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

    • 资源ID:1526846       资源大小:16.86M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

    第十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t课件,第一节 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陪护人员、探视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2,t课件,分类,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染途径,传播给病人所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由病人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3,t课件,二、医院感染的形成,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感染链,4,t课件,感染源,5,t课件,传播途径,6,t课件,3、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7,t课件,(二)医院感染形成的原因,1、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或监测不严格。3、易感病人增多。4、大量新型抗生素应用不当。5、介入性诊治手段的广泛应用。6、医院布局不合理和隔离设施不健全。,8,t课件,三、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1、管理制度2、监测制度3、消毒质量控制标准,9,t课件,(三)医院建筑布局合理,设施有利于消毒隔离(四)加强人员监测(五)合理使用抗生素(六)加强教育,强化职责,10,t课件,关于医院内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A、狭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B、患者在出院后感染也可能是医院内感染C、入院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病不属于医院内感染D、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一定是医院内感染E、医院内感染的发病可在住院期间也可在出院后D,11,t课件,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2,t课件,一、概念,1、清洁是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的方法。2、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的方法。,13,t课件,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A、易感人群增多B、介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C、大量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D、医院里病原体来源广泛E、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C,14,t课件,第三节 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2、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3、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15,t课件,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保持环境清洁 无菌技术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地面及更换床单等,减少人员走动,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尘埃。2、工作人员整洁 操作前工作人员要修剪指甲并洗手,戴帽子和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妥善保管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不可暴露于空气中;无菌包或容器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存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并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一般为7天,一旦过期或受潮均应重新灭菌。,16,t课件,4、正确取用无菌物品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5、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并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平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面对无菌谈笑、咳嗽、打喷嚏;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6、防止交叉感染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17,t课件,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18,t课件,无菌持物钳的种类,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无菌持物钳及其容器;无菌持物钳的种类:临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镊子四种。无菌持物钳存放:干置法保存、湿式保存。,三叉钳,卵圆钳,镊子,19,t课件,操作步骤,环境准备:清洁、宽敞、明亮,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操作步骤:,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无菌持物钳使用法,20,t课件,无菌钳使用法,21,t课件,注意事项,1、取、放无菌持物钳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2、如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以免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3、不能用无菌持持物钳夹取无菌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消毒效果;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防止污染。4、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22,t课件,5、无菌持物钳的消毒灭菌与存放,(1)消毒液浸泡法:无菌持物钳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无菌大口有盖容器内,容器内的液面浸没钳的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为宜,每个容器存放一把无菌持物钳。持物钳及容器每周清洁、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如门诊换药室则每日更换并灭菌。(2)干置法:无菌持物钳也可干置法保存,即将灭菌后的无菌持物钳放在干燥的无菌容器内,46小时更换一次。,无菌持物浸泡在消毒液中,23,t课件,(二)无菌容器使用法,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其无菌状态。,24,t课件,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无菌容器(无菌器械盒、无菌敷料缸、贮槽等)、无菌持物钳及容器、笔。环境准备:清洁,操作区域宽敞、明亮、定期消毒,物品放置合理。,25,t课件,操作步骤,手持无菌容器,打开无菌容器,无菌容器使用法,26,t课件,无菌容器使用法,27,t课件,28,t课件,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的内面、容器的边缘及其内面。2、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3、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29,t课件,(三)无菌溶液取用法,目的:将无菌密封瓶内的无菌液体倒入无菌容器内,供无菌操作使用。,30,t课件,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无菌溶液、开瓶器、弯盘、盛装无菌溶液的容器、消毒液、无菌棉签、笔等。环境准备:清洁,操作区域宽敞、明亮、定期消毒,物品放置合理。,31,t课件,操作步骤,无菌溶液取用法,32,t课件,注意事项,1、取用无菌溶液时,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溶液时不可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2、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3、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33,t课件,目的:使用双层包布包裹无菌物品,保持包内的无菌物品处于无菌状态。,无菌包使用法,34,t课件,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操作台面,无菌包的名称及有效期。用物准备:无菌包、无菌持物钳及容器、记录纸、笔。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纯棉布制成双层包布,将需灭菌的物品放于包布内包扎后经灭菌处理,即成无菌包。无菌包包扎法:将需灭菌的物品放于包布中央,将包布近侧一角折起盖住物品,再分别折盖左右两角,然后盖上最后一角,将系带以“十”字形扎妥或用化学指示胶带粘贴,包外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粘贴指示胶带。如为玻璃制品应先用棉垫包裹后再包扎。,35,t课件,清洁、操作区域宽敞、明亮、定期消毒,物品放置合理。,环境准备,36,t课件,未开过的包为十字包,开过的包为一字包,37,t课件,操作步骤,无菌包包扎法,无菌包开包法,无菌包使用法,38,t课件,无菌包使用法,39,t课件,注意事项,1、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操作时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2、无菌包应定期消毒灭菌,有效期7天;无菌包过期、潮湿或包布物品被污染时,则需重新灭菌。3、已开过的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包内物品24小时内有效。,40,t课件,(五)铺无菌盘法,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诊疗、护理使用。,41,t课件,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无菌治疗巾包、无菌物品包、无菌容器、无菌持物钳、治疗盘、小卡片、笔。无菌治疗巾的折叠方法有横折法和纵折法,折好包扎灭菌后备用。横折法:将治疗巾横折后再纵折,再重复一次。纵折法:将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42,t课件,治疗巾横折法,治疗巾纵折法,43,t课件,环境准备,清洁,操作区域宽敞、明亮、定期消毒,物品放置合理。,44,t课件,操作步骤,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铺无菌盘法,45,t课件,铺无菌盘法,46,t课件,注意事项,1、治疗盘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应保持干燥,一旦潮湿应视为污染,即不可再使用。2、操作过程中,手及其他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不可跨越无菌区。,47,t课件,目的: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不被污染,保护病人,防止感染。,(六)戴脱无菌手套法,48,t课件,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无菌手套包环境准备:环境整洁,操作区域宽敞、安全,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放置合理。,49,t课件,操作准备,戴脱无菌手套法,分次取手套法,无菌手套的放置,一次性取手套法,50,t课件,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避免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有菌物品。2.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3.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4.戴手套后双手应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以内,避免污染。5.脱手套时,应从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指和手套的边缘,以免损坏。,51,t课件,下列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是,A、无菌包须有标记和消毒日期B、无菌操作时手臂位于腰部水平以上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D、无菌持物钳可夹取所有无菌物品E、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D,52,t课件,关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A、环境保持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B、操作者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C、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没有使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D、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E、无菌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14天E,53,t课件,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A、无菌持物钳的前端不可倒转向上B、无菌持物钳的前端不可触及容器口的边缘C、无菌持物钳的前端应保持在胸腹部水平D、无菌持物钳只能夹取无菌物品E、无菌持物钳可直接夹取远处无菌物品E,54,t课件,无菌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A、4hB、24hC、3dD、7dE、14dD,55,t课件,无菌溶液一次为使用完,有效期为,A、4hB、24hC、3dD、7dE、14dB,56,t课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不得超过,A、4hB、8hC、12hD、24hE、48hA,57,t课件,第四节,隔离技术,58,t课件,隔离概念,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59,t课件,(一)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约30米,侧面防护距离约10米,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一、隔离基本知识,60,t课件,病人的安置,1、以病人为隔离单位:每个病人有独立的环境及用具,与其他病人及不同病种病人间进行隔离。2、以病室为隔离单位:同一病种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的病人应分开收治。3、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或有强烈传染性及病情危重的病人,应住单独隔离室。,61,t课件,(二)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62,t课件,二、隔离原则,(一)一般消毒隔离1、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病室门前及病床床尾应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置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流水洗手池,备有洗手液及手刷、干手设备、避污纸。2、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要求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在规定范围内活动。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物品备齐,一切操作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离开隔离室前均必须消毒双手。探、陪人员进出隔离室应根据隔离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设施。,63,t课件,3、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污染物品不得带入清洁区内,任何污染物品必须先消毒后再处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须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如病人的衣物、稿件、钱币等须经消毒后才能交给家属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应放入专用污物袋内,袋外要有明显标记。,64,t课件,4、病室用物及空气消毒病室5、加强被隔离病人的心理护理6、解除隔离的标准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连续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具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65,t课件,(二)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1、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病人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经消毒后一并带出。2、病室的终末消毒处理将被服放入污物袋,经消毒后再清洗。,66,t课件,三、隔离种类及措施,1、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新生儿脓疱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狂犬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3、呼吸道隔离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腮腺炎、麻疹等。,67,t课件,4、肠道隔离使用于通过消毒道分泌物及粪便间接或直接污染食物或水源而传播的疾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病毒性胃肠炎、甲型肝炎。5、血液-体液隔离使用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疾病。,68,t课件,6、昆虫隔离用于预防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7、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又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特别低下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早产儿、白血病、器官移植。免疫缺陷等。,69,t课件,在传染病区中属于污染区的是,A、走廊B、病室C、护士站D、治疗室E、值班室B,70,t课件,四、隔离技术,(一)口罩、帽子的使用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71,t课件,注意事项,1、戴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接触口罩;口罩潮湿时,立即更换。2、口罩用后,立即取下,不可悬挂在胸前,取下时手不可接触污染面。3、纱布口罩一般使用48小时,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72,t课件,(二)手的清洁,目的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切断手传播的途径。,73,t课件,手的清洁(洗手法),操作步骤,74,t课件,75,t课件,注意事项,1、揉搓稍用力,每个部位至少揉搓10次,双手揉搓不少于15秒,双手若有明显污染,应延长时间最好达到30秒。2、注意清洗指背、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部位;冲洗双手时注意指尖向下。3、洗手指征: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从同一个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的部位时。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76,t课件,(三)手的消毒,目的: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77,t课件,注意事项,1、医务人员在下情况下列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的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2、刷手时身体应与水池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污染水池或水溅到身上。3、刷洗范围应超过被污染范围,刷洗顺序为前臂、腕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指甲。4、流水冲洗时,腕部要低于肘部,使水从前臂流向指尖。,78,t课件,(四)穿脱隔离衣,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避免交叉感染。,79,t课件,操作步骤,穿隔离衣,取隔离衣,隔离衣清洁面向自己,穿上一袖,穿另一袖,扣领扣,扣袖扣,将一侧衣襟捏至前面,同法捏另一侧,将两侧衣襟对齐,向一侧折叠,系好腰带,80,t课件,操作步骤,松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袖口,部分塞入工作服袖下,用清洁手拉袖口内的清洁面,衣袖遮住的手拉另一袖的污染面,解开领扣并脱隔离衣,脱隔离衣,清洁手持清洁面,使衣领直立,提起衣领,挂衣钩,81,t课件,注意事项,1、穿隔离衣前要检查隔离衣,以保证无潮湿、无破损;隔离衣长短要合适,应全部遮盖工作服。2、在穿脱隔离衣过程中,隔离衣的污染面不可碰触清洁面以及操作者的面部、帽子及工作服。3、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双手应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以内,避免接触清洁物品。4、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82,t课件,(五)避污纸的使用,目的:避污纸是备用清洁纸片,做简单达隔离操作时,使用避污纸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程序。使用方法:页面抓取,用后焚烧。,83,t课件,第五节 消毒供应室,概念是向全院发放无菌器材、敷料、其他无菌物品等的重要部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84,t课件,85,t课件,二、供应室的工作内容,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86,t课件,三、常用物品的保养,(一)搪瓷类(二)玻璃类(三) 橡胶类(四)金属类(五)布类及毛织品(六)一次性使用物品,87,t课件,关于隔离消毒原则,错误的是,A、穿隔离衣前备齐所用物品B、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内C、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严格消毒后递交D、病人的排泄物须按规定消毒处理E、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一次培养为阴性后即可接触隔离E,88,t课件,传染病区护士的隔离衣应,A、挂在治疗室,污染面向外B、挂在值班室,污染面向外C、挂在走廊,污染面向外D、挂在走廊,清洁面朝外E、挂在病房,清洁面向外D,89,t课件,患者女性,23岁。诊断为甲型肝炎收住入院。护士护理患者穿过的隔离衣,被视为清洁部位的是,A、胸前B、领口C、背部D、袖子E、腰带以下B,90,t课件,复习思考题,1、医院感染、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2、简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李先生,28岁,因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腹胀、便秘等拟诊为伤寒,请问(1)对此患者应采取何种隔离?(2)其隔离措施有哪些?,91,t课件,Thankyou,92,t课件,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