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史料学(全套ppt课件).ppt

    • 资源ID:1791030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22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史料学(全套ppt课件).ppt

    史料学,课程介绍,史料学:主要介绍史料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段史料的类别、价值和特点;介绍搜集史料、研究史料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针对特定的选题进行搜集史料、鉴别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史料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课程介绍,史料学课程参考书目: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7。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课程介绍,张革非等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张注洪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张注洪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何东中国现代史史料学求实出版社1987。陈明显中国现代史料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课程介绍,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蓝吉富佛教史料学东大图书公司1997。王向明档案文献检索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胡光林电子文献检索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王彦坤文史文献检索教程商务印书馆2010。,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一、史料、史料学与历史科学 梁启超:史料就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 1.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就是研究历史所需要的各种资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史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史料包括了字宙世界所存在的一切事物,若按形式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实物史料,一类是口传史料,再一类是文字史料。狭义的史料,就是指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又有甲骨文字史料、金文史料、帛书史料、简牍史料、石刻文字史料、典籍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搜集、鉴别和运用的科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史料学的任务是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校勘和考订,辨别史料的真伪,说明史料的价值,揭示搜集、研究和运用史料的规律和方法,为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可靠的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历史科学的任务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详细地占有材料,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作出科学的结论,以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丰富人们的思想。研究历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正确的理论,一是足够的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史料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史学本是史料学”(蔡元培:明清史料序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30年出版) 。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史家的责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全集第二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出版),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史料学与历史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历史科学在充分占有材料方面要依靠史料学。史料学是辅助历史科学来搜集、研究、编辑史料,为历史科学服务的。史料学有自己具体的任务、特点,是独立的学科。但史料学不能离开历史科学而独立存在。,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历史科学的研究要依靠史料,但史料不等于历史,史料学不等于历史科学,更不能代替历史科学。荣孟源: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辅助课目。翦伯赞:“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二、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按照史料的形式、性质、版本和内容这四种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最方便的分类方法是按史料的形式特点来分类。,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一)按照史料的形式分类 按史料的形式可分为三大类: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1.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史料。根据书写文字的载体不同又分为甲骨文字史料、金文史料、帛书史料、简牍史料、石刻文字史料、典籍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1.文字史料:按文字史料的内容特点又可分为若干类。(1)历史记录,即历史事件发生时或稍后所做的记录。如殷墟甲骨文,春秋战国各国的史记,历朝的起居注、实录,个人的日记、游记、杂记,及近代以来的政府公报、文件、报纸杂志等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历史著作,根据历史记录、文件和其他材料综合改造而写成的历史著作,这类史料更完备而有系统。如春秋以来各种体裁的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及某一历史事件的专史;汉魏以来的地理书、及后来的地方志;各种学术、行业、团体的历史、家谱、个人传记;各种研究历史的著作、历史教科书、历史读物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文献汇编,把历史文件、记录、著作以及其他各种史料汇编成书,这类史料多有原始文献。如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文献汇编,古代目录学称之为“史钞之祖”。旧史部目录中的史钞类、类书;诏令、奏议、尺牍、电稿文编;以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学科、一个集团或个人等为专题而汇辑的各种史料都属于这一类。,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史部以外的群籍,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法除史部以外的其他书籍;近代以来的图书分类就是指的历史类之外的其他书籍,都可以按照具体情况用作史料,甚至有时是某一具体问题的主要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实物史料: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与人类历史发展有关的实物和遗迹。以往人们所使用过的、制作成的甚至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器具,都可以作为实物史料。如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武器和刑具、货币、度量衡器、印信、建筑、墓葬、历史遗迹、模型、雕塑、照相、绘画、语言、文字、碑刻、砖瓦、纪念物等。陈列于博物馆中的展品,绝大多数都是实物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口传史料:也称为口碑史料,就是口传的史料。口传史料主要有传说、民间童谣、谚语、诗歌、回忆录、调查访问的记录等。远古入类没有文字,或文字很简单,或很不普及,他们的历史,大多借助于传说和民歌得以保存。,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如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写成史记,说明他也重视口传史料。蒙古秘史用蒙古文追记流传在蒙古大草原上的传说故事和谚语而成。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诗史: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王传、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王传,都是长期流传在这些民族中的诗歌,它们不仅代表了某一民族在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也为研究这一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二)按照史料的性质分类 按史料的性质可分为四类:原始史料、撰述史料、文艺史料和传抄史料。1.原始史料:就是没有经过改造的、保持原来状态的史料。如生产、生活中所用的实物和文件;当时的记录、日记、回忆录、调查记录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撰述史料:根据原始史料、其他史籍或新史料撰写的历史著作。如根据原始史料鲁史记撰成的春秋;综合旧史籍和新史料撰成的史记;综合旧史籍撰成的晋书等。这类史料很多因为它们采纳的旧史籍已经遗失,大部分也已经成为今天可以利用的原始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文艺史料:经过了艺术加工、改造的史料。如诗歌、戏剧、小说、雕塑、绘画等文学、美术作品都属于这一类。其中有一些真实历史的反映和再现,而又不见于其他类型的史料中,但要审慎加以辨别和运用。,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传抄史料:传袭、抄录其他史料、著作而形成的史料。如类书、史钞、教科书、历史读物等。这类史料在其他文献亡佚后才有史料价值,如类书。教科书和历史读物如有独到的见解或独有的材料,可纳入撰述史料,如抄录成书则没有史料价值可言。可以作为寻找史料的线索、辑录佚书的依据和考订史料的参考。,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三)按照史料的版本分类 按史料的版本可分为五类:原件、复制品、改制品、重版和伪造品。1.原件:就是没有经过任何改动的史料。原件史料比较可靠,而且原件不止其形式、花纹、文字可以用为史料,其制造或印刷技术及原料等也可用作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复制品:一切书报、文件、实物等的模型、仿制、照像、绘图等都属于这类。复制品有利于相关史料的流传,一般与原件有相同的史料价值,但却不能表现原件的制造技术和原料,不能表现原件的整体、真实的细微部分,也有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和篡改,需要加以鉴别。,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改制品:根据原件或复制品再加以改造,一部分是史料的本来面目,而另一部分是伪造的。4.重版史料:重版史料专指文字史料的传抄和翻印。原件、复制品和该制品都可以传抄和翻印。5.伪造品,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四)按照史料的内容分类 按史料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等类别。 按照史料的内容对史料进行分类,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有助于各类专史科研工作的深入。,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此外,按时代先后分类,可分为古代史料、近代史料、现代史料,或先秦史料、秦汉史料直到明清史料、民国史料等。按学术领域和学科分类,可分为社会科学史料、自然科学史料、哲学史料,以及考古史料、民族史料、文化史料、文献学史料、文艺史料等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按史料传播范围归类,可分为公开资料、内部资料、保密资料等。按史料文种归类,可分为中文史料、外文史料、少数民族文字史料等。按史料来源归类,分为私人撰述、官方文书、会簿录、考古资料、民俗资料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三、史料的特点1.史料具有自身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史料是人类活动的遗迹,任何史料都是人的创造物。人类活动是在漫长的时间系列和广阔的空间范围内逐步展开的一个过程,因此任何史料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特定区域性特点。,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史料具有民族性、阶级性的特点创造史料的人群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地位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他们所创造的史料也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和阶级性的差异。如实物史料方面的建筑、墓葬、服饰等,文字史料有不同的民族文字、语言习惯,以及站在不同立场写成的不同典籍。,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非有意而存在者占了绝大多数今天的史料。就是前人活动的记录,有些记录是有意传至后世的,如二十四史和国史、实录之类,但更多的史料却是无意遗留下来的。很多实物史料、口传史料如此,文字史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意留下来的,甲骨文、金文、简犊、帛书中的文字史料;古代某个商人所记之长年流水账,某个地主所记之历年收租簿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史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宇宙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史料,今天出现的事物,到明天就成了史料。在典籍中,国史、实录、会要等固然是较集中的史料,即使是策论、诗赋之作,也保存着大量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5.史料之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主要看人们的需要和远见卓识如甲骨文,殷商人视之为垃圾;清末人视之为中药,金石学家王懿荣视之为古董,刘鹗、罗振玉视之为古文字,王国维、郭沫若等学者视之为殷商史料。同样一件史料,放在不同的研究者手中,得出的结论和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完全相同。,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6.残破而不完整,失去的多于保存的仅以典籍论,宋末元初人刘壎就以为:“自汉以来,书籍至今百不存一。” 唐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和逐渐推广,典籍失传的速度虽大为减缓,但失去的仍比保存的多。如南宋灭亡距今才七百余年,但宋史艺文志所载录的史籍大部分也已经不存。,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7.散乱揉杂、真伪并存不同性质的史料、有用无用的史料往往混在一起,找到史料后,就需要作一番认真的整理和发掘。因大多数史料是无意留下来的,其年代、地域、人物、用途、真伪往往不能确定,即使有意留下来的史料,也会存在上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史料作出认真的考证和鉴别。,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一节 先秦史料概要一、先秦史料的特点1.大部分史书记事简单,内容晦涩,利用比较困难。2.先秦史书数量本身不多,散佚又十分严重,造成史料的极端匮乏。3.有相当一部分史料来源于对口传史料的追记,因此真实性较差。4.许多史料被保存在儒家的经典中。,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先秦史料介绍1.甲骨文史料甲骨文史料内容丰富,是当时确凿的历史记载,未经后人篡夺的第一手史料,是研究殷商历史的重要的、真实可靠的史料。甲骨文史料也有局限性,记事多是无意识的、零散的、简单的,加上年代久远,连结、释读困难,应用难度很大。,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收录甲骨文字拓片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主编小屯南地甲骨,中华书局1980年;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13册,甲骨文资料收录最完整,中华书局1979-1983年。甲骨文字辞典: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甲骨文编收录甲骨文字基本齐全,中华书局1965年。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2.金文史料金文是研究殷商尤其是西周和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史料。金文的体裁分记言和记事两种。金文内容主要有祭祀典礼、征伐旌功、赏赐锡命、颂扬祖先等。但金文史料也有简单、零碎、不易释读等缺点。,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金文史料和字典: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殷周金文集成20册。著录殷周铭文器约万件左右。包括殷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各类有铭文铜器。全书由铭文集、图像集、释文和索引组成。是当前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商周金文著录著作。字典有容庚编著金文编;孙稚雏编金文著录简目。中华书局出版。,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经史文献儒家六经及附着于六经的历史文献。主要有:六经: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世本辑本、山海经等。其中尚书、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是了解和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典籍。,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4.诸子文献:其它一些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论语、孟子、荀子、管子、墨子、孙子兵法、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等,睡虎地秦墓竹简1O种、荆门市博物馆编著郭店楚墓竹简,主要是研究思想史、哲学史、经济史、军事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5.主要文物考古著作杂志文物、考古;文物考古著作: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新中国考古五十年,及“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31种。,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二节 秦汉史料概要一、两汉史料的特点1.史料范围扩大,种类增加,经史开始分家。2.出现了史记、汉书等史学巨著,史书主要由私人修撰。3.首创了纪传体这一重要的史书体裁,并为后来的正史奠定了基础。,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秦汉史料介绍1.基本史料史记、汉书和后汉书。2.其它史籍综合类:荀悦汉记、袁宏后汉记(取材广,保留多种已佚旧史,史料价值高)、东观汉记(东汉时人撰东汉当代史,保留比较原始的东汉安帝以前的史料)、应劭风俗通义(两汉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面貌)、周天游八家后汉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经济类:泛胜之书(西汉农业生产)、桓宽盐铁论(记录西汉盐铁会议内容,全方位涉及西汉经济)、崔寔四民月令(东汉庄园经济生活) 职官制度类: 汉官六种(清孙星衍所辑有关两汉官制的辑本,所辑大都为汉代佚书,对研究两汉官制有一定史料价值。包括汉官1卷、东汉卫宏汉旧仪2卷、应劭汉官仪2卷,共6部。),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思想类: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淮南子(西汉初政治思想);董仲舒春秋繁露、扬雄发言;桓谭新论、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东汉人指斥东汉时政);班固白虎通义(汉章帝白虎观会议结集,官方正统思想)。科技类:数学天文历算:周髀算经2卷、张衡灵宪残篇、九章算术9卷医药:神农本草经(3卷,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伤寒杂病论13卷。,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考古史料 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十种;边塞地区汉简:流沙坠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罗布泊汉简、武威汉代医简;内地汉简:长沙马王堆汉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江陵凤凰山汉简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史料概要一、魏晋南北朝史料的特点1.正史在史料中占有重要地位。2.私史众多,官修的史书也大都在私史基础上完成。3.为史作注之风大盛,使所注书的史料价值比原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传记、谱碟、地志和佛道两教的史料大大增加。,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魏晋南北朝史料介绍1.以正史为核心的基本史料正史:二十四史中与魏晋南北朝有关的达十一部之多。三国志(西晋陈寿)、晋书(唐 房玄龄)、宋书(梁 沈约)、南齐书(梁 萧子显)、梁书 陈书(唐 姚思廉); 魏书(北齐 魏收)、北齐书(唐 李百药)、周书(唐 令狐德棻)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正史:南史:对宋、南齐、梁、陈四书的删补移易,删宋书最多、补梁书最多;北史(唐 李延寿):改编魏、北齐、周、隋四书,删魏书最多,补北齐书最多。对人物传记以家族为线索的祖孙合传。后汉书、隋书也有相当内容涉及这一历史时期,特别是隋书的十志(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志)。,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正史的特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各部正史中交叉的现象突出,如朝代交替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叉;正史中均无表,有志的也只有晋、宋、南齐、魏和隋这几本,清代学者有大量的补表、补志,收于二十五史补编中。,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补充正史的其它基本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晋南北朝部分;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中心了解这段历史;杜佑通典,补很多正史无志的缺憾;许嵩建康实录六朝编年体史书,详于吴、东晋、宋(多不见于宋书),也是研究南京历史地理的重要史着。十六国春秋辑补本;,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宋 刘义庆撰,梁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以三国两晋时的名士为主,记汉晋间人物的言行和故事,多不见于正史。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隋 颜之推颜氏家训,作者历仕梁、北齐、北周,死于隋,深晓南北士族风尚和南北朝史事,以此陈述立身治家之法,告诫子孙。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地方志:东晋 常璩华阳国志:远古至成汉灭亡(347)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历史、地理和人物。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东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以描述北魏迁都洛阳后至尔朱荣之乱40年间,京师佛教寺庙的兴衰为主,内容涉及北魏迁洛后的政治走向;洛阳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各界的生活状况;洛阳的地理方位和名胜古迹等方面。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地方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用大量现已佚的史籍、地理著作、碑刻和诗文为水经作注,内容涉及河道源流变迁、沿河郡县、城邑沿革盛衰,历史古迹、民间传说、人文景观、山水胜境。以北方黄河流域为详,江淮以南简略且多错误。杨守敬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文学作品:诗、文可与史互证。梁萧统昭明文选(春秋战国迄梁);清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中魏晋南北朝人物的作品占全书的四分之三,也可补充一些史料。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100卷。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全面,可与史互证、补充史事。,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文学作品:文集中的史料曹操集4卷;诸葛亮集4卷;魏文帝集6卷;曹子建集又名曹植集 10卷;嵇中散集一名嵇康集, 10卷;陆士衡集一名陆机集, 10卷;陆士龙集一名陆云集, 10卷;东晋陶潜陶渊明集7卷;刘宋鲍照鲍参军集10卷;梁沈约沈隐侯集、梁江淹江文通集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农业生产: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内容涉及六世纪末以前黄、淮地区农牧业生产状况及农副业、手工业技艺。全书援引古籍近二百种,引文几占全书一半,其中大部分都已失传。缪启愉, 缪桂龙译注齐民要术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宗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传播和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甚巨;本土道教也在这一时期开宗立派,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数量可观的佛、道文献。佛教:大正藏汇集佛教文献;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书店2005。道教:道藏汇集道教文献;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四节 隋唐五代史料概要一、隋唐五代史料的特点1.官修史书占有重要地位,史馆修国史,还撰本朝的起居注、日历、时政记、实录。2.史料来源扩大:各类政书增加;全国性的总志和不少地方性图经出现;文集显著增加。,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从唐代起,各种野史杂说和笔记小说大为增加。4.类书出现,类书似现代的百科全书,分类抄撮而成,保存很多已散佚的古籍。5.北朝至隋唐五代,墓碑石志数量众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隋唐五代墓志汇编。6.隋唐五代佛、道二教传布极盛,佛道经典极多。,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隋唐五代史料介绍隋代、晚唐史料相当贫乏,唐前、中期的史料相对丰富。基本史料仍是正史:唐 魏征隋书、后晋 刘昫旧唐书、宋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宋 薛居正旧五代史、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宋 路振九国志、南唐书补注(陆游南唐书为主,马令南唐书入注)、十国春秋(清 吴任臣)。,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补充正史的其它基本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唐五代部分,近半不见于正史,史料价值尤为突出。典章制度专书:杜佑通典(唐中期以前);马端临文献通考(晚唐五代)。宋王溥撰唐会要、五代会要(早于新旧五代史)。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六典(职官制度);大唐开元礼(礼制);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法律制度,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法典)。,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诏令汇编专书:北宋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许敬宗文馆词林(汉至唐初诏令集);此外诏令还见于类书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清编全唐文。类书: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宋李昉太平御览、王钦若册府元龟、王应麟玉海(为考博学宏辞科编)。分门别类,便于专题翻检;可补已缺、佚的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别史: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起义至受禅357日事,比较可靠);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朝政事);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安史之乱的重要史料)等。 地理著作:全国性:魏王李泰括地志(有辑本)、贾耽贞元十道录(已佚,敦煌发现残页,收录于鸣沙石室佚书)、,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图亡、志残缺,现存最早的全国地理总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唐五代至宋初)。地方性:韦述两京新记(长安、洛阳)、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唐樊绰蛮书(唐代南诏所在的云南地区历史与地理)、莫休符桂林风土记、玄奘大唐西域记、(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文集:总集:宋李昉、宋白奉敕编文苑英华(类书,按文体分类收录,90%是唐人诗文);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唐五代);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别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柳宗元集、白居易集、韩昌黎集、会昌一品集(李德裕)等二百多种。,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笔记小说:汇编:李昉太平广记、元明时人陶宗仪说郛;单行本:刘餗隋唐嘉话(南北朝至唐开元历史人物言行事迹,以唐太宗和武后两朝为多);封演封氏闻见记 (历史掌故、古迹、杂论、士大夫轶事) ;刘肃大唐新语(又名大唐世说新语,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赵璘因话录(家世显赫,多识朝廷典故,记家族和亲故间异闻轶事,及本人的亲历或见闻)等。史学批评:刘知几史通,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碑志石刻资料:清王昶金石萃编(半数是唐五代)、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等。出土文书: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和图录本。,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五节 宋辽金西夏元史料概要一、宋元史料的特点宋朝史料的特点:1.政府重视历史编撰,史料主要保存在官修史书中,私人修史主要取材于官修史书。,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2.史籍众多,史料丰富。官修的国史、实录等当代史虽大都不存,但取材于官修史书的私撰当代史,却有多种传至后世。此外,野史、杂史、稗史、奏议、语录、言行录、丛书、类书、家谱、行状、碑铭、地方志书、游记、文集和笔记小说等大量存在。,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流传至今的史料,北宋详而南宋略,特别是理宗朝以后的半个世纪时间史料最为缺乏。元朝史料的特点:1.从蒙古汗国到元朝,都采用蒙汉两种文字修史,用蒙文撰写的“脱卜赤颜”(历史)与用汉文撰写的国史内容不尽一致,存世的蒙文史籍少。,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2.有多种外文史料记载了蒙(元)的历史,这些史料的相互参证和补充,对元史研究极为重要。3.缺乏私人修撰的当代史,但诗文集很多,行记也不少。官修国史和实录深藏内府,汉族地位低看不到相关史料,蒙古族文化落后难于胜任修史工作。,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宋辽金西夏元史料介绍1.宋史史料介绍基本史籍:宋史,元脱脱。史料来源为宋官修的国史、日历、实录、时政记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撰。全书仿资治通鉴体例,记载北宋历史,资料收集广泛,而且成书早于宋史。,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李心传撰。要录是编年体,记宋高宗一朝历史。杂记是会要体,记高宗至宁宗四朝制度和史事。史料多取材于官修日历、实录、会要及档案。东都事略,130卷,王称撰。当代人记述北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三朝北盟汇编,徐梦莘编。宋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与北方金朝交涉、和战关系的材料汇编。涉及宋金关系的诏、敕、制、诰、书、疏、碑志、文集、杂著等都原封不动采录,史料价值极高。其它基本史料:宋人著作研究宋史的史料流传至今的有千余种 典制体史书:宋会要辑稿,宋官修,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代典章制度的原始资料丰富。,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文献通考,马端临撰。自上古至南宋宁宗朝,唐中期以前补通典,天宝以后是新增,而且宋的内容约占全书一半。宋大诏令集,编者佚名(宋绶)。收录宋太祖至徽宗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宋朝事实,南宋李攸撰。分门记述北宋典制、掌故。庆元条法事类,南宋谢深甫等编,是宋代法令的汇编。,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奏议、传记:名臣碑传琬琰集,南宋杜大珪编。集北宋至南宋绍兴间大臣碑传、墓志铭、行传二百多篇。所录内容多仅见此书。 宋名臣言行录,朱熹撰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五十一卷。收入北宋至南宋初、中期人物二百二十五人,将散见于文集、传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事迹,聚而编之。,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宋朝诸臣奏议,南宋赵汝愚编。分门别类汇集北宋241名臣僚的1630篇奏议。历代名臣奏议,(明)黄淮、杨士奇编,有不少宋人奏议不见于现存文集。名公书判清明集,胡颖等编,辑录南宋朱熹等28人任官期间所作判词而成。现仅存“户婚”一门,属于民事案件的判词。理学教条对法律和司法审判的渗透。,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诗文集:总集:宋文鉴,南宋吕祖谦编。分门别类收录,北宋诗文总集。全宋文曾枣庄、刘琳编。搜集宋代上万人近1o万篇文章。 别集:宋人文集多达四百种以上。有较高史料价值的文集很多:范文正公集、包拯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临川集(王安石)、东坡七集、陆游集、象山集(陆九渊 )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笔记:传世的宋人笔记有一百多种。涑水记闻,司马光撰,宋太祖至神宗的一些旧事。 梦溪笔谈,沈括撰,保存了大量历史及自然科学资料。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宋都城),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周密武林旧事 、吴自牧梦粱录(南宋临安都市生活)。,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方志:全国地理总志: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纪胜。现存宋代地方志近三十种:主要有宋敏求长安志、周应合景定建康志、范成大吴郡志、周淙干道临安志、施谔淳佑临安志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类书: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目录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外关系: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赵汝适诸蕃志、周去非岭外代答自然科学:陈旉农书、李诫营造法式、宋慈洗冤集录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2.辽史史料介绍辽史,元脱脱。脱脱制订宋、辽、金各为正统的原则,编撰了三朝的国史。是研究辽朝历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史籍。契丹国志,南宋叶隆礼撰,研究辽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宋人著作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和册府元龟中有不少契丹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宋人使辽语录:路振乘轺录,宋绶契丹风俗,陈襄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沈括熙宁使虏图抄、乙卯入国别录,张舜民使辽录。宋人使辽杂作: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余靖契丹官仪。朝鲜李朝郑麟趾撰高丽史,记朝鲜历史上高丽王氏王朝(9181392)事迹。因辽与其境相邻,彼此关系密切,记有辽朝事迹及辽与高丽交往的史实。,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遗事、遗文辑录:清人厉鹗辽史拾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杨家骆编辽史汇编汇集辽史的全部现存史籍。陈述在辽文汇基础上辑补而成全辽文,辽朝的诏令、奏议、诗文、碑刻、墓志等资料,均为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考古资料:庆陵2卷,日本田村实造等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对辽圣宗(971年一1031年)永庆陵、兴宗(1014年一1055年)永兴陵、道宗(1032年一1100年)永神陵等三陵的发掘报告。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I952年至I953年出版。,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金史史料介绍金史:元脱脱。金朝历史基本史籍。大金国志:金代历史专著,托名宋宇文懋昭撰,经考证系宋元间人抄摘时人记载并杂以传闻,编撰而成。大金集礼:金朝礼制的总汇。大金吊伐录:金人编辑的一部宋金关系文书的汇编,编者佚名。起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宋金交割燕云,迄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很多文书不见于三朝北盟汇编。,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金人文集:金末元初元好问编中州集,金代诗歌选集,以诗传史,保存金代文献和史实。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末很多文告出于其手笔,可参证金朝史事,反映当时政治、社会状况。金人遗文辑录:清郭元釪编全金诗、清庄仲方编金文雅诗、文兼收、清张金吾编金文最只收文且收罗范围广。,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由金入元诸人的著作:刘祁归潜志,书中内容丰富,且多是本人见闻,对研究金朝特别是金后期历史有重要价值。王鹗撰汝南遗事,金朝灭亡情况的真实记录。元好问撰遗山先生文集保存金朝和金元之际的大量历史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宋人使金行录:钟邦直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辽灭亡后宋第一次使金的行程录。洪皓松漠纪闻,作者被金长期拘留,主要记录传闻。楼钥北行日录、范成大揽辔录、周辉北辕录,均以日记形式记录其使金的经过,以其亲身见闻记录了金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4.西夏史史料介绍宋、辽、金史中的夏国传或西夏传是现存关于西夏历史比较系统、原始的记载。宋代的史籍、文集、笔记中都有关于西夏的史料。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金、元人著作中:西夏与金并存达一百余年,金与西夏关系密切,金的文献中多有涉及西夏史事,如大金国志、归潜志等。西夏为蒙古所灭,不少西夏人入元做官,元朝史籍、和文集有大量西夏末及入元西夏人的记载,如蒙古秘史、国朝文类、余阙青阳文集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5.元史史料介绍元史:明宋濂等撰。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史籍。本纪取材于元修的历代实录,志、表取材于元官修的经世大典,列传采自官修的后妃功臣列传和私家的家传、墓志铭等。蒙古秘史, 即元朝秘史 ,作者佚名。十三世纪蒙古汗国的官修史书。是研究十二到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社会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典章制度:元典章、通制条格:元朝政府的各种条例和案例的汇编。经世大典:元官修的政书,相关机构的档案汇编,但散佚严重。宪台通纪、宪台通纪续集,元代有关御史台的典章制度的汇编。,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南台备要,刘孟琛等撰,作者曾任江南行御史台令史,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至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间有关南御史台典章制度的汇编。秘书监志,王士点、商其翁等撰,作者长期任职秘书监,对秘书监的机构组织、运作情况及文化科技的相关内容都有记载。,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杂史:蒙古汗国时期:圣武亲征录,记太祖、太宗两朝史事。蒙鞑备录,南宋赵珙,记其出使蒙古(1223)期间的见闻,对蒙古的种族、风俗、成吉思汗的经历、皇族功臣的情况、蒙古军事组织等都有记载。黑鞑事略,南宋彭大雅、徐霆,两人作为南宋使节的随员,对蒙古汗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记载较蒙鞑备录深刻。,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见王国维蒙古史料校注四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元代杂史:刘敏中平宋录,元朝平定南宋的经过。权衡庚申外史,元顺帝一朝历史。因元顺帝生于庚申年。所记多不见于其它著作,对研究元末历史有重要价值。刘佶北巡私记,是唯一记载元顺帝北逃及最后死去经过的汉文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奏议:元赵天麟编太平金镜策、郑介夫太平策,都收入明编历代名臣奏议。行记:蒙古行记: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作者系丘处机弟子,在成吉思汗西征中亚时跟随丘处机西游讲道,记述了其西游的经过和路途见闻,对研究十三世纪初我国西北及北方的政治经济情况有极高的价值。,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耶律楚材西游录,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他追随西征至中亚,记其一路见闻,可以长春真人西游记互补印证。刘郁撰西使记,宪宗蒙哥汗即位后命皇弟旭烈兀西征,1259年常德奉命前往旭烈兀营帐,归国后口述经过见闻,由刘郁记录成文。是了解十三世纪中期中亚情况的宝贵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张德辉纪行,定宗贵由二年(1247)忽必烈在漠北时其北上经历的记述,叙述当时蒙古居住的大漠南北风土人情颇详。元统一后中外行记: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其在(1296-1297)出使真腊(柬埔寨)经历的记录。,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汪大渊岛夷志略,根据自己的亲身见闻,叙述海外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贸易状况,是研究元代海外贸易、中外关系及亚非广大地区的珍贵资料。徐明善安南行记,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使安南的行记。,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元统一后国内行记:郭松年大理行记,其游历大理地区的见闻。乃贤河朔访古记,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从绍兴出游,历经中原和北方的访古、考古行记。散佚严重,有辑佚本。地理志书:全国官修地理总志:大元大一统志:全书六百册一千三百卷,存十卷辑佚本元一统志。,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行省范围志书:李京云南志略四卷,仅存一卷,元代关于云南民族状况的唯一较详尽文献。路府州县方志:俞希鲁至顺镇江志、袁桷、王厚孙延佑四明志、王厚孙至正四明续志、陈大震南海志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诗文集:总集:苏天爵编国朝文类,元最重要的诗文总集,资料珍贵。周南瑞编天下同文集,限于元前期,有些诗文为他书所无,有一定价值。个人文集:元人诗文集现存约二百五十种左右,如许衡许文正公遗书、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赵孟俯松雪斋文集、虞集道园学古录、余阙青阳集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笔记:周密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所记多宋元之际史事,兼及轶闻琐事。杨瑀山居新语,元末典章制度和政治活动的记载。陶宗仪辍耕录,内容丰富,多从前人或同时代人著作抄录而来,也有作者自己的亲身见闻。,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类书: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金钱,通用的各种文字格式和典故出处,对研究社会历史较为有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地方弊政、农桑、饮食等方面。陈元靓编事林广记,内容丰富,涉及地理、蒙古文字、官制、刑法等内容。,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科技著作:农业生产:王桢农书、元朝官修农桑辑要;盐业生产:陈椿熬波图;饮食:忽思惠饮膳正要。石刻:可参考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专门搜集元代蒙古语硬译文体的碑文,并作了标点和注释。,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国外史料:波斯史料:蒙古西征,在

    注意事项

    本文(史料学(全套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