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六讲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课件.ppt

    • 资源ID:1547554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讲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课件.ppt

    第六讲 孟子及其思想体系,主讲人:张利军 2010-03-25,第六讲 孟子及其思想体系,一 孟子生平及孟子一书二 孟子的思想体系三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挥,一 孟子的生平及孟子一书,1、孟子的生平,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輿,战国时期邹人,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孟子曾经一度为“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曾于齐梁间游说诸侯,但未见用。最后只好回到故乡与弟子们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关于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权公(公元前374一前357年在位)时期,在齐威王(公元前356一前320年在位)时期,齐宣王(公元前319一前301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达到其鼎盛阶段。齐湣王(公元前300一前285年在位)后期,因战乱稷下学宫衰落下去。齐襄王(公元前283一前265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得到中兴。齐王建(公元前264一前221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逐步消亡。,稷下学宫遗址及稷下学宫争鸣状摹画像,孟子所处的时代:“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尊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史记儒林传)“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之志:“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尽心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孟子一生之职志为继孔子之业。,2、孟子一书,孟子一书分为七篇,主要内容记载孟子与诸侯、时人、弟子的谈话,基本上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体系。同时孟子中也保存了被孟子视为“异端”的学说,如杨朱、许行、告子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岐孟子题辞云:“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云:“孟子十一篇。”,赵岐题辞云:“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人依放而讬也。”汉代流行的孟子比之今本孟子多出了四篇,自赵岐定外篇为赝品,只为孟子七篇作注后,赵注本独行,而外篇遂废。外篇佚文,见于法言盐铁论颜氏家训等书有若干条,对于了解孟子思想意义不大。,今存孟子七篇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孟子一书的要点略举如下:1)谈哲理,穷究心性,证成性善之旨。如告子上下篇,尽心上篇。2)政治学说,发挥民本主义,排斥国家功利主义,提出一些经济设想。如梁惠王上下篇,滕文公上篇。3)一般的修养。提倡独立自尊的精神,排斥个人功利主义。滕文公、告子、尽心最多。,4)历史人物批评,借助古人言论行事,证成自己的学说。以万章篇最多。5)对于其它派别的争辩。主要是辟杨朱、墨家,对告子论性之辩难,对于许行、陈仲子之呵斥,对于法家政策的痛驳。6)记载孟子出、处、辞、受及日常行事等。读孟子大致有修养与学术研究两目的。,孟子一书古今重要的注解本:孟子注释书最古者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宋代孙奭作疏,孟子注疏,见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宋代朱熹孟子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中,中华书局出版“新编诸子集成本”;清代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及“十三经清人注疏”本都收此书。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另外清崔述孟子事实录,崔东壁遗书中,上海古籍出版社。此为谨严的孟子小传。,二 孟子的思想体系,1、孟子的性善论:孟子所处的时代关于人性问题有三种意见:孟子告子上载:1)人性既不善也不恶。2)人性既可善又可恶。3)有些人的人性善,有些人的人性恶。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1)人性既不善也不恶。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驳之云:“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2)人性既可善又可恶。此说只是勉励人为善也。就性之体言之,则无所谓善恶;就人的行为言,则有善恶。3)善恶不过程度之差别,初非性质之异,所以不能有一界线,以别其孰为善,孰为恶。孟子对于人与禽兽之别的论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人心。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对性善说的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人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但孟子也承认人还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本身无所谓善与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这些成分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成分,不应该认为是“人”性的部分。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如上的“四端”,所以应当发展“四端”,只有通过发展“四端”,人才能真正成为“人”。此四端扩而充之而可以为圣人。,人心人性知天命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万物内省反思快乐勉励行恕道近仁,孟子言义利之辨:孔子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言义利之辨,极言仁义之利,言利反足以招不利。但并不是为了最终得到利而行仁义,戒言利者,乃以其终将失利而戒之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2、孟子论政治:1)王道与霸道学说:孟子曰:“以力假人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孙丑上)圣人为王,其治道为王道也即仁政。圣王的治道是通过圣人的德的影响力来实现的,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强迫实现的,霸道的作用在于力。,2)与王道相关的经济基础井田制“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滕文公上),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块,每块一百亩,中央一块叫“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每家一块。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产品交给政府,私田产品自留,九块方地形如“井”字,因此称“井地”。(滕文公上)各家在私田中的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百亩之田,不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这就是王道之始。(梁惠王上),井田者,耕作方法也。借民力以耕田的古代耕作制度的延续。与商周时期的耤田制度密切相关。,在保证民众的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上,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众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孟子所说的行王道,实际上是圣王实行忠恕之道的结果。孟子梁惠王上载孟子听齐臣胡龁(he)说齐宣王看到一头牛被牵去釁钟,齐宣王不忍“其觳觫(husu),若无罪而就死地。”舍牛而易羊。孟子认为齐宣王有“不忍人之心”,只要能够把它推广到人事上,就是行王道。,行王道乃是发展王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与人性相合,王道就是爱人,王若由知道自己的欲望而知道他的所有人民的欲望,并采取措施尽可能满足这些欲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王道。但是这种欲望应该是善的,否则就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如韩非子就是看到了民众的恶的欲望,并且将之放大而构想出一些现实可行的策略。,3、孟子的修养功夫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说提出的前提:不动心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公孙丑上),(公孙丑)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自反而缩浩然之气产生的理性根源孟子公孙丑上载:孟子曰:“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直养而无害浩然之气的必由之路公孙丑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养好浩然之气就可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三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挥,1、孔子阐明仁,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孔子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行仁之道)又成为外王之道。孟子更多的强调了“仁义”,将三代的政权的更迭,以仁与不仁加以解说。2、孟子对“内圣”意义上的忠恕也较之孔子讲的更清楚,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则知天矣。”(尽心上)由恻隐之心而知人性,由人性是“天之所与我者”,所以知道了人性,也就是知道了天。,3、孟子对天或天命的认识较孔子稍有不同。孟子也讲自然之天、义理之天、命运之天,孟子对天、命做了界定,他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孟子对命运的态度:“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尽心上),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讲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