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课件.ppt

    • 资源ID:1572693       资源大小:104.50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课件.ppt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近代外国教育制度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近代外国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和日本近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及主要教育改革法案等内容。,.,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公学和伊顿公学等。,.,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1781年,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弟兴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和宗教知识,而被称为“星期日学校”。到19世纪初。星期日学校的就学人数已达100多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了导生制。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教师可以通过导生教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学生。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动”。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伦敦大学。,.,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规定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教育、用地方税收举办公立初等学校等。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国一次创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制度的尝试,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各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国民教育的要求。其中,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的教育改革计划具有代表性。,.,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1808年,法国被划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分管几个省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各类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规定等都是全国统一管理。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近、现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实行免费;要求学校与宗教脱离等。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要求低于国立中学,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担任国家官员。,.,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1718世纪的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科中学演变而来的。它与初等学校无直接的联系,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般官员。,.,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主要内容有:(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2)开办普通学校;(3)设立专门学校;(4)创建科学院。为改变俄国的落后局面做出了贡献。18世纪中期,俄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成就是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这所大学是在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倡导下设立的,具有世俗性的特点。,.,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教育家乌申斯基详细论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合理组织的国民学校是在国民日常生活中获得可靠的进步的基础,应按俄国民族特点和国情建立俄国的学校。,.,五、美国近代教育制度,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厅长贺拉斯曼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贺拉斯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毛雷尔拨地法,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的经费。由于这种学院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受到许多州的重视。,.,18751880年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期间,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18年,美国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主要内容是: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做家庭的有作为的成员、具有就业能力、胜任公民职责、会利用闲暇时间、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美国中等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对个人和教育的影响,一直成为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六、日本近代教育制度,(一)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教育概况明治维新以前,对日本政治、思想文化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发生了重要影响的思想主要有:儒学、国学和兰学。幕府时期,日本的教育机构主要有幕府直辖学校、藩学和民众教育所三种类型。 藩学一般设在地方封建主“大名”的领地上,以培养武士为目的。,.,寺子屋是民众的初级教育机构,寺子屋的开办人多为僧侣、武士等。寺子屋的学生称“寺子”,以平民子弟居多。学习的科目主要是读、写、算和诵读佛经等。到明治维新前夕,寺子屋已发展到2万多所,为日本明治维新后初等教育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出现了一批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1858年,他创立的“兰学塾”(1868年改为庆应义塾)强调独立精神的培养,重视数理之学研究,为明治维新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主要著作有劝学篇等。,.,(二)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的发展,1872年8月,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中央集权制,规定开办初级和高级两段各4年的小学校,实施普及义务教育。1890年,政府以天皇诏敕的名义颁布了以儒家忠孝、仁爱为教育内容,掺杂近代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教育敕语。它的颁布,规定了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奠定了日本国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直成为二战以前日本教育的总的指导纲领。,.,第三编 现代外国教育,第六章 现代外国教育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现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特点,重点认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前苏联教育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认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对20世纪各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一、现代英国教育制度,(一)英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育改革 1巴尔福法案1902年英国颁布了一项法案,规定每个地方教育当局设教育委员会,从而形成了中央控制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教育领导体制。该法案授权地方举办中等学校的权利,建立了公立中等教育制度。,.,2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通过了以文教大臣费舍命名的教育法案。主要内容:为2、5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514岁等,.,3巴特勒教育法,1944年,英国通过了巴特勒教育法,主要内容:(1)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以加强中央对教育的集中领导;(2)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的9年延长为10年;(3)公立中学实行免费;(4)详细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等。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二)英国20世纪50-80年代的教育改革,(1)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取消11岁考试,普遍设立综合中学;(3)在高等教育方面,60年代的改革宣布实行双重制。,.,80年后的英国教育改革,1983年雷弗休姆报告: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途径,将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和学位结构,加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等。它为英国的高等教育设计了未来发展蓝图。“幼儿凭证计划” 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波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愿进学前教育结构的4岁儿童接受3个月高质量教育的费用。,.,2、教学决策: 教师自治,1、课程控制: 校本课程,3、教学模式: 儿童中心,英国目前的教学改革:,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国家课程,目标导向,学科中心,终结性评价,.,(三)英国现行教育制度,(1)初等教育分为两段,57岁的儿童人幼儿学校,711岁儿童进初级学校;(2)中等教育主要形式有文法、技术、现代、综合中学等几种形式,数量最多的是综合中学,还保留有自成系统的公学。(3)高等教育主要有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古典大学、新大学、技术大学以及开放大学等。,.,二、现代法国教育制度,19世纪末,法国已逐步形成了现代学制的雏形,是一种典刑的双轨学校制度。1、“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47年,郎之万、瓦隆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方案”以“现代化”、“民主化”为目标提出六条教改原则: (1)要求一切儿童都应受到教育;(2)无论知识分子还是一般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都应有同样的尊严;(3)一切儿童和成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等。它是法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法国二战后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2、富尔法案,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是“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也称“富尔法案)颁布实行。“富尔法案”提出了改革高等教育的三条中心原则:民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原则。法国的现行教育领导体制属于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实行6-16岁的义务教育。,.,三、80年代后的教育改革,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对法国20 世纪末教育的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1990年,法国3岁幼儿的入校率为98%。,.,三、现代德国教育制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邦德国社会现代化在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强调两个问题上:一是扩大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以便改善科学技术能力。二是更加强调教育和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联邦德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具有显著的特征:,(1)学生经过4年共同的小学教育之后,要分流到三类教育目标不同的中学: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这是德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传统。(2)职业教育,特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独具特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称道和效仿。联邦德国规定,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如不继续升人高一级学校深造,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这是法定的义务。大多数经过9年或10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从16岁或17 岁开始,都可以接受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和各种途径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同时把教育体制与就业体制衔接了起来。,.,(3)“教育管理多中心”和“多样化中的统一”,是联邦德国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4)联邦德国的各级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学校。(5)国家容许教会在教育中有一定的影响。(6)联邦德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实行半日制。(7)联邦德国各地区的高等学校结构基本相同,高等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四、现代美国教育制度,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来迅速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包括加强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加强“天才教育”等。国防教育法对于促进美国教育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方向指导作用。1959年,康南特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中学教育改革提出了21条建议。主要是强调学校必须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讲究严格的学术标准,要求对受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严重的美国教育进行改革。形成了美国60年代中等教育,尤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基础。,.,五、现代日本教育制度,1947年日本国会通过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它是在美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下制定的,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的发展。它是战后日本的一项根本教育大法。1947年日本还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在教育制度上采用美国的“6-3-3-4制,确定了日本形式上单轨的学校制度。,.,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重要特点:,(1)强调使人的个性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这一点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目标中最为明显、具体;(2)对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和培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3)对于“有理智的国民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的内涵从小学阶段就规定了具体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废除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改为地方分权制。,.,六、前苏联教育制度,(一)建国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1)废除旧教育机构,建立新的教育机构;1917年11月9日新的苏维埃政权立即建立了全俄的教育最高领导机构国家教育委员会,由卢那察尔斯基任主任。(2)关心和团结教师,培养和发展教师队伍;(3)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初步确立。1918年10月16日正式公布了新政权的第一个教育法则: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统一劳动学校规程。(4)大力开展扫盲工作。,.,(二)30年代至50年代对教育的调整和发展,(1)对普通教育的调整和整顿。对普通学校(即中小学)的调整和整顿,是从1931年9月5日联共(布)中央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开始的。纠正了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混乱现象,绝对保证教师的领导作用,要求学校通过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足够的读、写、算能力等。这个决定促进了30至50年代苏联教育质量的提高 (2)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1930年8月14日苏联颁布了关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决定的法令,规定所有适龄儿童从1931年9月起都要进入初等学校受四年的初等普及义务教育,1949又着手开始普遍实施七年制普及义务教育和在城市、村镇开始实施十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3)加强师范和高等教育,重视科学研究。,.,俄罗斯现行教育制度,.,战后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般趋势,(1)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和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普遍地实施了中等义务教育;(2)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3)更加强调依法治教;(4)教学内容不断扩大; (5)教学方法更加多样;(6)考试制度日益加强。,.,第七章 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现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重点掌握一战前后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杜威的教育思想、现代西方教育理论流派和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认识现代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冲击,以及对20世纪各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及产生的重大影响。,.,20世纪世界教育理论的发展分三个阶段,19世纪末二战前:儿童中心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派教育理论为代表,它的特点是反对传统教育,而提出以重视儿童,重视活动教学的现代教育取代传统教育。围绕对现代派教育理论的批评,一些在战前倾向于传统教育主张的教育理论流派得到发展,它们不仅重视传授系统知识,也要求恢复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常规,被称为新传统派教育理论。50年代80年代智育中心产生的一些新的教育理论流派,其特点是突出地表现为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观点上,用以考察、分析教育问题,并企图用它们来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教育的新矛盾。80年代以后教育理论倾向于多元化,.,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一)新学校运动19纪纪末,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纷纷对传统教育提出批评,一些倾向于教育民主、尊重儿童、内容;求效率的“新学校”应运而生。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的“艾博茨霍姆学校”后来形成了“新学校运动”。1921年,来自英、法、德的新教育家在法国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NEF),创办杂志新时代1966年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利茨和德摩林的教育实验2 利茨: 德国乡村教育的创始人3 德摩林: 法国人,1899年,在巴黎的风景区办起了一所学校“罗歇斯学校,”学生分别组成一个个小家庭。主要活动:手工活动 数学、外语等。,.,(二)“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思想,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是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代言人,他在20世纪提出“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理论的根本目的,企图通过教育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性格和意志,把他们训练成为“爱国”、“忠君”的顺民。,.,(三)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07年她开办了一所招收6岁以下儿童的“幼儿之家”。主张通过多种活动和训练,让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由的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她提出对36岁的幼儿进行肌肉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感官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四个方面的教育。,.,(四)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莫伊曼、赖伊和美国的桑代克等。,.,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二、三十年代达到高潮,对本世纪的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919年,成立一个正式组织“进步教育协会”,PEA。埃利奥特发起.,.,1921年,提出了著名的七点原则:1、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3、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而不是监督者;4、对学生的身体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要给予更多的关注;5、学校与家庭合作,以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6、确认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7、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1、帕克和昆西教学法认为儿童必须是教育的中心,每一件事要对他有意义,要最大限度地允许儿童表现自己。,.,(二)约翰逊和“有机学校”女教育家1907年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办了一所实验学校,取名为“有机学校”。人是一个有机体,教育要使儿童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西方人认为它是早期进步教育运动中的“儿童中心”的典型。,.,(三)克伯屈和“设计教学法”杜威的弟子1918年发表了设计教学法特点: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有目的活动作业为单元,以组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特点,1、在教学任务上,他们反对单纯地传授知识和过分的智力训练,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非智力能力的培养,2、在师生关系上,反对压抑、强制,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了来组织各种活动,教师仅起协助作用。3、在课程安排上,反对重书本、轻实际,主张课程更多地反映社会的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去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4、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传统的死记硬背,主张引进各种手工活动来配合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