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园林景观与环境 行为心理ppt课件.ppt

    • 资源ID:1892301       资源大小:5.27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园林景观与环境 行为心理ppt课件.ppt

    1,第八章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理论,环境-行为研究简介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环境设计 环境认知 空间行为 人体工程学概说,2,第一节 环境-行为研究简介,环境一行为研究的兴起基本概念 主要研究内容,3,一、环境一行为研究的兴起,环境决定论 :是物质决定论的一种。认为人类的行为就类似于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受外在原因(环境)的影响,其特别强调环境因素决定个体行为。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随着环境意识和人本意识的加强,使用者要求扭转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呼吁改善环境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求环境设计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社会和文化需要。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国际建筑心理协会(IAPC)、,4,二、基本概念,环境:人既是环境的中心又是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分为社会、自然和人工环境。人的需要 :马斯洛(AMaslow)“需要层次理论” 行为:行为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采取的过渡行动状态。在环境一行为的研究中,行为不仅包括可观察到的具体反应和活动,而且还包括知觉、认知等内容。由于心理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研究人的心理必须从人的行为及其对于剌激的反应入手。,6,三、主要研究内容,早期的研究领域 :第一类包括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空间行为以及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体现了行为对环境的主动作用;第二类包括环境态度、环境评估、生态心理以及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对行为的主动作用。研究内容的深化,7,热点课题有: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城市环境意识与环境认知、环境一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规划与环境评价、特殊群体的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视觉心理学与听觉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评估标淮、空间与行为、特殊环境设计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环境 行为研究中,与环境设计密切相关的内容一般称为环境行为信息,包括不同尺度的场所研究、使用者的群体特点和环境行为现象。其中;环境行为现象反映了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理解群体和场所维度中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8,第二节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环境设计,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9,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建立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是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似动现象,10,惠太海默摒弃了以往的心理学强调知觉是单个感觉集合的理论,提出这种似动现象绝非某些感觉元素的总和,而是所感知到的一种运动整体,一种格式塔。 他认为作为整体的知觉不可分析为元素,而是整体先于元素并决定了部分。 惠太海默与其他人一起,以研究人对图形的知觉为契机,扩展研究领域;最终形成了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的含义 词义 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还具有组织的含义,英译为configuration或音译为gestalt,中文翻译为“完形”或音译为“格式塔”。术语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引申 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于是,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立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12,二、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 群化原则 简化原则,13,(一)图形与背景,人们不能对一定场地内的所有对象都明显地感知,而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突显出来成为图形(figure),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ground);俗称图底之分。 对“形”的认识是依赖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人们在观察某一范围时,采用把部分要素突出作为图形而把其余部分作为背景的视知觉方式。“图”指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形”,“底”就是“图”的背景。图底理论(或称图形一背景分析、实空分析)主要研究的就是作为实体的“图”和作为空间的“底”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验证明,图底之分是视知觉最早具有的反应,是先天赋予的,后天经验对此只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15,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具有的规律,轮廓清晰明确的成为图形,轮廓较为模糊的后退成为背景。图形较小,背景相对较大。因此,图形有轮廓感,被感知位于背景之前或背景之上,同时,在图形与背景交界处,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即图形总是被感知为与背景分离的单独整体。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或部分围合并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互换。,17,图形与背景关系的应用研究,18,2、图底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图底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真实环境中有清晰程度不同的图底关系: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时该清晰的却很模糊,该模糊的反倒清哳,不一定符合使用要求;这就需要经过设计加以调整。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较难区分,则形成暧昧或混乱的图形,视知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使人感到疲劳。此时若强制集中注意力观看,则会加重视觉疲劳而心生厌烦。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有助于突出景观的主题;而且也符合人的视觉特点。,19,3、构成良好图形的主要条件,小面积相对于大面积更容易成为图形。当小面积采用对比色时尤其引人注目。单纯的几何形体容易成为图形。水平和垂直的形态比斜向更容易形成图形。对称的形态易成图形。完整、封闭的形态比开放式的形态容易形成图形。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容易形成图形。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单纯的几何形体容易成为图形。,21,(二)群化原则,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邻近原则 :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相似原则 :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连续原则 :按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一个完整的图形。,封闭原则 这类所感知到的完整图形有时被称为主观轮廓”。达到这种闭合的效果一般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不完整的视觉对象在完整时呈简单形状;第二,这一简单形状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24,(三)简化原则,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那个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简单几何形体容易被感知为图形。另外,人们在对视觉刺激进行组织时,也喜欢采取尽量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良好完形原则: 视觉组织将组成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简洁原则:简洁原则为良好完形原则的深化,指知觉在面对组织空间位置相邻的视觉剌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26,格式塔组织原则从理论上阐明了知觉整体性与形式的关系。由于这些原则出自图形实验,运用时易于掌握、操作和引申,对环境设计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上述原则主要适用于二维几何图形和视点静止的三维景观,有时难以对真实环境中的视知觉做出满意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直觉,忽视后天经验和文化的影响,因而也难以对个人和人群的知觉差异做出恰当的反映。,27,第三节 环境认知,心理学中,环境认知就是研究人如何识别和理解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识别和理解环境,包括在环境中定向、定位和寻址的能力。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Ima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为“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 易识别性与环境设计,28,一、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凯文林奇的城市的意象“公共认知地图或“公共意象图” 城市意象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路径(Paths):运动的通道。 标志(Landmarks):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 节点(Nodes):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区域(Districts):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边界(Edges):边界是线性的界限,用来划分城市中不同的区域,界定城市与周围环境。,32,认知地图来源于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带有直觉性和形象性。性别、年龄、经验、职业、文化、经济、活动模式等的不同,造成了认知地图的差异。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定目标的空间方位、距离,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建立起个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33,二、易识别性与环境设计,我们常用“易识别性”来表示观察者对城市结构模式的识别。如果人们很容易判断城市中心的大致位置、指出主要交通线的方向、了解自身所处的方位并找到要去的目的地,这个城市就是容易识别的。这一概念也可推广运用于不同尺度的环境,如建筑物、建筑群、广场、居住区、公园等。不言而喻,处理好五种基本元素就有利于形成凭直觉迅速判断的环境意象,使环境变得易于识别。 从整体着手构成环境景观 运用注意规律组织环境景观 根据识记特点设计环境,34,(一)从整体着手构成环境景观,保持区域景观的特色 加强某些区域景观的独特性,不仅可提供丰富复杂的体验,而且对易识别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的制高点既是眺望周围环境的观景点,又是行人识别环境的标志:换句话说;既可观景又可点景。 中心标志 在环境大致适中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构图的中心,而不需要是几何中心)设置中心标志物,对方位知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对环境整体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上海新天地更新前后景观对比, 保留了区域景观特色。,36,(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环境景观,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觉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对象的选择性和意识的集中性两个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运用注意规律,能够改善环境的易识别性。 道路和标志视域与注意的广度 第一印象,38,1、道路和标志,行人沿着道路行进时,各类的标志物对步行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也满足行人边走边看的行为习性,并能够使人通过对标识物的注意而识别环境。人轻松步行的最远距离约为200-300米,因此每隔相应的距离设置一个(组)清晰的标志物,就会格外引起行人的注意。标志物可以布置在道路的一侧、横跨道路或是与道路相对成为对景的位置上。,39,2、视域与注意的广度,最佳视域可用来控制和分析空间的大小与尺度、确定景物的高度和选择观景点的位置。景物高度为H;人与景物之间的距离为D,当D/H1时可以观察景物的细部;当D/H=2时,可以观察景物的整体;当D/H3时,可以观察景物整体与周边环境。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掌握的对象的数量。经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涉及的范围也不过6-7个。,40,3、第一印象,起始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特别容易为人所感知;通常也保留最久。设计时,我们应强调城市、风景区、公园等景观给人的第一印象,如对入口(景观序列的开始)进行重点处理,常常格外引人注目。这类重点处理在心理上具有多重意义,它标明了领域的入口和界限,反映了领域的人格化倾向,具有象征意义并形成强烈的起始刺激,从而成为识别整个环境的标志和起始点。,41,(三)根据识记特点设计环境,共性寓于个性 经验证明,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一组对象最容易识别。一般来说,这些个(共性变化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便于识记,相对来说;色彩、形式、质感、肌理、入口处理、特征性树木、地形等方面的变化尤为重要。无意识识记 无意识过程中记住的事物可经久不忘。一般符合人的兴趣、能激起情绪的对象容易使人产生记忆。其他识记特点 起始刺激和最后刺激更引人注意,也更易于识记,一般交叉路口、靠近边界的景观(标志物)比较容易识记。,42,不能以路牌、地图等指示标志作为识别的主要手段,而应依靠意象去识别环境。易识别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意象;有助于定向、定位、寻址和交往:令人情绪上感到安全和安定;减少因方位混乱而产生的精神压力。总之,环境越易识别,意象就越清晰,行为就有了依据,对环境的比较、评估乃至欣赏就有了基础。,43,第四节 空间行为,空间行为(Spatial Behavior)是环境(建筑)心理学八大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内容是透过现象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即人如何使用空间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 空间行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私密性(Privacy)和领域性(Territoriality)。 领域性和领域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人的行为心理和空间设计,44,一、领域性和领域,领域性和领域的含义 领域的类型 领域的主要功能 外部公共空间的领域性 外部空间领域设计的主要内容,45,(一)领域性和领域的含义,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Territory)。领域性是所有动物的天性。人的领域性包含生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46,(二)领域的类型,根据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阿尔托曼将领域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类。 主要领域(Prlmary Territories):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 次要领域(Secondary Territories):次要领域对使用者来说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专门占有,使用者对其控制感也没有那么强,属半公共性质,是主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桥梁。公共领域(Public Territories):可供任何人暂时或短期使用的场所;,47,(三)领域的主要功能,提供安全感:领域的边界,尤其是城墙、院墙等物质边界,起着维护领域、加强安全的作用,领域的扩大部分,如宅前的花园,能对侵犯起到某种缓冲作用。 提供控制感:领域有助于私密性的形成和控制感的建立。加强认同感:领域能加强占有成员从属于同一空间范围的认同感,进而促使其积极参与该领域的管理和建设。,48,(四)外部公共空间的领域性,外部公共空间属于公众而不属于某一个人或群体,因此,所发生的领域行为与所有权基本无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领域的形成 :只有当一群人从事相同的活动时,才有可能在一定区域保持明显的领域性。领域的巩固:由干外部空间本身就具有公共性质的特点:因而领域的形成较难,同时也难以巩固。对于领域的巩固通常有两种方式:吸引他人被动参与或是用含蓄的方式主动保卫。,49,(五)外部空间领域设计的主要内容,空间区分 :设计中预先假设不同群体偏爱占有的空间位置 ,或是设计中应尽可能设置一些大小形状、限定条件、开敞程度不同的空间,供不同群体自行选择适合于自身的领域。 领域入口领域的边界,50,二、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动作、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无论陌生人之间、熟人之间还是群体成员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采用恰当的交往方式十分重要。个人空间: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变化。人际距离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51,人际距离,密切距离(Intimate Distance):密切距离00.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互相体验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的距离。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个人距离为0.45 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会距离是1.203.60m,这是在大多数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中所惯用的距离。在眼睛垂直视角60的视野范围内可看到对方全身及其周围环境。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公共距离指3.607.60m或更远的距离,这是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距离。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 。,52,53,三、私密性,私密性和公共性 私密性: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 公共性,独处是人的需要,交往也是人的需要, 私密性与环境设计,54,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私密性的关键在于为使用者提供控制感和选择性;这就需要从空间的大小、边界的封闭与空间的开放程度等方面,为人们的离合聚散提供不同的层次和多种灵活选择的可能。 形成独立空间 提供控制,55,四、其它值得关注的空间行为心理,安全性和依靠感参与和交往愿望从众心理喜新、求异心理边界效应,56,安全性和依靠感,人出于防卫的本能而要求保证自己的安全范围或领域(空间泡),会尽量隐蔽自己而面向公众,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研究和掌握人们在安全性和依靠感方面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有助于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流的运动、人群的分布、空间的中心位置等,利于有效而合理地组织空间及安排相应的功能设施。,57,私密性和尽端趋向,人还有保证自己或小团体的私密要求,在各种空间场合里,人会有各种不同的私密要求,从视、听方面保持隐秘性,不希望别人去了解他们。在没有独立空间的情况下,人们会有尽端趋向。,58,人具有社会性,参与和交往的愿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合适的空间环境将有助于人的交流,反之,将会制约人的相互交流。 “共享空间” 将各种空间要素和性质集合在一起,设计一个便于人们进行各种不同层次交流的空间场所 。人的参与活动有2种情况,一是直接参与,二是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是指人喜欢直接加入一种活动,譬如公共广场中锻炼身体、跳舞等;间接参与指人喜欢作为观众或听众介入活动。,参与和交往愿望,59,人还有从众的心理倾向,在一些公共空间里,当人们没有明确方向的时候,往往随大流。因此,在一些公共空间里,要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交通和人流的运动去向。 常见的事物或者特征不明显的环境往往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甚至视而不见。但一件新奇的事物和从没有见过的、特征鲜明的环境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在细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形、色、光的手段创造新的、变化的、具有个性的形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从众心理和喜新、求异心理,60,边界效应,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ge)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逗留的地方,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在城市空间中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人站在广场边缘或建筑物四周,比站在外面的空间中心理更为安定和舒服。因此,休憩设施一般安置在广场边缘或建筑物四周。在细部景观设计中,场地边界设计得越丰富,人们停留的概率越大、时间越长。,广场上公众对于“座位”的选择,座位布置对行为的影响,第五节 人体工程学概说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理学、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人体测量学、时间与工作研究。按照国际工效学会(IEA)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一机器一环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各组成部分,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生活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即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由于细部景观设计要研究和分析人、设计要素和环境的整体统一关系,更加贴切人的活动,因此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是做好细部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具体联系到细部景观设计,其含义为:以人和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外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要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所用,就要懂得人的心理和行为要求。要使景观环境很舒适,就要懂得人的知觉特性。,人体工程学在细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确定人和人际在场地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确定景观小品、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提供适应人体的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3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人的行为,

    注意事项

    本文(园林景观与环境 行为心理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