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课件.pptx

    • 资源ID:1596539       资源大小:1,004.80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课件.pptx

    本章主要内容,事故现场与现场勘查 交通事故技术分析 事故处理 事故档案与统计报表,第一节 事故现场与现场勘查,一、事故现场 1事故现场的定义 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伤亡人员以及与事故有关的物品、痕迹等所处的路段或地点等空间场所。 2事故现场分类 (1)原始现场 是指没有遭到任何改变和破坏的现场。原始现场保留着与事故过程一一对应的各种变化形态,能真实地反映出事故的细节和后果,是分析事故过程和原因的最有力依据。,一、事故现场,(2)变动现场 也叫移动现场,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到现场勘查前,由于自然的和人为非故意的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部分地或全部地受到变动的现场。通常引起现场变动的原因有: 抢救伤员或排险 保护不当 自然破坏 特殊情况 其他原因,一、事故现场,(3)伪造现场是指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为了毁灭证据、逃避罪责或达到嫁祸于人的目的,有意加以改变或布置的现场。(4)逃逸现场是指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驾车逃逸而导致变动的现场。 (5)恢复现场是指根据有关证据材料重新布置的现场,恢复的原因有: 从实际事故现场撤出后,为满足事故分析或复查案件的需要,以原现场勘查记录为依据重新布置的现场。 在事故现场正常变动后,为确认事故情况,根据目击者和当事人的指定,恢复其原有形态。,二、勘查的内容及程序,1现场勘查的含义 现场勘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得到的结果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的工作。现场勘查的目的主要是采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为事故责任认定准备证据;其次是查明引起事故的原因;另外,通过现场勘查,还可获取第一手事故调查资料,为更深入的事故分析、车辆设计及交通工程的技术研究提供素材。,2.现场勘查内容时间调查 空间调查 身心调查 后果调查 车辆与交通环境调查,二、勘查的内容及程序,3.现场勘查程序现场勘查程序主要有:尽快赶赴事故现场,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现场,现场勘查,确定并监护当事人,询问当事人和调查证人,现场复核,处理现场遗留物,恢复交通。,二、勘查的内容及程序,现场勘查程序图,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勘查方法:顺序调查 从中心(接触点)向外围调查从外围向中心调查 分片、分段的调查从最容易受破坏的地方开始调查,三、现场勘查的方法,四、现场勘查项目,(一)痕迹检验 事故痕迹是指事故发生前后,留在现场的各种印记和印痕。大体上分为路面痕迹、车体痕迹、物体痕迹及散落物等。 1.路面痕迹 路面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现场路面上的轮胎痕迹和搓划痕迹。 轮胎痕迹 胎印 制动印迹 侧滑印 搓划痕迹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车上某些坚硬机件可能被撞脱落,这些机件在着地后搓划路面时留下的痕迹,称之为搓划痕迹。,2车体痕迹车辆与其它交通元素或物体发生冲突时,常会在车身上留下各种类型的痕迹。主要有呈凹陷状、断裂状或分离状的碰撞痕迹及呈长条状、片状的刮擦痕迹等。3物体痕迹与散落物当车辆与某些障碍物,如树木、电杆等碰撞时,会在被撞物体上留下痕迹或是被撞物体折断、飞出。散落物是指车辆在碰撞损坏过程中脱落到地面上的碎片、泥土、水滴、油滴等。这些散落物原来和车辆一起运行,在碰撞过程中从车上脱落被抛射出来,散落于车辆前方某处。,四、现场勘查项目,(二)车辆检验1载货和乘员情况包括乘员人数、乘坐位置、货物的种类与重量、安放位置及捆绑固定情况等。2操纵机构运用情况包括所使用的变速器的档位,驻车制动器操纵杆所处的位置,点火开关、转向灯开关及其它电器开关的位置等。3安全装置技术状况重点检查车辆的制动、转向、悬架、轮胎、灯光、后视镜及其它附属安全设备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合乎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定,对事故的形成有无影响。,四、现场勘查项目,4车辆结构特征根据案情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记录下车辆的外廓尺寸、轮距、轴距、轮胎型号、最小转弯半径等参数。5车辆使用性能包括车辆肇事时的加、减速性能,汽车通过弯道而不产生侧滑和侧翻的最高行驶速度等。6车辆破损情况记录下破损部位的名称、位置、形态、程度及破损原因等。在检查断裂的转向拉杆等金属构件时,应注意分析是断裂诱发事故,还是事故造成断裂。,四、现场勘查项目,(三) 道路鉴定检测内容包括道路几何参数与路面附着系数的测量与测定,路面障碍物类型、尺寸和位置的确定,以及现场交通设施调查等。(四)当事人身体状况检查主要检查当事人是否酒后驾车,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及其疲劳程度,在事故前是否服用过某些药物等。(五)人体伤害鉴定 当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对其损伤进行检验,查明伤害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和颜色,损伤类型、特征与致伤物及伤残程度,致命部位及致死原因等,并写出鉴定结论。,四、现场勘查项目,五、现场勘查纪录,(一)现场摄影 现场摄影可细致地、真实地反映事故现场情况,并把与事故有关的、不便提取的、用文字及绘图难以表达的痕迹和散落物等物证,迅速、准确、清楚地记录下来,为分析研究和处理事故提供有力证据。1.现场摄影的分类方位摄影概览摄影 中心摄影 细目摄影宣传摄影,五、现场勘查纪录,2现场摄影的基本方法相向拍摄法 十字交叉拍摄法 平行连续和回转连续拍摄法 平行连续拍摄法是从数点拍摄现场,每个摄影地点必须与被摄对象有着相等的距离,而且必须平行。这种方法适用于直线路段上的事故现场。回转连续拍摄法是将相机固定在一个地方,只转动相机角度进行分段拍照,这种方法适用于弯度较大的弯道路段上的现场。,五、现场勘查纪录,比例拍照法 比例拍照法适用于根据照片来测定某些较小客体(物体和痕迹)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进行的拍摄法。进行比例照相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紧靠被拍摄的物体,而且必须与该客体在同一平面上,放置一根或几根比例尺。胶片的平面应当同被摄物体的平面平行。镜头的光轴应当正对着被摄物体的中心。,五、现场勘查纪录,3现场立体摄影 利用立体照相机,对事故现场拍照,得到针对同一测区的两张照片,将所得照片利用有关测量原理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现场内各种物体和痕迹的准确位置,从而绘制出事故现场平面图。,五、现场勘查纪录,图中,OL、OR分别为左右照相机的镜头中心,B为左右两照相机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由此建立直角坐标系。某一测点P的水平位置由x、y确定,P点在左右相机底片上像点的位置分别由f、x1和f、x2确定。f为相机镜头的焦距。x1、x2为左右像点到其相面中分线的水平距离。根据三角形相似关系可得: 由于基线长B、镜头焦距为相机固有参数,所以只要在相片上测出x1和x2值,就可算出测点P在地面投影的坐标值。,五、现场勘查纪录,(二)现场图交通事故现场图是按照投影关系和比例,将事故现场上的道路、有关车辆、伤亡人员以及其它有关物体、痕迹的具体位置,以比较简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专业技术图。 现场图必须如实地、准确地反映交通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事故现场撤除以后,事故现场图就成为分析事故的重要依据。现场图是现场勘查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可作为法律证据使用。,五、现场勘查纪录,1现场图的种类现场记录图 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时,对现场环境、事故形态、有关车辆、人员、物体、痕迹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图形记录,通常采用徒手绘制。现场比例图 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表现事故形态和现场车辆、物体、痕迹,根据现场记录图和其它勘查记录材料,按规范的图形符号和一定比例重新绘制的交通事故现场全部或局部的平面图形,它需使用制图工具来进行绘制。,五、现场勘查纪录,现场断面图 表示交通事故现场某一横断面或纵断面某一位置上有关车辆、物体、痕迹相互关系的剖面视图。 现场立面图 表示交通事故现场某一物体侧面有关痕迹、证据所在位置的局部视图。现场分析图 表示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行人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时序及冲突点位置的平面视图。,五、现场勘查纪录,2现场定位与测量现场图要如实记录现场道路的方向和各物体在现场内的相对位置,因此在绘制现场图前必须进行现场定位和测量。确定现场位置事故地点的位置可通过公路、街道的名称和其所处的里程或明显地物的名称来确定,道路走向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进入弯道前直线路段的道路中心线与指北方向线的夹角来表示。,五、现场勘查纪录,选择基准点基准点是为固定事故现场测量对象所设定的测量参照点,基准点应选在事故现场上原有的固定物体上,如电线杆、树木、里程碑、百米桩等;基准点距主要测量目标如肇事车辆、尸体、痕迹的位置应较近,以便于进行测量;应位于物体的突出部位,如建筑物的拐角处,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选择定位方法直角坐标定位法 两点定位法极坐标定位法 固定测量点 固定测量点就是将现场被测物体上测量点的位置,用适当的现场定位方法确定下来,从而使整个被测物体得以定位。,五、现场勘查纪录,(三)现场勘查笔录 现场勘查笔录是以文字记述的方法,反映现场勘查过程、现场状况、现场图和现场照片中未表达清楚的各种事故情况,是一种重要的法律证据。现场勘查笔录的主要内容有:接到事故报告的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所见现场及环境情况,现场急救与保护措施,事故概况;参加勘查的单位和人员,勘查的组织与分工,勘察的对象与步骤;勘查中发现的情况,采集和保全物证的名称和数量,现场图和现场照片的数量和内容等。,第二节 交通事故技术分析,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是对某一起具体的交通事故所作的分析,其目的是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便查明事故经过,为分清当事人责任和依法处理事故打下基础。案例分析的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和技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又称为FTA图法),原是用来分析工程故障的一种方法,用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上,可定性地分析引起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其基本做法是:首先找出与事故有直接联系的若干原因,其次将每一直接原因分解成几个第二层次的原因。这样层层分解下去,直到认为不必再继续分解为止。每一层原因都与上一层原因有直接关系,并且认为上下层原因之间存在着逻辑“与”或逻辑“非”的关系。,因果分析图法,原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统计分析法,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箭头组成。这种方法直观、逻辑性强、因果关系表达明确,可用作定性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图中的主干是一条长箭头,表示某一事故现象,长箭头两边有若干大箭头,表示与该事故现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因素。每一大箭头旁边又有若干小箭头,分别表示与该大箭头直接有关的因素。这样便可将事故的各种大小原因,客观、全面地找出来。通事故技术分析(又称为再现分析),是以事故现场上的车辆损坏情况、停止状态、人员伤害情况和各种形式的痕迹等为依据,参考当事人和目击者的陈述,应用数学、力学和工程学原理,对事故发生的全部经过作出推断的过程,属定量分析方法,是事故案例分析的最主要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交通事故的技术分析方法。,第二节 交通事故技术分析,一、肇事车速分析方法,车速是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因素。肇事车速分析就是利用车辆的制动印迹、碰撞散落物体以及碰撞力学原理,对制动车速、碰撞车速等进行推算,是交通事故技术分析的基础。1根据制动印迹长度推算制动车速汽车制动时,当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时,汽车将沿着行驶方向在路面上滑移。此时,汽车所具有的动能将主要消耗于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考虑到道路纵坡的影响,依据功能原理有:由此可得根据制动印迹长度推算制动车速的基本公式为:,一、肇事车速分析方法,2借助抛落物体推算碰撞车速首先应确定车辆碰撞接触点的位置,如果确定如图2-4所示。抛落物从车上高度H米处向车前飞出,飞行L米后落到地面,则碰撞车速可按下式计算:(m/s) (km/h) 式中:vc、Vc碰撞车速; H抛落物原位置高度(m); L抛落物飞行距离(m);g重力加速度(9.81m/s2)。,一、肇事车速分析方法,当无法或不能准确地判断碰撞接触点的位置时,还可利用车辆上不同高度处抛落物体的不同落地位置推算碰撞车速。如图2-5所示,碰撞瞬间汽车风挡玻璃和车灯玻璃均破碎坠地。由于不能准确确定碰撞接触点,故无法测量破碎的风挡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飞行距离(即L1和L2),但此时仍可根据汽车风挡和车灯在车上的原始位置以及它们坠地后的中心间距等参数推算碰撞车速,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一、肇事车速分析方法,(km/h) 式中:VC碰撞车速(km/h); 风挡玻璃散落物中心与车灯玻璃散落物中心间的距离(m); C汽车风挡与车灯间的水平距离(m);H1、H2分别为破碎的风挡与车灯在车上的原始高度(m)。,一、肇事车速分析方法,3有碰撞的制动车速推算在很多情况下,车辆在制动滑移过程中即发生了碰撞,此时,车辆制动前的车速称之为有碰撞的制动车速。若碰撞后车辆不再运动,则依据功能平衡原理有:式中:Va、Vc分别表示有碰撞的制动车速和碰撞车速,其它符号含义同式(2-3)。显然有: (m/s) (km/h),二、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特点,(1)碰撞事故由三个不同且连续进行的过程构成第一个过程是碰撞前驾驶员的操作过程,因驾驶员未采取措施或措施无效,导致汽车发生碰撞事故; 第二个过程是碰撞本身,即汽车与汽车或与其它物体相互接触、并在接触瞬间进行动量和动能交换的过程; 第三个过程是碰撞结束后,汽车以重新获得的运动初始条件开始运动直至最后停止的过程。根据事故具体情况的不同,有些事故也可能只具有其中某两个过程,例如汽车碰撞坚固的刚体墙壁,就几乎没有碰撞后的运动过程;汽车单独翻车事故没有第二个过程,即碰撞过程。,二、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特点,(2)汽车碰撞接近塑性碰撞用以区别物体是弹性碰撞还是塑性碰撞的参数叫恢复系数。恢复系数表示为两个相互碰撞的物体碰撞前后相对速度的比值,即: (2-12)显然,弹性碰撞(如橡皮球碰撞墙壁),其碰撞前后相对速度不变,恢复系数e = 1;塑性碰撞(如泥巴球碰撞墙壁),碰撞后速度为零,恢复系数e = 0。当汽车以较低的速度互撞或撞刚性固定物时,恢复系数e较大,接近于弹性碰撞;当汽车以较高的速度碰撞时,恢复系数e趋向于零,接近于塑性碰撞。由于在实际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的速度均较高,故可认为汽车碰撞近似于塑性碰撞。,二、汽车碰撞事故的力学特点,(3)碰撞过程中可将汽车当作刚体处理在碰撞过程中,汽车的损坏仅限于相撞部位,而其它大部分仍然完好,故可将汽车视为刚体。将汽车作为刚体处理,可简化分析和计算。(4)两辆同型号汽车以相同速度正面相撞与其中一辆汽车对坚固墙壁的相撞等价。(5)汽车碰撞时的减加速度(或加速度)是造成车内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车速会发生急剧改变,这称为第一次碰撞。由于车速急剧改变,车内乘员在惯性力作用下,将与车内结构物发生剧烈碰撞,并因此而受伤,这称为第二次碰撞。汽车在第一次碰撞的加(减)速度越大,车内乘员第二次碰撞的加(减)速度也越大,成员的伤害也越严重。,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一维碰撞是指沿着汽车纵轴线发生的碰撞,碰撞所引起的车辆变形和运动也都沿着纵轴线方向。典型的一维碰撞事故有汽车对刚体墙壁的正面碰撞、汽车对汽车的正面碰撞及汽车对汽车的追尾碰撞。 (一)汽车对刚体墙的正面碰撞汽车对刚体强的正面碰撞可简化成图2-6。模型中m代表汽车质量,变形系数为k的无质量塑性弹簧(即只有压缩变形抗力而无恢复力的假想弹簧)代表汽车前部的变形。,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根据胡克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汽车质心的运动方程: 式中: m汽车质量(kg);s汽车质心的位移量(m);t时间(s);k无质量塑性弹簧变形系数(大多数轿车的k值约为70000/m90000/m)。,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将初始条件t=0、代入方程可得: s=0、 式中: v0为汽车碰撞前的速度(m/s)。显然,在汽车对刚体墙壁的正面碰撞过程中,其质心的最大位移量为: 由于碰撞为塑性,因此车体的塑性变形量x应等于车辆质心的最大位移量Smax,即有: 根据式,如果测出汽车变形量,即可求出汽车对刚体墙壁的碰撞车速。,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二)汽车与汽车的正面碰撞1.力学模型汽车与汽车的正面碰撞可简化成如图2-7所示的力学模型。图中m1、m2分别代表A车和B车的质量,k1、k2分别代表A车和B车前部的变形系数(无质量塑性弹簧变形系数)。,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2.有效碰撞速度的推算碰撞车辆所产生的速度变化叫做有效碰撞速度(Ve)。(Ve=V10-Vc) 现假定质量为m1、碰撞速度为v10的A车与质量为m2、碰撞速度为v20的B车发生正面碰撞,如图2-8所示,v1和v2分别为A车和B车碰撞后离开的速度。,图2-8 有效碰撞速度的概念,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在碰撞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个两车速度相等的瞬间,此瞬间应为动量交换完毕时刻,设这一相同速度为vc。由于在碰撞过程中,两车除相互间有力作用外,不再受其它外力作用,故两车的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为此,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下述两式成立: 因此,A车和B车的有效碰撞速度v1e和v2e分别为:,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设碰撞前两车的总动能为Ek1,动量交换结束时刻的总动能为Ek2,则有 故上述过程中的动能损失为:,或,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根据图所示的力学模型可知,在碰撞过程中,两车前部均产生变形。汽车前部变形所吸收的能量取决于变形系数k和变形量x。代表两车前部变形特性的塑性弹簧可看成是串联的,串联弹簧的总变形系数k与各弹簧的变形系数k1及k2有如下关系: 串联塑性弹簧的总变形量x即为两车在碰撞中变形量之和,设两车的变形量分别为x1和x2。两车前部变形所吸收的能量与总变形系数k及总变形量x的关系为: 当然,能量也等于每辆车变形所吸收的能量之和,即,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由于汽车的碰撞可看成是塑性碰撞,因而碰撞中两车动能的损失可认为全部被汽车前部的变形所吸收,即动能损失与汽车前部变形吸收的能量相等,所以有下式成立: (2-22) 或 (2-23) 将式(2-22)式(2-23)上式联立解之可得: (2-24) (2-25),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若把汽车对刚体墙的正面碰撞看成是汽车正面碰撞的一个特例,则可认为B车的质量m2为无穷大,其位置不发生变动且无变形,运动速度v20为零,于是根据式(2-24)有: 这与前面所求得的汽车对刚体墙碰撞的变形情况完全一致。实际上,在汽车对刚体墙的正面碰撞中,v10就是汽车的有效碰撞速度。,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由式(2-24)和式(2-25)可知,有效碰撞速度V1e、V2e与车体碰撞后的塑性变形量成正比,因此,可通过现场勘查所确定的车体变形量及车辆鉴定或实验所确定的车辆结构参数(主要是车辆前部变形系数k和汽车质量)来推算有效碰撞速度。 如图所示给出了车体前部在碰撞后的常见塑性变形情况,阴影部分为破损处,其塑性变形量x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或,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国外对某些发动机前置的轿车进行了大量正面碰撞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找出汽车前部的塑性变形量与有效碰撞速度的具体关系,这些试验的结果几乎相同,即:式中: 有效碰撞速度(km/h);塑性变形量(m)。对于有些正面碰撞事故,因缺乏试验依据或无经验数据可加以利用,因而无法按塑性变形量来推算有效碰撞速度,此时,可考虑采用其它方法(如借助抛落物体等)来直接或间接推算有效碰撞速度。,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3碰撞后速度的推算在碰撞结束后,经过动量和动能交换,两辆汽车分别以重新获得的速度v1和v2运动,直至运动停止,这就是前述碰撞事故的第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辆汽车碰撞后剩余的运动能量,主要由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做功来消耗。当道路上有纵坡时,还应将势能考虑在内,此时,可按下式推算两车碰撞后离开的车速v1和v2:则:式中:、 、分别为车辆1和车辆2的纵向滑动附着系数,可参见表2-1;L1、L2分别为车辆1和车辆2碰撞后的滑移距离(m);k1、k2附着系数的修正值,一般情况下,全轮制动时k=1,只有前轮或后轮制动时k=0.5;i道路的纵坡度。,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表2-1 纵向附着系数,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4碰撞前速度的流程图推算,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例2-1 A、B两台轿车发生正面碰撞后,沿A车的前进方向滑移, A车滑移4m,B车滑移4.5m。在碰撞过程中,两车均采取了制动措施,四个车轮均有制动力。道路平坦,为潮湿的沥青路面,道路鉴定结果,滑动附着系数为0.5。A车的变形量为0.35m,B车的变形量为0.40m。A、B两车均为发动机前置的轿车,质量分别为1200和1100。求A、B两车碰撞前瞬间的碰撞速度。,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三)汽车与汽车的追尾碰撞1.汽车追尾碰撞的特点与正面碰撞相比,追尾碰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被追尾车驾驶员感知的时间较晚,很少有回避的操作。因此,追尾碰撞大部分为向心正碰撞,斜碰撞少,碰撞现象比较简单。由于被追尾车多是空腔、刚度低,因此,追尾碰撞的变形主要表现在被追尾车的后部,且被追尾车的恢复系数显著低于正面碰撞时的恢复系数,如图所示。 追尾车停止后,有时被追尾车还会继续向前滚动一段距离。 碰撞速度与恢复系数的关系,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2追尾后共同速度的推算追尾碰撞后,两车必然以同一速度Vc开始新的运动。由于在追尾事故中,追尾车驾驶员在发现有追尾的可能时,必然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而被追尾的驾驶员很少有采取制动措施的。因此,追尾后两车的动能将主要消耗于追尾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做功。即有: 则: 式中:vc碰撞后两车共同的运动速度(m/s);追尾车轮胎与路面间的纵向滑动附着系数; L1追尾车碰撞后的滑移距离(m); k1附着系数的修正值,全轮制动时k1=1.0,只有前轮或后轮制动时k1=0.5。,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对于碰撞后追尾车已经停止而被追尾车又继续向前滚动一段距离的追尾事故,在计算共同运动速度vc时,还应将被追尾车滚动时所消耗的能量考虑在内,即有: (2-33)式中:2被追尾车的滚动阻力系数,见附表。 L2与追尾车分开后,被追尾车滚动的距离(m)。由式(2-33)可得:,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滚动阻力系数f的数值,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3.被追尾车有效速度的推算由于在追尾事故中变形主要发生在被追尾车后部,因此,追尾碰撞中的动能损失应等于被追尾车后部的变形能,根据式(2-18)得: (2-35) 被追尾车的有效碰撞速度仍可表示为: 代入式(2-35)可得对于同型车的追尾碰撞,因两车质量相等,因此有:,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同型车的追尾碰撞中,被追尾车的有效碰撞速度与变形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一次方程式来表示:有效碰撞速度(塑性变形量) 对于发动机前置的轿车,当有效碰撞速度小于32km/h时,有如下经验公式: 当有效碰撞速度超过32km/h时,因车体后部空腔已被压扁,变形触及到刚性很强的后轴,故随着有效碰撞速度的增大,变形量增加不大。若两台车的质量不同时,可采用等价变形量 来代替 ,由上式可知:,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4追尾碰撞速度的推算流程图,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例2-2 质量为1530的轿车A,追尾碰撞质量为1122的轿车B。A车的驾驶员紧急制动,四个车轮均有制动力,碰撞后滑行8.0m。B车没有制动,但在碰撞瞬间后轮即遭破坏而不能滚动,B车在A车前6.0m处停止。变形主要发生在B车尾部,变形深度为0.5m。道路平坦,路面为新铺装的沥青路面,路面附着系数为0.6,试推算两车的碰撞车速。,三、汽车的一维碰撞事故分析,行人事故是指车辆对行人的碰撞事故。 图2-22和图2-23再现了撞在长头型轿车上的行人身体的运动轨迹。,四、行人事故分析,图2-23 碰撞后行人的运动轨迹,四、行人事故分析,直立的成人行人,首先被前保险杠、接着被车身正面横向撞在下半身上,所以身体会倒向发动机罩;若碰撞速度很高,则会被继续抛向发动机罩,把头和上半身重重地摔在发动机罩上;之后,大多数情况下轿车会紧急制动,由此,行人的身体被抛向前方。,四、行人事故分析,图2-24 碰撞后行人运动的轨迹,直立的成人身体重心高度一般在身高的1/2处,即8090处,轿车保险杠的高度在50左右,发动机罩前缘的高度一般为7080。 但是,身高在1.2m左右的儿童不会被抬起抛向发动机罩,而是被直接撞飞到前方;身高1m以下的幼儿,会被撞倒,被汽车碾过的可能性较大。 行人的质量一般相当于汽车质量的5%左右,相对很小,当被正面碰撞时,行人会立即加速,达到几乎与汽车碰撞速度一样的速度。被撞人因汽车制动,而从发动机罩上呈水平方向抛出,呈抛物线轨迹落在地面上。落地后在路面上滑行,因摩擦做功而减速,最后停止(如图2-24所示)。,第三节 事故处理,一、交通事故处理权限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我国规定所有交通事故必须由国家交通管理部门出面处理。具体处理权限规定如下:1按行政区划处理2军车事故的处理3涉外事故的处理 4其他特殊情况,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是指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中必须遵守的法定程序和制度,即处理交通事故的操作规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包括从立案、事故调查到善后处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具体如下:1立案2事故调查3责任分析4裁决处罚5赔偿调解,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就是对当事人有无违章行为,违章行为与事故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所进行的一种定性、定量的描述。 责任认定的目的,一是为了追究肇事者的责任,做到以责论处;二是为了公平、客观地确定当事人事故损害的赔偿份额;三是能够对其他交通参与者起到教育、警戒的作用;四是研究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制定安全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定性的原则当事人无交通违章行为,不应负事故责任。当事人有交通违章行为但与事故发生无因果关系,不应负事故责任。当事人有违章行为且与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应负事故责任。,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定量的原则违章行为扰乱了正常道路交通秩序,破坏了交通法规中有关各行其道和让行的原则,在引发事故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即违章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时,这个当事人的责任相对要大于对方当事人。违章行为在事故的发生中只是促成因素并且起着被动的、或只起加重后果的作用,即违章行为是交通事故次要的、间接的原因时,这个当事人的责任就要小于对方当事人。,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二)交通事故责任分类1全部责任交通事故完全是由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所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无任何违章行为,或者也有违章行为,但和事故没有因果关系。2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双方当事人都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存在,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有因果关系,但程度有区别、情节有轻重,有的违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的违章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那么,应由违章情节较重、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主要原因的一方当事人负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另一方当事人负事故的次要责任。3同等责任交通事故的双方当事人都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存在,这些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且违章情节轻重一样,很难分清主次,则由双方当事人负该起交通事故的同等责任。,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三)推定交通事故责任推定交通事故责任,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针对一些交通事故当事人为了逃避处罚或逃避赔偿而不报案或不及时报案,致使事故现场无法勘查、事故原因不能查清或证实,而依法作出的一种特殊的交通事故责任结论。具体规定如下:1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2.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四)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承担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或操作规程发生交通事故,由驾驶员负责;在教练员监护下学员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由教练员和学员共同负责;驾驶员把车辆交给无证人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由驾驶员负责;怂恿驾驶员违章行驶,发生交通事故,由怂恿人和驾驶员共同负责;迫使驾驶员违章行驶(驾驶员已提出申辩无效)发生交通事故,由迫使人负责;行人、乘客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事故,由行人、乘客负责;因道路条件不符合技术要求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由道路工程和道路养护部门负责;因保修质量差,以及能够检查而没有检查,发生机械故障以致肇事,由有关人员负责;因例行保养不好,发生机械故障以致肇事由驾驶员负责;因交通指挥错误,发生交通事故,由交通指挥人员负责。,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四、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罚,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罚,即根据以责论处的基本原则,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1对当事人刑事责任的追究对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当事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交通肇事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肇事罪所侵害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是公私财产受重大损失。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人员。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过失,即行为人在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是出于过失而不是故意。,四、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罚,我国刑法第113条明确规定:“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是公私财产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交通运输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具体的量刑标准如下: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2人以上死亡;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以及诉讼程序主要是司法机关的任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主要负责现场勘查、证据收集的任务。,四、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罚,2对当事人民事责任的追究交通事故实际上是由于肇事者的侵权行为,而致使他人(包括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遭受损失的事件。因此,肇事者应承担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即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事故损害赔偿。3对当事人行政责任的追究行政责任中的行政处分由当事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予以追究,不在本书讨论范围;行政责任中的行政处罚是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做出的,适用于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事故当事人。,四、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罚,行政处罚的方式有警告、罚款、吊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及行政拘留等,具体规定如下: 符合下列第一、二项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符合下列第三、四项的,处10日以下拘留或者50元以上150元以下罚款; 符合下列第五、六项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造成特大事故,负次要责任以上的;造成重大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上的;造成重大事故,负次要责任的;造成一般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造成一般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下的;造成轻微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对前款第一、二项的机动车驾驶员,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前款第三项至第六项的机动车驾驶员,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五、事故损害赔偿,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公私财产的损失,称为交通事故损害。事故损害赔偿是指事故责任者对事故损害后果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总数额除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折款外,还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及住宿费等。其中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死亡补偿费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等三项费用标准,因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存在地区差异。交通事故赔偿数额确定之后,各当事方的赔偿金额可按下式计算: (i =1,2,3,4,n) 式中:当事方的赔偿金额(元);当事方的责任系数,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 Q事故损害赔偿总额(元)。,六、调解和调解终结,调解和调解终结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事故处理中采用的两种结案方式。1调解交通事故的调解可以通过会议形式进行,也可以个别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对经济责任及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后,形成调解协议书,当事各方签字后生效。调解协议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的简要经过、因果关系分析、违章行为及违反规定的具体条款、当事人责任的具体划分、造成的损害及经济赔偿的项目和金额、善后处理意见。调解期限为30天,必要时可延长15天。调解从治疗终结、定残之日、规定的丧葬结束之日或确定财产之日起计算。,六、调解和调解终结,2调解终结调解终结是在结案工作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调节期满后,但一方、双方或多方持反对意见,拒绝接收处理意见,经过反复做工作后仍不接受时,事故处理机关不再调解而提出的一种结案方式,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终结书的内容除应具有调解书的内容之外,还应写明意见的分歧、裁决的依据和处理结论。,第四节 事故档案与统计报表,一、事故档案交通事故档案(也可称之为交通事故卷宗)全面、客观地记录着交通事故的全部过程,它不仅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业务技术资料,还起着法律依据的效力。交通事故档案是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始素材,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找出发生交通事故各方面的原因,诸如主观方面的原因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如行政、技术和教育方面的原因,人员、车辆、道路、环境方面的原因等等,进而研究和判定减少交通事故的防范措施,做出从各方面防止交通事故的对策。事故档案还是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和预防事故教育的重要原始资料,同时也为了在一定时间内供有关部门复核案件使用。,一、事故档案,交通事故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事故处理批文;交通事故处理意见书;交通事故处理协议书或裁决书;驾驶员处分通知书;现场勘查纪录;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摄影;综合材料;车辆技术鉴定;道路技术鉴定;询问当事人笔录;旁证材料;尸体检验纪录;受伤人员诊断书;其他有关资料。事故档案保管期限:一般事故为五年,重大事故为十年,均以结案之日算起。特大事故档案长期保管,如有情节恶劣、影响很大、涉及外籍人员的交通事故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档案也可以长期保管。,二、事故统计报表,交通事故统计报表是各级交通管理机关定期取得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自下而上地提供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根据填报单位和报表内容的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部门统计报表(交通事故月报表和交通死亡事故情况分析表)和地方统计报表(干线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等)。按报送周期长短的不同,又可分为日报(特大交通事故快报)、月报(交通事故月报表)、季报(交通死亡事故情况分析表)、年报(民用车辆拥有量统计表)等。首先各级公安部门将其管理范围内的交通事故在月后一日内,按表2-4表2-9填报同级交通部门,然后县(市)、市(州、盟、行署)、省(市、区)三级交通部门分别于月后二日内、月后五日内、月后十日内进行汇总逐级上报。各级交通部门在上报交通主管部门的时候,还要同时抄送给同级统计部门和公安部门,并报送给党政机关。,二、事故统计报表,

    注意事项

    本文(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