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自我概念课件.ppt

    • 资源ID:1799006       资源大小:498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我概念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自我概念,本 章 要 点,*自我概念的定义*关于自我的几种主要理论*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自我知觉理论及其验证研究*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对自尊的作用*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文化自我的主要理论与研究,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第三节 自尊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第八章 自我概念,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一、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二、自我概念的结构三、自我概念的功能,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一、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一)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material self)、社会我(social self)和心理我(mental self),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体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3.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三)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创建者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的概念。他将自我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三个部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能再被压抑,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出现精神疾病,一是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实现人性的升华。,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五)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六)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我(“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自我概念有四个特点: 1.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2.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3.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征的自我经验。 4. 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由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的,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自我差距理论,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一)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self-schema)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 Markus,1977)提出的。 所谓自我图式,是指自我概念的组成要素,指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的能力与特征的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年与1987年,马科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念。 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 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自我概念的结构,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 (一)自我一致性维持 在研究失足青少年时发现, “坏孩子”的自我概念会使失足青少年倾向于做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行为,出现 “破罐子破摔”现象(金盛华, 1982) 。 自我胜任(self-competence)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金盛华, 1988)。,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二)经验解释 梅德维克等人(Medvec, et al.,1995) 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奥运会上银牌得主感觉不如铜牌得主快乐。,图8-1 不同获奖者在不同时间的幸福感大小,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我概念。 金盛华(1993)有关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发现,差生成绩落后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角色偏常(role deviance)的结果。差生的消极自我概念导致消极自我期望。,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二、自我概念的发展,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孩子长到大约到68月龄时,开始出现自己身体和自身连续性的感觉 。儿童自我意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和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学会用符号来指称周围世界的客体,并最终了解了语词中“我”的内涵,开始用“我”来代替“宝宝”,此时自我已经明确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对象。 符号相互作用论 按照库利(Cooley,1902 )“镜像自我”理论,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儿童自我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人际交往。 米德(Mead, 1934)和麦奎尔等人(McGuire & McGuire, 1982 ) 的研究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自省能力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在我国儿童的自省能力方面。 韩进之等人(1990)的研究 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方面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 金盛华(1988)和李德伟的研究,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生有八个阶段的危机: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婴儿期(018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 童年期(18个月4岁) 3. 主动感对内疚 学前期(46岁) 4. 勤奋对自卑 学龄期(612岁)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青春期(1218岁) 6. 亲密对孤离 成年早期(1830岁) 7. 产出对停滞 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50岁以后),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三、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的提出者贝姆(Bem, 1967)认为,与个人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的机制一样,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它内在状态的认识,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四、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指人们注意和寻找那些与自我图式相符号的信息的倾向。研究表明(Swann, 1984, 1990),自我认识过程并不是对全部现有信息进行扫描,而是寻找那些符合自己已有假设,能确认自我概念的信息。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图式的信息,而排斥否定的信息。,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斯旺(Swann,1992)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们确实偏爱确认自我概念的反馈。图8-2 同伴交往偏好,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五、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自我知觉的自我优化倾向能使人产生力量感和自我满意感,符合自我价值定向的自我保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护自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倾向可能妨碍人们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导致自欺(self deception)的发生,严重时还会使人否认现实。,第三节 自 尊,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三、自尊的测量四、自我效能,第三节 自 尊,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自尊的结构 詹姆斯(1892)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波普(Pope, 1988)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此与罗杰斯早期的观点一致。 库泊史密斯(Coopersmith, 1967)提出,自尊从四个方面来建立:个人重要性;能力;个体的道德性;权力。,第三节 自 尊,波普(Pope,1988)提出,自尊体现在五个方面:社会方面的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方面的自尊;家庭方面的自尊;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整体自尊。 张静(2002)认为自尊由自我效能(或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或自爱)组成。 魏运华(1997)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蔡建红(2001)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由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归属群体、人际亲密、演讲、体育运动九个因素构成。 黄希庭(1998)认为,自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第三节 自 尊,(二)影响自尊的环境与经验因素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学业成绩的好坏,也就会影响到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 第三,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有影响。,第三节 自 尊,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一)自我差距 希金斯(Higgins, 1987) 提出了一种自我导向理论,这种自我导向代表个体要达到的标准。他认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自我(the ideal self)与应该自我(the ought self)。 实际自我(actual-self)与理想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的负性情绪,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焦虑的负性情绪,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尊降低 。,第三节 自 尊,(二)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self-promotion)指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它通常与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共同产生提高自尊的作用。自我提高可以使人对自己产生一个较高的评价,有助于自尊的提高。 使用自我提高的人希望被尊敬而不仅仅是被喜欢。 与承认缺陷来强化能力可信性的类似做法是美化策略(Schlenker, 1980)。,第三节 自 尊,三、自尊的测量 由于自尊对人的行为导向和适应的重要价值,激发了研究者对其进行测量的愿望。心理学界编制出许多测量自尊的量表,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有两种。 一为罗森伯格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M. Rosenberg, 1965),一为得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 TSBI, Helmreich,Stapp, & Ervin, 1974)。这两个量表简便易用,前者测量总体自尊,后者测量社交自尊。,第三节 自 尊,四、自我效能 (一)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概念是心理学家罗特(Rotter, 1971, 1973)提出的。所谓控制点,指人们关于影响自己行为和结果的力量位置的看法。心理学家一般将控制点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与外部控制(external control)。 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控者或者极端的外控者都不多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轨迹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第三节 自 尊,(二)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现象。这种现象第一次是由动物理论学家塞利格曼等人(Seligman &Overmier,1967)在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的。,第三节 自 尊,塞利格曼(Seligman, 1975, 1991)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生活情境中同样存在类似的习得无助机制。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屡屡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控制的,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习得无助。沮丧、压抑的人,因为相信努力是无效的,而变得被动。丧失信心的人,意志麻痹、主动放弃,成为习得性无助者。,第三节 自 尊,(三)自我决定 习得无助让人感到沮丧、放弃去改变现状,这对人们的生活和主动适应无疑是有害的。如何克服习得无助,重新找回自信呢?自我控制感就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其中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而减少习得无助。正反两方面研究表明,能否让人自我决定、增强控制感,不但影响人的习得无助状况,更进而影响人的心态、行为甚至健康。 需要说明,强调自我决定的积极作用时需要注意,完全的自由和自我决定,可能转化为一种负担。过多的选择可能使人麻痹。,第三节 自 尊,(四)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 选择行为 (2) 努力付出与坚持不懈 (3) 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2.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1)获得的成就 (2)替代性经验,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一、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自我概念二、文化自我的动态观三、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一、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个体成长所处的环境及环境中的他人影响,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心理学是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其标志是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心理学期刊的创立。 马科斯和北山(Markus & Kitayama,1991)提出了“独立自我-互依自我”的二元结构。,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将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间自我概念的差异进行对比,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价值,视自我为独立的实体,因而自我概念与社会背景间是分离的,他们将这种自我概念的建构称作独立自我(independent self);而东方文化更强调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以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因而“与自我相联系的他人”在自我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将这种自我概念的建构称作互依自我。图8-6 “独立自我-互依自我”结构图,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二、文化自我的动态观 支持自我动态观的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康萤仪、赵志裕等提出的动态建构理论(Dynamic Constructivist Approach)。这一理论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文化并不是维度论定义的静止的、宽泛的结构,它更具动态性和不连续性,是一套为人们所共享并内在化了的松散网络,而这些松散结构,又由随不同情境而变化的知识结构所组成。其次,一个个体可以获得不止一个文化意义系统,即使这些文化意义系统之间是冲突和矛盾的,个体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之间进行转化,他们将这种转换称作“框架转换(Frame Switching)” (杨宇,2008)。,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三、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成像技术为自我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差异找到了更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从神经机制的层面呈现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差异。 最有说服力的是许多研究者使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技术进行的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 FMRI技术主要通过测量脑内各处血流含氧量的变化来反映人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无创且空间分辨率很高的脑成像技术,目标被很多心理学研究广泛采用。 许多脑成像的结果发现,相对于他人的判断,自我判断时激活了内测前额叶区域,作业与思考题,1. 什么是自我概念?2.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自我概念的主要功能有哪些?4. 试分析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机制。5. 简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6. 个人控制点对努力有怎样的影响?7.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习得无助现象,并尝试分析如何解除这种习得无助。8. 试分析自我差距和自我提高影响个人自尊的机制。9. 试分析自我效能的本质及其对自我发展的意义。10.简述文化自我研究的维度论与动态建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建议读物,卢文格. (1989).自我的发展(李维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乔纳森 布朗. (2004).自我(陈浩莺等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朱滢. (2007).当代中国心理学家文库朱滢卷文化与自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宇. (2008).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四辑)性格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ichael Argyle. (1994).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学(陆洛 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建议读物,时蓉华. (1997).透视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学.香港:中华书局.周晓红. (1991).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探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马丁 赛利格曼. (2002).学习乐观(洪兰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Bond M. H., Hwang K. K. (1986).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 Hong Kong: Oxford.Michener H. A. & Delamter J. D. (1997).Social Psychology. (3rd ed. ).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Lord C. G. (1997).Social Psychology.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注意事项

    本文(自我概念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