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文山州休闲度假基地总体策划.docx

    • 资源ID:1794543       资源大小:2.82MB        全文页数:1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山州休闲度假基地总体策划.docx

    第一章 策划总论一、 策划范围与性质策划范围,以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广南县坝美旅游区、富宁县驮娘江旅游区为重点,做好文山州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总体策划。本策划性质属于地方旅游业宏观战略性研究。二、 策划期限2009年至2020年。三、 策划任务本次文山州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策划的任务,既是对接云南省打造9大休闲度假基地,更是结合文山州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州委州政府将“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作为全州发展的战略方向。四、 休闲度假基地解读(一) 相关概念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选择。从时间长短角度看,闲有三类。一类叫做大闲,时间比较长一点,其概念是落实之后的带薪休假制度;一类叫做中闲,基本上是目前黄金周的概念;第三种是小闲,即周末三日或两日。度假对应的主要是中闲和大闲,休闲度假的时间可长可短,长的比如带薪休假,其次是黄金周,最短的是周末双休日。 旅游是休闲的一种积极方式,度假又是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离开日常工作、生活环境,到另一个地方,让身心得到放松,使精神愉悦,期间可以有一些观光活动和各类娱乐活动,但主要是在一地的停留,以休闲放松为主。度假的本质是放松身心的一种体验 ,身心愉悦与修复的一种生活方式 ,精神的按摩。基地,是作为发展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休闲度假基地,是发展休闲度假产业的基础性支撑地区。“休闲度假基地”是“度假区”的扩大概念,他们包括:度假酒店,分时度假物业(度假所有权或度假俱乐部),多用途的度假社区。休闲度假基地的范围可以是景区,可以是城镇,可以是整个县域,甚至是整个地级市域,是能够集中提供大量休闲度假产品的地区。(二) 度假旅游地的基本特征度假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度假旅游配套服务健全 、度假地购物旅游很火爆、度假区的交通四通八达 、度假旅游环境十分优越。(三) 国内旅游度假市场需求特点认识度假旅游更加注重休息和放松度假旅游的目的地一般相对稳定度假旅游在一地停留的时间比观光旅游长度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导游的依赖程度轻度假旅游呈现出家庭化特征度假旅游日趋大众化(四) 观光主体向休闲主体转型第一是产品转型,从比较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发展。即观光、商务、度假等各种旅游产品综合配置,适宜发展什么,优势是什么,就发展什么。第二是市场转型,小闲对应本地市场,中闲对应周边市场,大闲对应远程市场。不同年龄的需求对应不同的休闲空间,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应不同的休闲设施。需要树立大市场的观念,全面开发大市场。第三是管理转型,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从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从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从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从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第四是城市转型,一些城市提出建设休闲城市,各个城市都在强化休闲功能。休闲城市应达到这样的要求:在城市生活中,休闲活动普遍,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休闲城市要符合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的要求,环境适宜人居住,具备欢迎外来者的人文精神,本地传统文化挖掘到位,最重要的是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第五是发展转型,即按照国务院41号文件的要求,推动产业融合,构造大旅游体系。在发展中,旅游应主动融入中心,纳入主流。多年以来大家一直在说的旅游服从大局,后来说旅游服务大局,实际上无论服从还是服务,都意味着旅游是边缘化的。现在要讲旅游融入大局,构造大局。这个大局观的转换,就意味着旅游就在中心,就是主流。一是服务工业化,二是促进城镇化,三是推动国际化,四是拉动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格局中,旅游自然就是中心工作和发展主流。第二章 宏观背景分析一、 金融危机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2008年,因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现明显下降。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下降,旅游行业困难加剧。但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二、 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总体趋势是双康。小康社会产生了有钱有闲群体,支撑休闲度假快速发展;健康追求亚健康群体,支撑健康旅游快速发展;三、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快速增长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休闲度假市场已占到整个旅游市场的30%,度假类景区也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新增景区的50%将为度假类景区。总体上,国内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观光虽然仍是主体,但休闲已成为主导,国家也正在推出国民休闲计划。休闲度假市场的增加,不仅改变了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也扩大了旅游市场规模,为后进地区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休闲度假市场的增长,也改变了旅游市场的需求结构,健康、养生类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四、 国家首次提出将旅游行业培育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将旅游行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口,为不断增进在旅游休闲方面的国民福利和我国旅游业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五、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与云南启动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二次创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产业发展全局,以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为重点,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市场开拓,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促进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二次创业”为文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2009年4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云南正式成为中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六、 滇东南旅游加速成长滇东南是云南旅游的第二梯队,当前,云南旅游正向纵深推进,滇东南也列入全省发展战略的重点。随着省州的全面推动,近几年滇东南的旅游已开始有所起色。红河州近几年旅游增长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2008年,红河州旅游经济不仅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而且接待外国游客人数首次突破了10万人次。据省旅游局统计,2009年春节期间,从总量上统计,红河州游客接待量达53.8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二位;1至4月,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接待入境旅游者2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上千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第三章 上位规划对接一、 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1、开发6大旅游区 云南将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巩固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完善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启动开发滇东北旅游区。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努力把6大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互补、要素流动通畅、互赢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2、培育8大旅游产品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全省将着力培育8大旅游产品: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会展商务、科考探险、跨境旅游和自驾车旅游。 一是继续发挥自然生态、地质地貌和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优势,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开发建设,使之迅速转化为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形成新的市场亮点。二是依托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相融合,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民俗体验型和文化主题型的旅游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三是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众多高原湖泊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内陆湖滨型、休闲文化型、置业度假和休闲小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四是利用全省700多处温泉和多样化的森林资源、良好的地形地貌和观光休闲资源,积极引导开发“生态温泉SPA”、“森林康体浴”等康体旅游产品和健康体育休闲产品系列。发展高原体育训练产业,培育体育竞赛市场,带动康体旅游发展。积极开发和推出自行车、徒步、野营等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消费的自助旅游系列产品,打造“云南休闲健康时尚之旅”的旅游新品牌。五是利用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和毗邻东南亚、南亚的良好区位条件,加快会展和商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把云南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的会展商务旅游目的地。六是发挥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古生物、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趣味性浓、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科考科普型旅游产品,鼓励建设一批适应学生消费需求的青年旅馆,使云南成为专家学者和学生科考及修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积极引导开发登山、攀岩、漂流、野生动物追踪探寻等一批安全性高、吸引力强的探险旅游产品。七是利用沿边区位优势,加快沿边旅游资源开发和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简化跨境旅游手续,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并向纵深推进,增强云南旅游经济的外向型功能,把跨境旅游产品打造成云南最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之一。八是加大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完善自驾车标识、汽车旅馆、旅游厕所、餐馆、露天影院、停车场、加油站、修理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健全资讯服务、急救设施,鼓励成立异地租车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使自驾车旅游成为新的重要专项旅游产品。 3、建设“五个一批” 实施大项目带动和精品名牌战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建的重大旅游项目及其配套设施,不断培育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名牌产品。 “五个一批”主要指建设一批国家公园、一批休闲度假基地、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和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4、总体目标把云南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5、纲要对文山的定位纲要对滇东南地区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一地区将成为云南下一步开发的重点,规划纲要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文山纳入全省战略中:第一,从空间布局上。文山是近期需要进行“积极建设完善”的功能区。规划纲要对云南六大旅游区新的定位与界定“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巩固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完善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启动开发滇东北旅游区。”第二,从精品线路组织上。文山为全省五大精品线路之一,其特色在于“喀斯特地貌景观”。“着力打造以昆明为中心,面向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滇西火山地热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景观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第三,从项目建设上。文山普者黑被列为全省9大康体休闲度假基地之一,黑者黑、坝美、八宝、天保为全省重点建设60个旅游小镇之一,文山为全省重点建设8个商务会展基地之一。“借鉴国内外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设经验,建设昆明环滇池、宜良阳宗海、澄江抚仙湖、大理洱海、保山腾冲、西双版纳、丽江、迪庆香格里拉、文山普者黑等9大康体休闲度假基地,并重点建设20个生态运动休闲综合性旅游度假社区项目。”“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在巩固提升大研古镇、和顺等10个旅游名镇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建设60个旅游小镇。力争建成200个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旅游特色村,以及10个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旅游特色县,成为云南旅游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亮点。”“依托全省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着力打造以昆明为中心等大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努力把昆明初步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性商务会展基地,把丽江、大理、景洪、瑞丽、腾冲、蒙自、文山初步建成次级商务会展基地。”第四,从旅游城镇建设上。文山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0个区域次中心之一。“构建以昆明为中心,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景洪、芒市、腾冲、蒙自、文山、曲靖、昭通等多个区域次中心,旅游小镇为三级中心的旅游城市体系”第五,从改革试点上,文山普者黑景区为全省唯一的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试点。“旅游循环经济改革专项试点。选择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度假区作为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主要任务是探索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旅游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途径。”二、 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对滇东南旅游区的性质定位为:以喀斯特地貌为基础,南盘江、红河流域的立体山水景观和中原文化与边疆各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复合人文历史为背景,以五大旅游资源区为依托,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大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第四章 基础条件总体分析一、 自然条件分析(一) 总体概况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自治区相连,南与越南接壤,是云南通往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全州辖8个县,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341.1万人,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11个民族。文山州资源丰富,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全州有7个县是“中国特产之乡”。 (二) 地貌文山州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地带,属中山高原地貌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和北部海拔为2000m左右的岩溶高原区,中部海拔为16001800m左右的高原区和14991600m左右的岩溶盆地,南部和东部河流切割,边缘为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区与丘陵区,河流下切的地带形成峡谷。境内最高点是西部文山县的薄竹山,海拔2991m;最低点是南部盘龙河出口处的麻栗坡县船头,海拔107m,相对高差为2884m。山岭纵横绵亘,沟壑幽深,形成了全州山地、峰林、丘陵、平坝、峡谷等复杂多样的地形,石芽、溶洞、天生桥及地下河等分布普遍,是云南省最发育的岩溶地貌区之一。文山州以云岭高原东南岩溶地貌为本底,山水林泉相依相生的山脉水文地域环境,造就出峰、岫、瀑、湖四大特色,是文山州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资源。(三) 地热与温泉据云南省旅游协会SPA与温泉分会所做的云南省温泉资源普查初步成果报告,文山有天然温泉24处,占全省的1.9%。其中较为有名的是白沙坡温泉。(四) 植被与特产文山州基本属于中山高原地貌区,具有低伟度高原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各种植物生长。全州总林地面积为41.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7%;其中灌木林地43.79万公顷,疏林地14.02万公顷,宜林荒山地60.0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度2508.74万立方。州内植被呈垂直带状分布特征,植物群落多种多样,主要植被类型有热带沟谷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曲林四个类型。经济林木主要有八角、油茶、油桐、核桃、板栗、生漆、橡胶、木棉、竹等。八角(又称大料)是自治州的重要特产,是重要的出口土特产品,主产于富宁、广南、西畴等县,年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富宁县被誉为“八角之乡”。文山州油茶和油桐的产量在省内也名列前茅。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豆类、薯类等。广南县的八宝米历史上为贡品,解放后被列为国家上等米。此外,州内各县还出产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白米,名为香米,蒸煮后香味很浓。这种米舂成饵块,香软洁白,滑润爽口,是饵块中的上品。三七是文山州最著名的特产,年产值3.8亿元,是全国闻名的“三七之乡”。丘北辣椒,是云南辣椒中的佼佼者,产量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产地丘北被命名为“辣椒之乡”。(五) 气候(光热)条件文山州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全州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夏季主要受孟加拉湾及北部湾暖湿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偏西及西北部干冷气流影响。全州年平均气温在15.819.3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长,霜雪少。全州年平均降雨量在8002400mm之间,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因此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等灾害。(六) 水资源条件文山州境内河流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水系。珠江流域面积17069km2,占全州河流面积的54.3%;红河流域面积14387km2,占全州河流面积的45.7%。两大水系汇集境内百余条江河,呈西北至东南流向。州境珠江流域的主干流经南盘江六郎洞暗河、清水江、西洋江、那马河、普厅河、驮娘江等向东流入珠江;红河流域的主干流经盘龙河、八布河、南利河、迷福河、小白河、畴阳河、那么果界河、郎恒河等向东南注入越南红河。二、 历史人文条件分析(一) 历史沿革秦汉前期,文山州开发较早,公元前5世纪,境内居住着句町部族、进桑部族。秦朝时期,为句町国故地。汉晋时期,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纳入版图,属牂牁郡 范围。三国蜀汉时期,牂牁郡改称兴古郡,今州内8县均属该郡管辖。东晋南朝时期,归兴古郡、梁水郡管辖。唐初,今文山州境内8县均归南宁州都督府管辖。唐南诏时,归通海都督府管辖。宋、元王朝时,今文山州西部地区为教合三部、矣尼迦部;北部地区设置维摩州,归临安路宣慰司管辖;东部地区设置广南西路宣抚司,归邕州管辖,宋时又称为特磨道。明代教合三部改设教化三部长官司,后又将其中的一部与矣尼迦部改设为八寨长官司,归临安路管辖;维摩州归广西府管辖;广南西路宣抚司改设为广南府。清代除沿袭明代广南府外,新设开化府,除广西直隶州部分地区置的丘北县外,统属广南、开化两府。民国时期设7县1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5年3月31日为文山专区。1985年4月1日成立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准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至今。(二) 文化脉络1、从地域文化的历史形成上考察,文山州是百越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越族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到了战国时代,已分化成众多的支系。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在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东瓯在现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后来又发展到广西以及以南地区;西瓯则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雒)越主要分布在现今的越南北部与海南岛。文山东部的壮族集聚区,历史上一直属广西,即历史上西瓯和骆越的主要活动地区。因此,文山也是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文山州是句町古国的腹地,句町文化在文山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间,在广西西部和云南东部地区曾存在着一个句町(gou ding)古国,与它同时期的还有地处贵州东部、湖南西部的夜郎古国。 句町古国是形成于春秋战国后期,后被西汉王朝征服的一个西南少数民族小王朝,一般认为是壮族的先人所建。 据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记载,在句町王封王以前,在西南民族中,受封王的有夜郎王和滇王。句町的封王,诏书说是“句町侯毋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虏有功”。由于句町支持汉兵打败了敌人,并取得了“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的辉煌战果,汉王从这场战争中看到了句町侯拥有与夜郎、滇相同的实力,所以也给予封王的待遇。句町国的实力与夜郎、滇相当。在夜郎、滇之势力衰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句町国仍雄据西南地区。因其势力范围不局限于其腹心地,故后人追忆与句町腹心地相邻地区的历史,往往称该地为古句町国地。句町国的势力西南边界达越南北部地区,东北至今贵州兴义市,西到今玉溪、通海、建水,南抵今文山县。句町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巩固民族团结的“粘合剂”,亦是壮、苗、瑶、彝等民族群体间友好往来的感情基础和加强联系的重要纽带。 3、从文化区位上看,文山州是云南边疆民族文化的又一集中区,是中原文化、滇文化与两广百越文化的过渡区,滇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的缩影和窗口。文山州东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接越南,这两个地区都是历史上百越民族聚居区,州内一些少数民族与相邻省区和周边国家的民族,长期以来交往密切,可谓“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同时,历史上中央政府又多次在此地设置羁縻州、羁縻县,当地先民与中原人民也进行了密切的交往、融合。“诸葛亮曾把僚人数千迁往汉中”。因此,文山州又成为内地汉民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又一个交融中心,是云南边疆民族文化的又一交汇区,是中原文化、滇文化与两广百越文化的过渡区。因而文山州成为滇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的缩影和窗口,具有文化区位上的辐射性和文化内容上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文山州又相对集中了诸如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系统,风情浓郁,与其他地州相比体现出较为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是文山州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4、从现有格局来看,文山州是多民族互通有无、互相交融的多元文化格局。文山州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而又混合杂居的地区。境内早期民族有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之后相继有汉族、回族、白族、蒙古族等迁入,形成了“汉族、回族住街头,壮族、傣族住水头,苗族、彝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民族文化上的互通有无、互相交融的多元文化格局。5、从宗教文化来看,文山州是多种宗教文化并存格局。从宗教文化上看,文山州除各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和信仰外(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崇拜),先后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传入的佛教,清朝初年传入的道教,清光绪年间传入的天主教,以及伊斯兰教、小乘佛教等。相继传入的佛教、道教、天主教与本地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各种宗教和睦交融的民族宗教文化现象。如壮族除信仰原始宗教外,以信仰道教居多;当地的苗族、彝族则主要信仰天主教。因此,从文化构成上看,文山州具有多民族文化交融荟萃的显著地域文化特征,这为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基础。6、铜鼓文化铜鼓文化是远古时代在包括中国长江以南到东南亚的广阔地区的一种典型文化代表,依照汉文化的角度,可以将其视为古越民族的代表性器物文化.在今天比较典型的文化遗存,可以在壮文化、越南文化以及中国云南和中南半岛的其他民族文化中得到印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因发现种类繁多的铜鼓,而被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铜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同时还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三、 城市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分析文山州在云南省的总体经济格局中,属于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欠发达地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三个层次。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44.8亿元,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27.2亿元,增长22%。在全省处中等位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全州总体上仍然是贫困落后地区,财困民穷仍然是基本州情;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仍然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工业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民间资本匮乏,区域内投资开发更多依赖外部引进。中心城市作为依托,文砚平城镇群虽有快速发展,但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城镇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四、 区位与交通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优化和交通条件的历史性改变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撑条件。(一) 区位条件前沿:偏居云南一隅的经济区位向云南省战略开放前沿的转化;门户:省内边缘向云南面向泛珠三角的门户转变;枢纽:经济区的边缘向经济圈融合的枢纽转化。(二) 交通条件成为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发达地区最便捷通道,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全州即将实现海陆空三维一体立体化的快速交通网络;航空、高速、高铁的不断建设,缩小了文山与世界的距离。五、 政策条件分析(一) 产业的推动政策2006年,文山州委、州政府召开了文山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决定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州的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并成立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年,文山州委州政府召开了第二次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了把文山建设成为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越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二) 对产业地位的认识在文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旅游文化经济”作为与“通道经济、特色经济、工业经济”并重的文山四大经济之一。2008年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旅游业作为工业之后的“后续优势产业”进行建设,“围绕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目标,抓住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旅游产业,逐步把文山打造成为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2009年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并着手进行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文砚平”城市群规划,这对于推动文山城成为全州的旅游集散地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报告中也指出“尽快组织编制文山州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总体规划,完成普者黑、坝美两个旅游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起点策划包装旅游项目,抓紧筹建旅游投资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开发建设景区。”这说明,州政府在一年的工作计划中,对旅游经济也非常重视。(三) 全州四大战略方向根据州委书记的最新讲话,全州的发展思路为“实施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六大战略,加快大通道经济发展步伐,建设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基地”,首次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州的四大发展战略方向之一,旅游产业在全州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重视,文山旅游业也迎来了最好的政策时期。六、 旅游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一) 发展成绩“十五”期间,文山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由2000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60多万人次,五年中翻了一番,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近17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1.3万人。到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分别增长5.7%和6%。截止2008年底,文山州具有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20处,有1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景区景点被评为国家A级以上景点。有星级宾馆17家,旅游接待床位23528个,旅行社10家。旅游业直接吸纳和间接带动就业13000多人。(二) 存在问题1、认识问题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在认识上还不统一。2、投入问题由于文山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州、县财政困难,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3、交通瓶颈问题由于文山州景区、景点分散,远离中心城市,虽然近期大交通有了很大改变,但总体上公路通达能力较低,交通依然不便,制约了文山州旅游产业的发展。4、管理体制问题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落后,政府主导和企业运作都没有很好理顺。旅游业政企、政事不分,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重点景区管理体制长期不顺,阻碍了景区的更好发展。5、招商引资问题长期发展的滞后,导致文山成为投资的盲点,虽然招商力度很大,但长期的惯性使然,效果并不理想,旅游招商受大环境的影响,也没有大的突破。6、产品结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特色旅游等旅游产品缺乏;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不够,特别是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化开发没有很好结合,文化氛围不浓。7、景区建设问题景区建设滞后,低水平开发严重,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薄弱,不能适应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吸引高品质客源,景区发展缓慢。8、客源市场问题客源结构不合理,省内游客比重过大,省外及境外游客少,总体上尚未走出云南省。“十五”期间,省内游客占86.2%(其中滇东南片区游客占63.5%)、省外4.5%、海外0.15%、边境口岸一日游9.15%。9、营销问题州县之间,职能部门与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之间旅游宣传整合不够,全州旅游主题形象不鲜明,重点旅游景区定位不准确,旅游产品无特色,缺乏高水平包装策划,没有形成全州的组合力量。(三) 结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的滞后,是文山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发展旅游,交通先行,是文山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交通问题解决,相关的招商引资、景区建设、项目开发都可迎刃而解。而招商引资、景区建设、项目开发等问题的解决,可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问题,核心吸引物打造问题、品牌景区树立问题、旅游收益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解决。随着旅游管理体制的理顺,文山州旅游业真正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七、 周边旅游发展态势分析(一) 省内格局宏观上,全省是六大板块,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滇中、滇西北板块是云南省旅游第一次创业中快速成长的板块,滇西南板块“一次创业”时有所成长,“二次创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滇西板块受益于“二次创业”,借势而起,是后起之秀中的代表。“二次创业”的目标是“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其中,休闲度假产品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为云南省其他地区的崛起提供了机遇。新时期重点培育的8大产品是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会展商务、科考探险、跨境旅游和自驾车旅游。表3-1 文山州与周边旅游发展竞合态势分析地区资源分析核心竞争力产品开发昆明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绚丽的民族风情区位条件优越中国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国际游客集散中心认知型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丽江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氛围浓郁中国历史名城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大香格里拉的集散中心和示范区 古城度假会展生态科考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大理自然资源神奇壮丽历史文化丰富深邃白族风情绚丽多姿宗教文化神秘深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滇西中心城市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度假休闲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探险科考西双版纳植物资源独树一帜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傣族风情异彩纷呈中国最具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枢纽和组织中心热带雨林观光民族风情、边境风光休闲度假、康体运动商务会展、探险科考红河喀斯特山水景观资源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特色边境旅游资源红河哈尼梯田建水历史文化名城河口跨国旅游喀斯特地质观光历史民族文化探秘田园民俗休闲度假边境旅游广西百色自然资源丰富山区景色秀丽地理位置特殊水陆交通便利滇、黔、桂三省结合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主要集散地自然山水游民俗风情游农业观光游红色旅游贵州安顺-兴义自然资源类型丰富开发利用条件优越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贵州西部旅游中心 喀斯特地质观光自然山水游红河、曲靖,为云南省旅游的潜在发展地区,与文山州处在同一层级,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红河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品牌知名度、历史文化的挖掘深度都要高于文山,文山应该通过合作借势来发展自己,特别是在公路、铁路的对接、边境旅游合作、田园景观开发等方面与红河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区域集群优势。曲靖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旅游业开发水平等方面要优于文山,文山需要与曲靖在喀斯特山水旅游上形成合作,共同构造大昆明旅游区的东部区块,才能形成两地的合力,取得共赢。东部的百色,与文山一依带水,地缘相近,文化同源,同属古骆越文化、古句町文化和壮乡文化的共同拥有地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地应该精诚合作,共享对方市场,共同营销,共同打造历史文化和壮乡风情旅游区,实现1+1大于2的合作共赢。(二) 九大基地这九大基地,是云南省旅游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的全省休闲度假基地。滇西北、滇西、滇西南的几个基地,包括丽江、大理洱海、迪庆香格里拉、腾冲、西双版纳,与文山属不同的旅游大区,资源特色与产品定位均与文山基地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共同构建起了云南省休闲度假旅游体系,文山与这些基地的合作是主流。昆明周边的几个休闲基地,包括环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是滇中大昆明旅游区休闲度假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开发水平都要远远好于文山基地;此外,以湖泊为本底资源依托是文山与这些基地的共同特征,而拥有大型高品质湖泊和高品质温泉是前者的共同资源优势,文山基地的资源优势在于喀斯特条件下的湖泊湿地与田园风光的组合优势,其可亲近性、舒缓性、柔美性、原真性都要优于前者。因此,实施错位发展,突出岩溶湿地与田园风光的资源组合优势以及更强的可亲近性是文山基地的发展方向。此外,文山基地可整合的资源还包括广南坝美、八宝,富宁驮娘江,文山三七文化产业园等景区以及句町古国文化、壮民族文化、彝族文化等。文山州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入,将全面提升文山基地的品味与品质,并最终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表3-2 文山基地与云南省九大休闲度假基地竞合态势分析度假区名称区位资源优势产品与定位项目环滇池依托昆明,大昆明旅游区的核心区域云南第一大湖,开发早、起步高、昆明的带动作用综合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温泉会馆、红塔体育中心、度假酒店、高尔夫、体育训练基地宜良阳宗海昆明周边,距昆明36公里天然湖泊、温泉优势明显,离昆明很近,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旅游、观光、娱乐、度假,高标准国际化康体养生休闲娱乐度假区海滨游乐、高尔夫球场、柏联集团SPA温泉、旅游地产、豪华五星级酒店 澄江抚仙湖依托玉溪,属大昆明旅游区云南最深的湖,水质最好休闲、度假、温泉、旅游地产 “湖畔圣水”休闲度假项目,精致酒店、高层海景公寓、阳光公寓、民俗商业街、湿地公园大理洱海依托大理历史文化名城风花雪夜、白族风情、名城名山名水组合优势旅游、观光、休闲、温泉康体苍山高尔夫、蝴蝶之梦、旅游地产,新近推出了高尔夫别墅项目,地热温泉项目保山腾冲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火山热海、腾越文化、资源的组合优势独一无二康体度假、边境旅游、文化观光火山热海、温泉SPA、和顺古镇、腾越翡翠城、红塔五星级酒店、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公园西双版纳区位条件一般热带雨林和傣族风情的组合优势、资源组合优势独一无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热带花卉园等老景区,新建南传佛教文化苑、避寒山庄、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丽江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门户古城、雪山、纳西文化、资源组合优势独一无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雪山高尔

    注意事项

    本文(文山州休闲度假基地总体策划.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