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五章临终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 资源ID:1784876       资源大小:3.61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五章临终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基础护理学,第十五章 临终病人的护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生命要活的像夏季的花朵那般绚烂夺目,努力去盛开,可除了生命中的美丽,人生也难免会有不完美的地方和不如意的结局,即使是悲伤如死亡,淡然的看待,就像秋叶般静美地接受所有的结局,最美的我已尽力去争取经历过了,那便没有遗憾了。,学习目标,掌握,熟 悉,了解,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护理;尸体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濒死、死亡的定义;临终病人家属及丧亲者的护理内容。,临终关怀的发展过程及安乐死的由来。,重点难点,重点:1. 死亡过程分期及其特点;2.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3. 濒死、死亡的定义;临终病人家属及丧亲者的护理内容;4. 尸体护理与注意事项。,难点: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第三节死亡后护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导入情景,病人张先生,74岁,以“肝癌晚期”收入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宁养”病房,家属希望病人在临终阶段能得到较好的照顾,尽量减少病人痛苦。 请问: 1临终关怀的理念是什么? 2张先生进入的是哪种临终关怀机构?,第一节 概述,一、临终关怀二、濒死及死亡的定义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四、安乐死,一、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是指由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为生命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满足临终病人身心的需要,使其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哪些人需要临终关怀,3,预期寿命不超过6个月的终末期病人,并直至患者的生命终结。,不仅仅是末期癌症的病人还包括其他疾病终末期患者。,所有年龄阶段的病人,只要是疾病的终末期都可以接受。,1,2,3,(二)临终关怀的起源与发展,1967年,西塞莉桑德斯博士在英国伦敦东南的希登汉创立了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医院,成为世界各国医护人员仿效的楷模被誉为“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 。 1974年,美国创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方案,1983年 ,临终关怀的理论与实施,获得美国联帮政府和美国国会专门法案通过。 日本在1981年建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 我国于1988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个临床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南汇县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上海南汇护理院,北京松堂医院,临终关怀-让生命“走”得更温暖,(三)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1.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临终病人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临终病人家属包括对临终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心理需求及为其提供殡丧服务等。2. 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 控制疼痛和不适,提供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3. 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 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情感支持。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照护,减少家属的疑虑。4. 死亡教育 目的是帮助临终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和接受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 5. 临终关怀的模式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和特点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6. 其他 包括临终关怀机构所采用的医疗体系;临终医疗护理原则;临终关怀机构的管理、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构成与培训;临终关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临终关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三)临终关怀的内容,(四)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临终关怀专门机构 综合性医院内附设 临终关怀病房: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形式 居家照护:提供家居镇痛治疗、心理辅导和护理指导,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临终关怀是针对各种疾病的末期、晚期肿瘤、治疗不再生效,生命即将结束者对这些患者不是通过治疗免于死亡,而是通过全面的身心照料,提供临终患者适度地、姑息性治疗,控制症状,解除痛苦,消除焦虑、恐惧,获得心理、社会支持,使其得到最后安宁。因此,临终关怀是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理 念,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临终关怀不以延长生存时间为重而以丰富患者有限生命,提高其临终阶段生命质量为宗旨,提供临终患者一个舒适、有意义、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让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有清醒的头脑,在可控制的病痛中,接受关怀,享受人生的余晖。临终关怀充分显示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临终患者是临近死亡而尚未死亡者,只要他没有进入昏迷状态,就仍有思维、意识、情感,仍有个人的尊严和权利。医护人员应注意维护和保持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临终照料中应允许患者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保留个人隐私权利、参与医护方案的制定等。,注重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在对临终患者全面照料的同时提供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社会支持,从而获得接受死亡事实的力量,坦然地面对死亡。使患者家属既为患者生前提供服务,又为其死后提供居丧服务。,临终关怀的理念,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和权利,以照料临终病人为中心,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濒死即临终。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指病人在接受治疗或姑息性治疗后,病情加剧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 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性停止。传统死亡的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 脑死亡是指全脑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功能活动的不可逆停止。,二、濒死及死亡的定义,传统死亡,临床上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都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脑死亡(braid death),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自身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还可以依靠机器来维持因此,只要大脑功能保持完整性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可能完全恢复,如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则提示人的生命已经结束医学界人士提出新的比较客观的标准这就是脑死亡标准,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第22次医学会议上提出的脑死亡标准为,不可逆深昏迷(无感受性和反应性);无运动、无呼吸;脑干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脑电波平坦,上述标准24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2)及刚使用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即可做出脑死亡的诊断,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标准,传统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均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临床死亡。,自主呼吸停止,需要 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呈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必须持续12h以上。,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大脑、中脑、小脑)机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标准:1.无感受性及反应性2.无运动、无呼吸3.无反射4.脑电波平坦,上述标准24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出体温过低(低于32.2)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中国脑死亡标准,1.临床诊断(三条都具备): 深昏迷(排除可逆性)、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无自主呼吸,2.确认实验(有一项为阳性):脑电图平直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成脑死亡图形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3.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确诊后观察12小时无变化,三、死亡过程的分期,(一)濒死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此时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严重紊乱,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二)临床死亡期 此期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短暂而微弱的代谢活动,持续时间极短,一般56min,在低温条件下,此期可延长达1h或更久,超过这个时期大脑将出现不可逆的变化。(三)生物学死亡期 此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神经系统以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指死亡后体温丧失,是死亡后最先发生的改变。一般死后10h内尸温下降速度约为每小时1,10h 后为0.5,大约24h左右与环境温度相同。,指尸体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或条纹。一般死亡后24h出现尸斑。,指尸体出现肌肉僵硬,关节固定现象。一般于死后13h出现在下颌部,46h扩延至全身,1216h达到最大僵硬程度,24h后尸僵开始减弱,肌肉逐渐变软,称为尸僵缓解。,指死亡后机体组织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因腐败细菌的作用而分解的过程。一般在死亡后24h出现。尸体腐败常见的表现有尸臭、尸绿现象。,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四、安 乐 死,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安乐死案件发生在新罕布什尔州。一位名叫Sanders的德高望重的医生,于1950年诊治了一位身患癌症的60岁女性患者。任何医疗措施对她的疾病已无济于事,而且,由于癌症的折磨,患者的体重由原来的140磅减为80磅,因为不能忍受终末期的极度痛苦她请求任何一位探视她的人结束她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几天Sanders医生不忍心看她受苦,给她注射了致命的4针空气,结束了她的生命。后来医院管理人员偶尔看到Sanders医生的病历记录,于是将之告上法庭。陪审团认为“任何人主动地、故意地或有预谋地夺去他人生命,哪怕是自然死前一分钟,这个人就是一个杀人犯”,故判其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但荷兰对“安乐死”的权利设置了最低年限12岁。同时,12岁以上的未成年重症患儿如需采取“安乐死”措施,必须征得家长、医生等多方的同意。日本、瑞士、美国的一些州、德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相继通过了安乐死法案。,讨论:,你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公正吗?换言之,安乐死是否人道?,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安乐死”可能引致“故意杀人”。患者自杀不会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结束生命,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满足其请求,在刑法中是“帮助自杀”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其二,“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另外,在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未经法律许可而结束他人生命,有悖于生存权利的道德准则。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涉及了不同的人或群体,包括安乐死者本人、医务人员、安乐死者亲属及其他需要医疗救助者。由于各方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责任和义务的不同,由于各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或群体具有不同的安乐死观念,所以,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允许安乐死。,课后小结,1.什么是临终关怀?2.临终关怀的理念是什么?3.如何判断脑死亡 ?4.死亡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第二节 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导入情景,68岁的赵先生因结肠癌术后已是第二次入院。病人神志清,精神差,呈恶病质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有痰鸣音,骶尾部发红,面积2cm2cm,拒绝进食。病人常处于嗜睡状态,清醒时情绪稳定、合作,并对护士的照顾表示感谢,但对周围事物不关心,不愿与他人交谈。 请问: 1该病人的心理反应属于哪个阶段? 2对该病人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第二节 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和护理,脉搏细速、不规则,逐渐变弱而消失,心音低弱血压下降甚至测出皮肤苍白、湿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四肢发绀。,呼吸表浅,急促或呼吸变慢而费力、张口呼吸及潮式呼吸等呼吸困难症状,因无力咳嗽,分泌物堆积,出现痰鸣音及鼾声呼吸。,食欲不振、呃逆、恶心、呕吐、腹胀、口干、严重者出现脱水,还可发生大小便失禁、便秘或尿潴留等症状。,肌肉失去张力,全身软弱无力,不能进行自主活动。患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面部外观改变呈希氏面容,,视觉逐渐减退;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语言逐渐困难、混乱。,烦躁不安,血压及心率改变,呼吸变慢或变快,瞳孔放大、疼痛面容如眉头紧锁等。,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和护理,1.促进病人舒适病室环境适宜加强皮肤护理重视口腔护理减轻病人疼痛,(二)临终病人的身体护理,2改善营养状况高蛋白、高热量以及含水分和纤维素饮食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 增进食欲欲 鼻饲或者静脉营养,(二)临终病人的身体护理,3改善血液循环 4改善呼吸功能 5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 6观察病情变化,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通过研究提出了临终患者通常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通过研究提出了临终患者通常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1 、否认期2 、愤怒期3 、协议期4 、忧郁期5 、接受期,否认期,忧郁期,协议期,愤怒期,接受期,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一)否认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通常是“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以此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情四处求医,希望是误诊。否认是病人应对突然降临的不幸的一种正常心理防御机制。此期,护士与病人之间应坦诚沟通,耐心倾听,不必揭穿病人,也不要欺骗病人,注意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言语一致性,经常陪伴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不,这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二)愤怒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当对疾病事实无法否认时,病人常表现为生气或激怒,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的心理,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家属、朋友、医护人员等接近的人发泄,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正确对待病人发怒、抱怨、不合作的行为,给予病人以关爱和宽容,允许病人宣泄他们的情感。同时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三)协议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病人愤怒的心理消失,接受临终的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有些病人会做出许多承诺作为交换条件,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此期病人变得和善,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表现合作,能配合治疗。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并给予指导,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减轻痛苦。,(四)忧郁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当病人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无法阻止死亡的来临时,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悲伤、退缩、忧郁等反应,甚至有轻生念头。有的病人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喜欢的人陪伴照顾。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其用不同方式宣泄情感,鼓励家属陪伴,并加强安全保护。,(五)接受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在一切的努力、挣扎之后,病人变得平静,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平静等待死亡的到来。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尊重其选择,保持与病人的沟通,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其安详地告别人世。,1患者男性,79岁。肝癌晚期,肝区疼痛剧烈、腹水、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痛苦、悲哀,有轻生的念头。该患者的心理反应处于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否认期 E接受期2患者,男,49岁。肝硬化失代偿期,近来病情加重,患者情绪低落,开始交代后事,此心理属于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3王老,男,50岁。诊断为晚期肝癌,患者经历的心理反应阶段是 A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B愤怒期、忧郁期、否认期、协议期、接受期C否认期、愤怒期、忧郁期、协议期、接受期D忧郁期、愤怒期、协议期、否认期、接受期E协议期、忧郁期、愤怒期、否认期、接受期,A,D,A,测 试 题,测 试 题,(46题共题干)姜女士,56岁,肺癌骨转移第二次入院,疗效不佳,呼吸困难显著,疼痛剧烈,患者感到痛苦、悲哀,并试图自杀4患者心理反应属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5对此期患者的护理中,不妥的一项是A多给患者同情和照顾 B允许家属陪伴C尽量不让患者流露出失落、悲哀的情绪 D加强安全保护E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6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进而昏迷,护士采取的措施中哪项不妥A使用床档 B躁动不安时可使用约束具 C必要时使用牙垫 D.为防止口腔并发症应定时漱口 E.保证病人安全,D,C,D,(7 -8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68岁,因子宫颈癌转移至肺,入院治疗后效果不佳,疼痛剧烈。患者感到极度痛苦,并试图自杀。12该患者心理反应属于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D接受期 E协议期13对该患者的护理,不妥的是 A同情患者B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C允许家属陪伴患者D教会患者控制悲哀的情绪E注意安全,防止自杀,A,D,测 试 题,临终病人的心路历程,(1)否认期:当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即将面临死亡时,常常没有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为“不,不可能,不会是我!一定是搞错了!这不是真的!”以此来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 (2)愤怒期:当否认无法持续,病人又不理解时,通常会生气、愤怒、怨恨、嫉妒,产生“这不公平,为什么是我!” 内心的不平衡,使病人常常迁怒于周围的人,向医护人员、家属、朋友等发泄愤怒。 (3)协议期:当病人愤怒的心理消失后,开始承认和接受临终的事实。病人希望尽可能延长生命,以完成未尽心愿,并期望奇迹出现,常常表示“如果能让我好起来,我一定”。此期病人变得非常和善、宽容,对病情抱有一线希望,能积极配合治疗。 (4)忧郁期: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使病人认识到协商无法阻止死亡的来临,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退缩、悲伤、沉默、哭泣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5)接受期:是临终的最后阶段,此时,病人对死亡已有所准备,一切未完事宜均已处理好,因而显得平静、安详。,温馨提示:临终患者的心路历程与学生遭受挫折(如考试不及格)时的心理反应是一样的。考生在复习时可将书本知识生活化。下面是学生得知考试不及格后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不可能,我不可能不及格,您改错了吧。”(否认期)老师:“你自己看试卷吧。”学生:“没有改错,但是这太不公平了,我复习了一个星期还没考过,我们寝室的复习一个晚上居然考过了。”(愤怒期) ,老师:“你平时每次都来上课了吗?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生:“老师,能不能帮我改了?不及格就拿不成奖学金。”(协议期)老师:“不可能,做老师要有原则。”学生:(开始哭泣)。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父母。”(忧郁期)老师:“不要太悲伤了,没考过,下次还可以再来,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定会考过的。”学生:“那好吧,我下学年会坚持上课,争取考过。”(接受期),健康,疾病稳定,震惊与否认,更加自立成长,愤 怒,为什么是我?!,讨价还价,不错,是我,但是,忧 郁,是的,就是我。,接 受,我已经准备好了。,1,4,2,3,5,诊断出绝症,寂寞,内在罪恶感,逐渐了解真实后果,临终病人的心理历程,不可能是我!你们弄错了!,临终病人的护理措施1躯体支持性护理2心理护理 (1)否认期: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保持与病人的坦诚沟通。既要维护病人的知情权,也不要轻易揭穿其防卫机制,使病人逐步适应。同时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倾听其诉说,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 (2)愤怒期:允许病人发怒、抱怨,给病人机会以宣泄心中的忧虑和恐惧;并认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3)协议期: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尽量满足其要求,指导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以控制症状,减轻病人的凄苦: (4)忧郁期:护士应经常陪伴病人,更多地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病人表达其悲哀的情绪。精神上给予病人支持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可以安排亲朋好友会面,让家属陪伴在身旁等。 (5)接受期:护士应尊重病人,不强迫与其交谈,减少外界干扰,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总结: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二)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否认期护理,(1),(2),(3),(4),护士应坦诚、温和地回答患者对病情的询问,常陪伴在患者身旁,让他安心并时刻感受到护士的关怀。,(5),愤怒期护理,忧郁期护理,协议期护理,接受期护理,护士应将患者的发怒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正常行为,允许患者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泻内心的不快,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此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利的,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注意安全,预防患者自杀倾向。,护士应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家属陪伴,允许患者表达其失落、悲哀的情绪,给予精神支持,尽可能满足患者需要,并加强安全保护,预防患者自杀。,护士应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不要过多打扰患者,不要勉强患者与他人交谈,尊重其选择,继续陪伴患者,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你是重要的 因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后一刻你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然逝去但也会尽一切努力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临终护理之母 桑德斯博士,三、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一)临终病人家属的反应1忧伤、悲痛 2委屈 3忧虑与烦恼 4悲观失望,(二)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1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 2鼓励家属表达感情 3指导家属对病人的生活照料 指导、解释、示范有关的护理技术4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 在医院环境中,给家属安排日常的家庭活动,以增进其心理调适,保持家庭完整性5提供对家属的生活关怀,课后小结,1.临终病人有哪项心理反应?2.如何有针对性对临终病人进行心理指导?3.如何提高临终病人的生理质量?,第三节 死亡后护理,尸体护理,尸体护理是对临终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 做好尸体护理不仅体现对死者的尊重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尸体护理的依据确认病人死亡后由医生开具死亡诊断书,护士应尽快进行尸体护理。(一)目的 保持尸体整洁,姿势良好,使易于辨认。给家属以安慰,使减轻哀痛。(二)操作方法1评估(1)病人的诊断、死亡时间、原因、死亡诊断书,是否有传染病。(2)死者面容,尸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或引流管等:(3)死者的民族、宗教信仰,以及死者家属对死亡的态度:2操作前准备环境准备:安排单独房间或用屏风遮挡,保持安静。,3操作步骤 (1)护士洗手,戴口罩,填写3张尸体识别卡。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大病房用屏风遮挡。 (3)劝慰家属暂时离开病房,家属不在应尽快通知。 (4)撤去一切治疗用物,以便于进行尸体护理。 (5)将床放平,尸体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以防面部淤血变色。 (6)洗脸,闭合口、眼。 (7)脱去衣裤,擦洗上肢、胸腹部、背部、臀部及下肢;有伤口要更换敷料,有引流管应拔出;如有胶布痕迹用松节油擦净。,(8)用棉花将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塞住,以防体液外溢,注意棉花不要外露。(9)将衣裤穿上,梳理头发,撤去大单,将第一张尸体识别卡系于右手腕部。(10)将尸体移放于平车的尸单上,用尸单包裹尸体。第二张尸体识别卡系于尸体腰间的尸单或尸袍上,送至太平间:将第三张尸体识别卡交给太平间工作人员。(11)到太平间,将尸体置于停尸屉内,将第三张尸体识别卡系在停尸屉外。(12)填写死亡通知单,按出院病人护理进行床单位、用物的消毒及文件的处理,体温单上填写死亡时间,并按出院手续办理结账。(13)清点遗物交给家属。如家属不在,应由两人共同清点,并列出清单,交护士长保存。,一、尸体护理,目的,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一)尸体护理目的,使尸体保持清洁位置良好易于辨认,安慰家属减轻哀痛,用物准备,尸体鉴别卡3张尸体袍一件包尸单1条,绷带、不脱脂棉球弯止血钳、别针、剪刀、汽油、棉签、梳子擦洗用具、屏风,必要时备隔离衣、手套等,尸体护理,操作准备,安置体位,整理遗容,清洁全身,填塞孔道,包裹尸体,尸体运送,终末消毒,整理病历,处理遗物,二、丧亲者的护理,人在临终的时候总比他们以往要引人注目。正如夕阳的余辉、乐曲的终了、杯底的美酒一样,留给人的记忆最温馨、最甜蜜、也最久远。 莎士比亚 More are mens ends marked than their lives before: The setting sun, and music at the close, as the last of sweets, is sweetest last, writ in remembrance more than things long past. Shakespeare,课后小结,1.如何进行尸体护理?2.进行尸体护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思 考 题,1. 赵某,男性,42岁,既往嗜烟酒,肝硬化10年。近一月来因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工作家庭两头忙,2周前出现体乏,食欲不振,面色黄等不适来院就诊,经过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晚期。病人骂老天不公,自己正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且父亲年迈住院,该是需要尽孝的时候,如此倒霉的事情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 请问: (1)请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该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属于哪一期? (2)应给此期病人提供怎样的心理护理? (3)病人家属会有什么心理反应?护士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思 考 题,2. 黄某某,男,29岁,因突然昏迷而入院,护理查体:T 37、P 90次/分、R 14次/分、Bp 80/50mmHg,喉部有痰鸣音,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大小便失禁。入院第二天,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仅有微弱的心跳。当即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但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后改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入院第十天呼吸、心跳停止。 请问: (1)入院当日,如何护理该病人? (2)你认为该病人何时死亡?何时进行尸体护理为好? (3)该病人的突然离去,对家庭成员中打击最大的是谁?有何心理反应?如何护理?,尸体识别卡表,姓名_ 住院号年龄 性别 病区_ 床号_籍贯 诊断 地址_死亡时间_年_月_日_分 护士签名_ _医院,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五章临终病人的护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