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

    • 资源ID:1794036       资源大小:517.19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

    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    国 统 计 局 工 业 交 通司联合课题组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一、引言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学者对美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 (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5页)。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就必须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高的成长性,即拥有足够数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所谓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中小企业是否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呢?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判定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基于此,2000年4月,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共同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专门评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方法GEP评估法。该评估法以企业实绩财务指标为直接依据,建立包括发展状况、获利水平、经济效率、偿债能力和行业成长性5大类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二维判断法来科学、规范地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本报告将运用GEP评估法来评估目前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评估样本为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共计1542万家。经年度关联和剔除异常值等规范处理,实际评估样本为1188万家中小企业。本报告试图通过对样本企业的评估,描述目前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现状(一)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地位从整体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整个中小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表1所示,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型企业1542万家,其中,成长型企业为469万家,占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3042。尽管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单位数量比重只有3042,资产总额比重只有3042,但销售收入比重却高达395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999年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为1542万家,其中亏损企业有554万家,亏损面为3594,亏损额高达96845亿元3盈亏相抵后的实际利润总额为84807亿元,其中成长型企业的利润总额为7719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9103。显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效益状况大大优于一般中小企业。再从整个工业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表2所示,1999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尽管只有1321,但其销售收入、利润和就业的比重却分别达到了2173、3373和2588。这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不到18的资产却支撑了全国工业15以上的销售收入、14以上的就业和l3以上的利润。表1 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全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单位:家、亿元、)企业类型企业个数比重销售总额比重利润总额比重资产总额比重全部中小工业企业154169 100 3781044 100 84807 100 5109851 100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 463923042 149343l 3950 77191 9103 1544992 3024表2 经济指标份额(单位:个、亿元、)企业类型企业个数比重销售总额比重利润总额比重资产总额比重人数比重全部工业企业162033100 6985173100228824 10011696890 100 4428 100大型工业企业78644853204129 4587144017 6994 65870395631 224 506个、小型企业 l541699515 3781044 5413 84807 3706 51098514369 42049494其中:成长型企业 468922894 1493431 21387719133731544992132l 1146 2588(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结构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成长性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将成长型中小企业按销售收入分为5000020000万元、2000010000万元、100005000万元和5000500万元4个档次,可以发现,2000010000万元这一档次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的比重最高,约占同档次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7423%;5000020000万元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1345家,约占同档次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6323%;100005000万元为6274家,约占同档次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5608%;5000500万元档次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最低,只有3528(参见表3)。表3 不同销售收入档次成长型企业分布(单位:家、)销售收入档次中小企业家数成长型中小企业家数 比重5000020000万元21271345632320000一10000万元526939117423100005000万元11192627456085000500万元l00245353623528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上述规模结构特征表明,最具成长性的不是规模最小的企业,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在我国工业中,主要集中在规模在10000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其次为规模在200005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这一特征是与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规律是一致的。规模偏小的企业一般都是新成立的企业,实力很弱,产品方向不稳定,管理不规范,企业知名度低,因此成长性不强。而一旦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力增强,主导产品形成,单厂企业转为多厂企业,管理走上正规,企业知名度提高,于是便进入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期。但是,企业的高速成长不可能是无限的,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随着各种“大企业病”的发生,企业的成长速度将有所放慢。另外,对于不同的产业未说,对“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规模经济规律规定的。在不同的行业,规模经济性的要求不同,对“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的要求也就不同。从表4可以看出,烟草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要求较高;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成长的规模经营要求较低。(三)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下面我们从企业数量、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4个指标来加以分析(参见表5):从企业数量看,1999年拥有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行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143家,占8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486家,占743)、食品加工业(3379家,占722)、纺织业(3085家,占659)、其他制造业(2698家,占575)和金属制品业(2573家,占549)。拥有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依次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14家,占003)、烟草加工业(66家,占014)、木材及竹材采运业(113家,占02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15家,占046)、化学纤维制造业(224家,占048)。从销售收入看,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部门依次为:纺织业(8.0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65)、食品加工业(7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1)、金属制品业(506)。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部门依次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003)、木材及竹材采运业(0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31)和烟草加工业(049)。从资产额看,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部门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76)、纺织业(77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5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39)。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部门依次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0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26)、木材及竹材采运业(037)。从利润看,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5以上的部门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0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04)、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602)、纺织业(532)、医药制造业(551)。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在05以下的部门依次为: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亏损)、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00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46)、烟草加工业(049)和化学纤维制造业(050)。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仍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产业;一些规模经营要求高或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如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烟草加工业等部门中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则很低。(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区结构与部门分布相比,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如表6和表7所示,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的比重非常低。首先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比较来看,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如果以西部地区的水平为1来计算,那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在企业个数上的差异比约为1:3:9;销售额的差异比约为1:3:13;利润额的差异比约为1:4:20;资产总额的差异比约为1:2:7。表6 1999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 (单位:家、)地区企业个数比重销售额比重利润额比重资产总额比重总体468921001493431 10077191 100 1544992 100东部地区 32093 6844 l147997 7687 62659 8117 1094563 7085中部地区 11051 2357 259213 1736 11251 1458 301912 1954西部地区 3748 799 86221 577 32814148517961其次从省份来看,1999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6343家)、山东(4707家)、广东(4659家)、浙江(4525家)、河南(3940家)、河北(2676家)、上海(2578家)等省市,这7个省市的成长型企业约占全国的62.7%;而西藏、宁夏、青海、海南、贵州、新疆、陕西、云南、甘肃等9个省区的成长型企业仅占全国比重的不足6%。上述状况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实力对比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十分显著。预计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将有所缓和,但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综上,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在中小企业还是整个工业中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从结构上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规模在1000020000万元的成长型企业的比重最大。三、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一) 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偏低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比重偏低,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如表1所示,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中,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只有3042。也就是说,我国仅有3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而7成左右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很弱的。再从部门来看,在36个主要行业中,只有20个行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占整个中小企业的比重超过了30。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8个部门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不足1/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3个部门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还不到l5(参见表8)。2、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并不强根据GEP评估法,我们把成长性大于0.4的中小企业均称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如果我们作进一步细分,把成长性分为高成长性(成长性大于08)、渐进成长性(成长性介于06和08之间)和缓慢成长性(成长性介于04和06之间),可以发现,我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是缓慢成长性的企业。如表9所示,在成长型企业中,真正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能力(“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性”档次)的企业不足332,9648的企业集中在“缓慢成长”档次。再进一步细分,“缓慢成长”档次内,有12(5430家)的企业综合成长指数在0645之间,而88(39906家)的企业处在0504之间,这意味着在“缓慢成长”档次内,有近9成的企业距离“基本不具有成长性(成长性小于03)”仅一步之遥。从理论上讲,处于“缓慢成长”水平的企业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但这样的企业也是极不稳定的,较之处于其它成长水平的企业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再从行业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工业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成长性都非常低下。如表9所示,我国所有工业行业中,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比重超过5以上的行业只有4个行业,即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29)、食品制造业(62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528)和非金属矿采选业(505),其余所有工业行业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比重均不超过5。3、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区结构严重不合理成长型中小企业分布的地区结构严重不合理是我国目前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如前所述,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非常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内蒙古、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所拥有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都不超过1,这对于即将大规模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非常不利的。不仅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与东部地区相比明显偏低,而且就自身而言,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也是偏低的。如表10所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只有285和207,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其中,陕西和甘肃成长型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只有154和165。(二)原因分析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劣势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由其自身存在的劣势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存在如下劣势:(1)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2)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成本高、难度大;(3)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4)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的上述劣势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工业企业中也普遍存在,成为其成长性弱的内在原因。2、传统“大而全”、“小而全”体制的制约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的劣势,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地生存,而必须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成为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或附属企业。但是,由于传统“大而全”、“小而全”体制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具体表现为4点:(1) 目前,中国仍有相当多的大企业仍在实行“大而全”的体制,盲目追求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忽视同其他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使得中小企业即便想“攀龙附凤”,也“无龙可攀”、“无凤可附”。(2)中小企业自身在搞“小而全”,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愿意做“配角”,“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同大企业竞争,以杂牌未对抗名牌,往往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遭到淘汰。(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决分割状况非但没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又大行其道,形成了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4)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发育度低,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也妨碍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3、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过去,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产权模糊和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所有制的多元化,目前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经很低,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我国大多数集体企业的产权属于一次性博弈制度,即企业职工同集体企业财产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受企业职工流入和流出的影响。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其次,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中国的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即企业以家庭或家族为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在家族企业制度中,家族等级制度,家庭成员间的忠诚、凝聚力和相互信任关系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和道德风险,适应了企业草创时期的需要。但是,家族企业制度注定是与小生产或小规模经营相伴而生的,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4、外部政策环境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环境在总体上对中小企业持歧视态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1)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的政策。这种政策尽管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特别是国家在现阶段仍然在大规模地实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非国有企业,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就根本与中小企业无缘。(2)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弱,地位低,与大企业相比,遭受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要严重得多,经常成为人人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3)资本市场的发展歧视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二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但是,我国二板市场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4)私营中小企业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尤其严重。私人产权得不到法律的保障。私营经济的的财产理应属于投资者本人,投资者可以自由支配和处置本企业的财产。这一属于天经地义的道理长期以来在法律和政策上却得不到体现。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由于私营经济的地位“卑微”,许多政府部门便视私营经济为“没娘的孩子”、“软柿子好捏”,同时利用私营企业“惧怕官府”的心理,对私营企业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损害了私营企业的发展。长期发展环境差。私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仍然受到种种限制,资本积累缓慢,规模和实力不能迅速提高,并且往往因担心政策变化而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国家有关政策要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5、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体制、政策和自身缺陷尤为严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上述障碍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决定了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主要表现在:(1)西部地区市场取向的改革相对滞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很大,市场发育度,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劣。(2)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私营企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导致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在整体上适应市场的能力较低。(3)中西部地区的大企业同样不景气,自然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就很弱,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分工协作来获得发展。(4)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低,外资流入量很小,限制了中小企业对国际资源的利用,也无法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四、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今后,我国包括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内的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中小企业要自身调整自身的观念和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另一方面,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主要措施包括:1、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体制,建立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体系。对于政府来说,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旨在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的措施,促使大企业改变以往“大而全”的体制。主要措施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必须转变观念,摒弃“小而全”和自我封闭的观念,甘当配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积极发展与大企业的配套和协作。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中小企业必须抓住历史的机遇,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使过去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而建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大企业为获取或保持竞争优势,通过产供销价值链分析,把自己的主业集中到附加价值高、自己有垄断优势、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而将无附加价值或附加价值小、其他企业能够比自己干得更好的业务,通过外包或剥离的形式转移出去,吸收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对大企业而言附加价值小、或不具规模经济的业务或局部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从而为一大批积极参与产业分工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和以精取胜来获得发展。2、中小企业必须进行“二次”制度创新。如果说中小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是中小企业第一次制度创新的话,目前以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需要进行“二次”制度创新,即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自身的制度创新。(1)要澄清集体企业同地方政府的产权关系,确保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蚀。(2)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改造,明晰企业内部的产权边。(3)对于有发展前途、规模不断扩大的集体企业可以改造为集体经济成分控股的股份公司。对于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未说,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家族企业制度,实行社会化的产权和管理制度。这主要包括以下3点:(1)明晰产权。家族企业的产权对外边界是清晰的,但在家族成员之间却仍然很模糊,需要在不同家族成员之间明晰产权。这是家族企业社会化的基础。(2)实行产权的社会化。即把原来的单个业主制企业或合伙制企业改造为规范的公司制。有的条件的私营企业可以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是对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3)建立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私营企业的所有者要特别注意建立监督管理者的机制,把道德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3、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主要措施包括:(1)加快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步伐,争取早日出台,为今后中小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政府实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奠定基础。(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的进入,尽快扩大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建立国家和非国有单位共同出资的民应化、商业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体系,提高信用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3)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制度,帮助中小企业开发和培养人才;通过开展“中小企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4)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尽快制定反垄断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垄断企业的侵害。4、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不能再重蹈优先发展大企业的老路,而应该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并采取各种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1)西部地区应加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消除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因素。(2)西部地区要很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尽快完成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同时要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3)西部地区应结合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尽快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4)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的机遇,大规模地开放服务业,积极引入外部的银行、保险、电信、专业服务等服务业公司,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服务支持体系。(5)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要克服传统的封闭观念,积极与区外优势企业发展分工协作关系。总之,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评估方法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方法”是一种以企业财务指标为直接依据,判定企业成长状况的,科学、规范的综合评估方法。依据评估结果,能够在宏观层次上总体把握和研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微观层次上分析个体企业在行业或全产业中的业绩水平。“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综合指标体系,二是计量方法。(一)综合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由5大类10项指标构成:B1发展状况C1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C2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额-上期净利润额)上期净利润额×100C3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额-上期净资产额)上期净资产额×100B2盈利水平C4内在投资价值本期净利润额平均净资产×100-同期银行存款利率C5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B3经济效率C6销售净利润率本期净利润额本期销售收入×100C7工资增加值率本期工业增加值支付工资总额×100C8资本收益率本期税后利润资产总额×100B4偿债能力C9资产负债率本期资产负债总额本期资产总额×100B5行业成长性C10 行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行业销售收入总额-上期行业销售收入总额)上期行业销售收入总额×100(二)计量方法评估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必须连续考察企业的动态发展状况。因此,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的计量方法采用“二维判断”评估法。所谓二维判断法,就是从两方面同时考察企业的变动状况:一是从空间上考察企业的变动状况,即综合考察企业在本行业(或全产业)时点状态下所处的地位;二是从时间上考察企业的变动状况,即综合考察一段时期内企业连续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维判断法的计量方法是:首先确定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状况,然后测算评估期前3年企业的发展状况(包扩企业在行业中的变动状况和企业自身的变动状况),最后用企业评估期的实际水平与前3年的发展状况再进行比较,最终从整体上反映评估期企业的变动状况是越来越好,还是有进有退,亦或是逐渐萎缩。二维判断法判断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数学模型为:正指标:DDid十(Zis-zid)/(Zig-Zid)×(DigDid)2Dt×M×Pi逆指标或状态指标:DDid-(Zis-zid)(ZigZid)×(DigDid)2/dt×M×Pi其中:D:企业成长指数;Zis:评估期企业指标实际数值;Zid:企业实际指标数值所在区间下限数值;Zig:企业实际指标数值所在区间上限数值;Did:指标下限数值对应的标准分值;Dig:指标上限数值对应的标准分值;Dt:企业评估期前3年指标平均分值;M:产业系数;Pi:区域经济调节系数。式中:DtDtd十(ZtmZtd)/(ZtgZtd)×(DtgDtd) 正指标或DtDtd一(Ztm-Ztd)/(ZtgZtd)×(DtgDtd) 逆指标或状态指标其中:Ztm:企业实际指标数值前3年的平均值;Ztd:指标平均值所在区间下限数值;Ztg:指标平均值所在区间上限数值;Dtd:指标平均值所在区间下限标准分;Dtg:指标平均值所在区间上限标准分。以二维判断法确立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方法”,着重考察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变动趋势。它不同于已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企业“经营规模评价”或“经济效益评价”等方法的评估目的和方法。它不仅较准确地确定了指标权数作用的区间,而且较妥善地解决了状态指标的科学评估问题。较之其它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1)时间概念不同。此方法侧重于考察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尊重了企业发展的连续性,使时点评估与动态评估合为一体,从而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自身成长的变动状况;其它方法只是考察企业的时点状态,判断时点状态的企业是好还是不好。(2)空间概念不同。此方法注重结合企业空间位置(在行业中的水平)的变动状况评判企业的优劣,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其它方法是做不到的。(3)适用性不同。此方法需要连续考察企业4年的变动发展(如果最低选取企业评估期前3年的指标数据的话,实际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选取更多年份的指标数据),排除了中小企业创业初期高成长或高死亡等不稳定期的许多变异因素,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4)实用性不同。此方法能够较为科学地确定不同企业的成长状态,而且依据“个体指标成长指数”能够进一步分析企业的成长源,判断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成长速度的潜在增长点,为企业提供一些有效的咨询服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衡量企业的成长性,理论上应当包括综合考察企业的定量(量化)指标和定性(非量化)指标两大类。但是,鉴于以下原因,我们强调,现阶段(现有条件下)评估企业的成长性,宜暂不考虑定性指标。(1)对定性指标的设定与测算,目前人们尚未形成基本共识,缺乏有效的统计测算方法。而又人为因素会在较大程度上左右定性指标标值,造成评估结果的人为偏差。(2)大样本评估时,逐一调查统计样本数据显然既不现实,现有条件下也根本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硬性实施恐怕只能获得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最终导致错误的评估结果。(3)定性指标的好与坏,最终将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企业的财务实绩。因此在目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以定量指标代替定性指标评估,不会在性质上影响评估结果。因此,本方案暂且舍去定性指标评估部分(国家产业政策作为一项特殊的企业非量化指标,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势,该因素属企业外部环境因素,需特殊考虑),待条件成熟时再作补充修订。这样做在目前现有条件下可能会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但今后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还是应考虑逐步增加定性指标的。2000年12月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于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方法”进行了专家评审论证调查,主要选择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1位专家学者,就“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方法”的评估思路、评估方法、评估指标、指标个数和指标权数,以及评估方案的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专家评审。实际回收了8份专家评审意见。归纳有关专家的评审意见可以看出,875专家对方案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评估,是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可靠途径”,评估方案“总体上是比较周到、概括性强的”,是“非常成功的,方法科学、指标选取和理论基础都非常坚固,奠定了一个可不断改进的体系”。也有专家(1位)从指标设置的角度,重申了方案“忽视创新能力,忽视市场因素”而存在缺陷,并“建议增加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这表明现阶段按此方案评估成长型中小企业是可行的;今后在条件逐步成熟时及时对方案进行补充修定也是非常必要的。评估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必须连续考察企业的动态发展状况。因此,“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估方法”采用二维判断评估法。

    注意事项

    本文(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