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会计研究动态文摘.docx

    • 资源ID:1647055       资源大小:117.04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会计研究动态文摘.docx

    会计研究动态(第14期)-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摘共81篇会计基本理论(9篇)4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4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4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5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6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7论资产计量7XBRL:一种多功能的工具(XBRL: A multitalented tool)8一项关于私人公司GAAP的调查(The Case for private company GAAP)8论法务会计发展误区与学科建设难点9会计准则与制度(8篇)10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10会计法的立法创新及其影响10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1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11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回顾、基本框架及其启示12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13会计商誉与经济商誉的差异研究14我国收益报告改革探讨15成本管理会计(1篇)16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16公司理财(13篇)17有效市场理论的思考兼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分歧17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起点的探讨17国内外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和启示18有控制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19中小高科技企业R&D融资问题探讨20公司相互持股与中国企业改革对发展条件、利弊影响及管制对策的分析20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1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2国际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23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24内幕交易的限制与分析师跟踪分析公司的动机24战略控股过程:目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影响研究25行业特征与资本结构研究26审计(9篇)27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27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27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28上市公司审计、财务困境与会计师事务所更迭基于20022003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28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29以组织发展与战略管理为背景的内部审计外包研究30审计技术革命与帕累托改进30注册会计师保证服务的发展与研究31同业复核日渐兴旺31会计教育(5篇)33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33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3试析会计教育改革34ERP实验教学改革探微35ERP模拟企业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2篇)37谈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协调37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失效的原因及其相关措施37会计盈余管理(5篇)39资本市场压力、披露频率导致的盈余/现金流量冲突和管理近视症39会计变更、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特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39盈余的预期管理与盈余管理40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41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42公司治理(10篇)44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44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44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在新兴市场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45独立董事说“不”有信息增加量吗46公司董事会的变脸47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经济学分析48中国上市公司CFO制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8论审计委员会效率之改进49募集资金变更与公司治理50财务视角下公司治理效率探析50业绩评价 预算与控制(9篇)52和谐监管浅论52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52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熵值分析53基于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之探讨53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54论财务监督制度化55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55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56契约激励、信息共享与供应链的动态协调57英文杂志目录58会计评论2005年第4期(The Accounting Review,April 2005 Issue)58会计视野2005年第6期(Accounting Horizons,June 2005 Issue)58会计师杂志2005年5月(Journal of accountancy, May 2005)58证券投资管理2005年第2期,总第31卷(The Journal Portfolio Management, Volume 31, No.2,2005)59文献索引(112条)60会计基本理论(9篇)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美国FASB首创的。1976年12月,FASB发出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中,首先正式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至今为止,美国名义上有七份概念公告,其实只有六份发挥作用。美国FASB的概念公告总体上来说,内容详细充分而且相当严谨,存在许多独创性,值得我国学习,具体表现为:(1)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供的信息及其质量特征。在SFAC NO.1中将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为向投资者提供评价未来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告提出了必须提供反映一个主体经济资源、义务、业主权益及其变动的信息和反映收益的信息。同时,该公告发展了财务会计,即财务报表被发展为财务报告。随后的SFAC NO.2提出了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具体来说主要有可比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2)第一次提出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定义。这一点主要体现在SFAC NO.3中,之所以要提出财务报表要素的目标就是为了计量,于是在SFAC NO.5中明确指出报表要素确认的几点标准。(3)发展了财务报告。在SFAC NO.1中提出了编制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包括附注、附表、董事长报告等其他财务报告的财务报告。SFAC NO.5中,不但从整体上提出了一整套财务报告,还为个别财务报告应反映的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做了简单而明确的规定。(4)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了四项基本的确认标准。SFAC NO.5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区别了几个重要的概念盈利、收益和全面收益。同时在确认方面提出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项基本的确认标准。但是财务概念框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完整、内在不一致以及含糊不清的问题,所以仍无法对会计和报告问题的解决提供所有必须的工具。最后,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完善会计目标不完整的缺点,不能只重视决策有用性而忽视受托责任,所以在信息质量特征中,对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应合理的权衡;其次,应将财务报表要素与账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账户体系是财务报表的基础,它们的信息是相互关联的;再次,在FASB概念公告中各要素之间的定义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定义中以未来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收入、费用要素的定义中却不能体现这一点;最后,概念公告应该把财务报告的列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否则整个概念框架不完整。总之,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运用于规范财务会计准则的一个新发展,瑕不掩瑜,优点和创性应该还是它的主流。(兰海涛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葛家澍 叶丰滢 陈秧秧 徐跃)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正当的会计行为是在合理的内在需求、有效外部约束和适当的会计行为目标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而异化的会计行为则源于行为需要和动机的扭曲、与之结合的外部环境以及不正当的会计行为目标。当外部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规范了会计行为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时,其会计行为往往是正当的,而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或制度执行被扭曲的情况下,会计行为则很可能会发生异化。作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分配权力和分配能力的对应是扼制会计行为异化的有效制度安排这一观点,指出这一制度安排只有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相结合,会计行为才能公平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要求,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作者在阐述分配权能对应-会计行为异化的控制问题中指出,企业可理解为利益分配与计量的一种制度装置,各要素所有者参与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取收益。会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适时地反映与控制,可有效地解决收益的分配与计量问题。在不当利益动机驱使下,企业契约的强势参与者很可能会利用会计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表现为会计行为的异化。在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框架中,分配权力与分配能力的对应是抑制会计行为异化的有效制度安排。通过分配权能之间的有效对应,可界定出各利益相关者的自主行动范围,使各参与者的个人行动受到其他参与者的激励约束和参与约束的制衡。如果各参与者的分配权能不相匹配,则制度安排的约束作用就会发生扭曲,会计行为就会发生异化。这里,分配权力是指企业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分配能力则指的是参与者影响会计界定与计量利益的客观能力。其次,在分配权能的权衡与对应中,作者提出,“共同治理”模式是最佳选择。在共同治理模式下,债权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和股东、管理者一样,都在企业中投入相关要素并创造价值,都相应的拥有分配权力。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权力,并给予相应的分配能力,就要求企业会计行为公平地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剩余索取权要求。最后,作者在对利益相关者分配权能对应的现实分析中强调,股东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内部人操纵会计利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侵吞国有资产等。债权人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提供虚假报表骗取贷款、过度进行利润分配等。管理者和员工的分配权能不对应很可能导致内部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舞弊手段攫取他人利益,进而导致会计行为发生异化。供应商和顾客的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企业迫于压力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对准则制定的游说或寻租。政府作为公共品资源提供者,其分配权能不对应导致的会计行为异化表现为企业的偷逃税款和地方政府指令下的财务报告舞弊等行为。可见,现代企业中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要素资源,以此获取收益,并通过对会计计量与分配过程的参与和影响,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正当利益。因此,在分配权能得到有效对应的制度安排下,会计行为就能够公平反映与计量各参与者的要素贡献与索取权要求,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或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邬娟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雷光勇 王玮)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从早期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制定的。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1)资产减值问题;(2)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3)将在未来导致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但其发生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负债问题。国际会计准许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是指“确定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特定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然而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实践来看,可以发现准则与概念框架,准则与准则之间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一致,一些重大的会计计量基本概念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主要体现在:(1)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应用的一些会计计量基础无法在概念框架中找到理论依据;(2)概念框架没有明确其规范的几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3)不利于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都在致力于解决财务会计中的计量问题:为会计计量提供概念基础,明确计量目标,提供评价标准;区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为公允价值提供应用指南。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对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的应用较为谨慎。作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可以对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逐步允许采用公允价值,以便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在现行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可以考虑我国的市场环境,吸收各界智慧,探讨我国会计计量改革的途径和方式。总的来说,我们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际上关于会计计量的理论、实务和准则规范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我国的会计计量实务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将来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中对会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指南进行规范奠定基础。(韩海文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5期,作者:陆建桥)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资产在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资产,才会衍生出费用、收入、负债等会计要素并且成为资本增加的主要来源。但从20世纪初以来,人们对资产的本质、定义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值得推敲的又一个会计理论问题。首先,作者简单回顾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考察。认为无论是用“取得成本”来表述资产,还是用“未来的经济利益”来定义资产,都各有其理由。即观察资产的角度不同,但又未能体现资产的本质。然后,作者联系经济学,对资产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企业资产的本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的结论,并且对资产做出如下定义:“资产是特定企业由于交易和事项(包括资本投入或退出的产权交易)以及交易虽未执行但在法律上不可更改的契约而取得或控制,而由企业配置和运用,旨在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经济流入)的经济资源。”。同时作者认为,资产具有各种特征,主要有提供未来服务的能力;有交换其他资产的能力,可以清偿负债;特别是可用来捕捉获利的机遇;还有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等等。最后,作者还指出了企业控制的经济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当前的企业资产还只是由企业配置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资产的定义与FASB和IASB所给出的最大的不同是:不把资源的取得限定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作者不同意把资产的一项主要特征能单独或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才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未来的现金净流入作为资产定义中的主题,更不同意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的说法。 (邹纯格整理自经济学动态 2005年5期,作者:葛家澍)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文章运用“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探讨”一文中建立的“原创”与“后继”标准,以会计研究23年来所发表的有关文章遵循研究规范的状况做出统计分析,试图对最近20年中国会计研究的成效作一个大致的描述。根据研究设计,作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原创性研究、继续性研究、争论性研究。通过一些统计数据反应了各领域文章数量及比例、创新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各类型原创分布情况。再通过假设检验及解释对“领域原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是会计理论创新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会对会计环境创新产生影响的结论。同时文章也反映了继续性研究、争论性研究分布情况和知识移植、方法移植的总体应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作者得出了关于20余年中国会计研究发展演进的一些初步结论。首先,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研究重心的转移,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转移;伴随研究重心的转移,创新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伴随学科的交叉趋势,创新方式有所转变;继续性研究与争论性研究具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其次,作者又指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由于没有找准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没有处理好“原创”与“接着说”的关系,缺少科学批判的传统,争论性不强,导致我国会计研究创新程度不高,知识移植和方法移植存在跟风现象。最后,作者提出了他们研究的不足之处:“科学论文”能否代表“科学研究活动”?“科学论文评价”能否代表“科学评价”?以会计研究(19802002)作为研究对象是否合适?如何处理科学评价的“延时性”与“时代性”?(邹纯格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作者:杨雄胜等)论资产计量由于会计学对资产本身以及会计目标认识的不同,会计上资产计量一直存在着成本与价值之争。文章作者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的本质、会计的目标等方面对资产计价进行了探讨,认为资产计量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首先,作者基于会计信息的两个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的观点以及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指出了在资产计量中成本计量的必要性。同时,作者认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资产也可以采用价值计量。其次,作者认为企业价值并不等于其全部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现值计量技术尽管在理论上已经突破,但是难以应用于所有资产,所以资产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外,作者提出,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特别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可作如下分类计量:对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可以采用价值计量,但对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采用成本计量。资产计量采用成本与价值并存的原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会计的“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双重目标。最后,作者指出在现行财务会计框架体系内,资产采用价值计量与现行成本计量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在符合以下条件下,资产可使用价值计量:(1)可以单独计量资产出售产生的现金流量;(2)资产的收入实现非常容易或有合同保障;(3)资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根据满足的不同条件选用现值、现行市价以及可实现净值作为资产价值计量的属性。在不符合上述条件时,成本则是其计价基础的现实选择。成本计量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计量两种,而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现行成本计量更多地应用于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 (邹纯格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 作者:黄中生)XBRL:一种多功能的工具(XBRL: A multitalented tool)XBRL可以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和其他商业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数据的灵活性,其运用会带来商业繁荣。文章介绍了XBRL的六大优点:(1)采用XBRL格式来披露预测信息将使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在信息使用者来看更加明显,易于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消除他们对公司管理者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的疑虑;(2)XBRL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加便捷,而且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可以帮助会计师整合不同的系统,实施和监管内部控制,为财务报告的编制作充分准备,降低与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有关的成本;(3)使用XBRL作为一种统一的标准将增进公司与监管者、投资者和其他外部实体之间的信息融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4)新SEC修正案规定,公众公司可以自愿提交用XBRL标识的信息,但是仍然必须用电子格式同时提交表格,从中可以显示XBRL如何提高报告质量及对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的有用性;(5)XBRL的使用有助于实现一套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和可实行的全球会计准则的目标,便于不同国家财务报告的比较。(6)使用XBRL可以降低研究成本,易于建立财务模型并进行公司间业绩和偿债能力的比较,可以在不需要额外披露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总之,XBRL可以使商业信息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受益,公司和政府机构等选择XBRL将会提高商业报告的质量。(孙志梅整理自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05年4月,作者:Colleen Sayther Cunningham)一项关于私人公司GAAP的调查(The Case for private company GAAP)近期AICPA资助的一项调查表明,一些GAAP的规定并不是特别相关和有助于私人公司来作出管理、信贷和投资决策的,因此制定私人公司GAAP是有必要的。但应确定由谁来制定该准则,如何来更好地建立准则来满足私人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以及如何尽快地实施。一种适用于特定用户的GAAP应该建立在特定的概念和会计的基础之上,以便能更好地满足那些不同于公众公司报告群体的私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不过,改变现有GAAP准则制定程序还需进一步讨论。该项研究表明,已经有更多的人支持私人公司采用特殊标准,50%以上的信贷者和投资者表达了这种观点。一位私人公司管理者认为GAAP所要求提供的信息对商业伙伴、借贷者等相关人士看来却鲜有价值。尽管总体而言,GAAP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一些规定却不具有相关性,是无用的。该调查清楚地表明GAAP在哪些地方可以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哪些地方不可以。一位银行的信贷官员建议以后的任务是与私人公司的银行、投资者、担保人、业主和监管者进行持续的沟通以使准则能提供满足他们各自需求的信息。该任务小组希望能建立并实施一套具有与公众公司GAAP相同高质量的私人公司准则,但有些计划上市的私人公司仍然愿意坚持遵循公众公司的GAAP。指导委员会支持该任务小组的调查结果和结论,表示愿与FASB和FAF一道研究制定一种恰当的实施办法来提高私人公司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孙志梅整理自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05年5月,作者:Robert Tie)论法务会计发展误区与学科建设难点法务会计学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作者拟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法务会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如何加强实务操作规范,提出具体意见。首先,法务会计认识误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误认为法务会计就是司法会计部门的会计;第二类,误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替代司法会计;第三类,误认为司法会计属于一般会计活动。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作者在后文作了论述。其次,当前法务会计在学科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科名称有争议。目前理论界有 “司法会计”、“司法审计”、“监察审计”等之称。但在国际上,“法务会计”概念比较成熟。所谓法务会计,就是“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对财务事项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关系进行解释与处理,并给法庭提供相关的证据,不管这些法庭是刑事方面的还是民事方面的。”美国会计师事务所设置的法务会计部门,主要内容有: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司法会计;债权债务理算会计;保险赔偿责任理算会计;海损事故理算会计;物价利得会计;社会福利保障会计。二是学科性质和地位不确定。从学科的角度看,法务会计是融会计与法学于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既可以是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也可以是法学前沿学科。而从实务角度看,法务会计归属法学更有利于它的发展。三是缺乏专门理论体系。作者认为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基础性学科,包括法务会计学概论;第二,职能性学科,如司法会计检查各论、司法会计鉴定各论;第三,部门性学科,如海难赔偿责任会计等。最后,法务会计实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一是法务会计确认难度大。其难点在于司法会计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功底,熟悉相关法律制度,而且还要具有一定会计执业判断能力。二是司法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难。国外一般采用鉴定人执业资格制度,中国尚没有真正形成司法会计鉴定人执业资格制度。三是司法会计鉴定与司法会计侦查缺乏独立办案机制。侦查与鉴定人员在行政隶属上分别属于侦查部门和司法技术鉴定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二者都是司法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分开。作者建议最好由检察机关领导司法会计侦察,由法院负责司法鉴定工作,以体现司法会计侦查工作与司法鉴定工作的独立性。四是多头鉴定的混乱与鉴定权威性缺失。作者认为应尽快建立“分级鉴定”和“三鉴终鉴”制度。五是缺乏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鉴定人承担责任不明。作者认为,应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其中包括对鉴定人错鉴追究责任。 (赵宇凌整理自财会通讯2005年5期,作者:郭强华)9会计准则与制度(8篇)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会计作为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活动,在经营、投资等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变迁是必然的。这一必然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原有制度要素内部的变化,特别是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促使原有的会计规范需要重新调整。其次,新的经济环境使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新制度带来的收益强烈的激励着利益相关者推动制度变迁。再者,国际环境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会计标准日益国际趋同化,促进了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会计制度,而且国际贸易摩擦,迫切需要得到会计制度的支持,而原有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最后,我国的制度变迁不但受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比如说我国虽加入了世贸组织,可是我国经济未真正的融入世界市场,目前我国是全球反倾销受害最重的国家,更需要会计制度支持以解决国际争端。正是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以通用性强的会计准则替代原有会计制度。但是,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会计准则推行基础薄弱,传统观念使会计准则的权威性降低,未能与会计法良好的衔接使会计准则法律依据不足等。由于种种问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使会计制度的形成与完善阻力重重,严重的影响了会计制度执行的效果。虽然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了重大趋势,会计制度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在这一趋势中,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应清楚的一点就:会计制度变迁正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双重力量平衡过程中的调节器,因此不能过于强调对他国经验的借鉴,这样可能贻误我国经贸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在会计制度变迁的制度博弈中取得主动地位。(兰海涛整理自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年第6期,作者:冯巧根)会计法的立法创新及其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颁布20的实践表明,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建立和发展的要求,促进了会计市场化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历史贡献有目共睹。这些经验应加以总结并在今后发扬光大。会计法中所体现的立法创新主要表现为:首先,会计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会计法的制定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突出会计立法的专业特色,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会计立法模式,特别强调统一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它以统一会计制度作为立法目标的实现基础,树立了会计专门法律的权威性,确立了对其它会计制度的统驭关系。其次,会计法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会计法从宏观上全面而系统地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种会计行为,并把立法的约束对象扩大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类经济单位。而从微观层面上对各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各重要监督环节作出规定,把会计监督规范与会计核算规范统一起来,把会计法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再次,会计法与宪法以及历年来的宪法修正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规范的定位面方面把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纳入规制范围,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保障与维护问题,对宪法及宪法修正案中保障财产所有者合法权益的精神始终进一步细化,增强了法律处治力度,并具体明确了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最后,会计法促进了我国会计理论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宪法在立法创新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涉及到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计法把我国的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它在会计范围以外所形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会计法已成为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丰碑,它的立法创新特色在世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在会计立法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继续发展重要作用,并促进会计的国际协调。(兰海涛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作者:郭道扬)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是围绕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加工、生成、审计、披露和使用而形成的整合性的制度安排。研究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无疑会得出一些对我国相关改革的有益启示。作者以俄罗斯、匈牙利、捷克为例,介绍了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及其改革,并给出了如下几点启示:1.经济转型国家一般都面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因而加强投资者保护、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建立、健全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也是其中核心之一。事实证明,较早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的国家,如捷克、波兰,其经济转型较平稳,且效率高。而一些操之过急,在转型初期相关法规和监管出现真空和漏洞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其经济效果就不理想。2.俄罗斯对美国式的公司法、证券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移植并不成功,说明经济转型国家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做法的同时,必须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3.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但严格的执行也必不可少。经济转型国家普遍存在执行机制不健全、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经济转型和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改革的实际效果。4.经济转型国家都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宏观经济管理经历。应正确处理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以投资者保护导向取代宏观管理导向;政府应适度监管,同时注意积极发展行业协会、民间机构及中介组织,以发挥其在监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刘文强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5期,作者:方红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该文以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为背景,报告了作者就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法律责任相关问题对不同群体问卷调查的结果。该问卷的调查期为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调查对象为多个省市的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人员、CPA、执业律师和政法院校师生、银行管理人员、证券监管部门人员,有效问卷为192份。作者分析了该问卷中涉及的五类问题的调查结果: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关于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法律界、监管人员认为其有一定用处,而银行管理人员和CPA对其评价较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的评价都在基本可信级以下。2.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每个群体中主张财务报告结果理性的人数都最多,总体达61.5,超过持程序理性观念的人数。3.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及其治理:最主要原因依次是:公司治理不完善、监管部门对虚假陈述惩罚不力、发行上市制度不完善、会计准则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民事诉讼制度、国有股一股独大。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措施依次是:加大对虚假陈述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公司治理、完善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规则、完善CPA执业环境、健全公司内控制度。4.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主体:依次是董事长、经理、CPA、财务主管、控股股东、一般董事,也有人认为应包括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5.规定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的评价:规定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一定作用。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前置程序不尽合理。3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当采用集团诉讼方式。42.7的调查对象认为对因果关系的认定不尽合理。作者最后得出该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1.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是确定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前提。在认定时,既需要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又必须考虑会计职业的特点,专业标准应成为认定虚假财务报告的基本依据。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责任机制不健全是我国虚假财务报告泛滥的两个重要原因。为此,应通过建立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等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应加强资本市场会计监管,加大对虚假陈述的处罚力度。3.我国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制度应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避免人为设置过高的诉讼门槛,完善诉讼程序;防止滥诉,保护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正当权益。(刘文强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作者:李明辉 曲晓辉)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回顾、基本框架及其启示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是由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发布的适用于公共部门的会计和财务报告标准。IPSASs的发展分两个阶段:1986成立后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准则体系框架的构建阶段;从1996年开始,是准则的制定阶段。文章接下来对IPSASs的基本框架做了介绍。1.报告目标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对资源分配做出决策和评价决策的有关主体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此外,还应当反映主体对受托资源的经管责任。其以决策用有用性为首要目标,反映受托责任为次一级目标。2.会计核算基础当前各国政府会计采用的核算基础可分为4种模式,即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IPSASs采用的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因为它能更好地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3.财务报告主体财务报告的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可以是作为政府一部分的主体,也可以是政府整体。确定报告主体的方法主要有基金授权分配法、法律主体法、政治受托责任法和控制法四种方法。4.会计要素的分类、定义、确认和计量(加点处为与IASB中相关规定的差异)(1)资产,是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主体控制的、预计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流入主体的资源。(2)负债,是主体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计将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资源流出主体。(3)净资产/权益,是主体的资产扣除所有负债后的剩余权益。(4)收入,是导致报告其净资产/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总流入,但不包括与所有者投入相关的净资产/权益增加。(5)费用,是在报告期间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减少,表现为导致净资产/权益减少的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但不包括与分配给所有者相关的权益减少。(6)所有者投入保全调整, IPSASs未对其进行界定,但可以看出与IASB框架中“资本保全调整”要素相类似。有关各要素的确认标准体现在21项准则的具体规定中,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5.财务报表的列报财务报表应当提供有关主体资产、负债、净资产/权益、收入、费用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还需要反映资源的获得和使用是否与法定认可的预算相一致的信息。综上对IPSASs介绍,对我国开展公共部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的制定有以下几点启示:理论研究先行,标准制定在后;公共部门会计改革要稳步推进,逐渐采用权责发生制;报告主体的确立和控制概念的界定具有重要地位。 (杨珊珊整理自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作者:李红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与解释机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和提供是一个长链条、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不能仅仅把财务报告的出口和终点放在经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上,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该文就是旨在研究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分析和解释机制。它是从经过公众公司权利机构批准的已审计财务报告产生以后,直到以投资者为代表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使用之前这个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作者首先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在整个架构中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探究,然后从披露规则和披露过程两个方面探讨披露机制的具体内容。在披露机制的理论剖析中,作者指出,考虑到成本和效率,采用公开披露不仅改变了公司财务报告的沟通模

    注意事项

    本文(会计研究动态文摘.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