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经济学课件.ppt

    • 资源ID:1608305       资源大小:2.04M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经济学课件.ppt

    产业经济学,第十一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本章主要内容,1,产业布局基本理论,2,3,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集群,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一、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产业布局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产业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二、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产业布局区位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圈层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农业经营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料件,还必须把运输因素考虑进去。,杜能分析“孤立国”内,如何分布农业才能从一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他认为,利润是农产品价格(P)、农业生产成本(C)和农产品运往市场(T)的函数,即P(C+T)。他用此公式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分界线,并将孤立国划分成6个围绕城市中心呈向心环带的农业圈层,每一圈都有特定的农作制度,这即是“杜能圈”解(见图111)。,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副题为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德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著于1826年(出版年)。1842年再版时定为第一卷。1850年又发表了孤立国第二卷,副题为论合乎自然的工资及其与利率和地租的关系。现被视为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开篇之作。,图111 杜能圈模式图,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农业圈层是:(1)自由农作圈(提供鲜菜、牛奶等);(2)林业圈(提供薪炭);(3)轮作农业圈(主要提供谷物,谷物与饲料作物轮作);(4)谷草轮作圈(提供谷物为主、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是圈层中面积最大的一个);(5)三圃式轮作圈(提供畜产品为主,1/3土地种燕麦,1/3种稞麦,1/3土地休闲);(6)畜牧圈(大量土地牧放或种植牧草)。,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三个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力区位法则、集聚法则,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他第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是现代工业区位的奠基人。他在德国的影响实际上不仅仅在区位论方面的贡献,更多的是作为社会学家和政治家所赢得的。,(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1贸易边界区位理论费特费特认为,任何工业企业或贸易中心,其竞争力都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区域的大小。但最根本的是,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这两种费用的高低与市场区域大小呈反比。费特假定有A、B两个生产地,利用等费线方法,可以得出两产地贸易范围(见图113)。,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3 费特的贸易区边界,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贝蒂俄林,3.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见图114)。,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4 中心地理论模式,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第一种,在各种市场区的集结点,随着总需求的滚动增大,逐步成长为一个大城市,而且所有市场网又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见图115)。,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5 三层市场网络,第二种,大城市形成后,交通线将发挥重要作用。距离交通线近的扇面条件有利,距离交通线远的扇面不利,工商业配置大为减少,这就形成了近郊经济密度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从而构成一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经济景观(见图116)。,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图116 经济景观,(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又经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当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是16所世界知名学府的名誉学位获得者,曾先后赴20多所大学讲学,是美国国家科学等学术团体的会员,曾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社会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杰出研究员。,尔伯特赫希曼,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点轴布局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该理论将区域经济看成是由“点”和“轴”构成的网络体系。“点”是指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心地域或主导产业,“轴”指将各中心地域或产业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3梯度发展理论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地区支柱产业或战略产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而战略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该地区的经济一般是较为发达的;而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已经是衰退产业时,这一地区的经济一定比较落后。梯度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4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提出的。在后起家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吸引了大量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入,使发达地区的经济得以更快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发达地区的产业集中超过一定限度时,通常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现象。这时发达地区的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从而给不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机遇。产业地区发展战略:非均衡均衡,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纲纳缪达尔(Karl Gunnar Myrdal,1898-1987),瑞典人,是瑞典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以及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纲纳缪达尔由于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进行的精辟分析,1974年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一起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的含义:“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三、产业集群理论,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1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的好处在于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即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2韦伯的集群经济理论费用最小的区位是最好的区位,而聚集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3.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克鲁格曼从生产、技术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成因,即专业化劳动集中、辅助工业聚集和知识信息交流频繁。他认为如果在某一地区形成集聚就会使生产函数优于分散生产时的生产函数,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教授(professor of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Princeton University)。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目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4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竞争优势理论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有四个基本因素构成:(1)生产因素条件,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2)需求条件,即本地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3)相关的支撑产业,即该国是否具备该产业的支援产业或相关产业;(4)厂商的结构、战略与竞争,即决定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四、环境学、生态学理论,如何在产业布局与优化过程中,充分满足和适应环境承载力的基础性需求,促进产业布局生态化,实现和谐发展,成为许多产业布局理论的重要内容。,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1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可以理解为某一区域环境在某一特定时期维持某种环境状态条件下所能提供的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2产业生态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的理论认为,合理的产业布局要使各产业的地域聚集在结构上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各产业主体间相生相克的局面,使产业集聚群落里每个单位都占据一定位置,具有特定作用,各产业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协同进化的局面。,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一、传统视角下的影响因素,(一)自然因素1自然条件、2自然资源(二)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3资本的供给,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三)社会因素1经济区位2人口3社会历史因素(四)技术因素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2加工技术3运输技术4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二、现代视角下的影响因素,(一)知识经济(二)经济全球化(三)新区位因素,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1.英国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2.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3.印度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第三节 集群化:产业布局的新发展,二、中国产业布局集群化的基本原则,1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产业布局要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从而在专业分工合作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以此来促进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提升。2突出生态效率的原则产业布局遵循生态效率的原则,就是在不损害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第三节 集群化:产业布局的新发展,3追求有序的均衡协调发展原则产业区位选择要根据不同产业对区位因素的要求和不同区位所具备的区位因素优势,分层次有序布局产业区位,实现非均衡协调发展。4培育新区位因素的原则注重新型区位因素的培育,保持和提升区域对产业的吸引力。,第三节 集群化:产业布局的新发展,三、中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一)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1.创新型集群2.低成本型集群(二)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策干预实施集群政策的功能目标包括三个方面:解决集群市场失灵问题;解决集群系统失灵问题;优化集群动力机制,改善集群环境。 (三)促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1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促进集群创新,第三节 集群化:产业布局的新发展,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经济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