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

    • 资源ID:1551364       资源大小:3.03M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

    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5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与城市 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大片地形_、开阔、地势_的平原。山区_也分布着一些城市,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上。 2气候与城市 影响城市区位的要素:_和_两方面。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_地带,特别是分布在气候条件比内陆更为优越的沿海地区。气候影响城市的_和_。,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平坦,稍高,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地区,高原,气温,降水,中低纬度,内部结构,布局,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3水与城市 意义:一是可作为重要的_,二是能满足城市 _的需要。分布: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流的 _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位置。 4矿产与城市 许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对 _的依赖性较大,如英国的 _、山西的大同等;矿业城市的规模取决于资源的蕴藏量和 _;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后期,要考虑这些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交通通道,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入海口,开采水平,伯明翰,矿产资源,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对交通运输 _的影响,其中地形对 _走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对 _和 _的影响;交通线路一般选建在自然条件有利或 _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线路走向,铁路,分布格局,线网密度,便于修建,探究点一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完善提醒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带状。,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2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图141,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2)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的原因:一是濒海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二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城市不断涌现,现代化建筑和现代化交通快速发展,临海的边缘地带便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 (3)三大城市稀疏区: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因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稀少,很少有城市分布。,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例1河流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读我国古代某聚落位置示意图(图142),回答(1)(2)题。 图142,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1)古代居民区选择在a处布局的原因是() 天然水面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肥沃土壤河岸较陡,有利于修建港口,便于客货集散水域较深,有利于轮船航行,便于居民出行 AB C D (2)图143中四幅图为沿a、b所在河床的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A,图143 A B C D,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解析 (1)A(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位于河流的凸岸,b处位于河流的凹岸。凸岸有天然水面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肥沃土壤;地势平坦,便于农耕。第(2)题,当河流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而底层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即表层水流由a岸流向b岸,底层的水流则由b岸流向a岸,形成弯道环流。,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探究点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图示概括 图144,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2具体表现 (1)在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多样;东部多平原,地形平坦。对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2)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3.交通线路选线 (1)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3)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4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等。 (2)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 (3)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 (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例2在图145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1)(2)题。图145,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1)在上图所示的四个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 ABCD (2)若图中四条线路的布局都是合理的,则等级最高的线路是() ABCD,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解析 (1)C(2)B 第(1)题,四条线路中,坡度太大,距离太长,综合考虑,只有最合适。第(2)题,高等级的线路以直达运输为主,低等级的线路应尽量联系居民点。,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典图判读5地理景观图的分析与判读典 例 精 析 2013海南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46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见图147)。,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图146,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图147,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两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方 法 技 巧 1了解景观图的判读内容 (1)利用景观图进行区域定位。 (2)利用景观图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利用地理景观判断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 (4)根据景观图分析某地理事象形成的原因。 (5)根据人文景观判断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2掌握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注意阅读题干和图名,仔细观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 (2)准确判读景观图所表示的地理因素或要说明的地理现象。 (3)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 (4)分析图中不同信息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形态特征;或将几幅景观图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利用景观图中的信息,针对试题的设问,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回答。,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应 用 提 升 图148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148,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1)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解析 (1)A(2)C 第(1)题,甲位于西北内陆地区,A项叙述正确;雪域高原是指青藏高原;乙位于东北兴安山地;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土壤贫瘠;丁位于安徽省南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第(2)题,干旱地区植物为适应水分少的环境,根系发达,A项错误;乙地和丁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半年降水少,B、D两项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较高,林木四季常青。,综合能力提升,第14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返回目录,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地质时期气候:地质时期气候是指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的气候,这一时期以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冰期气温呈_趋势,冰期之间为温暖期,又称间冰期,气温呈_趋势。 2历史时期气候:历史时期气候是指近1万年以来的气候,有温暖期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气候:近代气候是指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这一时期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_现象。,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波动上升,下降,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直接影响着_的兴衰。 (2)引起_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_。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动植物分布带,当代经济和文明,气温波动性上升,a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亚寒带,下降,节水节能,温室气体,b.影响人类健康:夏季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 _;增加疾病的 _,扩大疾病的传播范围。 c影响海平面和海岸带。 d影响生态系统。 3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2)治理措施:全人类共同合作,加强对 _的保护。,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生态环境,上升,发病率,三、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类型 1含义:自然灾害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类型气象灾害: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寒潮、暴风雨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四、寒潮 1寒潮概念:冬半年 _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 _等天气。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 _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达_,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_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2寒潮成因:_强冷气团从_地区向 _地区移动形成。 3寒潮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 _季节。,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冬、春,大风、冻害、雨雪,强冷空气,过境,5,10,高纬,低纬,冬半年,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霜冻、冰冻,大雪、冰冻,翻船,及时回港,防寒,信息警报,探究点一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1全球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如图151所示。 图151,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2全球变暖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有人认为冰川融化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而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后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全球变暖会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例12013江苏卷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106。图152是CO2浓度曲线()与全国温度曲线()、黄河流域温度曲线()、江苏省温度曲线()、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52,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 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解析 (1)B(2)A 第(1)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不难看出CO2浓度曲线始终呈上升趋势,而四地的气温也在波动上升,因此呈正相关关系。第(2)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四地CO2浓度变化基本一致,但四地均温变化却是呈波动变化趋势且不具一致性,说明地区年均温除受CO2浓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例22013广东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解析 B 植树造林会增加CO2的吸收,使大气中CO2的含量下降,但这不会导致全球变暖加剧,A项错误;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D项错误;地表有冰雪覆盖时,地面反射作用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少,植树造林后,降低了地面的反射能力,使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加,故B项正确。,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探究点二缓解全球变暖的对策 全球变暖应从缓解全球变暖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应对,具体如图153所示。 图153,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例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54为非洲南部简图。图154,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材料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当地时间(东二区)2011年12月11日5时在南非德班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在内的协议,并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大会还决定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要求尽快建立董事会,完成相关的法律和运行原则。会议规定,从2013年到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1)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 (2)全球变暖可能对高纬度国家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更新生产设备与工艺,节能降耗;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纬度国家气温较低,对农业生产不利;全球变暖会使其积温增加,植物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大。,探究点三寒潮的相关知识 1寒潮发生的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2寒潮的危害 (1)主要的天气现象:大风、降温、大雪、冻雨等。图156,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2)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 东路:起源于亚洲北部的北冰洋;中路: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西路: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 (3)寒潮灾害的特征:影响范围大;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寒潮的防御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减少损失。 4寒潮的益处 有助于地表热量交换;能带来雨雪天气,是风调雨顺的保证;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能资源。,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例4 图157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7,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等。,水的比热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探究点四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1我国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见图158) 图158气象灾害时间分布图,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2我国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见图159) 图159气象灾害空间分布图,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例5 图1510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315,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都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气压状况的描述。气压分布状况的描述应说明高低气压中心的位置、水平气压差的大小等。根据图示,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根据题目叙述的季节和图中的天气系统进行判断。该季节为春季,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图中所示地区受锋面影响,空气干燥,降水少,大风天气下容易出现沙尘暴。沙尘暴形成的天气条件从快行冷锋、暖气团一侧空气湿度小、气温回升、空气对流运动增强等方面回答。,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审题突破8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典 例 精 析 图1511为某局部地区土壤再分配速率等值线图(单位:吨/公顷年),土壤再分配速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读图回答(1)(2)题。图1511,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1)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B C D (2)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最有可能是图1512中的() 图1512 A B C D,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B,B,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方 法 技 巧 所谓“新知识”就是在试题中出现,而在教科书中和平时的学习中未见到过的地理知识。高考试题出现的“新知识”,多是对教材知识的合理延伸和创新,试题并不是要求考查“新知识”本身,而是考查“新知识”所涉及的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规律。解答“新知识”情境试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时临时自学,领会“新知识”所表述的意思,掌握其内涵和外延;,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回忆与“新知识”相关的主干知识和原理,根据对“旧知识”的掌握,进行知识迁移,认识“新知识”的表现和本质。如本题中,可联系等高线、等压线,及平时练习中接触到的气温距平等值线、降水距平等值线等的有关原理,分析土壤再分配速率等值线的分布,再根据题目设问的要求作答。,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应 用 提 升 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图1513中,图(a)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b)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513,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1)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最大值在25 (2)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 B针叶林 C中纬度草地 D荒漠,综合能力提升,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C,A,解析 (1)C(2)A 第(1)题,根据净初级生产量的定义,可知图(a)中净初级生产量为光合作用曲线与呼吸作用曲线之间的部分,其变化趋势是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最大值在20左右。第(2)题,读图(b)可知,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四个选项所述的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由小到大的排列是:荒漠、中纬度草地、针叶林、温带沼泽湿地。,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返回目录,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