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12-28)修改.docx

    • 资源ID:1714409       资源大小:100.64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12-28)修改.docx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九年十二月目 录引 言1第一章 发展背景和现状研究3一、宏观背景3二、发展现状8三、发展优势12四、制约条件14五、战略意义16第二章 总体战略构想18一、战略定位18二、战略方针19三、发展模式21四、功能梳理21五、建设目标24第三章 空间开发战略27一、区域空间结构27二、“十二五”空间开发方案31三、产业空间引导32四、居住空间引导34五、基础设施支撑36六、公建设施配套39第四章 产业发展战略41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41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47三、鼓励休闲旅游产业50四、提升发展现代渔农业52第五章 生态安全战略53一、区域生态结构布局53二、城乡污染防治措施55三、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58四、环境管理对策措施59第六章 体制机制创新战略60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60二、创新开发建设体制60三、创新财政融资体制61四、创新项目推进机制61五、创新资源配置机制62六、创新区域开发政策63七、健全规划引导机制64八、争取省政府层面支持65引 言温州是浙南闽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温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若干重要举措,着力推进了滨江商务区及瓯海中心区等功能区建设,城市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城市文明和形象稳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雏形显现。随着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和海西经济区后发崛起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浙江有关全省经济社会“双转型”与温台沿海产业带、温州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抓住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战略机遇,把握浙江省建设“港航强省”、“海上浙江”,深入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历史契机,构筑温州大都市区建设与都市经济圈发展的战略大平台就变得非常迫切。瓯江口地区地处东海与瓯江的交汇处,位于温州中心城市主拓展区和温州沿海产业带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生态环境优良、港口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是一个既可以依托温州主城区支持发展又可以相对独立开发的地区,综合开发条件在浙南沿海地区首屈一指。以瓯江口地区为主体构建发展大平台,加快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引领温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对于打造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促进温州城市发展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构筑温州都市经济圈、实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区域范围:包括茅竹岭及大罗山东侧山脚以东的龙湾区和洞头县(不包括鹿西乡),具体包括龙湾的灵昆、永中、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海城、瑶溪等建制镇及街道的全部和部分地区,洞头的北岙、东屏、元觉、霓屿、大门等乡镇,以及温州浅滩围涂等规划围垦区,共13个乡镇及街道,规划陆地面积约370平方公里(含围垦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40平方公里。规划依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规划期限:201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本方案是瓯江口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本区域转型升级规划等相关规划与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背景和现状研究一、宏观背景(一)国际背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革命兴起。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将对电动汽车、绿色建筑、新材料、碳的捕捉与存储等相关领域带来重大影响,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增长,全球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因此,瓯江口新区的建设应该遵循低碳经济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城市。2国际经济重心将加速向太平洋转移。此次金融危机将加快全球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速度,我国有望在继续稳步提高制造大国能力的同时,加速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消费大国转变,沿海地区有望因此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瓯江口新区作为全国沿海经济格局的重要一环,有条件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中,依托温州人文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借助国际产业调整的新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带动温州经济转型升级,为温州实现跨越式新发展做出贡献。(二)国内背景: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新阶段1经济国际化新趋势。目前我国经济国际化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的制度性、规则性开放阶段;国际贸易从以商品流动为主向商品及要素全面双向跨境流动转变,我国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逐步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科技人才交流重点由设备及制造技术与管理人才的转移转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产业发展导向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开放呈现重要区域和中心城市经济高度国际化,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向规范的自由贸易区转型等新趋势。经济国际化的新趋势,为瓯江口新区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新城区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2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经济社会正步入发展新阶段,新的阶段酝酿新的机遇。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这为瓯江口新区创新发展模式,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新城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3产业转型升级新特征。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完善工业体系建设为基点,推进工业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新阶段,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在重大科技进步推动下,我国将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重化工业发展提速,沿海地区特别是港口城市普遍实施“适度重型化”战略,重化工业投资势头强劲;三是高加工度化效益的提升,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遵循“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因此,瓯江口新区产业发展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全力打造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4大中城市新效应。我国区域竞争直接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直接体现为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转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以及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而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的发展规模与实力是大中城市新效应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上海、杭州、厦门等长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大中城市仍然把集聚发展作为重点,中心城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温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温州市在中心城区规模建设和功能提升等方面,大大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严重制约了温州市乃至温州都市圈的发展。为此,有必要以建设瓯江口新区为平台,打造温州市能直接与国内外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实现对接,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具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能力的城市新区,大力提升温州市集聚辐射能力与区域竞争力,提高温州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三)区域背景:东南沿海新格局和经济转型新要求1长三角和海西区凸现温州枢纽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加速部署和完善国内区域经济开发新格局,沿海地区将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区域和广西北部湾在内的发展新格局,温州区位优势明显得到提升。尤其是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加快连云港、温州等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福建与浙江的温州.等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等意见的提出,更凸现了温州处于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2长三角地区着力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指导意见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新发展目标的确立,为瓯江口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世界级的大平台。瓯江口新区建设要积极把握和有效利用这一战略平台,瞄准世界经济、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开放水平,为实现温州经济与国际市场在技术、人才、质量、标准、品牌方面的全面接轨与战略提升,构建与温州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服务体系做出历史性的贡献。3海西经济区促进两岸共同发展格局。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海西经济区要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海西区建设为瓯江口新区对接台湾地区,承接台湾港口贸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研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辐射,承接精密器械与自动化、新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与污染防治等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强与其它城市在交通、经贸、旅游、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瓯江口新区也要紧紧把握这一历史契机,在建立浙江、福建和台湾地区“海峡两岸三地”经济技术合作大平台方面寻求历史性的突破。(四)市域背景:温州发展新阶段和产业与城市双转型2008年温州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预计2015年将接近或超过1.2万美元,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根据工业化普遍经验和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温州产业向高加工度化和服务化、城市向城市化成熟阶段转型将成主要趋势,构建新发展平台、加速转型发展将成为“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1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温州传统产业升级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产业平台空间拓展缓慢的双重压力与挑战;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面临周边大中型城市发展环境吸引力增强的战略挤压和温州集聚先进要素能力薄弱的巨大限制;温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异常严峻。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内在发展的薄弱环节,以瓯江口新区为依托建立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平台、构建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将有利于推动温州传统产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2城市功能提升需要新平台。面对杭州、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温州现代城市功能培育滞后、城市空间拓展缓慢等问题非常突出,亟待在瓯江河口地区通过整合龙湾、洞头等相关区域,构建城市和产业发展新平台,营造有竞争力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环境,重点培育现代物流、科研教育、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与温州主城区互补协调,全面增强温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整体提升温州综合竞争力和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3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新载体。温州人改革开放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准确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温州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温州市的先发优势日渐弱化,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土地等难题,制约着温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浙江省确定在温州开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温州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持。瓯江口新区建设将为打破温州综合配套改革面临的重点领域难突破、整体推进困难多等诸多限制,从而有效解决困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并为全国提供典型和示范价值,提供了历史性的创新平台。二、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概况2008年,区域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约238亿元,初步建立起一产特色发展、二产支柱带动、三产初步配套的产业发展体系。2008年,区域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3.0亿元。优势农业发展较快,滩涂、网箱、围塘养殖业基础较好。2008年,区域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龙湾合成革、不锈钢、阀门、食药机械、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块状经济的竞争力相对突出,先后取得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中国阀门城、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等国字号金名片。另外,洞头海洋医药、水产加工、油气储运和汽摩配等行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2008年,区域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3亿元。总体而言,区域第三产业发展受城镇环境差和现代服务业设施缺乏、流动人口消费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除休闲旅游业近期发展较快、大宗原材料储运和大型商贸流通发展有一定特色外,整体产业规模整体偏小,商业网点布局分散、商业气氛不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二)产业基地建设目前,目前,瓯江口新区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等产业基地分布比较密集。主要包括:在建的民科基地,规划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一期已经启动,部分企业已进场施工;温州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51平方公里,建成3.1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15平方公里,引进工业企业144家,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工业增加值23.8亿元;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开发区老区和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11平方公里 注释:只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海园区在瓯江口新区规划范围内,这里显示的是整个开发区的统计数据,没有单独列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数据。,建成15.7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0.98平方公里,引进工业企业1528家,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工业增加值95.2亿元。小小门岛石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有序推进,石油化工业实现产值25亿元。另外,还有龙湾沙城、天河、海城、海滨和洞头北岙等城镇的工业功能区建设也取得较大成就,集聚了相当部分的工业企业。(三)城乡建设现状从空间开发看,瓯江口新区区域城乡建设仍处于传统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阶段,总体呈沿江、沿路开发特征,城镇建成区不突出、中心商业商务区不明显、布局分散、发展规模小、建设等级低,龙湾的永中、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海城等镇街道沿机场大道、永强大道密集分布、连成一体,洞头北岙、东屏两镇也基本连成一体。从用地结构看,在瓯江口新区所涉及的行政区域内,农用地19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58.6平方公里、未利用地258.4平方公里。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总用地51.3平方公里(其中,建制镇用地15.6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用地14.8平方公里,独立工矿企业用地19.1平方公里),交通设施和水利设施用地7.3平方公里。总体来看,瓯江口新区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失衡,工业用地比例大、城镇用地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就业人口需求(详见表1-1)。因此,从空间开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村镇分布等现状分析,瓯江口新区建设和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对照其需要担负的重要使命,整个区域存在严重的规划滞后于建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基础设施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相当程度上已影响到区域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表1-1 瓯江口新区所涉及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平方公里)乡(镇、街道)土地总面积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小计耕地林地小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小计河流水面滩涂永中街道44.325.110.513.39.08.53.52.12.710.21.70.0海滨街道35.511.76.90.05.64.00.91.31.818.33.015.1永兴街道54.516.18.70.23.32.61.90.30.535.11.233.7沙城镇34.29.56.90.87.36.92.40.14.217.31.016.2天河镇31.413.26.83.33.22.51.10.90.515.00.710.3灵昆镇77.422.57.20.34.13.30.12.40.850.815.635.1瑶溪镇36.114.16.94.27.87.00.12.44.314.27.32.8海城街道45.218.17.22.93.63.32.70.10.323.51.121.8北岙镇32.113.83.78.75.95.21.91.81.312.50.010.1东屏镇17.18.62.55.52.42.30.71.10.26.10.03.3元觉乡16.35.40.74.41.21.10.00.40.69.70.08.2霓屿乡40.89.02.55.61.31.10.00.70.430.50.029.5大门镇46.227.15.718.33.93.50.31.21.515.20.112.0合计511.1194.276.267.558.651.315.614.819.1258.431.7198.1注:1、本表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2、瓯江口新区规划区域面积小于所涉乡(镇、街道)土地总面积,主要原因有:一是龙湾瑶溪、永中、沙城、天河、海城等乡镇的大罗山山体及周边控制地区未列入规划区;二是洞头鹿西乡未列入规划区;三是规划围垦区面积小于所有乡镇滩涂面积(部分乡镇土地面积中包括大量滩涂)。(四)滩涂围垦现状瓯江口新区滩涂资源丰富,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约33万亩,主要集中在瓯江南口、大小门岛和龙湾沿海区域,与瑞安沿海滩涂连成一片。根据规划,2020年前可新增围垦166平方公里,规划期可利用围垦区包括已经围垦和2015年前后可完成的围垦,总面积约126.8平方公里,浅滩二期、霓屿北片等围垦需提速。表 瓯江口新区围垦工程一览表序号围垦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建设年限1龙湾海滨围垦6.57200620092状元南片围垦3.42200520093浅滩一期围涂20.332003-20104小门西片围垦12010-20135状元岙港区围垦2.62004-20136环岛西片围垦2.82010-20137浅滩二期围涂652009-201510大小门岛际一期围垦12.672010-20158霓屿北片围垦8.672010-20159黄岙二期围垦3.732011-201611大小门岛际二期围垦13.02015-202012龙湾二期围垦22.972011202013霓屿南片围垦3.42015-2020合 计166三、发展优势1城市发展基础优势。瓯江口新区范围包括温州中心城市的副城区及温州大都市区的半岛组团、洞头组团,处于温州都市区“T”字形架构的横轴,涵盖了龙湾区和洞头县的主要城市建设区和产业基地,综合实力较强、城乡建设基础较好、人口集聚优势明显。并且,瓯江口新区紧邻温州主城区,瓯海大道、机场大道等快速通道的联系纽带作用明显,新区开发可依托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支撑。此外,温州主城区沿江向东拓展趋势明显,随着滨江商务区、温州生态园、温州高教园区、大罗山开发等功能区开发,瓯江口新区将逐步实现与温州主城区的无缝衔接。2对外开放门户优势。温州是浙南闽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处于连接长三角、海西区和台湾地区的区域枢纽位置,而瓯江口新区内有状元岙港、温州机场等外交通枢纽,其中,温州港位于我国沿海上海、宁波至福州的黄金海岸线中部,是浙江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名列全国24个主要港口和对台开放的63个港口之一;温州机场系赣东闽北浙中南的枢纽机场,机场飞行区扩建后将可开通国际航线,真正成为辐射浙南闽北的航空枢纽中心。因此,瓯江口新区处于温州融入长三角、对接海西区的前沿阵地,具有发展成为温州对外开放战略门户的优势。3区域综合交通优势。瓯江口新区是温州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核心区,有甬台温高速复线(复线)、滨海大道等交通干道,状元岙港口及温州机场等交通枢纽,陆、海、空三大运输方式密集交错。此外,瓯海大道、机场大道、77省道龙湾至洞头延伸线等快速路联通沿江地区,有助于区域内部形成快速交通网络。4服务产业成长优势。一方面,瓯江口新区产业基础良好,温州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民科基地、半岛起步区、洞头中心渔港开发建设的有序推进,已经成为温州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新平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逐步增加,而状元岙港区的投运和灵昆综合物流基地建设,更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瓯江口新区周边县(市、区)的电工电器、机械装备、汽摩产业和优势轻工等块状经济发达,为新区大力引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5空间开发优势。瓯江口新区滩涂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分布于龙湾灵昆、洞头霓屿一带,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约33万亩,主要集中在瓯江南口和龙湾滨海区域;区域港口岸线长达4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28公里,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具备建设10-3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条件。因此,瓯江口新区具有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理想条件。6、海洋生态优势。瓯江口新区所在区域地势平坦,海洋资源丰富,尤以土地、港口岸线和旅游资源为著;洞头县是全省唯一以县冠名的省级风景旅游名胜区,瓯江旅游度假区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唯一的滨海型旅游度假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独特。四、制约条件1管理体制复杂。瓯江口新区建设涉及洞头、龙湾等2个行政区区划主体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瓯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等管理主体,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运作机制复杂,规划建设协调难度大。此外,瓯江口新区开发属于较大尺度区域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产业、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建设项目多、建设周期长、项目投资大,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多方参与开发建设体制机制,这是瓯江口新区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产业尚待梳理。瓯江口新区的滨海园区和民科基地既要承接温州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移,又要担当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主力军作用,产业导向需要全面梳理;而温州工业园区和龙湾城区内企业数量多、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大,与龙湾区作为温州市副城区的功能定位冲突明显。因此,瓯江口新区要根据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重新梳理和优化产业导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若干孵化器、创业园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龙湾和洞头作为城市建设主体,要围绕明确定位、确定错位发展的服务业重点;现代物流要衔接港区开发和机场利用,发挥综合效应。3设施配套薄弱。瓯江口新区区域交通、电力、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龙湾-灵昆-洞头联系通道需走灵霓大堤,道路等级标准低,制约状元岙港区功能发挥;灵昆-浅滩和洞头供电薄弱,急需建设110千伏等级以上输变电网络;龙湾、洞头建城区现有商业设施、社区服务网络、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设施落后,流动人口比例偏高,户籍人口占比较低,由于缺乏良好公共服务难以聚集人气,限制了区域城市功能的完善。4环境形势严峻。瓯江口区域原本是生态环境条件十分优越的平原水网和湿地区域,由于区域内各乡镇经济发展过度粗放,集聚了一些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企业,并且因瓯江上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主要河网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等级较低,滩涂围垦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根据初步统计,该区域内电力、合成革、化工、电镀、铸造等行业废水排放量大,环境质量管理不严、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未达标准排放现象严重,偷排、漏排现象也非常突出,瓯江口新区环境保护治理形势非常严峻。5要素制约突出。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一直是温州发展最大的瓶颈制约。国家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偏少,限制了瓯江口新区区域土地置换及其开发,而滩涂围垦转化为建设用地又实行项目申报制度,也难以满足新区大规模开发用地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集中破解。同时,龙湾老城区和城中村建筑密集,征地拆迁成本巨大,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区的开发建设。五、战略意义1国家沿海新格局重要组成。浙江在全国沿海开放新格局中,面临北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南向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区的双向吸引,浙江沿海地区开发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面临双向吸引、双重竞争,存在整体开发空间被撕列的“断裂”风险。瓯江口新区建设,有利于打造浙江省沿海地区开发的战略平台,打造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海峡两岸城市群的战略枢纽,真正落实浙江省关于建设温台沿海产业带和温台沿海城市群的战略部署,推动温州成为浙江融入长三角地区、参与海西经济区、对接台湾地区发展的核心区,成为全国沿海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平台。温州是浙江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密集,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尤以瓯江口新区最为显著。因此,瓯江口新区建设是贯彻落实浙江打造“经济新平台”、“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推进海上浙江”的重要举措。瓯江口新区将为温州大力发展港航经济、临港经济,重点扶持港口贸易、现代物流,实现临港工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温州海洋经济大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和“ 海上温州”,打造战略性大平台,并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3浙南闽东崛起发展新动力。浙南闽东地区为浙江省、福建省相对落后地区,温州市作为浙江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不高、城市功能薄弱等方面。瓯江口新区作为温州产业发展和城市拓展的核心区进行开发建设,有利于按照温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战略思路,突破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市化模式,大力发展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现代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标准推进现代城市建设和现代城市功能培育,从而实现温州领跑区域经济新一轮的大发展。4温州创新发展新战略平台。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已经弱化。瓯江口新区建设将为温州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新的创新平台,成为温州创新发展的新战略空间,有利于温州围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等主导方向,在完善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机制,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健全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行政、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相互配套,拓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新空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 第二章 总体战略构想一、战略定位综合分析瓯江口新区的现实条件、发展背景和趋势,兼顾长远发展,瓯江口新区在温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组团或副城,而是温州的城市新区和产业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带)的重要结点,是温州连接长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关键环节和对外开放的战略门户,更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构建沿海经济带、建设海上浙江的战略平台。因此,瓯江口新区战略定位是: 温州发展方式转变主平台。立足于提升温州在长三角与海西区的枢纽性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发展目标,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市场化、新型国际化,努力实践“多轮驱动”温州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温州发展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建设浙江省国际化程度领先、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型城市化质量好、资源环境代价小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成为浙江省新一轮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高地。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区。把握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以促进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为主线,围绕率先探索建立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破解民营经济发展要素瓶颈;率先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创新驱动的新机制,增强民营企业活力;率先探索建立公平市场准入的新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率先探索建立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经济、社会、环境、行政等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式、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方式。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遵循我省“以推进港航强省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开发思路,以构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海上浙江的战略平台为目标,以加快状元岙港区、大小门岛港区及集疏运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拓展国际贸易航线和港口经济腹地,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业;努力培育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临港产业发展相关联的出口加工和来料加工型产业;积极发展海洋药物、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现代商贸、商务会展、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全面运用现代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按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生态休闲度假、科教文化、港航贸易和生态宜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的要求,精心谋划,用心经营,强化现代化市政公共服务、绿色景观防护、公共文化服务等体系建设,有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市建筑、特色社区、专业街区和景观绿地,提升新区城市品位、城市形象,全心缔造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新城。二、战略方针1规划引导,分步推进。在瓯江口新区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围垦进度和用地指标与计划的安排,按照近中期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区块和重点产业建设需要,科学筹划统筹安排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通过整合本地企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在重点区块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区域滚动发展。2基础先行,构筑平台。学习先进区域滨海地区开发经验,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快速推进一批先导性、关键性的滩涂围垦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形成以港口开发为龙头,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给排水、电力、通讯、环保、防灾减灾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3功能建设,引领发展。坚持现代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理念,围绕生态型现代化新区的建设目标,坚持把城市功能培育放在首要地位,依托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以现代城市功能区为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精心设计、精品建设、精细管理,构筑温州现代生态化城市功能新区,以提高温州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4高附加值,产业带动。注重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和强带动力的高附加值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高端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双轮驱动”道路,发挥其在温州乃至更大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带动作用。5体制创新,一体协调。通过创新行政管理、开发建设、财政融资、项目推进、资源配置、区域城乡统筹等体制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打破现行两个县(市、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体制机制束缚,在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基础上,加强城市新功能区建设和老功能区改造,实现瓯江口新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6生态优先,科学开发。根据环境容量限制,结合新区各片区开发条件,科学确定人口与经济适宜规模,合理确定新区功能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布局框架,优先保护生态敏感地区和生态功能重点地区,集聚开发承载能力较强地区,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人居环境示范区,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发展模式目前,温州已经进入以城市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与国际化,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阶段。瓯江口新区作为温州滨海城市建设的主阵地,要深刻把握国内外新环境、新趋势,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新要求,跳出农村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先工业化后城市化、出口导向型经济等传统发展模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开发新原则,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建设新体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导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突出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和综合配套支撑作用,优先促进现代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培育,扶持现代产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两轮驱动”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城市、产业、生态“三位一体”的空间开发建设,构建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四、功能梳理1瓯江口新区与长三角、海西区和台湾地区的功能联系。瓯江口新区的城市功能培育与产业发展布局要与全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相协调,注重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杭甬高速、沪杭高速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公路,以及甬台温铁路、沪杭铁路(包括高速)形成沪杭(甬)温黄金发展轴带;注重把瓯江口新区港口功能纳入上海港为主枢纽港、以宁波港为“干线港”的区域港口功能体系,实现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功能互补;注重依托温福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建设面向海西区的温福蓝色发展轴带。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瓯江口新区连接长三角和海两区的区位优势,把瓯江口新区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与海西区双向开放,人才、科技、商贸双向吸引、双向集聚、双向辐射的枢纽区,成为浙江省融入长三角、参与海西区、对接台湾地区发展的综合试验区和战略平台。2瓯江口新区与温州主城区和沿海产业带的功能联系。瓯江口新区是温州建设滨海城市的主战场,要重点依托瓯海大道、77省道及龙湾至洞头延伸线等交通干道,做好与主城区滨江商务区在现代服务业上的互补发展,同时承接主城区部分生态型“退二进三”产业的转移。环大罗山区域是瓯江口新区与温州主城区的连接区和过渡地带,重点做好三方面衔接,一是瓯江口新区(尤其是龙湾片)开发建设与环大罗山区域在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上的衔接,重点是在生态旅游、生态抚育、高教科技发展等方面,实现瓯江口新区(尤其是龙湾片)与环大罗山区域的错位互补发展;二是增加大罗山东、西连接通道(例如茶山-天河隧道通道、温州大道东向延伸通道),建设环大罗山快速路,加强瓯江口新区与环大罗山区域及主城区的联系,增强温州主城区、高教园区和潘桥物流园区等对瓯江口新区的支撑作用;三是增加瓯江口新区(主要是龙湾片)通往大罗山的联系通道,利用大罗山生态住宅开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龙湾片区开发的支撑能力。此外,瓯江口新区是温州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要依托甬台温高速复线和滨海大道等交通干线的联系,以商务行政区为核心,加强与瑞安、乐清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的衔接,尤其注重瓯江口新区的大门临港产业区、半岛生态科技产业基地、滨海园区-民科基地,与乐清经济开发区、瑞安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基地在产业导向的错位互补,力争分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相互之间综合配套的产业布局体系。3瓯江口新区内各片区和功能组团的功能联系。根据各片

    注意事项

    本文(瓯江新城开发战略研究(12-28)修改.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