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调查分析.docx

    • 资源ID:1903752       资源大小:306.79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调查分析.docx

    n 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学 位 论 文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调查分析Survey and Analysis on Issue of Job Burnout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林 红 斌 指导教师:王初根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申请学位级别:教育硕士 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 论文提交日期:2005 年9月 答辩日期:2005年11月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江西师范大学 二OO五年十二月摘 要内容摘要: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中学政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学政治课教师作用的正常发挥。然而,日益凸显的中学政治课教师工作倦怠现象,对中学政治课教师的身心、政治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对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师工作倦怠的状况、成因及负面影响进行现实考察,探究其预防及缓解的对策。本文主要采用由三份问卷调查表组成的中学政治教师工作状况问卷对77名江西省中学政治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政治教师已经产生了工作倦怠问题,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具有普遍性。其中,最主要是表现在低成就感方面,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方面、去人格化方面。(2)不同性别、年龄、任教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的中学政治教师在工作倦怠各层面上差异不显著。(3)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对教师本人、对学生和对教学均产生负面影响。(4)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与社会对政治课学科的偏见、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素质能力欠缺、角色多样等诸多因素显著相关。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尽量消除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感及避免产生更大负面影响的建议:(1)给予中学政治课及其教师以充分的社会支持。(2)减轻负担,增强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乐趣感。(3)中学政治教师要内强素质,积极推进中学政治课的改革,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4)中学政治教师要正视工作倦怠问题,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5)中学政治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中学政治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与调试。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AbstractContent: Job burnout, caused by long-term work pressure, is a reaction product of irreconcilable pressure with the declination appearance on respects of emo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o reach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politics curriculum in High school, it is key to br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into normal play. However, the increasing job burnout existing in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has mad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mentality and physiology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of politics course and growth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practically meaningful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job burnout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This article,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and practical survey research, aims to survey practically on the present statu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negative effect of job burnout among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and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recaution and relief. This article, mainly adopting “questionnaire on work situation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questionnaires, has surveyed 77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e following: (1) Job burnout problem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not to a fairly serious extent but in a common way. The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exists as the most dominant representation, with the following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in subsequent order. (2)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of sex, age and school one belongs to, show evident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Meanwhile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with various teaching age, academic credentials, title and marriage status show inconspicuous difference on every respect of job burnout. (3) The job burnout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impacts negatively on teacher himself, his students and instruction. (4) The cause for job burnout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is clearly connected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bias to politics subject from society, teachers heavy instruction burden, competition pressure, living pressure, un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ack of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various roles, etc.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presents suggestions of how to exert on removing job burnout from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and avoiding the further negative effect: (1) To support politics course and teachers socially and fully. (2) To relieve the burden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enjoying the job. (3)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politics course of High school positively and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and actual effect of politics course. (4)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should face job burnout problem and adhere to correct belief and ideal of career. (5) They should grasp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be good at building congeni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6) It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health care and adjustment. Keywords: teachers of politics of High school; job burnout;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目 录第1章 引言1 1.1 研究意义11.2 文献综述21.3 研究内容6第2章 研究方法82.1 研究对象82.2 研究工具82.3 研究程序9第3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和讨论103.1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103.1.1 总体状况103.1.2 差异比较103.1.3 分析与讨论163.2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负面影响的研究173.2.1 对教师本人的负面影响173.2.2 对学生和教学的负面影响223.3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分析273.3.1 学科偏见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293.3.2 工作任务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313.3.3 竞争机制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323.3.4 生活压力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343.3.5 社会及人际关系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343.3.6 素质能力缺失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373.3.7 角色多样因子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383.4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应对措施的探讨393.4.1 给予中学政治课及其教师以充分的社会支持393.4.2 减轻负担,增强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乐趣感413.4.3 中学政治教师要内强素质,积极推进中学政治课的改革,提高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423.4.4中学政治教师要正视工作倦怠问题,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443.4.5中学政治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53.4.6中学政治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与调试45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调查分析第1章 引言1.1 研究意义工作倦怠是助人行业中一种身心耗竭状态,是个体不能成功应付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1。教师是典型的助人职业,而教育教学要承受方方面面许多压力,因此,教师成为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工作倦怠是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反应,是长期压力下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2。教育是任何社会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扮演着培养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角色,首先要保持自己心理健康,才有充分的热情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成长环境,才能充分运用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有伟大的爱心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和加强的形势下,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极大说服力。然而,教师工作倦怠却不容忽视。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美国教师协会在1983年的研究中指出3,37.5%的教师有严重焦虑和精神紧张等工作倦怠状况。在香港,教师职业被视为仅次于警察的高压力职业。在我国内地,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作倦怠已成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所引发的教师厌教和教师流失现象也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工作倦怠危害极大,教师本人、学生及学校都会受到消极影响。对教师本人来说,工作倦怠会使他们陷入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甚至失眠、酗酒和药物依赖,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问题;对学生来说,工作倦怠的教师工作投入少,课堂准备不充分,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差,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没有耐心,从而对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成为“最终牺牲者”;对学校来说,工作倦怠的教师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缺勤和离职,从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和效益,以致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在重视教育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政治课教学目的的实现,关键在于政治课教师作用的正常发挥。政治教师讲的是德育,是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这样根本性的人生问题,这决定了对政治教师的要求比其他教师更高,由此压力也更大,更易产生工作倦怠。据了解,当前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教师缺少,多数学校是由政治教师、德育辅导员或校医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对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那么,我国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如何?相关的研究却缺乏,成果甚少,多因缺乏相应的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使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大受影响,更难以对解决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提供理论指导。由此可见,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取证。本论文立足于已有的国内外文献和研究成果,采用访谈、问卷、现场研究等方法搜集取证,使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地探究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师工作倦怠的状况、成因、负面影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提高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和信效度,使广大政治教师成为本研究首要受益者,并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1.2 文献综述1.2.1 “教师工作倦怠”的界定“工作倦怠” (job 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 “burnout”一词在一般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如护士、教师等)的“工作倦怠”现象。1980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作倦怠研讨会,工作倦怠又被视为80年代的危机和现代生活的疾病。至此,工作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凸显出研究它的重要性。在研究中人们开始发现工作倦怠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甚至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于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4。目前,有关工作倦怠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大部分学者指出工作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不能成功应付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工作倦怠的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躯体、智力、社会、心理等方面。综合概之具有以下特质:(1)倾向于极端;(2)反应出负向、消极的心境和态度;(3)广泛涉及整个人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国际相关工作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育领域,但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外在进行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时,基本上没有对“教师工作倦怠”作明确定义,因此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过,多数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压力反应。一般都同意教师经历着倦怠的三种心理反应。一是情绪衰竭。处于工作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出现疲劳感,性情易怒,容忍度低,过敏、情绪紧张。情绪衰竭的教师甚至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玩世不恭的态度,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生活冷漠、悲观。二是去人格化。一般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给学生取贬损性称呼、外号,用标签式语言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三是降低成就感。觉得不再有什么工作值得去做,而职业所获得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又少,就产生自卑感。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工作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引起动机变化,减少教师工作的驱动力,进而在生活方面出现失败感,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将“教师工作倦怠”定义为“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种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内心感到心力交瘁并产生厌烦,从而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1.2.2 国外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状况国外对教师工作倦怠的特征、根源、类型、过程模式及后果做了系统研究。1.2.2.1 工作倦怠的特征工作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尤其是要求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的个体身上。工作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惹、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费登伯格4用临床的方法去理解工作倦怠,他认为工作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马勒诗和佩斯5对倦怠现象的研究采用了社会心理学方法,通过问卷及调查,确定了倦怠3个主要特征:情绪耗竭,即感到耗尽、用完;性格解体,即表示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来访对象;缺乏个人成就感,即觉得无效能和缺乏适应性。他们编制了“马勒诗职业倦怠问卷”(MBI),用来测量倦怠者3个特征的状况。1.2.2.2 教师工作倦怠的根源教师工作倦怠的根源包括社会根源、组织根源和个人根源三个方面。 社会根源。主要指对教师的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承继历史文化的重任,肩负着社会的希望,致使教师承受着压力。组织根源。包括管教学生困难、工作负担重、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自由度与自主权、缺乏有效社会支持等问题。 个人根源。包括自尊和外控点。研究结果发现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以及那些相信外在控制点的教师更容易倦怠。1.2.2.3 教师工作倦怠的类型教师工作倦怠的类型有筋疲力尽型、狂热型、低挑战型三种。1.2.2.4 教师工作倦怠的过程模式倦怠的过程或模式在不同个体身上是变化的,其过程的描述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被广泛采用。此模式把应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热情期、停滞期、挫折期、冷漠期。 第二种模式是以倦怠的性质与强度为标志,把倦怠划分为三个水平:短期的、可恢复的一级倦怠,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的二级倦怠,以及弥散的、剧烈的、难以处理的三级倦怠。 第三种模式是根据MBI提出的经验性阶段模型:首先是性格解体,其次是个人成就感降低,最后是情绪耗竭。这个模型在服务职业中比较有效。这个假设认为倦怠先开始于性格解体,但有些人认为倦怠开始于个人无效能感与缺乏成就感,而性格解体与情绪耗竭在其后,这在教师职业中比较明显1。1.2.2.5 教师工作倦怠的后果与影响 对教师个人的影响。典型症状有疲劳、睡眠障碍、压抑。 对教学的影响。包括缺勤率上升,行为下降,和同事之间关系不好,行政效率降低,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工作投入和参与少,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没有耐心,课堂准备不足,创造性低等。 对社会的影响。教师工作倦怠影响学校组织的运转效率与效果,进而导致学生品质下降,最终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道德水平的下降、危害社会行为的增加等等。同时,人力资源遭到损失,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对医药和支持性服务系统,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的依赖5。1.2.3 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关注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1)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赵玉芳与毕重增首次引入MBI对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6。他们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市和四川省选取4所中学的230名教师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其中情感衰竭程度较高,去个性化现象不严重,成就感也很高;教龄6-10年是教师工作倦怠状况最严重的阶段;职称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状况的重要因素;性别、学校等级、是否班主任对教师工作倦怠无显著影响。(2)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国香、刘长江和伍新春做了教师工作倦怠量表修编的研究7。他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教师工作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自动思维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选取青岛市几所中学各年级班主任210人为被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相隔三周后再选取其中两所学校共31名班主任进行重测。研究结果表明,EBI是一个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测量量表。最终修编的EBI保特了MBI的三个核心维度,由21道题目构成。EBI的三个维度沿用了MBI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是工作倦怠最核心、最明显的特质,它主要反映了倦怠与压力相关的特质;去个性化则反映了工作倦怠中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特质;降低的个人成就感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为无效能感,更多地反映工作倦怠中与人格的特质。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具有负相关。(3)北京师范大学的伍新春等人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8。他们采用修订的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64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程度不高,但个人成就感明显偏低;在情绪衰竭方面,男女教师差异不显著,但在个人成就感上,女教师高于男教师;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越高,去人格化倾向越高,情绪衰竭感越强;小学教师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中学教师,而去人格化明显比中学教师低,高中教师比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体验到更多的情绪衰竭感;中小学教师情绪衰竭峰值出现的教龄阶段不同:小学教师是在参加工作的5-10年间,中学教师在教龄为11-20年间;教龄为5年的初中男教师和教龄在11-20年的初中女教师极有可能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4)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明等人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现实分析9。他们采用MaslachD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长春市19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产生了工作倦怠问题,虽然问题不严重,但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教龄不同的男女教师,工作倦怠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小学教师在低成就感上显著高于中学教师。(5)针对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尚很薄弱,研究成果甚少,目前仅见两篇文章,如“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张彪,2004);“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单玉,2004)。但是均未做相应的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总体上说,目前国内很多现实条件制约了教师工作倦怠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对教师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的范围不大,还没有形成成熟的、适合我国实际的相关理论体系。1.3 研究内容主要问题:本论文旨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我国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负面影响和成因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教师个人、学校及社会提出相关的建议。1.3.1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现状的分析本研究采用世界最权威的Maslach编著的教师工作倦怠量表(MBIES)的第三版,对中学政治教师进行施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总体上描述出我国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情况,并对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变量进行差异检验,比较处在变量不同水平的教师,工作倦怠的程度是否有差异。具体研究包括:(1)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2)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差异比较。(3)分析与讨论。1.3.2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负面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参照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编制并根据中学政治教师的情况做了修改的教师心理问题调查表,对中学政治教师进行施测,了解教师工作倦怠的负面影响。1.3.3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成因的分析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确定出影响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各种因素,编制出“中学政治教师工作情形调查表”,对中学政治教师进行施测,并验证各个影响因素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调查和分析:(1)对政治课学科的偏见。(2)工作任务繁重。(3)竞争机制。(4)生活压力。(5)社会及人际关系。(6)素质能力缺失。(7)角色多样。1.3.4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应对措施的探讨在研究的各项结果基础上,提出预防和缓解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方法与教育建议。本研究从以下方面探讨:(1)给予中学政治课及其教师以充分的社会支持。(2)减轻负担,增强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乐趣感。(3)中学政治教师要内强素质,积极推进中学政治课改革,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4)中学政治教师要正视工作倦怠问题,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5)中学政治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中学政治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心理保健与调试。第2章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江西省选取10余所中学的政治教师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01份,最后实得有效问卷77份,有效样本构成见表2-1。表2-1 江西省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及研究有效样本构成性 别教 龄男女1-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1-25年26年以上人数2948811232348百分比37.6662.3410.3914.2929.8729.875.1910.39学 历职 称婚姻状况本科及以上专科及以下高 级一级二级未婚已婚无小孩已婚有小孩人数63143530127565百分比81.8218.1845.4538.9615.589.096.4984.42学校属性年 龄重 点非重点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60岁人数27501242149百分比35.0664.9415.5854.5518.1811.6922 研究工具1、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测量的工具有三个问卷调查表,一是由Maslach等人10编著世界最权威的教师工作倦怠量表(MBIES)第三版,参考了台湾学者的中译修订版,用于测量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状况。该量表应用广泛,被称为测量工作倦怠的“黄金准则” 11,其信度和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6。MBIES从3个维度所包括的22个题目测量教师工作倦怠,即情绪衰竭维度(包括9个题目)。例:我常在工作一整天后感到精疲力竭;去人格化维度(包括5个题目)。例:我感到对待有些学生象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个人成就感维度(包括8个题目)。例:我能很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所有项目都从0到6的七点频率评定量表打分,0代表“从不”,6代表“每天”。如果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得分较高,而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低,则被确定为典型的工作倦怠。在本次测量中,整个MBI问卷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6739,情绪衰竭维度为0.8296,去人格化维度为0.5707,个人成就感维度为0.8763,处于国外研究对该系数报告在0.52-0.91范围之内6,具有可接受的信度。二是参照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编制并根据中学政治教师情况做了修改的中学政治教师心理问题调查表,主要用于了解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表现和负面影响。三是自编的中学政治教师工作情形调查表,主要用于测定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以及工作倦怠与各因素的相关分析。在本次测量中,整个问卷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301,具有较高的信度。2、访谈。与教育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倦怠的认识及现状。3、本研究所使用的自编中学政治教师工作情形调查表是按下述步骤形成的:(1)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查阅了有关马勒诗对工作倦怠的阐述,及当前国内外对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清楚了解工作倦怠的三个主要特征。(2)形成量表维度和项目。在参考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学教师工作倦怠进行项目分析,构想其工作情形的维度并编制具体的测量项目。(3)访谈。与教育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倦怠的认识及工作现状。(4)专家咨询。向教育与心理学专家对项目的内容关联性和建构性进行咨询,根据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修改。(5)根据分析和计算,确定了量表的整体结构和项目。中学政治教师工作情形调查表分为7个等级,即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清楚、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答题测试分值为1-7分。23 研究程序1、量表编制。查阅并参考有关国内外文献,编制中学政治教师工作情形调查表,然后把Maslach编著的教师工作倦怠量表(MBIES)和参照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编制并根据中学政治教师情况做了修改的中学政治教师心理问题调查表合在一起,组成中学政治教师工作状况调查问卷。2、被试取样与数据和收集。综合各种情况选择被试;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3、数据审核与统计分析。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项目相关分析,对有关数据进行成因探讨并提出建议。第3章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和讨论3.1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3.1.1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表3-1 工作倦怠各层面平均得分及每题平均得分层面平均得分题项数每题平均分情绪衰竭14.7391.64去人格化4.5750.91低成就感24.4083.05 表3-2 工作倦怠频次分布表:EEDPSCORE N %PASCORE N %SCORE N %高27以上45.214以上000-315271.4中17-262532.59-131722.132-361718.2低0-164862.30-86077.937以上810.4注: EE:情绪衰竭 DP:去人格化 PA:个人成就感低落根据MBI量表的计分和测量标准,从表3-1和表3-2中可知,中学政治教师已经产生了工作倦怠问题,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具有普遍性。其中个人成就感降低问题最为严重,高个人成就感低落占71.4%,其次情绪衰竭问题也较严重,高情绪衰竭占5.2%,中等情绪衰竭占32.5%,但去人格化问题尚不严重,高等去人格化的人数为零,中等去人格化占22.1%。3.1.2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差异比较3.1.2.1 不同性别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差异比较表3-3 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性别差异:工作倦怠层面性别NMSDTEE男291.3755.74026-1.988*女481.7731.90990DP男29.9310.593480.628女48.8333.69934PA男293.16381.201800.114女483.13281.12586注:*< 0.001 *< 0.01 *< 0.05上表表明:在情绪衰竭上经过T检验,性别差异T值达到-1.988,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在工作倦怠的另外两个维度上,即在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3.1.2.2 不同学历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差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调查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