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之员工福利.doc

    • 资源ID:1897314       资源大小:165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力资源管理之员工福利.doc

    员工福利 第一章 福利制度概论 20世纪70年代,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拉法耶特的一家钻井液体供应商,贝塔化学公司美国在销售额和利润猛增几倍之后采用了一种全面分红计划。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贝塔公司对员工态度的调查,这一调查表明,他们宁愿要分红而不愿要其他形式的福利。 20世纪90年代,贝塔公司报酬计划提供的基本工资水平比拉法耶特类似工作的工资水平低20%,是公司利润的一半,每季度都以固定百分比来支付员工工资。分配的利润平均为基本工资的50%以上,这使得贝塔公司的平均报酬比该地区的平均报酬高20%。 贝塔公司将福利水平保持在最小值,没有退休计划,只有极其有限的医疗计划,只承保灾难性的大病。然而因为平均报酬高,员工认为很合算。也正是由于报酬高,贝塔公司一直是受人欢迎的企业,应聘者很多。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石油价格下跌,又反过来影响到许多行业。所有大石油公司及其许多供应商的利润猛跌。 贝塔公司的利润在1992年显著下降,按利润分配的奖金还不到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1994年前两个季度的企业收入进一步下降,到年中,形势已经十分明了,公司整个下半年将出现亏损。8月底,公司召开了董事会讨论分红计划。一位负责人表示,他认为公司应该放弃分红计划。 下面这个实例说明了另一种福利情况。里兹·安妮·米勒(Liz Anne Miller)是一位离了婚的人并且是3个上小学的孩子的母亲。她在布希弗姆公司做插图画以维持家庭生活。她的正常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早上班8:00至晚5:00,而孩子们的学校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上课,下午3:30放学。她做好了孩子们放学后的安排,但却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在早晨送完孩子上学后按时赶来上班。虽然学校校长允许孩子们每天早上7:45进入教学楼等待上课,但里兹担心她不可能无尽头地这样下去。所以当公司管理部门宣布实施一套新的弹性工作时间时,里兹十分高兴。 尽管上述这些事看上去毫无共同之处,但每一件事都涉及到福利这个范围很广的问题。约翰正在对借助公司的教育辅助计划继续其学业的可能性进行调查:贝塔公司及其员工正在为公司利润和自己分红的减少而烦恼,里兹相信新的弹性工作时间会解决她照顾孩子的难题。 下面我们要讨论福利问题,涉及的主题是: (1)定义福利。 (2)强调整个报酬制度中福利的重要性。 (3)介绍员工福利的主要形式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4)福利管理中的一些困难问题进行讨论。 一、对福利的准备性了解 (一)员工福利 1.定义 对企业员工而言,广义的福利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作为一个合法的国家公民,有权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其次,作为企业的成员,可以享受由企业兴办的各种集体福利;最后,还可以享受到工资收入以外的、企业为员工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实物和服务等福利形式。 狭义的员工福利又称劳动福利,它是企业为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货币、实物及一些服务形式。 2.职工福利的特点 它具有下述基本属性: (1)补偿性。即员工福利是对劳动者所提供劳动的一种物质补偿,享受员工福利须以履行劳动义务为前提。 (2)均等性。即员工福利在员工之间的分配和享受,具有一定程度的机会均等和利益均沾的特点,每个员工都有享受本单位员工福利的均等权利,都能共同享受本单位分配的福利补贴和举办的各种福利事业。 (3)补充性。即员工福利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因为实行按劳分配,难以避免各个劳动者由于劳动能力、供养人口等因素的差别所导致的个人消费品满足程度不平等和部分员工生活困难,员工福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按劳分配带来的生活富裕程度差别。所以,员工福利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形式,而仅仅是工资的必要补充。 (4)集体性。即员工福利的主要形式是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员工主要是通过集体消费或共同使用公共设施的方式分享职工福利。虽然某些员工福利项目要分配给个人,但这不是员工福利的主要。 3.员工福利机构 员工福利机构是指企业内部依法设置的,由企业方代表、员工代表和福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管理员工福利事业的机构。员工福利机构具有劳资合作的性质,在机构的成员中,员工代表的比例一般在半数或2/3左右,由员工代表大会选举,常设办事机构在工会。 员工福利机构是一个由综合性机构和专门性机构所构成的,在实施员工福利的过程中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系统。综合性员工福利机构,即员工福利委员会,是对本单位各层次各部门的员工福利工作实行全面和统一管理的机构。专门性员工福利机构,是指在员工福利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分管特定福利项目的机构。一般有: (1)员工福利基金管理机构,分管员工福利基金的提取、使用和储存,以及福利补贴发放、产品(服务)优待、员工互助基金等项事务; (2)员工住宅管理机构,分管员工住宅资金的筹集、建设规划、分配、物业管理等项事务; (3)员工生活管理机构,分管员工食堂、员工医务机构、员工幼儿园和子弟学校、公共澡堂等员工基本生活服务机构; (4)员工文体管理机构,分管员工业余文化娱乐、体育方面的事务; (5)女工福利管理机构,分管女员工所特有的各项福利事务。 4.员工福利基金 员工福利基金是企业依法筹集,专门用于员工福利支出的资金。它是员工福利事业的财力基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员工福利基金的来源不一,基本有三个渠道: (1)按法律规定从企业财产和收入中提取; (2)企业自筹; (3)向员工个人征收等。 员工福利基金不同于一般企业财产,与全体员工的基本利益密切相关,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我国立法中的特别保护措施有: (1)任何部门不得没收员工福利基金; (2)员工福利基金有优先补偿权,企业宣告破产时,尚未依法提取的员工福利基金,应尽先依法足额提取; (3)不提取或少提取员工福利基金的企业将受到行政和经济处罚,侵占和贪污员工福利基金的,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5.员工的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定义为一种社会事业或社会机构,主要指政府机构与社会服务间的有组织联系,以协调个人和团体在社会生活、公共健康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需求,增进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有如下本质特征: 普遍性。社会福利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是为了部分群体和公民的利益。 无偿性。社会福利是对全体合法的公民提供的一种不付报酬的社会帮助,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 国家是社会福利的实施主体。提供社会福利是国家的职责,此外,一些非功利的社会组织也有兴办社会福利的权利和义务。 (3)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制度,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福利只是作为一种"善"与"恶"的社会道德规范与个人责任,在局部范围内和个别场合发挥作用。如埃及文献死亡之书就记载着"我给所有的饥饿者以面包,我给裸露者以衣裳"的警句。古罗马的"责任观念"认为,富者有责任帮助贫者,幸运者有义务帮助不幸者。古希腊的"幸福论"则认为, "幸福要与别人分享才能得到。富有者要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要得到人们的好感和颂扬,甚至要想控制别人,就应该施舍财富给穷人。"宗教教义还宣称,社会财富是上帝的恩赐,每一个人都有权公平地分享财富,但任何人无权独享,只能索取他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因此,在当时那个时代,富有者对贫困者的施舍,强者对弱者的恩赐被看做是上帝的意志和判断人们"善"与"恶"的行为准则。圣经上明确提出过,谁提供救济给穷人,谁就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就是说,人们按照上帝的旨意将一部分财富分给贫者、弱者,就是能得到上帝赐福的"善"行,反之,就是要受到上帝惩罚的"恶"行,等等。可见,古时的社会福利是受当时的道德说教和人们敬神畏神情绪影响而产生的个别慈善行为。 随着工业社会形成和发展,旧的慈善事业,包括其他保障措施已无力解决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孤、老、寡、病、残、贫困等社会现象。于是,真正的社会保险应运而生,并通过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政府利用其他手段不能避免的社会震荡,确保商品经济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社会福利事业也获得了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福利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缺乏社会吸引力的局部慈善行为,而是通过政府立法并组织实施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福利提供的内容不单是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还包括精神生活和个人全面发展方面的需要。 第三,就福利思想来说,古代占统治地位的行善积德、祈求上帝赐福等观念,已让位于"福利经济"理论和"福利国家"理论。 总之,由于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与客观效果,使它同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一样,成为现代文明与进步的一面镜子,深受各国政府重视。如今,大大小小的国家,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穷国还是富国,各自都建立了一套社会福利制度。 (4)员工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并且,在员工福利社会化的过程中,员工福利设施可以兼有一定的社会福利职能,公共福利设施可以承担一定的员工福利任务。员工福利与社会福利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由用人单位举办或者负担费用;后者由国家和社会举办和负担费用。 前者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用人单位的员工(包括退休人员)及其亲属;后者的享受主体则是全社会成员。 举办的性质不同:员工福利具有一定的集体性质;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 (二)社会保障 1.定义 国际劳工局1989年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保护以及有子女家庭的补贴。各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大体相同,一般都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体系,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在遇到风险和灾难之时,可以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为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 2.起源 社会保障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最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早期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在概念和内涵上划分不很严谨,通常用社会保险代替社会保障,这是源于最初的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救济的性质,救济对象主要是一些贫困者和失业者。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近乎同义。而后,西方一些福利国家实行多方位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庞大,福利色彩浓厚。特定国家社会保险的范围和水平与国家经济实力和政府福利政策密切相关,从发展趋势看,尽管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淡化高福利色彩,减轻政府开支,强化企业和个人保险意识是各国社会保障系统共同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 3.划分 (1)责任主体划分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分别包括政府、社团、以及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因此,人们在讨论中也常常以责任主体的区别来划分社会保障,如政府保障、企业保障,并以此与家庭保障、自我保障进行比较。 (2)区域划分 从城乡差别这一古老命题和现实出发,社会保障的区域划分仍属客观必然。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城市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两者有较大的差异。 (3)模式划分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国家抚恤和群众优待、社区服务(及社会工作)作为五大模式机制构成了社会保障的又一种划分方式。 其一,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组织采用保险方式确保劳动者基本生活条件,对劳动者的收入维持与补贴及医疗药品等实物给付的一种社会保障;其二,社会福利是国家依照有关政策、法律,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居民维持标准生活水平、稳定生活质量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其三,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对城乡社会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给予扶持、救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机制;其四,国家抚恤和群众优待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法规对优抚对象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的一项社会保障模式机制;其五,社区服务(及社会工作)是在政府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通过互助性的社会服务就地解决本地区社会问题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机制。 (三)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但两者不仅在范围和形式上,而且在性质和运作机制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这些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的特点体现出来。 1.社会保险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国家型"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贯彻一切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和失业都应实行保险,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 第二种类型是"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以瑞典、英国为代表。它贯彻的是"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实行对"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的保障。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项目多、待遇高,但福利费开支大,人民税赋沉重,因收入差距小,也影响劳动积极性的发挥。 第三种类型是"储金型"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以新加坡为代表。这种制度实质上是强制储蓄,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员工名义存入储金局,员工退休或其他需用时,连本带息发还职工。这种制度,在受保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因此不能互助互济,不能共担风险,只是一种原始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种类型是"传统型"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它贯彻的是"选择性"(即选择部分人实行)的原则,强调"个人责任,给付与收入、缴费相联系,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支付有一定期限,费用由个人、单位、政府三方负担或两方负担,工作统一由国家专门机构管理。传统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比较适合商品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注意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2.社会保险的特点及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保障性 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均可享受到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与社会保障不同,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在一定时期内,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而社会保障则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的,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平,不影响其保障范围。 (2)防范性 政府所征集、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基金,是防范风险所用,目的是在劳动者遇到劳动风险时,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提供资助,防范性是社会保险的一个基本特征。 社会保险的防范性是与投保人的权利、义务相联系的,投保人的给付水平与投保金额直接相关,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保障对象的情况进行统筹。而社会保障分配一般不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多数情况下是国家、社会对受保障者的单方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 (3)强制性 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实施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或用人单位都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国家对无故迟缴或拒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要征收滞缴金或追究法律责任。在各险种中,工伤保险的强制性特征最为明显。 (4)互济性 社会保险是政府运用统筹调剂的办法,集中筹集和使用资金,以防范或解决不同层次、行业、职业劳动者由于各种劳动风险造成的生活困难。互济性与社会保险的社会性有密切的关系,是运用社会力量进行风险分摊和损失补偿。由于各种劳动风险涉及的劳动群体不同,也由于受国家社会统筹能力的限制,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对一些劳动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和补偿。社会保险的互济性这一特点与社会保障有所区别,社会保障不仅要承担所有国民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而且还要承担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例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 (5)差别性 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福利性,但在享受保险待遇上也体现一定的差别性。当劳动者同样出现年老、患病、死亡、失业、生育等风险时,由于个人的工龄、工资和缴纳的保险费用不同,其享受的保险待遇也会有差别。例如一些国家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和个人保险金缴纳数额有直接的关系,甚至为了保证员工年老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鼓励企业兴办补偿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作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 3.社会保险与员工福利 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体系中,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险一样,都是基于劳动关系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都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作为享受的前提,都来自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都属于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 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1)社会保险是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期间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形式,亦即工资的替代形式 ;员工福利则一般是劳动过程中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辅助形式,亦即工资的补充形式。 (2)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以往所提供劳动的补偿,主要按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分配;员工福利虽然要求劳动者以提供劳动为享受的前提,但不要求与劳动义务对等,而是按照需要和可能、均等和共享的原则进行分配。 (3)社会保险待遇主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以货币、服务等形式给付,仅货币给付部分由享受者自由支配;员工福利主要由用人单位以兴办公用设施、提供集体服务的形式给付,仅有发给个人的补贴、实物,才由享受者自由支配。 二、福利制度现状 今天大多数企业已意识到,他们有责任为员工提供保险和其他如健康、安全、保障这类常规福利等方案。这些方案被称为福利并且包括了所有的经济报偿,但通常并不直接支付给员工。福利占用公司的资金,而员工通常间接受益。例如,一家公司可能每年花费3200美元无一例外地为每名员工支付健康保险金。员工并非直接得到钱,但确实获得了健康保险的福利。这种报酬有两个显著的好处:(1)员工通常不必缴税;(2)以保险为例,团体险的保险金比个人险需支付的金额要低很多。 (一)越来越“胖”的福利 过去60多年中,欧美国家的企业里员工福利占劳动总成本的比重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员工劳动报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企业每年为员工福利所支付的费用,绝对额已在一万亿美元上下。如下表所示。 一般地说,员工是因为公司组织的成员而享受福利待遇。福利一般与工作效率无关,因此起不到鼓励员工提高业绩的作用。然而,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有助于招聘和留住合格的劳动力,如表所示。 福利开支很大且增长迅速,一位年薪3万美元的工人将得到大约11700美元(占工资额的39%)的福利待遇。下一个10年之内,福利占工资和薪水的百 表1-1 (此处图略)美国企业中福利支出占劳动成本的比重 年份福利占总劳动成本的百分数 1929 3 1955 17 1975 30 1990 38 分比可能达到50%。事实上,今天员工得到的福利与10年前员工所得福利有天壤之别。 (二)越来越"顺"的福利 员工福利金额巨大,种类繁多,管理相当困难复杂。即使是受过正规训练,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事经理,对此也望而生畏。常常有企业因福利管理上的差错,陷入财务困境。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医疗费用增加很快,为很多企业始料不及。医疗保险费用的增加,使包括凯特皮勒(Caterpilar)在内的一些大公司都濒临破产的危险,最后通过与工会重新谈判,降低福利水平,增加工人在保险费中的份额,才渡过危机。如何搞好福利管理,早已成为企业人事管理中的大问题。 (三)美国的福利 如下表所示,美国企业职工福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政府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的,在此称之为法定福利。另一部分是企业自己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主动提供的,称之为企业福利。 1.法定福利 大多数员工的福利是由雇主的决策提供,其他则是法律所要求的。这些福利目前占总报酬支出的9%左右。以支出数额多少为序,它们依次是:社会保障,表1-2 1992年美国企业中职工福利的结构 福 利 名 称 占福利总额的% 法定福利 22.7 医疗及有关福利 26.4 带薪假日 26.4 退休和储蓄计划 15.3 人寿保险 1.3 其他 7.9 工人伤病补助及失业保险。将来这些福利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美国如何处理不断增长的健康保障支出和老年人的长期监护问题。 (1)社会保障 概念 社会保障这个概念虽然经过百余年的使用,但尚处于发展状态。人们对其涵义进行界定的标准还未统一,从经济学范畴考察,大体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作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它力图减少个人经济保障所受到的威胁。它通过提供现金津贴和必要的服务,以减少个人或家庭在收入和福利方面所遭受的损失。所有的社会保障计划都是实行财力的转移,以提高总的国家福利水平。 第二,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和自我保障相并行相分工,共同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性前提条件。一般说来,前者与后两者的比例关系呈反比。 第三,社会保障是一种在社会全体范围内的经济互助行为方式。它或者由专门机构组织或通过政府向社会募集资金并负责对基金的管理及向受助者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或服务。 第四,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的力量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最低限度而形成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关系。作为一种分配关系、一种再分配关系,它可以表现为政府通过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对其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权利提供物质保证。 第五,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和工资收入分配相联结相配套,构成经济运行中诸机制、体制、制度的综合系列组合。 第六,社会保障作为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和政策制定而产生的为保护居民应付各种社会经济风险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构成政府公共事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保障中属于较高层次的一部分。如果说社会救助使那些生活无来源者或收入低下者能维持生活,社会福利则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救助只针对贫困者,而且以现金援助为主,而社会福利则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由国家或团体举办各种公共福利设施、提供各种直接服务项目以及以发放各种津贴补助的形式来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确立了一套退休福利制度 。 此后40年中,经过数次修改,不断增加保险内容,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向有保险的老年和残废职工提供福利收入;向依赖退休职工和残废职工的收入而生活者提供生活费用;向伤亡者家属提供经常性福利收入;向伤亡者家属提供一次性福利收入。 残疾保险保护员工免受完全残疾带来的经济损失;幸存者福利在员工死后提供给其家人,主要面向死者的配偶及其未婚子女,未婚子女在18岁之前都有权享受幸存者福利待遇。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以保留此权利至19岁;医疗照顾方案为65岁以上的个人及那些残疾人提供医院及医疗保险方面的保护。 社会保障项目下的正常退休年龄20世纪之后逐步提高。从那些2000年满 62岁的员工开始,退休年龄将逐渐提高直至2009年的66岁。将这个年龄保持一段时间后,退休年龄将于2027年再次提高至67岁。这些变化不会影响医疗照顾方案,这一方案中的完全符合年龄仍将保持为65岁。 如果一个人被社会保障法管辖下的组织临时解雇,则可以获得最高为 26周的失业补贴。虽然联邦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针,但失业补贴方案主要由各州进行管理,福利率在各州不尽相同,一般是把雇主支付的工资税作为失业补贴基金。 员工自己需支付一部分费用,同时雇主必须付出同样多的社会保障费用。雇主所付部分被视为一种福利。1937年,工人第一次支付了他们所得3000美元中的1%-最多不超过30美元,当时只包括了40%的工人。在社会保障存在的最初40年,最高征税值增至965.25美元。从1977年至1987年,最高税值几乎增加到原来的3倍。这一数字反映出未来的稳步增长趋势。1991年首次实行了双税率:现金福利税率为6.2%,医疗照顾福利税率为1.45%。7.65%的总税率适用于最大应税工资5.34万美元。医疗照顾项目税率1.45%适用于5.3万美元以上的收入,应税收入最多为12.5万美元,即最高税值为5123.30美元。尽管税率一直保持不变,但现金福利的应税工资却在不断增长,1994年增至6.06 万美元,而医疗照顾项目的税额不封顶。1.45%的税率现在适用于所有收入,没有最大限制。今天,美国有大约95%的工人缴纳福利税并可以享受社会保障福利。 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新概念。 作为一种经济机制,社会保障在社会经济有机结合的整体构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安全稳定的作用。社会保障机制具有经济机制的一般性质,如联系性、运动性、客观性、主观性等。 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保障内部构成要素及其作用体系,是社会保障运行的内在推动力。社会保障运行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单个社会保障责任主体与受事者之间所进行的连续不断的保障授受过程;第二,各责任主体和受事者与综合管理机构共同展开的保障措施系统实施过程;第三,社会保障循环往复过程。以上三点构成了社会保障的总体运行。社会保障运行作为动态过程,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体现为特殊商品货币关系的运动;一方面体现为授受双方非完全重合的经济权益关系的运动。在上述双重运动过程中,活跃着多类型、多层次的基本要素。诸要素的独特功能以及相关互促作用,使社会保障成为一个大的作用机制体,并逐渐从混沌走向有序,推动、促进社会保障的运行。 (2)工人伤病补助 工人伤病补助福利是向那些因与工作相关的事故或疾病而增加开支的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保护。同失业补贴一样,各州管理各自的福利方案,但要符合联邦政府的规定。雇主支付工人伤病补助保险的全部费用,他们的保险费用直接与其过去和工作相关的事故及疾病挂钩。这种情况会促使雇主主动寻求健康与安全方案。 加强混合预算协调法(Consolidated Omnibus Budget Reconcil iation Act,C0BRA)于1986年通过。这项法律要求,在其他情形中,私营部门的大多数雇主要向终止合同或退休的员工及其家人继续提供一段时间的健康福利,这段时间通常为18个月。然而,这些福利费用必须由前任员工支付。很多情况下,员工会让他们的下一个雇主或他们配偶的雇主支付这笔费用。这样个人支付的费用总是会少一些。 (3)有薪假期 家庭和医疗休假法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FMLA要求雇主每年为合格员工因家人及医疗原因提供总数为12周的假期。这些情况包括:员工病重;生小孩;领养小孩;照顾生病的配偶、孩子或父母。 所有在工作地75英里以内拥有50名或更多员工的联邦政府、州政府及私人雇主,都受该法的管辖。而受该法保护的员工必须在前一年已经工作了至少 12个月或1250小时。该法律不适用于企业中属于最高收入10%之列的高层管理人员。 (4)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主办的社会福利项目。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工人,必须有劳动能力,在积极求职,并未拒绝合适的就业机会,不是因为劳工纠纷而失业,不是主动离职,不是因为行为不良而被解雇,曾经在参加保险的行业中工作,达到规定期限和最低收入。现在,美国 97%的工人都有失业保险,未参加该保险者仅有少数农业工人。参加保险者一般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26个月。但政府在经济持续不景气时常常会延长失业者享受失业保险福利的期限。失业保险的上限是工资的50%。 失业保险的全部保险金都由雇主支付,以对每个工人收入的第一个7000美元课税6.2%的形式支付。其中5.4%由州政府所得,其余归联邦政府。税率可以根据企业就业史进行调节。长期没有工人领取失业保险福利的企业,税率可降至零。经常解雇工人的企业,税率可达10%。 2.企业福利 企业会自愿地提供许多福利。这些福利可分为: (1)非工作时间的工资; (2)健康及保障福利; (3)员工服务额外酬劳。一般说来,这些福利并非法律要求的,在一些公司里它们产生于单方管理决策,在另一些公司中产生于工会与资方的谈判中。 职工到企业来工作,目的是获取劳动报酬。为什么企业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不全部用工资来支付,而要将其中的一大部分,用职工福利的形式来支付呢? (1)避免人才外流 根据研究,70%的离职事件颇令管理当局觉得惋惜。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愈来愈多的公司开始采取某些留住人才措施。 企业要减少职工的流动性,办法之一是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因此职工在本企业的工资增加后,在其他企业得到更高工资的可能性就小了。职工从自己的收入中,一般要安排一部分作为储蓄,满足退休之后的需要。企业如果把这部分收入为职工代存起来,作为退休金,同时将退休金的多少与职工在企业服务的年限挂钩,则可少花钱而使职工队伍更加稳定。 其他福利如医疗保险、利润分享、旅游与补助贷款,公司产品与劳务的员工优待价等,从长远来看,都会使员工觉得很特别,受到尊重。许多公司甚至备有"津贴手册",每位员工可在一定额度内选择他想要的组合。以下所费不多的福利津贴项目,颇值一试: ·对员工的成就赞赏函; ·吸引人的任务; ·公开表扬; ·头衔; ·特殊节日的小礼物(生日、结婚日); ·运动比赛与表演的招待券; ·忙碌时给予短暂援助; ·免费咖啡与点心; ·蒸饭盒设备; ·愉快的工作环境。 珍妮·华特斯的一番话很能说明问题:"公司提供的儿童保险赠券的确很重要。这样做虽然每年只省掉我几英镑,但却提高了公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几年来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向我发出邀请,但这里的福利超过其中的任何一家 这的确是公司吸引人之处虽然只是多做了一件小事而已。" (2)获得质优价廉的保险服务 在一些私人企业提供的保险服务市场上,由于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职工拿到工资后单独去购买这些服务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可能有价无市,买不到某些服务。企业为职工集体购买这些服务,由于购买的数量比较大,讨价还价时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同时解决了逆向选择的问题,更容易以较低的价钱买到这些服务。 由于福利能给职工带来工资所无法带来的种种好处,所以很受职工欢迎。企业在成本相当或者低于工资的情况下,看到福利在增加职工地位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也愿意向职工提供很多福利 三、福利制度的主要内涵 (一)社会福利 1.定义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形式向人民提供的物质利益。社会福利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所有维持、改善、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如消费品分配、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以及一切公共消费等,都可称之为社会福利。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除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以外的其他所有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事业。 2.内容 (1)依社会成员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和关系划分,它又可分为: 第一,以社会成员资格享受的社会津贴。它是指国家为保证有关政策顺利实施而特设的、为全体居民提供一定生活保障的福利项目。 第二,依业缘关系享受的职业福利。是指某单位或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对全体劳动者提供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工作条件的福利事业。 第三,依地缘关系享受的社会或社区服务,即国家和社会为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通过各地社区组织和福利机构,向一定区域内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福利服务和福利设施,它包括各种公共性福利服务与设施和特殊性福利服务与设施。 (2)依福利享受的范围和举办者的地位来划分,它分为: 第一,国家福利,即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公民为对象举办的福利事业。 第二,地方福利,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政区域以该地区公民为对象举办的福利事业。 第三,集体福利或职业福利,即在某一单位内为其内部全体成员所举办的福利事业。 (3)依社会福利项目的性质划分,它分为: 第一,公共福利事业。是指以全体公民或以一定范围的公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它包括科、教、文、卫、体育、康复与娱乐、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等。 第二,特殊福利事业。是指专门为特定对象举办的福利事业,它包括为经济上和生活上无自理能力的人们、生活无依靠的老人以及半残疾人和孤儿等举办的福利院、疗养院、教养院、老人院、特殊教育学校等慈善事业和福利工厂与假肢工厂。 第三,过渡性或临时性福利事业,是指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过渡性福利措施。 (4)依民政部门履行的职责分类,还可划分为:如社会福利生产等。社会福利生产是指为吸收和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的特殊福利事业。其目的是,通过组织残疾人从事福利生产,培养他们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观念,解除思想包袱,促进家庭和睦,成为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的人,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我国早在1986年时,城镇7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得到了劳动就业安置,全国社会福利生产企业产值超过60亿元,利润达6亿元。为稳定和发展社会福利生产,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保护政策。 3.特征 第一,机会均等,待遇平均。首先,社会福利保障没有特定的对象,凡属国家法定范围内的公民都有权享受福利待遇。其次,社会福利提供的保障项目对每一个劳动者来说都是一致的,不受职业、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如国家开办的医院、学校和福利工厂,社区建立的各种福利设施等,人人都可以根据需要享受。再次,社会福利提供的待遇标准是一样的。如我国的过渡性价格补贴和其他生活、生产、交通、出差等津贴,包括社区和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的福利性津贴,对所有享受者只有同一个标准,不存在一部分人高,另一部分人低的问题。 第二,权利和义务脱节,保障侧重服务性。社会福利事业所需经费来源于国家拨款、社区自筹、企业提留和福利工厂本身的积累,作为受益者个人不直接承担任何义务。因此,社会福利关系所体现的也不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关系,同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比则更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在保障方式上,社会福利也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和设施。可见,社会福利侧重满足人民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为保障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第三,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意义。首先,从政治意义上看,社会福利作为实施政策的工具,为统治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实现某种目的服务。从经济意义上看,社会福利属于再分配范畴,是消费品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大家知道,有些消费资料与内容,如学校、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孤儿院、养老院、康复中心、文化中心、游乐场所等,是不可能以工资形式分配的,只能以国家、集体或职业福利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从社会意义上看,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进步事业,是最为政府关注和人民最乐于接受的社会保障措施。同时它的存在不以社会制度的性质为转移,不论社会

    注意事项

    本文(人力资源管理之员工福利.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