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宽屏液晶发展趋势探讨.docx

    • 资源ID:1792629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宽屏液晶发展趋势探讨.docx

    2006宽屏液晶发展趋势全书:液晶普及:从众说纷纭到老生常谈 前言:拥抱宽屏新“视”代    宽屏时代的大幕正在拉开。    面对这个以“宽”为基础、“大”为追求的显示“新生代”,显示器和面板厂商充满了期待,而终端市场的用户则难免有些好奇与困惑。16:10的宽屏幕显示比例,不仅会彻底颠覆我们对工作和娱乐的认识,同时也将给进入5代线、5.5代线和6代线竞争的“次世代”显示器面板产业格局带来深远的“反作用”正是次世代面板生产线的量产催生了这个宽屏时代,而宽屏显示器规格的竞争则将决定谁是这个时代最后的赢家。    在宽屏时代刚刚揭幕的今天,“泡泡”显示器频道(LCD.PCPOP.COM)结合上游宽屏面板的竞争态势,针对终端用户普遍存在的疑问和困惑,推出了这篇15000字的宽屏液晶面板综述,从尺寸、分辨率、点距、价格和技术等角度对2006年2007年宽屏液晶的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力图就“为什么要选择宽屏”、“该选择什么样的宽屏”、“谁会成为宽屏主流尺寸”等问题,给出我们的答案和理由,希望能为徘徊在宽屏时代门口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些参考,让我们用喜悦和确定的心态,去拥抱迎面而来的宽屏“视”代 液晶普及:从众说纷纭到老生常谈    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显示领域。    从10年前的15英寸球面CRT显示器到5年前的15英寸LCD显示器,再到今天的19英寸大屏幕LCD显示器,单从尺寸的变化就已经能够看出显示科技发展之迅猛,更不用说LCD全面替代CRT这一划时代的变革了。2004年7月,AOC冠捷“震天雷”打开17英寸液晶普及之门    2006年,大概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这将是液晶显示器风光无限的一年。“LCD会不会取代CRT”、“LCD何时能够取代CRT”、“LCD与CRT的优劣高下”这些两年前的热门话题如今已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大屏幕LCD显示器会不会成为主流”、“19英寸LCD显示器何时能够取代17英寸LCD显示器”,以及“宽屏LCD显示器与普通LCD显示器的优劣高下”等等等等。2006年2月,优派VA912以2499元吹响大屏液晶普及号角从这些热门话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取代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之后,LCD显示器并没有停止或者放慢前进的步伐,在LCD显示器阵营内部,一出出改朝换代的戏码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而如今的当红小生,换成了“大屏幕”和“宽屏幕”。 宽屏“视”代:新的机会和无限可能    对于“大屏幕”的出现,经历了从14英寸、15英寸球面CRT显示器到17英寸、19英寸纯平CRT显示器这个沿革过程的用户想必不会感到陌生和奇怪,毕竟“大视野”始终是这个行业不懈的追求,而用户也乐于付出可以承受的代价来换取更大的显示面积和更高的分辨率。    而“宽屏幕”这个东东的出现,对于从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一路走来,习惯了4:3或5:4这种“标准”显示比例的用户来说,多少显得有些突兀毕竟,和目前主流的17英寸、19英寸LCD显示器相比,宽屏液晶显示器相当于把屏幕左右拓宽而上下拉窄,把屏幕的形状由原来的接近正方形变成了典型的长方形,这就导致在对角线长度相同(这是我们用来判断显示器尺寸规格的惯例)的情况下,16:10(或16:9、15:9)的宽屏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实际上比4:3或5:4的传统液晶显示器要小,相对来说“性价比”就低一些。19英寸SXGA液晶显示器对比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    事实上,宽屏幕的出现在我看来不亚于一次新的升级就像LCD取代CRT一样。对于显示器厂商来说,这是在一个全新的标准(16:10)下,从零开始,重新竞争。    因为16:10这个概念,完全不同于从PC显示器诞生就开始伴随我们的4:3或5:4的显示器比例,因此无论分辨率还是屏幕的尺寸规格,在这个新的标准下还都是未知的领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伴随宽屏时代的开始,在产业链的上游,出现了各种各样全新规格的宽屏面板,从17英寸、19英寸、20英寸、21英寸、22英寸、23英寸、24英寸、26英寸、27英寸直到30英寸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规格及其背后的趋势,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突破“视界”极限,宽屏成就大屏梦    在我们熟悉的4:3和5:4的桌面“视界”(请务必记住,我们讨论的是PC显示器,那些特定用途的专业显示设备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里,现在还幸存下来的屏幕规格大概包括了: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21英寸和23英寸,再加上“中途退场”的16英寸和18英寸以及作为“先驱”的14英寸,“正方形屏幕”时代其实也涵盖了从14英寸到23英寸的多达9种规格除22英寸缺席外,正好每隔一英寸作为一种规格。23英寸成为传统4:3/5:4桌面液晶显示器的极限    也许你会觉得我罗嗦,但我还是要说,“正方形屏幕”之所以发展到23英寸就停滞不前,根本原因在于“正方形”的宽、也就是屏幕的高度,已经达到了人类视觉所能够承受的极限。    23英寸“传统”显示器面板的可视面积大概是470.4mm×352.8mm165957.12mm2,对角线长度58.42cm。如果按照4:3或者5:4的比例继续发展下去,那么30英寸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为76.2cm,高度将会达到至少45cm再把支架和屏幕边框考虑进去,这就相当于在你眼前60cm的地方竖起一把长60cm的尺子,而你必须在不转动脑袋的情况下看清楚这把尺子上的所有刻度,否则就叫“视觉舒适性很差”。当然,如果你真的做了尝试,你会发现做到这一点并非不可能,只不过你的眼球将不得不经常处于朝向最上或者最下的极限状态,这很容易导致疲劳,对视力也有很大影响。30英寸超大尺寸宽屏液晶显示器Dell 3007WFP    因此,这种规格近乎天方夜谭,所以在4:3或5:4的标准下,显示器的尺寸基本上很难突破23英寸对比今天我们看到的30英寸PC显示器,16:10的第一个优点就一目了然了它使得23英寸以上的更大屏幕显示器成为可能。16:10新标准,主流尺寸之争从零开始    正如我们在第一页所说,现在宽屏面板的尺寸涵盖了从17英寸到30英寸的整整10个规格与4:3或5:4的传统势力旗鼓相当,只不过在尺寸上明显更胜一筹,在我们为30英寸液晶显示器进入桌面而欢呼向往的同时,请不要忽视了这一点:正是16:10的出现,才让30英寸桌面液晶显示器成为可能。    不管怎么样,如今的“视界”基本还是4:3和5:4的天下,但今天我们提起4:3或5:4的LCD显示器,绝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还是15英寸、17英寸和19英寸这,就是所谓的“主流尺寸”。    宽屏LCD显示器其实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只不过残酷的尺寸淘汰赛还没有开始。相反,现在正处于市场的探索期,各种尺寸规格都有生存下来的可能,因此上游面板厂也乐于尝试各种“不可思议”的规格尤其是那些主攻显示器市场并且面板产能调配相对灵活的厂商。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宽屏的“视界”,从面板到显示器,看清这些眼花缭乱的规格,并且对16:10新标准下主流尺寸的竞争态势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信不信由你,天价的17英寸宽屏液晶    由于是在4:3和5:4的标准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宽屏液晶显示器自然拥有比较高的起点。相信很多读者接触到“宽屏”二字也都是从19英寸甚至20英寸开始,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在5:4市场占据主流的17英寸规格,在宽屏市场只能屈居“入门”尺寸,也就不难理解了。LG L172WA,只在展示中出现的17英寸宽屏液晶    从可视面积来计算,17英寸宽屏面板大约为367.2mm×229.5mm84272.4mm2,而15英寸标准XGA面板则为304.1mm×228.1mm69365.21mm2,17英寸标准SXGA面板为337.9mm×270.3mm91334.37mm2,17英寸宽屏面板的可视面积介于“标准”的15英寸和17英寸之间。视觉舒适性上,17英寸宽屏面板的点距通常为0.29mm,介于15英寸XGA的0.297mm和17英寸SXGA的0.264mm之间。 三星SyncMaster 730MW,同样“神龙见首不见尾”    虽然屈居“入门”,但直到现在为止,市场上出现过的17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价格却普遍高于5:4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例如优派于2003年推出的N1700W,在17英寸液晶显示器跌破3000元大关的时候,报价仍然维持在4500元左右;而明基BenQ在2005年引进国内市场的FP71W,上市报价近6000元,调价后仍然在4700元和入门级的FP71G+仅仅1950元的报价相比,绝对算得上是“天价”(相关报道请参考*真是不易 又有一款真正16.7M液晶问世)。明基BenQ FP71W,“天价”的17英寸入门级宽屏液晶    那么,为什么17英寸宽屏液晶反而会比5:4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甚至是19英寸、20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卖得更贵呢?原因很简单,17英寸宽屏面板普遍采用了广视角技术,主要是MVA,因此色彩和对比度表现相当出色,再加上供应商很少,产量有限,成本居高不下也在情理之中了。 入门市场争夺战:17英寸宽vs.15英寸    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所说的17英寸宽屏面板实际上还只是第一代产品,笔者所知道的供应商包括富士通(Fujitsu)、友达光电(AUO)、三星和LPL,但产量都相当有限。现在,富士通已经将其液晶事业全面移交给夏普(Sharp),而友达、三星及LPL也停止了17英寸宽屏面板的切割。    在广视角面板之后,韩系厂商又迅速推出了TN模式的17英寸宽屏液晶,并且通过TV、AV、S-Video和分量等多种接口强调其多媒体娱乐特性,三星SyncMaster 730MW和LG的L172W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不过它们在中国市场都没有正式地“抛头露面”并且很快就湮没在大屏液晶普及的狂潮中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17英寸宽屏面板就此销声匿迹。我国台湾省的广辉电子(Quanta Display Inc.,QDI)已经推出了新一代17英寸宽屏面板QD17TT02,采用262K色(抖动后达到16.2M色)TN模式液晶,点距0.255mm,标准分辨率高达1440×900,和19英寸宽屏面板完全一致,据说成本将非常接近15英寸XGA面板。    虽然有人据此认为新一代的17英寸宽屏将成为彻底淘汰15英寸XGA面板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考虑到目前15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绝大多数市场已经转移到行业应用,因此笔者认为保守的行业用户会不会接受17英寸宽屏、“反应迟缓”的行业软件能否很好地支持WXGA+格式的输出还都是未知数。17英寸宽屏会彻底淘汰15英寸液晶显示器吗?    至于WXGA+的17英寸宽屏显示器会不会威胁到同样分辨率的19英寸宽屏产品的市场地位,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首先,在上游面板供应方面,推出这一规格的厂商目前只有广辉一家,无论产能或者市场影响都相当有限,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不大;其次,0.255mm的点距甚至比17英寸SXGA的0.264mm更细小,其视觉舒适性恐怕很难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最后,当用户已经接受价格低廉并且尺寸更大的19英寸宽屏显示器后,大概很少会有人去考虑相对少见且尺寸较小的17英寸WXGA+产品就像现在几乎没有人会考虑15英寸液晶显示器一样。    由此看来,在大尺寸成为趋势的今天,“逆潮流而动”的17英寸宽屏将很难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它存在的最大意义,除了让手头拮据的低端用户体验宽屏“视代”之外,大概就剩下丰富宽屏产品的尺寸规格了。19英寸宽屏热销,奇美电子一马当先    毫不夸张地说,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绝对是引爆中国宽屏市场的“导火索”,而在多家面板厂的支持和显示器厂商的大力推动下,19英寸宽也成为目前最热销的宽屏液晶显示器。    虽然19英寸宽屏液晶价格可望跌破2000元被很多消费者视为最值得期待的好消息,但事实上,这只是19英寸宽屏显示器反映生产成本的价格回归。优派CEO朱家良先生和冠捷科技副总裁兼AOC冠捷中国区总经理段振华先生都曾经指出,宽屏的高价格只是厂商制造的一个神话,在相同尺寸下,宽屏面板的成本原本就应该低于4:3或5:4的“标准”面板。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5代线或者6代线而言,同一块基板,相同尺寸的面板,宽屏规格可以比“标准”规格多切割至少3片切割片数越多,成本自然越低。 优派公司CEO朱家良先生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宽屏的高价格只是厂商制造的一个神话”    最早看好19英寸宽屏市场的面板厂主要有奇美电子(CMO)和三星(Samsung),最近瀚宇彩晶(Hannstar)也开始积极投入19英寸宽屏面板的切割。此外,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Innolux)也将陆续投入19英寸宽屏面板的量产。    在上游面板厂中,推进19英寸宽屏普及最不遗余力、也是受益最大的非奇美莫属。据笔者推断,其5.5代线面板的特殊规格是成就奇美在产能调配方面高度灵活性的重要原因。正是看好宽屏市场的潜力,奇美在2005年下半年果断地大举投入宽屏面板的切割,并且专攻最具成本竞争力的19英寸WXGA+规格。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第一季度,奇美19英寸宽屏面板的月出货量已经超过30万片,但这样的供应能力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无论面板还是显示器,19英寸宽屏产品都持续缺货。根据预测,第二季度市场对19英寸宽屏的需求还将显著成长,全年来看很可能达到650万900万片的水准。宏碁AL1916w采用了奇美电子的19英寸宽屏液晶面板    而在产业链的下游,推广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最为积极的厂商当属优派、AOC冠捷、金长城和宏碁(acer)。优派早在2005年10月的“当佐罗遇见毕加索”新品发布会上就正式推出了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VA1912wb;随后,AOC冠捷也借无极公映的东风,以“宽无极”为主题发布了193FW;而本土显示器品牌金长城则在今年2月以当时的市场最低价发布带DVI接口的天幕A91,超高性价比引发市场强烈反响;至于宏碁,更是凭借19英寸宽屏产品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攻势吸引了消费者强烈的关注,成为宽屏时代名副其实的“价格杀手”。19英寸宽,主流市场的热门候选人?    19英寸宽屏面板的可视面积为408.24mm×255.15mm104162.436mm2,而19英寸SXGA面板为376.3mm×301.1mm113303.93mm2,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点距方面,19英寸宽屏面板为0.284mm,而19英寸SXGA面板为0.294mm,如果有人觉得17英寸SXGA面板点距太小而19英寸SXGA面板点距又偏大的话,那么19英寸宽屏面板在视觉舒适性方面可能最为理想。5:4对决16:10,19英寸液晶显示器对对碰    在传统4:3或5:4的“视界”里,对于从15英寸、17英寸一路走来的用户而言,19英寸已经算得上是“大屏”液晶了。而在宽屏时代,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是,19英寸不过是这个市场起步的规格,和它身后的20英寸、24英寸乃至30英寸面板相比,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小尺寸”而已。但尽管如此,由于传统尺寸标注的惯性,19英寸在很多用户听来已经相当大,价格又足够低廉,视觉舒适性也比较理想,因此19英寸宽屏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席卷中国显示器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当红小生”。    不过,一时的畅销并不意味着19英寸宽能够顺理成章地登基主流,毕竟宽屏市场还刚刚起步,很多规格仍处于市场探路阶段,究竟鹿死谁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19宽vs.20宽:价格与应用的主流博奕    就目前情况而言,最有资格和19宽争夺主流地位的规格当属20宽。在去年下半年,优派和明基BenQ都相当看好20英寸宽的规格,这一点从优派同时推出两款20宽、明基BenQ甚至只推20宽的做法都能得到证明虽然现在看来19宽在销量和气势上占据了上风,但随着20宽价格的持续下降,其性价比也将越来越突出,对用户的吸引力也持续提升。目前市售最高端的20英寸宽屏液晶优派VX2025wm,媒体报价已经降低到了3688元,令20英寸宽竞争力大增    厂商当初之所以看好20宽,首先是因为其1680×1050的分辨率是VESA继1280×1024的SXGA之后指定的下一代标准分辨率,并且也是微软Vista操作系统的标准分辨率;其次,20宽的可视面积为433.4mm×270.9mm117408.06mm2,是一款分辨率和可视面积同时超过19英寸SXGA液晶显示器的产品,因此更具有“革命性”,性能上的优势也更明显;再次,由于能够并排显示两页A4纸的文档,因此20宽在办公应用上也有突出的优势,这一点是19宽所不具备的;最后,LPL、友达、华映和广辉最初都仅支持20宽,这也使得20宽看起来更有前途。19宽vs.20宽,AOC冠捷193FW对决明基BenQFP202W    但是,奇美积极主动的价格策略有力地刺激了19宽的销售,在市场上抢得先机,从而打乱了面板厂商在20宽的布局。虽然价格优势能够有效拓展市场份额,但一种规格究竟能否在较长时间内占据市场主流,还要取决于很多因素,应用范围、软件支持等因素都很重要,这方面20宽现在依然有优势,并且在Vista操作系统上市后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称其为“压倒性”的优势也不为过。 19宽vs.17/19:传统市场的终结者?    在探讨19宽和20宽谁会成为主流的同时,观察一下19宽已经或者很快就要对SXGA的17英寸和19英寸液晶显示器造成的冲击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和SXGA 1280×1024的分辨率相比,除了长宽比的巨变之外,无论分辨率还是可视面积,19英寸宽的WXGA+(1440×900)并没有本质的超越,这就注定了它会陷入与SXGA规格的主流19英寸和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缠斗”之中。19英寸宽屏液晶与19英寸“标准”液晶同台PK    从像素数来看,WXGA+为1440×900129.6万像素,SXGA为1280×1024131.072万像素,显然SXGA所能显示的信息量更大一些,这对于办公和商务应用来说相当重要。而WXGA+凭借其16:10的长宽比,能够在DVD影碟和HDTV标准的影音娱乐方面占据优势,因此对于那些更希望感受“宽银幕”震撼视觉效果的用户来说,19英寸宽屏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鉴于目前网页浏览、图形编辑和字表处理等商务办公应用仍然占据主流用户的大部分时间,而游戏对16:10长宽比的支持还不够理想,因此“各项全能”的SXGA 17英寸或19英寸液晶显示器在应用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    而在SXGA阵营内部,自从2006年2月优派率先发起19英寸大屏液晶普及战役后,明基BenQ、AOC冠捷和LG等一线厂商纷纷跟进,现在就连三星和飞利浦两大巨头也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广19英寸大屏,因此19英寸大屏的成长势头必然会超过17英寸,而市场份额也将持续扩大。飞利浦在19英寸大屏液晶市场也表现得相当积极    我们也必须看到,在19英寸宽屏液晶价格不断跳水的同时,SXGA的17英寸和19英寸液晶显示器也并未“袖手旁观”,它们的市场报价同样一降再降,为的就是捍卫现有份额、夺取更大市场。    因此,在19英寸WXGA+、19英寸SXGA和17英寸SXGA这3种规格之间,谁会取代谁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就像朱家良先生所说,19英寸WXGA+因为代表了“宽屏”这个新趋势,因此更容易吸引那些渴望“大屏幕”和“新体验”的用户(包括CRT和小尺寸LCD的升级用户),而19英寸SXGA则将凭借更大的尺寸、更好的视觉舒适性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挤占同分辨率的17英寸SXGA的市场空间。回首液晶普及路,广视角和TN的宿命    回首最近5年液晶显示器的发展普及历程,我们不难总结出“大屏”和“降价”这两大发展趋势:正是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液晶显示器离我们越来越近,直到最终成为普通用户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而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大。到液晶显示器真正称得上“普及”的今天,消费者所能购买、所愿意购买的屏幕尺寸,已经达到了17英寸、19英寸乃至更大仅仅3年以前,这还是有如天方夜谭一般的情景。TN模式液晶在液晶显示器的普及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在上述两大趋势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大的基板尺寸、越来越多的面板产能和越来越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都是推动液晶显示器降价和大屏化趋势的源动力。而以上种种的改进,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TN模式液晶的成熟和普及得到体现,可以说,在液晶普及的历程中,TN模式液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TN模式液晶的成熟,就没有液晶显示器今天的普及。高举16.7M色TN大旗的20英寸宽屏液晶明基BenQ FP202W    当然,与TN模式液晶日趋成熟相对应的,就是MVA、PVA、IPS、FFS、OCB、CPA等广视角技术的“节节败退”这里我们所说的“败退”,并不是技术上的落后,事实上,液晶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几乎都与广视角技术密不可分,但每一项技术最大价值的体现,都只有通过与TN模式液晶结合才得以实现,这也许就是液晶技术发展的宿命吧。 15英寸液晶显示器VX500,MVA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5年以前,当TN模式液晶还只能达到水平/垂直方向120°/100°视角范围的时候,以MVA和IPS为代表的广视角技术就率先将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提升到了170°/170°乃至176°/176°的水平;而当TN模式液晶还只能显示16位色“伪彩”的时候,广视角液晶就已经能够显示32位、16.7M的真彩了;当TN模式液晶对比度还停留在200:1、300:1的水平时,广视角液晶就达到了500:1700:1高对比度的平均水平;当TN模式液晶的响应时间还停留黑白16ms水平的时候,广视角液晶已经应用了“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并且达到了12ms的“极速”水平,而当TN模式液晶的响应时间达到黑白8ms之后,广视角液晶随即达到了灰阶8ms的水准,并且迅速将业已成熟的Over Drive(过冲)技术推广开来,在TN模式液晶上实现了灰阶6ms、灰阶5ms、灰阶4ms、灰阶3ms、灰阶2ms直到灰阶1ms的一次次历史性突破 灰阶8ms的领跑者之一优派VP191b,采用P-MVA面板    一次又一次,最先进的技术总是由广视角液晶为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使用到这些技术的时候,几乎总是在TN模式液晶的产品上。从过去到现在,历史似乎总是在重复这样的过程,至于个中的原因,笔者倾向于将其归结为两个字“成本”。 从SyncMaster 970P身上,我们能够充分体会“成本”的含义    由于广视角液晶本身的技术和工艺较为先进,因此其成本较高,较高的成本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使得厂商愿意将它作为新技术的“试炼场”,一旦“试炼”成功,高成本、高价格的广视角液晶更便于收回高昂的研发和试验成本。而当先进技术成熟、成本降低到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后,厂商自然愿意将它应用到成本低廉、适合推广普及的TN模式液晶上,由此引领一波又一波的液晶普及,并且在普及的同时促进主流产品规格升级。 宽屏“视”代,19英寸宽TN先下一城    于是,在液晶普及的同时,我们也就看到了TN模式液晶的“高歌猛进”。    2002年,15英寸液晶显示器还有采用广视角面板的产品;到2004年,不仅15英寸已经全部“沦陷”,就连刚刚进入普及阶段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中也只有极少数的高端产品还采用广视角面板。 17英寸广视角的“末代女王”明基BenQ FP785    2005年,当19英寸液晶显示器开始普及的时候,17英寸广视角液晶显示器已经是“凤毛麟角”,19英寸广视角液晶也全面退守高端市场,中国市场一线大厂中飞利浦、LG和AOC冠捷甚至已经在20英寸以下的产品中彻底放弃了广视角面板,三星、优派和明基BenQ也只在19英寸的顶级系列中保留了12个型号的广视角产品。 190P5,飞利浦最后一款19英寸MVA液晶显示器    过去的种种似乎都指向这样的一个结论:任何规格的液晶显示器要走向普及,放弃广视角而选择TN也许是一条必由之路。而早在3年前就已经问世的17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也许就是因为不肯放弃对广视角的执著,而最终与市场主流的地位失之交臂 最早面市的19英寸宽屏液晶VA1912wb就采用了TN面板    可能是基于对这种“规律”的深刻认识,当19英寸宽屏开始它的普及之旅的时候,同样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广视角,转投TN的怀抱,而且更加地彻底在今天的市场里,你根本找不到一款采用广视角面板的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    那么,同样的情况,是不是也会出现在有意和19英寸宽争夺主流地位的20英寸宽身上呢? 20英寸宽:广视角与TN的面板大对决    答案似乎令人沮丧: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20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无论是优派的VA2012wb、VX2022w还是明基BenQ的FP202W,无一例外地选择了TN面板作为它们的“核心”,而随后跟进的宏碁AL2016w也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广辉(QDI)的TN面板。 宏碁AL2016w采用广辉QDI的16.2M色20英寸TN面板    值得注意的是,当TN模式液晶向20英寸宽屏进军的时候,除了已有的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和可视角度等方面的改进外,8bit驱动IC也自液晶显示器普及以来首度进驻民用级TN液晶显示器,为TN模式液晶摆脱只能显示16.2M色彩的“恶名”首开先河虽然一向习惯于将TN与16.2M色等同起来的部分媒体和用户依然将信将疑,但来自上游面板厂中华映管的技术资料已经再确切不过地告诉我们,其20英寸宽屏面板CLAA201WA01确实具备了8bit灰阶数字处理能力,可以在屏幕上呈现16.7M色彩的图像。 首开先河的16.7M色20英寸宽屏TN液晶面板,来自中华映管    据我们所知,目前为止已经明确表示采用这款面板并得到证实的20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仅有明基BenQ FP202W一款(相关报道请参考准1080P!明基16.7M色20宽屏液晶酷评)。 明基BenQ FP202W,经得起考验的16.7M色TN液晶    更有甚者,随着宽屏热潮持续升温,TN面板势力还有进一步向更大尺寸扩张的态势:在奇美和瀚宇彩晶等面板厂的积极推动下,21英寸宽、22英寸宽乃至24英寸宽相继沦陷,从以往广视角“一统江湖”的局面演变为TN与广视角“分庭抗礼”。而凭借其犀利的成本优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大尺寸宽屏液晶的普及,也将由TN模式液晶来实现 “遥不可及”的飞利浦20英寸S-IPS宽屏液晶200W6    当然,面对TN模式液晶的大举入侵,广视角面板也绝不会“坐以待毙”。早在宽屏潮兴起之前的2005年5月,飞利浦就在上海CeBIT Asia 2005展会现场展示了其20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200W6,采用S-IPS广视角面板遗憾的是这款产品始终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相关报道请参考16:9时代到来!飞利浦20英寸宽屏亮相)。 升级版的飞利浦200WP7,不知何时降临中国市场    真正的“救世主”出现在一个月前。2006年3月中旬,一向擅长利用广视角技术做文章的优派率先出手,将采用P-MVA广视角技术的20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新品VX2025wm引入中国市场,并且在3月18日的发布会上宣布以3688元的超低价将VX2025wm推向主流20英寸宽屏市场,吹响了广视角技术反攻20英寸宽屏液晶的号角。  优派VX2025wm,20英寸广视角宽屏的“绝地武士”    泡泡显示器频道(LCD.PCPOP.COM)也在第一时间对VX2025wm进行了技术前瞻和深度评测,P-MVA广视角面板在色彩、对比度和可视角度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彻底征服了我们,不仅捍卫了广视角技术的尊严,也为这款产品赢得了泡泡历史上颁发给宽屏液晶显示器的第一个“年度编辑选择奖”。 四大元素判优劣 另眼看19宽vs.20宽    眼下19英寸宽屏和20英寸宽屏孰优孰劣的争论可谓热火朝天,用户、媒体和厂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其实,如果将这个问题稍加抽象,我们就不难概括出宽屏液晶优劣之争的实质元素:分辨率、尺寸、点距和价格。 眼下,19英寸宽与20英寸宽正杀得难解难分    分辨率决定了屏幕显示信息的“尺度”,也就是每一屏的信息含量。分辨率越高,每屏所能显示的内容越多,用户得到的信息也就越多在很多情况下,这意味着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有效的信息采集,这一点对于商务办公应用而言尤其重要。 除了尺寸够大以外,高分辨率也非常重要    尺寸的作用不言而喻,更大的尺寸意味着更宽广的视野,在人眼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显示器的尺寸自然是越大越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4:3、5:4等传统比例的液晶显示器在发展到23英寸的极限后会转向16:10的宽屏规格以寻求尺寸上的更大突破。 人类的视野,当然希望越大越好    点距其实是前面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辨率和尺寸确定了,点距也就确定下来了。但我们之所以将点距这个指标单独提出,和分辨率、尺寸并列,乃是因为点距直接关系到屏幕显示内容的大小,包括字符的清晰度和画面的精细程度对此我们用“视觉舒适性”来加以概括。 夏普经典16英寸液晶T1620,拥有0.248mm的BT点距    一般来说,点距越小,画面越精细,但字符也越细小;反之,点距越大,字体也越大,轮廓分明,越容易看清,但画面会显得粗糙。因此,点距的选择需要在文本和图形/视频应用之间进行权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根据笔者个人的体验结合厂商的相关说明,我认为点距在0.27mm0.30mm之间是最舒适的,小于0.27mm或超过0.30mm都会影响显示器在某些应用中的表现。 优派VP2290b,可能是最早的22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    3840×2400超高分辨率,0.12445mm×0.0415mm超精细点距    至于价格这个指标,相信不用笔者在此赘述,大家都已经有最为直观深刻的认识了。对于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基本确立了各自的心理底线,一旦产品报价跌破这个底线,消费者就会“慷慨解囊”,市场需求瞬间爆发,因此这个价格临界点也被称为“魔术点(Magic Point)”。 AOC冠捷193FW现价2145元,逐渐逼近1999元的“魔术点”    把这4个指标套用到19英寸宽和20英寸宽的规格之后,双方的优缺点便一目了然:19英寸宽分辨率偏低、尺寸较小、点距适中、价格低廉;20英寸宽分辨率较高、尺寸较大、点距偏小、价格略高正是由于两者的优缺点呈现“五五开”的局面,因此才导致了争论双方相持不下,各执一词的局面。 宽屏的抉择,19?20?    上述指标不仅可以作为用户选择19英寸宽还是20英寸宽的判据,还能推广到其他尺寸,例如20英寸以上这就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以后的部分要做的事情。多数派获胜:分辨率更替的又一规律    在CRT显示器时代,尺寸的提升与分辨率的更替是基本同步的:15英寸CRT对应800×600、17英寸CRT对应1024×768、19英寸CRT对应1280×1024至少在主流市场是这样。    但LCD时代彻底改写了这个规则1024×768的XGA分辨率涵盖了14英寸和15英寸(还有极个别的18英寸);从16英寸、17英寸、18英寸到19英寸,1280×1024都是可能的选择;至于1600×1200的UXGA分辨率,则主要集中在20英寸、21英寸和23英寸,随着23英寸转向宽屏,现在只剩下了20英寸和21英寸进行争夺。 LG L2320A,23英寸液晶的“转向”之作    经过3年的较量,17英寸和19英寸最终淘汰了15英寸、16英寸、18英寸、20英寸和21英寸,成为LCD显示器市场的霸主如果我们非要从中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涵盖尺寸较多的分辨率更有可能成为主流”,至于在同分辨率下哪种尺寸规格更有可能称霸,则需要权衡尺寸、点距和价格这3大要素。 根据“泡泡显示器定律”判断,17英寸液晶其实并不完美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宽屏面板的竞争情况吧。在WXGA+的1440×900这一分辨率上,目前已知的有广辉的17英寸宽屏和全部的19英寸宽屏面板,点距分别为0.255mm和0.284mm;而WSXGA+的1680×1050这个级别,目前我们已经知道有20英寸宽、21英寸宽和22英寸宽加入战斗,点距分别为0.258mm、0.27mm和0.282mm,并且每个尺寸都有TN和广视角的面板;在更高的WUXGA分辨率(1920×1200)下,目前有23英寸、24英寸、26英寸和27英寸“捉对厮杀”;至于目前顶级的30英寸宽屏液晶面板,其分辨率则达到了WQXGA的2560×1600,并且暂时还没有其他规格出现,因此前景可谓“一目了然”。 三星19英寸宽屏面板LTM190M2,同样高举16.7M色TN大旗    从数量上来看,涵盖4个尺寸的WUXGA分辨率应当更有可能胜出,其次是涵盖3个尺寸的WSXGA+,最后才是涵盖两个尺寸的WXGA+,也就是17英寸宽和19英寸宽结合HDTV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这种预测并非无稽之谈。 WUXGA分辨率目前最大已经延伸到了27英寸的规格    在WUXGA分辨率的4个尺寸中,23英寸宽和24英寸宽,以及26英寸宽和27英寸宽本质上是一一替换的关系,24英寸能否替代23英寸,以及26英寸和27英寸孰优孰劣,是决定谁将在这个分辨率中“脱颖而出”的第一步,只有在完成了第一轮的“PK”之后,23/24英寸宽和26/27英寸宽才有机会最终角逐WUXGA规格的胜者,这一幕,笔者预计最快也要在一年之后才会出现,更加合理的预期是2008年的上半年。 前瞻的前瞻:雾里看花 26宽vs.27宽    就在不久之前,全球第一大液晶面板厂三星推出了其27英寸WUXGA宽屏面板,基于S-PVA广视角技术,点距为0.303mm,支持16.7M真彩,对比度高达1000:1,亮度也达到了惊人的500cd/m2,水平/垂直视角180°/180°,灰阶响应时间8ms根据笔者对上述指标的解读,0.303mm的点距已经不太适合商务办公应用,并且500cd/m2的高亮度对于60cm左右的桌面使用范围来说也有些晃眼的嫌疑,反倒更适合中、远距离的视频观赏,再结合16.7M真彩、1000:1对比度、灰阶8ms响应时间和完美的可视角度,这一规格的面板堪称为多媒体视频应用度身定造。 27英寸宽屏液晶处女作,Dell 2707WFP    在高端民用显示器领域反应最为迅速的Dell已经率先推出了基于这一面板的PC液晶显示器产品2707WFP,相关报道请参考规格极为少见!戴尔将推出27宽屏LCD。    由于目前还没有26英寸宽屏的详细信息,因此我们无从对其前景和定位进行判断。在2006年3月28日的“FPD China 2006FPD产业动向及发展战略论坛”中,友达光电消费电子显示器事业部总经理苏峰正先生透露,友达光电在桌面显示器的宽屏液晶产品线将从19英寸起步,涵盖19宽、20宽、22宽、24宽和26宽,可见至少友达光电正在规划26英寸宽屏的面板产品。从尺寸来看,26英寸宽屏面板的可视

    注意事项

    本文(宽屏液晶发展趋势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