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pptx

    • 资源ID:1558059       资源大小:2M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pptx

    茶叶,一、栽培技术,1、开垦 茶园开垦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坡度15以上坡地,以等高水平线筑梯坎,梯面宽应大于1.5米,然后翻垦。,属塾地的,经过深耕平整就可划行种植;生荒地分初,复垦两次。初垦深度达50cm,深耕后不必整碎土块,以利蓄水。垦翻时注意不要把草皮翻入底层,以便复垦时清出园外。复垦深度为25-30cm。复垦要求敲碎土块,除净柴草根。切忌把生长密结的草皮块翻入下层,免得杂草腐烂后形成孔洞,影响茶苗根系水肥吸收。,2、定植要利用地下部活动的生长时期进行定植,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发育,也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供地上部的开始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高山地区的茶苗定植时期宜掌握在每年的2月份(春节前后)进行。,在完成开垦的茶园定植沟内用定植农具挖穴10-12cm深,穴径10cm以上,把茶苗垂直种于穴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2cm,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2cm。如果能选择在下雨之前定植最为理想。茶苗定植要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30cm,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在定植沟茶行中铺放3-5cm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有利于保温保湿,又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3、修剪修剪时期:应掌握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10月中旬秋茶结束后为宜。,修剪方法:(1)定型修剪:目的:茶树在幼龄阶段中培养合理的树体骨架及丰产树冠。方法: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第一次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在离地15-20cm处定剪;第二次修剪在栽后的第二年3月上中旬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cm;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3月上中旬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cm;定剪要求在前一次定剪刀口向上提高15cm处定剪。经过四次的定型修剪树高已达到60cm,有2-3级的分枝结构,初步形成合理的采摘树冠,即可投入生产。,(2)轻修剪:目的:刺激茶芽萌发,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时期: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为适宜。方法:轻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cm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等。,(3)深修剪:目的: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 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的年限。对象: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修剪的树。方法:应用深修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10-15cm的一层枝叶。,(4)重修剪:目的:重新培养健壮枝干和采摘树冠。对象: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方法:一般以剪去原树高的1/2为宜,结合整理(抽剪)。,(5)台刈:目的:重新培养树体骨架结构和采摘树冠。对象:十分衰老的茶树。方法:宜在离地面约10-15cm高处锯(或剪)掉全部枝干。,4、施肥施肥时间:分别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8月中旬三次结合浅耕作业时进行。施肥类型:种植前的定植沟和投产后的每年冬季均要施放有机肥料,如农家肥,饼肥、商品有机肥等。以商品有机肥料为主,每亩施放200-300千克。以N、P、K复合肥料为主,亩施40-60千克。在树冠缘下开条沟深15-20cm(下基肥时深20-25cm),将肥料均匀施于沟内,施后盖土。,5、锄草生产茶园每年在非采摘季节进行2-3次10-15cm的浅耕和去除杂草,10月中旬深耕20-25cm进行松土。除草剂:尽燃(42%草甘膦异丙胺盐)亩用本品200400g,兑水1530公斤均匀喷洒。,6 、采摘采摘时: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春茶当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方法:一般采用手工分批采摘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 。机器采茶因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封园期: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体应视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之,应提早封园。,采后不可久握手中。不可压置,如发现有碎叶病虫害叶及变色变软之叶及其它夹杂物,应即拣除。应先簸筛以去水分,并放于阴凉处以阴干之并用物遮篮,忌与日光接触。茶菁尽速运回工厂,不可久置茶园内。采后之叶,尽速付制,以即采即制为原则。但亦须行活叶处理。粗嫩不一之茶菁,应分别堆置,以便分别制造。,二、病虫害防治,1、病害(1)茶白星病: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早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人嫩梢芽叶,25天后即产生新病斑,进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环境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每年45月发生最重。高山茶区荫湿多雾最适于病害发生。此外土壤瘠薄、采摘过度、施肥不足都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2)茶饼病又名茶叶肿病症状: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一般35月和910月间症状严重。,防治方法: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3)茶炭疽病 症状:主要症状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升至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借雨水传播。湿度2527,高湿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增施P、K肥,提高茶树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或百菌清500800倍。,(4)茶云纹叶枯病(又称叶枯病) 症状:主要危害老叶,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发病规律: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5)茶轮斑病 症状:以成叶和老叶上发生较多,先从叶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中央变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排成环状。,发病规律:该病菌从伤口侵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产品推荐:,1、班轮均克/锌灵 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茶树茶饼病、白星病、赤星病、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茶煤病。使用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用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2、佳蕴(25%咪鲜胺+高含量透皮素)乳油防治对象:茶叶炭疽病、叶枯病、黑斑病。使用方法:用20004000倍液喷洒。,2、虫害害虫种类:对茶树影响较大的害虫主要是小绿叶蝉、螨类、蚜虫、黑刺粉虱和尺蠖类等。防治措施:对这些害虫必须以农业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1)绿叶蝉成虫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绿也有白纹,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卵长约 0.8毫米,香蕉形,头端略大,浅黄绿色。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时期:在4月中旬开始发生,在5-6月、8-9月若虫高峰期,5月1日15日最难防治,持续时间,抗性逐渐增强,症状: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枝汁液,芽叶萎缩或卷曲、硬化,芽节间缩短,新芽减少,芽尖、叶缘变红褐色焦枯,严重的新叶脱落。,防治方法:预测虫情,及时防治。经常检查,每百叶有虫(夏茶达6头、秋茶达12头),开始用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卵量,清除杂草,减低虫源。使用药剂(1)联苯菊酯(2)唑虫酰胺(3)茚虫威:持续时间长,促进茶叶长势。(4)丁醚脲:大小虫都能打死,可杀螨。在晴天早上或傍晚(有光照)时喷洒,78天打药一次,1天见效。(5)呋虫胺:持效期长,可达2025天,能提升茶叶品质,使叶片嫩黄,触手柔软,促进生长。杀虫谱广,对蚜虫、棒棒虫、螨都有效。,(2)茶蚜,习性和规律茶蚜当早春2月下旬平均气温持续在4以上时,越冬卵开始孵化,3月上中旬可达到孵化高峰,经连续孤雌生殖,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出现危害高峰,此后随气温升高而虫口骤落,直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第二次危害高峰,并随气温降低出现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产卵高峰一般在11月上中旬。,症状: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和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3)危害较重的茶园应采用农药防治,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平均10-15g/亩)、80%敌敌畏(平均50-60ml/亩)、50%辛硫磷(平均50ml/亩)。尤其要喷湿叶背。,(3)茶尺蠖(俗名棒棒虫、拱背虫。),形态茶尺蠖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雄蛾较小。头部小,复眼黑色近球形,触角丝状,灰褐色。全体灰白色,头胸背面厚被鳞片和绒毛,翅面疏被黑褐色鳞片,茶尺蠖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630mm,体圆筒形,头部褐色。初孵幼虫黑色,体长1.5mm,头大,胸腹部各节均具白纵线及环列白色小点。茶尺蠖蛹长1014mm,长椭圆形,雄蛹较小。赭褐色,头部色较暗。茶尺蠖卵长1mm,椭圆形。初绿色,后变灰褐色,孵化前为黑色。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上覆白色絮状物。,时期:翌年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一代幼虫始发,为害春茶。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一月发生1代,10月后以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8月初9月初是高峰期。,症状:主要是幼虫危害,吃嫩叶,幼虫咬食叶片成弧形缺刻发生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致树势衰弱,而寒力差,易受冻害。,防治方法茶尺蠖深耕灭蛹秋冬季深耕施基肥进行灭蛹,清除树冠下表土中的蛹,减少虫源。茶尺蠖人工捕杀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习性人工捕杀。茶尺蠖药剂防治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视7、8月防治。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最好安排在49时及1520时喷洒效果好。药剂用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4)螨类,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第4对足跗节上有一根鞭状纤细长毛。雄成螨近菱形,体稍小。体长约0.18毫米,呈菱形,淡黄至橙黄色。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上有纵向排列整齐细小的网状灰白色圆形蜡质小点。幼螨椭圆形,乳白色,足3对。背部有黄纹2道,将全体分为前足体、后足体和末体3部。幼螨经一次静止期,脱皮后即变为成螨。,症状:成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叶片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或卷曲,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发生规律:一年可发生20多代,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一般春茶期发生不多,夏秋茶期日均温20C以上,虫口激增,高温干旱季节发生最重。在3月底4月下旬、 8月底9月底是高峰期。,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清除落叶,早期喷灌;秋茶采后统一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 药物防治: 用阿维菌素、嘉育等药剂,成虫:体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翅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卵新月形,长025mm,基部钝圆,具1小柄,直立附着在叶上,初乳白后变淡黄,孵化前灰黑色;若虫:体长07mm,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共3龄,初龄椭圆形淡黄色,体背生6根浅色刺毛,体渐变为灰至黑色,有光泽,体周缘分泌1圈白蜡质物;2龄黄黑色,体背具9对刺毛,体周缘白蜡圈明显。蛹椭圆形,初乳黄渐变黑色。蛹壳:椭圆形,长0711mm,漆黑有光泽,壳边锯齿状,周缘有较宽的白蜡边,背面显著隆起,胸部具9对长刺,腹部有10对长刺,两侧边缘雌有长刺11对,雄10对。,(5)黑刺粉虱,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5代,以2-3龄幼虫在叶背越冬。发生不整齐,田间各种虫态并存,越冬幼虫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为成虫,随后产卵。各代十二龄幼虫盛发期为5月至6月、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下旬,成虫多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羽化,初羽化时喜欢荫蔽的环境,日间常在树冠内幼嫩的枝叶上活动,有趋光性,可借风力传播到远方。羽化后23天,便可交尾产卵,多产在叶背。幼虫孵化后作短距离爬行吸食。一生共蜕皮3次,23龄幼虫固定为害,严重时排泄物增多,煤烟病严重。,症状:若虫聚集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排出“蜜露”引起煤烟病发生,叶片正面覆盖污霉状霉层。虫体周围有一圈白色腊圈,形式黑芝麻粒。,防治方法:(1)剪除密集的虫害枝,使果园通风透光,及时中耕、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虫能力。(2)保护天敌。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3)黑刺粉虱的防治指标为平均每张叶片有虫2头,即应防治。当1龄幼虫占 80%、2龄幼虫占20%时即为防治适期。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在5月中、下旬-10月上旬施药。,(6)象甲类(茶丽纹象甲),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 mm,灰黑色,体背具有由黄绿色闪金光的鳞片集成的斑点和条纹,腹面散生黄绿或绿色鳞毛。触角膝状,柄节较直而细长,端部3节膨大。鞘翅上也具黄绿色纵带,近中央处有较宽的黑色横纹卵:椭圆形,黄白至暗灰色。幼虫:幼虫体长5.06.2 mm,乳白至黄白色,体多横皱,无足。蛹:长椭圆形,长5.06.0 mm,黄白色,羽化前灰褐色。头顶及各体节背面有刺突68枚,胸部的较显著。,症状:成虫咬食茶树嫩叶和成叶,形成半环状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在茶行间铺上薄膜,迅速抖动树体,成虫假死性掉落,集中消灭。(2)采后翻耕土壤,破环害虫越冬场所。 (3)药物防治:可用27%辛硫三唑磷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时期:在5月-6月下旬成虫发生盛期,树冠和土面施药1-2次。,(7)毒蛾类(茶毛虫、黑毒蛾),茶毛虫,黑毒蛾,症状:在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可连同芽叶、嫩梢、树皮、花果咀食殆尽,对茶园造成毁灭性症状。同时其幼虫体上长有黄色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会引起红肿痛痒,脱皮后脱皮壳和毒毛随风飘散,使人经过茶园也会产生过敏反应,直接影响采茶和茶园其他农事活动。,防治方法: 利用初孵幼虫群集性人工捕杀;利用其假死性震落捕杀;结合中耕翻坦枯枝落叶,灭杀虫蛹;药剂防治,在1-2龄幼期喷施天霸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在其他虫期也可喷洒50%杀螟硫磷或2.5%溴氰菊酯6000倍液。,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