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

    • 资源ID:1891788       资源大小:8.92MB        全文页数:1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

    政治经济学课件,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本学期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二章 商品经济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四章 资本流通与交易费用第五章 平均利润、利息与地租第六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第七章 资本积累与企业社会化第八章 资本积累与国家的经济参与第九章 资本国际化与国际垄断,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及其市场兼容性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学习意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基 础,存 在,发 展,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有目的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人类进行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产业革命,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1)从再生产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可以表述为四个环节:生产(直接的生产关系)、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2)斯大林从生产关系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生产关系概述为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经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马恩全集,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的构成,两种观点: ( 1)生产力是由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要素构成的。 (2)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两项,构成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生产关系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方式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4.必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1)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形态(2)二者的辨证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一起共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的科学 (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革命性 政治经济学往往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和呼声 (二)具有科学性 揭示了社会经济的运动规律,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一)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加强对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二)可以自觉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三)有利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学好专业课及其它经济科学奠定理论基础,第一章思考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试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来分析说明某个问题,第二章 商品经济,本章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本章分为四节,主要阐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内容。第四节自己阅读。商品经济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要借助于货币交换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态(以交换为生产目的)。相对于自然、产品经济而言。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理论,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前提条件。 2、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也称抽象劳动。(具有同一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他反映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劳动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具体劳动:指各种目的、方法、程序、对象和结果都不同的劳动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价值人的脑、神经、肌肉、手等的耗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人类同一次劳动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首先由马克思发现和证明,三、价值量,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长短、价值量的决定: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计量:由简单劳动(基本计量单位)决定,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自身,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多倍。折算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实现的。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特长的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但在同一时期,各种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影响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因素: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具体的劳动生产效率。取决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生产设备的组合和功能,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部门)。,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但二者往往又存在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总根源。,简单商品经济内包含着一系列矛盾:(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只有经过交换,价值被承认,才能解决主要矛盾,从而解决其他矛盾。,、私、社的矛盾决定和支配着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支配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缩小。、私、社的矛盾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随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分工的发展,私、社的矛盾逐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第二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价值形式:指商品的内在价值通过商品交换而得到的表现形式。、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的在个别场合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包含了价值形式的本质特征,包含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1:2,1只绵羊=2把斧头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2、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2把斧头 3件上衣 1只绵羊= 5公斤茶叶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 证明了商品具有无差别的价值,价值表现更为完全、充分,但交换经常发生困难。,3、一般价值形式 2把斧头 3件上衣 5公斤茶叶 =1只绵羊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革命性飞跃: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交换通过媒介物进行。,4、货币形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二、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一)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本质:一般等价物,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三)职能:指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固有的功能。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由货币的本质决定。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外在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两大 因素:商品价值、货币币值,650元,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决定着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又反过来实现和促进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市场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通领域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问题:我国这两年的经济通胀是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增加造成的?,铸币:指按照一定的成色和一定的分量铸造成某种形状的金属货币。,纸币:指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为何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为纸币不是按照自身的价值,而是按照他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通货膨胀:在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情况下,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指物价持续、总体上涨。,电子货币,3、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被贮藏起来时执行的职能。执行职能时,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实行金属货币时,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起因于赊帐的商品交易 货币流通规律改变,5.世界货币:当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的职能。必须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第三节 价值规律,一、内容: 1、价值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价值的实现: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二、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原因: 1、价格不会与价值偏离太远。 2、从较长时期同一商品看,价格与价值相等。 3、从全社会、同一时期不同商品看,商品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 所以,从总的趋势、平均的看,价格与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三、作用 1、调节社会生产,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2、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对生产者起物质刺激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四、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1、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风险四个机制。 2、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思考题,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2.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3.货币、货币的本质及职能。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本章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本章分为四节内容: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增殖运动;剩余价值最大化;工资。本章内容都较重要。,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单商品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是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货币是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出发点和首要条件。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二者的区别在运动中,二者有着不同的流通形式。,(一)货币的流通形式与资本的流通形式:作为货币的货币,它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流通形式:W-G-W作为资本的货币,他的流通形式是:G-W-G(G=G+G, G即 ),m,1.二者的共同点:都由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同样是商品与货币相对立。2.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1) 流通的目的不同:前者为使用价值;后者为价值 (2)流通的内容和实质不同:前者流通的内容是使用价值,实质是劳动的交换;后者流通的内容是价值,实质是价值的增值。 (3)运动的限度不同 :前者是有限的;而后者是无限的。,(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 被称为资本总公式,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所共有的本质特征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要求,要在流通中实现价值的增值,但在流通中实现增值又和价值规律相矛盾。也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说明,资本不能从流通中增值,又不能不从流通中增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条件。,(三)剩余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1.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单纯的商品买卖,不会使货币增值。按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与商品或商品与货币交换必须是等价交换。2.剩余价值不可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货币投入流通为条件的。劳动力、原材料、设备要通过流通领域购买,生产的产品要通过流通领域销售,实现价值和价值的增殖。在G-W-G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关键是购买到一种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A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另一个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最终解决.,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1.劳动力必须有人身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力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农奴制度瓦解,手工业者分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三)劳动力商品 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量的构成:包括三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确定是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2.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他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般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一)一般劳动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三要素。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显著特点: 1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为资本家进行劳动 2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劳动者所有。,(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形成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举例:鞋厂一小时工人生产一双鞋,每双鞋的市场价值16元,需消耗牛皮、鞋钉、鞋绳等材料10元,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5元,工人一天工资6元 。12小时:12*16=192(元)=(10+5)*12+6+6前6小时:6*16=96(元)=(10+5)*6+6后6小时:6*16=96(元)=(10+5)*6+6,可见,雇佣工人的工作日是要区分为两个部分的: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叫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而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马克思说: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他反映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 资本的本质,(一)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关系,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按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可变资本: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Capital,(二)产品价值 w=c+v+m,c+v 是资本家的总预付资本, c为生产资料消耗, v+m 是生产过程创造的新价值,m为剩余价值。 除了生产过程以外,流通过程、管理过程、研发过程,也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三)扩展的价值构成公式,W=c+v+m =(c+v)1+ (c+v)2+(c+v)3+(c+v)4+m =(c+v)i+m (c+v)1、2、3、4分别为生产、销售、管理、研发过程中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必要耗费的价值。M中未扣除利息、税收,成本一定时,只有销售价格高于成本时,才有m.,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一)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由追求财富的内在动力和不被淘汰的外在压力所决定。(二)劳动者是影响剩余价值水平的根本原因(三)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问题:如何构造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得到保证。契约平等与权威控制的并存,构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特征。,二、剩余价值率,1.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以物化劳动形式表示剥削程度2.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或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以活劳动形式表示剥削程度。可增加剩余价值量的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可变资本量,二是提高剩余价值率。,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由小时延长至小时,剩余价值率如何变化?劳动日长短的确定:最短界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长界限:取决于生理与社会、道德界限劳动日长度最终是由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的,怎样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提高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且降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才能降低,从而劳动力的价值才能降低,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缩短,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才能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具体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在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而实现的。,(三)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是指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形成的剩余价值。举例:一般鞋厂:12小时 12双鞋 每双耗费活劳动1小时 价值1元 每双鞋社会价值16元 工资6元(6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技术先进:12小时 24双鞋 每双耗费活劳动0.5小时 价值0.5元 每双鞋社会价值16元 个别价值15.5元 工资6元(3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正是在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得以实现。 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但二者存在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许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整个阶级都能得到。,区别,联系,三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二)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1 推动了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 2 推动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不断扩大. 3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发,对外贸易的发展. 4 加剧竞争,加深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三)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第四节 工资,一工资的本质(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或者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资表面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劳动的买卖.(二)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既无价值,又无价格.因为: 1 工人的劳动在出卖前是不存在的. 2 劳动的价值无法确定,无法说明. 3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按等价交换原则,违背了剩余价值规律;如不等价交换,违背了价值规律.,工资的形式,(一)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计件工资:是根据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二者都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本质相同. 哪种形式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三)工资的辅助形式:奖金 津贴 福利金 购买本企业股票等.,三 工资水平及其变动,(一)名义工资: 以货币表现的工资(二)实际工资: 指用货币工资实际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受物价 税负 房租高低等因素影响.(三)相对工资:也叫比较工资.指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相比较的相对量.(四)工资的国民差异:各国构成劳动力价值的因素各不相同,各国工资存在明显差异. 1 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不同,实际工资差异并没有名义工资大. 2 发达国家劳动者教育程度更高,素质更好,加上劳动强度大,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要大得多.即使支付更高工资,也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降低.,思考题,1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 资本的本质及分类.3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4 工资的本质及形式.为什么说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5 如何正确认识工资的国民差异?,第四章 资本流通与交易费用,本章主要通过分析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说明资本顺利运动所需的条件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本章分为三节内容:资本循环与周转; 流通费用理论;交易费用与交易治理结构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一)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 、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 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产业资本采取货币形式.2 生产阶段:生产出包含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决定性阶段.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3 售卖阶段:卖出商品,收回预付的货币资本并实现价值增值.采取商品形式.将资本三个阶段的运动连贯起来,就是,资本循环,(三)资本循环,资本循环的含义:就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购买 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实现了价值增值,资本由出发点又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GWP W G, G W PW G G,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资本循环运动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过程. 但流通过程同样是生产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一)产业资本的循环可区分为三种形式的循环:1.货币资本的循环2.生产资本的循环3.商品资本的循环(二)资本循环连续不断进行的条件资本循环连续不断进行,要求产业资本不仅必须依次采取三种资本职能形式,而且必须同时处在这三种形式上.,三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指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主要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循环主要是说明循环顺利进行所需要的条件)(二) : 指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资本的生产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资本的流通时间(购买时间、售卖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三)资本的周转次数: U (年) n (周转次数) u (周转时间)四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一)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来划分。1.划分对象:生产资本2.划分标准:周转方式二者的区别:1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周转时间差别很大。2 价值回收的方式、期限和更新的方式不同。,(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1划分的根据不同。2划分的内容不同。 流动资本包括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中的一部分。3划分的目的不同。,(三)固定资本的磨损问题,1有形磨损(实物磨损):在使用中、受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2无形磨损(精神磨损):技术进步或出现了更高能、新型的设备。 固定资本是通过折旧的方式 回收的,应适当提高折旧率,减少有形磨损,避免无形磨损,提高资本周转速度。,使 用,自然力的腐蚀,劳动生产率提高,新机器的出现,五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一)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取决于资本各部分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平均计算。 1 固、流的周转速度。 2 固、流的构成比例。 3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 固、流的周转速度加快,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增大实际资本量,增加剩余价值量,尤其是v的增大,更是剩余价值的直接来源。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m表示剥削程度,是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的剥削率。 m年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是多次生产过程m之和。m相同,m年不同,一般后者大。,第二节 流通与交易费用,一 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 商业流通费用:商业资本家垫支的流通中必须开销的费用。与商品的二重属性相联系,可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一)生产性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发生的费用,如商品的运输费、包装费、保管费、分类、配送等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继续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工人能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二)纯粹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而发生的费用。可分为三项:1 买卖过程引起的费用。如广告费、办事处的费用、商业雇员的工资等。买卖都不能使价值增值。2 簿记费用。3 货币费用。 主要是第一项。,二交易与交易费用,由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1930年首先提出。(一)信息搜寻费用。(二)合约的起草、商谈与签署生效方面的费用。(三)监督履约。,第三节 交易费用与交易治理结构,一 交易过程的特点 与交易费用有关的交易过程的三个特点:1 资产专业化程度 2 不确定性3 交易频率,二交易的协调方式,1 “市场和约”2 “双头关系”3 “等级式交易”4 “一统式管治结构”,思考题,1 产业资本循环。其经历了那些阶段?采取了那些职能形式?2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3 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哪两类?,第五章 平均利润、利息与地租,本章主要阐述剩余价值的分割。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即可分为产业资本与产业利润;借贷资本与利息;地租。在不同领域投资都能够按平均利润率获得大致相同的平均利润,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一、利润和利润率1.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mP2.利润率: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P = m / (c+v)3.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m反映资本对工人剥削的程度;p反映资本增值程度的高低。 利润率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P m ,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1. 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2. 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c:v,p115)的大小3. 取决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4.取决于不变资本的节省,三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一)部门内部的竞争与超额利润1.涵义:部门内部的竞争指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利润就叫超额利润。,2.竞争的形式(1)价格竞争(2)品牌努力(3)营销组织与服务(4)产品创新(5)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3.竞争的结果;使同种商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市场价格)。 部门内部的竞争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涵义: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各个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的自由转移而实现的。2.竞争结果:是各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P的平均化过程,是各部门的m重新分配的过程,按“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取得平均利润。,(三)平均利润理论的意义,1.平均利润的形成,掩盖了利润的本质与来源。 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不再一致,利润似乎只与资本的数量有关。2.工人受全体资本家阶级剥削 平均利润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问题(思考与讨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在生活中是否常见?试举例说明。,三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成本价格:即生产成本, W=c+v+m = k + m指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之和。K=c+v = k + p 1.使企业赚钱还是亏本的分界线。 2.是资本家经营成败的关键。(二)生产价格:指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中心上下波动。 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四 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反趋势,1.沉淀成本与退出壁垒 2核心竞争力与进入壁垒3创新与先发优势4垄断性行业具有进入壁垒问题: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否意味着各行各业的利润率都没有多大差别?为什么?,第二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一 借贷资本(一)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二)借贷资本的形成:调剂资本余缺,GGWPW G G,借贷关系,还本付息,1 来源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过程中游离出来的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暂时未用于更新设备的折旧费、流动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食利者及社会成员的货币储蓄。2 另一部分资本家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应付生产和经营中的某些季节性和临时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入货币资本。 3 借贷关系形成,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二 借贷资本的特点(一)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二)借贷资本具有双重身份(三)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三 利息与利息率,(一)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m的进一步转化形式。(二)利息率:是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最高限度: 最低限度: 平均利润率一定时,利息率取决于 资金供求关系; 利息率反过来也影响资本 供求,影响社会生产与流通。,interest,四 银行、金融资本与银行利润,(一)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务人和债权人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二)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掌握大量金融资本的少数大垄断资本家集团。,bank,金融资本,金融寡头,(三)银行利润,1来源:银行存贷利息差额。2银行利润率=(贷款利息收入-付出存款利息-各种管理费用-呆坏账损失 )/自有资本(1)贷款利息收入:取决于贷款利率 ;对企业发放贷款的数量(2) 经营成本:包括存款利息与管理费用 (3)呆坏账损失:是银行经营的特殊成本,是对银行利润的扣除。 银行利润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m.,五 信息与银企关系,(一)选好优先贷款对象,涉及的难题1 信息不对称:2 激励与约束:贷款部门与人员(二)解决办法:1 发展中介性信息核实机构2 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创新3 对接受贷款企业实行担保与抵押制度,降低呆坏账的风险,rental,第三节 地租,一资本主义地租 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一)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普鲁士和美国式两种不同的道路实现的。(二)资本主义农业与封建农业的根本区别:(1)涉及的阶级不同(2)地租的构成、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剥削收入,是农业工人创造的m的一部分,是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率的那部分m。它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二 级差地租,(一)级差地租:1 级差地租:指由于耕种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2产生原因:土地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3形成的条件:土地质量差别或自然条件的不同,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客观条件。,4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以劣等地的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 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经常的、稳定的,被经营优、中等地的资本家获得。5级差地租的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m.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具有两种形态。,优等地中等地,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劣等地,劳动生产率低,个别生产价格高,社会生产价格,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二)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土地位置不同,是等量资本投在等量面积的各级土地上使用时产生的不同结果。1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引起的级差地租2由于土地位置不同引起的级差地租,120,30,30,24,30,20,30,180,30,60,(三)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下,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等量投资而具有的不同生产率所产生的。 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不同表现,实质上二者是相同的。,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由等量资本投入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块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三 绝对地租,(一)绝对地租:指农业资本家无论租用什么样的土地,都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地租。(二)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土地有限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三)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农产品以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问题: 为何前些年许多土地抛荒?这几年又会出现民工荒?,四)产生的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五)源泉: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m. 问题:如何看待战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对绝对地租形成的影响?,四 垄断地租,(一)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垄断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由某些地块特殊的自然条件产生。(二)形成的实体:是由于产品的价格可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卖。绝对地租具有了垄断地租的性质。,五 地价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却成为买卖的对象,具有价格。土地的买卖,实际上是收取地租权利的买卖,土地的价格也就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的决定,取决于地租数量和利息的高低。 地价、地租存在上升趋势。,思考题,1生产价格、平均利率。2生产价格是如何形成的?3地租的本质、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条件、形成的实体。,第六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本章主要是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学说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包括四节内容,其中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四、经济危机,其中一、二、四三节较重要。,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积累(一)生产与再生产 1 生产: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 2 再生产: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不断重复。分为:,(二) 简单再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一 100 80c+20v+20m=120二 100 80c+20v+20m=120三 100 80c+20v+20m=120四 100 80c+20v+20m=120五 100 80c+20v+20m=120六 100 80c+20v+20m=120,(三 )分析简单再生产,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些特点: 1 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养

    注意事项

    本文(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