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docx

    • 资源ID:1758816       资源大小:463.56K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docx

    教学研究 总第1期 2007年第一期 第 102 页 共 102 页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 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王 宝 才3【内容摘要】技工学校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必须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积极借鉴、吸取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精华,让学生在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迪,更好地成长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关键词】 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6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建设。因此,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自身特点,不仅要与中小学的“基础型”校园文化区分开来,同时还要与高等院校的“学术型”校园文化区分开来,也就是应建立一种企业化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应该尽可能紧密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理念,建立一种“技能型”的企业化的校园文化。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明确技校定位,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技工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直接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及操作技能的职业教育,在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在所有的教育形式中,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密切、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这一目标,从招生就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到教育手段、考试考核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诸方面都要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把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重点放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开发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等方面。因此,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技工学校必须牢固树立 “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指导办学,办学服务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只有在这种办学指导思想引领下,学校才能在“招得进、教得好、送得出”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在专业设置上,要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充分听取企业用工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企业需要什么技能人才就培养什么技能人才,企业准备上什么新项目,就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努力满足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现场实际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形势,设置课程,突出重点,保证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要根据产业设置专业,根据需要开设课程。同时要努力挖掘办学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另外,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要以营造学技术、练技能的学习氛围为主题,大力倡导“技能改变人生”的理念,积极实践“技术自尊、技术自强、技术创业、技术人生”的教育思想,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创新、实习工件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能的积极性。 二、更新办学理念,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完善,技工学校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技工学校学生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企业化,树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着力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工作、特别会做人”的技能人才。主要包括:一是要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如同企业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一样,学校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应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学习技能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技能。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实施校企合作,尽可能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校服务。三是在教学质量上,要像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一样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充分认识教育质量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质量就是学校“命根子”的意识,以制造“合格产品”的理念来抓教学质量,把每一名学生都教育好、培养好,对毕业考试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坚决不予毕业,切实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学生进企业”。同时,要像企业搞好售后服务一样,认真做好毕业生的质量监督和信息搜集反馈等工作,努力形成教学质量的信息指导、组织实施、跟踪调查、反馈提高的良好循环,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巩固和提高。四是要树立品牌意识。像企业一样组织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重点专业和名牌专业,增强专业的吸引力,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竞争力。三、强化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是企业天然具有的职能,加强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像企业那样,牢固树立管理出质量、出效益、出新的生产力的思想以及管理无止境的思想。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改变固有的看摊守业维持现状的管理局面,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建立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如同优秀的企业一样,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学校,促进发展。要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切实做到制度之内人人平等、制度之外没有自由、制度之上没有权威,靠严格的管理堵漏洞、挖潜力、增效益,靠严格的管理发挥人、财、物的最大效能。在学校管理方面,尤其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的管理工作。技工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实际,决定了学生管理既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管理也是教育的思想,既要掌握教育规律,注重因势利导,做到循循善诱,又要加强对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检查考核,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为毕业后形成良好的职业纪律和职业习惯奠定基础。四、突出文化特色,营造企业化的文化氛围企业不同,其文化氛围也千差万别,技工学校营造企业化的文化氛围,关键是要抓住企业文化最根本、最本质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营造“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作为企业,首要任务是抓安全,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技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要注重突出安全意识、文明操作、事故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主保安意识,养成按章作业、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营造“质量为本”的文化氛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技工学校要积极把优秀企业视质量为生命的质量观充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并把落脚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要通过各种载体营造文化氛围, “要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注重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和谐优雅的人文空间,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我们学校,要按照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孔青提出的要求,将企业文化贯穿于各个教学班级的课堂教学之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我们肥矿集团的企业文化。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必须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积极借鉴、吸取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精华,让学生在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迪,更好地成长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责任编辑:陈 静)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冯新生【内容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校文化建设实际,就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关键词】学校文化 和谐校园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学校成员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它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多年来,我校注重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在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连续多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文明单位,去年被山东省文明委授予“2006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提升文化品味,铸就和谐的学校灵魂学校发展,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建设学校文化。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使和谐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基本价值取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构建和谐学校奠定思想道德基础。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感化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 为铸就学校灵魂,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用学校文化来教育、引导、熏陶、规范师生的思想和言行,学校文化建设就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教育学生诚信、好学、合作、向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创新学校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秉承和弘扬学校精神,把深化校园文化融入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中,落实在建设学校文化的实际行动上。2.突出人文教育,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体现着全体师生共同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和价值观,使环境成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人文教育,遵照美化、亮化、教育化的原则,在教学楼顶上悬挂了“以严治校,进取创新”的治校方略;在教学楼门厅左上方悬挂了“突出技能,适应需求,严禁治学,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在教学楼、实验楼、教室等学生学习活动场所,悬挂有名人警句;在宣传栏中展示着校长对同学们的深情寄语;建起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等,积极构建具有技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对师生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学校文化制度,塑造和规范师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提升学校人文知识层次。用丰富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把周一到周三的课外活动时间定为学生的读书时间,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和微机室,为学生看书、读报、上网查阅资料创造了条件。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与自我调节,如每周一早晨,学生组织的主题升旗仪式,自主组织的各种球类比赛、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等,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近年来,学校每逢五一、五四前夕都要举行学生自编节目的演出活动,学生的节目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3.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建设既具有强化对师生个体的规范作用,又具有同化师生群体价值取向的作用,使之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学校在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的过程中,既重视人文精神的发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又认识到制度本身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倡导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权利需求。我们重激励、重调动,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重视教学相长,增强服务意识,民主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从而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学校坚持在制度建设上突出以人为本,相继建立健全了和谐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我们健全完善了学校管理工作制度、教师考评与奖励方案、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系列规章制度等。近几年,随着学校生源的萎缩,招收的学生素质不高,使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学校及时修改了技校学生管理手册,细化了学生行为规范,加大了学校的常规管理,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倡导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做事,然后再学会做学问,要求学生从每件小事做起,注意抓早、抓小,启动了职业道德教育。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教育学生,批评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换位思考,学会包容、宽容成长中的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有缺点的学生,体现教师的高风亮节,这样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效果,促进了和谐学校建设。4.抓住重点,浓厚和谐的文化氛围师生关系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导下,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在教育引导学生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研究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打开学生成长中的心理症结,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通过生产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老师们在工作中不但喜欢好学生,更能理解关爱有“斑点”的学生,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感情基础。家校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保障。为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家长座谈会,沟通情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健心、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实践等八个方面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进一步营造了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和氛围,建立学生、师生、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是技校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广大教师、学生发挥作用,施以影响,内化自觉意识,转化成自觉行为,学校文化的形成为学生教育创设了潜移默化的环境,学生正是在学校文化熏陶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自身良好的素质。学生走出校园,所学的知识也许会被遗忘,但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却是一辈子受用不完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意义重大。(责任编辑:孙可心)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李 元 超【内容摘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自成立以来全部文化的沉积,是区别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呵护。【关键词】校园文化 人本管理 班级文化 娱乐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自成立以来全部文化的沉积,是区别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历经二十六年风雨沧桑,在一所汽车大修厂的旧址上,发展起今天拥有5万平方米占地,近3万平方米校舍、在校学生近2000人、年培训在职职工12000余人次的高级技工学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它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无不浸透着集团公司领导、全校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几代技校人对学校的无限深情和厚望。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校以“踏实、理性、规范、守纪、诚信”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今天培养合格人才,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突出环境文化育人作用校园环境文化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身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学校的精心规划,我校呈现出非常浓厚的育人氛围,校园布局精巧美观,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自觉地爱护它、维护它。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与园林处达成协议,每年为校园规划安置花草、盆景,一年四季香花绿叶簇拥着楼堂院落,面对这些精美的奇花异草,学生不但不破坏,还像对待自己心爱的宠物、玩具一样悉心照料,主动地为它们浇水、清理垃圾,从没发生丢失或人为破损的现象;学校设置文化长廊,开办了壁报栏,无论教室、走廊、还是宿舍都张贴了名人警句,文化气息浓厚,面对这些,学生的态度是欣然接受,有的学生还把它们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永久保存;学校重视优秀人文环境的塑造,形成了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主体,各年级优秀学生承继和发扬的人文环境,处处体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育人宗旨。二十多年来,我校教师始终以良好的师德表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由此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又由他们影响和带动后进学生一批批成长、成才。在学校成功实现改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继续重视环境育人,把环境文化进一步做精做细。要结合建筑物调整的实际,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依据,加强学校绿化、美化、文化,把学校建成风格独具、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严格师德考核,提升教师素养,浓厚“以德育人”、“身正为范”的人文氛围。二、进一步强化人本管理,发挥管理文化育人作用学校管理,其目的还是教育学生。多年来,我校逐步形成了一套务实严谨的管理办法,从而沉积成为管理文化。对这一宝贵的财富,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保护它、发展它。1、发挥网络化教育管理的优势,积极转变后进生。后进生历来是各个学校教育的难点,因此成功转化后进生就成为一个亮点。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形成了以教务处学管组班主任学生家长学生;学校团委(教务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团员(学生);学生会班委会学生三大教育网络,这套网络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实施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帮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网络侧重行政的教育手段,通过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与家长建立联系,及时通报和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两位一体的管理方式,使后进生在大部分时间处于管理的视线之下,避免了教育管理中的盲目性;网络侧重思想疏导,通过学校党群组织和优秀的同学,对后进生进行政治思想心理疏通等方面的教育,由于有学生的参与,后进生往往比较容易接受;网络侧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特别是有部分优秀学生的良好表现影响和带动后进生激发进取心、上进心,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它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在坚持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三个网络的沟通和交流,切忌各行其事,互不通气,配合不默契,形不成合力,就会大大降低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强化教育观念,学生管理部门更要注意把管理的理念向教育的理念转变,把管理的过程转变为教育的过程。2、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把行为规范教育落到实处。制度建设是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校陆续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成为规范学校教学行为、行政管理行为、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准绳,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虽然改制了,体制更活了,但制度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以适应改革改制需要为目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全校师生的各项行为均“有法可依”,杜绝管理上的漏洞、盲区;制度建设要体现时代性,特别要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形势,充分体现改制后学校鲜明的新特色,同时又要体现其连续性;制度建设还要体现科学性,不搞“花架子”,力戒“形式主义”,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显著的可操作性;制度建设还要体现民主性,要从群众来,反映广大教职工学生的呼声,维护广大教职工学生的利益,为建设和谐学校发挥作用。3、坚持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严谨守纪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是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随着学生入学,养成教育随之就开始了。从过程上看,一般来说可分为被动性养成教育和自主性养成教育两个阶段,而又往往是由被动性转化为自主性的。像学校的行为规范、公共秩序的教育等,那些条条框框就需要先强制学生记下来,并要求大家维护他、遵守他,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或经济上的处罚。我们学校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新生军训,就是一种良好的养成教育形式。短短几天,不但规范了学生应有的站姿、坐姿、行姿,还规范了集体宿舍内务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军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集体主义、英雄主义观念,树立起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信念。因此,第一步:入学之初就要强化开展被动性养成教育。要充分利用班会、政治课、军训、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等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密度较大的规章制度、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第二步:入学第二周,就是发挥老师、学生干部的作用,监督和强制学生去执行,在最短的时间里改掉自己身上的自由习气,融入学校大家庭。第三步:在保持教育成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发挥品学兼优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向自主性养成转化。4、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我校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是教育学生、维护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主要力量,这里既有专门机构里面的教师、又有班主任等专门人员,还有少量政工干部。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也影响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学习,整顿提高,使这支队伍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始终具备精干高效的工作能力。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汲取他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掌握新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要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深入到学生中去,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动态,做到对每一名学生都能心中有数;要克服经验主义思想,切忌以老眼光看待新同学,切忌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学生,要密切注意到每个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之间存在的思想认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使用不同的“钥匙”去开不同型号的“锁”;要认真总结学生教育管理经验,把那些宝贵的思考和做法理性地总结出来,作为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共同财富。三、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校园文化的基石。长期以来,我校班级文化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努力下,一直开展得蓬蓬勃勃并且各具特色,但遗憾的是缺少必要的理性总结,更没有精品的提炼和升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升我校班级文化层次,达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理想效果呢?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创一流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另一方面要结合本班级实际,突出班级特色,打造自己的旗帜,创出自己的品牌;三是及时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评出精品,推广借鉴。班级文化上了水平上了台阶,自然也就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四、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娱乐文化的作用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身素质,相对地说更擅长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这也正是我们发挥校园娱乐文化资源教育学生的大好时机。但如何能更好的发挥这一文化优势呢?一是组织任何一项文体活动都要具备明确的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看待活动,以正确的态度参加活动,比赛项目无论个人成绩如何,都要看到自己的收获,特别是精神上的收获,坚决反对“锦标主义”、弄虚作假;二是活动组织要严密,准备要充分。力争组织每一项活动都能取得圆满成功,让活动组织者、更让活动参加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总结活动要及时、客观,体现“公平”“机会均等”的宗旨,让成功者和失败者都能心平气和,各取所需。近年来,随着学校扩大招生,改制又使教学人员减少,就有人说现在组织活动太难了,太占用精力。但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如让学生自主设定和组织一些较小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方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第三方面没有教师的参加,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没有了拘束更能放得开,绝大多数情况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每学期可由学校或部门组织23次范围较大的活动,这样大小活动相互结合,学生自娱自乐与师生同乐相结合,大众娱乐,对于建设和谐学校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呵护。同时,还要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尽量减小局限性影响,就要在尽量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兄弟学校的优点为我所用;还要拓宽思路,创新发展,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绽放出绚烂的色彩。(责任编辑:陈 静)15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郭玉祥【摘要】学校发展内在的动力支持是先进的学校文化,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探求,本文主要探讨怎样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建设理念学校发展内在的动力支持是先进的学校文化。学校外在的品牌形象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因此,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探求。无数优秀学校的成功表明: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也表明: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战略及响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及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协调着学校与外部生态的互动,塑造着学校的社会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进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升的过程。一、求实创新,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帅。理念的创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真正的一所好学校,首先就要有好的办学理念。理念的规划要依据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规模、办学特点、学校的文化传统、人文环境等,结合时代的特征,本着个性化、人文化的原则科学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宗旨。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历史。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文化。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学校必须要在继承历史,正视现实、顺应时代、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发展理念。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品牌理念、课程理念、质量理念等的确定,必须要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必须具备全局的和长远的眼光,必须具有创新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必要时还应以校内“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定。我校是一所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生源较差、教师队伍专业较窄,这是我校的基本校情。我们学校有着“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光荣传统,有着“敬业、勤业、创业”的学校精神,有着“开放、民主、和谐、进取”的学校精神,有着“从严治校、规范管理”的美誉等,这些都是学校发展壮大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支撑。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在学校发展观上,我们形成了“发展学生以发展教师为本,发展学校以发展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学生发展观上,我们形成了“抓中间、促两头”的发展理念;在后勤服务观上,我们形成了“高标准拉动、优质互动、自我带动、勤俭推动”的服务理念;在教师发展理念上,形成了“教研教学互促,理论实践互通”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学校的管理理念上,我们形成了“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决策民主化、教师专业化、教学现代化,后勤集约化”的既有学校特色和传统又有时代特征和社会要求的办学理念。二、突出育人,抓好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学校环境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润物细无生”的。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的现状和实际,决定和要求我们必须化小钱办眼前能让师生感受到教育氛围和教育力量的环境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块草地都传达出高雅、大气的文化品位,就是要让构成校园环境的声、光、色、形营造出艺术的、美的有教育性的育人环境。三、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文化教师群体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和化身。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在广大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上。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必须要提高整体教师素质。1、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实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注重自己的文化品味、内涵、气质与修养,加强个人文化修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影响于教师。我们认为,学校的管理,特别是领导班子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一种思想的管理、理念的引领和灵魂的激励。要引导教师的思考,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2、确立开放的、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必须是开放的、合作的文化,才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师文化的确立,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文化跟新课程倡导的新文化兼容,为改革的推行搭建文化的平台。3、提倡尊重学生的学校文化。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应是教师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4、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准。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关键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价值观。教师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材文化的创造者。使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学习型的教师。当前教师必须要有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能力、具有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能力、具有科研和创新能力,富有教育机智等。这样,在教师改变自身文化的同时,才能改变学生的文化。5、要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是一把尺子,一块基石,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的基石。教师形象是教师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的综合外在表现。教师要塑造德高者的形象、博学者的形象、外在美的形象。、四、严谨高效,提高学校的执行力学校文化是力量。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文化的成功体现。学校的文化力是学校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的综合体,学校的文化力最终体现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上。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规划、办学目标,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但不去执行,实际上一张空文。因此提升学校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学校的执行力建设,关键是解决学校文化“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直接践行和展示学校的精神理念,也是社会公众认识学校、评价学校的主要对象。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计划表。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进度计划表,一定要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施计划时,要抓住关键性问题,分清轻重缓急,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该谁管的事,就由谁来解决,不当二传手,不踢皮球,能办的及时办,有困难的想办法办。提高执行力,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人,并努力去做。执行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因为只有选择合适的,才是最优秀的。即使一个学校有世界上最好的理念和策略,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发展、去实现,这些理念和策略恐怕也只能“光开花,不结果”。要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的才能,变“要我去做”为“我要去做”。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倡导真诚与沟通的工作方式,增强集体合力。一项调查表明,单位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看到别人的优点,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相互尊重、相互激励。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关注细节,实现跟进、再跟进。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切实解决好“木桶效应”的问题。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真、再认真。提高执行力,要营造学校的执行力文化。要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进每一位职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最终使教职工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捷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力文化。学校文化所产生的是无形的品牌价值,因为学校品牌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手册的宣扬亦可在学校内部进行学校品牌文化传播,用学校文化去改变学校所有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学校内部方方面面的整体变化改良学校品牌的社会信誉,最终实现社会对学校品牌的忠诚。(责任编辑:孙可心)情境学习和情境教学从课堂教学法的观点看,情境学习把教育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两种知识的熔点上:其一是学生先前获得的知识,即从个人经历的历史过程中创建的知识;其二是由某一知识共同体中有经验的从业者集体认同而加以本质规定的新知识。布朗等人把学习者知识领域的文化与情境活动经验统一起来的教学描述为“真实的活动”。在“真实的活动”中情境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探求、确认、评价、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简而言之,即学习者学习如何利用情境资源以增加情境的供给潜力。情境教学方法支持了这一观点:教师和学生应通过两者间相互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提高能力。关键是建立一种学习文化氛围,用以激发情境学习者的智力进取心。在情境教学中,学习者进行他们自身确定的教学活动。作为课堂中的情境学习者,学生对情境作出个体化的理解,以帮助自己确定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并加以理解从而把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情境学习理论,支持使用学习,并反映了人们己知内容与预期内容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情境学习中,教师应认识到,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来建构,而不是由教师来替代。情境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信息来源的课堂教学过程。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学习都在一定情境中进行。例如,个体独自坐在一间小屋,这是一种情境。但是这种情境并不能给几何或化学提供很多信息,同样也不能给打网球或骑自行车提供很多信息。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机会利用情境供给的信息来建构知识。在情境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理解的辅导者和促进者。格林菲尔德称之为“教学支架”,强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尽可能从学习者自己管理学习的需要出发,支持并简化任务,使他们能完成当前无法完成的任务。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合作中,在指导下,在有帮助时总能比独立时做更多的事和解答最困难的习题。”在学校里学生并不是学习他已经会的东西,而是应该学习他还不会做,但是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做到的东西。 (孙可心供稿)谈技工学校德育的创新刘洪禄【内容摘要】 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必须进行德育的创新,让德育走进生活,充满关怀,充满智慧,走进自然;构建生活的德育,实施关怀的德育,开启智慧的德育,构建生态的道德。【关键词】德育 创新当前技工学校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的创新。一、让德育走进生活,构建生活的德育长期以来,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远离生活, “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而生活的德育观是把世界看成是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相互促进、饶有兴趣的活动,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构建生活的德育。生活的德育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时代技校生。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归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现实的或未来的生活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并超越现实的生活,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生成德育,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他们是在原有品德基础上接受新的教育要求或产生新的教育需求的,学生的品德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育要做到难易适当、因人而异,不要动不动就“一刀切”、随意拔高、搞形式主义。只有被学生认可并逐步遵循的教育要求才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过分完美的目标,只会被

    注意事项

    本文(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