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现状研究.docx

    • 资源ID:1924706       资源大小:1.55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现状研究.docx

    丽水学院2014届学生毕业设计丽水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2014届)题 目 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个案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 指导教师 院 别 教师教育学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二 年 月 日总目录1.毕业论文任务书32.开题报告73.文献综述134.毕业论文文本185.外文文献翻译(附原文)336.相关附表42丽 水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14届)题 目 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个案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 指导教师 院 别 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 学前教育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共 周一、 论文(设计)方向: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参考资料:1.著作类1 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6.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04.3戴维·H·乔纳森主编、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学位论文类1管倚.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2李伟.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3.期刊类1赵海珍.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办农村特色幼儿园J.学术研究,2012,10.2潘佳慧,金玛丽.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3苏和平.畲族工艺文化浅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5,9:123.4胡伟飞.畲族装饰艺术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8.5汪洋.畲族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3.6王敏.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J.成才之路,2008.347胡显强.渝东南民族混居地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进行美育的探究J.基础教育,2012.10.8康建琴,刘焱,刘笵. 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经费投入效益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5:34.9蓝秀平.畲族民间传统文化现状调查探微J.大众文艺,2009.10叶桦.畲族编织工艺艺术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11邱慧灵.浙江景宁畲族彩带中的符号纹饰研究J.前沿,2011,22:136.12周念丽.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一种全教育J.上海托幼,2002.12.二、 课题的内容和任务要求:(一)研究目标通过走访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调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二)主要任务研究准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畲族文化中的装饰工艺以及乡土资源、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情况,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走访景宁实验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观察幼儿园内环境创设中元用到的畲族文化元素,了解其分布、材料来源以及制作中幼儿的参与程度等,获取进一步资料。通过统计调查数据,结合理论知识,对畲族文化在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有效地将畲族文化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意义。研究结果呈现:撰写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并定稿,并做好答辩准备。(三)主要内容本文聚焦于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状,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意义2.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现状3.畲族文化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四)基本要求1力求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客观实用,观点创新,写作规范。2严禁抄袭,篡改数据资料等行为,保证学术规范的严肃性。3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按时完成论文。 三、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起 讫 日 期工 作 内 容备 注2013.6.12-2013.6.30确定论文研究方向,选择指导老师2013.6.21-2013.7.4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开题及开题答辩2013.7.5-2013.10.15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完成初稿,接受期中检查2013.10.16-2013.12.5修改论文,定稿上交201312.16-2014.1.10论文答辩2014.1.11-2014.1.20依据答辩意见进一步修稿,按规范装订成册上交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意见: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二级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注:1.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接受任务的学生均应签字。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下达给学生。丽水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2014届)题 目 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状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 指导教师 院 别 教育学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二 年 月 日一、选题的意义(一)理论意义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纳入到幼儿园教育课程之中的。可见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享受美等意识和能力。这些审美素养可以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对于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少数民族文化以它特有的人情味和审美意趣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区的广大畲族人民,更是拥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它在工艺美术、装饰艺术等领域都具有独特的一面,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反映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将畲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既可以丰富环境创设资源,又可以培养幼儿独特的审美能力,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的。(二)现实意义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地处山区,聚居着众多畲族人民,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笔者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幼儿园实习的一个月中,发现勤劳质朴的畲族人民具有独特的文化,其中以装饰文化、工艺文化这些表象文化尤为突出。而在实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也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资源,它分布于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区域环境以及户外环境之中。其中,畲族文化中的彩带、服装、竹编等运用的尤为广泛,成为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独特之处。然而,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优化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利用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综上,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能很好地了解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现状,并对此作出分析和思考,希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这一方面做出一些研究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一)研究课题: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状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畲族文化中的装饰工艺以及乡土资源、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情况,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 再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走访景宁实验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观察幼儿园内环境创设中元用到的畲族文化元素,了解其分布、材料来源以及制作中幼儿的参与程度等,获取进一步资料。3. 通过统计调查数据,结合理论知识,对畲族文化在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4.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有效地将畲族文化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意义。(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畲族文化中那些元素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2. 如何活用畲族文化,优化幼儿园环境创设?3. 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4. 将畲族文化有效地运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有何意义?三、 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一)研究步骤1. 2013年6月9日6月16日,确定论文研究方向,选择指导老师;22013年6月17日6月30日,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并开题;3. 2013年7月2日7月3日,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4. 2013年7月5日10月15日,走访景宁实验幼儿园,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实地调查,完成初稿,接受期中检查;5. 2013年10月16日12月5日,修改论文,定稿上交;6. 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31日,论文答辩;7.2014年4月15日4月25日,依据答辩意见进行进一步修稿,按规定装订成册上交。(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统计法(三)研究措施1.文献法:借助图书馆书籍和数据库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研读、整理、概括与分析,为本课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观察法:本课题采用的观察法是对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实地观察,重点观察畲族文化在其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状况,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相应的记录。3.访谈法(1)对教师的访谈:主要询问教师班级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情况,包括材料来源、制作时幼儿的参与度、幼儿兴趣度等,并请教师分享运用畲族文化进行环境创设的经验。(2)对幼儿的访谈:随机抽取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幼儿若干人,对他们进行询问,调查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喜爱类型与喜爱程度。4.统计法:对搜集来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以便于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一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一)认知指向(二)情感指向(三)行为指向(四)教育经费二、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现状(一)环境中的畲族文化元素(二)材料来源与材质(三)环境布置幼儿的参与度(四)环境创设的效度三、存在的优点和问题四、建议五、主要参考文献1.著作类1 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6.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04.3戴维·H·乔纳森主编、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学位论文类1管倚.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2李伟.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3.期刊类1赵海珍.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办农村特色幼儿园J.学术研究,2012,10.2潘佳慧,金玛丽.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3苏和平.畲族工艺文化浅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5,9:123.4胡伟飞.畲族装饰艺术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8.5汪洋.畲族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3.6王敏.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J.成才之路,2008.347胡显强.渝东南民族混居地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进行美育的探究J.基础教育,2012.10.8康建琴,刘焱,刘笵. 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经费投入效益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5:34.9蓝秀平.畲族民间传统文化现状调查探微J.大众文艺,2009.10叶桦.畲族编织工艺艺术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11邱慧灵.浙江景宁畲族彩带中的符号纹饰研究J.前沿,2011,22:136.12周念丽.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一种全教育J.上海托幼,2002.12.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意见: 签名:年 月 日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签名:年 月 日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运用的个案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文献综述汪超玥 指导教师:胡旭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01【摘要】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在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将区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观点,对畲族文化也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畲族文化前言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作为重要资源纳入到幼儿教育课程之中。因此,如何妥善的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提高环境效度,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近年来有许多地区将乡土资源和区域特色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既丰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资源,又能培养幼儿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又有效地利用了周围的资源,节约教育经费。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历史悠久,畲族文化文化氛围浓厚,在赞叹的同时我们便会思考:如何将畲族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优化幼儿园环境创设,便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的了解畲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状,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文献进行了整合。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教育情境。它能将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作为教师应该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对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将教育意图蕴藏于教室环境及活动材料中。让孩子在环境中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使幼儿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一)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华生从行为塑造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1。通过预设的条件刺激,可以使人获得预期中的行为。那么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刺激条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斯金纳则从强化控制的角度提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2。只要个体做出期望中的行为,并有外界予以及时的强化,就可以让个体逐渐习得这种行为。幼儿园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情景,也必定应该包含这样的强化控制机制,帮助幼儿习得某些期望的行为。(二)认知学派的观点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提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即发展的条件有四个,其中物理环境的经验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个体的经验是与外界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个体无从获得经验,因而也就无从发展。幼儿园环境可以被认为“教育的影响和物理的经验在这方面都是建立在同一基础上的,它们对于儿童能有某些影响,只要他能同化它们:实际上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的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幼儿所同化”3。幼儿园的环境只有真正的被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才能被幼儿所同化。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幼儿的发展与社会背景不可分离。在他看来,社会背景不仅造就了幼儿的认知过程,还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部分。他认为社会背景包括了不同的层次,其中就包括一项为“儿童在寻常时刻能直接与之发生作用的层次”4。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就是他们在寻常时刻能够接触到的一种社会情景。好的环境创设可以与幼儿产生互动,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三)课程论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5。也就是说在学校中,学生所接触的课程除了教师计划中的显性课程之外,还包括了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6。因此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园的环境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McLean(1995)甚至认为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中,环境是课程的基本构建物。如果教师能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有意图的创设,将之转化成显性课程,那么幼儿园环境就能成为一种“无声的教材”。(四)学习环境理论的观点学习环境理论观点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者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环境”7也包括在学校教学之中。知识的情景脉络、社会脉络,认知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都是学习环境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一种全教育,“他所处的环境都是教育的环境,所有和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早期教育之中”8幼儿的学习大多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中进行建构,因而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必须从幼儿自身的经验出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则恰好可以作为幼儿自身经验的展示、总结和记录。就在幼儿的身边,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知识的情境,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幼儿早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二、关于区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已有研究从中国知网的检索文献来看,有较多关于区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运用的研究,其中包括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混居地区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进行环境创设的研究等,研究一般集中在近几年,这也与我国近几年着力发展乡镇幼儿园、农村幼儿园有着极大的联系。 但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研究很少。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学使孩子脱离充满神奇魅力的大自然是教育的失败。”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赵海珍认为,农村幼儿园存在着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现状,但是农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颇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这是农村幼儿园的优势,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办好农村特色幼儿园9。潘佳慧、金玛丽认为,“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虽然在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乡镇也有不可低估、得天独厚的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幼儿园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10。胡显强也提出,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乡土美术资源的运用,既可以有效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因为资金短缺所面临的资源问题,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便捷的乡土美术资源有效培养幼儿对本土资源的及文化的正确审美习惯,激发幼儿对乡土多元文化的审美兴趣,提升幼儿的综合审美素养11。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区域资源进行环境创设,既能节约教育经费,又能培养幼儿独特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幼儿园、乡镇幼儿园的时代背景下,此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三、关于畲族文化的研究畲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福建、浙江等省的市和山区中,他们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因此,他们的心智更多得益于大自然的浸润和启迪。畲族人民创造了特有的文化,其中畲族文化中的装饰艺术尤为突出。下面便对关于畲族文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一)关于畲族物质文化的研究畲族的工艺文化包括服饰和手工艺两大类,服饰中分为一般服饰与头饰两类,手工艺包括刺绣、编织与剪纸12。工艺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人们往往把对生活的理解和本民族的文化积淀以及审美理念浓缩在其中,因而表现了一个民族对“美的规律”的总结。畲族的主要装束是“凤凰装”。他们的服饰色彩斑斓,衣料来源多为棉麻,通常还自己纺织,自己染色。女性还会编织刺绣出绚丽的彩带,服饰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饰上。畲族装饰艺术体现了一个山地民族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13。浙江农林大学汪洋认为,畲族传统装饰艺术包括了几方面的文化意蕴,它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生产方式、民俗文化以及图腾崇拜都有着莫大的联系14。邱慧灵研究了浙江景宁畲族彩带中的符号纹饰,认为畲族彩带中的纹饰分为三类,一是假借汉字甲骨文的符号纹饰,二是以会意方式出现的符号纹饰,第三类则是用几何纹来表示的符号纹饰。对畲族彩带中的符号纹饰进行了解、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符号纹饰在畲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乃至在整个畲族文化中的价值。(二)关于畲族非物质文化的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是指畲族的精神文化。包括盘瓠传说、凤凰崇拜、畲族语言山哈话、畲族山歌、民间舞蹈等15。畲族非物质文化同时也包括畲族节庆、畲族体育项目等。畲族人民崇拜凤凰,妇女梳凤凰髻,头戴凤冠,着凤凰装。因为凤凰在畲族文化中代表着吉祥。畲族特有的语言为山哈话,山哈话是一种口头语言,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人民都会使用山哈话交流。山哈话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等方面都保留着本源。畲族的山歌用山哈话演唱,叙事性强,音韵和谐。畲族的舞蹈有祭祀舞、丧礼舞、敬茶舞和劳动舞等,集中体现了畲族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畲族节庆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畲乡三月三,以及极具特色的畲族婚假仪式。节庆中经常出现的花鼓戏、菇民戏和板龙表演,也属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畲族主要的体育项目有稳蹬、操杠和赶小猪等。四、关于畲族装饰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状关于畲族装饰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现状,目前相关的研究寥寥无几。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实习的一个月中,实地观察了园中利用畲族文化进行环境创设的一些例子,发现这些环境创设中存在其优点,但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因此将进一步走访实验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获取更多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五、关于运用畲族文化进行环境创设的发展前景现代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的观点,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幼儿园环境可以影响幼儿的发展,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人们在近年十分关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并着力于开发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环境创设的方式是多样的,取材也是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化能为环境创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幼儿园,充分运用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环境创设,能够节约教育经费,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一课题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主要参考文献:123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6.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5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04.7戴维·H·乔纳森主编、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周念丽.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一种全教育J.上海托幼,2002.12.9赵海珍.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办农村特色幼儿园J.学术研究,2012,10.10潘佳慧,金玛丽.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11胡显强.渝东南民族混居地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进行美育的探究J.基础教育,2012.10.12苏和平.畲族工艺文化浅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5,9:123.13胡伟飞.畲族装饰艺术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8.14汪洋.畲族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3.15蓝秀平.畲族民间传统文化现状调查探微J.大众文艺,2009.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运用的个案研究 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101汪超玥 指导教师 胡旭红【摘要】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幼儿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良好作用。本文以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为例,运用了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园内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现状展开调查,并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畲族文化现代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的观点,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幼儿园环境可以影响幼儿的发展,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人们在近年十分关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并着力于开发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1。环境创设的方式是多样的,取材也是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化能为环境创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对幼儿各方面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一、 运用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一)认知指向认知指向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根据幼儿学习的兴趣点和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或学习成果展示在环境创设中。毕竟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教育工作是幼儿园的基本环节,幼儿的认知发展不可或缺。在幼儿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将环境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书本,不仅可以使幼儿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某种学习的方法4。将畲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可以促使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不论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传统节庆还是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装饰工艺,都能为幼儿带来与众不同的认知体验。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和风土人情,无疑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为将来幼儿的认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情感指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情感指向,就是指通过有目的的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愫。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环境创设,在情感方面的指向主要集中在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两方面。1. 了解本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园在社会领域的目标包括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其中具体的要求有“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因此,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并且具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都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获得的,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也曾说过,“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2因此,在让幼儿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生动而丰富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通过感受环境中蕴含的优秀的本民族文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产生好感,从小就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幼儿,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他们而言,爱家乡就是热爱自己成长的地方,一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土地。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通过了解、欣赏优秀的文化结晶,使幼儿萌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三)行为指向行为指向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即通过有目的的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在艺术领域的目标包括“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少数民族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浓重的地域色彩在艺术殿堂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从小就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幼儿创造美的行为产生具有重要作用。1.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习惯审美习惯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的习惯,它反映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美的反映、捕捉、感受、偏爱和排斥等,它是人反复运用审美意识进行审美实践的结果。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审美倾向与偏爱3。审美习惯如果得不到正确地引领,就很容易产生审美偏差。幼儿的审美习惯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未形成,因此,幼儿园应该牢牢把我这一关键时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幼儿园环境创设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习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渗透于环境创设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产生一种亲近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可以培养幼儿观察少数民族艺术品、欣赏民族文化的习惯,对幼儿良好审美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2.提升幼儿的综合审美素养,形成创造美的行为幼儿的审美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就有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些素养都可以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下得以提升。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装饰品进行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认识美;学会观察和欣赏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装饰品,引导幼儿欣赏美;在欣赏之后,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进行手工制作、绘画等,引导幼儿创造美。同时也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环境中。总而言之,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习惯有很大作用。(四)教育经费我国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地处偏远的山区,具有地广人稀、学校分散以及教育资料多等特点。这些特殊的原因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开支困难,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大的压力。根据幼儿园的办学特点,幼儿园的办学成本由人员成本和日常办学成本构成。其中日常维持成本指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保教活动而发生的直接可以进入成本而不进行资本化的各项费用5。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支出属于日常维持成本的运用少数民族地区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所用的材料可以是本民族特有的装饰品、艺术品,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劳动生活中所使用的工具与用品,更可以是幼儿生活中可观可感的习俗、传统。通过这一方式,可以适当节约幼儿园的日常维持成本,活用乡土资源,做到因地制宜。二、 景宁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畲族文化的运用现状畲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80万,主要集中在我国浙南、福建等地区。是典型的散居民族,曾经迁徙,形成了小聚居、畲汉杂居的现状6。畲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畲族人民善于刺绣、编织,畲族人民在编织工艺上,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7。畲族体育活动的项目也很多,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竹林竞技等。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浙江省景宁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畲族的风俗与文化风貌8为我们提供畲族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与依据。景宁实验幼儿园,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团结东路和红星路交叉处,占地面积8761平方米,建筑面积6060平方米,规模为18个班,可容纳540个幼儿。该园是目前全市设计最漂亮,硬件设施最齐全的幼儿园。景宁实验幼儿园是按省一级标准新建的公办幼儿园于2010年9月份交付使用,这也是目前丽水市最具现代化的幼儿园。近年来,景宁实验幼儿园注重环境创设,注重本土文化的教育,多处墙面和区域的环境创设中均融入了畲族文化的元素,既美化了环境,又推动了本土文化的传承,更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一)环境中的畲族文化元素 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者在幼儿园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畲族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现状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