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791966       资源大小:279.16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docx

    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09年6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天水作为规划中的次核心城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2月10日,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规划和意见,打造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结合天水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第一章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规划和意见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找准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抢抓机遇,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 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着力搞好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合、商贸流通四个联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优势产业,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三大建设,努力提高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坚持抢抓机遇,政策支持的原则;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第二节  发展战略按照规划、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35”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圣地、一枢纽、三基地,打造五品牌。专栏1:发展战略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五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第三节  发展目标我市实施规划总的目标是:两年起好步,5年大发展,10年新跨越。努力达到“六新”目标,基础设施有新突破、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把天水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大市,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起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全市上下形成融入大关中的思想共识,坚持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为切入点,加强与经济区城市在规划制定、政策争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对接等方面的协作联系,建立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起好步,开好局。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323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3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达到10791元,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与关中城市形成产业对接、文化融合、资源共享、项目共建、错位发展的经济一体化格局。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3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588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6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亿元,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65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毗邻地区加快发展。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845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7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2亿元,年均增长2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2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图1:地区生产总值图2:人均GDP图3:大口径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表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序号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2010年2008-2010年均增长速度2015年2011-2015年均增长速度2020年2016-2020年均增长速度2008-2020年均增长速度一总人口(万人)357.2361.2371.3377.7二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26.630111%54213%109015%14%三人均GDP(元)6626832312%1458812%2884515%13%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41.05612%13118%31020%18%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43.226335%累计达到266025%累计达到701420%24%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89.413020%32820%80220%20%七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294016%7714%16216%15%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050107919%1706510%3007512%11%九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148293615%590015%1180015%15%十人口自然增长率()6.93772.46第二章  空间布局按照规划和意见,结合天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空间战略在规划期内,重点构筑“一核、二轴、四互动”的空间战略。专栏2:空间战略“一核”:即天水市中心城区。包括秦州区、麦积区、三阳川新区。承接关中城市辐射带动加快发展,与平凉、庆阳、陇南搞好互动发展,辐射带动市辖五县突破发展。“二轴”:以陇海铁路、宝(鸡)天(水)、天(水)定(西)高速公路沿线麦积秦州甘谷武山为轴线,建成陇东南发达的城市连绵带和以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建筑建材为主的经济带;以平凉天水陇南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西峰崆峒张家川清水麦积秦州秦安成县武都为轴线,建成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带。“四互动”:依托天水市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毗邻城市的互动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以天水宝鸡西安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东与宝鸡、西安、渭南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定西兰州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西与定西、兰州、白银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平凉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北与平凉、庆阳、延安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陇南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南与陇南、汉中、广元等地区互动发展。第二节  城镇体系构建由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分别达到32%、40%、45%以上。次核心城市:以秦州、麦积两区中心城区为依托,按照东西延伸、南北拓展、两区相向、新区开发、组团发展战略,坚持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要素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拓展城市空间,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把天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专栏3:次核心城市功能和规模次核心城市(天水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特色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三级城市:包括秦安、甘谷、武山。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产业集中布局,提高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步伐,不断扩展城市规模,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群。专栏4:三级城市功能和规模秦安:重点发展果品业、养殖业和商贸旅游业,建成全省桃果产业重点城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20万人,面积控制在25平方公里。甘谷:重点发展蔬菜种植、果品产业、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商贸旅游,建成蔬菜、建材、轻工生产基地。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25万人,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武山:重点发展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商贸旅游业,加快武山钼矿开发,建成蔬菜、建材、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20万人,面积控制在25平方公里。县城:包括清水、张家川。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把清水、张家川建成西部清真食品和牧草、畜禽产业大县。专栏5:县城功能和规模清水:重点发展果品、畜禽养殖、乳制品加工、旅游业。2020年,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10万人,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张家川:重点发展畜禽养殖、牧草种植、清真食品和旅游业。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10万人,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重点镇:对靠近中心城市和铁路、高速公路沿线,以及现有经济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23个镇重点培育发展。即:秦州区藉口镇、关子镇、天水镇、汪川镇、娘娘坝镇,麦积区东岔镇、元龙镇、伯阳镇、新阳镇,秦安县郭嘉镇、莲花镇、陇城镇,甘谷县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武山县洛门镇、滩歌镇、鸳鸯镇,清水县红堡镇、金集镇、秦亭镇,张家川县龙山镇、恭门镇。重点完善小城镇功能,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一般镇:除重点镇外的其他建制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第三章  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加强配套分工,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构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第一节  装备制造一、发展目标以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转型,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把天水建成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和西部工业强市。1、起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出口额分别达到23亿元、66亿元、8.1亿元和6.8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11%。2、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出口额分别达到53亿元、150亿元、18.5亿元和1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8%以上。3、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出口额分别达到130亿元、370亿元、46亿元和38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二、发展重点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及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关中及中东部企业联系、产业配套、技术协作,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格局,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依托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海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等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建设星火机械、华天电子、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专栏6:装备制造业集群机械制造工业集群:培育壮大以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海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水中铁天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重点的机械制造工业集群。积极推进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海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等四个以上公司上市融资,提速发展。电工电器工业集群:加强与西电集团的产业配套融合,培育壮大以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天水电气传动研究公司、天水铁路电缆工厂、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等为重点的电工电器工业集群,使其成长为国内同行业一流的企业。电子信息工业集群:积极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加强信息产业合作与交流,推进华天电子科技园的建设,加快发展以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工业集群,赶超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1、打造机械制造工业基地。主要以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海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带动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水中铁天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天水7452工厂、天水红山试验机有限公司、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和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制管成套设备、大型数控成型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大飞机零部件等主机产品,基本掌握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关键部件等核心技术。发展精密轴承、凿岩机械、气动工具、石油钻杆、特种试验机、冶金用氧枪喷头、制药设备、山地拖拉机、整组道岔等产品,快速提高主导产品产量,把天水建成机械制造工业基地。2、打造电工电器工业基地。依托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天水电气传动研究公司、天水铁路电缆工厂、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以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化产品发展壮大和长城电器扩张为重点,主攻高压、壮大中压、巩固低压,发展超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型中高低压电器、石油钻采控制设备、电气自动化传动系统、钨基高压耐弧复合触头,发展数字电缆、光缆、风电电缆等特种电缆,打造西北高中低压配电设备、电器控制元件、电工合金材料和特种电缆的研发、加工制造中心,把天水建成电工电器工业基地。3、打造新兴电子工业基地。依托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天水6913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水庆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功能模块、功率型肖特基二极管、新型高密度塑封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器件、DC/DC电源模块、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固态照明用光器件。形成以研制开发为重点,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关键设备仪器制造和配套产业为基础,微电子研究、塑封测试、芯片制造、电子测量仪器一体化发展、协作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把天水建成新兴电子工业基地。4、打造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我省新能源资源优势和西北大型风电场为依托,重点推进风力发电设备的研发与加工制造进程,突出风力发电机组、传动控制系统、风电机组专用电缆及太阳能发电设备等产业化。全力打造以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天水电气传动研究公司、天水铁路电缆工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的全省MW级陆用风机装备制造基地。5、做大做强天水经济开发区。以建设天水经济开发区社棠工业园为平台,加强与关中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实施区域融合、项目支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资本运营、人才集聚六大战略,重点建设“一心一区三大产业板块”,即公共中心(行政办公、科技孵化、电子商务),生活服务区,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及新能源产业三大产业板块。重点发展机械加工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电工电器产业集群、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生物质能源产业六大产业集群。把天水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机械电子工业产业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中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三、重点项目1、实施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实施一大批重点装备制造业技改项目。天水华天电子集团集成电路高端封装产业化项目、DFN型微小型封装集成电路生产线技改项目、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项目、天水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25万吨JCOE大直缝埋弧焊管全自动生产线ERP项目、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性能石油钻杆和新一代液压支护设备开发及生产线技改项目、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高压开关设备产业化项目、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环保型工业电器技术改造项目、天水海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高精度高可靠性重载汽车圆锥滚子轴承生产线、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5吋芯片生产线项目(争取建设6吋或8吋芯片生产线)、中航天水飞机工业公司大运输机部件、天水铁路电缆工厂铜母线和中高压电力电缆生产线等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在大型车床、大飞机零部件、钢铜铝材深加工、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等领域重大项目在天水布局。2、实施装备制造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重点实施天水电气传动研究公司电机系统先进节能设备变频调速装置生产线技改项目和风力发电传动控制系统建设项目、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高压触头材料产业化项目、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废旧中压开关设备维修改造再利用项目等。3、加快实施新能源设备研发项目。大力推进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兆瓦级风电制造基地项目、太阳能发电设备项目、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240t/d超高压延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天水铁路电缆工厂风力发电机组专用电缆产业化项目、天水电气传动研究公司单相/三相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兆瓦级风电控制系统与变流器的研制及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第二节  特色农业一、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积极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加快甘肃省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发挥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县区新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全市特色农业发展。1、起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6.5万吨;果品总产量达到1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31万吨,产值达到26亿元;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847万头只,产值达到21.69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增长7.5%以上,达到5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2900元以上。2、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20.2万吨;果品产量达到18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58.2万吨,产值达到28.4亿元;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750万头只,产值达到38.2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达到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5900元以上。3、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35.6万吨;果品产量达到3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304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900万头只,产值达到67.3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6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1800元以上。二、发展重点专栏7:四大农业工程粮食增产增收工程:通过实施地膜粮食工程、植保工程、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实现粮食增产增效目标。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在河谷川道区及浅山区以发展优质元帅系苹果、富士苹果、桃、大樱桃、葡萄、早酥梨、花椒等树种为主;在高海拔地区以发展核桃、仁用杏等树种为主。发挥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秦安花椒、天萃大樱桃、清水核桃等品牌优势。设施蔬菜建设工程:两区五县的川道地区和浅山区以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发展。在高海拔阴湿和二阴山区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畜牧产业倍增工程:以猪、鸡、牛、羊、草为重点,以增加规模养殖比例和提高效益为核心,积极开展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到2020年,猪、鸡、牛、羊、草分别达到600万头、3000万只、150万头、150万只和200万亩, 基本建成畜牧强市。1、重点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突出规模”的原则,发展果品、畜牧、蔬菜、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产业。果品产业:以苹果、蜜桃、葡萄、核桃、大樱桃、花椒等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整村整流域推进,成片成带发展,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畜牧产业:突出发展肉(奶)牛产业,加速提升猪鸡产业,积极发展特种养殖,重点发展小区、企业和专业村规模养殖,组织实施猪鸡产业提升计划和万千百十肉牛发展计划。蔬菜产业:以精细菜、鲜销菜为主,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突出主导品种,树立品牌,做大基地,做优产品,做强市场。马铃薯产业:以健全脱毒种薯生产体系,提高脱毒种薯覆盖率为重点,在海拔1600米以上高寒阴湿和半阴山区,建设淀粉加工薯示范生产基地48万亩;在海拔14001700米一般干旱山区和半阴山区,建设中晚熟鲜食薯示范生产基地20万亩;在秦州区、甘谷县、武山县渭河川道海拔1400米以下川塬区建设早熟菜和食品加工专用薯生产示范基地12万亩。中药材产业:渭北干旱区,重点建设党参、红(黄)芪、柴胡、生地生产基地;秦岭西部半湿润区,重点建设板蓝根、柴胡、半夏生产基地;关山地带林缘区,重点建设半夏、黄芩、大黄、天麻、杜仲生产基地。花卉产业:重点建设月季、百合、菊花、仙客来、一品红、红掌、竹芋、杜鹃、凤梨等花卉生产基地,培育绿色、无公害知名品牌。2、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功能,把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成集聚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生态性于一体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基础,在中滩、石佛、渭南三乡镇流转耕地10万亩,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园、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航天育种产业园、鲜食葡萄示范园、优质花牛苹果示范园、优良种畜禽繁育园、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园、以农资、冷链为主的现代物流园等九大产业园。构建以特色果品、特色蔬菜、种子资源工程、食用菌、花卉、畜牧业及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七大生态化绿色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孵化七大高科技企业集群,培育为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以国家建设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航天育种的理论研究与育种水平,构建航天育种前沿领域;以航天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为重点,打造航天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产、供、销”一体化集团,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全国航天育种产业化基地;以甘肃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依托,整合科技实力,建立国家级航天产业研发中心和全国航天育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3、县区农业示范带动基地建设。积极完善县(区)农业园区功能,增强技术创新和示范带动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基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一批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专业乡、专业村,带动发展渭河川区精细蔬菜产业带、南部山区花牛菜果产业带和特种蔬菜产业带、北部冷凉山区畜禽养殖产业带、北部浅山区特色果品产业带,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样板。4、循环农业示范建设。以“种-养-加”和“畜 -沼-菜(果、粮)”循环农业模式为核心,广泛推广应用“一膜两用”、粮-菜、粮-油等立体种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和节药、节肥技术,通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资源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不断提高“种-养-加”和“畜 -沼-菜(果、粮)”循环农业模式,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农耕地的20%,2015年达到30%,2020年达到50%。把畜禽养殖、蔬菜花卉、食用菌生产有机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有效解决取暖、照明、污水处理等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有机农业,将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成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示范区。5、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力量为补充,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现代农业市场物流体系、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体系、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以及现代农业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6、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实施“百龙增收”工程,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接机制。重点扶持国家、省、市、县级以上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0家。建设三大产业集群:果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销售、果品加工、葡萄酒加工、调味品加工等果品贮藏、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集群;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肉制品、乳品、清真肉制品、蜂产品、皮革加工销售五大畜产品龙头企业集群;蔬菜精深加工、果蔬类罐头、速冻食品、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集群,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三、重点建设项目1、粮食增产项目。地膜增粮工程实施“天水市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和“甘肃省天水市粮食增产田间工程”项目;植保工程实施“中国农科院小麦条锈病野外试验站”、“天水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秦州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等17个项目;种子工程实施“国内先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技术领先的小麦条锈病核心疫源区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天水市小麦良种补贴”、“天水市玉米良种补贴”等8个项目;沃土工程每年示范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0万亩、示范推广秸秆还田面积35万亩、推广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施用20万亩、推广绿肥种植15万亩、商品有机肥7万亩。2、果品重点项目。重点建设以列入国家花牛苹果原产地保护区内63个乡(镇)为重点的80万亩“花牛”苹果出口基地;以清水县、张家川县为重点的25万亩高酸度苹果生产基地;以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为重点的3000亩的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以麦积区、清水县、秦州区为重点的16万亩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以秦安县、麦积区、清水县、甘谷县为主的50万亩优质干果生产基地;以秦安县、秦州区、麦积区为重点的20万亩特色时令小水果生产基地。3、畜牧重点项目。60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建设项目、3000万只绿色禽蛋(肉)基地建设项目、10万头优质奶牛生产基地及乳品加工建设项目、150万头优质商品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50万头优质商品肉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0万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项目,以及畜产品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等。4、蔬菜重点项目。山地无公害蔬菜旱作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春季山地架豆王、结球甘蓝集雨覆膜方式、时间试验、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高效施肥技术研究,秋季油菜地复种架豆王、麦后复种西葫芦、新品种引进筛选等试验;天水市城区“菜篮子”建设工程;天水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包括检测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检测信息网络建设;天水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市场建设、贮藏保鲜库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市场质量检测设施建设。5、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循环农业技术示范项目、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中国北方旱作农业项目、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第三节  文化产业一、发展目标积极发掘整理天水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轩辕文化、秦源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不断提升天水发展的软实力,把天水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中国西部特色文化大市,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1、起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到2010年,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形成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管理运行机制,与经济区城市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产业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2、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到2015年,创作生产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市场前景的文艺精品,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齐备的文化基础设施,发展一批规模经营、效益显著、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企业,建成一批高品位、示范性的文化文物旅游景点,使天水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3、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艺术精品创作有新的突破,一批剧目进入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五个一工程”;文化基础设施有新的突破,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形成文化产业链,建成特色文化优势鲜明、产业集群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大市,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二、发展重点专栏8: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三大园区:华夏始祖文化园、民俗文化园、文化产业园。三大基地:伏羲文化展示基地、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展示基地。七大产业:文化旅游业、会展节庆业、文娱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出版印刷业、动漫创意业、广播影视业。七大长廊:华夏始祖文化溯源长廊、百里石窟艺术长廊、秦源文化长廊、三国古战场文化长廊、民俗民间文化长廊、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长廊、宗教文化长廊。(一)三大园区1、华夏始祖文化园。以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目标,依托伏羲庙、卦台山等景点,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建设中华颂景区、图腾园景区、始祖殿景区、中华源景区和民俗文化区等五个景区。2、民俗文化园。以秦州夹板舞、麦积高台、武山旋鼓、秦安小曲、张家川花儿、清水道教音乐、甘谷道情等为主要内容,在市内建设具有显明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园。3、文化产业园。以天水新华印刷厂、新华图书储运站为依托,在秦州西十里建设文化产业园,吸引图书出版发行、广告设计、营销策划、教育培训、平面设计、软件开发、艺术品产销等文化企业进入园内发展,形成生产、销售和产、学、研为一体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园。(二)三大基地1、伏羲文化展示基地。依托华夏始祖文化园和伏羲庙、伏羲文化街区,建设以伏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物复仿制等伏羲文化产业集群,推出以伏羲颂为主题的舞台剧和电视剧,创作一批以伏羲文化为题材的书画、文学作品,开发系列伏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伏羲文化品牌,全面展示伏羲文化。2、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依托大地湾遗址和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发展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建成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3、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展示基地。依托麦积山、仙人崖等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大力支持麦积山陶艺等文物仿复制产业、雕漆工艺制品等企业发展,以麦积山景区的林、山、寺为舞美元素,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麦积山题材的大型实景舞台演出剧目,展示麦积山石窟艺术的魅力。(三)七大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伏羲公祭大典为核心,做大做强伏羲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会展节庆业;充分利用天水民俗民间文化优势,以天水文艺院团和天水大剧院为依托,繁荣演出市场,发展文娱演艺业;以秦州飞天雕漆公司、麦积山汉唐陶艺公司、甘谷大漠行麻鞋厂等企业为龙头,壮大以工艺品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业;整合出版印刷资源,发展出版印刷业;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借助关中地区动漫产业平台,发展动漫创意业;以现有广电网络为依托,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业。(四)七大长廊1、华夏始祖文化溯源长廊:以伏羲庙为核心,加大对秦安大地湾和女娲庙、秦州伏羲庙、麦积卦台山、清水轩辕谷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并与宝鸡炎帝陵、延安黄帝陵相对接,建设华夏始祖文化溯源长廊。2、百里石窟艺术长廊:以麦积山石窟为核心,建设包含麦积山、仙人崖、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为主的百里石窟艺术长廊。3、秦源文化长廊:以秦早期文化为核心,挖掘麦积牧马滩、秦安战国墓葬群、清水秦早期故都秦亭遗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等秦早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秦源文化长廊。4、三国古战场文化长廊:建设以诸葛军垒、天水关、街亭古战场、木门道、姜维墓等三国古迹为主的三国古战场文化长廊。5、民俗民间文化长廊:以胡氏民居(包括南宅子副宪第和北宅子太常第)为核心,以天水民间音乐(秦州民歌和唢呐艺术、清水道教音乐)、民间舞蹈(秦州夹板舞、秦安蜡花舞、武山旋鼓舞、清水轩辕鼓舞)、传统戏剧(秦州皮影戏和西秦腔、甘谷道情、武山秧歌)、地方曲艺(秦州小曲、秦安老调)、民间美术(秦州雕漆和秦腔脸谱、清水庞公玉雕和剪纸、甘谷刺绣、武山鸳鸯玉雕)为支撑,建设天水民俗民间文化长廊。6、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长廊:充分挖掘天水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和展示力度,形成古今相融、特色鲜明、环境优雅、协调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长廊。7、宗教文化长廊:以秦州玉泉观、麦积凤凰山等主要道教场所,以麦积净土寺、秦州南郭寺、甘谷永明寺、武山拉梢寺等佛教场所,以秦州后街清真寺、张家川清真大寺和宣化岗拱北为主的伊斯兰教场所等宗教场所为依托,建成天水宗教文化长廊。三、重大项目重点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清水轩辕文化园、伏羲庙保护维修三期等工程,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仙人崖、玉泉观保护维修工程,大地湾遗址保护开发、马家塬文化遗址保护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麦积山艺术陶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第四节  旅游产业一、发展目标实施省上“221”品牌战略和“旅游富市”战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旅游资源整合,主动融入关中旅游圈, 与周边地区形成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快速发展,把天水建成国家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1、起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到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50万人次以上,增长26%;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增长30%。2、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5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26%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注意事项

    本文(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