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docx

    • 资源ID:1791074       资源大小:181.7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docx

    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张国庆(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沈阳 110034;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安徽 246300)(通信地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办公室,邮编:110034)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观、和谐发展研究进程、和谐发展的内涵,论述了和谐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作用,提出了全球和谐发展的途径:生产和谐化,社会和谐化,个人和谐化。关键词: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和谐思想;生态思想;生态精神中图分类号:C0 X1 X2 X3 文献标示码:A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Road of Ecocivilization BuildZHANG Guoqing(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Pest Management,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Shenyang 110034,China ;Forestry Bureau of Qianshan County, Anhui, 246300, China)Abstract: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ecocivilization outlook,stud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rocesse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And then analyzing tha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s of ecocivilization build.And put forward the way of worl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uild: manufacture harmonlize, society harmonlize, individual harmonlize.Key Wor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ecology thought; harmonious thought; ecologicalize; ecology spiritCLC Numbers: C0 X1 X2 X3 Document Code: A1.生态文明1.1生态文明观工业文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给陷入困境中的人类带来了曙光。在众多的生态文明定义中,可以归纳为三种生态文明观:纯自然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文明观和广义生态文明观。(1)纯自然生态文明观这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其内涵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这种生态文明定位于人类保护与恢复自然以实现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是以保护与恢复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与完整为奋斗目标的一切进步过程和积极成果。(2)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文明观这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与能动性和谐协调统一的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文明观将生态文明概括为人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与能动性和谐的协调统一为目标的一切进步过程与积极成果。即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类保护与恢复自然和改造与变革自然的协调统一,是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与实现人类自身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也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统一。不难发现,这种生态文明直接揭示了当代自然生态危机的主要成因,即是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与能动性和谐之间,或者说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调与对立;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解决危机的必然途径,即必须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统一,这种生态文明概念自身涵盖了纯自然生态文明观。(3)广义生态文明观这是一种基于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人与人的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其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而构成的广义生态系统的和谐。广义生态文明观认为,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并不属于并列关系,生态文明的概括性与层次性更高、外延更宽。1显然,第一种生态文明观旨在解决纯生态危机,第二种生态文明观旨在解决“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第三种生态文明观旨在解决广义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系统危机和社会系统危机)。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应该采用广义的内涵,即: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因子矛盾和社会因子矛盾,实现“人·地”共荣。1.2生态文明内涵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即是指人类按照和谐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生态系统诸因子之间和谐共生、共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因此,在整个世界中,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而是二者平等和谐共存。所以,生态文明不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社会某个重要领域的文明,而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生态文明涵盖了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21.3生态化与生态观生态化,是把广义的生态系统看作一个活的不可分割有机生命体,把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关系和社会关系当作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和谐的纽带。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在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平等、公正地对待广义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因子与关系),将生态学规律融入到人类所有活动中去。这种生态化了的世界观,就是生态观。生态观念现在已经基本深入人心,但是,在不同的人中,其生态观是不同的。生态观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态观。笔者仔细分析了一些科技文章,包括一些知名学者的一些涉及到“生态”问题文章,他们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种:广义生态系统观、基础观、相交观。如图3所示。3(1)广义生态系统观整个地球,乃至宇宙,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持这种观点的人,多是一些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环境伦理学专家学者。持广义生态系统观的生态观可以分为激进生态观和系统生态观两种。激进生态观认为,世间万物像人一样,都有天赋的“人”权不可侵犯,持这种激进生态观的多是一些宗教人士和一些激进生态保护人士。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为保护生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系统生态观认为,人只是广义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原子,这个原子与生态系统其它原子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人”具有意识能认识自己所在的广义生态系统,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干扰这个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过去,由于知识上的缺陷,人类的负面干扰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安全。现在,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尽快修复我们过去负面干扰对系统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对人类自己负面干扰严加约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活动约束在广义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之内。(2)基础观生态系统是基础,人类社会不能脱离生态系统而存在,这是目前的主流生态观。基础观生态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遵从生态发展规律,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基础生态观与系统生态观不同之处是:系统生态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广义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既要遵从人类社会发展本身所特有的规律,也要遵从生态规律,不能超越生态学规律;基础生态观认为,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不同,不属于生态系统,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人是主动的,可以按照生态学规律,对生态系统施加非负面干扰。(3)相交观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其公共部分就是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茶园等。持这种生态观的人多是一些非生态界人士,尤其是一些社会科学界知名人士,尤其是一些人类中心主义者。相交生态观认为,人具有干扰生态系统能动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自然规律对生态系统实施干扰,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笔者认为,正确的生态观,应该是系统生态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要遵从广义的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用生态学、系统学的观点(就目前人类认识水平而言)去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行为,指导人类社会发展:在物质世界建设方面,对于天然生态系统,立足于保护,保持天然生态系统的持久健康;对于人工生态系统,在尊重自然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关系,建立稳定健康安全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在精神世界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平等、公正观念精神化,从而形成崇高的生态精神,指导人类的社会行为,实现和谐发展。1.4生态思想与和谐思想生态思想,就是用和谐的生态观去观察世界,用生态化的方法去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与生态关系,使自己的行为恪守生态伦理道德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即生态意识)。和谐思想就是用生态思想去探讨客观世界的内在发展规律,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协调相处,使人与自然共同繁荣、人类共享幸福。41.5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就是强化公民生态意识、加强生态制度建设、规范生态文明行为。在经济建设层面上,着重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基础的生态安全,也即约束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行为,实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在社会层面,宣传生态思想与和谐思想,树立生态观,加强生态道德培养,创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2.和谐发展理论研究进展2.1从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角度研究1999年,张国庆在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了和谐发展理论。他认为,和谐发展就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5,6随后,他又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因子,将和谐发展归纳为: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将和谐发展的最低目标确定为广义的生态健康,最高目标确定为自然界和人类共同繁荣,而不仅仅是健康。7-21显然,这种和谐发展理论试图从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去解决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和谐发展理论初具模型,但还很不完善。2.2从哲学角度研究2002年,刘长明在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缺陷后认为,和谐发展是指作为物种领袖的人类在物种平等思想指导下,自觉吸取大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智慧,使组成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共进,从而使生态系统不断优化,因而能够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积蓄能量,至少不削弱未来发展能力的发展。和谐能够使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两大实体性构件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和谐既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事物发展的最佳途径。和谐发展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最佳状态和指归就是和谐与发展。天地万物生生变易,但是,万物只要自觉恪守和谐的理念,就能生生不息。22-242005年,他又就和谐发展理论提出了十个问题:一、万有存在何以必须并可能和谐发展?二、万有存在的和谐发展路径各是什么?三、和谐发展与其他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何在?四、和谐发展的生产力基础是工具生产力,还是和谐生产力?五、人本主义伦理观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伦理基础吗?六、和谐发展的力量之源在哪里?七、是发展乌托邦,还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指归?八、和谐发展与何种文明型式兼容?九、和谐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十、是终极结果,还是无限过程?25并认为“大道从简,至道不繁,环流似圆”是和谐发展观蕴涵的基本原则;平实无华、寓繁于简是和谐发展之道;“圆理”全真、至善、达美的简单路径是“和谐若环、圆道至简、周流不息,和谐至善、善道不繁、天道酬善,和谐达美、大美从简”。26“贵和”、“中庸”、“仁厚”、“适度”是和谐理念的主要内涵。 27随后提出和谐剃刀理论:为了平衡万物的价值,和谐剃刀有时会为了保全一种存在而牺牲另一种存在,这是迫不得已的,甚至是必要的;和谐剃刀会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种群的适度需求,但不会容忍他们的过度贪婪。28袁吉福(2006年)从代价论角度分析了和谐发展代价的特点与付出方式,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更是如此,当代和谐发展一定不会导致负面代价,我们能够肯定的只是这些代价不会危及总体和谐的局面。292.3从政治学角度研究2005年,刘明辉从政治学角度指出,和谐社会是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秩序的期望,人类社会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政治系统是其最重要的子系统。所以社会的整体和谐化有利于政治的和谐化,就价值理性层面而言,公共的正义观念、政治的平等观念和理性的法治观念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政治语言,而且是和谐政治的精神内核,作为政治价值的现实回应,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同时,政治和谐化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302006年,刘明从社会公正角度指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312.4从伦理学角度研究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2002年)认为,人类不仅要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而且要善待生物,与生物为善,乃至要善待其他所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所有存在为善。博爱万物的和谐伦理观是生生之道,日新之德,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维护所有生命乃至所有存在的和谐共处。322003年,李庆臻、李易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国际层面和谐伦理、政治生态和谐伦理、森林生态和谐伦理、土地生态和谐伦理、生物多样性和谐伦理、温室效应和谐生态伦理。33不久,苏宝梅又对上述观点作了补充:人类与非人类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万有价值定律是和谐伦理观的价值论基础,因而,都有以其特定方式存在的权利;人类的自私与冷漠是地球生态系统失衡之源;“三者”仁者、智者和贤者,只是一种爱心大写意;“三爱” 爱人、爱生兼爱万物,是有差等的爱;和谐伦理内涵着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使非生物生物化,使生物人格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和谐伦理学不是一般地反对科学技术,而是反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能者多劳,在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谐伦理学固然超前,但她代表了伦理学发展的方向,是实实在在的伦理学指归,而不是伦理乌托邦。342007年,刘志扬、日月河指出,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向度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理应是和谐伦理。和谐伦理,就是调节自我、人我、物我之间的道德规范。352.5从经济学角度研究2005年,刘长明又从经济学角度对和谐经济作了阐述:和谐经济是将和谐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以及诸环节之间的经济形态;以和谐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是和谐经济学。作为和谐经济初始环节的和谐生产,是低耗高效型的适度生产模式;作为和谐经济中间环节的和谐分配,是体现和谐正义的分配;作为和谐经济末端环节的和谐消费,是理智、适度、合生态性消费;而作为使和谐生产、和谐分配,和谐消费诸环节平衡并有机衔接的和谐循环,则是宏观经济和谐的必要条件;追求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的和谐统一,和谐经济学的宽广视界。362.6从发展学研究2006年,张国庆从发展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显性危机和隐性危机,构建了发展学学科架构,倡导符合和谐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按需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快乐生产、清洁生活、勤俭生活。372.7其他发展理论各种发展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包括经典社会发展论中的结构主义、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法兰克福学派等,发展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学派、依附论学派、世界体系论学派等,协调发展理论,以人的永续需要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主要论点如下表1:18-20表1 发展学主要理论简表年代理 论主 要 内 容1750自由经济古典发展理论:自然法则。自为自在的、由简单到复杂地渐变。追求利润的增加。1850殖民主义掌握(掠夺)资源,赶潮流,工业化。1940发展经济论技术化,工业化,追求经济增长。1940结构主义如何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促进政治独立,摆脱西方国家经济剥削,加强结构改革。1950现代化理论欠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政治和社会现代化。1960依附理论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控制,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1970替代发展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1970新马克思主义改变现有政治制度,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落后国家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1970改良主义寻求根除影响绝大多数人口贫困的根源和非平等的政策,强调国家的干预。1980人的发展能力建设,增加人选择的范围。1980世界体系理论全球只存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体系的整体发展存在周期性节律和长期性趋势。1980新自由主义不平等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改革。1990后发展主义赋权(参与式发展)。1999和谐发展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张国庆,1999)2000全球普世伦理优先权原则,让利原则,容忍原则(周海林,2004)3.人类社会文明进程3.1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农业技术和农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源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瓦特James Watt1768年制成了一台单动作蒸汽机为起点),这一阶段,人类拥有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开发资源和损失生态环境获得的。生态文明始于1962年美国海洋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发表,使人类在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梦中惊醒。人类文明进程可以用下图表示:(1)渔猎时代:人类处在蒙昧状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保存生命,文化刚刚萌芽,生产力非常落后。(2)农业时代:人类开始步入文明时代,生产力还很低下。农业时代主流文化是宗教文化,由于人类精神刚刚摆脱蒙昧状态,开始主动探究自然,但由于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缺乏了解,不了解存在和发生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的实质,便以自己所能想象到的东西来理解自然,并一直规范人类的行为,这种的主观规定便是宗教文化中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经验、探索和理解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人类宗教文化的存在及其性质。人类这种探索、理解自然的方式,对现在还有相当大的影响。(3)工业时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接触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宗教文化便由全盛时期走向衰落,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方式从主观规定转向了实证。这种对客观事物的经验和探索方式,促进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科学主宰了一切,整个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完全商业化,商业文化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化。商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就是,人类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商品化、价格化,包括显性的可以公开自由交流的商品,以及隐性的、不能公开、不能交流的非商品,个体利益最大化是这一时代的主流价值观。(4)生态时代:工业时代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是以损失生态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来取得的。在这一时代,人类意识到了生态危机将会将人类推向毁灭。在这一时代里,人类从不断化解生态危机中,除向大自然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到了自然精神,理解了生态的精髓,生态文化是这一时代的主流文化。就目前科学知识水平和人类主流精神状态而言,人类如果在2050年左右做到污染物的排放与自然消解能力达到平衡,再加上在此之前累积的污染物需要100-200年消解至人类健康允许水平,大约在2200年-2300年,人类就可以完成生态时代的使命。如果2050年人类达不到污染物的排放与自然消解能力平衡这一目标,则生态时代还要相应延迟。(5)知识时代:知识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生态危机基本得到解决,社会危机成了阻碍人类社会发展限制性危机,与此同时,知识的无序化达到了顶峰,垃圾信息随处产生。在生态时代末期和知识时代初期,人类可能要经历资源危机,主要是人类耗尽了地球上可开采的矿产资源造成的:地球浅层资源耗尽,开采地球深层矿产资源会危及地球本身安全,太空矿产资源又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过度开发太空资源,也会对地表生态环境、高空大气环境、地球重力环境、地磁环境等方面危及地球安全。因此,在知识时代,资源循环利用与节约生产将会成为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人类如果在生态时代就能化解社会危机和资源危机,知识无序化得到及时遏制,知识时代可能融入在生态时代。(6)和谐时代: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基本得到解决,人类社会基本上实现了生态、社会双和谐。但是,如果在生态时代、知识时代没有重视个人心灵危机的化解,化解心灵危机将是人类在这一时代的主要任务。人类将会在化解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中学到的和谐的方法,用来化解自己的心灵危机,和谐文化自然也就成了这一时代的主流文化。(7)大同时代: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心灵危机都已经过去了,人类将会为此花去300-800时间,甚至于更多的时间。但是,此时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危机,新的、我们目前尚未预知矛盾还会在大同时代出现。不过,别担心,进入这一时代的人类,比起以前来,人类要成熟多了,绝对不会像现在吵吵闹闹、打打杀杀,而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观使之和谐化以适应人类社会前进的需要,采取非常成熟的手段,及时解决这些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3.2人类群体智力与行为如果拿人的年龄段来比较的话,我们人类现在的群体智力与行为只相当于不到8岁左右儿童的智力与行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仅仅只是掌握了解读自然方法之一实证法,而对于大自然许多未解之谜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社会以及生活的地球,至今仍是知之甚少;在灾害面前,我们人类非常脆弱。人类群体智力与行为发展简图可以用下图表示:38在当前时期,我们人类群体智力与行为还相当幼稚:(1)自负:盲目自信,经验主义,顽固不化等等。(2)健忘:是集体对历史的健忘,或者叫集体失忆。(3)简单化:喜欢把问题简单化,用自己个人的“尺子”去“量”世界。“机械论”、“一元论”、“二元论”等等是其中的代表。(4)两极化:极左或极右,总喜欢把世界二元化,一分为二,要么“站”在“左边”,要么“站”在“右边”,犯了许多本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其实质就是极端化了的“简单化”,是“二元论”的一种表现。(5)迷信:对某一人物或理论盲目信仰和崇拜,表现为鬼神巫术久盛不衰、盲从、追星、个人崇拜等等。而现代集体对“科学”、“民主”、“法治”的迷信,已经使我们丧失了人类最大的优点“道德”和“爱心”。(6)惰性:表现为居安不思危,突出表现为好逸恶劳、隐藏社会矛盾、粉饰太平等等。(7)嫉妒:总是与排他联系在一起。极端民族主义、人种论、极端宗教主义、一元论(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等等都是。(8)自利:适度的自利是需要的,但是,过度的自利,确实危害极大的。(9)好战:适度的“好战”表现为健康的“进取”,是人类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但是,过度的好战,将会造成恶性竞争,甚至爆发战争。战争毁灭了无数无辜生命和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10)任性:尤其是政治集团,任凭领袖或集团秉性决策,放纵自己。当然,我们还有许多优点,比如爱心、善良、好奇探究等等,也正是我们人类能够用自己的优点去同缺点进行“斗争”,才使得我们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也正是我们人类有时向自己的缺点妥协,并不断找借口为之“开脱”,才使得我们人类社会时时面临危机。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我们就要彻底摆脱这些动物原始性的弱点,痛改这些历史残渣烙印在人类(个人的和集体的、民族的)心理上的缺点,走个人、社会、自然共同繁荣幸福之路。改正我们的缺点,就是要对我们人性的劣质的一面进行改造。在进行人性改造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吸收别人(其他文化、民族的)优点,但是千万不能再搞种族歧视主义,不能走“人种改造”的灭绝人性的道路。3.3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危机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现在不是人类社会最差的阶段,也不是处在最好时期;世界末日不会光顾人类,但也并不是说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危机。在近期,危机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危机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平等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社会危机,高消耗造成的生态危机,高度紧张的生活和过分扩张的欲望造成的心理危机。在远期,由于人类的动物属性决定了远期危机仍然摆脱不了社会危机和心理危机,只不过,那时候,我们人类的群体思想和行为更加成熟,不会像现在这么幼稚与任性,社会危机和心理危机已不足以影响人类自己的发展,成熟了的人类会及时调整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化解危机。除此之外,在远期,有可能来自宇宙的危机,比如人类过度开发宇宙,造成地球重力、地磁环境和高层空间环境异常,或者外来文明入侵,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或者太阳系湮灭等等来自地外的危险因素威胁地球安全;还有过度安逸,造成人体退化的危机,致使人类丧失抵抗环境突变的能力。所有这些危机,都将严重危及人类安全,我们有及早防范这些危机。3.2.1生态危机由于人类过度追求感官享受,物质生产远远超过了人类平均需求,也超过了地球资源供给能力和废弃物消解能力,再加上人类欲望极度扩张,就形成了“生产-欲望”膨胀恶性循环生态危机:物欲膨胀-生产膨胀-感官刺激-物欲再膨胀-经济利益刺激-生产再膨胀。3.2.2社会危机现阶段社会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过分强调非劳动收入,劳动者不能获得应得的收益,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发展的需求,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上升为社会危机。由于非劳动收益高,使得一部分人,通过非劳动方式,实现对大多数人的劳动掠夺、资源掠夺,进而通过政治侵略、文化侵略等方式,来实现经济侵略和生态侵略,最终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形成全球性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通过劳动,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阶段)通过购买的方式,占有基本生活、生产资源;再通过这些资源,实现对别人劳动的掠夺,获取更多的资本(资本增长阶段)通过政治结盟、经济结盟的方式,控制社会公共资源,包括政治资源,从而“保护”自己,“合法”地进行掠夺,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本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地位(资源控制阶段)通过政治地位的提高,实现对本地区的经济的垄断(参与政治阶段/垄断阶段)通过垄断,使自己在本地区内不断扩张,并积极影响政治决策,进一步扩张自己,开始对外进行经济侵略(对外侵略阶段)通过经济侵略,实现对外政治、文化侵略,从而“合法”地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掠夺(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与生态侵略。在一些集权国家,由于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有一些人不经过资本积累与资本增长阶段,而是通过特定的手段,利用行政资源,直接进入资源控制阶段,实现资本的快速扩张与垄断。3.2.3心理危机产生心理危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个人心理素质差异,即个人修养差别,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过度放大人际矛盾,或者放大社会危机对自己的造成伤害,不能正确对待这一危害,使自己摆脱不了社会阴影对自己的影响,从而不断升级为个人心理危机,甚至于形成群体心理危机。社会危机是现阶段造成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社会危机使个人和家庭生存成本升高,个人发展阻力增加,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从心理上对个人和群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就会形成心理危机。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由于利益的原因,得不到理解和顺畅的沟通,工作生活压力得不到释放,长此以往,不但影响生理健康,还会形成心理危机。过度强调欲望扩张对经济刺激的正面作用,使一部分人的欲望扩张超过了自己能力和社会供给水平,极度扩张的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形成心理障碍。个人心理危机不但严重影响个人心理、生理健康,还会影响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从而扩大到特定人群,形成群体心理危机,甚至于会因此组成特定的团体组织,通过特殊的集体行为来化解心理危机。如果这种特殊的集体行为超出了健康的边界,团体就会逐渐演变成危险组织(暴力团体、极端宗教组织等),伤害自己,危害社会。4.生态文明之路:和谐发展4.1和谐发展4.1.1和谐发展的内涵和谐发展就是根据广义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广义生态系统发展规律,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人人幸福”的目标。也就是说,和谐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广义生态系统的健康。如果从狭义的生态系统去看,就是追求三个系统的健康:生态系统的健康、社会系统的健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4.1.2生态健康目前,主流的生态健康定义是:生态健康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其实,上述定义带有较强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实质应该是“人类健康(mankind's health)”或“人类生态健康(mankind's ecosystem health)”。笔者认为,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子系统间没有侵害作用。显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健康如图4所示。39生态健康图4 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健康4.2和谐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之路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延续乃至文明的衰亡,大都与支撑文明的生态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系统是支撑文明的基础。4.2.1生态系统中资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矿产资源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将来的生态文明社会中,矿产资源仍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土地资源都是我们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场所;生态系统中的海洋、太空,将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不但为我们提供了食品和工业原材料,在地球矿产日益枯竭的未来,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与环保性则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科学合理使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将为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4.2.2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生态基础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健康与稳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尤其是在生态危机日益突出的今天,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圈稳定与健康,为人类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命基础保障,生态系统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4.2.3生态文化为人类提供了文明基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主体,生态文化除了给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官享受文化外,还给人类提供了博大精深的生态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随着文明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其内涵关键词可以分别概括为“崇敬”、“采伐”、“征服”。在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化可以表述为: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所有财富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财富。生态精神,是我们人类在充分体验生态文化快感的同时,将大自然人格化,在我们与大自然进行精神交流的同时,将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长此以往,榜样演化成道德规范,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一种世界观。生态精神,或者说是自然精神,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和谐、勤俭,博爱、竞争。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非生物因子、各生物间通过物质链、能量链、信息链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和谐的生命体,这个巨大的生命体为其他生物无私地提供了生存生活空间,各生物间众生平等,自律互利,公平竞争,并充分高效地利用着系统中物质、能量与信息,各生物间勤俭合作,使得这个有机生命体不断发展,长荣不衰。我们人类应该从中吸取大自然这种伟大的精神,自觉约束,施万物以博爱,公平竞争,推进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共同进步与繁荣。生态精神是生态文化的升华,是生态文化的支柱,是人类精神生态化的圣药,生态思想是生态精神的具体化,让生态精神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之中,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364.2.4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就是要将物质生产与整个大自然的健康与稳定、社会发展融合起来,让经济发展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关系协调、促进人类生理与心理健康基础之上,让经济发展在生态安全、物质产品上满足民众需求,在生态环境上满足人类和谐发展与民众健康需求,在文化上满足民众精神需求,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4.3和谐发展的途径和谐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解决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心理危机,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社会系统的健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4.3.1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协调解决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心理危机。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既要满足我们人类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不能侵害他人、后代和大自然的利益。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总结为:按需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快乐生产、清洁生活、勤俭生活。(1)按需生产按照和谐发展要求,为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因地制宜,适时协同,准确运用系统学、生态学、管理学等手段进行物质流、信息流、能源流、资金流等资源流图分析,求出较为合理的资源流图,在整体最优的前提下进行局部优化,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此外,按需生产还要求消除恶性竞争,消除产品积压,尽量减少奢侈品生产。(2)清洁生产从产品创意、设计开始,一直到产品的报废,都要将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考虑进去。也就是说,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生产、设备生产以及产品本身生产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产品消费结束后,报废的产品能

    注意事项

    本文(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