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成药临床应用紫色版课件.ppt

    • 资源ID:1552342       资源大小:295.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成药临床应用紫色版课件.ppt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主要内容,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的安全性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常见病症中成药的应用,什么是中成药?,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相对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方便携带。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症和症状制定的,使用时应该依据中医理论辩证选药,或辨病辩证结合选药。,中成药的剂型,1、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胶剂、栓剂、丹剂、膏剂、膜剂)2、半固体剂型 (煎膏剂、软膏剂)3、液体制剂(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糖浆剂、中药注射剂)4、气体剂型(气雾剂),中成药分类,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补益剂、安神剂、开窍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止咳平喘剂、消导化积剂、杀虫剂等。,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但是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它既有防病治病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出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1)药物本身作用的两重性;(2)特异体质如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辨证不当或适应症把握不准确;(4)长期和超剂量用药,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5)不适当的中西药配伍。,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1)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2)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功能不良的患者,更应合理调整用药方案。,(3)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婴幼儿:发育尚未完善,应小量应用,选用作用较缓和的中成药。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用量应减量,慎用毒性、作用剧烈的中成药。孕期妇女:谨慎使用中成药,特别是作用剧烈或含毒性的药物,如含有雄黄、轻粉、斑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桃仁、红花、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药物。以防引起对胎儿的致畸或流产等不测,另外,乳母用药也要注意。,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辨证用药(主要原则)。2.辨病用药。 3.辨病辨证结合用药。4.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辩证用药,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依据辨证施治,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发挥中成药特有的功效 。例如:气管炎、咳嗽,临床上可分为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在治疗上,寒痰咳嗽者须选用化寒湿痰类药物,如小青龙汤口服液等;热痰咳嗽者,则须选用清热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口服液等。若选用不当,就很难保证治疗效果。,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要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不注重辩证应用,导致药证不符,寒证寒者热之(寒病要用热性药物)误用寒药雪上加霜,热证 热者寒之(热病要用寒性药物) 误用热药火上浇油,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证与病有着极大的差别:如果使用中成药,用现代医学治病的思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患者胃痛喜温喜按,吐清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三九胃泰胶囊(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用药后胃痛不减,怕冷加重,呕吐加重。原因:患者的胃痛症有喜温喜按,吐清水,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寒证分析:三九胃泰的药味苦寒,对慢性胃炎中“湿热型”胃痛有一定疗效。本例患者胃痛属脾胃虚寒证,寒证用寒药而致损伤中阳,加重病情。(雪上加霜)(热证表现:腹痛拒按,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常见病症的中成药运用,1、感冒2、胃痛3、便秘4、心绞痛5、中风,一、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多选用解表类中成药,此类中成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宣肺、利咽等作用,是为治疗表证而设。 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肺炎、扁桃体炎等,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此类中成药治疗。 由于表证性质不同,故使用解表中成药时应大致辨别感邪性质再选择用药。,感 冒,1、风热感冒型症状: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涕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黄而黏稠,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疏散风热。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 【主要成分】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辅料为蜂蜜、蔗糖、防腐剂(羟苯甲腊、羟苯乙脂)。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也可选用板蓝根冲剂、蒲地蓝口服液、桑菊感冒颗粒、银黄口服液等),感冒,2、风寒感冒型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痰多稀薄,甚则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治法: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中成药:九味羌活颗粒 【主要成分】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黄芩、甘草、 地黄。 (也可选用小青龙颗粒、荆防败毒颗粒等。),感冒3、暑湿感冒型【症状】恶寒发热,头胀头痛,胸膈满闷,心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缓、浮而弱。 治法: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主要成分】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感冒,4、体虚感冒型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法:扶助正气,解表散邪。中成药:参苏感冒片 【主要成分】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桔梗、枳壳、甘草、麦冬、桑白皮 【注意事项】体质强壮、表证较重、里热炽盛者不宜用。 (也可选用玉屏风颗粒、黄芪精口服液等。),胃痛,1、饮食停滞型症状:胃脘胀痛,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中成药:保和丸 【主要成分】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等。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9g,1日2次,小儿酌减。,胃痛,2、肝气犯胃型症状:胃脘胀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中成药:胃苏颗粒 【主要成分】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g,1日3次。15天为1疗程,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偶有口干、嘈杂。,胃痛,3、肝胃郁热型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法:泄热和胃。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 【主要成分】三亚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等 【用法用量】冲服。1次1袋,1日2次,15天为1疗程。,胃痛,4、脾胃虚寒型症状: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脉弱。治法:温中健脾。中成药:香砂养胃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胃痛,5、阴虚胃痛症状: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治法:养阴益胃。中成药:沙参麦冬颗粒 【主要成分】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便秘,1、实热便秘型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清热润肠中成药:麻仁丸 【主要成分】麻仁、苦杏仁、枳实、厚朴等,便秘,2、气机郁滞型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胀满,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主要成分】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注意事项】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便秘,3、气虚便秘型症状:大便不一定干结,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晄白,神疲肢倦,舌苔淡白,脉虚细。治法:益气健脾中成药:四君子丸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便秘,4、血虚便秘型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白,脉细。治法:养血润燥中成药:五仁润肠丸 【主要成分】生地、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苁蓉(酒蒸)、广皮、熟军、当归、松子仁,心绞痛,1、对因劳动(活动)或情绪波动引起的劳累性心绞痛,表现为心胸闷痛,气短不足以息,神疲乏力,过劳则剧,休息后可减轻或缓解者,可选用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1-2丸。若表现为胸痛剧烈,脸色苍白,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受凉或遇寒后加剧或诱发者,可舌下含服冠心苏合丸,每次3-4粒。2、对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憋闷,放射性肩背痛,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者,可适用速效救心丸,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胸痛缓解后,每日2次,每次4-6粒。,心绞痛,3、对心绞痛已经缓解或者改善,但常有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的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防治心肌缺血,改善冠脉血液供应,可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脑血康滴丸、银杏叶片及地奥心血康胶囊。4、对近期胸闷痛发作频繁,程度加剧,时间延长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平时可按疗程(一般为3-4周/疗程)服用血塞通片,或给予血栓通注射剂等静脉点滴。,中风,1、气虚血瘀型症状: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中成药:步长脑心通胶囊 【主要成分】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十六味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中风,2、风痰阻络型症状: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不遂,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中成药:大活络丸 【主要成分】白花蛇、首乌、麻黄、藿香、黄连、熟地黄、大黄、木香、沉香、赤芍、丁香、天南星、青皮、黄芩、茯苓、白术、防风、葛根、当归、地龙、犀角、麝香、牛黄、冰片、人参等49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扶正、活络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中风,3、肾精亏虚型症状: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不遂,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治法:滋阴补肾,利窍开音。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主要成分】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菊花、泽泻等。,中风,4、肝阳上亢型症状: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不遂,头目眩晕,失眠多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中成药:全天麻胶囊 【主要成分】天麻,结语,总之,中成药疗法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医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治疗方法中,它与内治法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必须合理应用中成药。,感谢聆听! 敬请指正!,

    注意事项

    本文(中成药临床应用紫色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