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第二版)课件.ppt

    • 资源ID:1559644       资源大小:5.88MB        全文页数:61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第二版)课件.ppt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第二版),一、建筑结构的分类及应用,1、建筑结构的定义 建筑结构是由梁、板、墙、柱、基础等基本构件,按照一定组成规则,通过正确的连接方式所组成的能够承受并传递荷载和其他间接作用的骨架。 2、建筑结构的分类 一般可按照结构所用材料、承重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外形特点、施工方法等进行分类。,(一)按所用材料分类,1. 混凝土结构 (1)定义 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最为广泛。 (2)特点 优点是强度高、整体性好、耐久性与耐火性好、易于就地取材、具有良好的可模性等。 缺点是自重大、抗裂性差、施工环节多、工期长等。,(一)按所用材料分类,2. 砌体结构 (1)定义 砌体结构是由块材和砂浆等胶结材料砌筑而成的结构,包括砖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和砌块砌体结构,广泛应用于多层民用建筑。 (2)特点 优点是易于就地取材、耐久性与耐火性好、施工简单、造价低。 缺点是强度(尤其是抗拉强度)低、整体性差、结构自重大、工人劳动强度高等。,(一)按所用材料分类,3. 钢结构 (1)定义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等钢材通过有效的连接方式所形成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及高层建筑结构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钢产量的大幅度增加,钢结构的应用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可以预计,钢结构在我国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特点 钢结构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强度高、结构自重轻、材质均匀,可靠性好、施工简单、工期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主要缺点是易腐蚀、耐火性差、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较高。,(一)按所用材料分类,4. 木结构 木结构是指全部或大部分用木材制作的结构。 由于木材生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砍伐木材对 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易燃、易腐、结构变形 大等因素,目前已较少采用,本书对木结构将 不再叙述。,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二)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类,1. 砖混结构 (1)定义 砖混结构是指由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构件所组成的结构。 (2)特点 通常房屋的楼(屋)盖由钢筋混凝土的梁、板组成,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材料,它主要用于层数不多的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等民用建筑。,(二)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类,2. 框架结构 (1)定义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目前我国框架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2)特点 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与砖混结构相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整体性、抗震性能较好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框架结构仍属柔性结构,侧向刚度较小,其合理建造高度一般为30m左右。,(二)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类,3. 框架-剪力墙结构 (1)定义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指在框架结构内纵横方向适当位置的柱与柱之间,布置厚度不小160mm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特点 这种结构体系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优点,目前广泛使用于20层左右的高层建筑中。,(二)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类,4. 剪力墙结构 (1)定义 剪力墙结构是指房屋的内、外墙都做成实体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利用墙体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特点 这种结构体系的墙体较多,侧向刚度大,可建造比较高的建筑物,目前广泛使用于住宅、旅馆等小开间的高层建筑中。,(二)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类,5. 筒体结构 (1)定义 筒体结构是指由单个或多个筒体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其受力特点与一个固定于基础上的筒形悬臂构件相似。 (2)特点 一般可将剪力墙或密柱深梁式的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或外围形成空间封闭的筒体,使整个结构具有相当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根据筒体不同的组成方式,筒体结构可分为框架-筒体、筒中筒、组合筒三种结构形式。,(二)按承重结构类型分类,6. 排架结构 (1)定义 排架结构是指由屋架(或屋面梁)、柱和基础组成,且柱与屋架铰接,与基础刚接的结构。 (2)特点 多采用装配式体系,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建造,广泛用于单层工业厂房建筑。此外,按承重结构的类型还可分为深梁结构、拱结构、网架结构、钢索结构、空间薄壳结构等。,(三)其他分类方法,1、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建筑结构(如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特种结构(如烟囱、水塔、水池、筒仓、挡土墙等);地下结构(如隧道、涵洞、人防工事、地下建筑等)。 2、按外形特点可以分为单层结构、多层结构、大跨度结构、高耸结构等。 3、按施工方法可以分为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装配整体式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二、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建筑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至今仍生机勃勃。 1、最早的建筑结构 金字塔、万里长城、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寺大殿、山西省应县木塔以及许许多多宏伟的宫殿、寺院和宝塔等都是建筑结构发展史上的辉煌之作。,二、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2、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产生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二、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马来西亚吉隆坡国营石油公司大厦(钢结构)高度达450m,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环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达372m,我国江阴长江大桥跨度达1385m,列为我国第一,世界第四跨度的特大桥。,二、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3、设计理论方面 随着理论的深入研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必将日趋完善,并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第一章建筑力学基本知识,第一节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一、力和平衡的概念,1. 力的概念 (1)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外效应),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外效应。,一、力和平衡的概念,(2)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物体间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 一类是场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尽管相互作用力的来源和物理本质不同,但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一、力和平衡的概念,(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我们必须规定力的单位来表示力的大小。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牛顿(N)作为力的基本单位。 力的方向包含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如水平向左,铅垂向下等。 力的作用点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位置。,一、力和平衡的概念,当接触面积与物体相比很小时,可近似看成是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的作用点,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 如果接触面积较大而不能忽略时,该作用力称为分布力,用荷载集度q(N/m2)来表示。 (4)力是矢量 通常用一段带有箭头的线段来描述它。,图1-1力的图示法,(5)力可以分为外力和内力 外力是指其他物体对所研究物体的作用力。 内力是指物体系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 外力和内力的区分并非是绝对的,将由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异。,一、力和平衡的概念,一、力和平衡的概念,2. 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1)刚体 指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忽略其几何形状改变的物体。 (2)平衡 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二、静力学基本公理,(3)基本定义。 力系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等效力系 两个力系对同一个物体分别作用后,其效果相同时,这两个力系互称为等效力系。 平衡力系 如果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二、静力学基本公理,3、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若使刚体处于平衡,其充分和必要的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2所示。,二、静力学基本公理,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刚体称为二力体,对杆件则称为二力杆。由二力平衡公理可知,作用在二力体上的两个力,它们必然通过两个力作用点的连线(与杆件的形状无关),且等值、反向。,图1-2二力平衡公理,二、静力学基本公理,4、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一个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二、静力学基本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图1-3力的可传性,二、静力学基本公理,由推论可知,力对刚体的作用决定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线,至于在作用线上的那一点则是无关紧要的。同样必须指出,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5、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大小和方向可以由以此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其作用点也在此二力的交点。,二、静力学基本公理,如图1-4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FRF1F2 (1-1),图1-4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二、静力学基本公理,【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一刚体受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图1-7三力平衡汇交,二、静力学基本公理,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若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作用力,则乙物体同时对甲物体必有一个反作用力,并且这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三、约束与约束反力,(一)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来介绍其约束反力的特征:1. 柔体约束 由柔软而不计自重的绳索、链条等构成的约束统称为柔体约束。如图1-8所示。,图1-8柔体约束,三、约束与约束反力,2. 光滑接触面约束 物体间光滑接触(摩擦力很小,略去不计)时,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且指向物体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在其他方向的运动,所以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反力为压力,通过接触点,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用符号FN表示,,三、约束与约束反力,如图1-9所示。,图1-9光滑接触面约束,3. 圆柱铰链约束 铰链约束构造是在具有圆孔的两个物体上用圆柱销钉连接起来,物体只能绕圆柱销钉转动,如图1-10(a)所示,其力学简图用图1-10(b)表示。,三、约束与约束反力,图1-10圆柱铰链约束,三、约束与约束反力,这种约束只能限制物体在垂直于销钉轴线的平面内沿任意方向的相对移动,而不能限制物体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因此,铰链的约束反力通过销钉中心,作用在与销钉轴线垂直的平面内,但方向待定。可用一个大小和方向都是未知的力FA来表示,如图1-10(c)所示。也可用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FAX和FAY表示,如图1-10(d)所示。,三、约束与约束反力,4. 链杆约束 两端用铰链与物体连接,中间不受力的直杆叫做链杆,如图1-11(a)所示,其力学简图用图1-11(b)表示。 这种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着链杆轴线离开或趋近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图1-11链杆约束,三、约束与约束反力,所以链杆约束的约束反力沿着链杆轴线,但指向待定,需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如图1-11(c)所示。5. 支座与支座反力 支座就是建筑物下面支承结构的约束,其反力不仅与荷载情况有关,而且与支座的约束性能有关。工程中常见的支座有:,三、约束与约束反力,(1)固定铰支座 固定铰支座的构造简图如图1-12(a)所示,其力学简图用图1-12(b)表示。 它可以限制结构或构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而不能限制其转动。其约束性能与圆柱铰链相同,支座反力与圆柱铰链的约束反力也相同。,图1-12固定铰支座,(2)可动铰支座 可动铰支座的构造简图如图1-13(a)所示,其力学简图用图1-13(b)表示。 它只能限制结构或构件沿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而不能限制其绕铰轴转动和沿支承面方向的移动。所以它的支座反力垂直于支承面,通过铰链中心,但指向待定,常用F或R表示,如图1-13(c)所示。,三、约束与约束反力,图1-13可动铰支座,三、约束与约束反力,(3)固定端支座 如果把结构或构件的一端牢牢地嵌固在支承物里面,就构成固定端支座。 它既能限制其移动,又能限制其转动。所以它的支座反力常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和反力偶三个反力分量来表示,但指向待定,如图1-14(b)所示。,图1-14固定端支座,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图形称为物体的受力图。 首先明确对哪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即明确研究对象。把该研究对象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包括约束)中分离出来画出其简图,这个被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脱离体。,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三)受力图 正确画出受力图是求解力学问题的关键,其主要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取出脱离体。 2、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全部主动力。 3、根据约束类型和物体运动趋势,画出相应的约束反力。,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四)举例说明如何画物体的受力图: 【例1-1】重量为W的小球置于光滑的斜面上,并用绳索拉住,如图1-15(a)所示,试画出小球的受力图。【解】解除约束将小球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脱离体。,图1-15例1-1附图,图1-15例1-1附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作用在小球上的主动力即小球的重力W,作用于球心,铅垂向下。根据约束类型和小球运动趋势,知光滑面对小球的约束反力FNB通过切点B,沿着公法线指向球心;绳索的约束反力FT作用于接触点,沿着绳索的中心线背向球心。小球的受力图如图1-15(b)所示。大家可看出小球受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例1-2】水平梁AB在跨中C受已知集中力F作用,A端为固定铰支座,B端为可动铰支座,如图1-16(a)所示。梁的自重不计,试画出梁AB的受力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解】解除约束将梁AB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脱离体。在梁的中点C画出主动力F。根据约束类型和梁的运动趋势,B端为可动铰支座,支座反力可用通过铰链中心且垂直于支承面的力FB表示,图1-16例1-2附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A端为固定铰支座,支座反力可用通过铰链中心A并相互垂直的分力FAX和FAY表示。梁AB的受力图如图1-16(b)所示。 另外,梁AB受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也可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进行受力分析。已知F、FB相交于D点,则FA必沿A、D两点连线通过D点,可画受力图如图1-16(c)所示。,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例1-3】水平梁AB在自由端B受已知集中力F作用,A端为固定端支座,如图1-17(a)所示。梁的自重不计,试画出梁AB的受力图。,图1-17例1-3附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解】解除约束将梁AB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脱离体。在B点画出主动力F。根据约束类型和梁的运动趋势,固定端的支座反力可用未知的水平和垂直的两个分力FAX和FAY以及反力偶MA表示。梁AB的受力图如图1-17(b)所示。 【例1-4】图1-18(a)所示为两跨静定梁,A处为固定铰支座,B和D处为可动铰支座,C处为圆柱铰链约束,受已知力F作用。不计梁的自重,试画出梁CD、AC及整梁AD的受力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解】(1)先取梁CD为研究对象,在E点画出主动力F。D处为可动铰支座,其反力可用通过铰链中心且垂直于支承面的力FD表示,指向假设,图1-18例1-4附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向上;C处为圆柱铰链约束,其反力可用通过铰链中心C并相互垂直的分力FCX和FCY表示,指向假设如图1-18(b)所示。 (2)取梁AC为研究对象,先在C点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画出相互垂直的分力FCX和FCY;再在A点和B点按固定铰支座和可动铰支座画出其支座反力,指向假设如图1-18(c)所示。 (3)取整梁AD为研究对象画出其脱离体,在A、B、D点按固定铰支座和可动铰支座画出其支,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座反力,此时C点的约束反力作为物体系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可不必画出。梁AD的受力图如图1-18(d)所示。 另外,梁CD和梁AC受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也可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进行受力分析,请读者自行解答。 【例1-5】三铰拱ACB如图1-19(a)所示,A和B处为固定铰支座,C处为圆柱铰链连接,受已知力F作用。不计拱的自重,试画出拱BC、AC的受力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解】(1)取拱BC为研究对象,因为拱BC只在两端各受一个力作用而平衡,所以拱BC是二力体。其反力的作用线必沿B、C两点的连线,指向假设,且等值、反向。拱BC的受力图如图1-19(b)所示。,图1-19例1-5附图,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2)取拱AC为研究对象,先在D点画出主动力F;再在C点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画出其约束反力;然后在A点按固定铰支座画出其支座反力,指向假设。拱AC的受力图如图1-19(c)所示。 (3)整体的受力图请读者自行解答。,五、计算简图的概念,(一)定义 采用简化的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这种简化的图形就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 注意:在选取计算简图时,要正确反映主要受力情况,使计算结果接近实际情况,有足够的精确性;要忽略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以简化计算工作量。,五、计算简图的概念,(二)计算简图一般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简化 1、体系的简化 工程实际中往往都是由若干构件或杆件组成的空间体系,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根据其受力情况简化为平面体系。对于构件或杆件常用其纵向轴线(画成粗实线)来表示。 2、节点的简化 杆件与杆件相互连接处称为节点。在工程实,五、计算简图的概念,际中连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计算简图中,通常只简化为铰节点和刚节点两种理想的连接方式。 (1)铰节点 指杆件与杆件相互连接处采用前面所介绍的圆柱铰链约束,连接后杆件之间可以绕节点中心产生相对转动而不能产生相对移动。,五、计算简图的概念,(2)刚节点 指杆件与杆件相互连接处采用焊接(钢结构)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方式,连接后杆件之间既不能产生相对移动,也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即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在节点处各杆端之间的夹角仍然保持不变。 3、支座的简化 在工程结构中,随着支座构造形式或材料不同,其支承的约束情况差异很大。在简化时通常根据实际构造的约束情况,参照前述内容,五、计算简图的概念,把支座恰当的简化为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端支座等。 4、荷载的简化 工程结构受到的荷载,一般是结构构件的自重和作用在其上的面荷载。在简化时通常根据其分布情况,简化为作用在构件纵向轴线上的线荷载、集中荷载、集中力偶等。,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1、力的投影是一个代数量,有正负的区别: 如果力始端的投影到终端的投影的方向与投影轴的方向一致时,则投影取正值; 反之则取负值。通常都用直观判断的方法来确定投影的正负。,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2、投影的数值可按三角公式计算 FX=Fcos FY=Fsin 反过来,如果已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FX与FY,亦可根据几何关系求出该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例1-6】已知F1=100N,F2=150N,F3=F4=2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22所示,试求各力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解】F1XF1cos451000.70770.7(N)F1YF1sin451000.70770.7(N)F2XF2cos301500.866129.9(N),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F2YF2sin301500.575(N)F3XF3cos9020000(N)F3YF3sin902001200(N)F4XF4cos602000.5100(N)F4YF4sin602000.866173.2(N),图1-22例1-6附图,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二)力矩的概念 一个力作用在具有固定轴的物体上,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固定轴时,物体就会产生转动效果。例如:用手推门、扳手拧螺母、滑轮、绞盘、摇柄、杠杆等。如图1-23所示,扳手拧螺母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F的大小有关,而且与点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图1-23力对点之矩,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1、定义 力对某点的力矩等于该力的大小与点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的乘积。即: MO(F)=Fd (1-6) 注意:MO(F)表示力对O点的力矩,其单位常用“Nm”或“kNm”。O点称为转动中心,简称矩心。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正负号表示力矩的转向,并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转动为负。由以上力对点之矩的定义。,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2、推论: (1)力对已知点之矩不因力在作用线上移动而改变(因为力臂d不变)。 (2)力的作用线如果通过力矩中心,则力对该点的力矩等于零(因为力臂d0)。 (3)两个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对于任一点的力矩代数和等于零,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例1-7】分别计算图1-24(a)所示的F1、F2对O点的力矩。【解】MO(F1)=F1d1101sin305kNm MO(F2)=F2d2301.545kNm 在上题计算F1对O点的力矩时,我们也可以把F1分解为沿直角坐标方向的两个分力F1X和F1Y(图1-24b),并求其对O点力矩的代数和。得: F1XdF1Yd10cos300 10sin3015kNm,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可见,合力对平面内某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这就是在力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合力矩定理(证明从略)。,图1-24例1-7附图,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三)力偶的概念 1、力偶、力偶矩的定义 我们把这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平行力称为力偶,用符号(F、F)来表示。,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力偶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二力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显然,组成力偶的力愈大或力偶臂愈大,则它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就愈大。,图1-25力偶的概念,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力偶矩等于力偶中的一个力与其力偶臂的乘积。用M表示,即: M=Fd (1-7)式(1-7)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矩的转向,并规定:若力偶的转向逆时针时为正,顺时针时为负。力偶矩的单位与力矩相同。,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2、性质:(1)如图1-26所示,力偶没有合力,不能用一个力代替,也不能和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图1-26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2)如图1-27所示,把力偶中两个力对平面内任一点O取矩,得: Fx+F(x+d)=Fd=Fd 可见,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图1-27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3)如图1-28所示,表示力偶可以直接用力偶矩m来表示,并且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也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图1-28力偶的转动效应不变,一、力的投影、力矩和力偶,由以上分析可知,决定力偶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为: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的作用面。,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一)力的平移定理 1、原理 设物体的A点作用一个力F(图1-29a),在物体上任取一点O,在O点加上两个等值、反向、共线并与F平行且相等的力F和F(图1-29b),由加减平衡力系公理知,这样不会改变原力F对物体的作用效应。显然力F和F组成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 m=Fd=MO(F),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移定理: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可以平行移动到同一物体上的任意一点O,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F对新作用点O之矩(图1-29c)。,图1-29力的平移,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厂房牛腿柱受到吊车梁传来的荷载F(图1-30a),向柱子的轴线平移后(图1-30b),就可明显看出它对柱子的变形效果,力F使柱子轴向受压,力偶M使柱子弯曲。,图1-30牛腿柱,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1、平面一般力系处于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力系中所有各力对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FX=0 FY=0 MO=0 (1-8),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式(1-8)中包含两个投影方程和一个力矩方程。两个投影方程表明物体在力系作用下沿x轴和y轴方向都不能产生移动;力矩方程表明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绕任一点都不能产生转动。即:当满足平衡方程时,物体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式(1-8)是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还可以导出平衡方程的其他两种形式。 1)二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 FX=0 MA=0 MB=0 (1-9)式中:x轴不与A、B两点的连线垂直(证明从略),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2)三力矩形式的平衡方程 MA=0 MB=0 MC=0 (1-10)式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证明从略)综上所述,平面一般力系共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平衡方程,都可以用来解决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形式更为方便,,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需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总的原则是希望每一个方程式中所包含的未知量越少越好,只有一个未知量最为理想,可以避免解联立方程的繁复计算。【例1-8】悬臂梁AB如图1-31(a)所示,已知FP10kN,q2kNm,l4m,45,梁的自,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重不计,求支座A的反力。【解】取梁AB为研究对象,支座反力的指向假设,画受力图如图1-31(b)所示。在计算中可将均布荷载用作用其中心的集中力ql/2来代替。,图1-31例1-8附图,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选取坐标系,列平衡方程:FX=0 FAXFPcos=0FAX=FPcos =100.707=7.07kN()FY=0 FAYql/2FPsin=0FAY=ql/2+FPsin=24/2+100.707=11.07kN()MA=0 mAql/2l/4FPsin l=0mA=ql/2l/4+FPsinl=24/24/4+100.707 4=32.28kNm,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支座反力的指向通常假设为正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假设的指向正确;若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指向与原假设相反。最后把各反力正确的指向表示在答案后面的括号内。【例1-9】刚架AB如图1-32(a)所示,已知FP5kN,m2kNm,刚架自重不计,求支座A、B的反力。【解】取刚架AB为研究对象,支座反力的指向假设,画受力图如图1-32(b)所示。,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选取坐标系,列平衡方程:FX=0 FAX+FP=0 FAX=FP=5kN()MA=0 FP3m+FB3=0,图1-32例1-9附图,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FB=3FP+m/3=35+2/3=5.67kN()FY=0 FAY+FB=0 FAY=FB=5.67kN() 力系既然平衡,则力系中各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代数和必然等于零,力系中各力对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必然等于零。因此,我们可以列出其他的平衡方程,用来校核计算是否正确。,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校核MB=FAY3FP3m=5.673532=0可见,计算结果正确。,三、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在平面力系中,如果所有各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的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图1-33a)。 如果仅作用一群力偶的称为平面力偶系(图1-33b)。 如果所有各力的作用线都相互平行的称为平面平行力系(图1-33c)。,图1-33平面力系的其他情况,三、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1)平面汇交力系 对于平面汇交力系,若取力系的汇交点为力矩中心,则不论力系是否平衡,都会得到MO=0因此,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只剩下两个投,三、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影方程: FX=0 FY=0 (1-11)即平面汇交力系只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2)平面力偶系对于平面力偶系,由于构成力偶的两个力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都会得到FX=0和FY=0,并,三、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且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因此,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为: M=0 (1-12)即平面力偶系只有一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只能求解一个未知量。 (3)平面平行力系对于平面平行力系,若取x轴与力系中的各力垂,三、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直,则不论力系是否平衡,都会得到FX=0。因此,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FY=0 MO=0 (1-13)若采用二矩式可得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MA=0 MB=0 (1-14)式中A、B两点的连线不与各力的作用线平行(证,三、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明从略)。即平面平行力系只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四、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一)定义 1、静定问题 在平面一般力系中,当未知量的数目不多于三个时,我们应用平衡方程式可以求得。这类问题属于静定问题。,四、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2、超静定问题 当未知量的数目超过其相应力系平衡方程的数目时,仅仅依据静力学方法则不能完全求解,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或静不定)问题。 (二)超静定次数 从静力平衡看,超过相应力系独立平衡方程式数目的未知量(也称为多余未知力)个数就称为超静定次数。或者,四、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说,超静定次数就是运用平衡方程分析计算结构未知力时所缺少的方程个数。例如,图1-34(a)所示三跨连续梁为二次超静定;图1-34(b)所示刚架为三次超静定。,图1-34超静定结构,四、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超静定问题在静力学中之所以不能解决,其原因是我们在静力学中把一切物体都看成刚体。如果考虑物体在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则超静定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不过这类问题已超出刚体静力学的范围,留待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来研究和解决。,第三节内力与内力图,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一)内力的概念 1、内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由于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简称内力。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并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某一极限值时,杆件就会发生破坏。,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2、截面法 (1)分析杆件的内力通常采用截面法 即用一个假想的截面将杆件分开,任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或称隔离体),然后利用平衡条件求解截面内力的方法。 (2)举例说明 如图1-35(a)所示杆件AB,现研究在外力作用下任意截面C上的内力。假想用一平面m将杆件在C截面处截开,任取其,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中一部分AC段为研究对象,如图1-35(b)所示。由于整个杆件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所以AC段也保持平衡,而CB段对AC段的作用,就在C截面上用内力来表示,并且C截面上的每一点处都作用有内力,这种在截面上连续分布的内力称为分布内力。,图1-35内力的概念,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如果取CB段为研究对象,如图1-35(c)所示。截面C上分布的内力是AC段对CB段的作用。AC段C截面上的内力与CB段C截面上的内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可知,图1-35(b)、图1-35(c)中同一点k上的内力F与F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作用线上,只是在两个隔离体上的不同表示而已。(二)应力的概念 1、定义 用截面法可求出杆件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的合,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力,但还不能判断杆件是否会因强度不足而破坏。(2)举例 两根材料相同,受力相同,横截面面积不同的杆件,显然两根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相等的,但随着外力的增加,必然是截面面积小的先破坏。因此,要判断杆件的强度问题,还需知道内力在截面上分布的密集程度(简称内力集度)。 为了描述截面上内力的分布情况,我们引进应力的概念。如图1-36(a)所示,在截面,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上任一点E周围取微小面积A,作用在A上内力的合力为P,其比值pm=P/A为微面积A上的平均应力。当A逐渐缩小到E点时,其极限 p=limP/A=dP/dA (1-15)则表示截面上的分布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1Pa1N/m2。工程上长度尺寸常以毫米为单位,则应力单位常用兆帕(MPa)表示,1MPa106Pa106N/m21N/mm2。,一、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当应力p与截面既不垂直也不相切时,通常将它分解为垂直于截面和相切于截面的两个分量(图1-36b)。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用表示;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剪应力(或切向应力),用表示。,图1-36应力的概念,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一)轴向拉伸或压缩 当直杆在两端承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轴向拉力(或压力)作用时,杆件的变形是沿杆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这种变形称为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如图1-37(a)、图1-37(b)所示。此时,在杆件的横截面上将产生轴力。,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二)剪切 当杆件在两相邻的横截面处承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横向外力作用时,杆件的变形是两相邻截面沿横向力方向发生相对错动,这种变形称为剪切,如图1-37(c)所示。此时,在上述两相邻横截面间将产生剪力。,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三)扭转 当杆件承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杆轴的外力偶作用时,杆件的变形是任意两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这种变形称为扭转,如图1-37(d)所示。此时,在杆件的横截面上将产生扭矩。(四)弯曲 当杆件承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杆件横截面的外力偶作用时,杆件,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的变形是轴线由直线弯曲为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如图1-37(e)所示。此时,在杆件的横截面上将产生弯矩。,图1-37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五)组合变形 通常杆件在一组垂直于杆轴的横向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还伴随产生剪切变形,可看作是上述两种基本形式组合的复杂变形,也称为组合变形。此时,在杆件的横截面上将产生弯矩和剪力。,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一)分析 现以图1-38(a)所示拉杆为例,运用截面法确定杆件任一横截面m-m上的内力。 将杆件沿截面m-m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如图1-38(b)所示。由于整个杆件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左段也保持平衡,由平衡条件FX=0可知,截面m-m上分布内力的合力必是与杆轴相重合的一个力,且FN=FP,其指向背离截面。同样,若取右段为研究对象,可得出相同的结果(图1-38c)。,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对于压杆,运用上述方法同样可求得任一横截面m-m上的内力。 作用线与杆件轴线相重合的内力称为轴力,用符号FN表示。其方向背离截面的轴力为拉力,指向截面的轴力为压力。通常规定: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轴力的单位为“N”或“kN”。,图1-38轴向拉伸时的内力,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二)举例 杆件受力如图1-39(a)所示,已知FP120kN,FP230kN,FP310kN,试求杆件各段的轴力并画出轴力图。,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解】(1)计算各段杆的轴力 在计算中,为了使计算结果的正负号与轴力规定一致,在假设截面轴力指向时,一律假设为拉力。如果计算结果为正,表明轴力的实际指向与假设指向相同,如果计算结果为负则相反。,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AB段:用1-1截面将杆件在AB段内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图1-39c),用FN1表示截面上的轴力,由平衡方程: FX=0 FN1+FP1=0 得FN1=FP1=20kN(压力)BC段:用2-2截面将杆件在BC段内截开,取左段,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为研究对象(图1-39d),用FN2表示截面上的轴力,由平衡方程: FX=0 FN2+FP1FP2=0得 FN2=FP1+FP2=20+30=10kN(拉力)CD段:用3-3截面将杆件在CD段内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图1-39e),用FN3表示截面上的轴力,由平衡方程:,三、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FX=0 FN3+FP1FP2+FP3=0得 FN3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第二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