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

    • 资源ID:1833760       资源大小:308.50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

    章学习心理,第一节 学习动机,一 学习动机的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等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关于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真题赏析2013年信阳单项选择: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A.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驱力。2. 学习期待与诱惑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管估计。学习期待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是成绩,也可以是奖品、教师的赞扬、名誉、地位等。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的反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也可以是复杂的事物。,3.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4.按动机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型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5.根据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属于外部动机,真题赏析2013年新乡多项选择: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是由( ACD )组成的。A.认知内驱力 B.成长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练习单项选择: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学习是为了得到赞扬,属于( A )A. 附属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 直接动机,(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条件1.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另一方面,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变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因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通常学习目标明确,所激起的紧张性使其能更好的认真、专心地投入学习,学习效力就高,而这又将有助于最终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 影响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成倒U型曲线。(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主观因素(1)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焦虑程度。2.客观因素1.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2.学校教育。,二、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成就动力理论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维度,(四)成败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1.活动的选择;2.努力地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活动时的情绪;4.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如前所述,学习动机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分。2.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3.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4是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5.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二)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于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三)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3.表达明确的期望,及时提供及时的反馈。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就显得十分重要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运用竞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2)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3)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4)提倡团体竞争;(5)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四)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真题赏析2013年郑州航空港判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是正比关系。答案:错误2013年郑州航空港多项选择:成就动机理论将动机解释为_和_的一种合成倾向。( AD )A.追求成功 B.追求成长 C.追求表现 D.避免失败2013年郑州郑东新区单项选择: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运气属于( D )A.外部、稳定、不可控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C.外部、不稳定、可控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一、学习学习策略的概述(一)学习策略的含义与特点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特征(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节 学 习 策 略,(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他强调学生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2)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它对自己学习的价值;(3)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4)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有:(1)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2)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三)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1.形成策略意识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掌握学习策略对于完成当前学习任务,解决当前学习问题至关重要;3.掌握学习策略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并对它们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想、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 (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3组织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关于人的知识(2)关于任务的知识(3)关于策略的知识。,2元认知策略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际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在时间管理上,应做到:第一,统筹安排是学习时间;第二,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第三,利用零碎时间。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 4 学业求助策略。,真题赏析2013年郑州航空港单项选择:学生为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不断重复,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学习策略称为( A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计划策略2013年荥阳多项选择:老师为了让学生区分买和卖,这样讲:“卖比买头上多个十,说明东西多才能卖,东西少要买进来。”这位老师应用了( CD )的教学方法。A.组织策略 B.直观感知 C.精加工策略 D.意义识记2013年信阳单项选择: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是( C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练习名词解释:元认知策略,三、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能效感原则(二)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1.注重对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一、 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真题赏析2013年郑州二七单项选择:学习迁移是( A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学习转移 C.学习定向 D.学习定势2013年新乡单项选择:“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表达的是( C )A.记忆策略 B.技能形成 C.学习迁移 D.知识形成,第三节 学习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类型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机构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2根据迁移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5根据迁移的程度,可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6根据迁移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7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三)学习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的以概括、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贫的形成的关键环节;3前一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学习迁移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成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2相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4,关系理论,(二)当代的迁移理论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2.产生式理论3.情境性理论真题赏析2013年郑州金水单项选择: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贾德 B.苛勒 C.洛克 D.加涅,三、学习迁移与教学(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历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练习简答: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一、知识学习(一)知识概述1.知识的含义及分类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极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特征。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知识的表征 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二)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传统教育心理学将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第四节 知识与技能,(三)知识学习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性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以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2)上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3)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四条。(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2.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3) 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五)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2)程序化阶段。(3)自动化阶段。2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2)注重示范与讲解。(3)运用变式与比较。 (4)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5)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6)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真题赏析2013年郑州金水单项选择: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又选择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运用了( A )A.正例与反例的配合 B.变式 C.比较 D.直观性2013年郑州郑东新区单项选择:记忆的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 C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A.形象记忆 B.情境记忆 C.感觉记忆 D.符号记忆2013年郑州二七单项选择: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时间是( B )秒。A.10-20 B.20-40 C.60-120 D.80-140练习单项选择: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 A )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二、技能学习(一)技能概述1 技能的含义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技能具有如下特点:(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二)操作技能的形成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操作定向就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之后,就会尝试做出某种动作。(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是把构成整体的各动作要素,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整体,形成操作活动的序列,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完整的动觉映象的过程。(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3 操作技能的形成途径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 “高原现象”。,(2)教学中组织练习应遵循的原则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三)心智技能的形成1.心智技能的含义及特点 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2.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l)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并且积极、正确地加以示范。(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练习判断:练习中出现的成绩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是高原现象。答案:正确简答: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一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初始状态,二是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二)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第五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三)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算法和启发法。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启发法策略是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启发法策略。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是:(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实现子目标;( 3)提出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2. 爬山法。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与手段一目的分析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手段一目的分析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距,以便最终达到目标。3逆推法。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道路的方法。逆向搜索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解决方法的问题,数学中的推理运算有时采用这一策略。算法算法策略是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启发法启发法是基于一定的经验,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较少搜索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策略。,(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4. 已有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5.情绪与动机。, (五)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1)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二、创造性(一)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 2. 智力。3. 个性。,(三)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2)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参考一以下具体措施:(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一、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结构(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1. 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映本身;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任务;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2. 态度的结构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第六节 态度与品德,(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 品德的实质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品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以某种道德意识或道德关念为基础;第二,与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法表现和判断个人的道德;第三,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征。,2. 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里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二、品质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4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儿童能够接受外界准则开始的。2. 权威阶段 这一阶段也称他律阶段。3. 可逆性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4. 公正阶段 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中脱胎而来的。,(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1. 前习俗水平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2.习俗水平 这事在小学中年级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3.后习俗水平 该时期的特点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于培养(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知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他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的建立的开端。2.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二)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与品德。常用的方法有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判断、奖惩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方法。1.有效的说服。(1)有效的利用正反论据(2)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3)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与适当的奖励与惩罚。,五、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 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方面,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1)家庭教育的失误;(2)学校教育不当;(3)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方面,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三)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分析和理解其矫正的心理过程,有利于选择矫正措施,提高矫正的效果。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下面介绍一些矫正心里学策略:(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里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人差异,运用教育机智。,真题赏析2013年郑州航空港单项选择: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C )A.科尔伯格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马斯洛2013年新乡单项选择:在( C )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A.8岁 B.9岁 C.10岁 D.11岁练习判断:根据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答案:正确论述: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章学习心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