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资料课件.ppt

    • 资源ID:1546318       资源大小:632.50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资料课件.ppt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DB37/T10132009 标准解读,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编制过程简介,主 要 内 容,二、DB37/T 1013-2009 标准解读,一、能源管理体系发展,美 国丹 麦瑞 典爱尔兰CEN(欧洲标委、欧洲电气技术标委)英 国ISO中 国,国家或组织,第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的发展,MSE2000 能源管理体系(2000年)DS2403 丹麦能源管理规范(2001年)SS627750 能源管理体系说明(2003年)I.S.393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2005年)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实施指南(2008) BS EN1600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2009年)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2009.3发布,11.1实施),标 准 名 称,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1、标准的提出 2006年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要求企业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开展能源评审,加强能源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山东省经贸委和省政府节能办组织省节能监察总队、各地市节能监察支队、检测机构对省内103家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了能源审计,于2007年4月完成。,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针对此次行动中发现的节能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节能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节能技术的获取没有建立畅通的渠道,能源管理机构设置、计量统计、目标分解考核等基础工作不够系统、规范和完善,多数企业对能源管理没有系统的规划等问题,省经贸委、省政府节能办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剖析,认为问题的产生除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节能管理不重视外,最主要的是缺少对能源利用的系统管理。 为此,在2007年5月能源审计座谈会上,省政府节能办决定着手能源管理体系的研究工作。,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2、成立标准起草小组 2007年10月初,山东省经贸委、省政府节能办确定由山东节能协会牵头,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参加,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共同编制山东省地方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3、制定标准 标准起草小组成立后,参照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构、GB/T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结合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于2007年10月下旬完成了第一稿山东省地方标准能源管理体 要求。,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4、标准的修订 第一稿标准完成后,省政府节能办组织部分企业对标准草稿进行了标准构架和要求与企业现有管理模式融合性调查,并充分与有关企业交流、研究、探讨;省政府节能办组织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和德州、济宁、淄博、临沂等是节能办、节能中心、部分用能单位,召开了标准试套调度会,征求各单位和有关专家的修改意见,形成了标准的第二稿。 随后,标准起草小组邀请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咨询机构、济钢、新矿集团等重点用能单位的专家,对标准进行了逐条讨论分析和完善,组织部分企业进行了使用和征求意见,形成了第三稿。 2008年1月,省节能办召开会议,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起草工作进行了专门调度,会议对第三稿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探讨,形成了第四稿。 2008年3月组织标准起草单位,邀请国家和省内能源管理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起草小组参加了北京国际能源管理标准会议,听取了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了解了国际标准和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的报批稿。,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5、标准的发布、实施、修改 2008年6月5日,山东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了标准评审会,与会的21名省内外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评审;2008年6月30日,山东省地方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正式发布,于2008年7月5日实施。 地标发布后,省经贸委、省节能办组织了6个重点能耗行业的8家企业进行了试点体系建立和运行,于2009年5月进行了试点评价总结,针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专家意见,标准起草小组于2009年7月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调整了标准部分条款的顺序,修改了标准名称,形成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DB37/T1013-2009)。 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一、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总体思路,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针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能源使用或消费,利用系统思想和过程方法,采用监视测量、统计分析等手段,实施全过程控制,策划方针、目标、指标、职责、资源和程序等要求,选用高效节能产品 引入适用节能技术、方法和最佳管理实践,定期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审 对发现的不符合,及时采用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时改进,第三章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的特点,特点之一,特点之二,特点之三,强调对能源利用实施全过程的策划、控制和测量,强调设施设备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强调建立目标指标体系是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第三章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解读,第一节 标准引言,引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目的,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适用范围,第一节 标准引言,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战略选择,通过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健全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全过程能源管理控制机制、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和节能文化建设机制。,实施作用,贯穿于标准要求的始终。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PDCA管理模式,方法及模式,第一节 标准引言,过程关系示意图,1、识别和确定实现目 标要求的所有能源 利用过程;2、描述过程之间的联 系和相互作用,明 确程的相关职责和 权限。,管理的系统方法,1、将过程作为系统加以 识别、评价和管理;,2、把管理过程组成一个有 机系统;,3、形成一个自我约束、自 我完善并相互关联、协 调联动的有效机制。,PDCA管理模式,Do:实施,Plan:策划,Check:检查,Action:改进,标准的文体结构,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过程策划、运行控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本标准是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管理的通用要求,其它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用能单位: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证实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 c) 相关方确认其能源管理体系与本标准的符合性。,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3 术语和定义 GB/T15587、GB/T19000和GB/T24001中确定的以及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能源 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3.2 清洁能源 是指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3.3 可再生能源 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3.4 新能源 是指在新技术技术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等。,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3.5 余热 热工过程中未加以利用被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热能。3.6 余压 工业设备排出的有一定压力的介质。3.7 能源管理体系 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用能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其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监理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3.8 能源管理负责人 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的,负责能源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3.9 能源因素 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的原因或条件。,3.10 重要能源因素 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因或条件。3.11 能源方针 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3.12 能源目标 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3.13 能源指标 为实现能源目标而设定的量化的、可测量的具体要求。3.14 关键岗位 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3.15 能源基准 用能单位为建立能源目标、指标,评价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确定的某一历史时期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水平。 注:基准是用能单位制定能源方针、建立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改进的基础。,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3.16 能源标杆 用能单位参照同类可比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和最佳节能实践。3.17 能源管理绩效 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3.18 节能改进方案 用能单位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所采取的改进措施。,第二节 标准范围、引用文件和术语,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a) 覆盖全部与能源利用有关的过程,识别这些过程,并确定其顺序和相互关系; b) 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系统优化所需管理活动的准则和方法; c)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策划、运行、控制和改进的需要; d) 监测、分析并改进这些过程和管理活动。,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能源方针、目标; b) 能源管理手册; c) 程序文件; d) 作业指导书,包括节能改进方案; e)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2 文件要求4.2.2 文件控制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以下方面的控制要求: a) 文件发布前得到审批;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审批; c)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明确文件存放方式,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明确处置方式,如果出于某种目的保留作废文件,应作出适当的标识。4.2.3 记录控制 用能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 a) 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 b) 组织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 c)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节能文化; d) 确保配备适宜的资源; e) 主持管理评审。5.2 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形成文件的能源方针,并确保: a) 与单位总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相适应; b)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c) 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承诺; d) 包括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 能源方针应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在用能单位内得到沟通和理解,便于全体员工和所有相关方获取。 说明:方针应具有企业的特点,方向明确、相对稳定,先进合理、可行可信,措辞精炼、言简意赅,与其他方针不冲突。,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5 管理职责5.3 职责与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对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任命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置能源管理主管部门,明确各职责间的关系,并形成文件。5.3.1 能源管理负责人 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组织编制节能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b) 规定能源管理绩效考核准则和方法; c) 组织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能源管理绩效; d) 组织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 e) 负责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外部联系。,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5 管理职责5.3 职责与沟通5.3.2 信息与沟通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应规定收集、审核、汇总、分析、报告和反馈能源管理内外部信息的内容、方法、频次和时间。内部各部门、各层次间沟通宜采用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管理信息传递的自动化和即时化。 外部信息交流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管理目标;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更新;政府及节能部门对能源管理的要求、发布的各项政策等;基准、标杆的相关信息;成熟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节能技术等,明确沟通方法,频次、传达等。 内部信息交流包括: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节能改进方案等;实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评价出的能源因素和重要能源因素;体系运行的监视和测量结果;组织的能源管理绩效;出事能源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外部评价的结果;各部门职责;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等。,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6 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1.1 节能意识 用能单位应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并促进节能文化的形成: a) 宣传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带来的效益; b) 提高全体员工对所从事工作与能效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节能习惯; c) 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完善能耗定额制度,细化绩效考核; d) 开展表彰活动,提高员工节能积极性。6.1.2 能力和培训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保能源管理和用能设备操作人员能够胜任。应编制文件对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和评价方法做出规定。定期进行能力验证,发现需求时应提供教育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并保持记录。相关人员应至少具备以下能力: a) 关键岗位人员应掌握能源管理体系知识; b) 能源管理人员应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以及必要的能源管理知识和技术方法; c) 操作人员应掌握相应耗能设备节能操作技能。,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6 资源管理6.2 设施和设备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利用基础设施、用能设施设备及计量和监测装置的采购、使用、维护和处置做出规定,并保持记录。 6.2.1 基础设施 用能单位应提供并维护达到能源有效利用所要求的基础设施,包括: a)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如:办公场所,实现能源利用信息和数据及时在线采集、汇总、分析的设备安装空间,照明、通风、给排水系统等,相关设施如水、电、汽供应设施等); b) 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设施设备等)。6.2.2 用能设施设备 用能单位应确定对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设施设备,并确保: a)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说明:关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b) 在采购、替换和改造对能源利用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时进行评估论证(说明:应组织专业人员获评请专家评估其是否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设备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设备之间的优化匹配等,已尽可能减少因设备造成的能源浪费); c) 确定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的能效限定值或经济运行指标,并定期进行检测。,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6 资源管理6.2 设施和设备 6.2.3 计量和监测装置 用能单位应按照GB 17167的规定和能源管理的需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必要时对能源利用的重要过程、环节安装监视测量装置。 (说明:计量器具是定量评价考核能源目标、指标的必备装置,关注计量器具的量程、精度、准确度、周期检定/校准等相关事宜)。6.3 资金 用能单位应为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7 过程策划7.1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用能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a) 定期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识别应遵守的条款; 说明: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其它要求包括产业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标准、行业计划规范等)及相关方的要求等。 目前已经有:节约能源法、煤炭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山东省节能奖励办法、产品能效限额标准等;节能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用能单位作出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如立项批复、能评批复、设计批复等)也应关注。 b) 建立传递沟通渠道和遵守落实机制; 说明:可通过各级节能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专业出版社、能源报刊获取相关信息。 c) 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遵守情况。,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7 过程策划7.2 用能系统 用能单位在建立、优化用能系统时应考虑: a) 能源种类和品质,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说明:能源种类和品质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如:无烟煤、一二三级烟煤的发热量、灰分、水分等物理指标决然不同) b) 各系统、设施设备及其相互匹配优化; (说明:不应盲目提高单个设备的运行效率,应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系统和设备之间优化匹配,例如:选择电动机,既要考虑电动机的效率,选择节能高效的电动机,也要考虑电动机和被拖动设备及整个生产工艺之间的匹配,防止“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情况的出现); c) 用能系统的监测; (说明:用能系统监测设备配备不全,将直接导致能耗计量和统计的准确性、齐全性,直接影响能耗绩效) ; d) 余热余压等余能的利用; (说明: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进行节能评估 (说明: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和措施)。 用能单位应建立、保存并及时更新用能系统及用能设施设备相关资料。,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7 运行控制7.3 识别、评价与策划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a) 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识别,划分为若干用能系统、过程、环节,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产品、服务和活动的能源利用过程; (系统划分法:用热、用电、用油、用水、用气等系统; 流程划分法:主要过程、辅助过程、附属过程和其他用能过程; 环节划分法:购置、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余压余热回收再利用等环节) b) 围绕能源利用全过程,识别评价能源因素和重要能源因素; (说明:根据a项划分方法,采用询问调查、现场查验、经验分析等方法,结合能源统计分析、能源审计、能源平衡、能源利用监测、能源对标等方法识别能源因素,对识别的能源因素,根据对能源利用过程的影响程度、节能潜力大小、可控制程度等方面,采用是非判断法、专家评议法、简单排序、权重积分排序等方法确定重要能源因素。) ; c) 针对能源利用各过程、环节及其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能源因素,确定控制方法和管理过程; d)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重新进行识别、评价: 1) 用能系统变化时; 2)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 3) 外部节能技术、设备或经验方法适用时。 用能单位应将识别、评价和策划结果形成文件并适时更新。,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7 过程策划7.4 能源目标和指标 用能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a) 确定能源基准; 说明:能源基准是制定目标和指标的基础,确定用能单位的基准时要充分利用能源、生产、财务等历史统计数据,还要考虑其发展趋势和异常情况等因素对这些数据的影响,一般要分析到用能设施设备、重要能源因素和关键技术指标。 能源因素发生变化时,基准应重新确定。 b) 可行时,确立能源标杆; 说明:标杆对目标和指标的制定起指导作用,选择标杆的目的是研究其他单位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和节能技术,整合其他单位的经验与知识为己所用,从而促成成本单位能源利用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工业企业能耗对标导则 c) 根据能源方针、基准和标杆建立可测量的能源目标、指标体系; 说明:通常情况下,在整个用能单位层次上建立目标,在部门或岗位上建立指标;较大的用能单位,可以在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上建立目标。 目标、指标必须是经过相当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d) 对能源目标和指标定期进行评审、修订和更新。,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8 运行控制8.1 总则 用能单位应对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考虑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 8.2 控制要求 用能单位应根据过程策划的结果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控制,至少应包括: a)规定用能系统、各过程和环节经济运行状态,明确操作规范和程序; b)确保用能系统、各过程和环节合理匹配,明确信息传递、协调调度的方式和程序; c)对用能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d)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影响较大的过程和环节应规定控制参数、运行和维护记录要求、评价的方式、方法和频次。 (说明:过程控制参数是保证用能系统经济运行和有效控制的必要手段,是过程和环节之间进行沟通的必要指标,缺乏过程控制参数将无法实现用能系统过程、环节间的优化匹配。用能单位应根据设施设备经济运行和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合理规定参数范围。 例子:对锅炉运行参数的控制:应规定排烟温度、鼓引风的风量和风压、给水温度和压力、炉膛温度和压力、蒸汽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蒸汽的压力、流量等参数。) 对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和环节,用能单位应编制相关文件并加以控制。,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8 运行控制8.3 控制重点8.3.1 能源采购 用能单位必要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采购进行控制,至少应规定: a) 满足用能单位能源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供方的方法; (说明:此项要求相当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7.4.1条款的要求。制定方法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供方能源的质量、价格、交货情况和业绩;供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功放的信誉度;与履约能力有关的财务状况等) b) 适宜的能源采购标准和规范; (说明:此项要求相当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7.4.3条款的要求。能源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能源数量的稳定供应是保证用能单位正常连续生产的需要,而连续的生产运行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前提。因此,为确保采购能源的质量,应明确规定采购的依据、准则、标准和方法,并确保采购标准和规范在内部和相关方之间及时沟通、调整) c) 采购的方式、方法和渠道; (说明:此项要求相当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7.4.2条款的要求。可采用招标、议标、合同、协议等方式方法,利用网络订购、传真订购、现场购买等多种渠道) d) 计量和验证方法; (说明:此项要求相当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7.4.3条款的要求。可采用检验、验证等方式) e) 能源采购过程评价方法。 (说明:用能单位为保证能源采购的相关规定得到切实执行、确保采购过程的合理性,应规定监督评价的方法并定期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案。) 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采购的控制要求进行评审、修订并通知相关方。必要时,可寻求外部专家、机构对能源采购进行评审和监督。,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8 运行控制8.3 控制重点8.3.2 节能改进方案 用能单位应根据能源目标、指标和自身资源状况,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制定、实施节能改进方案,内容包括: a) 目的和作用; b) 实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 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措施; d) 需配备的资源和相关控制要求; e) 实施时间和进度; f) 节能效果验证准则和方法; g) 所需文件和记录。 用能单位应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追踪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及管理方法并合理运用;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节能技术创新。 用能单位在制定和实施节能改进方案时,可考虑利用市场节能机制。 当影响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发生变化时,应适时调整节能改进方案。,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8 运行控制8.3 控制重点8.3.3 余热余压 当用能单位存在余热余压等余能时,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应按照8.3.2的要求进行控制。 (说明:根据调查,各行各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占余热总资源的60%左右,因此在技术上可行、经济和历史应对余热余压等于能进行回用,减少能源消耗,避免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用能单位可通过制定节能改进方案的方式对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进行控制。 例子:热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利用低温能源的节能技术,热泵可回收100-125以下的余热;另外可利用自然环境(如空气和水)和低温热源(如地下热水和余热)来节约大量采暖、供热燃料。),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8 运行控制8.4 过程监测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测量并保存记录: a) 能源目标、指标和节能改进方案是否符合预定安排; b) 各用能系统、过程及环节能源消耗状况及其是否在规定状态下运行; c) 能源管理活动是否按规定执行。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对运行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寻找节能潜力和改进机会。8.5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用来处理能源管理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至少应规定: a)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 b) 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评价采取纠正措施需求,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c) 分析潜在的不符合,评价采取预防措施需求,必要时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并评审有效性。 用能单位应识别能源利用过程中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可行时,应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9 内部审核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能源管理体系: a)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c)能源目标、指标、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情况。 审核的策划和实施应保持记录,并报告结果。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及时通知责任部门和人员,按要求及时整改。,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10 管理评审10.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条件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用能单位应保持管理评审记录。 说明:适宜性:当用能单位的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包括:主要管理人员的变动、用能单位机构及职责变化、节能新技术或新工艺的采用、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变化等;)、外部环境变化(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变化、新近节能技术的出现、新能源的使用等),都可能导致体系的不适宜,必须做评审。充分性:用能单位总会发生各种持续改进的需求,在实现持续改进时,可能会发现原有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出多为考虑的活动,也就是原有管理体系在识别能源因素方面可能存在不充分的情况,而管理评审就是发现能源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这中不充分,并使之改进。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通过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方对能源利用状况的反馈、政府/节能部门对能源利用情况的满意程度、能源管理体系业绩、审核结果等的对比、评价,监测体系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有效。,第三节 标准主要条款解释,10 管理评审10.2 评审输入 评审输入应包括: a)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它要求的变化; b)政府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考核、审计、监察、检查的改进要求; c)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结果; d)能源目标、指标及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程度; e)产品、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工艺等的变化; f)外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适用情况; g)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h)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i)持续改进建议。 10.3评审输出 评审输出应包括: a) 能源方针、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等变更的重大决策; b) 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c) 实施改进的资源需求。,

    注意事项

    本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资料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