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置课件.ppt

    • 资源ID:1562125       资源大小:4.55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置课件.ppt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梁宇颂,2,什么是心理危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又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此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心理困扰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即是心理危机。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而无法自拔,最终有可能选择最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解决心理危机。,3,关于心理危机应澄清的两点,心理危机并不仅仅是坏事“危”代表危险,“机”代表机遇心理危机事件无大小,4,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教育部直属高校04-12年学生自杀情况,5,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全国大学生自杀率: 2.7/10万我省大学生自杀率: 2.0/10万我省研究生自杀率: 4.6/10万我省本科生自杀率: 2.6/10万我省专科生自杀率: 1.2/10万,6,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心理原因:15-24岁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心理疾病的第一高发期患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心理疾病的人群往往是自杀的高危人群社会原因:高压力、高心理负荷,7,大学生自杀的危害性,给学校、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非常负面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心理创伤。为了每一个不应逝去的生命。 预防自杀,人人有责。,8,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自杀?,9,有效预防自杀的途径,做到“三早”: 早发现 早报告 早干预,10,有效预防自杀的关键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现得越早,就越能有效避免自杀事件的发生。,需要澄清的问题,自杀现象是没有预兆的、无法预防的、不可避免的吗?,12,某学生自杀当天晚上,曾和室友讨论过死亡的问题。她问室友:“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有一个同学回应她:“死有什么,反正人都是要死的。”张某回答:“要是我死了,你们怎么办?我不是指正常的死亡。”有个同学就说“那我会不会害怕?”另一个同学说:“只要不在寝室死,我们就不会害怕”。她又说到“口蛮苦的”,室友们以为她是因为最近身体不舒服所以想太多了,于是都劝她不要想太多了,然后大家都上床休息了。当晚凌晨三点左右,该生自杀。,案 例,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想自杀,迹象,行为,遗书,变化,14,自杀前“可能”的迹象 (1),言语上的迹象直接说出 间接说出,15,言语上的征兆,直接说出: “我希望我已死去 “我再也不想活了 ”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 ” “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 ” “我再也受不了了 ” “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 ”,16,自杀“可能的”征兆 (1),间接说出: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情或拿自杀开玩笑谈论自杀的计划,包括自杀的方法,时间和地点流露出无助、无望的情感与亲朋告别谈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17,自杀“可能的”征兆 (2),行为上的征兆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危险行为增加)抑郁的表现 (情绪的改变, 睡眠或食欲的改变)有条理地安排后事频繁出现意外事故饮酒或抽烟的量增加,18,有效预防自杀的保证早报告、早干预,在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后,如果不能及时向专业人员报告、并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干预,仍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19,案 例,李某,男,毕业生,家庭贫困,学习成绩较差,临近毕业仍有多门功课不及格。 5月21号晚上11点半,辅导员接到李某室友电话,称李某9点多跟家里通过电话外出未归。辅导员立刻过去,和同学们分头找,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同搜查。12点左右室友在网吧找到李某,当时李某就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看到同学们后,他就指着电脑和同学们说:“你们听,有人在里面骂我。”同学们看到电脑没有运行任何程序,戴上耳机后也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同学们觉得他不对劲,赶紧通知辅导员。,20,案 例,后来辅导员与其他同学赶到,然后要其他同学先回寝室,他陪同李某一起走回寝室,边走边谈话,大概谈了一个小时。李某在谈话中称:“我又听到同学在背后骂我、嘲笑我,我想找个地方发呆就去了网吧,现在没问题了。”辅导员再次叫他放下包袱,认真做好毕业实验,以良好的心态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并约李某第二天中午到办公室找他。他们谈完话已经是凌晨1点了,于是辅导员安排李某回寝室睡觉。随后辅导员发短信给他的室友,吩咐他们从那时起到次日中午期间一定要看好他。,21,案 例,辅导员走后,李某又想去网吧,被同寝室的两位同学阻拦,他急得差点要和同学打起来了,但最终拧不过同学,被同学们拦下来了。当天大家入睡时已差不多两点。夜间李某起床上厕所数次,同学都陪同。凌晨六点左右,李某起床问他的好友有没有吃的,说是肚子饿,下铺的另一个同学给了他一包方便面,他也没有冲泡,就干吃了两口。七点左右,李某要出门,好友要求陪同,两人还发生了口角,李某差点翻脸了,好友就不敢跟随他了。将近八点时,李某自杀。,22,危机事件报告及干预流程,发现同学异常表现 (将同学转移到安全地方并实行24小时陪伴)向学工部(研工部)及心理中心报告心理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住院治疗或休学回家 在校边学习边治疗 愈后鉴定 追踪干预 (辅导员/学生/心理中心) 办理复学手续 追踪干预 (辅导员/学生/心理中心),23,什么是自杀,自杀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行为。自杀按致死性的高低可分为三个方面:自杀意念:曾经想过或计划过自杀,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自杀未遂:已采取实际行动,但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24,自杀发展的三阶段,第一阶段 自杀意念开始出现。 自杀仅被当成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手段。如矛盾没有解决,就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当事人以谈论自杀、日记、威胁性的语言暗示要自杀并向环境求助。如果求助者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那么他的自杀意念则会更加坚定,态度反而会稳定下来,表现上看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实际上,这预示着自杀行为的即将发生。 第三阶段 实施自杀。,25,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的确有以自杀来威胁以控制别人的事情,但向人吐露自杀念头往往是矛盾冲突的表现,这是求救的信号,是希望得到关心和协助的信号。,对自杀的误解一,Not True!,26,对自杀的误解二,自杀前没有任何自杀的征兆?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有一些信号,有的是求助,有的是矛盾和犹豫,有的是作出最后的安排,如:跟好友道别,兑现承诺等等。问题是旁人大意,未能及时领悟这些信号。,Not True!,27,对自杀的误解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人实施自杀?其实除了少数冲动型自杀案例,多数因小事自杀者,事前都有累积的问题。小事只是起着一个“扣扳机”的作用。例如长期 的病痛,精神病问题。小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Not True!,28,对自杀的误解四,普通人永远不会有自杀的念头?事实是30-50%的学生或成年人,表示曾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的念头(Fremouw et al.,1990)。重要的是自杀意念的强度和频密程度。一闪念而过的念头不会有太多问题,经常性的、认真的、强烈的求死念头才代表着严重的自杀危险。,Not True!,29,对自杀的误解五,当情绪状况缓和了,自杀的危险就降低了?一些情绪极度抑郁或自杀未遂的当事人,有时情绪突然平静,令周围人以为危险已过。正在周围人放松防范情况下,当事人突然自杀。其实那是当事人已经做出决定,死意已定,反而视死如归,冷静设计死的方法。,Not True!,2022/12/5,30,可编辑,31,对自杀的误解六,“试图自杀者需要精神病学的帮助”的说法是不对的?调查表明,西方的自杀者90%以上有精神障碍,中国的自杀者60%以上有精神障碍。面对有自杀危险的对象时,一定要从精神障碍的角度评估你的帮助对象。,Not True!,32,对抑郁和自杀应切记的原则:,不要假定自杀者一定有抑郁症但对自杀者任何时候都要进行 抑郁症的评估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3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必须有以下5个或5个以上症状,并持续存在两周或更长时间:,_ 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_ 对多数活动失去了愉快感_ 体重或食欲发生改变_ 睡眠问题(失眠/嗜睡) _ 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 _ 疲劳感 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 集中注意力困难、记忆力下降或做事情犹豫不决_ 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觉得自己生不如死,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 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抑郁症是脑部疾病,它与遗传因素有关,并受社会压力、药物和睡眠等因素影响。当一个人同时存在多个社会、心理和躯体方面的问题时,脑内会发生某种生物化学改变,导致五羟色氨减少,就出现抑郁。,(bI) 随机放置 7 X 7 mm2 的格子在海马上。 从水平 (II)、矢状 (III)、和冠状(IV)的角度显示,在图I中以加粗的十字丝显示。,(a) 海马的冠状面。从总的大脑体中切分出来包含海马的立方体。,F=纤毛 VD=海马垂直指状突起 Amyg=扁桃体结构 Hip=海马,Sheline et al. PNAS, 1996; 3908-13.,1996年,我们了解了慢性压力和抑郁给大脑带来的损害,海马趾萎缩,现在许多文章报告了仅次于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物质滥用的神经性萎缩,36,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患上抑郁症的人要想获得有效的疗效,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46周,并且随后继续服药612个月以预防复发。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前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为辅;后期以心理咨询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未治疗的情况下遗传的脆弱性与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可导致抑郁的严重终生病程,(箭头指向应激源),符合重性抑郁障碍标准,年龄: 儿童-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38,多数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状态: 用抗抑郁剂维持治疗能够阻断复发模式,(箭头指向应激源),符合重性抑郁障碍标准,年龄: 儿童-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 人,39,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反复出现言语幻听思维破裂、思维中断、言语不连贯、思维内容贫乏思维被插入、被控制感、被洞悉感、被广播感妄想:被害妄想、钟情妄想病理性象征思维情感倒错,时哭时笑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40,对自杀的误解七,危机干预者在消除即将发生的自杀危险时,不应当扮演一个权威角色?危机干预者应采取主动态度,权威的角色。因为此时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失控,理智混乱。危机干预者应清晰的发出指令或要求,直到当事人脱离危险。,自杀者站在窗台,准备跳楼。干预者甲:(冷静、有信心、坚决地)“你现在十分危险,你先坐下来,好让我们谈一谈。”(正)干预者乙:(和霭、欠信心、恳求地)“如果你不反对,我希望你先坐下来,好吗?”(误),Not True!,41,对自杀的误解八,让试图自杀者的亲人或关系密切的人到场,会激发试图自杀者的情绪,所以一般是不可取的?如有可能,应要求当事人的亲人或有密切关系的他人加入协助。这些人的关怀可能令当事人重新获得个人价值感,或因情谊而放弃自杀。,Not True!,42,对自杀的误解九,应该避免向有自杀企图的人使用“自杀”这个词,以免刺激当事人?相反,对怀疑有自杀企图的当事人,你应明确地问他(她)是否想要自杀,并且要问得仔细、深入,直到你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Not True!,43,对自杀的误解十,对于求死者,应该以合理的辩论和说理,使当事人明白并放弃自杀企图?在危机之中,理性的争辩没有用处,甚至激起当事人的反感情绪。危机干预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上。,干预者甲:“你说没有人关心你,可你看到没有,这么多人在为你的事奔走,你的家人焦急万分”干预者乙:“你感到孤单,觉得自己好可怜的”,Not True!,44,什么人容易出现自杀危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内在的问题:长期的负面情感体验,如抑郁、焦虑、丧失、持续的厌倦、气愤或其它令人不愉快感外在的问题:包括与所处环境相关的强烈的丧失、内疚或愤怒感,45,尝试了所有解决其问题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想不出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其极度痛苦时经过多次的自杀行为,开始认为自杀几乎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什么人容易出现自杀危机?,46,认为所面临的痛苦状况是 无法逃避的 无法忍受的 永无止境的 为了摆脱痛苦,当事人会把自杀当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什么人容易出现自杀危机?,47,有以下感受的人最容易自杀,无助感绝望感矛盾情感孤独感希望结束痛苦,48,自杀的真相,自杀者往往把自杀当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自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无法挽回的方式总有比自杀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49,自杀危机干预的基本理念,承认当事人的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总会找到其他 更好的方法,50,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2.让他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3.要接纳他,不对其做任何评判。4.不要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51,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 “你看起来似乎很痛苦、很绝望,你有没有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他自杀,反而也许会挽救他的生命)不要这样问: “你没有自杀的想法,是吧 ?”,52,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6.评估他们的自杀危险程度(1)询问自杀想法的具体情况: 过去有无任何自杀想法?诱发因素是什么?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代替了他的自杀想法?是否告诉了他人或寻求了他人支持?,53,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6.评估他们的自杀危险程度(2)询问是否有自杀的计划:计划制定的进程如何?有无计划自杀的时间?有无计划自杀的地点?有无计划自杀的方式?有无计划自杀工具的可利用性?,54,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6.评估他们的自杀危险程度(3)询问既往自杀未遂史 以前是否有过自杀行为?有多少次?是什么时候?诱发因素是什么?结果如何?是如何得救的?从中学到了什么?,55,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7.相信他所说的话,任何自杀迹象均应认真对待。8.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9.让他相信别人是可以给其帮助的,并鼓励他寻求他人的帮助、支持。,56,如何干预有自杀危机的学生,10.要尽量取得他人的帮助,以便与你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多一份支持,多一份信心)。11.如果你认为他即刻自杀的危险很高,要立即采取措施。- 不要让他独处- 去除自杀的危险物品,或将他转移至安全的地方 - 陪他去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12. 如果自杀行为已发生,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急诊室。,帮助学生看到希望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谢谢!,2022/12/5,59,可编辑,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置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