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模版课件.ppt

    • 资源ID:1849246       资源大小:538K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模版课件.ppt

    第一部分: 环境管理体系一、概述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 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生物、地质环境等; 社会环境:经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如工农业、聚落、交通、文化环境等;环境问题:原生(地震、火灾等)和次生(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存在因果关系;八大公害事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一、概述,“八大公害事件”,“八大公害事件”,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1、全球变暖:大量温室气体排放(CO2、H2O、CH4(甲烷)、Nox、O3、CFC3(氯氟烷烃)、森林大面积毁坏使CO2浓度增加等原因所致气候变化异常,雨量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严重;加速冰山融化,使海平面上升;预计2030年,全球升温1.5-4.5,海平面上升20-165cm局部地区资源更加短缺,造成人员、森林迁移、土地盐渍化等后果,一、概述,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吸收并过滤掉70%-90%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强烈辐射;1984年南极首次发现臭氧层破坏,近年有恶化趋势;另外,北极及其他中纬度地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主要原因:向大气排放臭氧层消耗物质ODS,常见的如制冷剂、发泡剂、哈龙灭火器和汽车尾气等;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3、酸雨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主要由于工业燃料如SO2、NOX向大气排放 ; 酸雨腐蚀材料,损害森林,破坏水生、陆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城市化、工业化集中用水量猛增;淡水资源短缺,或受到严重污染;制约经济发展,水污染降低生活质量。每年导致10亿人患病(如腹泻、血吸虫病等)。,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5、生物多样性丧失目前物种消失速度比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50-1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要快100万倍;世界上有10%-15%的植物濒危,达4000-5000种;还有相当可观的植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在灭绝。6、海洋污染主要由陆源排污所至,污染物包括无机盐、磷酸盐、有机物、油类和重金属;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发生赤潮、鱼群死亡及人员食用含有赤潮毒素的鱼虾死亡。,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7、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长期累积导致对输入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严重损害。8、森林、草地、耕地锐减森林能调节陆地生态系统平衡、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存物种,由于过度开垦和采伐,现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我国草地由于长期超载放牧和过度使用、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资源开发、退耕造林、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我国耕地面积每年减少几百万亩,化肥的使用使土地质量下降。,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9、土地沙漠化全球土壤流失速度高出形成速度若干倍,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环境与经济问题;我国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1/6,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更造成大量泥沙阻赛河道和水库,对防洪造成威胁;人们生存空间减少,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10、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堆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国际社会的环保对策和行动: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使人们反省自己的环境行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 确定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强调环境和经济应协调发展,而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英国-BS7750;欧盟- EMAS形成绿色壁垒ISO1993年6月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标准;,1、ISO14001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2、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系列标准构成 ISO14000系列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等标准,并且为其后续发展预留了100个标准号。ISO14001:2004 及ISO14004:2004 于2004年11月15日发布;GB/T24001-2004及GB/T24004-2004于2005年5月10日发布,5月15日实施。,消除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证实组织环境行为,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环保和法律意识,使组织向效益型管理转变;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清洁生产活动,减少废物排放,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绩效;约束自身行为,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增进和改善组织与社区、居民、政府机构等相关方的关系;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获得的益处,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其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够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前一版(GB/T 240011996)保持一致。,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GB/T 19000 2000,3.9.9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 (3.8) 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3.16) 的环境方针 (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 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3.15) 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 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摘编自GB/T 190002000中3.7.2。,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5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 (3.16)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 (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 (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3.7)的环境因素。,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7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 (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8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 (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 (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3.6)。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9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 (3.16)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3.10 环境绩效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 (3.16) 对其环境因素 (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3.8)条件下,可对照组织 (3.16)的环境方针 (3.11)、环境目标 (3.9) 、环境指标 (3.12) 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1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 (3.16)的环境绩效(3.10) 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3.9) 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3.12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 (3.16) 或其局部。,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4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 (3.16) 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5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 190002000,3.6.2 注:此术语在GB/T 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3.16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是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7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 (3.15) 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18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 (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3.19 程序 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摘编自GB/T 190002000中3.4.5。3.20 记录 record阐明取得的结果或提供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摘编自根据GB/T 190002000中3.7.6。,二、ISO14001:2004标准理解要点,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标准总目的: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组织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标准建立基础;组织定期评审和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确定改进的机会并付诸实施。(改进的范围、程度和时间表,取决于组织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特别说明: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理解要点,总要求: a) 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b) 识别其过去、当前或计划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确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c)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d) 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目标和指标; f) 开展策划、控制、监测、预防和纠正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g) 有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做出修正的能力。,理解要点,确定EMS范围覆盖范围由组织决定,应明确并形成文件;环境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取决于边界的选取,若组织的某一部分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当能对此做出解释;边界一经确定,组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包括在环境管理体系内;,理解要点,注意:当组织是一个更大组织在给定场所的一部分,对范围的确定尤为必要; 边界应明确为位于某地点生产某产品或提供某服务所涉及的活动,此外文件中也应明确其他的流动场所(具体名称可放入多现场清单)是否全部包括在内;下属分公司等如纳入体系,也应注明分公司地点及所包括的流动场所;,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确保其: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 g) 可为公众所获取。,4.2 环境方针,定义-环境方针( 3.11 )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 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 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方针确定了组织的行动纲领及其应履行的环境责 任和环境绩效水平,并应以此做为评判后续行动的依 据。,理解要点,理解要点,适宜的方针体现在: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方针在体系覆盖范围内,适合组织特点并意义明确、易于理解;体现出3个承诺;为目标、指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框架;方针应:形成文件;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文件中应明确人员及传递方式);可为公众所获取;定期评审与修订。,理解要点,组织制定环境方针时可考虑:该组织的任务、前景、核心价值观和信念;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若是更大组织的一部分,应在后者环境方针的框架内,并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相关方的要求;指导原则;当地或区域的特定条件;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4.3 策划,理解要点,定义: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的环境因素给环境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目的:识别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确定控制优先序,建立监控手段(目标、指标、方案、监控程序等),持续改进(监控程度、内容等取决于组织);,理解要点,环境因素识别:范围:a)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当 活动、产品和服务及相关要求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对象:能控制的、有可能施加影响的;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启动、关闭、维护)、紧急情况和事故);,理解要点,考虑的方面可包括:a) 向大气的排放;b) 向水体的排放; c) 向土地的排放;d)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 能源使用;f)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 废物和副产品;h)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考虑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有关的因素,适当的分组或归类有助于环境因素的识别;注意对外供产品的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不同的市场情况和供货商而有很大差异;,理解要点,确定重要环境因素:p134建立判别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和方法(方法不唯一,原则是所采用的方法应当能提供一致的结果);判定重要环境因素依据可考虑:a)环境影响的规模; b)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c)发生的频率;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e)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f)社区关注度等;也要考虑经营方面的因素;可采用直接判断与综合打分相结合的方式;重要性是相对的、变化的,但应考虑保持要求;,问题点,主管部门管理HSE程序文件“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中4.2条规定“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目前此项工作已在二级单位展开,环境保护部没有提供公司层面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相关信息。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研究院:有三百多种危险化学品(总体使用量不大),其中十几种高毒物质,也存在化学废液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等因素,但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够充分,所述的有关方面均未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化工六厂:工厂存在能源消耗、原料乙烯、正己烷等易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在废油泥、废有机溶剂等危险废物,而09年度环境因素辨识过程却未评价出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化工厂的环境因素存在现状不协调。环境因素控制质检中心:查阅第一检验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该站使用的剧毒品中包括氰化钾、三氧化二砷、碘化汞等,其中所识别的剧毒试剂配制作业活动中,对所产生的有毒试剂、废有毒试剂排放、剧毒包装物的控制措施为“固体用容器回收堆埋,液体用稀释法降低浓度”,其中氰化钾的处置不符合其安全技术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废弃处置方法应为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问题点,环境因素控制质检中心:查阅第一检验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该站使用的剧毒品中包括氰化钾、三氧化二砷、碘化汞等,其中所识别的剧毒试剂配制作业活动中,对所产生的有毒试剂、废有毒试剂排放、剧毒包装物的控制措施为“固体用容器回收堆埋,液体用稀释法降低浓度”,其中氰化钾的处置不符合其安全技术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废弃处置方法应为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4.3.2 法律和法规和环境要求,理解要点,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EMS的核心承诺,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至关重要;涉及许多要素,如: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 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5内部审核;4.6管理评审;,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如: a) 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要求;b) 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c) 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 d)执法部门发布的规定; e)司法或行政裁决;f)习惯法或不成文法;g)协定,公约和议定书。组织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与自身需求,自愿遵守适合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的其他要求。包括如: a)和政府机构的协定;b)和顾客的协议;c)非法规性指南;d)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e)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维护承诺;f)行业协会的要求;g)与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h)组织承诺。 i)本组织的要求。 。,理解要点:,明确收集法律法规等的职责(专人)、频次、方法、渠道(如国家环保总局;市、地、县等地方环保局或监测站;行业主管部门;报纸、期刊和网络等等);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注明版本),并按策划的方法及时收集、更新;专人研读,确定所收集的要求与组织环境因素的关系,策划贯彻方式并实施(如调整相应文件、人员培训等)为“合规性评价 ”提供充分、适用的依据。,标准运用:,问题点,法规识别、收集、转化、应用及合规性评价 HSE程序文件中“法律法规识别与符合性评审管理程序”中没有规定环境保护部识别、收集、转化、应用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审的职责和控制要求。提供了主要环保指标的监测和统计报告,未能针对公司依据主要法律法规的履行情况做出系统的评价,指出成绩和改进的方面,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环境目标( 3.9 )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 (3.16)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环境指标( 3.12 ) 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 (3.16) 或其局部。,理解要点,理解要点,目标承上(方针)启下(指标、方案);目标应是适宜的(充分、可测量、体现三项承诺、适合自身特点、可追求);目标应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可以针对整个组织,也可以只针对特定场所乃至个别活动;有时,组织的总体目标需要各个部门作出不同程度的努力或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实现各自的部门目标)来实现 ;,目标制定时应考虑如下输入: a)组织环境方针中的原则和承诺; b)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 c)适用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 d)因实现目标对组织其他活动及过程带来的影响; e)相关方的观点; f)可选技术方案及其可行性; g)经济上、运行上和组织上的因素,包括来自供方和 承包方的信息; h)可能给组织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 i)环境评审时了解到的情况; j)组织的其他目标。,理解要点,体系建立时间不长的组织,可把重点放在直接节约成 本方面,例如:节能降耗(节水、节电); 源的消减(原材料替代、利用、降低废品率等);实现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等; 进而可提出进一步改进环境绩效(如程序、方案、技 术变更等)的要求。 为实现目标和指标而制定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应包括职 责、 过程、资源、时间表、为实现目标、指标所需采 取的措施等;方案应是动态的,必要时进行修订;,标准运用,针对方针的每一项承诺,确定与之对应的一项(或多 项)适宜的目标和指标(三项承诺转化为目标、指标更有利于实现方针);目标、指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客观条件;建立若干方案或控制程序,以确保每项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方案可细化到组织运行的基本单元;在适当和可行时,方案应考虑计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等各个阶段;策划对目标、指标、方案的监测、予以实施、动态调整、持续改进;,标准运用,问题点,管理方案的控制化工二厂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实现制定了配套的管理方案,但内容不具体,缺少进度安排及资源配备等重要事宜;“聚丙烯装置防水涂料完善项目”管理方案时间跨度为2009.32009.6,缺少对方案实施情况的检查要求、规定,实际检查监督也不到位。,4.4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应对组织当前和将来的资源配置需求予以考虑,应结合管理评审对资源及其配置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做出了适当安排;EMS的成功建立、实施和保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部如何规定和分配职责和权限;应妥善规定EMS中的关键作用和职责,不应仅是环境管理部门具有职责,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也不能例外;应指派一名或多名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可包括与相关方就与EMS有关的问题进行交涉;,理解要点:,4.4.2能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4.4.2能力、培训和意识,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 在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 效益;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 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从事具有实际或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或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承担相应工作的能力;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验;应确定管理组织环境因素方面最重要活动所需的能力。对能力的要求一经确定,就应当确保有关人员能够达到这些要求 ;组织应当识别和评价对某活动的能力需求和实际个人能力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养等方式予以弥补。,理解要点:,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全体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组织应当要求代表它工作的人员能够证实他们的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和(或)接受了适当的培训,保存相关的纪录;,理解要点:,组织宜:确定组织内所有从事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或岗位),最好列出清单,动态管理;分析这些岗位所需能力及与岗位人员间的差异,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在一般培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围绕重要环境因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组织EMS要求等进行针对性的人员意识及能力的培训、考评(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标准运用:,标准运用,依据所识别的相关方可能的重要环境因素,合理确定“代表它从事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或岗位)”的范围 ,通过合同、要求、培训等方式满足标准要求;确定“能力、意识”满足要求的标准及考评办法并予以实施,并以此评价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监控培训效果;保存上述纪录;,4.4.3 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素,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内部信息交流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解决问题、协调行动、跟踪实施计划、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等具有重要作用 ;应将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测、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通报组织内部的有关人员;内部信息交流方式:会议纪要、公告板、内部通讯简报、意见箱、网站、电子邮件、会议和联合委员会等。程序中应规定内部交流的内容与方式;,理解要点,外部信息交流建立与外部相关方信息交流接收、形成文件和答复的程序,规定交流的对象、内容、交流方式。相关方:组织周边的单位和居民、非政府组织、顾客、合同方、供方、投资方、应急服务机构和执法者等; 外部交流还包括在发生紧急状况或事故时与受其影响或对其关注的外部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交流方式:如非正式的讨论、对外开放日、对焦点问题的沟通、和社区居民进行对话、参与社区活动、网站、电子邮件、新闻发布会、广告、通讯简报、年度报告(或其他定期的报告)、热线电话等。,理解要点:,4.4.4 文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c) 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文件的详尽程度,应足以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各部分协同运作的情况,可将环境文件纳入组织所实施的其他体系的文件,而不强求采取手册的形式;这些文件可包括: 1)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2)重要环境因素信息;) 3) 程序;4)过程信息;5)组织机构图;6)内、外部标准;7)现场应急计划;8)记录。对于程序是否形成文件,应当从下列方面考虑: 1)不形成文件可能产生的后果;2)用来证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3)保证活动一致性的需要;,理解要点:,4.4.5 文件控制,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 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适宜性;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并重新审批;c) 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 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 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文件控制目的在于确保组织对文件的建立和保持能够充分适应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但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及其环境绩效上,而不是放在建立一个繁琐的文件控制系统。,理解要点:,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程序,以控制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运行控制目的: a)管理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b)确保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实现目标和指标;d)避免或将环境风险减至最小。确定运行控制需求时,应考虑其全部运行,包括与管理职能有关的活动(如采购、营销、研发、设计和施工)、日常运作(如生产、维护、实验分析、产品贮存等),以及外部过程(如产品和服务的交付)。,理解要点:,运行控制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程序、作业指导书、使用经培训的人员等,或综合使用上述方式。运行控制程序的多少,取决于组织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但不是一一对应。运行控制可能是组织环境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行控制一经建立,就应对这些控制的持续应用及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并在需要时策划和采取纠正措施。,理解要点:,可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节能降耗、相关方、新建项目、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子程序,并注意: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要求必须明确;明确运行控制的参数;具体的操作规程及对操作工的要求;相关的运行控制结果的纪录。,理解要点:,应考虑供方或承包方对其管理环境因素、实现目标和指标、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能力。建立所需的运行控制,如成文程序、合同或与供方的协议,并就其内容与供方或承包方进行必要的沟通。(c)条款不是将相关方的管理活动纳入到组织的体系中,而是为确保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EMS的有关要求(施加影响)。应注意界定施加影响的范围及方式,重在效果。一般而言,与相关方经济利益越紧密,其施加影响的力度越有效。,理解要点:,运行控制,时间相对较长操作经常性、反复进行控制效果保持型,管理方案,使与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或活动保持在现有条件下本应达到的较好水平,时间有限定操作专项的、特定的、一次性的控制效果改进和提高,改进和提高可以用环境目标特别是环境指标明确表示出来。,以建筑企业为例,其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劳务分包方、工程分包方及其他提供服务的单位,常使用的几种方式如下:1、根据其产品或服务的内容,将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程序或管理办法或作业要求,以书面形式传递,让相关方了解有关规定;2、对供应商,可在采购合同提出要求,如: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或监测报告;有毒有害物品尽量回收(废油漆桶等);运输时,易产生扬尘的应苫布覆盖;装卸时,易产生噪声的,除轻拿轻放外,应遵守时间区段限制等;,案例: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措施,3、对固废清运商,可根据服务内容在合同中要求:提供准运证明,尤其对有毒有害固废的处理,应查验消纳资质;服务过程应符合组织EMS的相关要求,如:防止运输遗洒、扬尘等;4、对进入组织现场工作的劳务或工程分包方,可提供包含环境方针和相关要求的宣传册子;进入现场前,可派人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培训或放映录像;不定期地检查实际运作情况,通报所发现的问题,并要求限期纠正等。,问题点,运行控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查阅第一检验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其中所识别的剧毒试剂配制作业活动中规定对所产生的有毒试剂、废有毒试剂排放、剧毒包装物的控制措施为“固体用容器回收堆埋,液体用稀释法降低浓度”,其中氰化钾的处置不符合其安全技术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废弃处置方法:“应为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N炼油一厂生活垃圾、危废由燕山石化厂区服务中心负责,但缺少相应的协议,也未见处置方的资质证书;另,危化品的收集、移交缺少相应的登录。 塑料分公司和树脂应用研究所的库区(试剂库、化学品库、油库)周围有大量混放的废旧物资,一满桶无盖废油倾斜放置,油溢出桶外,油渍对土地造成污染。N,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针对紧急、异常情况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目的是有效确定潜在事故和紧急情 况。发生前,予以预防;发生后,尽可能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界定,一般根据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和不同的行业特点予以划分。应急情况包括:火灾、爆炸、水灾、台风、暴雨、地震、停水、停电、泄漏、大修、设备故障、操作事故等。,理解要点:,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程序,应识别并确定可能出现哪些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发生情况后如何进行处理; 怎样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对程序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 条件可行时,对程序的有关要求可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试验或演练,以判断现有设施及程序的有效性.,理解要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考虑内容:a) 现场危险类型,如存在易燃液体等;b) 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类型和规模的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安全体系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模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