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docx

    • 资源ID:1655091       资源大小:100.66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docx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就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而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2、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是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目的,由此形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1)由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主导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市场经济的作用又主要表现为价格规律的调节。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即配置到稀缺程度最大的产品生产上,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因此,发现和确定产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也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中,显示产品和要素稀缺程度的型号就是价格。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又调节供求,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就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另一重要内容,他的优胜劣功能保证了资源始终掌握在能够最有效运用他的经济主体手中,并在竞争的压力和推动作用下,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2)经济行为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是由各经济行为主体需求的无限性与满足需求的手段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引起的。市场经济中的一系列制度都是从维护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设计出来的。由价格机制所形成的信息公开级市场中各经济型为主体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杜绝了任何人采用经济手段以外的方式对他人惊醒控制,个经济行为主体利益的实现只能依赖自己所拥有的产权及对该产权功能的运用。因此,各经济行为主体很自然第选择市场经济。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则是个经济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是其扩大现有的利益,同时又挖掘潜在的市场经济利益的结果。(3)产权结构的明晰化、分散化。市场经济体制中个经济行为主体经济利益的维护时以分散和明确界定产权关系为基础的,这一点便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除了形成一整套市场交易规则外,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界定分散的产权关系。由于产权关系的明确界定使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也得到了明确界定,从而保证了市场运行具有内在的动力,并使其运行更加有序和规范。3、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依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范畴,而不是属于社会经济制度范畴。市场经济就其存在形式来讲,是指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一般商品经济形式,反映的是产品商品化问题;从其配置资源的功能来讲,是指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体制,揭示的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方法问题。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市场经济都与社会经济制度是两回事情,它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中性的,他可以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由此决定了他并不是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标志和尺度,它既可以依存于私有制,也可以依存于公有制;既可以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其次,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同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必经的阶段,只有利用这样一个新的生产方式并借助于他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才可能向更高的阶段过渡。再次,市场经济的充分发挥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因素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生产率,然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又在于市场。最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数是在生产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下,跳过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而到社会主义的。而社会主义国家要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则只能是靠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推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4、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富裕省级政府适当财税管理权限。(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稳步推净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5)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积极委托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使出阿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发展1、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类型(1)公有制与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公有制经济单位与个人投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3)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打破单一所有制的封闭性,改变传统所有制的板块结构,实现不同所有制成分在微观层次上的弧线渗透、互相融合,从而形成“嫁接”和“杂交”优势,从而保持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活力,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有助于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为实现企业资产的合理运营提供了条件。在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经济中,其产权主体往往是单一的,或者是模糊不清的,这对企业资产的合理运营有很大的限制,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主题是明晰和多元化的,有利于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以及有利于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建立互相制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不同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协调和融合,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处于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的巨大变革时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击更是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形成有效的微观利益协调机制和新的合力,有利于跳动各类主体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齐心合力发展经济。3、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基本依据和政策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过有境界结构和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我国国有经济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有进有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正如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所言,起作用时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调整国有镜头及规模的战略意义。调整国有经济的规模不仅是简单地缩减国有经济的规模,必须不削弱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也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合理确定国有经济的规模区间。国有经济的规模变动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国有经济的鬼麻烦不具有明显的产业倾向。主要集中分布在基础设施及其他具有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因素的产业部门;二是对于某一产业来说,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规模大小都是由所在产业部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决定的。如果国有经济的规模和产业的分布超过了这一范围,国有经济的效率优势和比较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3)进一步明确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比较优势。我国国有经济应主要分布在应实行国家垄断经营或必须保持绝对优势的产业部门,而在那些不需要国家垄断经营或者直接经营的产业部门,则应实行逐步退出的战略。(三)公平、效率与收入的分配政策的完善1、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般而言,效率意味着在既定资源和技术约束下尽可能满足人类需要的运行状况。公平一方面作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基本上属于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的个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公平观和评价公平的具体标准。然而,公平作为社会成员共有的理念和准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对于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分追求公平会降低效率,而过分追求效率又会影响到社会公平。然而,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于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人民又有了新的理解,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公平和效率互相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2、当前我果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城乡差距是中国收入差距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体制的不协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城乡差距在我国居民收入中占据了59%以上。(2)行业差距越来越大,并逐步便偏离了按劳分配的基础。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行业最高与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比高达6倍,而国际公认的行业间收入差距合理水平约3倍。一般说来竞争性行业收入比较低,垄断性行业收入比较高;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稳定且比较高,生产一线工人收入低;企业管理人员收入高,一般技术人员收入比较低。(3)受地区间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区域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协调发展,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明显,各地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扩大。总的来说,我国东部地区收入比西部地区高;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城市比农村搞;大城市比小城市高;边境口岸地区比内地收入高,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津京唐地区收入明显比一般地区高。(4)初次分配不合理。在初次分配领域,人们意见比较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二是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3、 构建我国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收入分配体制的政策思路(1)就政府的职能而言,最重要、最直接的任务就是保证和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并维持收入分配中的机会均等。这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2)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和扶持。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3)由于教育是增强个人劳动能力以及相应的增加收入的根本手段,因此政府改善教育机会的分配时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水平,减少收入不平等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4)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转型时期的各种寻租活动。(5)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6)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制度是我国城乡分置的二元管理制度的核心。这种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7)强化工会职能。提高普通劳动力在劳资博弈中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维护普通劳动力利益的组织,建立配套劳动力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8)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四)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失灵与市场监管1、市场体系的内涵就是由各种相对独立的市场构成的体系。具体来说,市场体系可以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各类相对独立的市场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方面各类市场各司其职,都要具备独特的市场领域和运行方式,并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类市场直接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又彼此开放。2、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政策建议(1)确立多元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为了保证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需要从法律上来确认市场主体的这种地位。(2)打破各类市场的封锁和分割。要建立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就需要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各类市场间的封闭和分割。(3)继续深化改革,彻底实现政企分开。要结合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政府的职权范围进行合理、明确的界定。政府应当从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直接监管或直接投资经营,转变为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哦、提供公共产品和改善投资环境。(4)要通过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限制政府对某些行业的行政性保护垄断。同时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垄断行为进行规范和取缔。(5)对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规定,要尽快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修改或撤销。对各部门、各地方指定的有悖于市场统一,妨碍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等,也要责成有关政府部门进行认真清理,并且予以撤销。(6)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一要明晰产权,二要严格保护产权,三要产权自由流动。(7)晚上社会信用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信用制度是构建社会信仰体系的基石,应当构筑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资源流动一级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3、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总体上,市场法律尚不完善,同时受体制变化和政府职能部门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市场秩序混乱。(2)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传统流通方式和经营形式在商品和要素市场占主导地位。(3)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如资本市场容量有限且规范化不足等。(4)市场的区域、部门分割和封锁问题比较严重。(5)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4、市场秩序的内涵市场秩序是指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体现这些规律和社会经济管理要求的外部规则以及由这些规律和规则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市场运行状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市场秩序反映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称之为市场机制。二是市场秩序必须有体现市场运行规律和社会经济管理要求的外部规则来维持,称之为市场规则。三是市场秩序石油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一种市场状态,称之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5、市场秩序的形成其内在的机制和外部约束市场秩序的形成是有其内在的机制和外部约束的。其内在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竞争机制的选择作用;激励机制的推动作用;破产机制的整合作用。市场秩序的外部约束包括:法律规则的强制性;政策规则的指导性;行业规则的自律性;伦理规则的约束性。16、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秩序的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律体系就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基础和前提。(2)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对于一些依然由政府控制的商品的价格,如石油、天然气、煤、水、电等进一步探索放开机制,而对一些恶意变动扰乱价格扰乱市场的行为,政府要坚决加以打击。(3)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在一些行政性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运输、燃气等逐步引入竞争性因素。(4)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的自律功能。(5)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建设。6、市场监管的原则法治原则;统一监督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原则7、市场监管的方法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其他手段(包括思想教育手段)(五)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1、公司治理的内涵、结构与机制从广义上来解释公司治理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即以契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治理他们之间的交易,以此来实现节约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全、责、利,其中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因为有了产权分离,才有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也才有了权利的分配和冲突,进而有了协调他们之间关系的公司治理机制;(4)公司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按照投资者行使权力的不同而有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公司治理的结构即公司治理组织构造,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层和监事会等。在公司治理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决策机制包括四个因素:(1)决策主体的确立(2)决策权的界定(3)决策的内容和手段(4)决策的结果。公司治理的各机构之间并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制衡关系,优点在于:(1)可以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以弥补个人决策的不足(2)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调使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决策成本。激励机制包括激励主体、激励目标和激励手段等,激励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主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达到吉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要解决的是公司治理客体(董事会和经理人)的动力问题。2、公司治理的模式与其优缺点(一)外部控制主导性公司治理模式。优点:(1)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比较大。(2)公司接管市场在外部约束中居于核心地位。(3)经经理市场发育健全(4)市场作用显著(5)经理报酬中的股票期权的比例较大(6)信息披露完备。缺陷:(1)由于公司股票分布在成千上万的个人和机构手中,每一个股票持有者在公司发行的股票总额中仅占一个微小份额,因而在影响和控制经营者方面股东力量过于分散,股东大会“空壳化”比较严重,使得公司的经营者经常在管理过程中浪费资源并让公司服务于他们个人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害股东的利益(2)金融市场是缺乏忍耐性和短视的,股东仅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该种模型过于强调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公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不足,进而会降低公司潜在的财富创造。(二)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优点:(1)董事会与监事会分立。(2)企业与银行共同治理。(3)股东不干预持股公司的经营决策。缺点:主要是法人之间相互持股。(1)违反股份公司原则(2)引发公司支配权的不公正占有(3)股东大会“空壳化”。(三)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优点:(1)所有权有家族控制(2)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3)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4)企业员工管理家庭化(5)来自银行的外部监督弱。缺点:(1)任人唯亲的风险(2)家族继承的风险(3)家族企业社会化、公开化程度低。3、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给我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6,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放利改革”,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物质激励,意图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允许国企在生产计划、产品销售、资金使用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但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第二步是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主要目的是减少国家财政赤字,并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但是没有从根本解决国企自我约束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盲目扩大职工收入和在流程上的讨价还价倾向,引发了社会消费基金的膨胀;第三步是实行利改税改革。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把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改变国企在利润上缴方面讨价还价的做法。这三步并没有创造出国有企业成长的市场空间。第二阶段19871991,新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企业承包制改革。主要动机是借鉴农村承包制改革成功的经验,将其引入城市,希望通过建立微观利益和权利主体,使经营者对国有财产负起责任来。改革措施是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利润承包的方式,将经营权下放给企业。但是,仍然局限于行政粉拳下的框架内,没有约束只有激励,产生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行为。第三阶段1992至今,在市场经济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见咯i,也就是现代股份公司。4、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所有权虚置。即没有确认谁是唯一的国有财产的出资人,国有财产所有权多部门行使,。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虽然试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但是存在淡化所有者最终控制和强化“内部人控制”的危险,而且虽然成立了国资委,强调其以出资人身份享有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可是其与国企之间的代理链条较长,中间层次不规范或没有设立,国有资产法没有出台,所有所有权虚置依然存在。(2)国有股“一支独大”,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不足。一方面,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国家和法人的大股东地位难以动摇,使得小股东难以通过增加持股比例来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只能寻求从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获利。另一方面,中小股东也难以通过“以脚投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股票市场发育程度还不高,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严重缺陷。(3)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处置这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4)监事会监督不力。目前我国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同时存在,有关法规也没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各自的监督范围和责任,所有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5)公司接管市场的形成环境不理想。(6)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严重漏洞。(7)经理市场不健全。(8)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足。主要表现在:经营者收入水平偏低,激励形式比较单一;经营者的贡献、责任、风险与收益不对称;(9)经营者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主要是对考核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缺乏严格的监督,对激励措施关注过多,对惩罚相对不足。5、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创新(1)控股行为的规范化。首先适度降低控股股东比例,培育多元持股主体,实施股权多元化。其次建立控股股东失信惩戒制度,加强信息披露,鼓励小股东参与企业管理。最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质量。(2)董事会的健全和完善。一是董事会的选聘应该通过内部董事的选聘和外部董事选聘以保证董事选聘过程公开、公平和独立;二是考虑到我国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并存的情况下,应该通过法规严格界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范围;三是对于大型公司来说,应该设立专门委员会以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运作质量;四是对于董事和监事应该有相应的问责与激励机制;五是建立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并确保责任可言追究的体制,保证董事对国资委承担个人受托责任,对公司承担决策监控责任,在公司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国有独资公司应该重建和完善董事会。(3)经营者的选择和激励。一是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界定;二是经营者的市场选聘;三是经营者的激励。(4)信息披露。董事会的构成、独立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是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的。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绩效。成分、真实的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重要的方式。(5)党的作用及其与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交融。(6)完善国有企业公司的立法与执法。(六)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转移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1、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两种经济或部门:以示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部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个是存在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其特点是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因此工资水平也比较高。由于工农业部门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只要农业剩余劳动力继续存在而又无人为的障碍,农业剩余劳动力将有农村源源不断地流入现代工业部门。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利润,再扩大生产,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通过上述的不断循环往复,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传统的农业部门中,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提高,从而传统农业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慢慢消失。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状况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再到逐步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观念转变阶段。劳动者从主人转变为劳动力商品,工资从消费品分配手段转变为劳动力价格;二是19851991年,劳动力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第三阶段是1992年至今,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过这三个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大大推进,市场机制已经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化成都大约为60%以上。3、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专一的政策思路(1)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让各种生产要设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享有充分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2)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充分发挥城镇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创造更多的非农产品和完善市场,从而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3)继续发展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非农业经济。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可以再信贷、税收、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4)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特别是要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素质,为其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5)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淡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为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创造条件;(6)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七)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以及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1、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能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提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转型经济中政府的特殊职能转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经济结构转型,即从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型;二是指经济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转型。我国政府具备两大特殊:一是推动经济发展二是进行制度创新。两者关系是经济发展是目的,制度创新是手段和途径。3、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政策思路(1)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2)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3)强化市场监督职能。(4)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6)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7)价钱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8)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八)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1、国民经济核算的支出法是指一个国家的总支出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需求量的总和,因此总支出也就是总需求,总需求是指经济中所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四个部分,总需求是一年中上述四个部门需求的合计值。2、经济核算的收入法。也称增加值法。是指一个企业、一个产业部门销售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与他是用其他企业的产品而支付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它是衡量一个企业、产业在每个生产阶段上每个产品的增加值的尺度。3、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国民经济面临着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危险。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的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流通量都增长了30%左右。意味着通货膨胀预期开始形成,货币流通正在加速,国民经济面临着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危险。(2) 外贸环境面对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通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3)人民币升值压力渐大,近期海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喧嚣尘上。(4)房价居高不下,地产泡沫严重。非常态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推动房价产生了非常态的上涨。高房价的压力压迫引起了城市平民的抗议浪潮,挑战了社会稳定底线。( 5)国进民退现象的出现。各地国字号企业崛起,在一些地方的重组整合过程中,民营资本被逐渐挤出。(6) 经过经济刺激计划后,当前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尚不够均衡,私人投资活动总体还比较弱,反映到股市显得后劲不足。(7)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出在收入差距上,收入差距制约了消费的增长,使得中国经济过于依赖与投资。(8)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的不平衡情况继续存在,暴击GDP的持续平衡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即最终需求不足,由于内需不足就套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办法,用进出口顺差弥补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被动。(9)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解决。4、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政策思路(1)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是扩大消费,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正常,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2)在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贷款贴息的适用范围等。(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WTO的准则扩大市场准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等。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采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撑。(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出路(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政策带快需求。(7)多措并举,调控房地产市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增长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资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8)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要着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把事实西部大开发战略防战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势位置,给与特殊政策支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9)对外贸易,进口、出口并重。(10)扩大就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我刚或将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多项改革。继续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积极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企业薪酬试调查范围,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我、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和建筑总承包企业负责解决分包企业欠薪责任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推进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改革。(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1、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的概念既有量的内容也有质的规定。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变迁。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和复杂得很多,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推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党中央和国务院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发展不仅仅是制经济增长的单项突破,不是单指DGP的增长速度。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更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一方面努力促进并保护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自由竞争,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那些相对薄弱的的地方和弱势的群体提供更多的扶助,使得、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发展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2、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1)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2)从产业机构看,主要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3)从城乡和区域结构看,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4)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大,资源环境的月素日益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涉及到许多方面,上述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未来一个时期,这些结构性矛盾将更加凸显。不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保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