49九龍坡區 概況 九龍坡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西南部。總面積432平方千米。總人口76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楊家坪,郵編:400050。代碼:500107。區號:023。拼音:Jiulongpo Qu。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濕度大、陰天多、霧日多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8.4,最高氣溫42.2,最低氣溫-2.4,年平均降雨1151.5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 行政區劃 九龍坡區轄7個街道、11個鎮:楊家坪街道、黃桷坪街道、謝家灣街道、石坪橋街道、石橋鋪街道、中梁山街道、渝州路街道、九龍鎮、華岩鎮、含谷鎮、金鳳鎮、白市驛鎮、走馬鎮、石板鎮、巴福鎮、陶家鎮、西彭鎮、銅罐驛鎮。 歷史沿革 明朝年間,區境內有一地名“九龍灘”。1938年4月,建成九龍鋪碼頭。1939年3月,建九龍鋪機場(重慶南站)。1942年建重慶市第十七區九龍鋪鎮。九龍鋪與“九龍坡”音相近。這一帶地形成“坡”狀,因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來重慶談判,新華日報記者將其座機降落的九龍鋪機場報道為“××坡機場”;“××”即“九龍”二字。1955年10月24日,第四區被定名為“九龍坡區”。 1939年5月建重慶市第八區。先後建有化龍橋、黃沙溪、遺愛祠和新市場(遺愛祠在市中區鵝嶺正街一帶;新市場在沙坪壩區下肖家灣一帶)各鎮。1943年12月新市場與遺愛祠合併建復興關鎮(抗日戰爭時曾改浮圖關為復興關)。1944年10月,以上各鎮撤銷。第八區區署(1944年10月後稱區公所)駐化龍橋。 1939年12月,建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今石坪橋、謝家灣、楊家坪、黃桷坪和九龍鄉大部分地方,屬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1942年2月改建為重慶市第十七區。先後建有石橋鋪、歇台、鶴皋岩、九龍鋪各鎮。1944年10月,以上各鎮撤銷。第十七區區署(1944年10月後稱區公所)駐石橋鋪。 1950年10月20日,將解放前重慶市第八區和第十七區區域合併建重慶市第四區,區人民政府駐大坪。1952年11月6日,區人民政府遷駐李家沱。1955年10月24日,第四區更名為九龍坡區。 1952年11月6日,區劃調整:化龍橋、大坪、歇臺子和石橋鋪四個街道,石橋、歇台和黃泥三個鄉劃給第三區(沙坪壩區,3鄉於1951年4月至9月建,歇台鄉再沙坪壩去石橋鄉以東,歇臺子一帶,黃泥鄉再石橋鄉以西,黃泥街、二郎村一帶);黃沙溪和遺愛祠2個街道劃給第一區(市中區);又陸續將巴縣人和鎮(駐中梁山)、建勝鄉(1951年10月巴縣人和鎮置)、屏都鎮(駐土橋)、南泉管理局(駐南泉鎮)、漁洞鎮、大窩鄉和石板鄉(石板鄉為第四區漁洞鎮置,劃還巴縣後改名小壩鄉)劃還巴縣。同年1月17日,巴縣跳蹬鄉雙河等三個村民組劃入第四區;2月21日,巴縣立桅鄉的新田、界石鄉的虎嘯2個村民組(即南泉鎮白鶴、虎嘯2村)劃入第四區。 1965年2月15日,劃九宮廟、新山村河躍進村3個街道辦事處建重慶市大渡口區。 1995年初,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九龍坡區轄楊家坪、謝家灣、石坪橋、黃桷坪、中梁山5個街道辦事處和九龍、華岩2個鎮,從沙坪壩區劃入的石橋鋪街道辦事處、石橋鎮,從巴縣劃入的西彭、銅罐驛、陶家、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鳳、含谷8個鎮和石板鄉。區人民政府駐楊家坪。 2000年,九龍坡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全區總人口878777人,其中各街道、鎮人口(人): 楊家坪街道 92944 黃桷坪街道 54743 謝家灣街道 82334 石坪橋街道 56732 石橋鋪街道 111394 中梁山街道 51472 九龍鎮 53630 石橋鎮 75669 華岩鎮 44885 含谷鎮 17416 金鳳鎮 20149 白市驛鎮 42574 走馬鎮 21216 石板鎮 8806 巴福鎮 11058 陶家鎮 16149 西彭鎮 91721 銅罐驛鎮 25885 2002年,九龍坡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楊家坪、黃桷坪、謝家灣、石坪橋、石橋鋪、中梁山)、12個鎮(九龍、石橋、華岩、西彭、銅罐驛、陶家、巴福、石板、走馬、白市驛、金鳳、含谷),62個居委會、107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73.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15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4年9月28日,撤銷石橋鎮,設立渝州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所轄區域為原石橋鎮所轄區域,辦事處駐渝州路73號。朕本南蛮2007-12-12 16:49南岸區 概況 南岸區位於東經106°314-106°472 、北緯29°272-29°372 。西、北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隔長江相望,東、南與巴南區接壤。總面積274平方千米 / 265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南城大道199號,郵編:400064。代碼:500108。區號:023。拼音:Nan'an Qu。 行政區劃 南岸區轄7個街道、7個鎮: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龍門浩街道、彈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南坪鎮、涂山鎮、雞冠石鎮、峽口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 歷史沿革 1929年重慶建市,拓展市區範圍,在玄壇廟設南岸市政管理處,管理由巴縣劃入的南城坪、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四坊。1935年2月,正式設立重慶第四區,下半年改為第六區。1929年6月,改第六區為重慶市第十一區、二十區。1941年從巴縣劃入崇文、大興兩鄉,設重慶市第十一區。1944年7月,第十一區分建為重慶市第十一區、十八區。其時,重慶市長江南岸並設4個區。1950年6月,南岸4個區合併建立重慶市第五區、第六區。次年,郭家沱由江北縣劃入第六區,增建為鄉。1952年10月,兩區合併為重慶市第五區,並由巴縣劃入文峰鄉。1955年10月,第五區更名為重慶市南岸區。 1995年3月,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郭家沱街道和峽口鎮的郭家沱村劃歸江北區,巴縣的長生橋、迎龍、廣陽三鎮及九龍坡區花溪鎮的二塘村劃入南岸區。調整後,南岸區轄南坪、龍門浩、海棠溪、玄壇廟、彈子石、大佛段、銅元局、花園路8個街道辦事處和南坪、南山、峽口、涂山、雞冠石、黃桷埡6個鎮,以及從巴縣劃入的長生橋、迎龍、廣陽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南坪萬壽橋。 1999年底,撤銷玄壇廟街道,並入涂山鎮,2000年按照新建制運行。 2000年,南岸區轄7個街道、9個鎮。全區總人口592566人,其中各街鎮人口(人): 銅元局街道 30907 花園路街道 68130 南坪街道 100692 海棠溪街道 67068 龍門浩街道 34112 彈子石街道 27675 大佛段街道 27574 黃桷埡鎮 40184 南坪鎮 36015 涂山鎮 40517 雞冠石鎮 1381E 南山鎮 5957 峽口鎮 17706 長生橋鎮 39882 迎龍鎮 20178廣陽鎮 2215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1年,將原大佛段街道並入涂山鎮。2001年底,南岸區轄6個街道、9個鎮:南坪、龍門浩、海棠溪、彈子石、銅元局、花園路7個街道辦事處;南坪、南山、峽口、涂山、雞冠石、黃桷椏、長生橋、迎龍、廣陽9個鎮。 2002年,南岸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銅元局、南坪、花園路、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9個鎮(南坪、黃桷埡、南山、涂山、雞冠石、峽口、長生橋、迎龍、廣陽),69個居委會、69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48.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99萬人。 2006年7月2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南岸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渝府2006152號)同意南岸區將現有的6個街道、9個鎮調整為7個街道、7個鎮。具體調整如下: (一)撤銷南山鎮、黃桷埡鎮。 (二)設立南山街道。管轄原南山鎮、黃桷埡鎮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行政区划一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