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某年煤炭行业分析概况.docx

    • 资源ID:1859700       资源大小:216.97K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年煤炭行业分析概况.docx

    目 录初步结论1I煤炭行业信贷背景知识3一、煤炭行业概述3二、国际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39II从煤炭行业特点分析信贷特点47一、从煤炭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47二、煤炭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析70三、从煤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71四、从煤炭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73五、从煤炭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75III从煤炭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80一、从煤炭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0二、从煤炭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1三、从煤炭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2四、从煤炭行业发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2五、从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3六、从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84七、从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84八、从煤炭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85IV从煤炭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86一、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86二、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86V从煤炭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87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87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91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91VI从煤炭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94一、从我国煤炭行业投融资体制变化状况分析信贷特点94二、从我国煤炭行业外资进入状况分析信贷特点100三、从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分析看信贷特点100VII从煤炭行业310年发展趋势预测看信贷特点103一、对煤炭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103二、对煤炭行业供给因素预测分析104三、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数据预测分析106VIII从煤炭行业子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114一、从煤炭行业子行业波士顿矩阵分析看信贷特点114二、从煤炭行业子行业财务数据及财务能力汇总分析看信贷特点118IX从煤炭行业区域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119一、从煤炭行业优势区域选择与评价看信贷特点119二、从区域煤炭行业营运能力看信贷特点119三、从区域煤炭行业盈利能力看信贷特点121四、从区域煤炭行业偿债能力看信贷特点122五、从区域煤炭行业发展能力看信贷特点123六、从区域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124七、从区域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126八、从区域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127X从煤炭企业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129一、煤炭行业企业较好值、中间值、较差值指标分析129二、从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看信贷特点129三、从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看信贷特点130XI煤炭行业对银行资金需求预测分析132一、煤炭行业对银行长期资金需求预测133二、煤炭行业对银行短期资金需求预测133三、银行对煤炭行业中间业务量预测133初步结论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4年111月份数据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本报告中全国特指该行业全国统计值,工业特指全部工业行业统计值。报告中涉及的企业以及行业的资金需求数据均为2003年年度数据,单位为为千元,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2004年全年煤炭市场保持相对活跃的运行态势,煤炭生产持续增长,煤炭销量有所增加,社会库存提升,但行业供求矛盾仍很严重,煤炭价格继续上涨,其中优质动力煤、炼焦煤、贫瘦煤的交易更加旺盛,价格高位运行。但是与2003年相比,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资源总量与需求总量的水平有所接近。2003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 2004年我国钢铁市场需求保持了比较旺盛的态势,钢产量达到2.6亿吨;在建材行业中,由于目前水泥产销两旺,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高,各方面投资水泥的积极性很高,这些都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提高。煤炭资源紧缺,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国际上一些国家采取政策限制煤炭的开采,导致煤炭产量下降,煤炭的需求量却持续增加。2005年初步预计全年煤炭生产量在18.3亿吨左右,比2004年增加30004000亿吨;煤炭进出口与2004年大致持平,煤炭供需缺口在70008500万吨之间。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煤炭消费弹性系数还会不断降低。根据神经网络和其他方法所进行的测算,未来10年内我国煤炭需求将不会超过15亿吨,而原煤生产能力却可达19亿吨,如不加以科学控制将仍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煤炭属于基础能源行业,目前我国对煤炭的需求较大,煤炭行业的风险不是很高,国家鼓励对其投资,所以,银行对煤炭的投资可能会不断加大。煤炭行业的利润水平可接受程度一般,近几年,我国煤炭供需紧张的局面有所加剧,目前,山西、内蒙、陕西、山东等地的煤炭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建议银行方面应多关注这些地方重点企业的发展,比如,山西煤焦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并对其持续保持信贷项目。银行面临的风险,在政策上表现为:我国停止对部分焦炭的出口退税以及电煤限价等政策都对我国煤炭市场及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还贷能力。而在市场上的表现是:煤炭资源紧缺,生产能力不足,我国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我国煤炭市场存在供需紧张的状况,煤炭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对企业的按期还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煤炭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安全问题仍较为严重,煤炭企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偿还债务能力降低,这是经营风险。最后是技术风险,煤炭行业新技术的应用企业会给使用原有技术企业带来压力,从而影响其的偿债能力。一些煤矿发展不规范、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问题严重,银行对其信贷项目应保持谨慎态度或禁止资金流入。I煤炭行业信贷背景知识一、煤炭行业概述(一)煤炭行业的定义和细分煤炭是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煤炭品种多样。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中国煤种分类与比重大类细分比重(%)总计(%)炼焦煤气煤13.7527.65肥煤3.53主焦煤5.81瘦煤4.01其它0.55非炼焦煤无烟煤10.9372.35贫煤5.55弱碱煤1.74不缴煤13.8长焰煤12.52褐煤12.76天然煤0.19其它14.86中国煤分类国家标准类别缩写分类指标VDAF%GYMMB%PM%QGR,MAF无烟煤WY<=10-贫煤PM>10.0-20.O<=5-贫瘦煤PS>10.O-20.O>5-20-瘦煤SM>10.0-20.0>20-65-焦煤JM>20.0-28.0>10.0-20.0>50-60>65A<=25.0(<=150)-肥煤FM>10.0-37.0(>85A)>25A-1/3焦煤1/3JM>28.0-37.0>65A<25.0(<220)-气肥煤QF>37.0(>85)>25.0>220-气煤QM>28.0-37.0>37.0>50-65>35<=25.0(<=220)-1/2中粘煤1/2ZN>20.0-37.0>30-50-弱粘煤RN>20.0-37.0>5-30-不粘煤BN>20.0-37.0<=5-长焰煤CY>37.0<=35->50-褐煤HM>37.0>37.0-<=30>30-50<=24注:a、G>85,再用Y值或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煤炭,当Y>25.0mm时,应划分为肥煤或气肥煤,如Y<=25mm,则根据其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按b值分类时,Vdaf<=28%,暂定b>150%的为肥煤,Vdaf>28%,暂定b>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如按b值和Y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为准。b、Vdaf>37%,G<=5的煤,再以透光率PM来区分其为长焰煤或褐煤。c、Vdaf>37%,PM>30%-50%的煤,再测Qgr,maf,如其值>24MJ/kg(5739cal/g),应划分为长焰煤。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煤炭分类工作组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煤炭分类会上修订并正式作了国际标准的煤炭分类表。为使煤炭分类与煤的特性相结合,欧洲经济委员会煤炭委员会固体燃料利用组于1987年提出一个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以代替1956年的国际硬煤分类,使煤炭生产者、销售者和用户根据分类编码能明确地了解煤的质量。从1989年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又按煤化程度、煤质品位和煤岩类型制订了一个国际煤层煤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oal in Seam)。将恒湿尤灰基高位发热量低于24M,J/kg的煤称低煤阶煤。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于2.0%,且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低于24MJ/kg的煤称中煤阶煤。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不小于2%的煤称高煤阶煤。镜质组指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转化而成的显微组分组。镜质组反射率指在显微镜下,于油浸及546nm波长条件下镜质组的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以R(%)表示,其值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加大。随机反射率是指不转动显微镜载物台所测得的镜质组反射率。(二)煤炭行业产业链介绍1.煤炭产业链状况采煤设备、洗选设备交通运输水资源煤炭动力用煤煤化工生活用煤电力2.煤炭的开发生产同相关产业的关系电力行业:2003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目前电力行业内主要电力公司对电站的投资计划都安排到了2006年。较2002年的1800万千瓦增长了136%,创历史记录。据国家电力总公司公布的电力分析报告称,2003年末全国装机容量3.85亿千瓦,2004年增加3500万千瓦,2005年将增加5000万千瓦,2006年将增加6200万千瓦,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要到2005年下半年才可能缓解,到2006年下半年才能够实现基本平衡。2004年火力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左右,全年新增电煤消费1亿吨左右。到2020年,全国约需发电装机容量9亿千瓦至10亿千瓦左右,而目前国内只有装机容量3.85亿千瓦,需要新增量5亿千瓦至6亿千瓦。从我国资源的状况看,实现这一目标,如果全部用煤就必须新增10亿吨以上电力用煤,显然煤的供给有很大困难。 冶金行业:2004年我国钢铁市场需求保持了比较旺盛的态势,钢产量达到2.6亿吨,比2003年增长16.9%;钢材表观消费量(扣除重复统计)达到2.8亿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13%左右。2003年底投产的产能约1500万吨的焦炉,今年全部达到生产能力,由此增加精煤需求2000多万吨;根据目前在建焦炉的情况,今年先后有2000万吨生产能力的新建焦炉投入运行,增加精煤需求量1500万吨左右。经过中央的收缩信贷、控制土地供给为主的宏观调控,钢铁、氧化铝、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大幅度降温。但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上述产品的需求仍将是持续的、巨大的,所应避免的是大起大落。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仍将是持续增长的。建材行业:在建材行业中,由于目前水泥产销两旺,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高,各方面投资水泥的积极性很高。2003年,我国有98条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2004年,又有240条新生产线投产。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已经达到8.62亿吨,同比增长18.9%,煤炭消耗同比增长1800万吨左右。2004年全国新增水泥产能2.1亿吨,是2003年新增产能的3.3倍。但是受电力供应不足的限制,一些新建成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不会立即投产,部分水泥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玻璃行业近两年投资平稳,但在目前市场旺盛需求的拉动下,投资有加速迹象。建材行业2004年新增煤炭消费量3000万吨左右。在这次宏观调控之下,水泥和玻璃行业产能的增长将趋于理智,我国建材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将基本稳定在2亿吨左右。(三)煤炭行业的特征分析1.经济特征(1)概述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近70%,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A.煤炭在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约8.7万亿吨,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相比较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小而且开采成本很高。 B.煤炭是具有竞争力的能源。按同等发热量计算,北京市天然气、柴油价格约分别为动力煤价格的4倍和6倍。在国际上,按同等热值计算的天然气、油的价格一般为动力煤价格的2和3倍(各国的情况不同)。由此可见,从经济上看,煤炭是廉价的能源。这就是缺能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什么仍然选择用煤的重要原因,如日本煤炭占17.7%,美国占24.9%。C.煤炭消费很有潜力。目前,我国几十万个火电厂、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60%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的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 D.煤炭是可以洁净利用的能源。洁净煤技术是高效、洁净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技术。通过加工可显著减少煤的硫分、灰分等,通过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可以在燃烧过程中脱硫,可以通过转化,把煤转化为液体、气体燃料等。(2)煤炭经济发展特点A.煤炭行业极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经过几年的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我国目前仍有各类煤炭3万多处,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为约10%。由此可见,我国煤炭产业是一种分散型产业,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B.煤炭开发的对象是自然的煤炭资源。我国优越的地理经济环境与丰富的煤炭资源的逆向分布,增大了煤炭开发的难度。C.鉴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应在开发中注意提高采出率。D.煤炭是主要能源,属大量消耗性的原材料,其开发规模取决于外运能力,运输建设必须与煤炭开发同步进行。E.煤炭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依靠技术进步,达到开发与环保相互协调发展。F.煤炭开发的环境及工作条件恶劣,尤其是井工开采要与水、火、瓦斯、粉尘及顶板等多种灾害作斗争,因此对安全工作要在技术上、管理上有严格要求,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G.煤炭开发耗费资金多,风险大,建设周期长,回收资金慢,容易造成总量供求失衡,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3) 煤炭经济发展趋势A.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B.煤炭行业将由分散趋于集中,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C.煤炭行业科技含量将不断提升。D.煤炭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将不断增强E.煤炭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2.技术特征洁净煤技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当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中国煤炭开采和利用的特点决定,中国洁净煤技术领域与国外洁净煤技术领域重点放在燃烧发电技术上有所不同,含盖从煤炭开采到利用全过程,是煤炭开发和利用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按照国务院1997年批准的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国洁净煤技术包含四个领域、十四项技术:1)煤炭加工领域:选煤、型煤、水煤浆;2)煤炭高效燃烧与先进发电技术领域:CFBC、PFBC、IGCC;3)煤炭转化领域:气化、液化和燃料电池;4)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领域:烟气净化、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煤矸石和煤泥水的综合利用。以下是各项洁净煤技术的现状:A.选煤技术发展煤炭洗选,提高商品煤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我国1997年原煤入选率25.73%。煤炭洗选的重点已由炼焦煤转为动力煤,由过去单纯的注重降灰转为降灰与脱硫并举及回收洗矸中的黄铁矿。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和设备,对细粒煤泥能同时实现降灰、脱硫,在分选0.50.04mm级煤泥时,无机硫脱硫率为67.9070.30%。采用12m2大型风力干法选煤机的150万吨/年选煤厂已投入生产。该厂吨煤投资4.25元,吨煤加工成本2.15元,分选效率>90%,外排尘(50mg/m3)符合环境要求。解决煤炭深度降灰脱硫难题的一些新技术,如大直径三产品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各种形式的微泡浮选相继研究成功、投入生产。但我国选煤技术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原煤人选比例低(我国为25.7%,发达国家在90%以上);二是先进的选煤工艺占比例低(如重介选,我国仅为23%,发达国家在60%以上)精煤质量差;三是平均厂型小,自动化程度低,设备可靠性差,生产工效低。B.水煤浆技术水煤浆代油在白杨河发电厂经过2000小时的试运行,在全烧水煤浆条件下,燃烧效率>98%,锅炉效率>89%,锅炉负荷在40100%范围内均能稳定燃烧,与燃烧重油有相同的效果。矿区煤泥制浆燃烧取得进展。采用高灰(灰分4143%)煤泥制浆,供10t/h链条炉燃用。累计运行2008小时,锅炉热效率由单纯层燃洗中块煤的53.99%提高到掺烧煤泥浆后的68%,燃烧效率由63.7%提高到79.01%。C.循环流化床(CFBC)国外CFBC技术在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CFBC锅炉(250MW,蒸发量700吨/时)电站已在法国投入运行,锅炉效率90.5%,脱硫率93%,Nox排放低于250mg/Nm3。我国现已具备设计制造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能力;自行开发的220t/hCFB锅炉示范工程和引进410t/h循环床锅炉工程在进行。CFB的设计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完成了循环床专用设计软件;125MW再热炉型的工程设计研究和新型75t/h和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设计工作。D.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大力开发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煤发电技术,它不仅能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而且发电效率可达45%以上,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洁净煤发电方式之一。美国IGCC示范工程取得重大进展,WabashRiver电厂煤气化电厂改造项目,系统供电能力262MW,设计供电效率38%,脱硫效率>98%。项目于1998年11月完成商业化示范运行。Tampa电力公司IGCC电厂,系统供电能力250MW,设计供电效率40%,脱硫效率>96%,项目2001年10月完成商业化示范运行。PinonPineIGCC发电项目,系统供电能力99MW,设计供电效率40.7%,项目2000年7月完成商业化示范运行。我国IGCC关键技术研究已启动,包括IGCC工艺、煤气化、煤气净化、燃气轮机和余热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拟在烟台电厂建1GW示范电站。E.煤炭气化煤气化技术是重要的能源转化技术,广泛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民用燃气等方面,目前全国每年气化用煤量约6000万吨。我国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都在运行中。我国的中小型气化以块煤固定床气化技术为主,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污染重,急需技术改造。引进的一些较先进的气化技术在稳定操作运行、技术设备国产化、经济投入及运行效益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知识产权、适合国情、高效洁净的现代气化技术。地下气化技术应用于煤矿残煤气化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F.煤炭液化煤炭液化是重要的煤转化技术。由中德、中日、中美合作的三个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中,中德合作采用云南先锋褐煤在德国DMT公司的工艺开发装备上进行了的工业条件试验和最佳工艺条件运转试验,液化油收率达到53%;对中国固定床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适用于德国IGOR工艺;示范厂可研报告已经完成。在日本1t/d装置进行了中国依兰煤、中国西林硫铁矿催化剂、日本合成硫化铁催化剂的直接液化条件试验,油收率为52%57%。中美合作的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可行性研究项目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在美国HTI公司连续小试装置上对神华柠条塔煤进行了6个条件的试验,使用HTI的技术和GelCat催化剂,油收率达63%68%。我国科学家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5吨煤炭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合成出1吨成品油。承担这一科技攻关项目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一个千吨级的“煤变油”装置上已成功打通了全部工艺流程。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功为更大规模的“煤变油”装置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已经正式启动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项目,并列入全院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的首批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规划,未来3年内将在我国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个万吨级的“煤变油”装置,从而使这项技术向工业化迈进一大步。G.燃料电池科技部在UNDP的支持下正在推动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计划。H.烟气净化技术目前,世界上运行着500座以上的烟气脱硫装置。而其中90%以上(按机组容量计)为湿法脱硫工艺。半干法旋转喷雾法、炉内喷吸收剂、增湿活化脱硫工艺在欧洲应用较多。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有效控制SO2、NOx的生成,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开展利用表面热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ACF)对烟道气进行脱硫、脱氮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效果。利用ACF净化烟道气的技术属于半干式氧化型,其优点是:脱硫、脱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副产的硫酸、硫酸盐及硝酸、硝酸盐等可以获得连续回收。该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氮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脱硫、脱氮性能,且用水量少,所需设备简单,目前正在进行实用化研究。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烟气净化技术进一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日合作电子束烟气脱硫示范工程”,已累计运行2400小时,1998年5月28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鉴定。该示范工程处理成都电厂200MW机组锅炉的30万m3/h烟气,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处理烟气量最大的电子束脱硫装置。其脱硫率及脱硝率均超过80%及10%的设计值,各项运行消耗指标均低于设计值。此外,引进芬兰IVO公司炉内喷钙和增湿活化联合工艺和日本日立公司的高速平流式湿法工艺正在进行。国际上已有的脱硫效率高的成熟技术,引进后对我们积累设备设计、运行和管理经验是有用的,但国外技术和设备价格昂贵,应结合我国经济能力,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与工艺。国内烟气净化技术基础研究和中小锅炉烟气净化技术也取得一定进展。为提高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在Ca(OH)2中加入易潮解盐和碱或用燃烧飞灰和Ca(OH)2的水合物作吸着剂;或用活性焦或活性炭作吸附剂,在实验室研究中都取得一定成果。适合中小型锅炉的网膜塔除尘脱硫系统、双击式除尘脱硫工艺等也取得了初步成效。I.粉煤灰综合利用我国粉煤灰研究和利用的重点是大用量方向,例如掺于混凝土中,建桥、建坝、高层建筑底板、核发电站的安全壳等,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预计用粉煤灰量达133.8万吨。更大量的利用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该技术已成熟,推广于沪宁、京深及京冀公路建设。粉煤灰还用于矿区回填、农业上改良土壤。J.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明显进展,1998年在山西沁水盆地和东北鹤岗地区共钻煤层气井11口,在屯留003井、屯留006井和屯留007井获得了日产7000m3、10000m3和16000m3以上工业煤层气流,初步控制含气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勘探成果表明,该地区具备了形成大型煤层气田的地质条件。在晋南完成了3口井,晋试1井获得了单井日产7000m3的产量。“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实施之中,已初步完成了六盘水、大华北、东北三江和辽中四个区块的研究工作,项目研究总报告已于1999年完成。与美国德士古(TEXCO)、菲利普斯(PHILLIPS)和阿科(ARCO)等三家石油公司共同进行淮北、临兴、三交、三交北和石楼等五个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合作项目在进行。五个合作区总面积为11216.8km2,预测煤层气资源量6535亿m3。现已完成9口煤层气井的钻探,取得了较好的煤层气资料。(四)从我国煤炭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分析信贷产品(1)概述我国煤炭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建国以来,煤炭工业走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路子,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过低,煤炭低技术水平开采量过大,非机械化采煤约占65%,特别是乡镇和个体煤矿大都是非机械化开采,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很低。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各国普遍开始重新认识未来能源中煤炭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相应法规和政策,并明显加大了煤炭作为原料和燃料利用技术的开发力度。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围绕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世界各国展开了抢占经济制高点的竞争。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这样一个以粗放式经营为主要特征的行业,大力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是改变目前落后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现代科学技术为我国煤炭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而直接液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正在中试。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和商业化可行性研究。发电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利用效率。美国开发的先进燃烧发电系统的效率将由目前的33%(平均值)提高到2015年的60%,燃料成本比现有煤粉锅炉低10%20%,SO2、TSP排放量也降低到标准的1/10。煤气化燃料电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而且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水浆煤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我国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的质量,减少了污染,为煤炭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中国煤炭行业重点科技任务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技术。包括:A.年产600万t综采工作面的配套技术。B.年进800010000米煤巷快速掘进成套技术。C.可靠、经济、适用的辅助运输技术。D.年提升700万t能力的交流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E.自动化采煤工作面关键技术煤炭地质勘探及深部矿井开发技术。包括:A.西部地区煤炭及相关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综合研究。B.东部地区深化找煤、资源潜力评价以及煤炭深部开采的地质关键技术。C.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和综采工作面地质安全保障技术。D.600米以上深厚表土冻结施工技术。E.大型矿井深部开采技术。F.千米深井井筒装备技术。煤矿安全技术。包括:A.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B.煤矿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技术。C.煤矿突发性动力灾害监测及防治技术。D.煤矿快速救援抢险关键装备。E.煤矿水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F.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G.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洁净煤技术。包括:A.机电一体化大型高效选煤厂关键技术。B.细粒煤高效脱硫降灰技术的研究。C.水煤浆大型化生产技术开发研究。D.煤的液化技术。E.煤的地下气化技术。F.中国洁净煤资源评价。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信息化技术。包括:A.矿区生态环境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B.煤矿CIMS系统研究。C.煤炭综合信息化技术。(3)煤炭技术发展趋势煤炭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抓好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围绕煤炭的开发、生产、加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点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一是开展煤炭地质勘探及深部矿井开发技术的攻关研究,主要包括: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及相关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研究;东部地区深部找煤、资源潜力评价以及煤炭深部开采的关键技术研究;600米以上深厚表土层冻结施工技术、大型矿井深部开采技术以及千米深井井筒装备技术研究。二是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建设示范项目,主要有:年产600万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配套技术项目;年进8000米以上煤巷、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成套技术项目;年提升能力700万吨以上的交流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和自动化采煤工作面的技术项目。三是开展煤矿安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控制、煤矿突发性灾害监测及防治、煤矿快速救援抢险以及安全信息管理等技术研究。四是开展洁净煤技术的攻关研究,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大型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地下煤炭气化及应用等技术研究。五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信息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开展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煤炭综合信息化技术研究。(五)2004年煤炭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1.2004年l-11月全国煤炭生产情况分析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持续增长,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保持较大辐度增长,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基本持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继续大辐度增长。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同比增幅较大。(1)基本情况A.原煤产量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17041.12万吨,同比增加1405.26万吨,增长8.99%,平均日产568,04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7603.92万吨,同比增加59421万吨,增长8.48%,平均日产253.46万吨;国有地方煤矿2687.00万吨,同比增加1.24万吨,增长0.05%,平均日产89.57万吨;乡镇煤矿6750.20万吨,同比增加809.81万吨,增长13.63%,平均日产225.01万吨。年累,全国原煤产量176320.37万吨,同比增加28734.9l万吨,增长19.47%,平均日产52633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4258.39万吨,同比增加9813.52万吨,增长13.18%,平均日产251.52万吨;国有地方煤矿28587.78万吨,同比增加2792.84万吨,增长10.83%,平均日产85.34万吨;乡镇煤矿63474.20万吨,同比增加16128.55万吨,增长34.07%,平均日产189.47万吨。B.洗精煤产量11月份,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960.70万吨,同比增加154.96万吨,增长19.23%。年累,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10678.27万吨,同比增加1414.70万吨,增长15.27%。(2)主要特点A.原煤产量持续增长11月份,在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煤炭需求进入旺季的形势下,全国原煤产量保持较大幅度增产,同比增长8.99%。月产量和日均产量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当月月产量比上月月产量增加811.89万吨,环比增长5%,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比上月月产量减少131.91万吨,环比下降1.71%;国有地方煤矿比上月月产量增加101.15万吨,环比增长3.91%;乡镇煤矿比上月月产量增加842.65万吨,环比增长14.26%。本月三大类煤矿原煤产量增量分别占全国总增量的42.28%、0.09%、57.63%。年累,全国原煤产量持续大幅度增产趋势,同比增长19.47%,多数省区和单位原煤产量增幅较大,乡镇煤矿原煤增产量占全国总增产量的56.13%。全国30个省区和单位中有28个省区和单位增产,占93.33%,总计增产29114.80万吨。其中25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10%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89.29%,合计增产28900.02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99.26%。有14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全国平均增长率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50%,合计增产16435.85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56.45%。有2个省区减产,合计减产379.89万吨。25个有国有重点煤矿的省区和单位中22个省区和单位增产,占88%,总计增产10195.83万吨。其中17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10%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77.27%,合计增产9813.95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96.25%。有14个省区和单位增幅在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增长率(13.18%)以上,占增产省区和单位的63.63%,合计增产8645.97万吨,占增产省区和单位总增产量的84.80%。有3个省区减产,合计减产382.31万吨。26个有国有地方煤矿的省区中18个省区增产,占69.23%,总计增产3183.00万吨。其中11个省区增幅在国有地方煤矿平均增长率(10.83%)以上,占增产省区的61.1l%,合计增产2528.95万吨,占增产省区总增产量的79.45%。国有地方煤矿有8个省区减产,合计减产390.16万吨。有3个省区减幅在10%以上,合计减产175.34万吨,占减产省区总减产量的44.94%。26个有乡镇煤矿的省区中24个省区增产,占92.31%,合计增产16423.97万吨,其中22个省区增幅在10%以上。有13个省区增幅在乡镇煤矿平均增长率(34.07%)以上,合计增产10751.73万吨,占增产省区总增产量的65.46%。有2个省区乡镇煤矿减产,合计减产295.42万吨。B.近半数重点监察矿区原煤产量超产较多年累,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原煤产量完成40994.8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25 %,同比增加4273.87万吨,占全国增产量的14.87%,同比增长11.64%。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中有39个矿区同比增产,占矿区总个数的86.67%,总计增产4472.86万吨。其中21个矿区增幅在重点监察矿区平均增长率(11.64%)以上,占增产矿区总个数的46.67%,合计增产3669.66万吨,占增产矿区总增量的82.04%。有6个矿区同比减产,占矿区总个数的13.33%,总计减产198.99万吨。C.洗精煤产量大幅度增长11月份,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抓住煤炭市场好转和需求机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洗精煤月产量增产较多,同比增加154.96万吨,增长19.23%,比上月增加67.90万吨,环比增长7.61%。年累,国有重点洗精煤产量同比增产1414.70万吨,增长15.27%。国有重点煤矿洗奉煤46个企业中有35个企业增产,占企业总数的76.09%,总计增产1528.35万吨。其中27个企业增幅在10%以上,占增产企业总数的77.14%,合计增产1418.32万吨,占增产总量的92.80%。2.2004年l-11月份全国煤炭经营情况分析(1)经营指标完成情况A.企业盈亏补贴后盈亏。11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盈利75568万元,同比增盈5013

    注意事项

    本文(某年煤炭行业分析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