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doc

    • 资源ID:1600415       资源大小:316.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doc

    小学高年段数学“前体验”活动课例开发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一、课题简介课题由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因素导致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经验积累较少,表象模糊或缺失,在课堂上很难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造成学生“学不会、学不透”,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数学太难,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解决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需要在课前为学生积累学习数学所必须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相关数学生活经验缺失、表象模糊,而课堂受时空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体验,造成学生“学不通、学不透、学不会”,加重了教师课后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开展本课题研究,为学生在课前解决生活经验缺失、表象模糊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时空限制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题界定:“前体验”活动:“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也指亲身经历。“前体验”活动指为增加对理解性学习的支撑,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的数学活动。“前体验”活动以充实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为目的,以能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好经验、表象储备的素材为内容,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 “前体验”活动不是前置性学习,而是为学生补充和丰富相关的经验和表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地经历课堂学习过程,轻松地理解和建构新知而开展的数学活动。是为促进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其本身是独立完整的。无论有还是没有前体验活动,课堂教学本身都是独立而完整的。研究目标:1、通过对高年段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多方位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理性的思考.2、通过小学数学“前体验”活动课例开发的理性思考,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研究内容:1、通过对高年段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多方位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理性的思考。2、开发小学高年段数学“前体验”活动课例。 3、利用早读、午习及每周学生选修的活动课开展“前体验”活动。在课堂上充分使用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学生的经验二、课题研究情况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为了课题研究能够有针对性,有效的开展,我与“前体验”团队的成员们利用文献法学习理论,收集并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依托理论、借鉴经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和方法的指导。但是国内外对于“前体验”的研究相关文献少之又少,所为我们只能在相近理论中寻求方法的指导。2、利用调查研究法捕捉实验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制定高年段学生数学生活经验及学习困难原因的调查问卷学生版与教师版,掌握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理性的思考。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习惯等。利用课间等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以了解学生的表象经验的积累程度,例如:几个苹果大约重2斤(1千克),如果是经常随父母买菜的孩子更有可能描述哪些物体可能重两斤。我校规模相对较少,在调查问卷的时候采样人数也较少,这对结果的分析可能存在误差。但大体能够得知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情况。3、利用行动研究法开发小学高年段数学“前体验”活动课例每个年级的数学老师为一组基于对教材的充分解读下先开发本年级前体验课例,然后利用早读、午习及每周学生选修的活动课开展“前体验”活动,全体老师参与听课、讨论、修改、再上课,最后整理出成熟的课例。开发好的课例还要进行对比实验,以同年级两个条件相仿班级为实验班,一个班上前体验课,一个班不上。然后在两个班上正课,对比观察两个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知识掌握情况。以此研究前体验活动的效果。在此举其中一例加以说明: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由本校李书记执教前体验活动:照葫芦画瓢,这是认识周长一课的前体验活动。我执教认识周长正课,从上课效果来看上过前体验班级的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明显优于另一个班。开展“前体验”活动,在课堂上充分使用生活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了学生的经验。三、课题研究成果1、理论成果(1)形成“小学高年段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见附件)(2)我们认为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不会主要在于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因素导致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经验积累较少,表象模糊或缺失,在课堂上很难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造成学生“学不会、学不透”,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数学太难,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3)论文:小学数学“前体验”活动的内涵及实施步骤(见附件)2、实践成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数学活动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平时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课外,班级数学擂台赛中他们敢于争辩;编写“数学小报”时又能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践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数学日记写得有板有眼而富有个性如今大部分学生不仅乐意学习数学,而且知道怎样学习数学。2015年12月,我们班的张劲同学就手数学活动启发,到菜场买了很多毛豆回家研究啦,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研究出买毛豆划算还是买毛豆米划算呢。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南京市数学与生活评比二等奖。同年,张尤志成也获得了南京市数学与生活评比二等奖。通过“前体验”活动的开展,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前体验”活动的课堂,利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时间内,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课题研究中,大家养成了常研究、常反思、常总结的习惯,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课后能积极地反思、分析得失,收集教学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在反思大家逐步提高。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年限不长,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致使研究的理论部分缺乏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缺乏将实践上升至理论层面的理论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广泛地指导教学实践。2、如何处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探究活动之间的矛盾?在研究活动中,学生进入角色后有些时候我为了急于完成预设的进程,在学生竞犹未尽时只好停止研究活动,这样就制约了探究的深入开展。有时候也会出现活动过度的情况,在活动中,学生往往表现的过于兴奋,会导致学生“为活动而活动”,忽视了数学思维活动,经验的积累,活动也就成 “玩”了。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5、依托教师博客 共享研究成果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附件:小学高年段数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体验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或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教育家杜威说过:“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都来自于体验,但不等于说所有的体验都具有教育性的”。“前体验”活动是一种在课前开展的体验学习,以充实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为目的,以能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好经验、表象储备的素材为内容,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前体验”活动在充实学生经验、表象储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缺少,学习数学存在诸多困难。针对这一现象,特制定了调查问卷,了解小学高年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困难原因。掌握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理性的思考。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五年级(1)(4)班、六年级(2)(3)班104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卷85份。围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困难原因设计了10个选择题,另外用谈话的方式对一些突出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三、调查数据及调查数据分析1.你对数学学科有何认识?(   )(可多选)A、数学有用 45.88%     B、数学训练思维 75.29%  C、数学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68.24% D、数学没有多大用处 2.35% 2.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   )A、没有9.41%    B、偶尔有31.76%   C、经常有35.29%    D、有过,感觉不明显24.71%3.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A的看第4题,答C的看第5题)A、非常喜欢40.00%   B、比较喜欢52.94%   C、一直不喜欢7.06%4.你喜欢学习数学的原因可能是( )(可多选)A、我喜欢数学老师24.71%    B、我数学成绩好5.88%    C、觉得数学很有趣71.76%     D、其他_4.70%5.你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原因可能是( )(可多选)A、上课听不懂66.67%     B、数学太难66.67%C、觉得数学没有趣66.67%     D、其他 66.67%  6.在数学课上你喜欢( )A、先看书后听老师讲解21.18%     B、听老师讲47.06%     C、主要由自己看书、做题目8.23%   D、同学交流讨论23.53%7.喜欢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吗?( )A、是 71.76% B、不是28.23%8.你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吗?( )A、是85.88% B、不是14.12%9、你们班课堂上进行数学活动的次数多吗?( )A、每课都有5.88% B、偶尔有88.24% C、没有5.88%   11.你认为哪种方式能让你更好的理解知识( )A、老师讲解51.76% B、动手操作、合作探究47.06% C、自己看书学习4.71%4、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回收的85份问卷逐次统计,从问卷中问题1可以看出当前本校学生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比较充分,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有用,能训练思维及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老师教学的动力。问题2可以看出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但从比例分配来说,这种喜悦的感觉不是太强烈。问题3、4、5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这部分同学中多数因为上课听不懂、数学太难或觉得数学没有趣,占66.67%。从问题6与问题7、8、9、10题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数学活动,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觉得数学活动、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但是问题6中喜欢听老师讲的占47.06,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老师讲解。这和我们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关。从本次调查中我们看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比较大的,大部分学生还是乐于参与其中。我们老师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实学生经验、表象储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生活经验、表象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思维迟缓甚至完全跟不上。开展本课题研究,通过课前有效的活动,系统地帮助学生在课前积累必要生活经验和表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2.突破数学课堂的时空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相关数学生活经验缺失、表象模糊,而课堂受时空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体验,造成学生“学不通、学不透、学不会”,加重了教师课后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开展本课题研究,为学生在课前解决生活经验缺失、表象模糊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时空限制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3.突破学校数学教学瓶颈,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化实施是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本课题研究是针对本校的校情、教情、学情,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经验和表象缺失的瓶颈问题,开发校本课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实现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最优化实施。小学数学“前体验”活动的内涵及其实施步骤摘要:“前体验”活动:指为增加对理解性学习的支撑,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的数学活动。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教科书认识圆 李国辉.李正伟.韦传翠.王荣. “前体验活动”教学实例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10).42-43这一单元的“前体验”活动为例,浅谈数学“前体验”活动的内涵及实施步骤,认为应该从以下步骤开展“前体验“活动:结合知识体系,设定合理目标;设计体验情境,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 让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真正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冥想回顾过程,反省内化提升经验;课后整理总结,开展反思与评价。关键词 :“前体验”活动 ;内涵; 实施步骤 体验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或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教育家杜威说过:“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都来自于体验,但不等于说所有的体验都具有教育性的”。 “前体验”活动是一种在课前开展的体验学习,以充实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为目的,以能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好经验、表象储备的素材为内容,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前体验”活动在充实学生经验、表象储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体验”活动的开展将是我校全体数学老师不懈努力的方向,正如勒温的那句名言没有什么比实践更好的理论。一、“前体验”活动的内涵探讨“前体验”活动的内涵,有必要对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进行梳理。国内对“前体验”活动的研究未见报道,类似研究主要有:前置性学习、先学后教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指向课堂内容的提前学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负担。日本高度重视数学活动,小学、初中阶段的总体目标都是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有关数量、图形等知识和技能,培养有关能力和态度,还比较多地增加了小学和初中的阶段数学教学的课时,小学由869课时增加到1011课时,初中由315课时增加到385课时,充分保证活动的时间。我国新课标确立了数学活动的地位,但在容量和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没有课时的保障,学生在课堂参与活动的时间很难保障。基于此,我校开展数学“前体验”活动,有助于解决学生数学活动的时间和内容问题。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表象。在全校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前体验”活动的开展,小学数学“前体验”活动的内涵也慢慢清晰。“前体验”活动:指为增加对理解性学习的支撑,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的数学活动。“前体验”活动以充实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为目的,以能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好经验、表象储备的素材为内容,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 “前体验”活动不是前置性学习,而是为学生补充和丰富相关的经验和表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地经历课堂学习过程,轻松地理解和建构新知而开展的数学活动。是为促进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其本身是独立完整的。无论有没有前体验活动,课堂教学本身都是独立而完整的。“前体验”活动不是每节新课前都需要开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一个单元的教学有时只需一两次即可,活动的时间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确定,通常10分钟左右。因此,“前体验”活动不需要在课表中增加专门的课时,可利用每周学生选修活动课开展。二、开展“前体验”活动的一般步骤1结合知识体系,设定合理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预期要达到的成果,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是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是评价教学的基本标尺。教学目标设置统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而小学数学“前体验”活动首先是活动的,重在过程的体验,以充实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数学教师应该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地看待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运用。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找准切入点,设定合理的“前体验”活动目标。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圆一单元,这一单元内容第一部分安排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奥运五环,杯子是圆的,电风扇是圆的,碗口是圆的等等。学生对于圆并不陌生,但这种“不陌生”仅仅停留在“这个物体形状是圆的”层面,对于圆的基本特征还缺乏感性认识,缺乏体验,缺乏图形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如半径定义中“圆上任意一点”的理解,学生是依据自己的空间想象完成的,因为探究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画好的圆形,没有直观的点。所以在认识圆这单元前可设计前体验活动,以完整经历操作活动,感受“圆上点”的存在及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这一本质特征为目标。这一目标可操作性强容易接受,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操作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要求,能使每位学生都有的放矢。再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应用广角中有一题:记录日期3月31日6月30日电表读数/千瓦·时16241810张大爷家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学生的典型错误:(16241810)÷31144.67(千瓦·时)对于这类错误,有两个原因:一、学生对于电表读数不理解,生活中学生很少能见到电表,对于电表读数是什么及电表是如何记录用电度数的也自然是不了解。二、生活常识的缺失,计算结果为1144.67千瓦·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144.67度电)作为一般家庭,一个月用电一千多度是很少见的,学生对于自己家每个月的用电量缺少认识,也就没有每个月基本用电多少的常识,所以计算出张大爷每月用电一千多度电也很难跟生活常识联系检验自己结果的对错了。对于这方面经验的断层,开展电表度数我来读的“前体验”活动,目标很明确:通过模拟家庭用电活动,认识电表,体验电表工作原理。可让学生收集自己家电费收据,在小组内交流用电情况。教师准备电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转动电表,模拟电表计数过程,充分体验电表工作原理,研究电表读数。这样的活动即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像上面一题也便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2.设计体验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场”。经验本身只是感性认识,来源于特定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印上了具体的环境、时间、主体、客体等因素的烙印。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设置数学活动体验情境既要紧扣活动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靠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又要具有较丰富的数学信息,形式尽可能地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想办法去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并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数学经验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却高于日常经验,是人们的“数学现实”最贴近现实的部分。“前体验“活动应为学生创建一个贴近现实的体验情境,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才能从情境中引发出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渐渐突显。如认识圆的前体验活动,这一活动可以从游戏情境引入:教师导入:很多人都玩过套圈游戏,你见过几个人同时玩套圈游戏吗?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课件出示场景图,要求四个小朋友按照场景图站好。游戏结束有小朋友有异议了:这样不公平。游戏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认识矛盾,引发思考:为什么这样站不公平?怎样站才公平?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场”,让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初步感知“到中心点距离相等”这一重要特征,为下一步操作活动做好准备。3让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真正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亲身感受对于数学体验的形成有特殊意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可由教师传授,也不能被移植,只能由学生亲身经历而引发,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认识圆这单元中,教师教授何为半径时交给学生“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虽然学生看到了圆但不能体会“圆上的点”,所以对于半径的理解及“一中同长”也只能是接受并记忆。套圈游戏,是浅层次的以眼观之,还需要经历物质化的操作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圆上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加里培林认为,物质化的形式是学生最易理解、最方便的。以点代替人物,以十字交叉点代替物体的位置,怎样站公平便抽象成“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了,这样的物质化活动形式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物质化的操作活动,获得“一中同长”这一数学经验,还需要连续的跟进活动画一画:学习单给出带刻度的十字图,学生在学习单上,帮四个小朋友分别选一个位置,让套圈游戏公平。借助带刻度的十字图学生很容易通过数格子找到并标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点,把游戏中的体验延续到纸上来,进一步体验感知“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特征。这其实也是把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经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过度。选的过程让学生对“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操作模型。找一找:第一层次设计一个小朋友加入游戏,让学生在图中给这位小朋友找一个位置并标上圆点,标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找到这个点的。学生在找第五个点的过程中思维便在悄悄的活动着,学生要为第五位学生找到一个点,并且这个点离中心点的距离要和其它点一样长,学生势必要测量其它点离中心点的距离,然后想办法找到等距离的点,这是从“数一数”到“量一量”的跳跃。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建立画出的点都是“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表象。第二层次设计全班同学(28人)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在图中用小圆点标出全班同学。在第一层次的活动中学生已经熟悉操作流程,获得了动觉经验的过程,能很快的描出各点。在描点的过程中其实也体会了这些点的特点,并能自然观察到这些点形成的图形近似一个圆形。课后可以再拓展,更多的小朋友参加游戏,则图上的点便越来越多,点的集合形成的图形便更接近圆形。这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说一说: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操作的过程,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对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描述,是数学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措施,用语言描述数学活动,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发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用语言描述也使活动方式在直觉水平上得到概括,使活动方式具有稳定性,并为活动内容内化成数学经验创造条件。通过分步画出几十个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可以形成近似的圆形的操作活动将“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和圆的定义结合起来认知,既能具体感受“圆上点的存在,又能有助于半径、直径等特征的理解,体验半径和圆的形成过程。充分经历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积累了学习平面图形的经验,形成“以点围面”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冥想回顾过程,反省内化提升经验当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想“前体验”活动过程,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反思,去粗取精,丰富原来的经验。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经验的体验,也可以发挥经验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使积累起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用,并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直观。在认识圆这节体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我们标出的这些点有什么共同点,将我们标出的这些点连起来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在回想的过程中再次加深“圆是到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表象的记忆。5.课后整理总结,开展反思与评价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只能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水平上。因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一节“前体验”活动课结束,教师应收集学生课堂作业纸,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反思活动目标的完成程度,反思学生活动过程体验的程度,反思如何利用“前体验”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迁移和学习。在反思中还要整理课例,反思结果,以改进“前体验”活动,形成成熟的“前体验”活动课例,还要开展课题研究,以便日后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前体验”活动。通过课前有效的活动,系统地帮助学生在课前积累必要生活经验和表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体验、经历学习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参考文献1 李国辉.李正伟.韦传翠.王荣.“前体验活动”教学实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10):40-43.2 林长龙.董刚.“前体验活动”教学探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10):37.3 单肖天.景敏.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5):41-44.4 仲秀英.数学活动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9,(4):23-26.5 黄翔.童莉.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 教材·教法,2008, 40-43.6 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6.7 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45.8 徐建文.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4,(4):5-8.9 马文杰.鲍建生.论“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特征J.数学通报,2013,(9):7.10朱水萍.体验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审思J.中国成人教育·教学论,2008,10.

    注意事项

    本文(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