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1.docx

    • 资源ID:1861275       资源大小:121.7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1.docx

    西南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教学单位 _ 经济学院_姓 名 _ 蔡 际 宾_学 号 _ 200430202048_年 级 _ 2004级_ _专 业 _国际经济与贸易_指导教师 _ 安 果 职 称 _ 教 授 2008年 5 月 1 日目录文献综述1 温州城市概况以及“温州模式”的产生1.1 温州城市概况1.2 温州模式的发展史1.2.1 第一阶段:以社队工业及农村街办工业为主要形式的孕育阶段1.2.2 第二阶段:以家庭企业为基本形式的初始阶段1.2.3 第三阶段:以“股份合作制 ”为典型形式的试验阶段1.2.4 第四阶段:以公司制为代表形式的成熟壮大阶段1.2.5 第五阶段: 现代企业制度为代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特点的飞跃式发展阶段2 温州模式的现状及特点2.1 温州模式的现状2.2 温州模式的特点2.2.1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培育结合在一起2.2.2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2.2.3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2.2.4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2.2.5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3 温州模式存在的问题3.1 企业技术水平低,产业升级难3.2 家族经营管理制度落后3.3 本土资金外流现象严重3.4 人才引进困难,高级人才留不住3.5 投资环境比较差,外资严重短腿3.6 上市企业少,企业缺乏向公众融资的意识4 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如何建立“新温州模式”4.1 政府篇. 4.1.1 政府宏观调控引导民间资金正确运转 4.1.2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1.3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量引进外资4.1.4 积极引导企业上市,为企业上市导航开路4.2 企业篇4.2.1 提高企业层次,提升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4.2.2 努力提高生产技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4.2.3 走品牌国际化战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4.2.4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以优厚条件吸引高级人才5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Brief Analysis on the way of Reformation of 'WenZhou pattern'【摘要】:温州模式在1992年之后就开始在全国声名大噪,与“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经济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便开始高速增长,所谓的“温州现象”更是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人们把温州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总结,并称之为“温州模式”。然而,随着外界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之后温州经济增速开始出现下滑,由先前的稳坐浙江省前三甲掉到了倒数行列,温州模式开始面临着模式调整与思路变革的考验。一些人开始提出要建立温州发展新的思路,文中称为“新温州模式”。所谓的“新温州模式”是作为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已经变化了的环境下,对原温州模式自发进行一系列调整,并经过不断的在汲取原有的精华的基础上综合加总而形成的新发展方式或经验的总结。本文将通从温州模式的发展之路上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现状入手,找出导致整个结局的内在原因,并用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为寻找到一条比较好的温州模式变革之路,以对温州经济的复兴和温州模式的改革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关键词:温州模式 变革之路 政府引导 自我变革 新温州模式Abstract Wenzhou pattern gain so much national reputation after 1992, and be named The 3 big economic pattern of Chinatogether with Zhu Jiang River pattern and the Southern Jiangsu patter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Wenzhou economy won a fast growth, so-called “the Wenzhou phenomenon” has aroused high interests, people have carried on the Wenzhou's road of development the summary, and called it “the Wenzhou pattern”. However, along with outsid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nceasingly change,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fter 2003, the Wenzhou economical speed-up starts to appear slides, from formerly sat of Zhejiang Province down to the bottom ranks, the Wenzhou pattern started to face the tough test which the pattern adjustment and the mentality transformed. Some people start to propose that must establish Wenzhou to develop the new mentality, in this article is called “the new Wenzhou pattern”. So-called “the new Wenzhou pattern” takes the economic subject the private-owned enterprise have already changed under the environment, makes a series of adjustments spontaneously to the original Wenzhou pattern, and after unceasing in derives the original essence in the foundation to synthesiz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way whose experience's summary the footing forms. This article will pa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meets from the Wenzhou pattern's road of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questions to caus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slides to obtain, to fine the reasons , and conducts the analytical study with the related economic knowledge to it, to seek finally to road of the quite good Wenzhou pattern transformation, try to find a best way to such reformation.Key word Wenzhou pattern Road of the reformation Government lead self-reformation New Wenzhou pattern1 温州城市概况以及“温州模式”的产生1.1 温州城市概况一直以来,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以及许多国内二级城市的领导人纷纷到温州参观考察,想要学习温州人的发展模式。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温州模式”受到如此的青睐和追捧?所谓的“温州模式”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家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温州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非集体(个体、私营或联户)企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专业化市场分工与专业化市场导向为特征的一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民营经济为主力的区域化经济模式。统计数据数表明,温州的民营经济生产产值大约占到温州经济总产值的 95%以上,这在全国同级城市中是相当少有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1.2 温州模式的发展史回顾一下温州模式经济的发展之路,大致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1.2.1 第一阶段:以社队工业及农村街办工业为主要形式的孕育阶段      (1956-1978)这是指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温州低迷的国民经济和夹缝中生存的民营经济共存的时代。1956年,永嘉县委以三溪区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为试点,有组织地进行“包产到户”实验,在全国农村开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先河;1957年,平阳县宜山的手工巧匠改革纺织工具,进行民间土纺土织生产;1958年,温州市郊及各县发展了一批社队工业,在60年代调整中,大部分解体后回到农业第一线;在市区,街道民办企业始于解放初期民政部门组织失业工人生产自救,文革中遭严重破坏,但为街道工业提供了机遇,成为城市工业的重要力量,但却被视为“异端”,受到约束和防范,其发展只能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生存的条件和机会。而温州模式就是在这一的历史背景中孕育起来的。 1.2.2 第二阶段:以家庭企业为基本形式的初始阶段      (1978-1985)这个阶段是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5年期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其间也有众多困难和阻碍,但改革的狂潮最终还是冲破种种阻挠,将温州模式进行了试验。一是推迟了20多年的包产到户终于再次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引火线。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产品基本上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品,但正因为小,使它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满足多方需求;投资少;生产技术要求低。而当时的中国这类小商品是市场的“真空”,温州商人抓住市场机遇,发挥专业协作的群体结构优势,通过市场和遍布全国的、号称“十万大军”的供销员队伍使专业化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流通领域,实现了规模经济。到1984年,温州的小商品市场有393个,其中专业市场有135个,闻名全国的宜山再生腈纶市场、金乡标牌徽章市场、桥头纽扣市场、柳市低压电器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温州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以“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人事家庭工业” 为题,第一次使用了“温州模式”的提法,并配发了温州的启示评论员文章,此后,关于“温州模式”的评论研究著作大量涌现。 1.2.3 第三阶段:以“股份合作制 ”为典型形式的试验阶段     (19851992) 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呈深入趋势,“温州模式”继续提高层次。1985年后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温州开始兴起,并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温州股份合作企业是在家庭个体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个体、私人、家庭企业通过联营、联产、集资、合股等形式逐步演变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由于政府在政策上的难以把握,在整顿过程中,加剧了一些股东的不安心理,在规范化的两年中,数量有了减少。到1990年,全市股份合作企业8088家,产值12.3亿元,分别比1986年减少22.3%和9.6%。基于温州在改革中的超前性,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温州试验区,探索一条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1987年10月26日,温州市出台了我国第一份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国家制定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提供了参考。同年11月7日,温州市颁布的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1992年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提供了蓝本。可以说,股份合作制以特有的制度魅力和生命力,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向。 1.2.4 第四阶段:以公司制为代表形式的成熟壮大阶段     (19922002)这个阶段通常称作温州经济腾飞与跨越的十年。经过了1989年到1991年的三年治理整顿后,温州的经济曾出现了一个停滞。但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温州经济摆脱了属性上的争议,再次让世人瞩目。截至1999年私营企业达8629家,注册资金达65.97亿元,这其中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有1432家,500-1000万元的146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57家。针对温州民营经济在发展壮大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1994年,温州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创业的决定,掀开了温州经济发展的新的一页。尤其是1994年公司法实施后,公司制企业数目剧增,由当时为1158家迅速增加到1999年的9568家,至此公司制逐渐成为温州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涌现出如正泰、德力西这样的与现代企业接轨的大集团企业和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2002年温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工业增加值524.5亿元,增长12.9%,工业总产值2005.5亿元,增长12.1%,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74家,其中民营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2.1%提高到96.7%。近年来,温州还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锁都”、“中国制笔之都”等10余张国家级“金名片”。1.2.5 第五阶段:现代企业制度为代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特点的飞跃式发展阶段  (2002至今)2002年十六大以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再次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代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特点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回顾温州模式经济这20多年改革和发展,民营企业从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优”阶段,标志着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在温州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温州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同时也为温州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温州模式经济的现状及特点:2.1 温州模式经济的发展现状温州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7左右,一些产品在全国市场也具有很高的占有率,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6月,金属外壳打火机90%,眼镜80%,锁具65%,水彩笔90%,剃须刀60%,商标徽章40,皮鞋占有率20。近年来温州陆续获得“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金属外科打火机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称号,并正在努力建设“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制笔城”、“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锁都”等。2006年,温州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温州已达到世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2007年温州GDP达2157亿 市区人均GDP超8000美元据统计,2007年,温州实现生产总值2157.0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8362元,再按年平均汇率7.604折算为3730美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达64675元,折合8505美元,首次突破8000美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就标志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已达到了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2.2 温州模式的特点:温州模式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全国其它多有城市有极大的区别,所以自身特点也格外鲜明。2.2.1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培育结合在一起温州的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经济,温州人的富裕也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富裕。早在家庭工业发展时期,温州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如桥头镇的纽扣市场、金乡镇的徽章市场、柳市镇的低压电器市场、萧江镇的塑料编织市场、虹桥镇的小商品市场等。十来万农民购销员为家庭企业采购原料,把温州的小商品推向全国各地。全市现有商品市场500多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00多个,生产资料市场100多个。不少市场本身就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民营企业,而每一个市场的背后,又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生产企业。2.2.2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温州人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历史机遇,在外的温州人闯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一是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目前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办企业的温州人有120多万人,主要从事服装、鞋革、低压电器、眼镜等加工和销售。其中北京、武汉、成都等10多个城市都在4万人以上。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之后,目前在西部各地的温州人已达60多万人。温州各类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在西部地区已设立6000多个销售公司、地区总代理等窗口;在四川、内蒙古、宁夏、西安、乌鲁木齐、昆明、包头等地已建立了温州商会。二是进行了“三种积蓄”、即资金的积蓄,在外100万温州人的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管理经验的积蓄,温州人在外闯天下,练就了在市场浪潮中沉浮搏击的丰富经验;人才的积蓄,资产总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达到1.6万人,形成了一个新的企业家人才群体。三是实现了“四个提高”。提高了温州产品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无孔不入”的营销网络;提高了温州总体经济实力,拓宽了温州与外地经济合作和交流的渠道;提高了温州人在全国的地位,许多外地人正是通过100万在外的温州人来认识和了解温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富裕文明程度,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2.2.3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即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链。在改革初期,著名的十大专业市场的背后,就是非常专业化的生产,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把千家万户从事各个环节的生产连接起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使温州民营企业不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其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2.2.4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小城镇从改革开放前的18个发展到现在的128个,催生了一批知名小城镇。涌现了“中国农民第一城”的龙港镇、“东方第一钮扣市场”桥头镇、“全国最大低压电器城”柳市镇、“全国第一座商标城”金乡镇、“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鳌江镇等30多个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发展后劲足的经济强镇。温州市小城镇人口占全市的60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80以上,财政税收占全市的50以上。2.2.5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是“温州人经济”。温州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少,具有“自主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负重品格、风险观念、经商能力”,特别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为温州人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温州模式经济是老百姓“三为主”的经济,即企业以民营为主、资金以民资为主、市场以民办为主。温州商人之所以具有独特素质,一是受经商传统的影响。温州南宋以来便是商贾聚居的地方。二是受移民文化的影响。温州自古有过大移民,而且具有多量、多向和多层次的特点,温州商人敢为天下先和勇于走四方的气概,有着移民文化的基因。三是受区域文化的影响。温州文化中有一种有别于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区域商业文化。在国家很少投资、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温州较早地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发展经济,取得了市场经济的先发性优势,使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综上所述,温州模式经济的特点是可以总结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3 温州模式存在的问题任何经济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任何经济模式也都具备两面性。温州模式在推动温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温州模式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民营经济,而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温州的民营企业普片源起于家庭式工业作坊,起点很低,经营管理都相对国有企业来说不规范很多。其次,于全国而言,温州是实实在在是一个相对很特别的城市,所以温州模式经济的不足也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经过总结归纳,温州模式目前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3.1民营经济规模小、技术层次低、产业升级困难,管理方式滞后。温州优势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品层级和准入门槛都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做大做强的空间却日益缩小。温州的支柱产业主要是诸如皮鞋、小商品、打火机、眼镜以及低压电器等,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模仿,产品没有核心技术指标,也没有品牌效应,因此产品的附加值相当低。许多厂家都只是依靠微薄的利润下大量生产取得生存的空间。但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最终导致那些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被那些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挤出这个行业。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许多资金充足,历史较长的企业仍然还停留在原来的技术层面上生产低端产品或者是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做一些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改变,产品的层次依然很低。以产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同时营销模式也相当落后。专业市场和购销员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了,日趋衰落的专业市场正是其真实的写照。最后产品结构调整能力低,自主开发能力弱。以仿制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州民营经济的步伐可谓是步履维艰。3.2 家族管理与经营制度落后。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族管理制度的温州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愈加明显,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引进、配置、培养、储备等方面,家族管理制已成了严重的障碍。 “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也显得十分老化和死板了。家族式管理是指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担任。经营管理运作体系一般是通过血缘或嫡系纽带维系,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归根结底,家族管理通常给温州企业带来如下的弊端:其一,僵化的管理制度,硬是把优秀的人才推出了门外。其二,员工士气不振 ,家族管理模式的企业,其内部的人际关系非常地微妙与复杂。在以老板嫡系为主的人群中,凭能力进入公司的那一部份“外人”,夹在中间总感到无处施展才华。长期以往,外人的工作热情总会耗掉在家族企业的勾心斗角中,人也会失去对工作的信心。 其三,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地沟通机制 。部门的各自为政,也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一个诟病。其四,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已不适宜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句话,温州模式的局限性归根结底还是观念的落后。3.3 本土资金外流现象极度严重截至2007年月底,温州市全各类存款达1800亿元,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达920.3亿元。但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温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348.64亿元,增度只有19.5%,名列全省最后。温州的民间资本到哪去了?据调查了解,温州的民间资本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流向:一是投向外地。早在2002年9月,温州民间资本集中下注四川巴中和自贡,35位温州老板与这两个市签下35个项目,总共投入15亿元;在苏州投下了35亿元;在东北,目前已有76亿元温州资本;而山东前往温州招商,一周就拿走投资136亿元。二是散到各地炒房地产,由温州一些民企组建的“温州财团”,更以千亿元左右的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攻城略地”。三是企业外迁。据调查,目前温州有一定知名度的外迁企业已达1000多家,整体外迁的企业约250家。资本投向的转移,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失血,发展后劲丧失。向对资本外逃、企业外迁现象,资本转移是为了配置资源。温州本地缺乏让储蓄变为投资、增值的空间、项目和环境,这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来讲,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是让人民共同富裕。3.4 人才引进困难,难以留住高端人才由于温州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而且长期以来,家族式的管理下,一人包揽所有大权的情况十分严重。所以能力超群的人才一般很难在温州企业生存。因为一旦他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他必然就会有诸多变革意见,而这恰恰是触犯到企业所有者神经的。数据显示,温州有80%以上的企业目前仍然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唯亲是用现象相当普遍。温州人普遍具有排外心理,关乎企业存亡的大权从来都是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的,所以尽管从2004年以来,温州开始盛行其职业经理人制度,但仅仅2年过后,众多在温的职业经理人纷纷离开岗位。根据调查,普遍的职业经理人都感觉自己在温州的企业里,行为很压抑,权力很受束缚,很难做到真正防守大展拳脚,有很多的顾虑,所以目前整个温州的职业经理人普遍感觉到严峻的生存危机。像这样的高级人才,在温州企业却很难得到完全地施展,所以类似的高级人才大多在温州企业呆不长久,人才流失相当严重。3.5 投资环境比较差,外资严重短腿。一直以来,外资的引进都是温州的一条“短腿”,这些年来,温州的外资引进步伐始终缓慢,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只有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家在温州落户。温州是一种内源型的经济格局,这构成了温州最坚实的增长动力。但是,这种相对封闭的经济结构,导致几乎没有外资进入。1985-2002年,温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75亿美元,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只有8023万美元,2003年之前的20多年间,所吸引的外资总量还不及同省的嘉兴一个地方2003年实际利用的外资额。横向比较,1984-2001年,温州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只占浙江省的4.44%,而同期杭州、宁波占全省比重分别是30.30%、35.48%。从客观来讲,温州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极高的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嫁接型外资项目少的主要原因。从主观来讲,一方面是由于家族型企业经营体制所导致的观念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是与政府缺乏利用外资引进大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超前性、战略性思维有关。开放型经济的缺失,不仅使温州失去了产业升级的外力推动,而且以民营经济一条腿走路,当然就没有民营与外资两条腿跑得快。3.6 上市企业少,企业缺乏向社会公众融资的意识温州民营资本几乎遍及国内每一个省份,也在国际上开始显山露水,但在证券市场却难见他们的身影。浙江东日集团是温州第一家挂牌上市的温州企业,但却是屈指可数的温州上市国企,直到2004年,以汽摩配起家的瑞立集团在美国二板市场买壳,曲线进入纳斯达克,才打破了温州民企“零上市”的状况。2006年,华峰氨纶在深交所上市、华仪电器借壳苏福马在上交所上市,而报喜鸟集团则是2007年初才在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所有的这些现象都表明,似乎温州的民营企业并乐意通过股市去募集资金。因为在他们的眼睛里,在股市募集资金的成本和风险反而比他们自己去民间融资的代价还高,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在民间融资,也不愿意在股市中挣扎。温州民营企业对上市真的无动于衷吗?温州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永远是一个异类?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早期上市企业的做法往往是不惜代价地上市,不顾一切地圈钱。如今企业上市日趋规范,那些不正由于需要公开财务和分红,如今企业上市付出的代价有所提升,而获得的利益相对减少,融资成为上市的明确目的。而对正泰这类实力较强的企业而言,它有着比上市成本更低、更通畅的融资渠道,股东回报率又高,因此上市的动力显然不足。而同是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和绍兴,上市公司的数量却是温州的数倍之多。由此,我们看到,温州企业的上市脚步是那样的缓慢。4 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如何建立“新温州模式” 面对以上诸多的问题,曾经辉煌的温州模式似乎是急需改革的。尽管目前来看,温州的民营经济主导发展的模式仍然有发展的余地,但倘若继续这样毫无变化地发展下去,温州经济必将是会走向落末的。所以,不管是温州企业还是温州政府,都应当好好考虑温州模式的变革问题。温州经济的发展方向到底如何,温州企业的变革道路到底怎样,温州人必须得好好探寻。目前,诸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部分感觉到生存危机的温州大企业负责任纷纷提出要改革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建立所谓的“新温州模式”。按照他们的预想,“新温州模式”下的温州企业应当是产权清晰,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达到充分利用,物质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而“ 新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大致可以概述为:以观念创新为核心,以网络营销为依托,以理性管理为基础,以规模效益求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本文根据对“温州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现提出以下几点温州模式的变革建议:4.1 政府篇4.1.1 政府宏观调控引导民间资金正确运转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各级政府都应制定专门规划,培育有特色、有潜力、有基础的私营经济产业簇群。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民营中小企业容易产生行为短期化,对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企业信誉等方面可能注意不够,因此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混乱。要制定必要的标准,给以必要的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水平。4.1.2 政府要积极改善本土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引资力度温州企业若只是单纯依靠本土产业发展而忽略了国际优秀企业的引进,温州经济必将始终停留于“草根经济”和“小狗经济”的低级阶段。所以作为政府,一方面要不断的改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维,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就是完善投资的“软环境”。在这方面,温州模式是不及“苏南模式”的。在投资环境的建设上,温州可以积极借鉴当初苏州吸引外资进入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提供大量经济和行政上的优惠政策。4.1.3 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政府一般不要直接参与、介入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而应通过立法、政策措施等间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法律规范与保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政府为了保护与扶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形成相对独立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保护; 建立官民结合的组织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领导和服务。政府应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领导,设置管理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的官方和民间机构;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应制定出专门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全方位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建立技术援助制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要重视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援助工作,建立一套以技术指导、技术信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咨询和人员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援助网络系统。 4.1.4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企业上市政府作为引导企业大方向的掌舵者,必须采取一切办法积极引导企业科学融资,使企业真正做大做强。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尽快制订真正有份量的扶持企业上市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及房产转让等方面给予拟上市公司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看到政府的支持,看到上市的好处。在企业上市过程中,鼓励、支持券商等中介机构进入温州,为企业上市提供优质服务,企业上市发行成功后,政府对上市有功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 其次,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分清职能。各级政府要将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制订年度计划,对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奖惩。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职能部门比较多。上市工作部门作为市政府企业上市工作的一个协调机构,应被赋予一定的具体职能,以利于全面协调企业上市的有关事项,有关职能部门在分清职能的情况下,要给予积极的协助、支持。此外还应给予上市工作部门足够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支持。 最后,上市工作部门要做好企业上市的引导服务工作。首先要深入企业,加强调研。及时摸清企业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提供一条龙服务。建立完备的企业、中介机构资料库,及时将最新信息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与国家证监会等上级部门、中介机构进行畅达的沟通。同时与媒体联手做好企业上市的宣传工作。 总之,借助于温州效能革命的东风,要形成一个效能型政府,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要始终本着为群众利益着想,为企业利益着想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进行地方公共管理改革,扫除一切有障于经济发展、有障于企业发展的障碍,把温州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得更好。4.2 企业篇4.2.1 提高企业层次,提升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温州民企创新的首要问题是要正视自身的落后和不足,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投入更多的创业热情,在产权、管理等制度上加快创新步伐;二是进行科技创新,要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培育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三是在模式上进行创新,深化"民资准入",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民间资金投资领域,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引导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同时推进"民企上市",实现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温州民企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一体化竞争,同时在进行境外投资时需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对外直接投资要从主体数量型向规模质量型转变,向成为立足全球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本土跨国公司转变;二是从企业、产品单个走出去向产业集群、梯度转移和优化提升转变,形成以境外园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1.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