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创新与创业管理 教学ppt课件第1章创业概论.ppt

    • 资源ID:1570458       资源大小:923.50K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创新与创业管理 教学ppt课件第1章创业概论.ppt

    ,第一章 创业概论,目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创新和创业的内涵和特征,创新者和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自行车是如何产生的? 德莱斯(1785-1851)是一个护林员,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 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们的讥笑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讥笑。一次比赛,他骑车4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15个小时。,引例一,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李红莉开设二手书店 李红莉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工厂工作,但工作不到一年就被吵了鱿鱼。之后,她没有选择继续找工作,而是做起了旧书生意。在上大学时,李红莉就发现许多二手书店的做法存在问题:通常是将人家卖不出去的书籍抱到店里来销售,忽视了顾客究竟喜欢读什么书。特别是,随着图书市场格局的变化,现存的正规二手书店已为数不多,导致无法满足市场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加上近年来纸价飞涨,包装精美的新书更是价格奇高,这无疑给二手图书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李红莉认为,做什么生意都要讲定位,而做二手书生意的定位就在于业精于专,经营者绝对不能,引例二,“贪”,面面俱到。根据实际情况,她打算主营社会、科学、文革类书籍,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还要甄别书的内容以及出版社的层次和水平。因此,这对二手书店的经营者是一种挑战。经营者要有文化素质、有品位,这样才能收购到质量高又好卖的旧书。春节过后,李红莉收购到100多本书,没想到新学期开学没几天,就被大学生抢购一空。 之后,为增加有效的交易渠道,李红莉还开设了网上交易(主要是学术类著作),意在便于与同行交流。现在,网上交易量已占到书店业务总量的25%。此外,李红莉还销售一些基本不盈利的书籍,这样做可稳住老客户、争取新顾客,从而带动其他生意。,增设“寄卖”业务,是李红莉的新招。此项业务主要面对那些有书却不愿贱卖的顾客,他们希望手上有价值的旧书能像字画一样寄在书店里由老板“代销”。“代销”成功,老板收一点“代劳费”。小小的二手书店如此经营了一年,现在李红莉的书店每月有3000元的纯利。,上述两则故事,是否属于创新和创业活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创新和创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1.1 创新和创业的内涵和特征,1.1.1 创新的内涵、特征和分类,(一)创新的内涵 创新,即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周书“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和创新含义近同的词汇有维新、鼎新等,如“咸與惟新”、“革故鼎新”、“除旧布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而,古代创新一词多指改变原有的制度、成文或规则。,第一是更新,就是对原有东西进行替换;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第三是改变,就是对原有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 可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更新,创造,改变,对于创新的内涵,分别从哲学层面、社会学层面和经济学层面加以理解:,创新是实践行为,是再创造,是对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人类通过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 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可以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也可以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从哲学层面上说,社会学层面,从经济学层面说,创新内涵的理解一般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即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各环节,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其中,“新思想”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构想。这些构想可以来源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新技术的新应用,也可以来源于用户需求;“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是实现技术新构想的基本途径,其中,研究开发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技术组合指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只需要少量的研究开发甚至不需要研究开发即可实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是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是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采用新技术对产品、服务、工艺改进的过程;“商业化”是创新的全部活动是出于商业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指近期或者未来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社会福利等,是创新实现商业目的的重要体现;“全过程”则是指从新构想的产生到获得实际应用的全部过程,如果其中在新设想、研究开发或者实际应用等某一环节终止了,就不能称其为创新。,广义的创新将科学、技术、教育以及政治与经济融合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结点都有可能成为创新行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可以表现在技术、制度或管理等不同的侧面。如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专栏1-2经济学层面创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弗里曼,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华尔特罗斯托,六阶段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熊彼特,创新“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1969年成功的工业创新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1976年:科学指示器“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China,20世纪80年代 傅家骥对技术创新的定义 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 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 经营方法,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21世纪,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创新的认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催生了知识社会,使得传统边界逐步“融化”,进一步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嬗变。,(二)创新的基本特征 由于不同学者对创新内涵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创新基本特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书主要从首创性、普遍性、社会性以及双重性和高风险性五方面来论述创新的基本特征。,首创性,首创性是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特征。创新是一种首创,即“第一个”,创新结果在局部或全部应是先前从未存在过的,是先于他人,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获得的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普遍性,新突破。如,我国古代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西方国家三大能源发现(蒸汽能、电能、原子能)都是首创。首创即第一个揭开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秘密,第一次揭示某种内在规律或发现、发明某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起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是创新的普遍性。同时,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创新能力只有少数人才具有,那么许多创新理论,包括创造学、发明学、成功学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创新活动所表现出的有利于群体创新和社会发展的特性。群体创新与个体创新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体创新的意识、能力等主要源于社会,是社会创新力量在个体创新方面的表现。生活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创新个体,其创新体现和反映着这一社会形态的整体性质。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创新活动都在社会分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社会整体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细胞。这表明,个体创新是社会创新的一部分,具有社会的性质。,社会性,创新的双重性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创新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创新的受动性表现在它受制于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受制于创新手段和创新目的以及创新主体的水平和能力等。其次,创新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总体而言,创新是绝对的、无限的。但就每个具体的创新而言,创新又是有限的、相对的。第三,创新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阻碍性作用。不少创新对社会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破坏作用,关键是如何利用和谁来利用创新成果。,双重性,创新的高风险性是由创新自身的不确定性所决定。包括:技术、市场以及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创新风险不同于现实中其他可以投保的风险,其不确定性不能用概率统计理论来进行处理。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产生两种结果:有利于创新主体和不利于创新主体。不利于创新主体的结果就是风险。通常而言,不确定性愈大,风险愈高。创新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多少取决于创新程度。创新程度愈大,投入愈多。,高风险性,专栏1-3常见的创新风险,企业风险,项目风险,市场风险,技术成熟度,技术难度与复杂度,技术设备、试验与中试条件,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基础合理性,技术适用性等。 营销能力、企业资金实力、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水平、企业的科技实力和管理能力等。 潜在市场容量、竞争对手实力、竞争对手的数量以及消费者需求及目标市场不明确等。 项目组织管理不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困难、项目进度控制不力、新产品的寿命周期和新产品生产成本等。 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进口产品冲击,政治风险,债务和汇率、利率的风险,自然风险等。,宏观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三)创新的分类 人们对创新进行多种多样的划分,如按创新的性质、创新的方式、创新程度等分类。,1.1.2 创业的内涵、特征和分类,(一)创业的内涵 创业一词早在二三百年前就出现在经济文献中,但是,至今理论界仍对创业的含义各执己见,还没有形成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创业由“创”和“业”组成,所谓“创”就是创造,即创建、创立、创新之意。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古代孟子梁惠王有:“君子创业垂直,可继也。”诸葛亮出师表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所谓的“创业”是广义上的创业,是指“事业的基础、根基”,既可以是古代的“帝王之业”、“霸王之业”,也可以是百姓家业、家产和个人事业。关于“业”字,其含义也很多,现代汉语成语辞典对“业”有如下解释:学业、业务、工作;专业、就业、转业、事业;财产、家业、企业等。可见“业”的内涵极为丰富。同样,“创业”的内涵也极其丰富,有性质、类别、范围和过程阶段等方面的区别与差异。,从“创业”这个概念在汉语使用中所表达的含义来分析:一是强调创业开端的艰辛和困难;二是突出创业过程的开拓和创新意义;三是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因此,可以说创业是一个过程,创业是一个主体通过主观努力而取得的新的结果。 从创业术语表达来看,创业一词有venturing和entrepreneurship等表述方式。venture是指冒险从事某项事业,表现出“冒险创建企业”这一动态过程,Entrepreneurship表示静态的创业概念,是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理解创业活动的。,Entrepreneurship是由entrepreneur演变过来的,英文的entrepreneur的含义有两个:企业家和创办人。企业家是在一个已经成型的企业中负责经营和决策的领导人;创办人是即将创办新企业或者是刚刚创办新企业的领导人。在这里,创办人本质上是创业者,而企业家在本质上也是创业者,企业家应该是那些在现有企业中具有创业心态和创业行为的领袖型人物。可见,创业可以是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企业,也包括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开始创建出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企业。,创业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学者们给出的定义也很多。Garter用德尔菲法对创业的概念进行了探究,认为创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企业家个性特征和创业行为的结果两个方面: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包括人格特征、创新性、开创新事业和谋求发展。而创业行为结果则理解为价值创造、追求利润、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创建组织。 Morris回顾了近年来在欧美地区创业核心期刊的文章和主要教科书中出现的77个创业定义,通过这些定义内容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来揭示创业的内涵。,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有:“开始、创建、创造”、“新事业、新企业”、“创新、新产品、新市场”、“追逐机会”、“风险承担、风险管理、不确定性”、“资源或生产方式的新组合”等。这些关键词基本上反映了创业活动的不同侧面。追逐利益和价值以及追求成长等反映出创业的目标,追逐机会、创造变革、资源组合、管理、创建新企业或开发新事业等是实现创业目标的重要手段或途径,而承担风险、超前认知和行动、活动过程等反映了创业活动的基本属性。,表1-1创业定义中包含的主要关键词,专栏1-4学者对创业内涵的讨论,荣斯戴特(R.C.Ronstadt),蒂蒙斯(JeffyATimmons),斯蒂文森(Howard H.Stevenson),创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动态过程。,创业是一个人独立地或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创业是创业机会、创业者和创业团队以及节约和创造资源在综合、整体以及动态地作用于创业过程。创业过程起点是创业机会,核心也是创业机会问题。商机、资源和工作团队之间的适合与平衡以及创业时机的选择对创业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郁义鸿等,张健、姜彦福等,张玉利,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进行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而在各个学科领域又衍生出不同的创业研究方向。,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应是具有创业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是开创新视野,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超前行。,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为了实现其特定的创业目标而开展的一个将不同的资源组合利用、搜寻和捕获商业机会并由此创造新颖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其中: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核心,是推动创业的最根本的力量;创业者创业是为了实现其特定的创业目标,其目标是多元的;最重要的目标可能是由此获得独立自主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的满足,追逐创业利益无疑也是重要目标,很多创业者其实都把金钱的回报视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一种尺度;创业包括一个将不同的资源组合利用、搜寻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新颖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创业机会的搜寻和捕获、创造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应该将不同的资源组合利用起。 创业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并付出极大的努力,要完成整个创业过程,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要获得成功,不付出极大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思考,德莱斯的事例是否属于创新活动?李红莉的事例是否属于创业活动?,(二)创业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 创业是长期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只是人们在很长时间里并不知道他们在从事活动。这可以在上一部分创业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西方,创业以“创立基业或事业”、“企业家行为”等概念或形式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且通过对创业行为一些典型特征的认识,形成了创业活动的基本认识。,专栏1-5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对企业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将经济中承担风险的行为与企业家联系起来,认为企业家把经济资源由较低的领域转移至较高的领域,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 同一时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在演进,企业家在承担风险和自由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专栏1-3常见的创新风险,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创新者。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专栏1-3常见的创新风险,企业家精神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并以此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2.特殊性 创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活动。其特殊性体现在:一般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依靠组织的力量来完成,而创业活动较强地依赖创业者及其团队的个人能力,特别是初期的创业活动,其中创业者对于创业活动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业活动是创业者在资源高度约束的情况下开展的商业活动。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拥有的资源或能够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此约束下,创业者总是寻找不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创业项目,或者积极寻求资源获取渠道和整合手段的创新,探索创造性整合资源的新机制,为成功创业提供保障。,3.不确定性 按照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KnightFrank)的说法,不确定性表示人们根本无法完全预知的没有发生过的将来事件,它是全新的、唯一的、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包含三层意思:将来事件、不可预知的将来事件和由于前所未有因此无法预知的将来事件。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结果的不确定性。已有研究指出,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创业期望的不确定性,是创业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4.风险性 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创业存在以下几种风险:机会风险,创业者选择创业也就放弃了自己原先所从事的职业。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风险。技术风险。指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因技术因素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市场战略风险等。,资金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管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管理者的素质、决策风险以及组织风险等。环境风险,是指一项高技术产品创新活动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因此,高技术产品创新的分析和预测,把环境风险减少到最小限度。,(三)创业的分类,按创业动机,01,GEM(全球创业观察)在2001年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概念,是基于创业动机对创业所作的一种分类。生存型创业是创业者为了生存,没有其他选择而无奈进行的创业,显示出创业者的被动性;机会型创业指为了追求一个商业机会而从事创业的创业的活动。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不是创业者的主观选择结果,而是由创业者面临的环境和能力决定的。机会型创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创业者能够敏锐地捕捉机会,并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如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就是把握住了机会。他198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任M1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但他认准了中国互联网潜力巨大之后,毅然回国创业。1996年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和美国风险投资专家爱德华罗伯特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2月25日,正式推出“搜狐”品牌。,我国依然保持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并存的状态,并且两种形式的创业都为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迅速,首先体现在机会型创业逐渐成为主流创业类型。总体来看,机会型创业的比重近几年逐渐超过了生存型创业,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显著扩大。2005年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3.7%,其中机会型TEA指数为7.3%,而生存型指数为6.2%,表明在我国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所占创业比重旗鼓相当,差距并不大。截止2007年,中国的机会型TEA指数为9.8%,生存型创业占39.6%,而生存型TEA指数为6.2%,所占比重为60.4%。,通过数据对比,说明近年来中国的创业活动的动机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中国的创业活动基本确立了向机会型创业转变。,表1-2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区别,按创业主体,02,根据创业活动的主体差异,创业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个体创业主要指与原有组织实体不相关的个体或团队的创业行为,而公司创业主要指由已有组织发起的组织的创造、更新与创新活动,创业活动是由组织中的个体或团队推动的。,表1-3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的区别,按创业内容,03,按照创业内容划分创业可以分为生产型、管理型、市场型、科技型和金融型等五种。 生产型创业是指通过创办企业推出产品的创业,是以生产技术为主体,这种产品通常科技含量较高。比如,爱多的创业者就是生产VCD产品打开家电市场。 管理型创业是指那些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者,他们对专业知识本来并不十分精通,在管理和协调中有自己的特长,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带领企业前进。,市场型创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市场,善于把握市场变化机会。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的市场型创业者。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有一句名言“三只眼晴看世界”。其意思就是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只要一只眼,即盯住政府就可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则要有两只眼,一只盯住市场,另一只盯住员工;转型期的企业需要具备第三只眼,也就是说盯住市场和员工之外,还要盯住政府出台的政策。,科技型创业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联,以高科技为依托创办企业。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企业的措施。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以及联想集团等。 金融型创业者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投资家,他们向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他们不仅参与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规划的制定,而且还参与企业的营销战略制定、资本运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投资家本身就是创业者,如1992年,赵炳贤筹划成立了中证万融公司。十几年间发展成为著名的风险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建立渠道,04,根据创业企业建立的渠道进行划分,可分为独立创业、母体脱离、企业内创业、企业二次创业等。 独立创业是指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白手起家创建公司或企业,是创业的主要形式。独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实践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发现很好的商业机会,对目前的工作缺乏兴趣,对循规蹈矩的工作模式和个人前途感到无望,受其他人创业成功的影响等,从而激发了独立创业活动的产生。,独立创业充满挑战和机遇,可以充分发挥创业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展示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可以主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按照个人意愿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创业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独立创业的难度和风险较大,创业者缺乏经营管理的经验,缺少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小,客户少,社会关系网络薄弱,企业生存压力大,管理成本负担重,发展速度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母体脱离是指公司或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从母公司中脱离出来,新成立一个独立公司或企业的创业活动。随着母公司发展规模扩大,追求生产专业化,分出新的企业;创业团队因各种原因分离,企业扩张,管理者意见不统一,而把母体分割或解体成多个部分;母体资本积累充足,又发现了新的商业机会,投资建立新企业等。母体脱离成功率较高,因为分离出来的创业者或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再者,分离出来的新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与母体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产品技术、管理团队的经验和客户资源上都具备一定的基础。,企业内创业是企业的管理者及员工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创业。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创业,其动机来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企业内创业对大公司的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内创业并不等同于企业的研究开发,它要求高层管理者通过对新的创意的激励和保护,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改革官僚体制,调整组织结构,并以直接的资金支持来推动,从而实现公司的再造。企业内创业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二次创业是针对那些在一次创业时取得初步成功的企业而言的。它是指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是一次企业整体的再造,是一次质变。根据时机二次创业可分为:稳定型二次创业(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迎接未来的挑战而);潜在危机型二次创业(有远见的企业家预见企业存在的潜在危机,为谋求发展、抵御风险);挽救型二次创业(出现早期危机迹象,如市场占有率下降、利润降低、企业决策缓慢或难以有效实施时进行的再次创业)。,1.1.3 创新和创业的关系 对于创业和创新的关系在管理学界已讨论多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熊彼特认为,创新来源于创业,创新应该成为评判创业标准,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而创业活动则是创造竞争性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德鲁克在创新和创业精神一书中指出,企业家从事创新,而创新是展现创业精神的特定工具,是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之成为创造财富的活动。可见,创业和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创业的源泉在于创新,创业必然蕴含创新 创新是创业的源泉,是创业的本质。创业通过创新拓宽商业视野、获取市场机遇、整合独特资源、推进企业成长。要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创新能力、技术、资金、创业团队、知识和社会关系等,但其中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创业资本,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有持续旺盛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需要独特、活跃、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产生富有创意的想法或方案,才可能不断寻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出路,最终获得创业成功。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更是必须依靠持续创新。,创业必然蕴含着创新。很多创业者依仗创新的产品或服务而创业,并努力将创新产品(服务)推向市场,创造财富,造福社会。可见,创业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过程。正如德鲁克所说:创业精神是一个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服务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被开发出来产品并创造新的财富。现存企业要想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组织战略上的优化更新、经营业务上的拓展更新或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等来增强其竞争能力,这些创新活动称之为企业内创业活动。,(二)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创新引领并支持创业 创新的价值就在于将潜在的知识、技术和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增长,造福社会。否则,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实现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将创新的价值转化为具体、现实的社会财富。创业者可能不是创新者或发明家,但必须具有能发现潜在商业机会并敢于冒险的特质,创新者也并不一定是创业者或企业家,但科技创新成果则必须经由创业者推向市场,使其潜在价值市场化,创新成果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创业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 创业过程体现了创新精神,使已有的创业精神得到检验并注入全新的实践内涵。创业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不断提升的过程。创业可以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不断涌现,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科技创新,因而提高了企业或是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业部等机构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表的报告表明,二战以后,美国创业型企业的创新占美国全部创新的一半以上和重大创新的95%。,因此,创新不等于创业,创业也不等同于创新。但是,创新与创业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创业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源泉,持续创新必然推动和成就创业;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依靠创业,创业使得创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同时,创业和创新并非只发生在新企业启动或创建阶段,而是伴随整个创业和企业成长的过程。,1.2 创新者和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前面我们讨论了创新与创业内涵、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其主体就是创新者和创业者,并且其特点决定了创新者和创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那么,应该具备哪些特征、素质和能力呢?,1.2 创新者和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1.2.1 创新者和创业者的特征(一)创新者的特征描述 创新者从事开拓性研究总是伴随着无数次被人鄙视或是遭人误解,但是,他们具有创造性智慧,善于观察,能够发现与众不同的信息,标新立异,不畏权威,不循规蹈矩,勇于探索,最终获得科技突破。美国哈佛大学动机学权威赫茨伯格通过几十年对社会各界、各行各业观察后,总结出创新者的十大关键特征:,合理用心有张有弛,美国技术评论杂志主编兼发行人詹森庞丁总结了成功创新者应该具备的思维特征: 不为失败前景而担忧; 对失败心怀感激,这点更为重要; “困难和问题是创新的限制性资源”; 从完全不同的学科中获得灵感; 一个机构如果能允许第三方用其产品进行实验,那么就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创新局面; 脆弱是创新的大敌,因此创新系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且不易损坏;,真正的创新者提供给人们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创新的目的在于为面临难题的人们提供解决方法; 创新者有时也会因人们常常忽视需求而感到不 知所措; 成功的创新者并不会被经济学家的“网络外部性”束缚住手脚; 许多创新者之所以能成为技术人才,是因为他们期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从创业者的心理特征上看,创业者区别于一般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瞻性。创业者看得要比别人远,视野要开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能够帮助创业者发现新趋势,创造新需求,而不是盲从和模仿。 2.洞察力。洞察力也称预见力,是指一个人多方面观察事物,从多种问题中把握其核心的能力。创业者能够在迷雾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在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机会。洞察未来的走势,更能抢占先机。,(二)创业者的特征描述,3.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属性,创业者趋向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即使创业者有些创业行为并不都有创新,甚至只是模仿别人已有的商业模式或技术,但成功的创业均需要创新甚至颠覆性的创新,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创业者应该是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4.进取心。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创业者往往有强烈的好胜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不安于现状,不甘落后,勇于向未知领域挑战,渴望有所建树,向着事先拟定的目标努力奋斗。,5.成就需求。成就需求是由想要获得专家肯定、想要赚钱、想要靠自己成功、想要受人尊重、想要争胜和想要变得优秀六个要素组成的,人们在每个要素方面的成就需求并不一定相同,人们有时会集中精力获得某一要素方面的成就需求。6.专注机会。成功创业者的一个明显的做事方式就是他们特别关注机会而不是资源、结构和战略,并且能非常警觉地去识别和利用市场机会。在追逐机会的过程中,他们都是目标导向型,制定较高且可实现的目标使他们能集中自己的能力,选择性地找出机会,并且知道何时应该放弃一些自己不能利用的机会。,7.承担风险。创业者并不是喜欢冒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必然会面临风险,他们才不得不去承担风险或者说对风险具有更多的包容性,所以创业者往往会想方设法降低风险,并且在寻求降低风险的途径和方法方面更具有创造性。 8.感性。创业者需要激情,甚至还需要艺术家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乔布斯就是艺术家一样的创业者,并把艺术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贯穿到苹果的每一款产品中去,精雕细刻。,9.勇敢。伴随着创业的就是压力和风险,勇敢是创业者的标签。 10.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对决策权的偏好。创业者具有独立的个性、人格和思想,能独立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从创业者的统计学特征上看,创业者也有一些区别于一般人的特征。如移民具有较高的创业倾向,在家为长子或长女的最有可能选择创业等。在中国,创业者也具有统计学特征。,虽然目前对中国女性创业的研究很少,但不能就说女性创业者很少或者她们之中鲜有出色者,事实她们的比例并不低。根据2009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榜中的女性企业家占十分之一,这个比例远远超过英美等老牌市场经济国家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美英中的女富豪有一半是继承遗产造就的,在中国白手起家的女性创业者比例则高很多。比如张茵,从收购废旧纸张开始到成为中国瓦楞纸生产大王。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以五张桌子起家,当时被唤作“田螺姑娘”;今天的严琦已经是打造中国川菜第一品牌、全省拥有79家分店的“餐饮航母”。比较出色的还有主营房地产、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的达因集团的总,专栏1-7:我国创业者的人口统计特点,性别特点,01,裁张璨(总资产11亿元);主要经营房地产业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陈丽华(总资产55亿元);主要经营传媒产业的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总资产8.5亿元);主要经营药业的山西正中药业集团总裁侯丽萍(总资产7.3亿元);主要经营IC卡电话设备的四川国腾通讯董事长何然(总资产6亿元);主要经营服装业的大连大杨集团总裁李桂莲(总资产6亿元);主营建筑、装饰、水利、筑路黑龙江翔鹰集团刘迎霞(总资产5亿元);主要经营酒店业、建筑业的河南江海集团董事长尹爱萍(总资产4.3亿元);主要经营药业的奇正藏药集团董事长雷菊芳(总资产2.1亿元)。,21世纪以来,我国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化,这与信息科技和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背景有关。在我国比较发达的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等地年龄低于三十岁的创业者的比重超过15%,就全国来说则是13%。全国年龄在30至50岁的创业者的比重是81.3%,50岁以上的创业者的比重是5.7%。这些说明中国创业者多数还是在经历、经验、资本积累最佳的时期开始创业的,这个时期创业相对其他年龄段来说成功率也在最高。,年龄特点,02,在我国的创业者中,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占43.9%(其中初中以下5.7%),这说明我国的创业者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就业而创业的。而高学历的人因为有稳定的收入而不屑于出来经商,在我国学历高意味着地位高和收入高,出来创业机会成本就高。在中国年长的富豪里很多人出身低微,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的学历和现在相比普遍不高,小学、初中、中专、高中构成了他们学历的主体。如赖振元出身于瓦工,16岁就开始做泥瓦匠,目前是拥有资产总额超过25亿元的大型建筑企业龙元建设集团的,学历特点,03,董事长。徐传化出身于农民,一字不识,其创办的传化集团2007年实现工业和服务业总收入141.6亿元,利润22.28亿元。年轻的富豪学历已越来越高。2009年和2010年上创业板的36家企业36位创始人中博士以上的有8位,占22%;硕士有20位,占56%;大学本科有7位,占19%;大专仅有1位,占3%。其中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就有6位;MBA(含EMBA)有10位。,1.2.2 创新者和创业者的独特素质和能力,(一)创新者和创业者的独特素质 拥有创新和创业想法的人很多,而真正走向创业之路的却只有少数人,而最后将企业做大,成为大型企业和著名公司的就更少了。根据美国小企业局的资料,美国每年诞生几十万家企业,同时又有几十万家企业破产或关

    注意事项

    本文(创新与创业管理 教学ppt课件第1章创业概论.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